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如何转变观念

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如何转变观念

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如何转变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这次课程改革出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二是课程内容的转变;三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是考试评价体系的转变。

要实现这些转变关键取决于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能否跟上课改的步伐,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过去的固有模式,采取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基于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

一、在教学目的上转变观念,调整教学重点传统教学把系统地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但是这种做法往往忽略了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而且从长远眼光来看,由于现代社会知识的快速更新,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系统的知识,而是应该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在“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中,旧教材重在突出生态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而新的教学理念则要求突出人类的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在教学中贯穿一条主线,即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

在这一节学习结束后,我布置学生坐了以下活动:调查你和你的家庭做了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生物圈,是如何影响的,如何改进,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根据自己的体会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通过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调查能力、写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传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

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始末,这大大压缩了知识体系所占的空间。

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应时时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谈谈对新课程下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理解

谈谈对新课程下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理解

谈谈对新课程下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初中的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

一、改变教师权威“统治者“的形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

在新课程中,教师应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

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

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三、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和快乐成才。

教师要注意每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有特殊才华的学生有更多、更快发展的机会。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动,促使学生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实现新课标的各项目标。

2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老一套的管理模式、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都要被重新调整,换之以新的模式、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

而人的惰性又导致了人的守旧,总舍不得弃掉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那些“家业”,哪怕只是“改装”一下,也总嫌麻烦和吃力。

事实上,什么事都依赖原有的“蓝本”,只想在原基础上修改两下完事,抱着能少一步算一步、能不变就不变的思想,是很难把新课程实施好的。

对许多东西,要做好彻底重来的准备,我们教师要树立起“白手起家”的观念,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有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问题。

在新课标下的高考如何考,教学如何教,学生如何评价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和操作标准。

上新课程缺乏高质量的配套资源,现在的一些辅导练习都存在着成书时间短,题量偏多、偏难,内容超前、错误率较高等问题。

尤其是教材跨度大,跳跃大,内容多,知识新且面广等,教师若把握不好,反而会提高难度。

因此教师们要树立起“教材资料为我所用”的观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资料适时适量地加以挑选使用。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知识点的学习的引起、维持、促进的过程要把握好时间的长期性,各个知识点的交叉性及出现形式的多样性。

另外教师要将角色转换落实到教学中,应随时以学生眼光观察、思考、提问,以商量口吻对学生提出可以去探究的问题,对探究中的失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大圩镇甘岭小学:谭淑文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成为当务之急。

一、变“教师教”转为“学生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要使学生会学,而且应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观”,即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重点放在“学”字上,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开拓学生的智能,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激发兴趣,培养爱学。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理念。

挖掘潜力,求得乐学。

精讲在于突破一点,以最有效的方法去紧紧抓住学生思维中的最有能动性的地方,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及时反馈,有效调控。

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对教师来说是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从教师那里得到反馈、矫正、评价后的信息,巩固和强化学习的途径,我们应当很好地重视。

目标让学生明。

每节课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内容,重点、难点、关键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教学目标就像学海中的航标,有了它,学生就不会在学海中迷失方向。

课本让学生读。

语文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问题让学生议。

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应大包大揽,一问即答,而应该让学生互相讨论,自己释疑,从而找出正确的结论。

效果让学生评。

目标是否实现,达到了什么层次,可以让学生自测、自析、自评,使他们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矫正,采取补救措施。

二、变“三等生”(好、中、差)为“个性生”树立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树立“不要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才”的观念。

教学中教师要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关注,特别是被传统教学遗忘的学困生,教师更应该为他们营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一句口头表扬,一次热情的鼓励,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学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

即使学生回答不上来,我们也要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到我们教师是和蔼可亲的,我们的课是可爱有趣的。

3 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3 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最新资料推荐------------------------------------------------------3 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新课程给教学改革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更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把核心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实现学生的发展性的学习,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下面,我就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必须真正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的改革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得以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不仅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还要建立教学民主的策略和原则。

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民主、平等思想并没有真正形成。

虽然在近些年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有的教师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现代教育方式,但这写方法是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而不是真正的民主、平等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互动发生的教学就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转变。

1 / 5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要实现这种转变,如果教师不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是万万不可能的。

穿新鞋走老路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将民主、平等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如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做到活而不乱秩序井然,就成为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而又非常现实的问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头脑中的旧有的观念。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初中的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

