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化感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莱堡,同时去了另一些黑森林的胜地。 由 我们外哲所的一名毕业生 (现在此地做访问 学者) 带 领, 我找到了胡塞尔故居以及萧师 《老子》 毅 (!"#$ 年与海德格尔合作试图翻译 为德文的中国学者) 回忆海德格尔文章中提 到的 “木 材 市 场 ” 和 “野 鸭 塑 像 ” 。 后者是为 纪念 一只在 弗莱 堡 !"#% 年 遭 盟 军 大 空 袭 而 被 毁前扑 腾飞鸣 了 !& 小 时 、 以 警 示 市 人 的 野 鸭,但 当我们 询 问 一 位 正 在 给 孩 子 照 相 的当地人知道不知道这塑像的来历时, 他 却 给予了 否定的 回 答 。 看 来 这 类 警 示 是 需 要一再 重复 的。 我与弗莱堡大学哲学系的冯 ・ 赫尔曼教 授又通了信(他和他的太太在我上次访问德 国时有助于我) , 他在回信中向我推荐了一些 新书。当我在图宾根大学图书馆中找寻它们 时,却意外地在&’’’年出版的《海德格尔全 (也是关于荷尔德林的) 中找到了海 集》 (% 卷 德格尔完整引用《老子》 !!章的又一个材料, 而且 是结 合对荷 尔 德 林 的 阐 述 而 一 并 引 释 的! 更珍贵的是, 这篇短文写于 !"#) 年, 比我 以前找到的有关海德格尔道家因缘的 # 处材 料, 要早起码 !# 年, 是在他与萧师毅合译 《老 子》 之前, 所以他引述和讨论的方式与那些材 料有较大不同, 是针对 《存在与时间》 的核心 问题而阐释的。 它说明, 海德格尔对道家的热 情,与他本人的前后期思想和对于荷尔德林 的领会都是息息相关的。我现在正在赶写一 篇介绍和分析这个材料的论文。 读了先刚译的荷尔德林的《塔楼之诗》 ,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另一个荷尔德林,与以前
!"#
学术随笔
海德 格尔的 家 乡 梅 斯 基 尔 希 与 他 教 书 的弗莱堡都离图宾根不远。 我抽空又重游了
德 国 文 化 感 受
读到的他发疯前写的诗作风格大异。那些诗 天才横溢, 充满了对人生、 爱情、 历史、 神灵和 哲理的激情。 而这里却是 “伎俩全无” 、 返朴归 真, 如王维的晚年诗一样的天然纯真, 且大多 为题。 所 以季节 (德文里叫 “年时” , *+,-./012) 以,我也想知道海德格尔是否有评论这组诗 的文章。 按我的推测, 海德格尔如果看到了它 们 评论家, 而且他自己在山中小屋写出的诗也颇有道家 评论 风味。 果然, 我在 (% 卷中找到一篇文章, 此塔楼诗集中的 “秋3之二4” 诗。 海德格尔对它 的阐释精妙出新, 与他同卷中引释 《老子 》 的 分析很有些内在的思路联系。 这里无暇细述 之, 只能顺便将这首荷尔德林的晚年诗 (据海 德格尔讲是诗人死前一年所作)的中译文写 出, 以飨读者。
秋 自然的光辉是更高的显象, 那里收结了多少快乐的时光, 它就是这壮丽圆满的年华, 那里硕果化入喜悦的辉煌。
世界穿上了盛装, 飘过空阔 田野的声音只轻轻呜响, 阳光 晒暖了和煦的秋日, 田野静立 如一片伸展的远望, 微风吹荡
树梢枝条, 伴着欢快沙沙声响 这时的田野已经变得空广, 明朗景象的全部意义都活着
&’’( 年 ( 月 初, 我 到 了 巴 登 ) 符 腾 堡 州
的图宾根大学。 这是一所相当古老的和有人 文传统 的大 学。 大学的文科在山下, 我住在 靠近山顶 处的 “干草 山 门 道 ” 旁边是一个巨 大的自然公 园, 名叫 “美 丽 的 山 毛 榉 ” , 极目 所至, 几 乎全 是连 绵 起 伏 的 森 林 。 我第一次 入林散步 就为之 所 打 动 , 高大的枞树、 砂石 小道和远处修道院传来的钟声, 把我带入到 了一个格林童话般的世界。 德国能产生那么
" 。 而 他的 疯狂 , 倒是 为 这天 才抹 上 了最 美”
德 国 文 化 感 受
#$ 世纪初,德国学界发现了荷尔德林,
如同西 方画界 发 现了 梵 高 。 因此, 他的诗作 不仅深刻影响了当代诗歌, 而且通过包括海 德格尔在内的一批思想家和文人的推崇, 影 响了德国魏玛时代的精神氛围。 美国历史学 家盖依甚 至认为 , 由于 “荷 尔 德 林 的 文 艺 复 兴” 而逐渐形成的一股反理性、 反启蒙运动, 寻求原本的有机整体性的浪漫思潮, 与希特 勒的上台有某种关联 。盖依的判断不一定
!
