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教学指导

合集下载

《行道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行道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行道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行道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行道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准确使用生字词、短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

2.情感目标:传递人文关怀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使学生形成珍爱生态环境的意识与习惯;培养学生的爱美之情、美感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和精神修养。

二、教学内容一篇课文《行道树》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熟悉课文内容及涵义,正确读、记、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短语。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抒情表达及思想内涵:环境保护与城市的生态平衡,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爱美之情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 背景知识介绍教师以黑板为媒介,介绍有关树木种类、特征、栽培及环保知识。

2. 熟悉课文(1)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2)学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生字词、短语的准确掌握;(3)理解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主旨、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4)默读课文,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并在朱红圈内标明仍不理解的地方。

3. 故事情节学生就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将学生的合理想法及时纳入教学过程中。

4. 情感分析从情感分析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环境保护应有的情感,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爱生命。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课外拓展1、组织学生到城市公园、广场或校园内的植物园参观,看看周边的绿化环境,体验环保行动的价值。

2、组织学生到社区宣传环保、保护绿地、种树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本课文《看树》旨在通过描述自然环境中的树木形态、生长特点,引导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背景知识、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和情感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树木种类、特征、栽培及环保知识,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短语,培养学生的爱美之情和审美能力。

《行道树》教案6篇

《行道树》教案6篇

《行道树》教案6篇《行道树》教案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行道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行道树》教案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设计拟用主问题探究法,即用一个大容量的问题来统帅两文的教学。

同时针对两文的主旨和风格,对教材作了灵活处理,深教细教《行道树》,浅教淡化《第一次真好》,避免课堂上因平均使力而造成的固定节奏。

教学步骤:一、探究主问题:这两篇小散文,你更喜欢哪一篇?深入钻研课文后,作出有理有据的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作答,鼓励发表不同意见,提倡有价值的争论。

明确两文特色:从内容上说,《行道树》赞美的是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写的是人生体验;从表现的哲理上说,前文让人明白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后文告诉人们尝试第一次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艺术魅力上说,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上说,前文含蓄,后文直白;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式,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式,是叙议结合……二、探究分问题一:《行道树》读起来极优雅动人,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合作学习,然后作答。

明确:有很多原因。

如:①形象选择高妙——行道树本身就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况作者还喻它为无私奉献者,的确惹人喜爱。

②形象烘托巧妙——作者为行道树设置了一种独特的背景氛围,使描写主体始终处于鲜明醒目的位置上,如烘云托月。

③作者构思奇妙——用行道树形象与原始森林同伴、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对比,赞美了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还有诸多对比隐在文中,如堕落与高尚、神圣与庸俗、深沉与肤浅、痛苦与欢乐、黑夜与朝霞、喧闹与孤独、污浊与清新、忧愁与快乐等等,发人深思。

④语言表达精妙——作者善用富含感情的词语达意,善用转折句层层翻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023最新-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行道树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行道树教案篇一行道树张晓风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

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

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暮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故事说完了,四下寂然。

一则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穿插的故事,可是,我听到他们深深的叹息。

我知道,那故事至少感动了他们自己。

然后,我又听到另一声更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

1、读一读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雏形丰硕稀疏繁弦急管寂然2、带着问题朗读:行道树的生活环境行道树的作用行道树的形象3、课后练习:1、为什么说“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

行道树教案优秀7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7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7篇《行道树》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等词语。

2.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

3.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

能力目标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德育目标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

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1.朗读法。

通过朗读,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为品味思考定向,整体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研讨点拨法。

《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课文有叙有议。

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精辟议论,调动积极思维,并适时适当地点拨指导,使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把握短文点睛之笔、扣题抓尾,引导探究,理解篇目主旨。

联系人生体验,融会贯通,获取生命体验。

《行道树》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教学《行道树》: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整体感知①自读,发现问题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行道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理解行道树的形象,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②学会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③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歌曲《好大一棵树》二。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三。

