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理论、体制与外部支持(ppt 295页)

合集下载

《金融监管》课件

《金融监管》课件

02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要求
介绍国内外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政策、法规和 标准。
03
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
分析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如承保风险、投资风 险等。
04
风险管理实践与效果
介绍国内外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实践,评估其效果和 影响。
05
提升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的建议
提出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等建议, 促进保险公司的稳健发展。
压力测试
模拟极端市场环境,评估金融机构在 压力情况下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抵御能 力。
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
内部控制
金融机构内部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流程,旨在确保业务合规、 风险可控。
外部审计
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等进行审计,以确 保其真实性和合规性。
监管科技和大数据分析
监管科技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合规问题。
04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负责监测全球货币和金融稳定,提供政策建议和 技术援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制定银行监管标准和准则,促进全球银行体系的 稳定。
世界银行
专注于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以减少全球贫困和 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金融创新与监管滞后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监管机构可能面临监管 滞后的问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跨境金融风险
随着跨境金融业务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防范跨境 金融风险成为监管面临的重要挑战。
影子银行风险
影子银行的发展给金融体系带来了潜在风险,如何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融监管PPT幻灯片课件

金融监管PPT幻灯片课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 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 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 策性和经批准开办的涉农商业性金融业务,代理 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服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 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3、多种金融机构并存
21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三)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1994年—)
主要的改革: 1、建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目的: 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 三家: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
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22
金融监管学—冯林
25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 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 策,为扩大中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 技术产品出口,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 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促进对外关系发 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26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二)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的概念: 泛指对金融领域(或范畴)的监督管理 关于概念:
各学者的定义及各派学说
5
金融监管学—冯林
2、金融监管学的研究对象:
为什么需要金融监管? 监管的主体是什么?谁来监管 监管的客体是什么?监管的对象 监管的内容?监管什么 监管的手段
6
金融监管学—冯林
三、内容:
金融监管教程
1
课程简介
课程渊源
金融监管学是一门新兴课程,随着金融业的 发展和金融安全地位的凸显而从中央银行学 中逐渐分化形成的独立课程。

《金融风险的监管》PPT课件

《金融风险的监管》PPT课件
第三章 金融风险的监管
狭义监管指金融监管当局根据 国家法规对金融业实施监管。
广义监管还包括行业自律与金 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精选PPT
1
第一节 金融风险监管的理论基础
• 一、金融风险监管的一般理论 •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自由竞争
的市场经济是非常完美的。政府的角色只限于 守夜人。
• 市场失灵的表现 • 1垄断(自然垄断与非自然垄断) • 2外部效应(外部正效应与负效应) • 3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 4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资源配置效率)
约束条件下追求最优的效果,在稳定、 公平、效率三者之间寻找均衡。
精选PPT
10
二、金融风险监管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 2、适度性原则 3、 法治原则 4、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5、效率原则 6、动态原则
精选PPT
11
三、银行风险监管的内容
(一)银行准入管理
(二)银行日常监管
1、谨慎性经营原则(资本充足率、流动性、 贷款集中度、资产质量监管、呆款准备金,内 部监控)
• 2、现场检查:是指监管机构派员到商业银 行进行实地检查,通过查阅报表、文件、账册 等资料和咨询等方式,分析、检查、评价银行 的经营管理质量及遵循法律及法规的合规性。 (根据检查内容现场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与专 项检查)
• 3、非现场检查:精选PPT
12
三、银行风险监管的内容
• 3、非现场检查:是指监管当局要求银行 定期或不定期报送相关的财务报表等资
料,通过收集、分析银行的各宗数据来
考察、评价银行的经营情况。
(三)存款保险制度。该制度要求接受存款的金 融机构为其吸收的存款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 当投保机构发生危机无力支持存款时,由存款 保险机构代为支付限定金额的保险金。

