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说课稿(黄丽兴)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课题春江花月夜一、教学设计(思想及创意)诗歌艺术是人类精神寄托、心灵安顿的方式之一,但是,选择这样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并非人人皆愿人人皆能,它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更需要情趣与心境。
诗歌学习,不重研究,而重欣赏,也就是尽力引导学生去领悟与体验。
因此,本课注重的不是知识与理论的讲解,而是阅读欣赏,是艺术感觉的激发与诗心的培养。
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仅作为一种尝试与努力,以期达到日后的飞跃与升华。
二、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与地位此诗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为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示例。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调动学生以往的审美经验(包括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教学重点一首诗写完时,是作者的终点,读者的起点,意境的创造是由读者最后完成的,应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体味诗歌的意境。
4、教学难点读者置身诗境,体会作者之心,并调动自身体验,重新组合出自己的意中之境,把握诗歌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这种体会与重组,是一种再创造,对读者来说,诗歌的魅力正在于这种开放性,在于这种再创造的诱惑。
三、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之前的诗歌学习,已初步积累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懂得从诗歌的意象、意境、思想内容、情感抒发、表现手法等方面品读诗歌。
四、教学方法设计诵读品味,联想想象,通过小写作练习的方式进一步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五、教学过程1、作者简介(以提问形式进行,教师补充说明)张若虚,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隙中窥月(侧重整体感知及体会景物美)①教师缓缓领读,学生齐诵;②请学生谈谈初读此诗的整体感受;③通过意象把握,体会诗歌前八句所营造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现场说课设计定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设计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陆川县马坡镇初级中学的音乐教师黄丽娜。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本课选自广西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其中的一首曲子。
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法、说教学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1《春江花月夜》是中国一首古典乐曲,改编自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
琶曲,曲名鉴1952年被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荛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乐曲先后由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尽管《春江花月夜》和《夕阳箫鼓》的名称和表演形式各异,但音乐内容及其展示的意境是完全相同的。
2、接下来是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1)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通过民族音乐来表现古代诗词,体会两者审美意境上的相通之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另外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放在了解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
(琵琶、箫、筝是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也是我们民族管乐队中的重要乐器。
掌握和了解它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欣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就是欣赏其中的“渔歌唱晚”(因为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难点便是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结合画面欣赏音乐的方法促进对乐曲的理解。
)初中的学生没有专门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而且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学生们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和点拨。
二、说教法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l )启发式教学法:( 2 )讨论式教学法;( 3 )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放置一些符合本曲意境的几幅江南夜景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体形象的画,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有丰富的表现力。
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1说教材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
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说学情我们高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但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说教法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能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
(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
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是正确的。
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处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画了几幅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
(我们的学生欣赏水平比较低,很难指把音乐和它所表现的意景联系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只要是欣赏音乐就是听歌曲,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梁祝》时,竟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怎么光有音乐没有人唱呢?”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说学法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可用讨论法、分析法、想象法。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春江花月夜说课
春江花月夜说课春江花月夜说课一、教材分析与目标设定1.《赏析》教材的总体目标要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方法,能借助工具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散文诗歌文本与单元的关系:单元主题——文本示例选修与必修的关系:发展提高——基础普及“类”的问题——具体问题受教对象与文本学生能力——文本特点2.教学目标设定(1)学习并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读诗方法。
(教学重点)(2)理解诗中意象的特点与组合方式,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3)培养赏诗兴趣,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此目标于潜移默化中达成)二、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1.教材处理(1)突显“例子”功能,达成教学重点。
(2)取精用弘,突破教学难点。
(3)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突出“选修”特点。
2.学法指导:(1)重视诵读和情境感染。
(2)并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思维方式.(3)发挥课堂的交流评价功能。
三、课堂流程与教法设想1.课堂主线:读——品——议读懂诗--读透诗--走出诗(理解诗意)(赏析评价(引申拓展)2.操作步骤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手段:借助多媒体,辅以教师导引。
过程:呈现音视频材料——交流——点评意图:营造氛围,唤起体验,进入教学第二步:置身诗境,读懂诗。
手段:诵读、讨论,辅以教师点拨。
过程:初读,感知诗意:自由读—质疑答疑—交流感受再读,置身诗境:分组读—回顾旧知—探究规则细读,体悟方法:默声读—据境联想—归纳方法总结:置身诗境,读懂诗:想象诗中人可能有的动作想象诗中人可能有的心理联想自己曾有的相似经历第三步:缘景明情,读透诗。
方式:点拨、讲解,辅以师生互动交流。
过程:了解新知——例子演绎——方法归纳意图:运用归纳、演绎再归纳的方式,掌握缘景明情的方法,把握诗中意象与诗人情思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总结:缘景明情,读透诗:分析意象的特点推敲情景的关系把握意象的组合方式第四步:引申拓展,走出诗。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选修说课)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基于以上认识,再参考《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要“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是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能力目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是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其中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景、理、情兼美的特点。