出示目标(教师出示,学生静观半分钟)四。

反复朗读,实现目标★ 一读课文,认准字词,积累词汇:(5分钟)① 朗读方法:教师与学生合作范读。

② 自学指导:品味朗读,感受朗读的语气语调;在文中圈注关键词语,疑难字与易错字注音;自己查阅字典和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含义,互相交流讨论;组长抽查部分同学掌握情况。

③ 重点字词:堕落点缀贪婪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④ 检查方法:重点词语领读;连词成篇。

(星级评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形象:(10分钟----目标1)① 朗读方法:齐读。

② 自学指导:朗读中遇到形容行道树品格的词语大声重读;运用联想,将自己想象成行道树,以情入文,设身处地,感受行道树的胸怀和品格;读出感情,读出领悟。

③ 检查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参照范例,采用一人称介绍行道树的形象,尤其要注意原因的`解读。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④ 预设答案: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⑤ 问题评价:读后抢答,小组竞争的方法。

(最敏捷思维;最佳回答)★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阐发感悟:(10分钟---目标1.2)① 朗读方法:自由朗读,选择性朗读② 自学指导:a.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b.把喜欢大声有感情读给伙伴听,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传神的关键词语,运用的写作手法,带给人的震撼与启示,充分利用原文原句解决问题)c.标注出共同的疑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行道树》教案设计(精选16篇)

《行道树》教案设计(精选16篇)

《行道树》教案设计(精选16篇)《行道树》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1 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2 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 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和体验散文阅读方法的同时,训练并形成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当我们每天早上乘坐公交车,或者骑在自行车上,或者舒适的坐在小轿车上,穿越在现代都市中的大街小巷的时候,能够吸引我们目光的,只能是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端的大厦,只能是那来来往往的名牌车辆,或者也只能是那些装修的富丽堂皇的宾馆、酒店、超市、商场和公园等等。

而真正距离我们最近的,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就是那行道树。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这篇散文《行道树》。

看看究竟行道树为什么能吸引作者的目光。

2、正音:课件展示。

堕落,点缀,苦熬,贪婪,姊妹,冉冉,雏形。

3、朗读:解决两个问题:1、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2、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让同学思考两分钟。

对于中心句的找法,可以先将文中你认为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对比各句,看看哪个更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无私奉献的人。

文章的中心句出现在第三段:“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个中心句写得非常含蓄,其中有几个点非常值得我们来深深的思考。

4、默读:思考三个问题:(1)、“神圣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2)、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义?5、讨论这三个问题:(10’)注意几个问题:(1)、每个人都要记笔记。

(2)、联系上下文。

6、分析解决三个问题:(1)、“神圣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

《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

《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悟文意,领悟文章主旨,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无私奉献这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感悟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

二、教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对话互动法等。

三、教具: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学生按“如果我是一棵树,我最希望把我的家安在(),因为()”这样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2、多媒体展示行道树画面。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借助说话练习,进行大胆的假设与认真的思考,学生们通过众说纷纭,为后面探讨行道树的取舍做初步准备。

行道树画面的展示则可以为学生的提供一个感性的认识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就在我们生活中。

(二)整体感知:(多媒体依次展示)1、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给“行道树”加一个修饰语:()的行道树,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2、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行道树的形象是无私奉献这的形象,那么文中阐发这一哲理的议论性语句(文眼句)是什么?设计意图:两个问题的设计紧扣课文,第一问可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而第二问的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扣住关键句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提供依据。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出问题)(一)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⑴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⑵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⑶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我们”?为什么是深沉?(二)自由揣摩交流有疑难的语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有:⑴“堕落”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⑵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悲凉的点缀”?⑶“快乐”和“忧愁”矛盾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围绕关键句设计的三个重点问题,突破课文,培养合作意识。

《行道树》教学案例(精选3篇)

《行道树》教学案例(精选3篇)

《行道树》教学案例(精选3篇)课文《行道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办法】1、朗读法。

2、研讨点拔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行道树,导入课题这是一列行道树,我们认为它们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如果树木也有思想,那么,这些行道树沉默地站着时,会想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笔下行道树的一番倾诉。

