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以及药性 巴豆霜
《中药学》十四五教材中药药性考研考试口诀精简总结版
解表药(发散风寒发散风热)①发散风寒药(14味)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喘-利水消肿寒通滞桂枝:发汗解肌温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逆苏叶:解表散寒气宽中-理气安胎鱼蟹毒注-(紫苏叶治脾胃气滞,孕呕吐;忌久煎)生姜:解表散寒温中呕-化痰止咳(温肺止咳)鱼蟹毒香薷:发汗解表湿和中-利水消肿宜宜大荆芥:祛风解表透疹疮-荆芥成炭敛止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痛-升清燥湿止痉泻羌活:解表散寒风湿痛(祛风除湿止痛)白芷:解表散寒祛风痛-燥湿止带肿排脓-宣通鼻窝祛风痒细辛:解表散寒祛风痛-温肺化饮少阴头(痛)苍耳:发散风寒祛风湿-宣通鼻窍来止痛藁本:祛风散寒湿止痛辛荑:发散风寒通鼻窍葱白:发汗解表寒通阳-通络下乳毒散结+外敷散结②发散风热药(11味)薄荷:清利头目散风热-疏肝行气咽透疹-芳香避秽湿和中蝉蜕:利咽开音散风热-息风止痉又透疹-镇静安神又解痉桑叶:清肺润燥散风热-清肝明目抑肝阳-凉血止血菊花:平抑肝阳散风热-清肝明目热解毒柴胡:疏肝解郁举阳气-疏散退热而截疟升麻:清热解毒表透疹-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津止渴-通经活络解酒毒-升阳止泻宜煨用浮萍:宣散风热透疹痒-利尿消肿淡豆豉:宣发郁热表除烦牛蒡子:宣肺祛痰散风热-滑肠通便咽透疹-解毒消肿蔓荆子:清利头目散风热-祛风痛清热药(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①清热泻火药(9味)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要生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要煅用知母:清热泻火滑肠便-滋阴又润躁芦根:清热泻火津止渴-清肺排脓烦止呕-利尿栀子:泻火除烦凉血毒-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焦栀子(外用消肿止痛)天花粉:清热泻火津止渴-消肿排脓归肺胃夏枯草:清肝泻火又明目-散结消肿略养肝决明子:清肝明目肠通便-平抑肝阳肝大肠.淡竹叶:清热泻火烦止渴-利尿通淋竹叶淡密蒙花:养肝明目又退翳-清热泻火归肝经②清热燥湿药(7味)黄芩:清热燥湿泻火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毒-除骨蒸-清虚热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凉肝息风归肝胆若参:清热燥湿杀虫痒-利尿秦皮:清热燥湿收涩痢-止带明目是秦皮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毒③清热解毒药(26味)射干:消痰利咽热解毒贯众:凉血止血散风热-清热解毒又杀虫重楼:凉肝定惊热解毒-化瘀止血消肿痛马勃:解毒利咽又止血-清肺泻火归肺经漏芦:通经下乳痈散结-舒筋通脉热解毒连翘:透热转气热解毒-清心利尿散风热-消肿散结用连翘青黛:凉血消斑热解毒-清肝泻火定惊血-息风止痉是青黛野菊花:泻火平肝热解毒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利湿通淋热解毒山豆根:消肿利咽热解毒白头翁:凉血止痢热解毒蒲公英:利湿通淋清肝目-清热解毒肿散结鱼腥草:消痈排脓热解毒-清热止痢尿通淋大青叶:利咽消肿热解毒-凉血消斑大青叶板蓝根:疏散风热热解毒-凉血利咽板蓝根土茯苓:解毒除湿解汞毒-通利关节肿散结熊胆粉:息风止痉热解毒-消散痈肿清肝目穿心莲:燥湿止痢热解毒-凉血消肿穿心莲大血藤(红藤):祛风止痛又活血-清热解毒治肠痈马齿苋:凉血止血又止痢-清热解毒肝大肠鸦胆子:截疟止痢热解毒-腐蚀赘疣要外用山慈菇:消痈散结又化痰-清热解毒体虚慎半边莲:利水祛湿热解毒-利尿消肿半边莲金银花:散痈消肿散风-热透营转气热解毒-凉血止痢外风热败酱草:清痈排脓又止痛-清肝明目热解毒-祛瘀止痛治肠痈紫花地丁:凉血消肿热解毒④清热凉血药(6味)生地:养阴生津热凉血赤芍:散瘀止痛又止血-清肝泻火热凉血玄参:解毒散结热凉血-滋阴降火反藜芦紫草:活血解毒热凉血-透疹消斑牡丹皮:活血化瘀又止血-清热凉血水牛角:解毒定惊热凉血⑤清虚热药(5味)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又退黄白薇:解毒疗疮尿通淋-益阴除热肿散结-清热凉血胃肝肾地骨皮:凉血除蒸又止血-清肺降火生津渴银柴胡:清热凉血清虚热-除疳热-归肝胃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泻下药药(攻下润下峻下逐水)①攻下药(4味)大黄:泻下攻积热泻火-逐瘀通经凉血毒利湿退黄又止血-通脏腑-降湿浊-破痰实芒硝:润燥软坚泻下便-清火消肿是芒硝芦荟:杀虫疗疳泻下便-清肝泻火叫芦荟番泻叶:泻热行滞便利水②润下药(2味)火麻仁:滋阴补虚润肠便郁李仁:下气利水润肠便③峻下逐水药(6味)甘遂:泻水逐饮肿散结芫花:泻水逐饮祛痰咳-杀虫疗疮要外用商陆:逐水退肿利二便-解毒散结要外用京大戟:泻水逐饮肿散结巴豆霜:逐水退肿豁痰咽-峻下冷积外蚀疮牵牛子:杀攻积泻水便-消痰涤饮牵牛子祛风湿药(祛风寒湿祛风湿热祛风湿强筋骨)①祛风寒湿药(8味)独活:通痹止痛又解表-祛风除湿治头痛(注-治少阴伏风头痛)木瓜:生津止渴又消食-舒筋活络胃化湿蕲蛇:祛风通络止痉痒-以毒攻毒威灵仙:通络止痛祛风湿-消痰逐饮消骨鲠川/草乌:祛风除湿温经痛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痒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昆明山海棠:祛瘀通络祛风湿-续筋接骨又止血-解毒杀虫有大毒②祛风湿热药(8味)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清湿热退虚热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湿-清热燥湿降血压-止痛桑枝:祛风止痒生津液-水利关节祛风湿豨签草:祛风湿-利关节-清热解毒降血压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平肝归肝臭梧桐海桐皮:通络止痛祛风湿-杀虫止痒海桐皮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肿雷公藤:祛风除湿血通络-消肿止痛毒杀虫③祛风湿强筋骨药(3味)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温补固摄治酸软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降血压归肝肾五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归肝肾化湿药(8味)苍术:燥湿健脾又明目-祛风散寒脾胃肝厚朴:燥湿消痰气除螨-消积导滞宽中喘霍香:芳香化湿和中呕-发表解暑脾胃肺佩兰:芳香化湿醒脾胃-发表解暑脾胃肺砂仁:化湿开胃温中泻-理气安胎又止呕豆蔻:化湿行气温中呕-开胃消食肺脾胃草果:燥湿温中痰截疟草豆蔻:燥湿气-温中止呕-止泻痢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①利水消肿药(5味)茯苓:利水渗湿又健脾-宁心安神用茯苓薏仁:利水渗湿健脾泻-清热排脓毒散结-除痹泽泻:利水渗湿又泄热-化浊降脂肾膀胱猪苓:利水渗湿甘淡平香加皮:香加皮温有毒-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②利尿通淋药(12味)瞿麦:活血通经尿通淋扁蓄:杀虫止痒尿通淋木通:清心除烦尿通淋-通经下乳利血脉-通关节通草:清热利尿又通淋-通气下乳孕期慎滑石:清热解暑尿通淋-祛湿敛疮石苇:清肺止咳尿通淋-凉血止血肺膀胱萆薢:利湿去浊通络痛-祛风除痹归肾胃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痒灯心草:清心降火尿通淋海金沙:清热利湿利水肿-通淋止痛海金沙车前子:清热利尿又通淋-渗湿止泻清肝目-祛痰冬葵子:清热利尿又通淋-下乳润肠冬葵子③利湿退黄药(4味)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黄虎杖:利湿退黄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咳-凉血止血泻热便金钱草:利湿退黄尿通淋-解毒消肿性微寒珍珠草:利湿退黄热解毒-明目消积肝脾肾温里药(11味)荜茇:下气止痛温中寒附子:回阳救逆散寒痛-补火助阳附子用肉桂:补火助阳温经脉-引火归元散寒痛干姜:干姜温肺饮-温中散寒阳通脉花椒:杀虫止痒温中痛-湿疹阴痒虫积腹丁香:温肾助阳散寒痛-温中降逆脾胃肾胡椒:下气消痰温中寒-开胃进食痰癫病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