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合集下载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2.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中和反应阅读书本60-6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认真观察图10-14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HCl在溶液中离解出H+和Cl-,NaOH在溶液中离解出Na+和OH-(用粒子符号表示),而在反应后的溶液中,H+和OH-消失了,变成了水分子,而Na+和Cl-仍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所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2.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写出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在水中解离的离子化学方程式。

3.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仔细回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能否反应,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如书本60页图1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2)当滴入盐酸溶液的量较少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溶液呈红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当滴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实验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

(3)在实验中某同学不小心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呈酸性。

若要除去实验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

(4)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吗?请说明理由。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 NaCl+H2O。

1.现有二氧化碳、铁丝、氧化铁、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烧碱,写出它们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内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盐是化合物中的一类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与探究逐步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2、通过生活中酸和碱作用的实际例子,结合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中和反应的微观原理[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碱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2H++ OH-=== H2O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3、用于医药。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永安中学杨胜富(第2课时)教学内容: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2、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如食醋、石灰水,探索获取化学知识;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PH试纸检查溶液酸碱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2、液体PH值的测定。

【教学难点】液体PH值的测定【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测定:PH 试纸PH 越小酸性越强 P H <7溶液显酸性溶液的酸碱度 表示法H =7 溶液显中性PH 越大碱性越强 P H >7 溶液显碱性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下册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响第1 课时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响,生成盐和水,并理解盐的概念。

2.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响发生的原理,并能书写中和反响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中和反响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力量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生疏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响,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比照力量、分析力量。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生疏通过观看、试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可以获得化学学问,体验到化学活动布满探究性和制造性,培育学生勇于创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试验证明中和反响的发生。

教学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响发生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课导入情景导入:呈现腌制的松花蛋图片。

介绍:松花蛋腌制过程中生成了碱,吃起来有涩味,蘸少量醋〔含醋酸〕食用,涩味会消逝。

质疑:涩味消逝是否会由于碱和醋酸发生了化学反响呢?提出假设:碱和酸能发生化学反响二、课教学演示试验: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滴加稀盐酸,观看现象。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学生观看现象,思考、沟通。

引导:是否没有明显现象就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反响?怎样才能有明显的现象证明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已经反响了?学生联想:可以用指示剂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

争辩、沟通、设计方案。

方案1:NaOH 溶液〔无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滴加盐酸,震荡→溶液红色渐渐消逝。

方案2:盐酸〔无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无色→滴加NaOH 溶液,震荡→溶液仍无色。

方案3:NaOH 溶液〔无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蓝色→滴加盐酸,震荡→溶液变为紫色。

方案4:盐酸〔无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红色→滴加NaOH 溶液,震荡→溶液变为紫色。

评价活动:各小组,从现象是否明显、是否简洁观看的角度,分析评价各个方案。

学生沟通、争辩,最终得出:方案1 为最正确方案。

演示试验: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滴加酚酞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教材分析1、本课题是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后,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pH两个部分。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

2、从教材整体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来源生活,走向生活的理念。

4、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1、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生判断化学变化一般从发生明显的现象入手,如有气泡、沉淀或颜色的改变,而酸碱混合却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对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抱有疑惑,从而对加入指示剂酚酞的探究活动有了深刻的了解。

3、酸碱反应在自然界中很常见,日常生活、生产中学生也非常了解种类反应,但是对这类反应实质,学生认识的不是很清楚。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和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及探究过程四、教学处理:1、教学方法:设疑引导、实验探究、归纳练习2、难点突破: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对比讨论得出结论,并将结论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和反应【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与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过程2、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环保意识、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2.思考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联系实际,演示介绍、指导练习、迁移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实验)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蚊虫叮咬照片,集思广益如何处理?【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过渡】大家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用什么化学反应来处理这样的事件?【演示实验】实验10-8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溶液【提问】请描述实验现象。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现象】实验中可以看到氢氧化钡溶液加入硫酸溶液后溶液变浑浊。

说明硫酸可以和氢氧化铜钡反应。

【过渡】氢氧化钡和硫酸能够发生反应,那么其它常见的酸和碱中,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呢?一、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用滴管向盛有5%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的盐酸,观察现象。

(两溶液混合后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呢?【演示实验】实验10-8【提出问题】①试验中滴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什么?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为什么发生变化?③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但生成了什么物质呢?现在烧杯里面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是NaOH?稀盐酸?还是其它物质?为什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学会质疑、思考、解释、表达与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向氢氧化钠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往里滴加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富裕县第一中学张念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农作物和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形成中和反应的概念(2)掌握中和反应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树立对科学的严谨态度(2)通过学习中和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掌握寻根究底的思考方法(3)通过学习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理念二、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教学重难点:1.证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现象及实验操作;2.中和反应的实质;3.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现象及反应的实质合作交流法: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及小组合作实验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来掌握。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2)设置疑问,导入课题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实验探究之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