为此,教师必须要从新的视角、从理性层面去定位学生并重塑自我。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弄清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的关系新课程实施以前大部课程观分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是圣神不可侵犯的,教师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新课程实施后,国家明确规定,施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制度,课程管理也由国家统管制逐步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分权决策制。

这意味教师不必过分的强调教材的权威性,或者说,不必完全忠实于教材,而是将教材作为一种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也不仅仅是课程的使用者和执行者,而是应当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挖掘课程资源,让教师不再是局外人,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的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与时俱进。

二、转变教师观念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具有历史继承性,自古代“学而优则仁”的仕途化教学目的观到隋唐科举制度盛行再到今天仍具强大生命力的“应试教育”观,均是教师讲“书”,学生背“书”,教师凭借制度力量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形象,教师垄断了整个课堂教学,追求教学的规范性和模式化,遵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精心备课,严格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则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将教学进行到底,即使是其中穿插了一些师生问答或启发式教学,也只是一种机械化、模式化的形式。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探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方向和策略。

在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应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差异,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这些转变,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教学理念,转型,学生主体性,个性差异,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引言新课改是指面向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教育改革方案。

它的提出意味着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转型。

在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需要随之转型。

本文将就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师教学理念转型的方向和策略进行探讨。

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权威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被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方向针对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差异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应更加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课本、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

浅谈新课改中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

作为教师就应当在课堂教育教学环境中有意地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使学生在自主、和谐、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该怎样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来落实新课改的理念精神,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呢?笔者对此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用爱的心灵感染学生,撞击思维的火花1、让课堂充满“爱意”“爱是最伟大的教育”,没有“爱意”的课堂就不是理想的课堂。

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同时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之间才会互相尊重与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比如说: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这样地对学生说:“你行的,再慢慢地、好好地想想!”遇上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要冷眼相待,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讲给老师听听。

”“我知道你一定能行,这次说得多好、多响亮呀!”……这样,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2、用“创新意识”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有创新地思考问题,学生的思想才会无拘无束,拥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二、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1、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合作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二者是平等的交流者,无地位之分。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学生可以从网络上随时获得大量的信息。

教师所学知识有限,很难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所以,教师需要正视自己,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才能保证新课程能顺利实施。

1.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知道,当今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在学习上想一劳永逸绝不可能。

只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专业水平,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教师要有高于学科知识的更为广阔的知识储备。

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又提出来只有一桶水还不够,还要有一池活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的话自己囊中羞涩如何与学生交流?过去经常说“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如今,我们要做“果树”,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地补充营养。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应该是对教师的要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与学生共同成长”。

2. 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2.1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价值是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

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创造有利于学生活动交往的学习环境,设置问题情境在制造学生认知上的突破,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五个“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五个“转变”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五个“转变”新课标已实施好几年了。

这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对原来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构建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适应五个转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1.要转变学生观不能把学生看着是消极的知识“容器”,而应该把学生看着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特征。

让他们得以充分的发挥,并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

2.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长期以来,课程开发是远离教师的,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导致教师不关注课程,缺乏课程意识。

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缺乏必要的课程意思和课程开发的技能,也很难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这就一切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地课程开发者。

3.教师要自觉培养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在实施综合课程时,教师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不能以传统的分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去解释和推行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协同教学才能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实施这和受教者,二者的关系构成了学校教育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和被动传授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处于绝对地位,二者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教师主导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以及学校课程的开发等方面,体现出教的主体地位。

三、使用教材的转变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不少教师往往把复杂的教育活动简化为“教书”,似乎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全部教育的真谛。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还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案、参与课程编写工作,成为课程的看法者和研制者。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新课程同行 ) 刘丽华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课改变化的要求,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见解。

一、更新教育观念。

1、新的教学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的学生观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3、新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

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更新课堂教学方式,贯彻新课改、落实新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在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转换角色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念的六个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念的六个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念的六个转变教育是社会的基本功能之一,教育的任务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为此,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的存在模式必须服务于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党和国家顺应时代的需求,大刀阔斧的推行新课程的改革,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也必须相应转变。

否则,课程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因为再好的方针政策也必须依靠最基层的执行者——教师来实现。

在新形势下,教师的教育观念应有哪些转变呢?笔者归纳了以下六点,谨供参考。

一、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认知的转变简单的说就是要正确看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在现代教育形式下,应打破师道尊长的陈旧观念,提倡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的看待师生关系,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享有基本人权的人,使学生在尊敬师长的前提下,不唯师,不唯长,健康的茁壮成长,而不是在师长的完全呵护下、引导下成长。

