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 优秀说课设计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3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包括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垂直于角的对边,以及角的平分线段的长度等于对应角的对边的长度。

这些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然而,对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性质证明: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证明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性质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角平分线垂直于角的对边,以及角的平分线段的长度等于对应角的对边的长度。

5.运用练习: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二)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内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和延续,为后面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几何证明开辟了一种新的,更为简捷的方法。

同时也是轴对称图形的基础,并为解决九年级下册确定内切圆的圆心提供了依据。

本节分两个课时,我选的是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应用.教材不仅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验证、交流等提供了较好的素材,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形成新的知识,更让学生学习了怎样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过程,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探索过程中的乐趣与成功后的喜悦.3、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难点: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互逆关系,并能正确运用它们解决问题.4、教材的处理教材是围绕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活动。

让学生经历探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判定的形成与初步的应用过程,从而能从理性逻辑思维的角度掌握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达到真正的“学数学”和“用数学”。

二、教法、学法课堂教学利用引导,鼓励,赏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让他们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三角形纸片.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有两条小河交汇形成的三角区,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有一头小牛的家就建在小河交汇所成的角平分线上的A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判定》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判定》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平分线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这一章节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三角函数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在本章节中,学生需要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运用角平分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基础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角平分线的理解和应用,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运用角平分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推理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角平分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探究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角平分线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共同得出结论。

3.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探索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角平分线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徐庄中学八年级张玉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选自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下面,我从教学背景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评价分析等五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一、教学背景的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和延续.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其作法原理是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运用了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提供了使用角的平分线的一种重要模式——利用角平分线构造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而证明相关元素对应相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2.教学对象分析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及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同时为下节判定定理的学习打好基础.3.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学生习惯找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注重利用刚学过的定理来解决,结果相当于对定理的重复证明)教学难点突破方法:(1)利用多媒体动态显示角平分线性质的本质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印象,从而对性质定理 1正确使用;(2)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3)通过多媒体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进行学习.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合理性.(2).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能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的延续和发展,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研究过程为以后运用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设计思路按操作、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必然性。

教材始终围绕着问题而展开,先从出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思考,探索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而设计了第一个数学活动—折纸,让学生体验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的事实,并得出了进一步的猜想,紧接着推出第二个数学活动——尺规作图,以达到复习旧知和再次验证猜想的目的,猜想是否正确,还得进行证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二)、教学目标
(1)、会叙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2)、能应用这两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折纸、画图、文字及符号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探索、概括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证明及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难点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G
M
H
(二)变式训练: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
垂足分别是E,F,且BE=
A。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内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角的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二、教法、学法分析:针对八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采用教具直观、设疑思考、逐步渗透等教学方法,从实际情境入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提高概括能力。

三、教学流程及设想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点,要从P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

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问题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

我展示引例,引领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中感受生活。

让学生动手画图,猜测并说出观察到的结论。

引导学生体会角平分线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必需性,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用熟悉的生活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处于渴望探索问题的状态。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2》是角平分线性质的进一步探究。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性质。

本节课通过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2,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为后续学习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还需加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角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引导和区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2,能够运用性质2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平分线性质2的证明和理解。

2.难点:角平分线性质2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和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2。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2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角平分线性质2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例题。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教材、练习题等。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教学工具,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1,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角平分线的哪些性质?你们想不想知道角平分线还有哪些性质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角平分线性质2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提问:你们能发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吗?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尝试证明。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角平分线定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的重要一环。

本节课通过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性质,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理解不深刻,不能灵活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总结,深入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总结,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和总结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相关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初步感受角平分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和讨论,通过实践发现和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2《角平分线的性质2》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定义和相关性质,同时也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在学习这节课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平分线的性质。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性质。

3.讲解:教师对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例题展示性质的应用。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性质的记忆和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角平分线的性质1.定义:角的平分线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2.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继续探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到角的平分线不仅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而且从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所截得的线段也是相等的。

这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但角平分线与对边的关系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理论证明的过程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证明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性质。

