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洪校长关于教育转型班主任发展的思考的学习体会
听冯恩洪校长教育思想报告心得
听冯恩洪校长教育思想报告心得2012年元月一日下午,薛家湾第五小学。
没有喜庆的歌舞联欢,没有丰盛的迎新晚宴,就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校全体教师“接受”了这样一想安排—听冯恩洪校长的讲座。
真的没有想到:这里的会场静悄悄,这里没有难受,只有震撼,只有享受……不仅是冯校长激情四溢、充满智慧,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引人深思的话题,会场的每一位老师都品味了一道丰富的精神大餐。
思维和心一起被放飞……“能有效提高国民素质的职业,才是最好的职业”。
这句话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师的角色。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也曾想干出一番不平凡,只是受能力所限,不得已只能简单重复,身心疲惫。
于是在我看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不过只是一个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无边苦海,唯有忍耐才是最好的解脱。
冯恩洪校长先进的理念是多么发人深思!他的“生命因讲台而精彩”让我汗颜,他说,“当老师就要当中国最好的老师”。
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冯校长认为,一个最好的老师不应该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奉献,是一种悲壮的美,但我们应该照亮别人也发展自己。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读书的过程,就是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冯校长讲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1980年教育思想的大讨论,使他迫切地感受到:我要读书。
从此,他养成不管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坚持1小时的理论学习的习惯。
从1 980年到现在,如果按1小时读1万字计算,15天即读完一本15万字的书,20年来,他读了四五百本书,7000多万字。
2003年,他57岁,辞去校长职务重新走进了课堂,在同济大学读EMBA。
一个人有如此深厚的积淀,必然会“广阔见,增智虎”,“屡屡在教育界做惊人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冯校长还让我们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当时神就是力量,宗教就是力量的年代,这句话具有石破天惊的力量。
但是这话不完全对。
应该这样理解,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光有知识不等于有力量。
积累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的人才有力量。
听冯恩洪教授讲座有感(3)
听冯恩洪教授讲座有感听完讲座,我不由得羡慕建平人,因为他们有了一个如此美好的教育环境,而想想自己走过来的这么多年的学校生活,我不得不感叹。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事实,只能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能够从这里得启发,创造出更好的教育制度,让下一代能更好发展。
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
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
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
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
2000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
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
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
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
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
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
冯恩洪讲座有感
做新课改的忠诚战士——听冯恩洪讲座有感广平小学杨荷花2012年5月17日上午,我十分荣幸地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的讲座,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工作十四年来听到的最精彩最有意义的讲座。
冯教授站在台上,娓娓道来,侃侃而谈,他的讲座如涓涓溪流,灌溉着在座的每一个听众。
短短的九十分钟,我们觉得时间过得真快;短短的九十分钟;却又让我们学到了那么多曾经迷惑不解的知识。
我不禁感慨,冯教授真的不愧是国家级的教育专家,他真的无愧于“南魏北冯”的荣誉,我们每一位听众都被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所感染并为之折服,在此,我要向他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您!”冯教授所提出的每一个教育思想、每一条教育理论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化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把自然的人打造成社会需要的人,课堂是主要手段,也是第一手段。
”“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砍知识总量,提教育质量。
”“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释放出来的时候就是一节课最棒的时候。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社会职业。
”“眼界有多高,心底有多高,成就才有多高。
”“不想发展自己的人才是误人子弟的人。
”“读书的人,无限风光在险峰。
”“最好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
”“要有目标,要读书,要学会反思。
”……冯教授的讲座真是妙语连珠,句句堪称经典名言。
他的讲座主要围绕“创建新课堂”这一主题,从教材的处理,教法转变,到学法的转变给我们做了阐述和举例。
讲座完毕,冯教授和我们进行交流,焦校长提出了如何推行新课堂的问题,冯教授的“新课堂五大标准”给了我们很有实际意义的指导:标准一:合理的教学目标。
冯教授说课堂有效率达到85%的教学目标,才是最合理的教学目标。
这就需要老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依据,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既不能定得太低也不能定的太高,难易程度要把握在“学生伸手够不到,跳起来能抓住的目标。
”标准二:即情导入。
听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报告有感(1)
听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报告有感东平小学谭雅9月1日,在乐从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全镇的中小教师在乐从中听了上海建平教育集团冯恩洪校长的报告。