《春江花月夜》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铺开,月是诗人跳动的脉搏,月光洒辉处,江水、沙滩、桃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镜台、砧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组成了一副幽美恬静、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
落月摇情,情韵悠悠。
面对令人如此心神荡漾的诗歌,课堂不能静若止水,需要波澜起伏,需要激荡人心,否则便会枯燥无味、苍白无力。
那么何不为教学创造一个艺术的境界,美教、美学呢?别林斯基有句话说得好:“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因此,赏析这种情韵幽雅的美文,应该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灵之旅。
学生是读景、赏景的主角,教师是导游。
“美在哪里?”围绕这条主线,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美读、细品、探究。
早读时我让学生充分预习这篇课文在此基础上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下面我说说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了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一开始,我用优美的语言导入,唤起学生的无限情思。
同时播放意境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学生去想象春江花月夜的美、体会春江花月夜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春江花月夜说课稿1说教材《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
这个单元学习重点是要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通过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作为首篇,最能表达诗歌意境美的特点。
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引领读者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全诗景、情、理完美交融,既描绘了一幅月夜的美丽画面,又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情韵悠长而又不乏深入。
说学情学生对诗歌是不生疏的,对学诗也有一定的经历体会,但对诗歌鉴赏方法并不能系统的掌握。
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诗歌鉴赏的经历方法,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全程参与。
本诗内蕴丰厚,学生难以轻易把握,教学时我将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想象和大胆质疑。
说教学目的(根据前面的分析^p 设置相应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理解张假设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意境,体验诗情,进步诗歌鉴赏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主要就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本课也不例外,要求学生随着诗篇的进度,循着月光的扩散,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变幻图,同时还要细细品味画境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觉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
因此设置以下重点和难点: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交融的。
说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的、学习进度和评价目的,在学习中积极考虑,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情境是个很好的引子,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可以深入体验情感、闪现思维火花、发现疑难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激发创新思想,实现主体性的角色本位。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开场白: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
一、说教材:《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
这门选修课既是对学生以前诗歌学习的继续,也是对学生诗歌学习的深化。
作为选修内容,本教材更是一个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积累古诗文鉴赏的方法。
第二单元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在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把握,发挥审美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作为单元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
本诗是流传千年的经典,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是本单元的重点赏析篇目。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本诗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能力目标:⑴、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⑵、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⑶、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重点和难点解析: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专学生,他们对古文学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深,但他们却需要从总体上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因此我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诵读教学法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
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3篇(春江花月夜的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3篇(春江花月夜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高雅美丽的抒情乐曲。
它的音乐形象比拟鲜亮,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
乐曲通过奇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月夜春江的迷人风光。
全曲构造较严密,采纳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展衍,尽管主题旋律有多种变化,长短不一,新的音乐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个乐段都落在相像的曲调上。
这样既有变化比照又有重复统一,因此段落特别清楚。
全曲由“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唱歌晚”“回澜拾岸”“欸乃归舟”和“尾声”八个乐段组成。
它犹如一幅颜色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
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蜜天地。
二、说学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全部环节设置都需要围绕学生来绽开,所以课堂的顺当绽开是建立在对学生心理生理充分了解的根底上,下面我将对学情进展具体的阐述。
八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积存了肯定的音乐学问,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阅历。
有分析简洁乐曲的根本力量,可以用自然带表现力的演唱歌曲。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对音乐名家名曲的积存,缺少对音乐体裁整体的概括和深入了解,音乐鉴赏力量有待提高,对音乐中不同的主题进展手法还需要加强引导和深入探究,因此,我将采纳体验教学法和嬉戏互动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制造力和表现力。
1、通过充分的倾听歌曲,培育学生喜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兴趣。
2、通过倾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歌曲的心情,丰富好玩的音乐活动培育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制造力。
3、用自然的、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主题片段,理解并运用“同尾换头”的音乐进展手法。
在娴熟把握教材及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的根底上,应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表现力的,动听抒情的歌声表现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同尾换头的音乐创作手法并能够进展创编。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
一、说教材: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
这门选修课既是对学生以前诗歌学习的继续,也是对学生诗歌学习的深化。
作为选修内容,本教材更是一个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积累古诗文鉴赏的方法。
第二单元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在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把握,发挥审美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作为单元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