2.难点: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性质的证明。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引导发现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角的平分线与对边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规律。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亲自操作,验证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性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证明题,证明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性质。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几组进行展示和评价。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活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高。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4.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对角的平分线概念及基本性质的回顾,又有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推论;二是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发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六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内容解析:教材通过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原型,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作角的平分线是几何作图中的基本作图.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也是今后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了解尺规作图的原理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基本技能(1)会用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

(2)会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3)能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3、数学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4、基本活动经验:体验从操作、测量、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得验证几何命题正确性的一般过程的活动经验目标解析: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四、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突破方法:(1)利用多媒体动态显示角平分线性质的本质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印象,从而对性质定理正确使用;(2)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3)通过多媒体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进行学习.五、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引导式探索发现法、主动式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教学辅助手段: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需要,我选择多媒体PPT课件,几何画板软件教学,将有关教学内容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进行直观地观察,并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发现变化之中的不变.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六.教学过程的设计活动1.创设情景[教学内容1]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小明家居住在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点,要从P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问题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整合点1]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情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引领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中,利用信息技术既生动展示问题,同时又通过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3.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3.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课后,我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反馈等方面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等,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该知识点的讲解、设计针对性的练习等。同时,我还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角的平分线性质及其应用。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让其他同学从中受益。最后,我会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日记: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涉及到角的平分线性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角的计算、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前置知识。他们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学生可能对角的平分线的判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运用判定定理进行正确的判断。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最后,通过设置合理的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2章《角的性质与运用》中的第3节——角的平分线。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和探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通过一些具体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辨认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个线段是否是角的平分线,并能解决一些与角的平分线有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正确判断一个线段是否是角的平分线。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你们能回忆一下,什么是角的平分线吗?学生:角的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

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来深入学习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看看它有哪些特点和规律。

请看下面这张图,思考一下题目:如何判断一个线段是一个角的平分线?(出示一张示意图)2. 规律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并提出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这个示意图,如果一条线段能够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个线段是否一定是角的平分线呢?学生:是的,因为两个相等的角的两个边是相等的,所以这个线段一定是角的平分线。

