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教案_9
标 4.认识我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
达 成
学习重难点:
的
1.探索我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
过 方法。
程
2.认识到综合国力的强大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与
方 自主学习:
法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A、参与、合作
B、和平、发展
C、平等、互利
D、开放、公平
中考试手: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 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 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当时先进的经济文化有着巨大的 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许多国家纷纷遣使到唐朝, 与唐朝通商的国家多达 70 多个。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把我国建设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准备
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①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②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③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根本)
有 效 计作 业 设
1、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感想: 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教 帮助学生理解外交的强大后盾是经济实力。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学 反 思
成 济组织有哪些?
的
过 能力拓展:
程 与 由旧中国屈辱外交史实得出结论:
方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法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较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对比旧中国的外交,感受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历史条件。
2.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3.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历史条件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基本原则3. 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4. 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5. 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对外关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2. 教学难点: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事件。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影响和启示。
4. 影像资料展示法: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立场和目标。
3. 分析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4. 讨论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外交成就背后的国家利益。
7.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理解和兴趣。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成就和影响的知识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包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外交档案等。
2.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和深入学习。
3. 影像资料:收集与新中国初期外交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新闻报道等影像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一、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外交三大政策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了解和平共处五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实践,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掌握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4)掌握中美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正确分析它对中国外交以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5)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分析在此四项原则指导下,我国取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巨大成就。
(6)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方针的新发展及中国外交取得的新成就。
(1)学习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比较,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这一段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事件。
(3)通过列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外交成就,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图表总结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小型展览会,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会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
(1)通过学习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
(2)通过中美建交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3)通过学习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外交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理由:中国是和平共处五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第一个框目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一、课程标准: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知识与能力: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系社会主义制度,认识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以法治国、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
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
2教学难点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一些政治名词,如:人民民主专政,根本政治制度等,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学生由于没有学习世界史,对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还不十分了解。
由于本课的内容在课标中只在识记层面作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给师生学习留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开展各种合作型、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教案岳麓版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用于向学生传授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知识和历史事件;讨论法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案例研究法则使学生在具体案例中理解和分析新中国外交的政策和策略。
10.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板书设计
①新中国外交基本概念:在黑板上用大字写出“新中国外交”四个字,下面列出其定义和特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五个不同颜色的小框分别写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让学生一目了然。
再以新中国外交成就为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正式建交等方面的重要突破。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例如新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这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分析背后的原因,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意义。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简答题:
(1)请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4.历史解释:学生能够解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理解其对新中国外交的推动作用,以及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背后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教案_18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一.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新中国外交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初步的史料发掘和整理能力;通过分组形式,对材料进行处理整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2通过对新中国外交的展示让学生体会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通过探究或体验新旧中国外交的表现差异,认识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得出正确认识“弱国无外交,强国才能兴邦”。
4、体会外交活动的智慧和艺术。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大历史观,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之下,充分让每一位学生发挥优势、展示成果,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
重点难点:展示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在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导入】导入新课一、导入出示当前中国的外交成就三项:中国外交成就一至2016年3月17日,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73个(其中两个是准主权国家)。
中国外交成就二中国参加了APEC 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七十七国集团、国际原子能组织、国际红十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奥委会、不结盟运动,UN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WTO世贸、 G-20等三十多个国际组织。
中国外交成就三2000年以来,中国承办了2000中非合作论坛、2001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会议、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多次国际性会议。
