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金融机预警理论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金融危机预警理论与实践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员应当掌握金融危机的概念、特征与判断标准,金融危机预警的概念,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概念与构成因素,以及FR概率模型、STV横界面回归模型、KLR信号分析法、DCSD模型等四种预警理论的预警原理与优缺点等基本内容,还应当了解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和金融危机预警理论的实践效果等内容。

教学的重点问题:1、金融危机的概念、分类与判断标准;2、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概念与构成因子;3、FR概率模型的预警原理;4、STV横界面回归模型的预警原理;5、KLR信号分析法的预警原理。

教学难点问题:1、金融危机形成原因;2、理解、掌握和运用FR概率模型等四种预警理论;3、比较分析FR概率模型等四种预警理论的优缺点;4、选择或构造适合中国金融现状的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

本章基本内容:

一、金融危机预警概述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1、含义

关于金融危机,一般是指始于一国或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其金融制度混乱,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过程。

经济理论认为,金融危机的含义并非一两句话所能说清。认识角度不同,定义也可能不一样。从形成角度看,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大规模积聚爆发的结果。有人认为,它是由于信用基础破坏而导致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和混乱。也有人认为,它是指所有或绝大部分金融指标一次急剧的、短暂的超周期的恶化,这些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资产价格,厂商的偿债能力以及金融机构的破产。我们认为,金融危机是指始于一国或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其金融制度混乱,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过程。

弄清楚金融危机含义后,我们对预警就有了大概的范围和对象。我们的定义是一个宏观层次的概念,表明我们预警的对象是宏观层次的问题,这与公司层次的财务危机预警不尽相同,当然也会有相通的地方。

2、分类

关于这个概念,内涵其实比较丰富,笼统地设计针对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效果不会很好。因为,金融危机还可以细分,而且这些细分出来的危机类型特点、性质以及形成的原因都各不相同,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细分。

根据我们的概念,可以按危机发生领域将其分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股市危机,其中货币危机还可以细分为国际支付危机,汇率危机和国际债务危机,等等。当然,分类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便于我们建立预警系统。因为对金融危机细分以后,范围便更加清楚,选择的预警指标,甚至预警的侧重点都更加明确,分门别类建立的预警模型和预警系统的效果就更有针对性,从而会取得更好的效应。

3、特点

很多学者对金融危机的特点进行了归纳,认为具有潜伏性、综合性、蔓延性等特性。我们认为,除了这些特性外,还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他们分别是:突发性,可预测性,传染性。对此,我想解释一下。突发性是指危机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危机往往给人一种突然出现的感觉,似乎不可琢磨。尽管如此,危机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可预测的。可预测性就表明了这一点,它认为危机不是无中生有,通过分析经济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是可以了解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危机的目的。这一点是我们建立预警系统的理论根据,一定要重点认识和掌握。传染性实质是由经济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股市危机可能传染银行体系,国外发生的危机可能传染到国内。传染性表明,我们在建立预警系统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国际因素。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突发性是危机发生时间的不确定,这与可预测性是否矛盾?既然危机是突然发生的,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突然降临,又怎么能够预测危机呢?应该说,认清这个问题对

于我们坚信金融危机可以预测这个性质很有好处。表面上看起来,突发性与可预测性似乎有矛盾。但是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尽管目前预测金融危机的准确性还不高,至今还没有人、也没有方法能够百分之百做到这一点。

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可以预测。

第一,金融危机是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金融风险是可以量化的,方法也比较多,准确性也较高,相应地,金融危机也就可以量化、预测。

第二,从认识论的高度来讲,金融危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它发生的规律迟早是能够被我们认识的,到时候预测危机就不是一个难题了。必须认识到,金融危机可预测性并非牵强附会。国外理论界已经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证。1997年,Goldfajn和Valdes通过研究26个国家在13年内发生的各次金融危机后,发现实际汇率是货币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可以用于预测货币危机是否发生。1998年,Andrew Berg和Catherine Pattillo对金融危机可预测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证表明金融危机具有可预测性,其关键在于预警指标的选择和预警模型的构建。但是,由于金融危机中掺杂了许多人为因素,这影响了预测精度。需要澄清的是,目前预测不准确不能说将来预测不准确,更不能说不能预测。突发性说明了危机发生的时间难以预料,这实际上是预测不准确引起的,与可预测性并不矛盾。

(二)金融危机的判断标准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判断危机发生与否的确要有一个标准,这在我们设计预警系统做实证分析、选择样本、检验等工作时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建立的模型、选择的预警指标好不好,需要用实际数据来回答,这就要求首先对一个经济体是否发生危机进行区分。

1、货币危机及其判断标准

对于货币危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一国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是货币危机的唯一标志,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除了货币贬值外,为抵制货币冲击、维持汇率稳定而引起的利率大幅度上扬、国际储备急剧减少也应视为货币危机的标志。这表明货币危机判断标准并不唯一,哪一个标准更好还值得商榷。特别要指出的是,Kaminsky提出采用外汇市场压力指数作为货币危机的判断标准。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是汇率月变动与国际储备月变动的加权平均数。如果相邻两个时期的压力指数差的绝对值大于危机指数标准差3倍,就可以判断,货币危机发生了。

2、银行危机及其判断标准

对于银行危机,判断更加复杂,标准更加难以确定。Kunt等人1997年提出了一个标准,可以认为银行发生了危机:

(1)未履约资产占银行系统资产的比率超过10%,

(2)挽救银行的行动成本超过GDP的2%,

(3)发生广泛的银行挤兑或者存款被冻结,

(4)银行部门的问题导致银行的大规模国有化。

二、金融危机预警理论。

(一)金融危机预警研究的情况

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为界,金融危机预警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启蒙阶段和成长阶段。关于金融危机预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这一年,经济学家John Bilson 在哥伦比亚世界经济杂志上发布了货币贬值的先行指标,开创了这一研究的先河。由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金融危机爆发非常频繁,为此,许多研究人员,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人员,开始着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在这个阶段,金融危机预警研究取得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1996~1997年期间,先后提出了概率模型、横截面模型以及信号分析法等著名的预警理论。在这一段时间,人们对金融危机预测非常乐观,认为这个问题完全被解决了。

然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改变了这种乐观的看法。危机爆发后,有人开始怀疑金融危机的可预测性,但是仍然有一批人员继续从事这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失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