二、教师范读,提出听读要求注意朗读的语调、感情,划出你认为耐人寻味的关键性句子。

三、学生齐读课文四、正音、释词堕落(duò):1、(思想、行为)往坏里变;2、沦落、流落。

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牙龈(yín)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贪婪(lán)冉冉(rǎn)苦熬(áo):忍受着痛苦度日子。

五、出示思考题,学生研读课文,合作探1、行道树的事业是什么?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2、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3、末段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它们忧愁什么?快乐什么?4、你认为行道树是个怎样的形象?文中哪句话最能揭示主旨?生活中有类似行道树的人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六、揣摩语句上的疑难如:1、第二段中“堕落”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3、如何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4、揣摩首尾两句话表述的异同。

七、布置作业以人类一员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里话。

《行道树》教案篇二一、教材来源《行道树》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

《行道树》教案(三篇简案及反思)

《行道树》教案(三篇简案及反思)
②体会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行道树》中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最想生活在什幺地方呢?(学生答)其实生长在不同地方
的树都有它们各自的心声,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台湾着名散文作家张晓风的
《行道树》,看看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索。
二、解读课题
三、教师范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探究盲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理解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赏析课文的美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贪婪堕落冉冉丰硕繁弦急管(找学生读)
2、找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找学生补充的行道树
五、确立思考题,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幺精神?
2、理解哲理性的句子:神圣的事业是什幺事业?为什幺说神圣的事业总是
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幺方面?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
句。
3、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幺?快乐”
什幺?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4、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5、为了突出行道树的形象树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幺方式?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解。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一>语文>初一语文教案
《行道树》教案(三篇简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解贪婪堕落冉冉丰硕繁弦急管”等词语,领悟文章的深刻

《行道树》教案(通用10篇)

《行道树》教案(通用10篇)

《行道树》教案《行道树》教案(通用10篇)《行道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由朗读、为课题加修饰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3、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设计: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想导入新课假设自己是一棵树,说说自己更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出示森林、盆景的图片。

问学生你愿意来到城市做一棵行道树吗?揭示课题。

启动简洁有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遇到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并注上拼音。

学生自读课文。

为课题加上修饰语。

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正音。

出示幻灯片:(的)行道树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通过为课题家修饰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合作探究学生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小组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在大班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像行道树一样的人。

探究是一个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介绍本堂课探究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多做鼓励性评价。

抓住“神圣的事业是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进行深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文中的行道树就像是生活中的人,生活中有像行道树这样的人吗?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文章的核心语句进行深挖,以点带面。

在体味语言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有助于加深对行道树奉献精神的理解,形成学生的独特体验。

拓展延伸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说自己喜欢做怎样的树,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

多做激励性评价。

教师小结。

通过想象,进一步调动个人的学习体验。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必做:美读课文三遍。

选做:以“我是一棵树“写一片段。

作业分层次。

《行道树》教案篇2教学目标:1、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体会文章象征的写作手法。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侧或中央的树木,用来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防止土壤侵蚀等。

在城市生活中,行道树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行道树教育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2 目的和意义本教案旨在通过行道树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对行道树的关注和爱护之心。

通过对行道树的了解和参与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行道树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了解行道树的作用和意义;(3)掌握行道树的养护知识和技巧。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对行道树的关注和保护之心;(3)培养学生的爱护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行道树的定义和分类(1)介绍行道树的定义和分类;(2)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常见的行道树种类。

3.2 行道树的作用和意义(1)介绍行道树的作用和意义;(2)让学生思考,行道树为城市和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3.3 行道树的养护知识和技巧(1)介绍行道树的常见养护知识和技巧,如浇水、修剪等;(2)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养护行道树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集体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行道树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2 实地考察和观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街道或公园,观察和考察行道树的种类、状态和环境。

4.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行道树的养护实践操作,如浇水、修剪、施肥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和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如编写行道树的调查报告、养护行道树的实践操作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行道树》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行道树》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行道树》教学设计(通用14篇)《行道树》篇1行道树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2、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或许你们都知道,散文往往也有诗一般的语言,老师在课余发现了一篇让老师非常喜欢的散文,现在先让我配上音乐给你们读一遍,好吗?你们听听看,这篇文章像一首抒情诗,像一幅风景画,还是像一曲赞歌。