冯恩洪向在座的老师们,讲述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办学理念,教育的目标和成效,事例具体而又生动,每一个小故事都发人深省。
他首先先介绍了我国德育的现状,提出要想把无效的德育变为有效的德育,首先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其中有几点印象较为深刻:1,指出了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享受,而不是难受,不同的学校,应该根部各自不同的学生分数线情况,本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同水平,对教材的把握就要有不同的倚重点,切忌“书本中心论”,对于有差异的学会少年宫,要有不同的教育,强调了教育不能以书本为主,要以学生适合为本,使书本走向生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2,教师应该怎样教。
通过学习效率金字塔,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知识巩固率有着不同的效果,越是释放学生的潜能,收到的效果越无法估量。
,而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知识的教授不如能力的获得,解决好三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可能就会有质的飞跃,即:书本走向生本;教师走向兼容并包;学生走向团队探究。
3、怎样才是实效德育冯恩洪列举了几所他在参观走访的几所学校的所见所闻的具体事例,告诉大家,怎样的德育才是具有时效性的,介绍了走在德育前线的几所学校的做法,并通过自己在当校长期间怎样抓好德育工作的事例生动有趣地叙述出来,强调实效德育就是要达到“掌握规范,承担责任”的目标。
4,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强调现在的教育者们,正处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打好时期,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打好实际,从改变自己,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做起,寻找适合自己并且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听了冯恩洪的讲座,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位关心我国教育,关心教师成长的可亲可敬的长辈,他浓缩了自己人生经验中重要的内容,希望能够使新的岗位线上的教师们,能够得到一些收获。
从教育泰斗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那对教育的一腔热诚,在仰望巍峨的教育圣堂的时候,也稍许增添了一点美好的憧憬。
全国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教育思想专题报告学习汇报
全国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教育思想专题报告
学习汇报
时间:2012.12.15—12.16
地点:广西师范大学国学堂
主讲老师及日程安排
星期六:冯恩洪主讲题目:《做最好的自己,做幸福的班主任,塑造有价值的人生》张国宏主讲题目:《心平气和做班主任》
星期日:郭文红主讲题目:《留下一抹温馨的记忆》
通过两天的学习,使我懂得了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班主任工作一些方法,具体有:
1、云教育时代的内涵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事实的知识更重要。
我们要“一手抓知识的积累,一手抓能力的提升”。
2、二十一世纪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能力是:“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有效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正确思想能力;好奇心想象力;创新改革能力”。
3、教育必须“合适”,即教材使用,体现合适;教师教法,走进合适;转变学法,才能合适。
4、卓越课堂的特点是三分教育,即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分类指导。
5、德育的最高境界是把普通事情做得不普通,这就是素质。
德育教育不主张课程化,要使学生掌握规范,学会负责。
规范负责
对己讲仪态对自己负责
对人讲礼貌对亲人负责
学习讲勤奋对集体负责
回家讲孝顺对环境负责
社会讲公德对生命负责
6、班主任工作要改进伦理式谈话,要“以知识充实,以哲理启迪,以榜样激励,以激情感染”学生。
培训教师:唐玉英。
观看冯恩洪视频后心得体会
观看冯恩洪视频后心得体会冯恩洪是一位中国教师和教育家,通过他的视频,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首先,冯恩洪在他的视频中强调了教育的使命和意义。
他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发现学生的天赋和潜能,并帮助他们将其发展为一种创造力。
这种创造力不仅仅是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创新,还包括在文学、艺术和人文领域的创作和思考。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创造者和创新者,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冯恩洪在他的视频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他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式。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潜能。
只有通过个性化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他们充分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力。
此外,冯恩洪还提倡了一种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他认为,学习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过程。
他鼓励学生通过参观、实践和体验等方式,探索和发现知识。
他主张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给学生提供机会和资源,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
通过创造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培养出更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最后,冯恩洪在他的视频中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他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他鼓励教师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他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努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通过观看冯恩洪的视频,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听冯恩洪报告心得体会两篇_0