《金融监管》PPT课件

《金融监管》PPT课件

18
2021/7/12
第三节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发展
(二)分业监管模式
分业监管模式是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按照银行、证 券、保险划分为三个领域,在每一个领域内,分别设 置一个专业的监管机构负责包括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 在内的全面监管。
➢ 优点:一是具有监管专业化优势;二是具有监管竞争 优势。
➢ 缺点:一是各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差,容易出现监管
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控制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金 融风险;另一类负责对不同金融业务监管,从而达 到双重“保险”作用。 3. “伞形”功能监管模式 这是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即从整体上指定联储为 金融持股公司监管人,负责该公司的综合监管;同 时,金融持股公司又按其所经营业务的种类接受不 同行业主要功能监管人的监督。
5
2021/7/12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三)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因为外控无论多么严格慎密,如果监管对象不配合、 不协作,而是设法逃避、应付,那么外控监管难以 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放松外控而过于寄希望在 金融机构的内控上,那么一系列不负责任的冒险经 营行为和风险则难以避免。
(四)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融监管中占据核心地位。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市 场准入监管、日常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一)银行市场准入监管 银行准入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新设立的银行具有良好 的品质,保证银行机构的数量、结构、规模和分布符 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促进银行 业的适度竞争。 银行准入监管的核心内容是,注册资本金、高级管理 人员任职资格和业务范围。
13
2021/7/12
第二节 金融监管内容
(三)券商和从业人员监管
1. 对券商的监管
(1)市场准入监管,主要采取登记制、许可制和承认制三 种模式。我国实行许可制。

金融监管总论PPT课件

金融监管总论PPT课件

推荐文献: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
岳彩申,张晓东:金融监管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消费者保护与审慎监管的分离,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第3期
三、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
金融监管作为克服市场力量在金融领域的失 灵而引入,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过度的金 融监管在管住了风险的同时,也管住了效率。因 此金融监管还需特别重视效率目标。








































2、非现场检查的内容
合规性检查: 风险检性查:
3、非现场检查监管的目标: 及时发现机构的问题 对问题机构持续监控 了解整个金融业动态 进一步形成风险预警体系。
二、现场检查监管
1、分类: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 2、方式:事先通知的方式 3、安排原则:根据非现场检查确立检查项目,
现代资本充足性监管最能体现审慎性监 管的特征,如监管当局围绕资本充足率而形 成的“及时纠正行动”(PCA--prompt corrective action )。 PCA可使监管当局对那些风险高-----资本 不足的银行进行事先干预,以免当其资本 消耗完毕时存款人受损、国家买单情况的 发生。
资料: “及时纠正行动”(PCA)
(1)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评价。 (2)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分行及以下不良贷款大户情况。 (3)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常规现场检查。 (4)中国工商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附属机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

4第四章 金融监管体制PPT课件

4第四章  金融监管体制PPT课件

金融监管学
不完全集中监管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牵头监管模式
几个主要监管机构建立起及时磋商协调机制,以防止监管 机构之间相互推诱,特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 相互交换信负责不同监管主体的协调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目标明确。二是通过合作提高 监管效率。 但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由谁来控制 牵头监管者并不能做到控制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金融监管学
不完全集中监管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伞式+功能监管模式 伞式+功能监管模式。这是美国自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 布后,在改进原有分业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监管模式。 与“双峰”模式的区别:伞式+功能监管模式是由联邦储备理事会负 责审慎监管,而澳大利亚则单独成立了审慎监管局负责审慎监管。 根据《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规定,对于同时从事银行、证券、互 助基金、保险与商人银行等业务的金融持股公司实行伞式监管制度,即 从整体上指定联储为金融持股公司的伞形监管人,负责该公司的综合监 管;同时,金融持股公司又按其所经营业务的种类接受不同行业主要功 能监管人的监督。
金融监管学
三、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分析
(一)不同金融经营体制下监管体制模式的选择 分业经营下的监管体制选择 混业经营下的监管体制选择 (二)不同监管模式的优势比较
金融监管学
集中监管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 集中监管体制模式下,无论审慎监管还是业务监 管,都是由一个机构负责监管。
➢ 这种监管模式有以下优势:第一,成本优势;第 二,改善监管环境;第三,适应性强;第四,责 任明确。
金融监管学
第四章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学
第一节 金融监管当局
金融监管学
一、金融监管当局和监管对象 (一)金融监管当局:

第十五章金融监管ppt课件

第十五章金融监管ppt课件
4. 作为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者,金融监管机关处 于独特的地位,它们几乎受不到来自于市场的竞 争和约束,从而也就没有改进监管效率的压力和 动机。这会导致监管的低效率。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12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此外,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等要适 时调整。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金融监管理论,是在政府管制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对金融业特殊性的分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2. 促进国际化的因素: ⑴最基本的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这又突
出地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 ⑵大银行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和政策的某些
限制,寻求向外扩张的空间。 ⑶一些国家相继放松金融管制,形成自由化
浪潮,敞开了金融业国际化的大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⑵ 金融风险论: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 金融业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金融体系的风 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金融风 险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 业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⑶ 投资者利益保护论:信息不对称的大量存在, 会导致交易的不公平。这就有必要对信息优势方 (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以为 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金融监管全PPT课件