师:这是2016年中国外交交出的一份漂亮成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走过了一条催人奋进的光彩之路。
今天带着大家课前收集的资料,一起走进新中国的外交二.分组展示。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外交》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外交》精品教案活动主题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活动目标1.通过讲述外交活动与斗争,让学生懂得“弱国无外交”的道理,综合国力的强大才是和平外交的基础。
2.了解历史,走进历史,进一步感悟新中国在国际上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通过新旧中国的比较,思考没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中国仍将改变不了在国际上的地位。
活动重点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中美建交。
突出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音像、图片、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思中练,在笑中记,师生互动。
这样,既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
活动难点主要是通过亚非会议,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中美建交等重大历史事件,来揭示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
让全体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强大。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达到难点的突破。
活动方式1.师生分别收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
2.师生共同展示收集的成果。
3.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4.组织一次手抄报成果展示。
活动资源1.《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2.《外交风云》VCD光碟3.各种多媒体课件4.彭红主编《壮丽的画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5.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初中历史栏目/czls/index.htm6.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站活动延伸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国防雄姿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体坛风采活动准备1.提前两周通知学生准备活动课: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一周时间,搜集新中国外交活动的各种资料。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一周时间,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制作学习课件,编排历史短剧,编写历史小故事。
4.活动前,调试电脑,检查学生制作的课件能否打开,调试大屏幕投影是否清晰。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学情分析:在前面讲到新中国成立的内容时也涉及到中苏关系和在抗美朝援战争的内容时都已经提到有关于新中国的外交问题。
但这些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有了一定的意义,但不是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过于分散,所以学生对理解新中国外交的程度不是很高,只是整体上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本课是一个专题课,全面的阐述新中国的外交,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它的成就。
教材分析:本课共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等都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因此本课是以外交成就作为主线的。
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外交成就而体会这些外交成就在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下来之不易,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与目标: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万隆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理解中美建交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外交活动与成就以及它们对新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
对图片的观察,提高学生从图片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外交的成就,体会我国外交政策的英明性及周恩来等外交家的高明外交才华。
增强学生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认识。
从通过对外交图片的观察,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关心国家时事政治的认识。
教法、学法:由于初中生的想象力有限,故在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去构建一定的历史情境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图文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思考创设思考的氛围。
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阅读课本、对图片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教室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难点:中美建交的原因及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导入:运用投影仪展现《乔的笑》图片及资料:老师带有情意的开场白:(这是一个被称为“世纪一笑”,满面春风的乔冠华仰头大笑,那自豪的、淋漓尽致的笑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笑出了中国人的骨气,笑出了中国人的豪迈,它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新时期的外交》教案岳麓版
此外,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走神,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为了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我计划在下次课中采用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新中国外交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新中国外交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最后,我意识到在课堂评价环节,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均衡。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我计划在下次课中更多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
4.学生自评与互评:
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可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
5.家长沟通:
教师将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1.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及意义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外交原则。
二、万隆会议的声音
1、讲述背景:二战后,亚非产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由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这些国家经济贫困,社会发展缓慢,他们迫切要求发展本国经济,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于是决定召开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讨论经济发展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
《课堂训练》第7课
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
教学反思
思考归纳:
建国初,周恩来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哪些重大贡献?(1950年抵莫,和毛泽东与斯大林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我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对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孤立和封锁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国乃至世界人民深切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应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
介绍:①“求同”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团结反帝反殖,维护世界和平。②“存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投影:万隆会议上,亚非国家要求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5、亚非会议后,中国又同许多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开拓了外交新局面。
第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
授课教师
课堂类型
新授
课时
1
备课时间
2011-01-22
教学目的
知识
1、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等知识。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内政
教师请学生们观看多媒体(或录像)播放的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纪录片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会议的大概内容,感受会场的气氛,提起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快速抢答等形式,将从纪录片中所获得的信息说出来,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以及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质疑):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颁布宪法呢?
引导学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处境,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国家正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方面来思考回答。
(注意不宜过多地解释,点到为止,避免难繁)
同时要学生明确:尽管没能马上颁布《宪法》,但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联系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教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同学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大家一定还想做更深入的探讨,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思路,提出你们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来。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后的成功感,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课堂具有开放性)。