听冯恩洪报告心得体会两篇第一篇:中国教育界素有“北魏南冯”之说。
在新学期即将开始之际,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聆听冯恩洪先生的视频报告会,整个报告持续一整天约五个小时,冯校长这位长者就在台上站了五个多小时,抑扬顿挫,娓娓道来,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冯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努力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所以,勇者无惧,他大力推动教育和课堂改革,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他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教育需要有生命的温度。
教师要做到从书本走进生本,从讲授走向互动,从单干走向合作,在课堂变革中,释放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享受教育,活跃课堂。
报告中,冯校长讲述了他37岁参评全国特级教师的故事,课堂上当遇到学生的质疑时,他能当场承认自己不会,并倡导学生问台下教师,与台下教师合作教学,充分利用资源,体现了教育的大智慧。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冯校长巧妙的处理方式充分展示了他的教学机智,更让我深深体会到高效课堂和实效德育的理论真谛。
“合适,比标准更重要。
”如何让无效、低效的课堂走向实效、高效?我想,冯校长的这句总结正一针见血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每名学生都有差异。
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是21世纪人类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因此,发挥学生的优势智慧,引导学生充分的扬长避短极其重要。
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谨记“发现学生的强势,释放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学科竞赛,一定要避免“揭学生的短”,而是要创造情景,让学生表现特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另外,“广结交、多读书、少说话。
”这句话,也让我很受启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读书的过程,就是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听冯恩洪报告心得
课改——应运而生的科学教育思想听冯恩洪报告体会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承了几千年,一直引领着中华儿女向前走。
然而,在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以及人类思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一些新颖的教育思想理念崭露头角,甚至有的有取而代之传统教育模式的趋势。
人类是不断进步的,人类的教育模式也应该不断更新。
传统教育惯用的模式是先教后学,然后温故而知新。
老师教,学生学、记,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也许是一种享受,但人不可能都是一摸一样的,肯定会存在差异,教不一定都能懂,不懂那听起来就是一种忍受。
享受一节课和忍受一节课的结果是两极分化,那么也就出现了所谓的优生和差生。
因此,冯恩洪教授认为学校永远有差异,学校永远无差生。
当今中国所有的学校都实行着整齐划一的标准:高一数学一个标准,物理也是一个标准——对智慧强势和弱势的学生用同一个标准是不合理的教学。
如何能够让学校所有学生都能接受享受的过程呢?冯教授的回答是: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无差异的合适自己的教育。
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我们提倡用赏识的目光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名字都充满神圣和庄严。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合适;教学方法的合适;教育评价的合适;学校管理的合适。
这四个合适其实在传统课堂中也有影子所在,但是很难发现这四个合适有机统一起来的课堂,因此,课堂需要改革。
课改,想必也是千千万万有差异的学生的呐喊。
千百年来在这片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多少有识之士想过为之改上一笔,而在今天的杜郎口中学里,终于出现了崭新的一幕:这里没有讲台,四面都是黑板,拿教鞭的是学生的老师、老师的学生,课堂不再安静,动听的顺口溜不绝于耳……正是这一幕,把“四个合适”有机统一了起来,让有差异的学生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教育,课堂简直就是“知识的超市,人生的狂欢”,学生又怎么会不享受呢?广西梧州市蒙山文化实验学校师从杜郎口,也出现了这崭新的一幕,我身为文华实验学校一名普通教师,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我们称之为“课改”所带来的课堂高效。
看冯恩洪视频讲座学习心得
看冯恩洪视频讲座学习心得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看冯恩洪视频讲座学习心得今天看了全国着名教育专家冯恩洪老师的视频讲座(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收益很大。
这个讲座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是,冯老师教育理论的前瞻性以及讲述内容的生动化和生活化。
这与一般的就理论内容泛泛而谈的讲座大不相同,冯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同时例举了生动丰富的案例,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震撼着每一位老师,让我们茅塞顿开,也引起老师们认真的思考。
“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很多学生的命运”,这是一条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
老师,是一个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珍惜讲台,热爱讲台。
“讲台”是什么?是教师终生的事业,是教师快乐的根本,是教师幸福的源泉;“讲台”给孩子生命的启蒙,给孩子智慧的启迪,“讲台”也承载着家长的希望和孩子的未来。
我想,一名教师热爱讲台首要的表现就是要上好每一节课,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课呢?冯恩洪教授认为,“每个老师都想上出一节自己最满意的好课。
上出这样的好课是需要条件的,其首要的条件是热爱讲台,享受讲台。
只有先热爱讲台,才能够享受讲台。
要想有地位,先要有作为。
”他还形象地比喻“如同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是一把刀,一个好的演员就是一出戏,一个好的老师则是一堂课,一个优秀老师的每一堂课是用一生心血上出来的。
”冯恩洪教授认为“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关键是端正我们的位置。
找准定位,自觉到位,主动补位,不能越位,不得错位。