金融监管全PPT课件

✓ 1980年以来,世界上已经先后有一百多个国家出现过严重的金融 风险和危机,为解决金融问题耗费了大量的财富。(1997年亚洲
金融风暴,东南亚部分国家几十年努力奋斗积累的财富顷刻间化 为乌有,经济濒临崩溃,社会发生剧烈震荡)。
✓ 事实证明:如果在防范金融风险上认识不足或是处理不当,金融
风险就会演变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16
精品课件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 当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同等 重要。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着金融资产规模的急剧扩张,金融衍
生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形式变幻莫测,金融瘟疫无孔不入。金融
危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发性,难以预测和驾驭,稍有不慎, 就会危及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稳定。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息的收集与监督都需要付出成
本,从而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容易产生金融风
险。
18
精品课件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
✓ 由于各个行为主体行为是非理性的,难以相互合作,会出现逆 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在金融市场上,人们行为是非理性表现在六个方面:
① 从众行为; ② 灾难短视行为; ③ 忽视信息行为; ④ 组织寻租行为; ⑤ 组织的专业化与盲区行为; ⑥ 认识的非一致性行为。
二是,金融资产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金融机构破产影响大, 乘数效应,会影响存款人、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人,迫使其 提前还款或者不再贷款,负面影响每一轮都会增强,可能会 酿成金融体系的危机;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银行联 系在一起,从而造成了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网络;金融创新 和金融国际化加重了金融资产风险的传染性,金融创新在金 融机构之间创造出远比过去复杂的债权债务链条)

金融监管体系【优质PPT】

金融监管体系【优质PPT】

2021/5/27
24
2、新协议的三大支柱
(1)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
险加权资产,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 资本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变,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
算问题,新协议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2)第二大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 这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
2021/5/27
17
第五节 国家金融监管协调
金融国际化的要求:
监管者之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不应该存在任何障碍; 要保证监管主体之间共享信息的保密性; 监管者对合作必须有一个前瞻性的态度。
2021/5/27
18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组织
一、巴塞尔委员会,1974年。
成员国:美、英、德、法、意、日、加、荷、卢森堡、比利时、 瑞典、瑞士,12国。
机构的行政预算等,这是显性成本(直接成本)
二、守法成本 指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额外承担的成本损失,通常属
于隐性成本。
2021/5/27
10
三、道德风险
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投资者相信监管当局会保证金融机构 的安全和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就易于忽视对金融机构的监 督、评价和选择。
二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得存款人通过挤兑的方式 向金融机构经营者施加压力的渠道不再畅通。高利率吸收存款, 以从事高风险活动。
银监会职责:
负债制定有关银行业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对银行业金融 机构实施监管,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审批银行业金 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对银 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 行查处;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负责 编制全国银行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第八章--金融监管PPT课件

第八章--金融监管PPT课件
9
对国有商业银Biblioteka 的监管的重点“三防”即:防信用风险、防市场风险、 防操作风险。
“两提”即: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一改”即: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工作。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
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 款)
10
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单一 多头 金融业自律:指同一行业的从业者组织,基于共
第八章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的目标、内容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风险
1
金融监管的范围
商业银行 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和证券业以及各类投资基金 外汇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保险业
2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 合理、适度竞争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 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本办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
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 统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对风险进行有 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 过程和机制。
12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联储体系 货币监理署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全国信用社管理局(NCUA) 储蓄监管局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
7
对金融机构监管的主要目的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 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 划,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 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 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 会福利。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 传递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 的传导机制。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帐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金融监管理论、体制与外部支持(ppt 295页)