呕小茴香:理气和胃散寒痛荜澄茄:行气止痛温中寒吴茱萸:降逆止呕助阳泻-制酸止痛肝郁解-散寒止痛忌多用理气药(20味)陈皮:燥湿化痰理气脾-行气通痹归脾肺青皮:消积化滞肝破气-行气止痛气虚慎枳实:破气消积又止痛-化痰散痞提脏器枳壳:行滞消胀气宽中木香:行气止痛脾消食香附:理气宽中调经痛-疏肝解郁调经药乌药:温肾散寒行气痛沉香:行气止痛温中呕-纳气平喘檀香:调中开胃行气痛-散寒薤白:行气导滞通阳结柿蒂:降逆止呃梅花:疏肝和中化痰结佛手:疏肝理气和中痛-燥湿化痰佛手用香橼:疏肝解郁理宽中-燥湿化痰香橼可甘松:开郁醒脾理气痛-祛湿消肿要外用刀豆:下气止呃又温中-温肾助阳归胃肾川棟子:疏肝泄热-行气痛-杀虫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痛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肿玫瑰花:行气解郁和血痛-肝胃气痛归肝脾消食药(6味)山楂:消食健胃浊降脂-行气散瘀脾胃肝神曲:解表退热消食和胃麦芽:行气消气脾开胃-回乳消胀肝解郁稻芽:消食和中脾开胃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痰-止咳平喘脾胃肺鸡内金:涩精止溃胃消食-通淋化石(研)末优煎驱虫药(7味)雷丸:杀虫消积槟榔:行气利水又截疟-缓泻通便虫消积榧子:榧子润肺止咳-杀虫消积润肠便使君子:健脾消疳杀虫积(宜用小儿疳积)南瓜子:杀虫(绦虫病)鹤草芽:泻下通便杀绦虫苦楝皮:杀虫疗癣-清热燥湿广驱虫止血药(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①凉血止血药(7味)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毒-热毒痈肿亦可消小蓟:凉血止血散瘀毒-利尿通淋可消痈地榆:解毒敛疮敛止血-凉血止血大肠肝槐花:清肝泻火凉止血-目赤头痛热出血白芽根:清肺胃热凉止血-清热利尿胃热呕-肺热咳喘白茅根苎麻根:清热解毒凉止血-热毒痈肿又安胎侧柏叶:生发乌发凉止血-化痰止咳敛止血-血热脱发肺热咳②化瘀止血药(3味)三七:化瘀止血又消肿-活血定痛补虚强(壮)茜草:凉血止血化瘀通经蒲黄:活血化瘀敛止血-通经止痛尿通淋③收敛止血药(5味)白及:消肿生肌敛止血仙鹤草:截疟止痢敛止血-补虚解毒又杀虫紫珠叶:凉血收敛又消肿-散寒解毒又止血棕榈炭:止泻止带敛止血血余炭:化瘀利尿敛止血④温经止血药(3味)艾叶:温经止血散寒痛-调经安胎祛湿痒炮姜:温经止血又止泻-温中止痛脾胃肾灶心土:止呕止泻温中血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①活血止痛药(9味)川芎:活血行气祛风痛元胡:活血行气又止痛姜黄:活血行气通经痛乳香:活血定痛肿生肌没药:活血定痛肿生肌降香:理气止痛化瘀血郁金:行气解郁活血痛-清心凉血利胆黄五灵脂:化瘀止血活血痛银杏叶:活血化瘀通络痛-敛肺平喘浊降脂②活血调经药(9味)红花:活血通经祛瘀痛桃仁:活血祛瘀又消痈-止咳平喘润肠便泽兰:活血调经利水肿-祛瘀消痈是泽兰丹参:活血祛瘀通经痛-清心除烦凉血痈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肿-清热解毒益母草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痛-舒筋活络鸡血藤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利水通淋强筋骨-引火(血)下行用牛膝月季花:活血调经消肿痛-疏肝解郁月季花王不留行:活血通经王不留-下乳消痈尿通淋③活血疗伤药(8味)苏木:活血去瘀消肿痛儿茶:活血止痛湿敛疮-止血生肌清肺痰血竭:活血定痛化瘀血-敛疮生肌是血竭土鳖虫:有小毒-破血消瘀续筋骨马钱子:有大毒-通络止痛散结肿自然铜:可疗伤-散瘀止痛续筋骨骨碎补:可止痛-活血疗伤肾强骨-外可消风祛斑刘寄奴:疗伤止血散瘀痛-消食化积破血经④破血消癥药(5味)莪术:破血行气消积痛三棱:破血行气消积痛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斑蝥:破血逐瘀结消癥-攻毒蚀疮叫斑蝥虻虫:破血逐瘀积消癥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清热化痰止咳平喘)①温化寒痰药(7味)白前:降气祛痰止咳芥子:温肺豁痰又止痛-散结通络又利气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呕-消痞散结肺脾胃-消肿止痛外半夏皂荚:祛痰开窍散结肿-通便也可用皂荚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痉-散结消肿外天南白附子:燥湿化痰毒散结-祛风定惊白附子旋覆花:降气消痰行水呕②清热化痰药(16味)川贝:清热润肺化痰咳-散结消痈川贝母浙贝:清热化痰又止咳-解毒消痈散结浙(贝母)瓜萎:清热涤痰宽胸结-润燥滑肠是瓜萎桔梗:宣肺祛痰利咽脓竹茹:清热化痰除烦呕-凉血止血又安胎前胡:降气化痰散风热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竹沥:清热豁痰定惊窍海藻:利水消肿又散结-消痰软坚是海藻昆布:利水消肿又散结-消痰软坚叫昆布天竺黄:定惊清心热化痰胆南星:息风定惊热化痰黄药子:化痰散结又消瘿-清热解毒凉止血-止咳平喘黄药子海蛤壳:软坚散结热化痰-制酸止痛又利尿-收湿敛疮外海蛤海浮石:软坚散结清肺痰-利尿通淋海浮石胖大海:清热润肺又化痰-利咽开音润肠便③止咳平喘药(11味)紫菀:润肺下气化痰咳苏子:降气化痰润肠便-止咳平喘肺大肠百部:润肺不气又止咳-杀虫灭虱归肺经白果:敛肺化痰又定喘-收涩止带又缩尿苦杏仁:降气止咳又平喘-宣发肺气润肠便-杀虫止痒有小毒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肿-清肝降压又止血荨芳子:泻肺平端利水肿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咳马兜铃:清肺降气咳平喘-清肠消痔平肝压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呕洋金花:解痉定痛咳平喘-麻醉镇痛又止痉安神药(重镇安神养心安神)①重镇安神药(4味)磁石:镇惊安神肝潜阳-纳气平喘聪耳目龙骨:平肝潜阳敛固涩-镇惊安神心肝肾琥珀:活血散瘀尿通淋-镇惊安神用琥珀朱砂:清心镇惊安神目-惊风癫痫又解毒疮疡肿毒咽喉肿-口舌生疮也可治②养心安神药(6味)灵芝:补气安神咳平喘药远志:安神益智又止咳-交通心肾散痈肿-祛痰开窍肺心肾酸枣仁:养心补肝又敛汗-宁心安神又生津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便-滋阴止汗柏子仁首乌藤:祛风通络又止痒-养血安神夜交藤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肿平胆息风药(平抑肝阳息风止痉)①平抑肝阳药(6味)牡蛎:重镇安神平肝阳-软坚散结敛固涩-制酸止痛牡蛎用代赭石:重镇降逆凉止血-平肝潜阳气逆喘珍珠母:安神定惊平肝阳-明目退翳燥湿敛刺蒺藜:活血祛风刺蒺藜-明目止痒平疏肝罗布麻:平肝安神热利水/平抑肝阳热利尿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目-制酸止痛敛止血(煅用)②息风止痉药(9味)牛黄:开窍醒神热解毒-清心豁痰凉肝风钩藤:清热平肝散风热-息风定惊热透邪天麻:息风止痒抑肝阳-祛风通络归肝经全蝎:息风镇痉攻毒结-通络止痛却有毒地龙:清热定惊又通络-利尿降压又平喘蜈蚣:息风镇痉攻毒结-通络止痛内外风僵蚕:祛风止痛散风热-息风止痉化痰结珍珠:安神定惊目消翳-解毒生肌润肤斑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肺热-清热解毒清肝目开窍药(4味)麝香:开窍醒神消肿痛-活血通经归心脾冰片:开窍醒神清热痛-解毒生肌肺心脾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智-化湿和胃虚实用苏合香:辟秽止痛醒神窍补虚药(补气补阳补血补阴)①补气药(14)党参:补脾益肺血生津人参:复脉固脱补元气-生津养血补脾肺-扶正祛邪安神智白术:补气健脾湿利水-止汗安胎归脾胃山药:益气养阴涩精带-补脾肺肾甘草:补脾益气祛痰咳-清热解毒缓急痛-调和诸药和药性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沙棘:化阴生津脾消食-活血散瘀祛痰咳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解毒刺五加:益气健脾咳平喘-补肾安神治眠梦绞股蓝:益气健脾生津渴-化痰止咳热解毒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喘西洋参:补气养阴热生津太子参:补气健脾肺生津黄芪:补气健脾又止汗-升阳举陷利水肿-行滞通痹血生津- 