教师:非常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个性质。

(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 讲解例题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具体的例题,巩固学生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如图所示,线段AB是角BOC的平分线,求证:∠AOB = ∠B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角平分线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角平分线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让学生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平分线的实际意义。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用到角平分线的情景?角平分线有什么特殊性质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回顾已学过的角的相关知识,如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为学生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打下基础。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借鉴和补充,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也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二)讲授新知
1.介绍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平分为两个相等角的线段。
2.讲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包括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可以将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等。
3.通过几何图形和动画,直观地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展示角平分线的图形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12.3角平分线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12.3角平分线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感知数学的美丽和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丽和魅力。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2.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2.学生能够掌握角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角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学角的计算方法时,我注重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角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2.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和角的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和角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操作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在课程结束时,我通过设计一些有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设计(人教版)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主要学习角平分线的作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这节课的学习将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思路,并为今后对圆的内心的学习作好知识准备.因此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一般性认知规律及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性质;能运用角平分线及其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培养数学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内容及作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二、学情分析学生具备基础的几何知识,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好奇心强,有探究的欲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运用所学推出新知.三、说教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四、说学法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验和发现,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设法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会学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原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应用.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设计目的:能聚拢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具体过程如下:播放奥巴马访问我国的录像资料------引出雨伞-----观察它的截面图,使学生认清其中的边角关系-----引出角平分线;并且运用几何画板对伞的开合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伞面形成的角与主杆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并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寻找理论上的依据,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设计目的:用生活中的实例感知.以最近大事作引入点,以最常见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其中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很轻松的完成活动二.(活动二)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讨论结果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AO 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设计目的: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议一议: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讨论结果总结:1.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活动三)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思考:已知一角及其角平分线添加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构成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全等的认识,自然引出性质的证明图形及方法,符合由已知推导新知教学原则,也为后面涉及角平分线题型作辅助线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证明过程学生完全能够自己完成.已知: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P .为.OC ..上任意一点.....,PD⊥ OA 于D ,PE⊥ OB 于E . 求证:PD =PE .引导分析PD 、PE 就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由学生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由此得到:定理1 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及理性精神. 表达方式:如图4,∵ 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一点,PD⊥OA 于D ,PE⊥OB 于E ,∴ PD =PE . 图4设计目的:告诉学生运用性质定理的两个前提,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定理. 练习(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①如图5, ②如图6, ∵ P 是∠AOB 的平分线 ∵ PD⊥OA 于D ,OC 上任意一点, PE⊥OB 于E ,C12ADOPC12ADOPDC4321DEOC ABBA∴ PD =PE . ∴ PD =PE .图5 图6(2)填空:如图7,△ABC 中,∠C =90°, BD 平分∠ABC,CD =3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cm .此设计旨在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学会初步的运用,突出本节重点.图7 (三)、综合应用:例题 已知:如图,∠1=∠2,CD ⊥AB 于D , BE ⊥AC 于E ,BE 、CD 交于点O .求证:OC=OB . 进一步提出:(1)思考 不改变已知条件: ①图中还有哪些线段相等? ②图中有那些全等的三角形 ?