听完之后,希望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感受,好吗?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1、由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完后谈自己的感受(可以从语言等各个方面来谈)。

2、师述:同学们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也和我一样喜欢这篇文章,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题目是《行道树》(板书课题和作者)(生齐读作者简介)3、师问:从全文来看你们觉得文中所写的行道树给你怎样的感觉?只用一两句话讲讲你的感觉,可以畅所欲言。

(生各抒己见)例如:生:行道树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师给予肯定的鼓励:好!几位同学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来谈自己的看法,很不错。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师: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整体的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还要深入理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探究。

同学们以四人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2、师出示小黑板上的问题:作为行道树要有哪些条件?(或行道树身上体现了什么特点?)师提示:要根据文意来理解,也就是从哪个词语或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为行道树要有哪些条件?(或行道树身上体现了什么特点?)。

师述要求:合作探究时要边讨论,边划边记。

(可以热烈点)回答问题时话要讲完整,还要做到说话要有理有据。

同学在回答时,其余的同学要认真听,还要边听边记下他所说的要点。

3、(学生分小组学习,老师行间指导,约5分钟后)同学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稍加评议。

可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或段落,在这个过程中师注意学生读错的字词,应及时纠正。

)生1:从“堕落”一词中能知道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他们的同伴们可以很舒服的在原始森林里玩而他们只能在充满灰尘的城市里。

2023最新-《行道树》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行道树》教案【优秀4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行道树》教案【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行道树》教案篇一主要内容: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学习重点:《理想》1、学习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树》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讲解:一、基础知识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扒窃p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脊梁jǐ 贪婪lán 怨恨yuàn鬓发bìn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玷污:弄脏,污损。

多用作比喻。

(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寂寥:寂静而空阔。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6)行道树:指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7)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

本文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本文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9)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弦,指弦乐器。

管,指管乐器。

(10)红灯绿酒:即“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二、重点分析1、阅读新诗《理想》,把握主要内容。

什么是理想?人们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设想。

如: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祖国独立、民族解放。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和感受自然环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行道树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一棵行道树的照片或实物。

2. PPT或黑板、粉笔。

3. 学生用来做绘画或写作的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通过展示行道树的照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行道树的第一印象,并提问学生对它的认知。

Step 2:观察行道树1. 带领学生观察行道树的外貌特征、形状、叶子、树皮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行道树的外貌特点。

Step 3:感受行道树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行道树,感受行道树给人带来的感觉,如静谧、安慰、舒适等。

2. 引导学生用形容词和诗意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行道树的感受。

Step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 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行道树的感受和认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描述。

2.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行道树的情感和观察。

Step 5:展示和分享1.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

2. 引导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提供对彼此作品的反馈和建议。

Step 6:总结回顾1.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内容,总结学生对行道树的认知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自然事物也可以进行观察和感受?如何运用观察和感受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学拓展:1. 通过鼓励学生去户外观察和感受其他自然事物,如花草、小动物等,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写一篇《我的家乡的行道树》,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写作技巧。

Step 7:拓展学习1. 在继续拓展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前往公园、校园或附近的自然环境,观察和感受不同种类的行道树。

2. 学生可以选择一棵特别吸引他们的行道树,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

他们可以了解该树的品种、生长条件和习性,记录下他们的观察和感受,最终整理成一份小小的报告。

Step 8:写一篇《行道树》的作文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行道树的作文。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行道树》是一本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棵树在道路两旁成长的经历,通过树的成长过程,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奉献精神。

