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作者:梅琳
来源:《职教论坛》2017年第18期
摘要: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增长,职业教育改革广度及深度不断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实践教学既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也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外在表现。因此,对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需从理论层面把握其内涵与建设路径。其中,内涵建设应把握其完整性与实践性;路径建设从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团队及制度建设入手,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协同实践教学;内涵;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梅琳(1980-),女,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8-0083-04
协同,即“协同效应”的简称,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相互合作成为共同体,该共同体所产生的功能与效用大于其中某一种成分单独发挥功能与效用的总和。之所以出现该现象,是由于协同共同体强调其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协作、沟通、交流以及其各自地位的不可替代性,并由此产生的相互依存、关联[1]。因此,协同效应实现的前提便是共享,各方之间共享资源种类及数量越多,协同效应产生的功效更大、更明显。
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这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提供了方向与目标。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成为当前的共同趋势。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顺应时代召唤,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效推动了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提升了职业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是新时代赋予的重任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增长,职业教育改革广度及深度不断加强。同时,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其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任务。之所以称之为新时代背景,原因有三:其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将企业认定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这一提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势必会给职业教育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其三,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为全面推
动职业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新条件。但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任,单凭其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必须吸引企业参与,实现校企协同教学,其优势在于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设计与职业标准对接,以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应用能力、开发设计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二)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外在表现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其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指向性明确,学生毕业后的方向是与其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岗位或岗位群。鉴于未来工作世界的不可预测性及模糊性,职业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向学生传授他们未来在岗位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而是为学生提供生长及发展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及职业环境。从学校发展史角度看,学校的功能是相当狭隘的。“大体上说,当社会传统很复杂,相当部分的社会经验用文字记载下来,并通过书面符号进行传递时,学校便产生了。”因此,学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其天然的缺陷。而企业的发展史表明,它起源于家庭作坊。学徒不但能从师傅那里学到职业知识及职业技能,还能培养完整的职业道德。因此,家庭作坊同时兼备教育性与职业性双重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坊逐渐被现代化思想与理念包围,也渐渐淡化了其原本的教育性功能,突显职业性功能。同时,淡化的教育性功能由学校承担。所以,学校與企业合作培养现代职业人才正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
二、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一)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内部包括多种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综合体。对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的理解,着重把握两点:首先,“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的完整性。钱学森说:“什么叫系统?系统就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整体,所以系统的概念就是要强调整体,强调整体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各部分所组成的。”由此,实践教学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应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及评价体系五方面,以彰显其完整性。其次,强调其实践性。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理论教学仅将符号化、抽象化的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假如经验可以传递),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未来生活相去甚远,因此,理论教学的意义仅停留在传授的行为之中;而实践教学则是学生真实意义构建的过程,可以为他们经验的丰富及处理未来工作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指导[2]。所以,实践教学源于理论教学,而又高于理论教学。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强调实践性,既是对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负责,也是对他们未来工作生活负责。
(二)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指职业院校与企业同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双方应该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行业、产业适应性。在这一体系中,企业一般需要参与以下工作:一,参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包括人才培养方案
的论证、教学计划及评价标准的制定等;二,参与学校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实验、实习、实训等具体环节教学与指导;三,在师资、场地、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给予学校支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训练条件,包括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合作,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过程得到行业和学科的双重支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企的良性“共振”下得到培养[3]。
三、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路径
(一)培养目标: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基石
从教育哲学角度看,教育并没有目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4]。但是,在具体职业教育实践中,失去目的就意味着没有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因此,任何目标,只要能时时刻刻帮助我们观察、选择和计划,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就是有价值的目标。有价值的目标必须具备几个特征:第一,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第二,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第三,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标。一般确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需要两个步骤:
首先,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理念下,促使职业院校与企业沟通与对话,获取并分析各企业所需不同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能力标准。可以选择以下途径:1.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等学生就业岗位进行岗位任务及所需职业能力调研;2.与企业技术专家面对面沟通,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等事宜;3.向相关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信息。通过这三方面的工作得出专业定向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具体能力。
其次,对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需的具体能力进行分析,总结能够通过校企协同实践教学进行培养的能力类型。实践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在未来工作岗位或岗位群中可能运用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法能力指能够帮助实践者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手段,如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等;社会能力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此外,还应注重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不受限于固化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的处理实际问题,这是综合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最高要求。
(二)统筹教学过程: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核心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是两类主体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其中双主体指职业学校与企业。当前职业教育实践中,任何一方主体与学生的互动都变为机械的灌输知识,具体表现为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演示,要求学生照做,甚至学生做了以后,还不引导他们去发现所做的事情与其结果的关系。对学生而言,这种“做”无异于机械的活动。“无论何时,人们在外来的命令下行动,或按别人的指示行动,没有他们自己的目的,看不到这个行动与其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