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心雕龙》文体论——以《明诗篇》为例

合集下载

论_文心雕龙_的诗性言说

论_文心雕龙_的诗性言说

摘要:《文心雕龙》在体制结构、语言表达、艺术风貌方面有着独到的唯美言说特征,刘勰借助语言结构修辞表现手法使得自己内在的情感得以明晰外化,从而传递出艺术的张力和生命流动的美丽,其诗性言说方式在当今仍然是文论书写的很好借鉴与参照。

关键词:诗性;理性;言说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3-0132-03论《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刘金波1,李小兰2(1.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湖北武汉430072;2.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江西抚州344000)人们确定一种文学理论的价值,更多的是看它提出并解决了什么文学问题,这些问题怎样彰显了文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并对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而很少看它的理论结构和言说方式有什么独立意义,或者作为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显示了什么样的特别价值。

在权威消解,文学理论变得丰富芜杂,多元多样的时代,某种文学理论存在的合法性与意义展示会更多地取决于它的形态,文学理论话语方式与所表达的理论内涵之间的关联方式在这样的时代里变得重要起来。

[1]《文心雕龙》[2]是一部文论著作,刘勰舍“论”择“文”,借用文学文体———骈文来书写他的文学批评和理论主张。

《文心雕龙》凭借这优美典雅的文体成为了中国古代最美丽璀璨的文论瑰宝。

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典范,《文心雕龙》以逻辑性与诗性相统一的特征折射出社会历史文化精神和文论家刘勰独特的体验及思维方式,从《文心雕龙》骈赞结合的恢宏体制、形声情兼美的绮丽语言、诗性与理性结合的古雅体貌三个方面清晰透视出这部文学批评专著的诗性言说。

一、《文心雕龙》骈赞结合的诗性体制体制即体裁,作为文学作品的存在形态,是文体规范性,规律性的外在呈现。

因而具有特定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刘勰非常注重体式规范的因袭。

《风骨》篇特别指出对“新”“奇”的追求不可摒弃文体规范;《通变》篇凸显“文体有常”和“通变无方”的辩证关系。

通是对变的理性把握,对变之规律的认识是从文学活动的经验积累及其发展流变的得失中总结出来的。

《文心雕龙》的时空观

《文心雕龙》的时空观

《文心雕龙》的时空观管正平*摘 要:《文心雕龙》一书,充分考虑了创作以至于欣赏这一系列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不仅全书有明晰的时空框架,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本源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也有相对完整的独立时空框架。

时空关系在《文心雕龙》中有静有动、有同有异、有显有隐,互相渗透、补充和呼应,统一在一个有机整体之中。

关键词:《文心雕龙》;时间;空间一、全书时间空间框架杨明照指出:“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的,当推刘勰的《文心雕龙》了。

”①可以说,《文心雕龙》体大思精,学界已经有共识。

对于《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也已经有了较多研究,如李战子提出将《文心雕龙》整体观和功能语言学的精细描写结合的可能性、钟兴麟发表《文心雕龙整体观》、石家宜出版《文心雕龙系统观》等,对于这种研究方法的意义,牟世金指出:“研究《文心》的理论体系,其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为了避免把古人现代化,或者凭研究者的主观意图而走失原貌,以利更准确地认识其本来面目和理论成就。

”②今以整体系统角度,探讨《文心雕龙》的时空运行观念。

时空观,是指“文学的时空观指人们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对时间和空间的看法、观点。

时空观念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③。

《文心雕龙》的时空观指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所界定的时空观念。

在《文心雕龙》的《序志》篇中,刘勰详尽交代了写作意图,部分内容对《文心雕龙》一书的时空范围作了或隐或现的交代。

首先是时间的起点,“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

敷赞圣旨,莫若注经……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

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④,可见作者是以孔子及与他密切相关①②③④* 作者简介:管正平,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

杨明照:《杨明照论文心雕龙》,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文心雕龙》文体论浅论

《文心雕龙》文体论浅论

《文心雕龙》文体论浅论摘要: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文学理论著作之一,其丰富的文体论思想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即使从高度发达的西方现代文体学视域来审视,仍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文体的“自觉”、对“文”的观念的重视和其所具有的超时代的理论价值等三个方面对《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思想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体语言文体学刘勰的《文心雕龙》无疑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最优秀的著作之一。

正如章学诚所言,其“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涉及到文艺学几乎所有的领域。

它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各类文体的发展史”。

①《文心雕龙》机构缜密,全书凡50篇,除《叙志》一篇外,可分为“文之枢纽论”、“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鉴赏论”四大部分。

“文之枢纽论”即总论五篇(即《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部分对各种文体写作源流、写作特点、写作规律以及体裁界定、语辞运用与话语的表达等方面的探讨,是“总论”、“创作论”、“批评论”坚实的理论依据;而“创作论是从文体论中概括出来的,‘文之枢纽’的论文体系,是从文体论和创作论中归纳出来的,没有文体论就没有创作论,也就没有全书的完整体系。

”②“刘勰的文体论跟他以前的文论有很大的不同。

就残存的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看,都只是举出一些作品来说明各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而刘勰讲各体文的流变,具有分体文学史性质,可以同《时序》讲各代文学演变相配合。

”③因此,文体论在《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正是基于“文体论”在《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集中探讨《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思想,对其思想内涵与价值进行梳理和评估。

一、文体(体裁)的“自觉”“文体”一词,在《文心雕龙》里共出现了八次,但刘勰也常用“体”、“体制”、“体式”等代指“文体”。

刘勰《文心雕龙》中涉及“体”、“文体”的篇章,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

《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论

《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论

《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论——和《昭明文选》文体分类的比较内容提要《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文体加以分类,特别重视诗和赋两种文体。