益卫固表敛疮肌-托毒排脓归脾肺2补阳药(16味)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热证忌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杜仲安胎归肝肾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止崩漏-续折伤-安胎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喘-助阳益精用蛤蚧仙茅:补肾阳强筋骨-仙茅寒湿又止泻锁阳:补肾阳-益精血-润肠便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菟丝子:补益肝肾又安胎-固精缩尿明目泻-消风祛斑外菟子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祛风湿强筋骨-抗肿瘤巴戟天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尿-温脾止泻纳气喘-消风祛斑补骨脂紫河车:温肾益精纳气喘-养血益气肺肝肾肉苁蓉:肉苁蓉-润肠便-补肾阳-益精血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沙苑子:补肾助阳固精尿-养肝明目归肝肾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便冬虫夏草:补肾益肺-固本益卫-止血化痰②补血药(6味)当归:补血活血调经痛-血虚血瘀润肠便熟地:补血滋阴-填精益髓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何首乌:(生)解毒消痛-截疟润肠便(制)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乌须发-化浊脂龙眼肉:养血安神补益心脾③补阴药(14味)麦冬:养阴润肺益胃津-清心除烦胃肺心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渴石斛:滋阴清热胃生津百合:养阴润肺清胃热-清心安神养胃阴黄精:健脾润肺又益肾-补气养阴脾肺肾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龟甲:滋阴潜阳息风-益肾强骨血补心-固经止崩鳖甲:滋阴潜阳息风-退热除蒸软坚结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燥墨旱莲:滋补肝肾凉止血女贞子:明目乌发滋补肝肾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收涩药(固表止汗敛肺涩肠固精缩带止尿)①固表止汗药麻黄根:固表止汗②敛肺涩肠药(9味)乌梅:敛肺止咳生津渴-安蛔止痛固崩血-涩肠止泻可炭用诃子:涩肠止泻敛肺咳-降大利咽肺大肠五味子:益气生津敛固涩-补肾宁心悸眠梦肉豆寇:温中行气涩肠泻赤石脂:涩肠止泻又止带-收敛止血敛疮肌五倍子:敛肺降火咳止汗-固精止遗涩肠泻收湿敛疮敛止血-解毒消肿五倍子禹余粮:涩肠止泻敛止血-固涩止带胃大肠石榴皮:收涩止带涩肠泻-杀虫止血归大肠罂粟壳:敛肺止咳又止痛-涩肠上泻却有毒③固精缩尿止带药(8味)莲子: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神芡实:益肾固精湿止带-补脾止泻治带佳椿皮:清热燥湿涩止带-止泻止血又杀虫山茱萸:补益肝肾敛固涩金樱子:金樱子固精尿-固崩止带涩肠泻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尿海螵蛸:涩精止带敛血-制酸止痛湿敛疮覆盆子:覆盆子益骨-固精缩尿养肝目涌吐药(3味)常山:涌吐痰涎截疟瓜蒂:涌吐痰食祛湿黄胆矾: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攻毒杀虫止痒药(7味)硫黄:(外)解毒疗疮杀虫止痒(内)补火助阳通便雄黄:燥湿祛痰可截症-解毒杀虫忌火煅白矾:(外)燥湿止痒毒杀虫-(内)祛风除痰血止泻大蒜:解毒杀虫消肿-健脾温胃止痢蟾酥:开窍醒神解毒止痛土荆皮:杀虫止痒疗癣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痒-温肾壮阳有小毒拔毒化腐生肌药(6味)红粉:拔毒除脓去腐生肌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砒石:(外)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劫痰平喘攻毒抑癌截疟轻粉:(外)攻毒杀虫敛疮(内)祛痰消积逐水通便铅丹:(外)拔毒生肌杀虫止痒(内)坠痰镇惊截疟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2020新版执业药师中药二有毒中药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二有毒中药《中国药典》将有毒中药,分为三级:“有大毒”、“有毒”、“有小毒”。
一、“有大毒”的中药1.川乌:【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
宜炮制后用(三生饮除外)。
2.马钱子:【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脾经;有大毒功能: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天仙子:【性味归经】苦、温,有大毒功能:解痉止痛,平喘,安神。
【用法用量】: 0.06〜0.6g。
4.巴豆:【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功能: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装胶囊,0.1-0.3g,不入汤剂。
止泻必须炒炭服。
外用:适量,研末敷,内服宜制成巴豆霜,以降低毒性。
5.巴豆霜:功能: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用法用量:0.1〜0.3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
6.红粉:辛,热;有大毒。
功能:拔毒,除脓,去腐,生肌。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只可外用,不可内服。
7.闹羊花【性味归经】辛,温;有大毒功能:祛风除湿,散瘀定痛。
用法用量:花0.6〜1.5g,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8.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法用量:炮制后用。
9.斑蝥:辛,热;有大毒。
功能: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用法用量: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
二、“有毒”的中药1. 干漆:辛,温;有毒。
功能:破瘀通经,消积杀虫。
用法用量:2〜5g。
2.土荆皮:辛,温;有毒。
功能:杀虫,疗癣,止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3.蟾酥:辛,温;有毒。
功能: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用法用量:0.015〜0.03g,多入丸散用。
15中药学第三章泻下药
郁李仁(了解)
一、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成熟种子。产
于内蒙古、河北、辽宁等地。
郁李仁(了解)
二、药性: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三、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四、应用:
1.肠燥便秘。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松子仁(了解) 一、来源:为松科乔木红松等的种仁。主产于东北。
3.峻下逐水药:多属苦寒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
且能利尿,主治水饮内停之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喘满等实证。
第三章泻下药
四、使用注意:
1.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慎用。 2.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忌用。 3.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第一节攻下药
一、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
用苦寒攻下药以清除肠道湿热或饮食积滞(有害物质),忌用收涩 药。此乃“通因通用”的用药法则。
3.多种急腹症(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肠梗阻