本诗是流传千年的经典,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是本单元的重点赏析篇目。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本诗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能力目标:⑴、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高中语文说课稿《春江花月夜》
高中语文说课稿《春江花月夜》高中语文说课稿《春江花月夜》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春江花月夜》,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春江花月夜》这篇选自高二选修课本《古代欣赏》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表达时代性、根底性和选择性,必修课反映根底性,选修课反映选择性。
选修课考虑学生的自我开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开展。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根底上的拓展与提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说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是中国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这首诗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张假设虚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其中张假设虚凭借《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足以立于诗坛而永垂不朽,成为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孤篇盖全唐”的大家。
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能力目标:(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重点和难点解析: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复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我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职高一年级语文说课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职高一年级语文说课春江花月夜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要说的课是《春江花月夜》,我将从七个方面来说这篇文章,依次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延伸等七个方面来说。
一、我们来看教材《大学语文》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三、目标分析: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等情感。
四、教法分析:《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歌,它带有一点淡淡哀愁的离别愁绪。
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
高二语文下学期说课稿怎么写《春江花月夜》
高二语文下学期说课稿怎么写《春江花月夜》
如果说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那幺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为大家推荐了高二语文下学期说课稿怎幺写,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说教材编排及意图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一生仅存的两首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有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压全唐的美誉,还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融景物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于一体,是指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很好范例。
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及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高一学生对古代诗歌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与了解,积累了一些鉴赏方法,但对古代诗歌阅读兴趣不甚浓厚,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还会遇到一些障碍。
高中音乐高中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说课稿范文
高中音乐高中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说课稿范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春江花月夜》(说课稿)说教材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
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说学情我们高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但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说教法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能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
(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
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是正确的。
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处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画了几幅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
(我们的学生欣赏水平比较低,很难指把音乐和它所表现的意景联系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只要是欣赏音乐就是听歌曲,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梁祝》时,竟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怎么光有音乐没有人唱呢?”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说学法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可用讨论法、分析法、想象法。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选修课《春江花月夜》 说课稿
选修课《春江花月夜》说课稿2005年5月13日接到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王老师指定本人上选修课《春江花月夜》,并作为2005年***高中新课程广东省实验区语文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的观摩研讨课的通知,本人既迷茫,又兴奋。
迷茫的是选修课程要等到2005年11月才正式开设,全国还没有先例,没有可参考的案例;兴奋的是本人研究的课题市级课题“中学语文‘互动——发展’的研究与评价”可以提前接受从讲读课、扩展阅读课到选修课演变的检验。
5月25日录像课《春江花月夜》拍摄完毕,一个没有任何选修课型参考的课能在短短12天内较出色地完成,首先要感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梁振名教授(我校55届校友)和我执教的学生——高一(2)班,是他们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使我取得成功。
(一)对梁振名教授的回应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梁老师昨天给我写的电子邮件《看江老师上〈春江花月夜〉》。
梁老师的信可以说是我现在说课的总纲。
信中提到“有幸参与了江慧琼老师的选修课《春江花月夜》备课部分过程,最后还看了录像,感受到了江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可贵的探索研究精神。
我觉得江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如下一些亮点。
亮点一、课前的理论探索。
为了上好这堂选修课,她深入钻研了“课标”,对课标中提到的必修课、选修课各自的特点,选修课特有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选修课在发展学生个性潜能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又结合平时研究的“互动—发展”教学模式作了理论的回顾。
认真思考了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与社会生活五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索了这种互动在促进学生的智能与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这些,都对讲好这堂选修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思考基础。
而在上一堂课前,进行如此大量的理论思索,在语文教师中是相当少见的。
”在此,我想先回应以下梁老师提到的“课前的理论探索”。
1.课题研究与“新课标”的融合近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课标变,教材变,课型变,能否给新课程标准找个简化的实施载体,使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游刃有余呢?我校语文科组课题“中学语文‘互动——发展’的研究与评价”在这方面开展了历时四年的教学研究,初步形成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讲读课、扩展阅读课和选修课都基本适用的的简化模式。
八年级《春江花月夜》的说课稿
说教材《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
这个单元学习重点是要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通过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作为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