③若连结ED ,则AO 与E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本例对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既含新知又有旧知,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周密性;另外对一题的引申变化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使教学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使他们认识学数学不是题海战术而是思维的革命.(2)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画出一个锐角的平分线,除前面的方法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设计意图:探索画角平分线的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四)巩固训练(1)已知: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BM 、CN 相 交于点P.ACOP D CD O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让学生加深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后面解决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打下基础.(五)小结(1、你学习了什么?2、你学会了什么?3、你有什么疑惑?)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对本节知识归纳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将本节知识归纳总结,感悟点滴,从而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点学生应按由差生再中等生最后优生的顺序,这样差生有话说,后来优生讲时,他们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两题均能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突出本节课的主旨.第二题是角平分线性质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综合运用,可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第四题可以发展学生的直觉---------证点到线的距离相等可先证这点在角平分线上.六、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我是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情景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转化思想有机渗透,注重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给学生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舞台,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精品教案 (2)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精品教案 (2)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作已知角的平分线;2.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三、教法学法三步导学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激情导课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二)民主导学1、探究一:角的平分线的作法Ⅰ、议一议问题1请你拿出准备好的角,用你自己的方法画出它的角平分线. 问题2ABCECA BOBD 21ABOCADBMN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BC=DC.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DAB 的平分线. 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问题3通过上面的探究,你有什么启发?你能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并与同伴交流.已知:∠MAN求作:∠MAN 的角平分线.作法:(1)以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AM 于B ,交AN 于D.(2)分别以B 、D 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MAN 的内部交于点C.(3)画射线AC. ∴射线AC 即为所求. Ⅱ、练一练平分平角∠AOB.通过上面的步骤得到射线OC 以后,把它反向延长得到直线CD.直线CD 与直线AB 是什么关系?思考:你能总结出“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吗?请说明你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名师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名师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杨香胜〕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2.理解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3.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进展证明与计算.〔二〕学习重点角平分线的判定及其应用.〔三〕学习难点灵活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2〕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PA⊥OM,PB⊥ON,PA=PB∴∠1=∠2〔OP平分∠MON〕自测〔1〕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上.〔2〕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A.三条边上的高线的交点B. 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3〕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5cm,BD=3cm,那么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B=40°,那么∠CDA= .预习自测答案:〔1〕角平分线〔2〕B 〔3〕2cm,65°(二)课堂设计〔1〕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其中题设、结论是什么?[生]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题设是一个点在角平分线上,结论是这个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明什么?[生]证明垂线段相等〔3〕填空如图:∵OC平分∠AOB, OA⊥AC,OB⊥BC .∴AC=BC〔角平分线性质定理〕C2. 问题探究探究一角平分线的判定●活动①〔回忆旧知,回忆类活动〕把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题设、结论交换后,得出什么命题?猜测:它正确吗?由学生抢答,然后师生归纳: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它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由性质到判定强化二者的关系●活动②证明上面的猜测学生依据猜测写出、求证,并画图,而后独立写出证明过程.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OM⊥PA于A,ON⊥PB于B,AP=BP求证: OC平分∠MON证明:∵PA ⊥OM ,BP ⊥ON∴∠OAP=∠OBP =90° 在Rt △AOP 和Rt △BOP 中⎩⎨⎧==BPAP OPOP ∴Rt △AOP ≌Rt △BOP 〔HL 〕 ∴∠1=∠2 ∴OC 平分∠MON【设计意图】进一步稳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活动③归纳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PA ⊥OM ,PB ⊥ON ,PA =PB ∴∠1=∠2〔OP 平分∠MON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二 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①现有一条题目,两位同学分别用两种方法证明,他们的做法正确吗?哪一种方法好?: CA ⊥OA 于A ,BC ⊥OB 于B ,AC=BC求证: OC 平分∠AOBBAOC证法1:∵CA ⊥OA ,BC ⊥OB∴∠A=∠B 在△AOC 和△BOC 中⎩⎨⎧==BC AC OCOC ∴△AOC ≌△BOC 〔HL 〕∴∠AOC=∠BOC ∴OC 平分∠AOB证法2:∵ CA ⊥OA 于A ,BC ⊥OB 于B , AC=BC∴OC 平分∠AOB 〔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先让学生答复,最后教师归纳:两种方法都正确,“方法2〞好,证角平分线不再用证三角形全等后再证角相等得出,可直接运用角平分线判定定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作用. ●活动②学生结合图形完善表中内容,教师对个别学生教学指导.题设 结论 作用 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判定●活动③提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之间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答复,最后由师生归纳:角平分线性质的题设是角平分线判定的结论,角平分线性质的结论是角平分线判定的题设;角平分线性质的作用是证明线段相等,角平分线判定的作用是证明平分角;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角平分线判定定理是互为逆定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探究三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展证明与计算●活动①〔根底性例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它们具有互逆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解决问题越来越简便了.