等)。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可用攻下药配合清热解 毒或活血化瘀药同用(或配驱虫药同用。)
大黄(掌握)
一、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
三、分类 1.攻下药:多属苦寒,其性沉降,主入大肠、胃经。既能通便,又
能泻火,主治大肠实热积滞,燥屎坚结,大便秘结等症。
2.润下药:多为植物果仁、种子,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归大肠经,
能润燥滑肠,软化大便,泻下力缓且有滋补之性。 主治年老体弱,热病后期,产后津亏,阴虚血虚之肠燥便秘。 本类药除火麻仁、郁李仁外,还有桃仁、杏仁、瓜蒌仁,松子仁、柏 子仁、苏子、决明子、桑椹、黑芝麻、胡桃肉、蜂蜜、肉苁蓉、锁阳、 当归、何首乌、天冬、麦冬等。
甘遂(熟悉)
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之巴豆
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之巴豆
巴豆,又称“马钱子”,是一种常见的有毒中药。
其主要有
效成分为马钱子毒碱,是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
在传统中药中,巴豆被用于治疗风湿、痢疾、肠痉挛等疾病。
但同时,由于其毒性较大,误食或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对巴豆的现代药理研究非常重要。
首先,巴豆的毒性机制主要表现在其主要成分——马钱子
毒碱,它能够升高肌肉组织内钙离子浓度,导致细胞内部钙离子过度积累,从而引起细胞膜的破坏和一系列有害生理反应。
这是巴豆对于人体的神经和肌肉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其次,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了巴豆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马钱子毒碱在体内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一些细胞,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疼痛的感觉。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巴豆中还含有一些天然物质,比如巴豆酸和巴豆植物酚等,它们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因此,巴豆可以用于制备一些镇痛药物。
第三,巴豆还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健作用。
研究表明,巴豆中的马钱子毒碱可以降低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肌管腔的容积,促进心肌的血液循环。
另外,巴豆中的巴豆酸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病原菌和病毒感染的疾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巴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风险。
除了上述的毒性作用外,还存在多种不同的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巴豆前应当咨询专业医生,遵照医嘱使用。
综上所述,巴豆作为一种含有毒素的中药,其现代药理研究对于解释其作用机制非常重要,并为制备相关药物提供了指导。
但巴豆所具有的毒性和副作用仍需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其研究和使用的规范。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三章泻下药概述【性能特点】药性沉降,主归大肠经。
【含义】主要具有泻下通便作用;或有清热泻火,或有逐水退肿等作用。
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适应证】1.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2.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配伍】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使用注意】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性能特点】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适应证】实热积滞证。
部分药物可用于温热病、脏腑火热证等。
大黄【药性】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性能特点】苦寒泄降,作用强烈,素有将军之称。
入脾胃大肠,既善通肠泄热、攻积导滞,又能导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促进黄疸消退。
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实热火毒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脉而活血化瘀。
1【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应用】(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曰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配伍】大黄配芒硝: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千姜:大黄苦寒,功善泻热通便、攻积导滞;巴豆辛热,功善峻下冷积;干姜辛热,功善温中散寒。
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积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5~10g,热结重症用15~20g,生大黄泻下力强,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
巴豆霜的制作
古方良药(二)
(2011-11-17 14:34:02)
转载▼
标签:
杂谈
这次的中药炮制课,其中一项是做巴豆霜。
(巴豆霜主要治疗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
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巴豆吃一点就能让人拉肚子,大家或多或少有过耳闻,但实物并不常见。
巴豆是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下图左侧就是巴豆果实,右侧是取出的还带着种皮的果仁。
每个巴豆果实都是这样,能分成三瓣,里面各有一粒果仁。
从术数上讲三属南方,火性,怪不得巴豆性味是辛,热,有大毒。
果仁的皮薄而脆,剥开才看到黄白色的种仁。
我们要用的就是这个黄白色的种仁。
坐下来,耐着性子慢慢剥吧。
注意,种仁里渗出的油刺激皮肤,要带上手套避免接触。
剥好种仁,重要步骤才刚开始,先把巴豆仁炒焦。
注意火不能太大,慢慢让热量把豆仁焙透至焦。
中药好多都要经过炒制才能用,都是炒,有炒黄炒焦炒黑之分。
炒后拿十几张草纸包好,用砖头慢慢挤压,目的是让巴豆仁里的油渗透出来。
其实这个油正是支持巴豆药效的成分,只不过毒性太大而伤人,我们用草纸把油吸除一些,性子就没那么烈了。
内层的草纸浸透了就换掉,再挤压,如此这般要重复几十次。
然后拿烧热的砖头压上一晚上。
第二天、第三天照旧,到第三天下午,基本上就做好了。
一过筛,出来的巴豆粉末细腻干燥如炒面状,巴豆霜做成!。
巴豆霜的炮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巴豆霜的炮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巴豆霜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和肌肉酸痛。
其炮制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炮制方法:
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巴豆、生姜、大蒜、白酒等原料。