这个教案适用于小学法语课程的初级阶段,并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2.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3.引导学生理解《行道树》的主题和中心思想;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行道树》的中文版和法文版;•多媒体设备;•小组活动材料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活动活动一: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1.向学生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例如自成一体、提倡道德价值观等;2.列举一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并与学生互动,探讨其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活动二:了解《行道树》的故事情节1.分发中文版《行道树》故事的简要梗概给学生,并让学生阅读理解;2.客观回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理解错误;3.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活动三:阅读法文版《行道树》1.分组让学生读法文版《行道树》故事;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的理解和各人的感受;3.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活动四:文学欣赏和写作1.向学生介绍《行道树》所传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或者写一篇与《行道树》类似的寓言;3.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五:表演与分享1.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故事或寓言进行表演;2.安排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评议;3.教师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学生小组的讨论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3.学生的写作成果,包括对主题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讨论并分析其他寓言故事,启发学生的创作潜力;2.相关的阅读材料推荐和阅读活动组织;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创作和分享寓言故事的机会。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行道树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价值;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3.通过实地看树、感受树木的力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行道树的重要价值和保护行动。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PPT、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实地参观行道树的场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树木的图片,询问学生树木的重要价值和功用。

二、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行道树的基本知识、重要价值和被砍伐的现状。

三、讲解(15分钟)1.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侧的树木,它们能给我们带来以下的价值:a.吸收废气和粉尘:树木可以吸收噪音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b.防风、隔热:行道树可以阻挡风沙,减少空气流动,降低气温。

c.美化环境:行道树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景观。

d.提供休憩的场所:行道树下可以提供遮阳、休息的地方。

2.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的不良习惯,行道树常常面临被砍伐和破坏的风险,这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3.为了保护行道树,我们每个人都要树起保护树木的意识,从小事做起,如不乱扔垃圾、不在树上涂画等。

四、活动讨论(15分钟)1.请学生分组讨论,列出至少三个自己可以做到的保护树木的方法。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计划。

五、实地参观(30分钟)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街道或者公园,实地观察和感受行道树的存在和价值。

六、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到教室,共同总结行道树的重要价值和保护行动。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家附近的行道树,并写一篇关于行道树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行道树的认识和保护行动的决心。

教学反思:通过实地参观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触摸行道树的存在,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行道树 教案

行道树 教案

行道树教案行道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行道树的定义和作用。

2.了解行道树的生长习性。

3.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心。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行道树的定义和作用。

2.行道树的生长习性。

3.学生观察和描述行道树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相应的知识。

2.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行道树。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行道树,然后询问学生对行道树的了解,并引导学生谈谈他们所见到的行道树的形状、颜色和高度等。

2.学习内容:(1)行道树的定义和作用:教师向学生讲解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侧或人行道旁边的树木,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它们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环境温度等作用。

(2)行道树的生长习性:教师让学生观察行道树的生长习性,如树木的生长周期、树木的根系和树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并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

3.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校园或社区附近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描述所见到的行道树。

学生可以观察行道树的形状、颜色、高度以及树木的生长环境等,并记录所见到的行道树的特点和问题。

4.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再次强调行道树的作用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行道树。

五、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评价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行道树的定义和作用行道树的生长习性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行道树的定义和作用,并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到了行道树的特点和问题。

同时,通过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并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心。

但是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什么要保护行道树,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道树》教学指导指导教师: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四中学李艳玲在“国培”期间,我深入探究语文阅读教学,曾指导李玮老师执教《行道树》一课,在赛课中获一等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致力于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学生埋头于知识的记忆和大量的练习,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情感需求,课堂上死气沉沉,根本谈不上学生思维的激活和个性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阅读教学重新焕发了活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体验,突出探究,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究、发现、体验,使学生由传统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丰富学生的各种情感经历,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探究、创新能力。

《行道树》一课,设计了“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朗读、品味、体验——迁移、运用、创新”等五个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境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它能催人奋发,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满足于肤浅的了解,总是寻根究底地去追求更深刻的东西,从而走向创造。

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的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恰当地运用生活展示、角色扮演和多媒体再现等方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所写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新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语文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使教学情境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情感的流露,变纯粹的说教为主动地体验人生哲理。

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的人物,学生思维活跃,会产生很多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新奇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

多媒体创设情境是结合教学实际,把有关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

《行道树》一文主要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课件播放柳树、松树、梅花的图片,而后出示公路两旁的行道树,伴以《好大一棵树》的优美、抒情的音乐。