后的神秘一笔。 “ 多少年来, 在这样的夜晚都 是 荷尔 德 林的 光芒 照 射着 我 ” ( 德 国哲 学 家
# 本雅明语) 。
对, 但他的这 个 观 察 不 错 , 即 “荷 尔 德 林 ” 在
海 德 格尔 终 生无 条件 推 崇的 只有 两 个 人: 他的同乡荷尔德林和悠远的老子。 当然, 他对荷尔德林的评释是大量的和公开的 ( 《海 , 而在公 德格尔全集》 中涉及到的不少于%卷) 开出 版 物中 对老 子 和庄 子的 直 接 称 引 与 评 论, 就我迄今所发现的, 只有 & 处 $。 但这两者 对他, 都是 “诗性的思想者” , 而这正是最高的 在德文中尤其在 赞许。 “诗性的” (’()*+,-’,-) 海德格尔后期话语中, 还有 “原创的” 意思。 海 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是“诗人中的 .唯一/诗 人” ,因为他不仅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 且更能向语言与正在来临的时代 (原本的 “时 间” )敞开自己的生命,让其涌现为诗歌。 所 以, 在海德格尔看来, 荷尔德林的疯狂并不只 因为那位 “迪奥提玛” , 而 .更/是由于接受了过 多的神性光明所至。它充满历史感地提示着 西方的命运。 “在此贫乏的时代, 诗人何为? ”
学术随笔
! 张祥龙
德 国 文 化 感 受
德 国 文 化 感 受
我研究海德格尔多年,但大多是在美国 留学时和中国的大学里进行的,除了!""#年 为写 《海德格尔传》 , 利用在比利时访学的便 利, 来德国短期参加海德格尔年会外, 一直未 得机会较从容地就近体验海德格尔祖国的文 化,实为缺憾。这次得到德国学术交流中心 的支持, 到德国讲学近一年, 也就算 ($%%$) 了此宿愿了。 而且, 天缘凑合, 讲学的两所大 —图宾根与维尔兹堡—— —都位于德国的 学—— 西南, 靠近海德格尔出生与学术活动之所在。 不过, 实地的体验, 却也不限于海德格尔和现 象学。 这里我只就 “文化” 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文章题目故意保留了某种模糊, 也就是 “对德 国文化的 感受” 与 “在 德 国 对 文 化 问 题 的 感 受” 这两层意思之间的模棱两可。 多 伟 大的诗 人 、 音 乐 家和 思想 家 , 与这种清 新雄浑的自然环境不无关系, 它好像就是为 古典音乐、 古典哲学而天造地设的。 第二天 , 我进 城 办 事 经 过 内 卡 河 桥 时 , 看见了久闻其名的 “荷 尔 德 林 塔 ” 。 它位于 河 畔, 已 是这 座古 城 的一 个 象征 。 荷尔 德 林 现在被不少人视为德国最伟大的诗人, 而 “荷 尔 德 林 现 象”也可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 德国文化 的 良 机 。 荷 尔德林 (*+,-.+,/0 出生并主要生活于 12-3.-+3,4, !##’5!6(7 ) 这一片叫做施瓦本的地区, 在图宾根大学神 学 院读 书时 , 与谢 林和 黑 格尔 是 同 学 和 朋 友, 三人一起散步、 讨论问题 (据说我所住的 山 上 亦是 他 们散 步之 处 ) , 一 起 为 了庆祝法 国大革命而种下 “自由之树” 。 