到位时你就享受讲台,不到位时你就会埋怨讲台,缺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难受,到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享受。
”热爱讲台就是热爱教育,就是热爱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实现快乐地成长。
热爱讲台不是一种宣传标准,而是一种职业标准。
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心灵变化轨迹的能力,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珍惜讲台就要发展自己,珍惜讲台就要做最好的自我。
冯恩洪讲座反思
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点滴之感为了进一步感悟领悟冯教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校领导组织我们聆听了冯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3)中无用的星星感想如下:一位优秀的老师上优质课,洁白的裙子上是闪闪的星星,很漂亮。
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孩子,老师就从裙子上取下小星星奖给他们。
一个孩子看到老师裙子上掉了一个小星星,兴奋的捡起来,多次跃跃欲试想争取回答问题,可是最终他没有得到这个机会。
课上得很精彩。
下课了,那个孩子想把星星还给老师,可是老师却说了一句让每个人都痛心的话:课已经上完了,星星没用了,你把它扔了吧。
虽然没有了下文,可是我们应该能想象出当时那个孩子失望和伤心的表情。
如果没有下课的插曲,冯校长可能会认为课上的很成功,可就是下课的小插曲,令冯校长非常失望:这个老师太不注重学生的感受,只为讲课而讲课,与其说它忽略了一个多么好的一个教育契机,还不如说她就是为表演而讲课。
这位优秀女老师在冯校长的心目中可就大打折扣。
这个现实的案例相信每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曾经见过,现在有多少优质课、公开课就是为讲而讲,为表演而表演,讲课的老师就变成了演员,学生就成了自己表演的工具。
矛盾!优秀的老师,精彩的课堂,可是“没用的星星”却伤害了一个孩子的心灵,它让孩子们看到一个怎样功利的社会啊?老师只是把星星当成道具,把孩子们当成表演的工具,这是多么大的伤害和讽刺呢?老师啊,一定要谨慎的说每一句话,要小心的保护每个孩子的心灵,不要让他们轻易收到伤害。
不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不是可敬的教师,充其量算是教育的搬运工;不会捕捉教育灵光的任何预设,也只能算是教育的作秀!年轻教师最后一句话,玷污了孩子对五角星的虔诚。
现实中,类似这样的虚效教育是否还在演绎呢?教育的本质应该让受教育者感到幸福,要让孩子们在知识积累中享受快乐,在哲理启迪中完善人格,在榜样激励下快乐前进。
课堂上看到违反纪律,是当场给与严厉的批评教育吗?新时期的德育理念告诉我们:不,绝对不可以,这样会伤害一个孩子脆弱的心灵,作为教育者必须要充分运用教育智慧,灵活处理,采用“移情”的方法,从学生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该怎么处理,给与学生更多的是尊重,是温情,让学生在老师的关怀和理解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发自内心的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听冯恩洪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听冯恩洪教授讲座心得体会大五里初级中学宋菲菲“一根链条的水平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一个人群的水平决定于领头人的水平。
”这是冯恩洪教授报告内容的第一句话,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为教师对学生终身发展所起的引领作用,也让我们深思应当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界素有“北魏南冯”之说,即“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
”可见冯先生在教育界特别是德育领域的领军地位。
冯教授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简单堆砌知识不是力量,学会应用知识才是力量。
如果我们每天都思考,会发现每天都是新的。
一个最好的老师应该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在认真聆听了冯教授的报告后,我们有深切地体会:一、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教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
创造性地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理结论,要善于创设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绝不和盘托出。
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冯教授说:“搞教育的人,是想大道理做小事情。
”我领悟到身为教师,应有目标引领,应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告别低层次需求,让精神需求引领物质需求,用脑袋富裕引领口袋富裕。
每天身处三尺讲台,作为教师,我们应享受教育,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注重知识存量,更要扩充知识增量。
在平日里,教师也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冯教授从1985年至今,不管工作多繁忙,也都能做到每天自学一小时,大教育家都能如此,更何况我们每一个教育一线的工作者。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讲座,主题为《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冯教授以其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
以下是我在聆听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冯恩洪教授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在讲座中,冯教授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方面:师德修养、知识储备、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其次,冯恩洪教授提出了“享受讲台”的理念。
他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享受教育过程。
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讲座中,冯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教育、享受讲台的教师形象。
第三,冯恩洪教授强调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他指出,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讲座中,冯教授提出了“要素引领中国好课堂”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还强调了课堂文化的重要性,认为课堂文化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第四,冯恩洪教授分享了他在教育实践中的宝贵经验。