2. 炒制巴豆,将巴豆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文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左右,煮至巴豆外皮裂开,内部变软。
3. 加入辅料,炮制过程中,将生姜、大蒜切碎加入砂锅中,继
续煮15分钟左右。
4. 加入白酒,最后,将适量的白酒加入砂锅中,再煮10分钟
左右即可。
注意事项:
1. 巴豆有毒,炮制过程中要确保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2. 在炒制巴豆时,要控制火候,避免煮沸过久导致药性损失。
3. 炮制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火候,避免烧焦或煮沸过度。
4. 炮制完成后,要将巴豆霜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总的来说,炮制巴豆霜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注意安全,以确保制得的药物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使用巴豆霜时,也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者长期连续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李士材巴豆霜的应用经验
李士材巴豆霜的应用经验李士材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药物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其中,巴豆霜是他使用得比较广泛的方剂之一。
巴豆霜(又称艾叶膏)是以巴豆(植物学名:Croton tiglium L.)为原料,经加工炮制、加入艾叶等草药而成的外用药物,有着强烈的刺激性和润滑性。
它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疮痂、瘙痒、湿疹、痈肿等症状,具有快速、疗效显著等特点。
以下是李士材在使用巴豆霜时的一些应用经验。
1. 根据病情选择用药方法李士材认为,在使用巴豆霜时,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方法。
对于皮肤疮痂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直接将巴豆霜涂抹在患部上,以达到快速止痛、消肿、抗炎的作用。
对于瘙痒、湿疹等症状较轻的患者,则可以将巴豆霜和清水混合,用海绵蘸取擦拭患部,以充当湿敷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和恢复。
2. 疗效取决于用药量李士材指出,使用巴豆霜时,疗效取决于用药量。
如果用药量过少,则难以发挥药效,如果用药量过多,则有可能导致过度刺激皮肤,使症状加重。
因此,在使用巴豆霜时,应根据病情确定合适的用药量,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3. 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巴豆霜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润滑性,可导致患部出现湿气、剥脱等现象,因此,在使用巴豆霜时,应注意患部的清洁卫生。
患者建议在治疗期间避免进行湿敷等操作,以免加重病情。
4. 禁忌症患者慎用巴豆霜属于强烈的刺激性药物,对于某些疾病患者来说,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巴豆霜不宜用于头皮或面部疮痕处,因为这些部位的皮肤相对薄弱,容易出现刺激性皮炎等症状。
此外,对于孕妇、未成年人等禁忌症患者也应慎用,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巴豆霜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疮痂、湿疹、痈肿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但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用药量、局部清洁卫生及禁忌症患者的使用。
巴豆制霜的炮制原理是什么
巴豆制霜的炮制原理是什么巴豆制霜,又称为巴豆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药物,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湿疹、皮肤瘙痒等。
它是由巴豆种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炮制加工过程而成,其中涉及到一些炮制原理。
巴豆,学名漆姑木,是一种常见的高大乔木,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
它的种子中富含巴豆脂,这是一种含有丰富有机酸和脂肪酸的油脂物质。
巴豆脂具有祛风湿、杀虫止痒等功效,但毒性很大。
因此,在炮制过程中,需要对巴豆脂进行一定的处理,以减少其毒性,并增强其药效。
巴豆制霜的主要炮制原理可以总结如下:1. 剖破巴豆种子:首先,将巴豆种子剖破,使其内部的巴豆脂暴露在外。
然后,将巴豆种子放入杀菌剂中浸泡一段时间,以消毒并去除种子中的杂质。
这一步骤有助于提高后续工序中的药效。
2. 置于沙锅中炒炙:接下来,将剖破的巴豆种子放入沙锅中进行炒炙。
沙锅的温度要适中,以保证巴豆种子能够充分炒炙均匀,但又不能过热,以免影响巴豆脂的质量。
在炒炙的过程中,巴豆脂会熔化,并渗出油脂。
这一步骤有助于保持巴豆脂的活性成分。
3. 稳定沉淀巴豆脂:将炒炙过的巴豆种子倒入容器中,让巴豆脂自然沉淀。
这一步骤是为了分离巴豆脂与其他杂质。
巴豆脂会由于密度的差异而沉淀在容器的底部,而其他杂质则会浮于表面。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处理和提取。
4. 去蛋白和对流水洗涤:巴豆脂中还含有一些蛋白质,需要通过去蛋白来提高药品的纯度。
通常使用对流水进行洗涤,以去除巴豆脂中的蛋白质和其他杂质。
连续反复洗涤可以更好地去除杂质,并最大程度地保留巴豆脂中的有效成分。
5. 进行煎熬和制霜:这是最后一步,将经过炮制加工的巴豆脂放入煎药锅中进行煎熬,加入适量的辅料,如甘草等,进行煎熬。
通过煮沸、冷却、过滤等过程,最终得到巴豆制霜。
煎熬的过程中,巴豆脂中的一些有机酸和脂肪酸会与辅料相互作用,产生更多的药效成分。
总之,巴豆制霜的炮制原理是通过对巴豆种子中的巴豆脂进行剖破、炒炙、沉淀、去蛋白、洗涤、煎熬等一系列处理,以减少巴豆脂的毒性,保留并增强其药效。
中药“泻下药:峻下逐水药”——巴豆霜
中药“泻下药:峻下逐水药”——巴豆霜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干燥净仁的炮制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广西、南。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去皮取净仁,照制霜法制霜,或取仁用后,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应为18.0%~20.0%),混匀,即得巴豆箱。
本品做,味辛辣。
以粒度均匀、疏松、色淡黄粉末者为佳。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胃、大肠经。
具有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之功效。
用法用量:0.1~0.3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虚弱者禁用。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巴豆辛热,除胃寒积,破症消痰,大能通利。
三、临床应用1.寒积便秘本品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
可单用巴豆霜装入胶囊,或配大黄、姜制丸服,用于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大便不通,腹满胀痛,病起急骤,气血未衰者,如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
2.小儿乳食停积本品制力稍缓,且峻药轻投,可泻下利水、祛痰消积。
常与胆南星、朱少、六神曲等同用,用于小儿痰壅、乳食停积,甚则惊悸者。
3.腹水鼓胀,二便不通本品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
《肘后方》以之与杏仁为丸服,治腹水鼓胀。
近代用本品配绛矾、神曲为丸,即含巴绛矾丸,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4.喉风,喉痹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