据现在学者的 研究, 荷尔德林的确从哲学思想上影响过这 一、 荷尔德林与海德格尔 两位同窗, 而谁都知 道 , 这两位后来成了有 世界 影 响的 哲学 家 。 然而, 荷 尔 德林 却 没 有 他们的好运。 他毕业后, 不愿做牧师, 而是去 法兰克福一家望族做家庭教师, 很快与年轻 的 女主 人苏 瑟 特 (在 荷尔 德 林诗 中以 “迪 奥 提玛” 出现) 有了相互投入的爱情, 最后不得 此位女子于 !6’& 年去世, 荷尔德林 不离开!。 也开始精神失常。 离 开 这 个 家庭后, 他还尝 试过申请耶拿大学的教职, 得到席勒的支持, 他陷入 但由于哥德的作梗而失败。 到!6’#年,
! 如一幅图像, 四周飘浮着金色的盛况。
!"#
・ ’! 社会科学论坛 !"#"$%&%
学术随笔
二、 鹅与城堡 德 国人喜 爱 天鹅 , 可能自古而然。 瓦格 纳名剧 《洛恩格 林 》 的唱片封面就是一只白 天鹅, 因为此剧中可怜公主的冤情就是靠古 日耳曼传说中的天鹅骑士洗清的。 天鹅是骄 傲的。 据人 讲, 图宾根有一小湖, 曾是 “天 鹅 湖” 。 因要修湖, 就将天鹅赶走, 但湖修好后, 天鹅却连一只也不再来了。 我在那里只看到 了野鸭 和鹈 鹕。 天鹅又是极美的。 一次乘火 车, 瞥见 多瑙河 里 的两 只 天 鹅 , 在毫无人烟 的野景中美得惊人。但天鹅却可能被驯化。 我去瑞 士开会 , 一 出苏 黎 世 火 车 站 , 就看见 桥下河中 的天 鹅; 又去了卢塞恩, 在它的河 边饮啤酒, 几只肥壮的天鹅就在桌椅外的河 岸边上游来游去, 等你喂它, 已少了 “可远观 而不可亵 玩焉” 的气 质 。 中国古代照理也有 天鹅 , 但未 得诗 人 的 特 别 钟 爱 , 只有丹顶鹤 被视为 “仙” 品。 德国人又爱建城堡(可能中世纪的西方 皆如此) ,而且没有傻到像现代的中国人那 样, 把自己的城墙都当作 “封建主义” 拆了, 所 以到处可见城堡。 不止地名叫 “堡” 的地方有 城堡, 像图宾根这种地方一样有。 它们一来可 以当作旅游点,二来许多文化活动可依它们 而举办。 我现在所在的维尔兹堡, 其大城堡保 存完好, 里边设了不少文化机构和展览厅, 一 些庆典与文艺演出也在那里举行, 声情并茂。 晚上还一定要打上灯光,因它是城市的骄傲 和象征。 山水配上城堡, 相得益彰。 德国的 自然 风光 就 要 数 这 西 南 的 山 区 最好, 北 部一马 平 川 而 已 。 但南边瑞士的风 光更美。 火车过境不远, 就见一条大河, 是蓝 色的, 在山 间激 出 雪 白 的 浪 花 。 这景象我在 德 国是 没 见过 的。 苏 黎世 湖 、 卢 塞 恩湖 和 大 大小小的山间湖泊的水就从这些河来, 皆是 清澈、 幽深、 碧蓝, 再加上阿尔卑斯山的高耸 挺拔, 令世人为之倾倒。 我们在卢塞恩湖 (又 叫 “四林地湖” ) 的一个叫 “威矶子” 的地方度 过了几个小时, 在湖边一棵大橡树下看到一 块铜牌,上边刻道: “ 马克 ・ 吐温说: ‘ 威矶子 是我生活过的最迷人的地方。 ’ ” 我相信这话 的 真实 性 。 但 内 子告 我 , 咱 们 四川 那边 的 山 水比这儿还要好, 我更相信; 只是, 不要糟蹋 了才真好。 但德国有一处, 我觉得从文化上强过瑞 士, 那就是位于德国南端菲森小城的新天鹅 , 这里天鹅与城堡奇 城堡 (!"#$%&’()$*"+) ) 特地结合起来。 它是由巴伐利亚的一个国王 路德维希二世于,- 世纪后半叶所建, 前后用 (,/0-1,//0 ) , 还没有真正完成。 此国 了 ,. 