教师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赞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那么,对于行道树,我们又欣赏它的什么美呢,现在就让我们从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行道树》一文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的人称。

通过放声朗读课文,划出课文中“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等词语,对课文形成初步的感知,并落实生字、词。

再让学生概括“什么是行道树?课文用第几人称写的?”,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介绍行通树的语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说出来,进行自我表白。

”(学法指导:用句式:我们是行道树,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如:①我们是行通树,我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我们是行道树,我们在春天勤生绿叶,夏日献出农荫。

③我们是行道树,我们忧愁而又快乐……)通过学生模仿行道树的口吻进行自我表白,使学生对行道树有进一步的理解,为下文探究关键语句、体验文章情感打下基础。

三、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这种心灵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

1、自读生疑,培养问题意识在《行道树》一文中,主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语句。

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①为什么说“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②为什么说“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③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④为什么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⑤为什么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2、质疑讨论,学会自主探究探究的目的是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获取,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不必急于解答,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实现学习互补,学会自主探究。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组织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成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意见和理由,以达到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如果小组内的成员意见不统一,可以由小组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全班同学共同进行交流讨论。

3、引导释疑,掌握方法规律《行道树》一文中,可用化大为小法、抓文眼法、寻找关键词句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对文中“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等句子难以理解。

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化大为小,再联小成大的方法解决问题。

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A.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B.从事神圣的事业,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C.为什么说痛苦反而把这种深沉留给我们?从痛苦中能得到快乐吗?”对于这三个小问题,学生就容易解答。

再把这三个小问题连成大问题,学生的疑难就迎韧而解了:要从事神圣的事业,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要承受痛苦,甚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但是却能从这些痛苦中获得快乐、欣慰和满足,这种幸福与别人相比较而言是更深沉的幸福和快乐。

象白岩松的书名《痛并快乐着》,在痛苦之后感到的是更深沉的幸福和快乐。

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后可以让学生探究“为什么是“悲凉”又是一种“点缀”?“为什么“忧愁”“快乐”?从中体现什么精神?四、朗读、品味、体验《行道树》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行道树的喜怒哀乐,并为之动情。

阅读本文时要求学生“自由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或段落,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完了再谈谈为什么这么读,读这个句子,体验到了行道树的什么情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我把‘忧愁’读延长音,‘快乐’读重音,让我体验到了行道树为了不能改变人类生存的环境而忧愁,为人类制造出清新的空气而快乐的心情”;“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里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我把‘悲凉的点缀’‘自己选择’‘痛苦’‘深沉’这些词读重音,并延长声音,把‘春天勤生绿叶、夏日里献出浓阴’读成轻快的音,让我体验到了行道树生活的环境很差,而且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但是他心甘情愿地选择这种生活,而且努力地献出自己的绿叶和浓阴,让人们能生活的好一些。

行道树的这种心甘情愿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让我很感动”……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并批判了人类肆无忌惮的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

教师要紧紧抓住朗读品味这一环节,重视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作者的感受,与作品主人公一起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进而去感受、理解文本。

为进一步体验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像行道树一样的人。

学生举出很多事例:李时珍为了编著《本草纲目》,不仅拔山涉水,而且还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品尝草药,终于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著作;诺贝尔为了减轻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有一次试验,他被炸得浑身是血,但他仍然坚持发明炸药,在成功发明炸药之后,他用赚来的钱去奖励各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张海迪为了自学医术,熟悉针灸,熟悉针灸穴位,在自己的身上针灸以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掌握了一定的医术,医治了很多人;还有如园丁;清洁工;教师等人。

五、迁移、运用、创新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解决疑难问题,最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能进行拓展迁移。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和“触类旁通”的教育思想。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谈得上理解;只有不断地运用,才能谈得上巩固,教学的目的是不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而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

”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尝试运用,使学生的思维有所启发,能力有所提高。

拓展迁移的内容很多,小到词语的运用、疑难语句的解答、句式的运用,大到表达方式的运用、课外文章的学习等。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走入文本,通过与文本、他人、自我的心灵对话,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人人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