治喉风,或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本品;近代治疗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
或与贝母、桔梗同用,治痰涎壅塞、胸膈室闷、肢冷汗出之寒实结胸者,如三物小白散(《伤寒论》)。
5.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疣痣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
常与乳香、没药、木鳖子等熬膏外敷,以蚀腐皮肤,促进破溃排脓,治痈肿成脓未溃者;或以油调本品、雄黄、轻粉末,外涂以治疥癣恶疮。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脂肪酸类成分:巴豆油酸,巴豆酸,棕榈酸,月桂酸,巴豆醇:毒蛋白类成分:巴豆毒素,巴豆毒素I、Ⅱ。
中药巴豆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巴豆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巴豆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巴豆,学名乌头,属于毛茛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巴豆的种子富含乌头碱等活性成分,具有很多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药领域,巴豆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眩晕、偏头痛、癫痫等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巴豆的药理成分、药理作用、用途与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巴豆的功效与作用。
一、巴豆的药理成分巴豆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乌头碱。
乌头碱是一种刺激性有机碱,也是巴豆的主要毒性成分。
除了乌头碱之外,巴豆还含有皂甙、萜类化合物、多酚类成分等。
这些化合物共同作用,形成了巴豆的药理活性。
二、巴豆的药理作用1. 镇痛作用:巴豆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发挥镇痛作用。
乌头碱能够通过抑制脑干的抑制性神经元来减少痛觉传入,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
2. 抗癫痫作用:癫痫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干扰神经元兴奋和抑制平衡的疾病。
巴豆中的乌头碱能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抑制神经元兴奋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3. 抗缺血作用:巴豆中的乌头碱能够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情况,从而发挥抗缺血作用。
4. 解痉作用:巴豆中的乌头碱能够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减轻平滑肌的收缩,从而缓解痉挛症状。
5. 抗肿瘤作用:巴豆中的乌头碱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乌头碱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三、巴豆的用途与应用1. 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症状:巴豆的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巴豆中的乌头碱还可以改善脑缺血引起的眩晕症状。
2. 用于治疗癫痫:巴豆中的乌头碱能够抑制神经元的兴奋,发挥治疗癫痫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巴豆具有较好的抗癫痫效果。
3. 用于治疗风湿病、痛风等关节炎性疾病:巴豆中的乌头碱能够缓解关节炎性疾病带来的关节炎疼痛和炎症。
4. 用于治疗神经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巴豆的镇静作用能够缓解神经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症状。
5. 用于治疗肿瘤:巴豆中的乌头碱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
分析维医不同方法炮制的巴豆霜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差异50
分析维医不同方法炮制的巴豆霜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差异摘要】目的:分析维医不同方法炮制的巴豆霜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差异。
方法:中医炮制品用去油制霜法进行备制,维医炮制品用“各立衣克买提”泥炮制法,巴豆霜质量用过筛率、总灰分、水分、含脂肪油量综合性判定巴豆霜质量,用ICP-AES法、双缩脲显色法、GC-MS法测定巴豆霜内微量元素、总蛋白、脂肪油等含量。
用毒性急性实验、镇痛实验、胃肠推进时间、免疫实验、溶血实验等研究巴豆霜药理状况,并用多远逐步回归法分析药效和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各立衣克买提泥巴豆霜、中医传统巴豆霜与生巴豆对比,其总蛋白含量指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立衣克买提泥巴豆霜与中医传统巴豆霜对比,其总蛋白含量指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巴豆霜被炒制后,其毒性最低,临床使用安全性有所提升,减低溶血功效,对胃肠运动有缓和作用,而中医炮制品则可将体液免疫提升,用回归方式进行分析,仅初步性了解了中唯医炮制相关机理。
【关键词】药效;化学成分;巴豆霜;维医;炮制【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366-02目前有关巴豆炮制方式具有多种性,但医学理论不同,其炮制巴豆的方式也有所差异。
此研究采用论著方式,其目的在于分析维医不同方法炮制的巴豆霜化学成分和药效之间差异状况。
具体报告如下:1.仪器及方法1.1 实验仪器和材料仪器包含:烘箱、微波消解仪器、马弗炉、ICP-AES、GC-MS联用仪、ICP-AES、Centra-2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L204电子天平、SKL3300LH超声清洗器、DS-SNK-QTM5超纯水仪、热板仪。
材料:牛血清白蛋白标准品、阿拉伯胶、氯化钠、冰醋酸、磷酸盐缓冲液、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硫酸铜、肝素、印度墨水、巴豆、阿勒泰粗羊毛。
1.2 实验方法中医炮制品用去油制霜法进行备制,维医炮制品用“各立衣克买提”泥炮制法,巴豆霜质量用过筛率、总灰分、水分、含脂肪油量综合性判定巴豆霜质量,用ICP-AES法、双缩脲显色法、GC-MS法测定巴豆霜内微量元素、总蛋白、脂肪油等含量[1]。
不同制霜方法制备巴豆霜饮片质量比较