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质,在教育管理上更要体现以人为本,而不能仅仅依赖制度、措施、考核来管理教师。

应该营造学习型的人文组织,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基地。

并建立和社区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的日常联系,并努力使学校成为当地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心。

二、教育的大资源观念教育的资源不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和师资水平上。

大教育资源的观念包括:1、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综合开发利用。

学校的校容、校貌、校风、校训、传统、特色作为隐性课程日益受到重视。

它给成员(不仅是对学生,包括全体成员)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2、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

家庭作为广阔的教育资源急需改变自发状态,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闲置。

同时家庭教育也可以大力的促进学校教育、帮助学校教育,而不只对其自己的子女施教。

3、社区的教育资源。

学校、家庭存在于社区,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直接生活在社区。

环境塑造人,社区这个育人环境资源要加以合理开发。

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国家也在重视社区的教育功能。

2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对社区的教育功用做了专门的指示、要求。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课程的灵魂。

新课改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

首先,了解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学生头脑不是可以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把。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明确以下六点:(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教学。

(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3)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5)学习是学生从内容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

(6)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是认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观,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其次,了解新课程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天使。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

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鼓舞,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转变。

一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二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三是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四是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课程教学 >>188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覃剑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兴仁小学新课改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这轮课改的意义时,深深的感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教材、而是教育思想的一系列改革和转变。

作为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理念。

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

这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有创造的见地,出现了高分低能。

新课程理念使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也逐渐转化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者也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将被代替,教学过程不在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而是我们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

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本人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以课标为依据。

从新课程理念来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学生情况来设计,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围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标,最大限度去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二、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顾赶课,抓进度,而不在乎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使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继而领悟知识之源,达到自行探索,自求解决。

三、教师要转变课堂上的角色新型的课堂结构教师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新课堂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扮演双重角色,既是主导者,又是引导者,适当引导而不强制;还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

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

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应对新课改呢?1教学观的转变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

因此,教学必须由过去的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过程要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真正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的建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教学模式,把学科思想、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方法融为一体,建构综合化的教学模式。

2课程观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整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完整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首先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上。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

在新课程中,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二、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

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的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

教师要慎重地运用学生原有的鉴定和介绍材料,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贺进小学武丽娇概栝地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

在这个系统工程当中,有一个至为重要的理念,那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所谓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育教学要促进人的不断创生,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人根据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农业的启示下,提出生态式教育。

这种生态式教育既不同于灌输式教育,也不同于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是一种为适应工业化而加速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

其要害是像工业化农业那样,把学生看成是一种可榨取的土地,而不像生态农业那样,主要培养土壤的自然生育能力。

这样,学生固然可以掌握丰富知识,但却失去了创造能力。

园丁式教育的致命之处,是把人的潜力看成一种像海底的石油一样早已经存在,只要去开采的物质。

与它们不同,生态式教育认为学生的潜力不是现成的,而是在一种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生发出来的,因而也是无限的,在我们看来,生态式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创生。

而要真正促进人的创生,必须进行一系列教学观念的改造。

笔者认为,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一、新教学观的基本概念(一)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性,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