金融监管理论、体制与外部支持(ppt 295页)
金融监管工具 (方式、方法、手段)
金融 监管 要素
• 金融监管的主体:
• 金融监管主体即金融监管当局,是指对金 融业实施监管的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
– 1、金融监管主体的历史演变
– 2、金融监管主体的构成
• 由于各国采取了不同的金融监管模式,因此各国金 融监管当局的构成各不相同,既没有统一的模式, 也并非一成不变。
注:银行业监管对象是根据商业银行吸收公众 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业务的特点而设定 的,是所有银行类机构,包括银行和经营存贷 汇业务但名称同银行不同的金融机构。
• 金融监管的目标:
– (一)金融监管目标:监管行为取得的最终效果或达 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 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
– 新西兰、香港:侧重于对存款人的保护和银行 的有效经营
金融监管的原则:
(一)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原则; (二)不干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原则; (三)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督原则; (四)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五)有机统一原则; (六)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七)监管适度与合理竞争原则; (八)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九)监管成本与效率原则。
金融监管及basel协议
内容
• 第一篇 金融监管概述 • 第二篇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 • 第三篇 金融监管体制 • 第四篇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 第五篇 其他监管防线 • 第六篇 金融监管外部支持 • 第七篇 银行业监管 • 第八篇 金融监管合作与发展:巴塞尔协议
第一篇 金融监管概述
• 金融监管的概念:
– 了解:哈耶克(Hayek)的“自由银行制度”
• (三)简要评述
– 20世纪30年代以前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 监管理论,关于金融监管的研究较为狭隘,讨 论焦点在于“自由”和“监管”,内容主要集 中于货币信用和防止银行挤兑两个方面。另外, 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缺乏令人信服的论据。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市场的不完全性愈加凸 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西兰、香港:侧重于对存款人的保护和银行 的有效经营
金融监管的原则:
(一)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原则; (二)不干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原则; (三)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督原则; (四)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五)有机统一原则; (六)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七)监管适度与合理竞争原则; (八)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九)监管成本与效率原则。
2、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转变的目标:严格监管,安 全优先。
•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对经济学的影响就是它提供了一 系列证明市场不完全性的充分证据,证明“看不见的手” 无所不至的能力是一种神话,凯恩斯经济学在大危机的 一片混乱中兴起,形成了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革命”, 有效需求原理从理论上打破了“看不见的手”的神话, 从而强调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是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 的一次正面交锋,并且政府干预的主张在30年代左右的 时间里占据了优势地位。
–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 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 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 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 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 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 金融监管的要素:
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当局) 金融监管客体(监管对象)
• 一、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
• (一)历史背景
– 16世纪后半期,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新的融资工具需求愈加迫 切,近代货币信用制度应运而生,商业银行兴起,信用工具快速 推广、清算制度与中央银行建立。
– 18世纪初,经济危机频频爆发打破了对自由经济的膜拜,监管概 念走进经济领域。
– 早期金融危机主要起源于证券投机过度,如英国1711年“南海泡 沫”事件。为了规范证券市场,英国议会先后于1720通过了《泡 沫法案》、1733年颁布《禁止无耻买卖股票恶习条例》,从发行 主体与交易主体两方面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随之,对于信用管 理的金融监管理论发展起来。
– 了解:哈耶克(Hayek)的“自由银行制度”
• (三)简要评述
– 20世纪30年代以前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 监管理论,关于金融监管的研究较为狭隘,讨 论焦点在于“自由”和“监管”,内容主要集 中于货币信用和防止银行挤兑两个方面。另外, 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缺乏令人信服的论据。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市场的不完全性愈加凸 显。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目标:安全与效率并重。
• 20世纪90年代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向我们清 楚的揭示了:就经济与金融的长期发展而言,金 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和效益效率相比是更具根本 性的问题,这相应地决定了金融监管的目标仍然 应该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为首要任务。
• 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多人只是片面地注意到英美 等国的金融监管强调效益与效率,而忽视了他们 强调效益和效率背后的经济和金融基础。
• (二)主要内容
• 1、货币发行管理
–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真实票据”理论: 银行应该自由竞争,无需约束——“银行学派”
– 桑顿(Sandon,1802)认为银行券有超发危险,应当 进行监管——“通货学派”
– 两派激烈争论,最终后者获胜,中央银行开始建立, 对货币信用进行管理,但是不管理金融机构的微观行 为。
金融监管主体的
历史演变
20s : 集中化 60-70s:分散化 90s- :集中化
20世纪初 央行对货币发行的逐渐统一使金融 监管的职责很自然地落到了中央银行的身上。 除证券市场通过传统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金 融监管的主体就是中央银行。
20世纪30年代以后 央行金融监管主体地位进 一步加强。