不同制霜方法制备巴豆霜饮片质量比较陈彦琳;金峰;杜杰;梁焕;任玉珍【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制霜方法对巴豆霜饮片质量的影响,为炮制巴豆霜时选择合适的制霜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巴豆霜标准项下收载的检测方法和文献报道的溶血实验法,对压榨法、稀释法、加热稀释法、提油返油法4种方法制备的巴豆霜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及溶血实验.结果:4种方法制备的巴豆霜中巴豆苷的含量排序:提油返油法>压榨法>加热稀释法>稀释法,其中提油返油法和稀释法制备的巴豆霜有明显溶血现象.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稀释法由于辅料淀粉的加入,巴豆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且有溶血效应.相比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压榨法更适合作为巴豆制霜方法.【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5(017)011【总页数】4页(P1201-1203,1232)【关键词】稀释法;压榨法;巴豆霜;质量比较【作者】陈彦琳;金峰;杜杰;梁焕;任玉珍【作者单位】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2600;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2600;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2600;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2600;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2600【正文语种】中文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其含有机酸及甘油酯类、生物碱类及植物蛋白质类成分,生巴豆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外用蚀疮,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巴豆具有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之功能。
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1]。
巴豆从汉时入药至今,有30多种炮制方法。
巴豆制霜法最早载于宋《苏沈良方》:“以巴豆剥去壳,取净肉,去肉上嫩皮,纸包水湿,入慢火中煨极熟,取出,另以绵纸包之,缓缓捶去其油,纸湿则另换,以成白粉为度”,以后各代均沿袭使用巴豆仁或巴豆霜。
现代研究认为,巴豆中的脂肪油成分为巴豆的主要毒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但是通过炮制除去部分油脂,又可体现缓泻作用,因此,巴豆油是巴豆毒效兼具的主要成分。
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之巴豆.doc
巴豆[基原]本品为大朗科笆物巴豆Cro‘。
M 265ji Mm L的干燥成熟果实堆雹2—3天,捞开,干燥。
[化学成分1一、有机酸及曾油圈种子含巴豆油(croton。
i1)34%一57%,其中台巴豆油酸(cr财onic scid),巴豆酸4ti81ic acN),以及由棕搁酸(Palm帕c acid)、硬脂酸(s屿aric acN)、油酸(。
1eic acN)、巴豆油酸(crotonic 9cid)、巴豆酸(ti81ic 8cN)、亚麻酸(1inolenic acN)、肉豆蔻酸(myri碘icacid)、花生酸(arachNic acid)、月桂酸(1auric acN)等组成的甘油酯;巴豆醉—12,13—二酯(其含量约占巴豆油的4%),巴豆醇三酯(含量约占巴豆油的4%)。
巴豆油中的巴豆醉二酯(ph。
rbol dies论r)有十多种,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致碗作用。
从巴豆油中曾分离出佛波醉(Phorb01,即巴豆醉)。
二、生物碱巴豆种子中含有生物碱,其中有巴豆苦(crot。
nosNe)昔。
三、植物蛋白类种子中含有巴豆毒家(crodn),为一种毒性球蛋白,结构类似蓖麻子毒蛋白外源凝集京(1ectlns),分子量为230000和88000。
四、其他类p—谷图酵(卜itoster01)、氨基酸及酶“i。
[台星测定]一、巴豆油的测定重量法:巴豆霜中的脂肪油和肥儿九中的巴豆油都可用重量法gU定,样品用乙醚提取,将提取液低温荔干,在100℃干燥1h,精密林定,根据重量计舞含量。
二、巴豆油酸的惠定络合滴定法:将约含有8.6mB巴豆油酸的样品液置于饶杯中,挠杯中密口塞上装有一个小盘,盎中放有o.5一l”8氮化亚汞,将2咖1儿硫酸溶液2mI与o.1mo[儿浪水5m1 加到样品中。
密塞,混匀放旦10min后将小盘中的氯化亚汞倾入镕液中,混句,4min后滤过除去残酒(氯化亚汞加浪的衍生物),水洗,滤液中的H8”在六亚甲基四胺存在下用o.02m01儿EDTA溶液滴定,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滴定前加入o.1m01儿硝酸银溶液以沉淀卤化物,随行空白。
巴豆霜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巴豆霜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巴豆霜的定义巴豆霜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制剂,由巴豆果实经过破碎、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一种粘稠液体。
2. 巴豆霜的成分巴豆霜主要成分包括巴豆碱、巴豆酸、巴豆脂酸等,其中巴豆碱是其主要药效成分。
3. 巴豆霜的作用巴豆霜具有以下作用: - 解毒:巴豆霜内含有巴豆碱,具有强烈的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中毒等情况。
- 止痛:巴豆霜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感。
- 清热解毒:巴豆霜能够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热毒性病症。
- 消肿散结:巴豆霜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淋巴结肿大等问题。
4. 巴豆霜的功能主治巴豆霜在中医中有着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 治疗皮肤病•湿疹:巴豆霜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减轻湿疹的症状,并促进皮肤的修复。
•痤疮:巴豆霜可抑制皮脂腺分泌,减少痤疮的发生,并能消除已有的痤疮。
•疣和疮疡:巴豆霜能够消除疣和疮疡,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4.2 治疗咽喉病•扁桃体炎:巴豆霜可消炎解毒,缓解扁桃体炎的症状。
•咽炎:巴豆霜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减轻咽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4.3 治疗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巴豆霜能够减轻关节炎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骨质增生:巴豆霜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
4.4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痛:巴豆霜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胆囊炎:巴豆霜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胆囊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4.5 治疗肛肠疾病•痔疮:巴豆霜具有止痛和消肿的作用,能够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肛裂:巴豆霜能够促进肛裂的愈合,减轻疼痛和瘙痒的症状。
5. 使用注意事项•巴豆霜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使用巴豆霜时,应遵医嘱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使用巴豆霜后如有不适或过敏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巴豆霜需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以上是关于巴豆霜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的介绍,巴豆霜在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但仍需遵医嘱使用,使用时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巴豆、巴豆霜
巴豆、巴豆霜别名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双眼虾、红子仁、巴贡、巴米、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巴仁、芒子、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