他以上海市建平中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在课堂改革、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成果。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冯恩洪教授对教师提出了几点期望。
他希望教师们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他还希望教师们能够关注自身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聆听冯恩洪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体会:1.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为提高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2. 热爱教育事业,享受教育过程,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3. 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
冯恩洪教育视频心得体会 看后感 最新版
冯恩洪教育视频心得体会
今天,我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视频,冯教授在视频中精彩的言论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当前国际评价看特长,国内评价看总分,国际评价是去文本化考试,国内评价是文本化考试。
人有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有潜能,倒数第一的学生也有强势智慧。
冯教授从下面几点分析,一是让学生在学校能够产生激情,释放激情。
该读书的时候拼命读书,该玩的时候拼命玩,只会读书不会玩,是书呆子;只会玩,不会读书是花花公子。
二是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积累意义更深远。
三是课堂价值决定未来国民素质。
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是好课堂追求的是缺陷美,好课堂从来不追求完美。
从“教有常法”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先从常法开始,实现过程最优化,然后淡出常法,走进教无定法。
五是我们不能站在昨天办教育,要站在未来办教育。
指出中国的教育少数人站在昨天的教育,多数人站在今天办教育,很少有人跳出今天,想到10年以后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站在未来办教育,应该用变化的自己引领一个改革的发展。
最后冯教授总结一句话:想通大道理,做好小事情。
我做我想做的事,做我该做的事,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学习了冯恩洪教授的
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报告有感第三小学秦顺江学习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报告后,我感触颇深:首先,他让我更理解教育——“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有一个性格播种下收获的将是一个命运。
”播种与收获之间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要播种信念、播种行动、播种习惯、播种性格。
帮助受教育者收货是应属于他们的幸福人生,播种幸福的人本身也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收获幸福的人本身也就在别人的幸福中体现教育者的人生价值。
其次,他让我更深刻地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育。
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的过程。
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应该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
”同时,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要学会激励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而是走进享受。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从冯教授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中使我明白教育的真谛是: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教育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教育就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的信心。
再次,他让我更深入的实践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需要务实,我们需要实事实办,。
与其说教育承担着把自然人大造成社会人的责任,不如换一种说法,即课堂实现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
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进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篇1近期,我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讲座,冯教授在讲座中精彩的言论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让我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开朗。
一个最好的老师不应该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奉献,是一种悲壮的美,但我们应该照亮别人也发展自己。
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
教育追求不能取一个、舍一个,不能扬一个、抑一个。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我们要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
当学生幸福着,那么我们的每一天都忙碌着,也都快乐着。
教育就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
而冯洪恩在讲座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生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没有哪一个学生是天生的坏学生,是不可教的,关键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
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相关推荐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篇1一、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人的差距”。
我们现在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发现,路的差距在缩小,交通工具的差距在缩小,楼的差距在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人的质量”。