二战之后 金融监管主体分散化、多元化:央 行专门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证 券、期货、保险行业的监管均由专门机构进行 。
3、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目标:金融自由化, 效率优先。
• 严重的“滞胀”危机,经济自由主义者们指责, 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特别是国家过渡干预的 恶果,他们以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批判为契机, 开始重新树立“看不见的手”的威信,力图复兴 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传统。
• 在金融监管理论方面,金融自由化理论也随之发 展,主张放松对金融机构过度严格的管制,恢复 金融业的竞争,以提高金融业的效率。
近年来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出现了一批 综合经营的超级金融机构,有的国家又专门建 立或者准备建立针对这类机构的监管部门,金 融监管主体又有了由分散区域集中的发展趋势。 如1997年英国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
金融监管客体的构成:
– 银行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
– 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信托 机构以及其他机构等
– 4、金融风险预警制度
– 监管当局根据对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报表资料和其他有 关资料的分析运用,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金 融资产损失和金融体系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预报,据以预防与警戒,采取措施。
第二篇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
• 一、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 • 二、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 三、注重效率的金融监管理论 • 四、规则引导的金融监管理论 • 五、金融监管理论发展趋势
– 自然垄断监管理论:金融机构的集中垄断会带 来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利影响,需要政府的监管 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稳定金融和经济发展。
• 2、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
– 20世纪60年代开始金融危机开始呈现出独立性, 有些金融危机甚至完全脱离实体经济,为此金 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开始吸引金融监管研究的 视线,形成了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主要包括 金融不稳定假说和银行挤提理论。
– 金融不稳定假说:
– 海曼·明斯基(Hyman P.Minsky)认为,私人 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人 的内在特性,使得他们经历周期性的危机和破 产;金融中介的困境被传递到经济神经,使宏 观经济产生动荡和危机,而政府干预与监管制 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这种内在脆弱性,实现 金融的稳定和发展。
• 金融监管的方法:
(一)一般监管方法 – 事先检查筛选法 – 定期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 现场检查法 – 自我监督管理法 – 内、外部稽核结合法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主要监管方法:
– 1、预防性监管
– 包括登记注册制度、资本充足条件、清偿能力管制、 业务活动限制、贷款集中度限制、管理评价
金融监管及basel协议
内容
• 第一篇 金融监管概述 • 第二篇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 • 第三篇 金融监管体制 • 第四篇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 第五篇 其他监管防线 • 第六篇 金融监管外部支持 • 第七篇 银行业监管 • 第八篇 金融监管合作与发展:巴塞尔协议
第一篇 金融监管概述
• 金融监管的概念:
• 这一时期,讨论的焦点问题在于,是否要建立以中央银行 为主体的官方安全网上,对于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具体干 预很少论及。
• 这种状况与当时自由资本主义正处于鼎盛时期有关,更受 到金本位逐渐崩溃导致的货币混乱的影响。
• 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顽固地坚持着“看不见的手”的信条, 但现实经济金融的发展却越来越表明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客 观存在的,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则最终扭转了金融监 管理论的关注方向。
注:银行业监管对象是根据商业银行吸收公众 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业务的特点而设定 的,是所有银行类机构,包括银行和经营存贷 汇业务但名称同银行不同的金融机构。
• 金融监管的目标:
– (一)金融监管目标:监管行为取得的最终效果或达 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 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
– 公共产品监管理论:金融体系自身的公共属性 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失灵,引发风险和导致危机。 有必要通过以政府为主的金融监管,实现对金 融服务供给的良性引导。政府应该通过限制个 体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来削弱金融机构的集体 非理性,保持金融体系公共产品的健康稳定, 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确保经济稳定。
– 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 金融机构往往处于相对劣势,面临金融效率降 低和金融风险并存的局面。政府的外部监管能 够逐步完善信息的完备程度,降低金融风险和 提高金融效率,减少经济损失。
பைடு நூலகம்
– 银行挤提理论(D-D模型):
– 戴蒙德和戴维格(Diamond&Dybvig,1983)的银行挤提 模型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银行遭遇挤提的根本原因,挤提会 造成严重的实际经济问题,因为此时“健康”的银行也会 被传染,进而发生倒闭。因此,对于脆弱的金融体系的监 管尤为重要。
– 主张加强对信息的管理,使信息更加透明、对称,确立社 会范围内的广泛“信心”,减少银行遭受挤提的机会,实 现金融体系的稳定;相反,如果不能做到信息对称,那么 可以由政府对提款者征税,或者提供存款保险制度,降低 存款人的挤提动机,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
• 2、最后贷款人制度
– 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只是提供一些资金为贸易结算服务, 并未构成对经济发展的主动影响,但是进入发展阶段后, 有些银行的信用扩张引发了货币紧缩波及经济。
– 18、19世纪的银行危机证明,挤兑将引起生产萎缩, 因此,中央银行开始承担信用“保险”的责任,为金融 机构提供必要的信用支持,由统一货币发行逐渐转向了 通过最后贷款人的信用管理稳定金融和经济。
– (二)金融监管目标的历史演进
–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 对金融监管目标的认识直接决定或影响着金融监管理 论的发展方向,也主导着具体监管制度和政策的建立 与实施;反过来,金融监管理论以及金融监管实践的 经验教训也将相应地促使金融监管目标的改变。
1、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目标:提供一个稳定和弹性的货币 供给,并防止银行挤兑带来的消极影响。
• 二、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 (一)历史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