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引领读者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全诗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绘了一幅月夜的美丽画面,又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情韵悠长而又不乏深刻。
说学情学生对诗歌是不陌生的,对学诗也有一定的经验体会,但对诗歌鉴赏方法并不能系统的掌握。
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全程参与。
本诗内蕴丰厚,学生难以轻易把握,教学时我将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想象和大胆质疑。
说教学目标(根据前面的分析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意境,体验诗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主要就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本课也不例外,要求学生随着诗篇的进度,循着月光的扩散,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变幻图,同时还要细细品味画境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觉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
因此设置以下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这篇文章选自高二选修课本《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课反映基础性,选修课反映选择性。
选修课考虑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诗词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说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这首诗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其中张若虚凭借《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足以立于诗坛而永垂不朽,成为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孤篇盖全唐”的大家。
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1)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能力目标: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重点和难点解析: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我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诵读教学法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
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
同时为学生提供情景交融的画面可以给学生更为直关的理解。
通过反复吟诵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讨论法。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
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
”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
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采用“自主学习了解课文——确定个性化的合作研究内容——集体讨论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扩展延伸到其他作品”的教学程式。
4.讲析法和点拨法。
具体到诗歌《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很难理解诗歌中作者所发出的深沉的宇宙人生的思索,结合课本后的赏析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内部。
同时在教学中运用课件补充一些他人所发的感慨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
4.置身诗境,以景逆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诗中的景去推断诗中的情,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三.说学法
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采取粗读的方法,使学生从整体感知作品的内涵。
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把握诗中的景、情、理,才能跳出文本,有所感悟。
2.联想、想象教学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像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
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首先要通过想像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然后再品味诗歌语言带来的丰富美感以及广博的内涵。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月亮”的诗句和寻找“春江花月夜”的歌曲,让学生自己听听这首曲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
1.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应争取学生参与,为此我用播放“春江花月夜”的纯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出示幻灯片——古人的月亮情结的方法,概括月亮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具体如下:
同学们,月亮这个意象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亲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到底是从何时月亮挂在了天上,又是谁第一个成为欣赏它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吧。
2.整体感知。
这一部分我承接导语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月亮的诗句,然后介绍了作者和有关诗歌的简单介绍,其中对《春江花月夜》的历史意义及人们对它的评价说的比较多一点,这也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
从而使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
然后配乐朗诵全诗,使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美妙意境。
3.赏析诗歌。
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一点欣赏诗歌的方法和理念,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手法。
这一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用“缘情明景”的手法赏析诗歌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具体赏析中我把全文分为三个层次,按这三个步骤来赏析这首诗歌,一是欣赏诗的景物
美,二是领悟诗的哲理美,三是鉴赏诗的情感美。
其中在欣赏诗的景物美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意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在领悟诗的哲理美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同学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江月照人”这一节深入展开,理解古人对人生的探索,开拓学生的视野。
鉴赏诗的情感美是本首诗的主要部分,我把“思妇怀远”这一片段作为重点赏析部分,基于此,我让学生从思妇的角度,改写这一片段,写出思妇的情感和心理。
学生交流所写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4.景情理相融的手法。
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在这一课中张若虚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五样美,探索了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恨闺怨之情。
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把分析情景理相融的手法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在这里,我用“月”这一意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以月为纽带,贯通情、景、理这一写法的,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小结。
结尾在一堂课中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它具有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的作用,同时又是让学生仔细回味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具体如下:
一首《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
月是其吟咏的母题,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成为诗人宇宙意识的觉醒和人生哲理载体。
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空灵静寂,“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感受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惆怅。
从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月在张若虚笔下变得如此妖娆多情,奥妙无穷!
6.布置作业:
作业部分我是把它作为课堂的延伸来设计的。
自古以来,春、江、花、月、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请大家继续回顾学过或听过的诗词佳句,比较这些意象创造的诗境。
7. 关于板书设计如下所示:
意境图:海上明月、月照花林、皎空孤月、江月照人、今夜扁舟、相思月楼、鸿雁长飞、月落满树
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情: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