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巴豆:外用蚀疮。
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巴豆霜: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臌胀急痛,二便不通,喉风,喉痹,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治痈肿脓成不溃,疥癣恶疮,疣痣,喉风,喉痹。
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临床应用1.用于寒积便秘,水肿腹水。
巴豆药性猛烈,为温通峻下药,能祛寒积而通便秘,泻积水而消水肿,适用于身体实壮的水肿、腹水,以及寒积便秘等症。
治寒积便秘,常配干姜、大黄等同用;治腹水水肿,可与杏仁等同用。
2.用于小儿痰壅咽喉、气急喘促等症。
巴豆对痰壅咽喉、气急喘醋、胸膈胀满、窒息欲死,内服配胆南星等,有豁痰开咽的功效;如症情危急,也可用巴豆霜少量灌服,促使吐出痰涎而通闭塞。
3.用于肺痈、咳嗽胸痛、痰多腥臭等症。
巴豆袪痰作用甚强,用治肺痈,常配合桔梗、贝母等同用。
4.用于痰迷心窍、癫痫等症。
巴豆攻泻劫痰,治癫痫痴狂,常与朱砂、牛黄等药同用,以袪痰而治窍闭。
5.用于疮疡化脓而未溃破者。
巴豆外用有腐蚀作用,故可暂用于疮疡脓热而未溃破者,如验方咬头膏以巴豆配伍乳香、没药、蓖麻子等药,外贴患处,能腐蚀皮肤,促使溃破。
用法用量巴豆: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巴豆霜:内服0.1~0.3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
注意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多为栽培植物;野生于山谷、溪边、旷野,有时亦见于密林中。
分布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
中药炮制学制霜法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制霜法实验报告
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称制霜法。
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去油制霜—巴豆霜、千金子霜、柏子仁霜、瓜蒌子霜、大风子霜、木鳖子霜;渗出制霜—西瓜霜;升华制霜—信石;煎煮后成粉渣而成霜—鹿角霜。
药物经制后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巴豆霜、千金子霜,大风子霜、木鳖子霜;消除副作用,如柏子仁霜、瓜蒌子霜;纯净药物,如砒霜;制造新药,增强疗效,如西瓜霜。
巴豆有生巴豆和巴豆霜。
巴豆有大毒,生用仅外用蚀疮,去油制霜后,能降低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巴豆霜制法:取净巴豆仁,碾如泥状,里层用纸,外层用布包严,蒸热,用压榨器榨去油,如此反复数次,至药物松散成粉,不再粘结成饼为度。
本品含脂肪油量应为18~20%.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巴豆中含有巴豆毒素,属一种毒性蛋白质,对人体红细胞有溶解作用,致局部坏死。
加热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易出油,二可使毒性蛋白质变性失去毒性。
巴豆油既有毒性又有泻下作用,经压榨除去过量的脂肪油,使其达到安全有效的含量范围。
此外,生巴豆有大毒,操作时应注意劳动保护;用冷水洗涤裸露部位,不宜用热水;用过的纸和布立即烧毁,以免误用;成品选择适当的容器存放,写好标签。
西瓜霜西瓜霜为西瓜多成熟果实与皮硝加工而成的白色结晶粉末。
具有消肿清火之功。
芒硝能清热泻火,西瓜能清热解暑,两药合
制,能起到协同作用,使药物更洁净,增强清热泻火之功,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热疮,牙疳、乳蛾喉痹。
巴豆霜制法的研究
巴豆霜制法的研究
佚名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1974(0)3
【摘要】巴豆为峻泻药,其挥下成份主要为巴豆油,含油量约为55%。
为了用药安全,中医惯用巴豆霜,即压除巴豆油所余之渣为巴豆霜。
作者测定了天津不同制药单位凭经验制备的4批巴豆霜,脂肪油含量分别在18~42%之间。
据老药工经验观察认为含油量在20%为宜。
为使巴豆霜含油量稳定,并避免压榨丢失大量巴豆油,作者改进了巴豆霜的制法。
新法如下:取巴豆仁100克,淀粉160克,拌匀,研磨,再过18目筛,即得。
平均含油量为21.02%。
【总页数】3页(P27-28)
【关键词】巴豆霜;巴豆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
【相关文献】
1.单品巴豆霜及其配伍药理作用比较的研究 [J], 王新;唐方
2.加热炮制对巴豆霜溶血效应影响的初步研究 [J], 陈彦琳;杜杰;周林;白宗利;梁焕
3.巴豆霜炮制新工艺研究 [J], 姜玉娟;何道新
4.我国编制法研究取得新的科研成果:《编制法系统研究》通过专家鉴定 [J], 黄永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三二三)巴豆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三二三)巴豆巴豆《神农本草经》原文:一名巴菽.味辛,温,有大毒。
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筱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
生川谷。
倪师解读:因为这个豆子产生在巴蜀,就叫巴豆。
其实巴豆在中药里面非常峻,有一个方叫走马汤,走马汤就是,马是一边吃一边大便的,一边走一边大便的,它不停,它走也可以大便的,所以马到处都可以跑,所以叫走马汤。
有个人就是从喉咙开始一直到肛门整个堵到,你怎么处理?大黄什么都没有用,只有靠巴豆。
走马汤嘛,巴豆跟杏仁,一剂下去,全部清出去。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挡它,巴豆就是这么凶。
巴豆性味,味辛辣,性温,药性是温热的,热性的药,有毒,木高大,结实作房,内含之仁就是巴豆。
直接晒干就可以了。
巴豆是峻泻的要药,主荡涤脏腑,开通闭塞,破坚癥积聚,大腹水胀。
凡是腹水堵到,肚子里面肠胃食物堵到,喉咙不开,通通可以使用巴豆。
下死胎,胎死在肚子里面,没有办法,只能用巴豆把他清出来。
利水,还有利谷道,便秘,女子月经没有了,胎死腹中都可以使用。
巴豆主要是治十种水肿,瘘痹落胎。
我们以通为补,日华说通宣一切的病,以通为补。
那过去很多人陈年的病,因为很多宿食,在肠胃里面排不出来,都可以使用。
这种强剂,也是一剂,吃一副。
唐容川说巴豆油滑,主下降,能够利大便。
味大辛很辣的,性非常的烈,大热则汗,迅捷不留。
主治胸腹、胸膈之间的毒,反正诸位记得当你不通的时候,什么样都没办法的时候,你就要想到巴豆,巴豆是唯一最后一线攻坚的药。
你如果吃到巴豆下利不止,最严重的结果就是下利不止,这个时候你喝杯冷水就解掉了。
中巴豆毒,用冷水、黄连汁、大豆汁都可以。
冷水一杯下去,巴豆的毒就解掉了,就不会下利了。
如果说这个巴豆下去,他大便还没出来,那是因为剂量不够,不可能出不来的。
使用的时候都是几颗,不会说是几钱,几颗就够了。
【产地】产四川,出古之巴郡,故名,木高大,结实作房,内含之仁即巴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巴豆霜
类别:泻下药
拼音:BA DOU SHUANG
拉丁: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
别名:
药用部位:巴豆的炮制加工品
药材性状:本品为粒度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显油性。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取净巴豆仁,照制霜法(附录)制霜,或取仁碾细后,
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热;辛;归胃、大肠经;大毒
功能主治:俊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
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用法用量:内服:0.1~0.3g,多入丸散用。
禁忌: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