(一)实验探究,收集证据1) 实验操作:①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酚酞试液。

②向①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 ③蒸发反应后的溶液。

2) 实验结论: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产物是盐和水。

(二)、微观呈现,认识本质大屏幕展示微观模型,指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溶液中的Na+和Cl-以游离状态呈现,但在蒸发时可析出晶体,得到NaCl(三)拓展延伸,反馈生活1、出示图片:工业废水的排放、酸雨导致土壤酸化、实验室废液的倾倒2、实例运用:通过中和反应使废水、酸性土壤、碱性物质等变为中性,防治蚊虫叮咬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质教案(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质教案(5)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程标准:(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二)物质构成的奥秘——微粒构成物质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教材分析:中和反应是第十单元课题二中的第一课时,即建立了酸与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作准备,而且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通过以往知识渗透,以及一些生活常识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中和反应的概念,因此在情感上学生很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另一方面从以前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在技能上能较好设计并分析中和实验的探究过程。

对于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学生从《分子与原子》中已经初步建立微粒观认识化学反应本质,之后在《离子》中又认识阴阳离子,初步了解了氯化钠的形成,在《溶液的形成》中知道了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存在,最后又通过《酸和碱》的学习了解到酸和碱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离子,这些都使学生具备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和反应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2.结合微粒的观点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3.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发生的实验方法2.通过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初步感受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在了解中和反应应用的过程中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1、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2、难点:结合微粒的观点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教学方法和手段、重难点突破: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4)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一些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常见酸(盐酸、硫酸)和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及其化学式书写;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二)新课—[情境引入]:酸和碱都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和反应?[板书]: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学生上台演示实验3—8]说出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1)、Cu(OH)2 + H2SO4 (2)、Ca(OH)2+ HCl[过渡]其它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情况。

例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2NaOH + H2SO4===Na2SO4 + 2H2O石灰水与硫酸反应:Ca(OH)2 + H2SO4===CaSO4 + 2H2O[思考讨论]:NaCl、 CaCl2、Na2SO4、CuSO4、CaSO4的组成特点:它们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板书]: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即:酸 + 碱 ==== 盐 + 水(放热反应)[设疑]: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多媒体展示]:中和反应的实质(借助FLASH动画展示NaOH和HCl反应过程)[分析]:我们来看看微观模拟图:反应前,HCl中有解离的H+和Clˉ,NaOH 中有解离的 Na+ 和OHˉ。

(完整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完整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 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 l=== 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 === CaCl2+2H2O2NaOH+H2SO4 === Na2SO4+2H2O2KOH + H2SO4 == K2SO4 + 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等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
【教具学具准备】
器材: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酸+ 碱= 盐+ 水
实质:H++OH-= H2O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教学反思: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

最后让学生完成该实验设计,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出该反应的现象和特点,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双基”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不足的地方:板书不够清楚,在课堂气氛的调动及时间的把握上火候欠缺,想要持续维持学生的积极性能力不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酸碱中和现象,如柠檬汁中和碱性胃药、肥皂水清洗油渍等,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出问题:为什么柠檬汁能中和碱性胃药?肥皂水为什么能清洗油渍?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化学反应?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2.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化学方程式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预习作业:
(1)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在酸碱中பைடு நூலகம்反应中的应用。
(2)预习课本中有关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注意事项,为课堂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家长应协助监督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6.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质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质教案
中和反应 温故知新:
你能说出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的 变色规律吗?
石蕊:酸红碱蓝中性紫, 酚酞:酸无碱红中性无。 2、你能写出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铁锈的 反应方程式吗? 6HCl + Fe2O3 =2 FeCl3+ 3H2O
3H2SO4 + Fe2O3 = Fe2(SO4)3+ 3H2O
蜜蜂与马蜂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小试牛刀
1. 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
关的是( C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 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a(OH)2+CuSO4=CaSO4+Cu(OH)2↓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 余硫酸
氯化钡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 子组成的化合物 .
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
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HCl→H+ + Cl-
NaOH→ OH-+ Na+
H2O
NaCl
2、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Na+
OH-
H+
Cl-
NaOH + HCl === NaCl + H2O
中和反应
实际上,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三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

(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之后,主要包括中和反应、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两部分。

本节课主要学习酸碱度表示法—pH。

溶液的酸碱度是酸碱性的定量化。

教材从酸碱性角度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亲身体验,感受“从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三、学情分析在课题1中学生已经熟悉了溶液的酸碱性的检验方法,这为本课题学习溶液酸碱度和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做好了铺垫。

由于九年级学生好动,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试验,锻炼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亲密合作、讨论交流。

结合这节课的难点,用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把学习、思考和内化的时间还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

(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

五、教学难点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六、教学用具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细口瓶、烧杯、玻璃棒、白瓷板、pH试纸、试管架等。

化学药品:白醋、稀盐酸、NaOH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肥皂水、柠檬、纯牛奶、蒸馏水等。

七、教学设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溶液的酸碱度和酸碱性之间的关系;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及日常生活中具有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引出酸碱性和酸碱度之间的关系。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重庆第23中学校姜科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章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的实用文档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