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选择、整理新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共和国外交家的智慧与风采的图片、材料、实物和访谈录等,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比较等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展示探究或体验过程和结果,认识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培养学生的体验历史发展变化、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讲述或再现外交活动与斗争,认识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坚实后盾;通过对外交领域外交家的风采和智慧的归纳和总结,体会外交活动的智慧和艺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4.通过展示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原因分析,展望新中国未来外交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预测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能力。
5.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商、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内容收集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领域的材料,按照选定的主题分析和整理材料,采用多种形式在活动课堂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如专题报道式、场景再现式、主题归纳式等,再现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感受新旧中国外交的天地之别,体验重要的外交场景等。
活动提示1.活动方式可以采用主题探究式、体验感悟式。
2.材料收集范围: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外交领域的文字、图片、实物等材料;新中国的外交家或重大外交事件的见证人等。
3.材料收集方式:以查阅书籍、网站,参观有关纪念馆和影视作品等为主;访问有关历史见证人等;收集有关实物等。
4.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
活动程序1.简介活动程序,明确活动内容:如选择主题探究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确定探究主题→依据主题范围,收集相关材料(文字、图片、影视或实物等)→根据主题要求,整理收集的材料→运用材料,完成主题任务→反思探究过程,优化探究方法;如选择体验感悟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选择典型场景→根据场景范围,收集有关材料(特别是影视材料和访问历史见证人等)→根据场景要求和收集的材料,设计再现场景的脚本→根据脚本,完成历史场景再现→反思体验过程,感悟历史真谛,优化体验方法。
《新中国外交》教案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导言:58年前,一个新生的国家诞生在世界的东方。
58年来,新生的中国经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今天,让我们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感受那惊涛骇浪的艰险,成功。
去追忆那惊心动魄的抗争,去体验那惊世骇俗的镇定,去体会那惊天动地的成功。
导入新课,引起共鸣。
提问同学对新中国外交的人和事有哪些了解,通过学生回答引起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思考。
二、(采取教师设问学生阅读回答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1、请阅读教材,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在不同时期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点播:新中国外交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到五十年代中期:方针政策: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政策;五十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活动:建国第一年与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4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发挥积极作用。
(2)七十年代外交成就: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化;中日关系正化。
(3)改革开放至今:经济方面:政策: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活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并且积极参与东盟等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动;政治方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活动:改善与大国的关系:与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1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通过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重点问题深入分析:(1)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是否自相矛盾?提问后点播:在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尖锐对峙的历史条件下,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方针,实际上表明了中国人民在国际斗争中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一册教案5.2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教案 中图版-可编辑修改
第2课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内容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增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的认识。
【教学要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难点:万隆会议。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概括课本上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将学生的回答以板书形式写出。
再让学生逐一讨论、分析各项外交成就的具体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并作分析。
【新课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建国之初的外交环境:建议归纳以下三点(教师略作介绍)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外交向苏倾斜→中苏结盟亚非部分国家独立: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友好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初提出,是为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
3、主要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教师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4、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教师提示: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过程中,不论其国家强弱、民族的大小、社会制度的差异,都一视同仁。
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1.时间: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2.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⑴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 求同存异”的方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教案_0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复习)【教学目标】本单元叙述了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包括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
通过复习,要认识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作用,认识中国外交成就源于自身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重点难点】掌握新中国外交三个重要时期【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历史,旧中国的外交是怎么样的状况。
对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外交三个重要时期1.20世纪50年代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填空练习)②万隆会议(填空练习)2.20世纪70年代①中美关系正常化(展示历程)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③中日建交3.改革开放以来(21世纪以来)①2001年,中国承办APEC(填空练习)②2001年,中国加入WTO三.小结,并对比旧、新中国外交,谈谈中国取得外交成就原因。
四.①针对性练习材料题(平台)。
②挑战自我:学生写出新中国三个重要时期的外交成就(自测)。
③针对性练习选择题(卷)。
五.作业①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新的政治格局,两大阵营②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4、外交成就:①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后一年内,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意义: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3、关系:前四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是处理个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第五项(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4、特点:包容性、开放性5、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②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③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④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召开: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出席亚非会议:召开:1955年1月在印尼万隆◆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意义: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家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意义1、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八年级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周恩来于1953年12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运用:1.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起到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历史比较、阅读材料、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历史资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我国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学生回答:新中国的成立。
教师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教师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
教师总结: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
