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金融业从自由发展走向管制,最初是对货币发行的限制,各国中央银行的建立是金融管制的第一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打破了古典经济学市场万能论的神话,立足于市场不完全、主张国家干预政策的凯恩斯主义取得了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将金融管制引入经济政策操作实践。
2、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趋势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8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和动荡,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全球金融发展面对金融恐慌、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严重经济倒退,强烈呼唤着金融监管的回归。
3、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巴塞尔委员会的深化发展;二是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之间合作的加强。具体表现为:从最初对金融监管管辖权的协议发展为主,发展到不断加强对监管管辖权的国际协调,特别是信用风险的监管;从侧重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从倾向于寻找和推荐国际趋同的监管标准,转向注重确立和推行国际认同的最低标准;从强调外部比率类管制,转向同时注重银行内部加强自律;从传统监管哲学下监管是矫正市场失灵,转向监管制度能够激励被监管者主动承担责任。
1、简述影响金融监管变迁的主要动因
2、金融监管的严格时期采用的主要措施
3、什么原因导致各国逐步放松金融管制
4、简述金融监管变化的内在逻辑
1、(1)一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变化决定了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一定的金融监管体制要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特定的经济制度框架下形成的不同的金融分配偏好和产权格局会直接决定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空间范围。
(3)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导致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加剧,监管的低效率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
2、(1)注重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边界进行限制,处于分业监管的阶段,金融业的立法加强。
(2)注重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机构,并依法实施监管。
(3)货币政策手段逐步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在调节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对银行合并、持股等经营活动和市场利率进行严格管制,降低系统性风险。
3、(1)20世纪70年代,困扰西方国家长达十年之久的“滞胀”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复兴,金融自由化理论随之发展,对金融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2)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一体化、贸易国际化、金融自由化趋势日渐明显,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工具、金融交易手段层出不穷,金融业务品种不断交叉,金融风险成倍放大,原有的金融管制制约了金融成长,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金融监管进入了放松监管并注重效率的时期。
4、金融监管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内在要求。金融监管制度需要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和金融监管制度结构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和金融监管制度结构,制度非均衡性产生了制度创新的需求。金融监管变迁即制度由均衡—非均衡—均衡逐步发展、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金融监管的理念日益先进,金融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并运行有序。金融监管—金融创新,放松监管—再监管是金融业发展进步的一个辨证规律。
第二章:
1、金融监管目标经历了历史演变发展,各国具体规定有差异,基本定位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保护存款人利益。金融监管原则是以《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基础,确定的金融监管若干基本准则,并应用到监管工作之中。金融监管工具遵循综合性和系统性原则,充分运用经济工具、行政工具与法律工具等。
2、金融监管包含了金融监管当局监管、金融机构自律、中介机构外部评估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上述途径以监管当局的监管为基本点,互相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
金融监管的主要方法包括: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两种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根据监管当局与被监管对象的不同与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在某些情况下,非现场检查是现场检查的反馈。
3、金融监管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之中,某些方面存在不适应,需要进行修正,这种修正的基本原因包括:国际因素与国内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系统修正主要包括:金融监管原则;金融监管理念;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监管方法等。
1.简述金融监管目标的演变?
2.金融监管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3.金融监管工具包括哪些?
4.中介机构协助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作
用如何体现?
5.简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关系?
6.简述金融监管理念的发展。
1、大致可分为如下4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通常是中央银行身兼金融监管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稳定的货币供给,防止银行发生挤兑。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使各国逐步明确了金融监管目标,致力于维持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稳定,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年代严格的金融监管实现了金融稳定,但是也压抑了金融机构发展和导致金融效率下降,使国家开始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目标,提高金融效率的问题得到重视。
21世纪金融监管目标注重金融体系安全和金融效率的平衡。需要说明的是,现代金融监管目标是在原有目标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逐步完善。
2、(1)依法监管原则。金融监管必须依据金融法规,保持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和一贯性。金融监管工作者自身遵守各种法规。
(2)公平公正原则。金融机构必须在统一标准下按照统一、公正和公平的监
管标准实施监管,加强金融监管的透明度。
(3)适度竞争原则。金融监管要审时度势适时调整改革措施,调节金融监督管理力度,既防止监管过头,又防止监管不到位。
(4)综合监督原则。金融监管工具是经济工具、行政工具、法律工具的综合运用,实现有效监管。金融监管的方法或工具要综合运用,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事前督导与事后监察合理运用;金融监管要科学化、系统化和最优化,确保金融监管的高效。
(5)有机统一原则。一方面,宏观金融监管与微观金融监管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监管逐步合作,国内金融监管政策、法规和措施要与国际接轨。
3、(1)金融监管的法律工具。金融监管部门的法律工具,主要是通过制定金融法规,在共同准则的前提下体现公平竞争。金融法律工具的约束力体现在两方面:对金融监管部门本身具有约束力;对各金融机构具有约束力。
(2)金融监管的经济工具。金融监管的经济工具是通过经济利益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当某种经营活动对经营有利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时,经营者的积极性被调动,会投入较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3)金融监管的行政工具。金融监管的行政工具是由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发布文件、临时通知等命令形式,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在文件有效期内无条件执行的管理方式。行政工具具有强制性特征,一旦发布被监管部门必须照章行事。
4、能够对金融机构起监管作用的中介机构包括: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外部评级机构等。
(1)信息鉴证。以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开业管理为例,许多国家银行法律都规定,开业申请人须向金融监管机构提供由会计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出具的有关开业的各种信息和真实性报告。
(2)法定审计。各国公司法普遍规定,公司年度财务报表要经过审计事务所的稽核,金融机构也不例外。许多国家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要向金融监管机构递交近期经过审计事务所的年终财务报表,凭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