二、学校管理要向企业管理学习,用心打造学校文化。
在外界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改革要注重“内力”的挖掘。
升学率再高也不可能解决中国当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学校不能只有升学率,要“一只眼睛盯着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
“让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中国的学校文化建设应该站在企业文化的“肩上”去探索学校管理文化。
虽然企业与学校有很大的不同,但两者也有相似的地方,即都需要调整内部要素的组合,完成各自的使命。
三、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我们曲解了“全面发展”,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理解“全面发展”为“总分第一”,“物理不好补物理,英语不好补英语”。
实际上,“全面发展”是针对一代人来讲的,而不是针对一个人来说的。
就一个人来说,只能发展“强势智慧”。
这就要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
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
四、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学生的发展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实现的,“一切为了学生”,难道教师就不需要发展吗?学校里如果一切只是为了学生发展,不关心教师发展,那么学生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
“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幸福。
”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篇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冯恩洪教育理念》有感
学习《冯恩洪教育理念》有感学习《冯恩洪教育理念》有感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怎样超越传统,怎样与时俱进,怎样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新天地,让他们沐浴爱的阳光、茁壮成长~可是,由于知识的限制,眼界的狭隘,思考的不到位,导致浅尝辄止,浮于表面。
少有创新,少有感动,多的是迷茫、彷徨、循规蹈矩。
暑假期间,遵照上级安排,从网上找到了冯恩洪教授的视频讲座,并非情愿地进行了视听,不知不觉中着了迷,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
冯教授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句句切中我们教育的要害,象针对我们的疑问在做解答一样,使我如梦初醒,感动不已,大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反思冯教授的讲座,抛开内容的震撼,单单从讲座的过程就让我想了很多。
一、讲座内容准备值得我们借鉴一则自编的寓言,森林之王——老虎当校长的故事。
将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表述的淋漓尽致:统一的教育标准,培养标准统一的学生,其结果就是无视差异,扼杀个性。
使课堂呆板无生机,使教师苦恼,使学生难受。
厌学、辍学频繁发生,坚持就读者,也是凭毅力硬撑着,忍受着。
这种对中国教育现状的精确把握,如果没有足够的深入基层调研作为支撑是难以实现的。
冯教授是一个善于调研的人,无论在中国大地上,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近5000多节的听课记录就是最好的例证。
冯教授引述的一节关于蚯蚓的生物课,学生参入的过程,令我们瞠目结舌,感动不已。
不仅冯教授明白了如何调动所有的感官参入学习。
更让我们彻底醒悟了如何激发学生潜能强智慧的道理。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令教师终生难忘,更令学生刻骨铭心。
不管是舔一舔的学生,还是吞下的学生,乃至目睹了这个过程的师生们,怎能忘记蚯蚓的特性~“会就举右手,不会就举左手”。
他不仅给我们提供了针对特殊学生如何教育的方法,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的问题,它更展示的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胸襟。
“8+5=?”的教学实例,名校长婚礼上对外孙未来教育的有趣安排-----等等内容,无不经过冯教授的精心筛选而诞生,这样的内容怎能不让正在从事着中国教育的教师们感兴趣呢?冯教授的讲座所面对的是成人,是从事教育的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管理的教干,事实证明他的讲座是被不同层次从事教育的人认可的,是取得巨大成功的~他用自己的讲座在诠释着的自己的教育理念:走出以教定学,走进以学定教。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6篇)冯恩洪讲座篇1最近,在丹阳研训网上听了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讲座。
因为是大师级,所以讲的内容很泛,也很轻松,也没有什么和条条框框的一二三四,但是很耐听。
主题是讲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文化的再思考。
因为匆忙,没有带笔记,只能回家把印象最深刻的几点写下来:一,从老虎当校长的故事讲起;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__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__寓言说是冯专家自己编的,正讽刺了应试背景下的教育现状,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
怎样改变?教育怎样由课本知识中心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转变呢?冯恩洪结合“建平经验”,最后说到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
其实这些想法和说法,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以后,“因材施教”才会被赋予真正意义。
二,改革者不苛求环境。
冯专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建平中学由农村中学到现在的名校,说“改革者从来不可能去苛求环境的”诚然,改革者本身需要“普鲁米修斯”式的悲壮,但是任何英雄的造就都需要时势。
在“时势”之外,改革者可以做什么?冯专家提出了一个理念:管理就是组合。
怎样以学生为本,寻求学生发展的最优化,这是校长应该思考的首要和中心工作。
但是现实之中我们的校长束缚太多,繁琐太多,很少能用心去细细研究学校和学生。
在薄弱学校,校长更多的埋怨环境。
我们的老师也是。
因此我们需要“改革者”,引导我们去寻求创新,靠近幸福。
创造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校长发展的“四赢”。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
教育是科学,必须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冯专家重点推介多元智能理论,这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智能的发展。