年 王近 乎李 后 主, 爱 艺术 甚于 爱 江山 , 耽于 幻 想, 着迷于瓦格纳的音乐。 城堡位于山腰, 上 边和周围都是层峦叠嶂,下边有两个湖泊, 从城堡内望出去, 可谓美不胜收、 气象万千。 路 德 维希 立志 要 将此 城 堡建 造成 一 座 理 想 的、 梦幻 般 的珍 品 , 为 此 投入 大量 金 钱与 精 力。 里边的重要厅室或者是按照瓦格纳的某 个歌剧 (比如 《洛恩格林》 ) 、 或是按某个古希 腊罗马的爱情故事而设计和装饰的。 后来此 国 的 议会 或什 么 有权 力的 委 员会 指 责 他 不 务正业 , 废黜 了 他, 于 是这 位 “亡 国之 君 ” 便 日日在此独对 “无限江山” 了。 此城堡中到处 绘有天鹅,还有一陶瓷的白天鹅,供在显眼 处。 不管怎样, 路德维希肯定是自诩为超尘绝 俗的天鹅之君的,而他最怕的就是此城堡为 俗众玷污。 但是, 他不久落湖而死, 此城堡数
・’! 社会科学论坛 !"#"$%&%
#$ 世 纪乃 至今天 的 德 国 精 神 里 是 一 个 有 着
某种魔力 的名 字。 这一点, 我在图宾根也有 所感受。 大 学所 在地 的 一 条 大 街 以 “荷 尔 德 林” 命 名, 到 此地 来 旅 游 的 人 都 要 看 那 座 塔 楼, 书 店里 的书 、 哲学系的教师则在不断挖 掘荷尔德林诗文的更重大意义, 我则一连买 了两套不同版本的荷尔德林诗文集。 我们北 大哲学系的毕业生先刚正在此地读博士, 他 来之前译出了荷尔德林发疯后写的 《塔楼之 诗》 。 一天, 他将译文送给了塔楼中的管理 者。 正当他从塔楼中出来, 准备回家之时, 一 位先生追上了他。 这只是一位来旅游的参观 者, 偶 然听 到了 先 刚 与 管 理 者 的 对 话 , 便要 赶出 来向他 表示 谢意 : “您 居 然 将 荷 尔 德 林 的 《塔 楼 之 诗 》 译成了中文, 实在太了不起 了! ” 一 边说, 还一边不断地鞠躬, 搞得我们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8 作者简介 9 张祥龙,
!"#
・ ’! 社会科学论坛 !"#"$%&%
学术随笔
了决定性的精神错乱,被图宾根一位 “富 而好礼” 的木匠收留, 在这个塔楼 (即木匠的 最终默然去 家) 一个临河的房间中度过!"年, 世。 我到那里, 唯见空空房间里的两把椅子, 再就是墙上挂的荷尔德林发疯后写的 “春、 秋” 诗。 窗外 “逝者如斯” , 天鹅与野鸭闲游; 窗 内则斯人已逝, 徒令凭吊者感怀。 这位学子很不好意思。 了解日耳曼民族性格 的人应该知道, 能让一位德国男人给陌生的 外国学生鞠躬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德国人崇尚不平凡, 崇尚不离历史源头 的理性 (与 “知 性” 不 同) 的 探讨 , 而且 , 如果 这理性不能化为精神上的激荡, 不能放出夺 目 的 神性 光 彩, 也 不会 被看 作 上品 。 不仅 谢 林、 黑格 尔是 这样 , 马克 思 是这 样, 叔 本华 、 尼 采是 这 样, 就 是康 德的 “批判 ” , 尤其 是 后 两个 批 判, 也 是如 此 。 荷 尔 德林 之所 以 打 动 了当代德国, 就是因为他的深邃思想在古希 腊与大自然的谐荡中放射出了 “令人神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