尊重生命独特性的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他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那种无视儿童存在的教学,从根本上讲就是否定了生命的独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新课程 标准 的实施 ,新课改 已逐渐深入到教学的方方 面面,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和对教材在教 学中的实施,我 们感觉到教育教 学观念、教 学目标、 教 学方法、课 堂教 学模式、 学生学 习 方式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旧 有 的考试评价制度等受到 了前所未有 的冲击 ,教 师在教改 中面临 巨大的挑战 ! 因此在新 课程实施 中我们遇到 了一 系列问题 ,也采取 了相应 的对策,但 有 些问题还期待 专家、同行 能给予 良策。 面对新课标 、新教材的要求以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认 识与观念也随之 改变。主要表现在 :
课 程 与教 学之 间 的相 融 关 系, 突破 以往 用 固定 方 式处 理 教 材 和
l 、开展校本培训 ,提 升教 师素质新课标 实施 中,一是对 教 师 进行 新 课 程 理论 培 训 , 让 教 师理 解 新课 程 的一 些基 本 原 理 , 明确改革 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 、改革 目标 ,掌握课程功能 、 课程 结构 、课程 内容 、课程管理政策,为新课程 实施提供理论 保障 ; 二 是 对教 师进 行 专 业知 识培 训 , 不断拓 宽其 知 识 面 , 重 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新课程 实施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保
证 。
教 学大纲的习惯图式,创造 性地 、灵活地 、结合学生生活 实际 对课程进行设计并实践 。当然, 教 学观念的 习惯图式一旦形成 ,
t h e s e t wo mo d e l s a r e b o t h r e g rd a e d t h e a fe c t i v e f a c t o r a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k e y f a c t o r s i n S e c o n d La n g u a g e Ac q u i s i t i o n . An d t h e s e t wo mo d e l s a r e b o t h r e g a r d e d t h e mo t i v a t i o n a s o n e o f t h e i mp o ta r n t f a c t o r s .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r e:f i r s t l y, t h e s e t wo mo d e l s re a d i s c u s s i n g t h e d i fe r e n t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 t h a t i S ,t h e n a t u r a l a n d c l a s s l e a r n i n g e n v i ‘ r o n me n t:s e c o n d l y , he t s e t wo mo d e l s re a f o c u s i n g o n t h e d i fe r e n t a s p e c t s i n l e a r n i n g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t h a t i S ,c u l t u r e nd a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We C n a l e a r n f r o m t h e i r e s s e n c e ,g e t i n s p i r a t i o n, a n d g r a d u a l l y p e r l e c t S L A t h e o r y, a nd u s e t h e mi n o r t e a c h i n g .
( 1 )重视 知 识 获 得 的 过程 与 方 法 ,使 知 识 由被 动 地 吸 纳 变

促使教 师彻底转变观念 。学有所依 , 探 索新的教 学方法,进 而
实现新 的教法优 势整合、互补 。
( 2 )立 足校 本 ,推 进 改革
为主动 的吸收,使 学生成为真正学 习主体 ,满足 了学生天生爱 动的特点 ,动手动脑的能力得 以锻炼,使 学生遇到 问题后知道 怎样想和怎样做 ,提 高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使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 用得 以充分发挥 ; 重视情感、态度 与价 值观 的教育,使 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标准 ,尊 重科学、尊 重知 识 、尊重真理 ; 尊重和热爱生命 ,尊重和热爱祖 国和人民,尊 重和热爱 中华民族的优 秀的文化传统 ,使学生学会情感的表达 与交流 ,以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教 学内容丰富多 彩 ,学生学 习兴趣热情高涨,使教学更加人性化 。 ( 2 )新课标倡导学生探 究式学 习。学生活动 、合作、交流 的机会增 多,不可避免 出现纪律 问题 ,让学生总结 、发表 意见 不可避免地 出现 时间紧张的问题 ,这就要 求教 师课前一定要精 心安排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课上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 新课程理念的应然要 求每 位教 师实质 上都有 其教 学观念 , 犹如每个人都有其人生观一样。教 师的教 学行为也总是 自觉不 自觉地受其教 学观念的影响 。正如马克思所言 : 最蹩脚 的建筑 师从一开始就 比最灵巧 的蜜蜂 高明的地方,是他用蜂蜡建筑蜂 房之前 ,已经在 自己的头脑 中把 它建成 了。劳动过程 结束 时得 到 的结果, 在这 个过程开始时就 已经在劳动者的表 象中存在 着, 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反观教 育教学发展 的历 史,教 学实践领 域每一次大的进展 首先都是教 学观念的转 变。从夸美纽斯 的 自 然主义到赫 尔巴特的统 觉教育理论 ,再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学 理论 ,以及 本世 纪5 0 年代兴起 的 当代教 学论 ,教 学观念 不同, 以此为指导 的具体的教 学理论、教学 实践也 不同。可以说 ,教 师教学观念 的实质 性转 变成为新课程的应 然要求。 这要求教师必须克服教学的工具价值观 ,不断体验并研究
课 程教 育研 究
教育研究
新课程 改革背景下教 师教 学观念 的转变及对 策
任现龙
( 山东省青 岛第二卫生 学校
【 中图分类号 】 G 4 5 1 . 1 【 文献标识码 】 A
高 峰
山东 胶州 2 6 6 3 0 0 )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5 ) 1 9 — 0 0 7 2 — 0 1
即具有 了一定的惯性和 隋性,这会使新观念的融入 变得非常 困 难 ,甚至导致观念转 变的表面化和形式化 。因此,教师对新观 念从经验理性认识到理论理性的理解就显得极为重要 。 课改 实施中问题解研室举 办课改培训活动,优质课评选 ,示范课展 示 , 流 活 动 ,使 教 师从 主 观 上 认 识 到 课 改 的 重 要 性 和 必要 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