小学教师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小学教师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小学教师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周五我们在六年级四班观看了冯恩红教授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先进的教育理念、领先的超前意识,敏捷的思维,渊博的学识,令我佩服,感触颇多。
听了冯恩洪教授的报告后,使我清楚了“任何管理都要兼顾人的双重性”,对子女的教育也要兼顾双重性。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我们再做定论,而不能凭经历:大人说的就是对的,孩子说的就是错的。
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言传身教。
从自身做起改变角色,并让她感受到母亲观念的变化。
因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与否,跟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
其次,懂得情趣,懂得换把戏跟孩子沟通。
可以正面的谈话,但是,要防止演化为“说教”,让孩子觉得你罗嗦,觉得你烦,可以多谈看法,论时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
给孩子写信更是很好的沟通方式。
在这个快餐式、信息化的社会,写信已经被淡忘了,但我觉得这种传统的方式最能保存真情。
只要有行动就一定会有收获。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母亲的双重角色,一定会在学习中进步,因为物质上的给予比不上一份真诚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恩洪校长关于教育转型班主任发展的思考的学习体会
学习冯恩洪校长的视频讲座,本是一个学习任务,可是我上网打开视频一听不可收,全长125分钟,牢牢抓住我的心,内心敬佩,感受颇多,洪校长校长讲了四个问题,我下面对我感受最深、最有启发作用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给人的感觉是享受教育,既不是接受教育,也不是忍受教育,更不是难受。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冯恩洪校长以翔实的资料说明一个道理,学习知识两周后的接受程度是:讲授知识的接受率是5 %,多种感官接触接受度20%,探究学习接受度50%,而最高的接受度是90%,这就是自己学会了讲给别人听,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和学生作为合作学习中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思维火花,及时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从而自信心大增,因此我们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成功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第二:《老子·道德经》有句说,少则得,多则惑。
就是指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做事业,不宜求全责备,不然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迷惑。
冯校长将少则得,多则惑引用到了教育教学中。
意思是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要说教太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兴趣,讲解、作业不是一量取胜,学生在听课、复习的基础上,作适量的练习,是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因素之一。
要使作业取得最佳效果,须以学生领会教材为前提,并受制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的质量。
但有的教师却担心作业量少了会影响教学质量。
于是他们单纯追求练习数量,让学生机械地重复练习,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冯校长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的抽样调查,2030年,我国GDP将超过美国,经济上数一数二,国民素质在世界196个国家中排名147位,按理说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那是深入细致的,班主任就是要解决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他们期望能过“博学”能清楚地搞懂如何教育好孩子。
事实上,有许多班主任越来越困惑,甚至脑子乱作一团,因为同样一个问题太多的说教可能有相反的看法,如此一来,孩子的教育也难以正常进行。
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冯校长倡导的少则得,多则惑。
少则得多则惑,给出了四个要素——少、得、多、惑。
少和多相反,得和惑相对,少和得相成,多和惑相生。
少则得多则惑是论“为学之方”,“为学”不是纯“知”的,实为“为道”。
概而言之,“为学”之要在“为道”,略而言之,“为道”也可称“为学”。
心若向道,则为学和为道自然不是两桩不同的事体。
何谓少?少不是视野之狭窄。
有道之人虽然遍览天下万物而也可以称为少,有德之士即使阅尽人间万象还可以叫做少。
愚顽的人就算无知无识也不是少,更有一种饱读博学之人,如果不能明道,则不能明了少之妙谛。
少不是数量上的小。
道无大小,道至大而又至小,道非至大而又非至小。
道遍及万物,无论大小都是道。
天下万物有至大,有至小,有非至大,有非至小,概莫能外于道。
少不是小,而是不执着于大小,不执着于大小即是少。
少不是程度上的浅。
深浅不象狭阔、大小那么清楚的可见。
见得少,接触的次数少,不见得就知得浅,见得多,接触得次数多,不见得就知得深。
深浅之辨自身就很含混。
唯于道才能见得深浅。
合乎道就是深,不合乎道就是浅。
何谓得?为道是得还是失?常人得观点来看,此得就会彼失,彼得就会此失,从道的观点来看,得就是失,失就是得。
得不是得到,而是得道,就是德。
天下万
物只有得道才能真正的得到,不得道就不能真正得到任何东西。
得道就是成道,成道就是成为道,成为道就是成为道的一部分,成为道的一种显现。
少就是得,少就是德。
天地之间只是一个道,如何能不少?阴阳化育不离一个道,怎么会不少?举凡天地万物只是道之所化,那还有什么天地万物呢?以道视万物就是少,少就是以道视万物。
本人理解多与少、得与惑也体现了冯校长讲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的道理。
第三:冯校长讲座中提到新课导入应该是激情导入、生活导入。
课堂导入方法是层出不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都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要根据课堂当时的情况灵活运用,把学生导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因此,所谓的课堂激情导入就是指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求知欲望的一切导入方法。
冯校长例举了全国得一等奖、特等奖的例子,深受启发。
在教学中都会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收益很多,上述我只是对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几个方面表达出来,更希望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