板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讲授新课教师提问: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那么旧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的外交?多媒体展示: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活动目标.通过收集、选择、整理新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共和国外交家的智慧与风采的图片、材料、实物和访谈录等,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比较等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展示探究或体验过程和结果,认识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培养学生的体验历史发展变化、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讲述或再现外交活动与斗争,认识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坚实后盾;通过对外交领域外交家的风采和智慧的归纳和总结,体会外交活动的智慧和艺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通过展示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原因分析,展望新中国未来外交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预测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商、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内容收集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领域的材料,按照选定的主题分析和整理材料,采用多种形式在活动课堂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如专题报道式、场景再现式、主题归纳式等,再现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感受新旧中国外交的天地之别,体验重要的外交场景等。
活动提示.活动方式可以采用主题探究式、体验感悟式。
.材料收集范围: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外交领域的文字、图片、实物等材料;新中国的外交家或重大外交事件的见证人等。
.材料收集方式:以查阅书籍、网站,参观有关纪念馆和影视作品等为主;访问有关历史见证人等;收集有关实物等。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
活动程序.简介活动程序,明确活动内容:如选择主题探究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确定探究主题→依据主题范围,收集相关材料(文字、图片、影视或实物等)→根据主题要求,整理收集的材料→运用材料,完成主题任务→反思探究过程,优化探究方法;如选择体验感悟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选择典型场景→根据场景范围,收集有关材料(特别是影视材料和访问历史见证人等)→根据场景要求和收集的材料,设计再现场景的脚本→根据脚本,完成历史场景再现→反思体验过程,感悟历史真谛,优化体验方法。
介绍活动主题和内容,具体见活动内容部分。
.进行小组分配,明确主要职责:以自愿原则为基础,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的特长要基本平衡;分组后确定组内成员责任,选举组长负责组内活动的协调与管理。
.选择活动主题,分配活动任务:提出多种主题,供小组讨论选择,如新中国外交足迹、新旧中国外交两重天、新中国外交家风采与智慧、新中国外交大事年表、外交活动短剧等,根据小组选题,分配组员活动任务。
.分头收集材料,教师适时调控:介绍典型材料的出处,如《新中国外交风云录》《新中国的外交》《建国五十年的外交成就》等历史书籍;《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外交风云录》等影视材料;重要网站,如外交部网站、人民日报社网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
各组组员带着任务分头收集材料,教师调控、帮助学生解决收集材料过程中的困难。
.完成活动任务,准备课堂展示:各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根据主题要求,分析、整理材料,完成活动任务,并制作课件,准备课堂展示活动成果。
.展示活动成果,自主评价优劣:由学生做主持人,主持活动成果展示;各组代表在活动课上展示本组活动成果,介绍本组活动中的典型事迹;学生自主对各组活动成果和典型事迹进行评价。
.总结活动过程,选出优秀组员:表扬活动中的典型事迹,肯定活动成果;总结活动过程,优化活动方法。
活动成果展示课环境布置及教具准备.用艺术字板书展示主题: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学生座位排列为环行状,中间留出空地供再现历史场景等用,并设主席台。
.多媒体展示平台。
活动过程主持人: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
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当今世界,“地球村”正在变小,而我们的视野却在扩大。
今天,我们回顾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体验新中国外交艰辛和辉煌,探究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展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本次活动的主题就是: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板块:展示辉煌表现。
请第一小组为我们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第一小组代表:五十多年来国际风云变幻,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
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的任务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在国际事务中,我们一贯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把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分为建国后至五十年代中期、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的成立,一扫过去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我国代表团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和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
第二阶段:进入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把“反帝反修”、“反对两霸”作为外交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开始解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果,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年中美正式建交;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等。
第三阶段:八十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决定把我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年我国成功承办了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展示了我国的世界大国风采,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和地位。
主持人:新中国外交历程,既是过去的历史,也是永存的现实。
请第二小组为我们展示记录新中国外交历程的代表图片,从图片中再次回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二小组代表: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
五十多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谋求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从以下五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中,重温这段光辉历史。
第一幅图片: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图略,下同)。
年月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但当时,新中国还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和孤立,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第二幅图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
年,亚非独立国家首脑召开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
会上,一些国家首脑在帝国主义的挑拨下,攻击共产主义,污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三幅图片:周恩来总理亚非十三国之行飞行路线图。
年月日至年月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先后访问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十个非洲国家和缅甸、巴基斯坦,后又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
这次亚非十三国之行,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第四幅图片: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
年,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
年月和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到中国,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
年月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
月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
年月日,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美国政府在联合公报中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
两国从年月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五幅图片: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留影。
年上海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盛会。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门前,迎候前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
这次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发表了《领导人宣言》,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盛大的国际活动,展示了我国的世界大国风采,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和地位。
主持人:新中国外交成就,凝聚了新中国外交家的智慧和心血。
请第三小组的代表为我们再现第届联大,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壮观场面。
第三小组代表:一位扮演阿尔巴尼亚代表、一位扮演中国代表、一位扮演蒋介石代表、一位扮演美国代表、一位扮演记者。
他们联合再现届联大表决结果时的历史场景,其中记者以场外人的身份,采访中国代表,报道这次联大表决结果。
主持人:刚才第三小组同学为我们再现了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面请本班记者对参与表演的同学进行一次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在表演过程中的感想。
记者:我刚才观看了你们的表演,好像与历史先辈们一起经历了这一令人振奋的历史事件,作为扮演中国代表的演员,你一定有很多体会,你能给我们谈谈在扮演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吗?被采访者:当我们真正投入到历史事件中时,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觉到外交家们的高超智慧,以及他们为我国外交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但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兴奋和骄傲,这种自豪、兴奋和骄傲只能体会,无法用语言表达,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乔部长仰天开怀大笑的感觉。
经过这次体验,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增强了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争取真正成为一名为祖国外交事业做贡献的外交工作者。
主持人:数据最能说话,下面请第四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
第四小组代表: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