像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求证线段相等、角相等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不必再去证明三角形全等而得出线段相等.例1. :如下图,∠C=∠C′=90°,AC=AC′.求证:〔1〕∠ABC=∠ABC′;〔2〕BC=BC′〔要求:不用三角形全等判定〕.【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思路点拨】由条件∠C=∠C′=90°,AC=AC′,可以把点A看作是∠CBC′平分线上的点,由此可翻开思路.【解题过程】证明:〔1〕∵∠C=∠C′=90°〔〕,∴AC⊥BC,AC′⊥BC′〔垂直的定义〕.又∵AC=AC′〔〕,∴点A在∠CBC′的角平分线上〔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ABC=∠ABC′.〔2〕∵∠C=∠C′,∠ABC=∠ABC′,∴180°-〔∠C+∠ABC〕=180°-〔∠C′+∠ABC′〕即∠BAC=∠BAC′,∵AC⊥BC,AC′⊥BC′,∴BC=BC′〔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设计意图】区别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练习:如图,AB=AC,DE⊥AB于E,DF⊥AC于F,且DE=DF.求证:BD=DC【知识点】角平分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思路点拨】由DE=DF,可得∠BAD=∠CAD〔角平分线的判定〕,那么△ADB≌△ADC,所以BD=CD【解题过程】证明:∵DE⊥AB,DF⊥AC,且DE=DF∴∠BAD=∠CAD又∵AB=AC,AD=AD∴△ADB≌△ADC∴BD=CD【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角平分线判定的认识.●活动2 〔提升型例题〕例2.如图,△ABC中,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A=40°,那么∠BOC=〔〕A.110°B.120°C.130°D.140°【知识点】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思路点拨】由,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得O是内心,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的度数.【解题过程】由,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所以O是内心,即三角形角平分线交点,AO、BO、CO都是角平分线,所以有∠CBO=∠ABO=12∠ABC,∠BCO=∠ACO=12∠ACB,∠ABC+∠ACB=180°−40°=140°,∠OBC+∠OCB=70°,∠BOC=180°−70°=110°应选A.【答案】A【设计意图】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求有关的角.练习:如图,△ABC中,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A=52°,那么∠BOC=〔〕A.128°B.116°C.75°D.52°【知识点】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思路点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128°,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断出点O 是△ABC 角平分线的交点,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OBC+∠OCB 的度数,然后在△O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进展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过程】解:如图,∵∠A=52°, ∴∠ABC+∠ACB=180°-52°=128°, ∵点O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 ∴点O 是△ABC 角平分线的交点,121128642OBC OCB ABC ACB ∴∠+∠=∠+∠=⨯︒=︒(),在△OBC 中,∠BOC=180°-〔∠OBC+∠OCB 〕=180°-64°=116°. 故答案为:116°. 【答案】B【设计意图】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求有关的角.例3. :如图,AD 、BE 是△ABC 的两个角平分线,AD 、BE 相交于O 点.求证:O 在∠C 的平分线上.MNGOD EAB【知识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思路点拨】由AD 、BE 是△ABC 的两个角平分线,可以得到垂线段OG 与ON 相等,OG与OM相等,再由垂线段ON与OM相等,得到O在∠C的角平分线上. 【解题过程】证明:过O作OG⊥AB,OM⊥BC,ON⊥AC,∵AO平分∠BAC,∴OG=ON,∵BO平分∠ABC,∴OG=OM,∴ON=OM,∴O在∠C的平分线上.【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关系.练习:如图,B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求证:CP 是△ABC的外角平分线.【知识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思路点拨】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D=PF,PD=PE,由此可得PE=PF,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PC平分∠BCE【解题过程】证明:过P作三边AB、AC、BC的垂线段PD、PE、PF,∵B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PD⊥AD,PF⊥BC,∴PD=P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PD⊥AD,PE⊥AE,∴PD=P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PF=PE,PF⊥BC,PE⊥AE,∴C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关系 ●活动3 〔探究型例题〕例4. 如图,BE=CF ,DE ⊥AB 的延长线于点E ,DF ⊥AC 于点F ,且DB=DC , 求证:AD 是∠BAC 的平分线.【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思路点拨】由BE=CF , DB=DC ,可得Rt △BDE ≌Rt △CDF 〔HL 〕,所以DE=DF,根据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得AD 是∠BAC 的平分线. 【解题过程】证明:∵DE ⊥AB 的延长线于点E ,DF ⊥AC 于点F , ∴∠BED=∠CFD ,∴△BDE 与△CDF 是直角三角形,⎩⎨⎧==CD BD CF BE∴Rt △BDE ≌Rt △CDF , ∴DE=DF ,∴AD 是∠BAC 的平分线.【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明角相等.练习: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BE =CF. 求证: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 C D EF【知识点】角平分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思路点拨】由D 是BC 的中点,BE =CF ,可得Rt △BDE ≌Rt △DCF 〔HL 〕那么DE=DF , 所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解答过程】证明:∵DE ⊥AB ,DF ⊥AC ,∴△BDE 和△CDF 是直角三角形.⎩⎨⎧==CFBE CD BD ∴Rt △BDE ≌Rt △CDF 〔HL 〕,∴DE=DF ,又∵DE ⊥AB ,DF ⊥AC ,∴AD 是角平分线.【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证明角相等.3.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以课堂内容为根据,结合教学目标的几点要求,对涉及到的知识细致梳理〕〔1〕能证明角平分线判定定理;〔2〕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关系;〔3〕能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展证明和计算.重难点归纳〔本节课的中心知识点在此进展回忆,对课堂上的典型方法、特殊例题进展归纳点拨〕〔1〕理解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的关系;〔2〕灵活利用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解决线段和角有关的问题.〔三〕课后作业根底型 自主突破1.如图,∠AOB =60°,CD ⊥OA 于D ,CE ⊥OB 于E ,且CD=CE ,那么∠DOC=_________.【知识点】角平分线的判定【思路点拨】由CD ⊥OA ,CE ⊥OB ,CD=CE ,可得∠AOC=∠BOC=30°【解答过程】解:∵CD ⊥OA ,CE ⊥OB ,CD=CE ,∴∠AOC=∠BOC∵∠AOB =60°,160302DOC ∴∠=⨯︒=︒ 【答案】30°2.如图,在Rt △ABC 中,∠B=90°,∠A=40°,DE ⊥AC 且DB=DE,那么∠BCD=______. ED B CA【知识点】角平分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主要学习角平分线的作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这节课的学习将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思路,并为今后对圆的内心的学习作好知识准备.因此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一般性认知规律及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性质;能运用角平分线及其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内容及作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基础的几何知识,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好奇心强,有探究的欲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运用所学推出新知。

三、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验和发现,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设
法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会学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原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你有什么办法?
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
设计目的:能聚拢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

具体过程如下:
播放奥巴马访问我国的录像资料------引出雨伞-----观察它的截面图,使学生认清其中的边角关系-----引出角平分线;并且运用几何画板对伞的开合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伞面形成的角与主杆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并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寻找理论上的依据,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

设计目的:用生活中的实例感知。

以最近大事作引入点,以最常见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其中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很轻松的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
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讨论结果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设计目的: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
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讨论结果总结:
1.去掉“大于 MN 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 MN 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 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 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 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活动三)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思考:已知一角及其角平分线添加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构成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全等的认识,自然引出性质的证明图形及方法,符合由已知推导新知教学原则,也为后面涉及角平分线题型作辅助线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证明过程学生完全能够自己完成。

已知: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P .为.OC ..上任意一点.....
,PD⊥ OA 于D ,PE⊥ OB 于E .
求证:PD =PE .
引导分析PD 、PE 就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

由学生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由此得到:
定理1 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表达方式: 如图4,∵ 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一点,
PD⊥O A 于D ,PE⊥OB 于
E ,
∴ PD =PE . 图4
设计目的:告诉学生运用性质定理的两个前提,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定理。

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如图5, ②如图6

∵ P 是∠AOB 的平分线 ∵ PD⊥OA 于D ,
OC 上任意一点,
PE⊥OB 于E , ∴ PD =PE . ∴ PD =PE
图5 图6
(2)填空:如图7,△ABC 中,∠C =90°, BD 平分∠ABC,CD =3cm ,则点D 到AB 的距
离为 cm .
此设计旨在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学会初步的运用,突出本节重点。

图7
(三)、综合应用:
例题 已知:如图,∠1=∠2,BE ⊥AC 于E ,BE 、CD 交于点O . 求证:OC=OB . 进一步提出:
(1)思考 不改变已知条件: ①图中还有哪些线段相等?
②图中有那些全等的三角形 ?
③若连结ED ,则AO 与E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本例对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既含新知又有旧知,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周密性;另外对一题的引申变化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使教学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使他们认识学数学不是题海战术而是思维的革命。

(2)思考
在直角三角形中画出一个锐角的平分线,除前面的方法外,你还有其他方法
吗?
(四)巩固训练
(1)已知: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BM 、CN 相 交于点求证:点P 到三边AB 、BC 、CA 的距离相等.
让学生加深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后面解决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打下基础。

(五)小结
(1、你学习了什么?2、你学会了什么?3、你有什么疑惑?)
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对本节知识归纳总结。

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将本节知识归纳总结,感悟点滴,从而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点学生应按由差生再中等生最后优生的顺序,这样差生有话说,后来优生讲时,他们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两题均能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突出本节课的主旨。

第二题是角平分线性质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综合运用,可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

第四题可以发展学生的直觉---------证点到线的距离相等可先证这点在角平分线上。

六、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是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C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转化思想有机渗透,注重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给学生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舞台,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