但它们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

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

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关键词《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文体分类关于《昭明文选》的文体分类,及其和《文心雕龙》的比较,已经有很多学者作过研究①,本文想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再补充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这里我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不涉及刘勰是否参加过《昭明文选》编辑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已经在“有关刘勰身世几个问题的考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九州学林》创刊号,2003年版,第61~101页)一文中说过了。

本文只从两部书文体分类的客观状况上作一点分析和研究。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因此它们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它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则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所以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

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

两者有相同之处,即都需要对文体加以分类。

但是也有不同之处: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例如以诗歌来说,《文心雕龙》讲到诗歌中的离合诗、回文诗、联韵诗等形式,而《昭明文选》则不需要选这些诗,也不会列入诗的分类中。

试析《文心雕龙·明诗》篇的言说困境及策略

试析《文心雕龙·明诗》篇的言说困境及策略

其 中 ,论 文 叙 笔 , 别 区 分 ” 即 辨 明 各 文 体 的特 “ 囿 , 点 , 它们 各 自区 分 开 来 , 是 作 者 写 作 的 主 要 目 使 这 的 ;原 始 以 表 末 ” 是 追 溯 每 种 文 体 的 起 源 以澄 清 “ , 其 流变 ; 释名 以 章 义 ” 是 解 释 每 种 文 体 的 名 称 以 “ ,

大致 如 此 。但 是 , 明诗 》 是个 例 外 : “ 名 以章 《 却 先 释
义 ” 然后 再 “ 始 以表 末 ” 及 “ 文 以定 篇 , 理 , 原 以 选 敷
以举统 ” 。有 学者 指 出 了这 一 点 , 没 有 深 究 。[ ] 却 1
《 文心雕龙》 诸篇 中, 明诗》 自《 篇起至 《 书记》 篇的 2 0篇 里 , 每篇 大 致 论 述 一 到 两 种 文 体 , 成 了 构 这部 著作 的第 二部 分 。文学 批评 史 家们往 往 把这 部 分称 为 “ 体论 ” 文 。这 2 0篇 的排 序 大致 反 映 了 当时 文 人 以文 章 句末 是 否 压韵 为标 准 把 文 体 分 成 “ ” 文 与“ 两大类 的分类 观念 : 《 笔” 从 明诗》 谐 隐》 0 到《 l 篇论“ , 文” 之后的《 史传》 书记》0篇论“ 。 到《 1 笔” 关于文体论 部 分这 2 0篇 的写 法 , 刘勰 在 《 序 志》 篇中明确指出:若乃论文叙笔 , “ 则囿别 区分 ; 原 始 以表末 , 名 以章 义 , 文 以定 篇 , 理 以举 统 。 释 选 敷 ”
在 这一 篇 出现 了 与刘 勰 在 《 志 》 中所 规 划 的行 序 篇 文顺 序 不相 一致 的调 整 , 因此 很难 被 视作偶 然 现象 。 以往对 《 明诗 》 的研 究 都偏 重 于 刘 勰 具 体 的诗 歌 篇 理论 , 而忽视 其 文 论 的 言说 本 身 。本 文试 图抓 住 该

对《文心雕龙》文体观的解读

对《文心雕龙》文体观的解读

对《文心雕龙》文体观的解读作者:郭艳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12期粗廓地讲,我国古代对“文体”这一范畴的理解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魏晋时期,一是明清以降至近代。

前一时段可以《文心雕龙》援例,后一时段则是明代文章选家的专场。

刘勰显然以本体的视野来观照文体,故以成体系的煌煌之作来梳理文体。

其《原道》篇追溯文体之本——道,又深涉“文之为德”,先探求根本,然后谈及各个具体问题,体现了老子的“三十辐共一毅”的要义精旨。

接下来分述各具体问题时,刘勰仍旧放在本体的范围去剖析之。

可以这样讲,道是文体之根本,各文体又是每一体下具体文章之根本。

前者可谓形上之形上,而后者可谓形上。

以形上的纬度去笼囿文体,是魏晋文家共有的观点,不惟刘勰自创。

刘表曾说:“夫文学也者,人伦之首,大教之本也。

”曹丕也说,文章乃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

可见,当时文家论者几乎不约而同地把文学批评之矛指向了形上的界域。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不能认识到刘勰乃至魏晋人皆是文体的形上论者,这样就会产生困惑:为什么刘勰这样看待文体,而明代文章选家却那样看待文体?徐复观便有这样的困惑,他说:“明清以来,提到《文心雕龙》的文体的,几乎是无一不错。

”姑且不说徐先生下语是否失于武断,总之,这话听来让人一头雾水,自明代以至于近世,诸公皆把一个问题给搞错了,这事说来也太蹊跷了。

我们要问到底谁是谁非?其实,到了明代文章选家,问题观念已发生了改变,他们失却了把文体当做本体对待的热情,转而更看重它们的实用性。

吴讷援宋人语日:“文辞以体制为先”,由此揭示了一个明显的转向,那就是文体至此已宣告了奉体论的基本终结,而方法论,开始大行其道,也就是告别了文体“形上”探讨的时代,而迎来了“形下”践履的黄金期。

这种变化一方面跟制艺文的盛行有关,另一方面也跟科学观念的传人相关联。

吴讷、徐师曾编定的文章总集更像是一部各种文体文章的写作大全。

也就是说,他们把用以指导实践放在r一个网罗文体种种的优先地位。

《文心雕龙·明诗》札记

《文心雕龙·明诗》札记

《文心雕龙·明诗》札记作者:程虹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7期摘要:《明诗》是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第一篇。

在探讨诗歌特质及其功能时,刘勰既继承了儒家传统的诗教观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一些龙学家却因此认为刘勰受宗经思想影响,在肯定新声与继承中摇摆不定,陷入矛盾中。

本文试图将这一观点作一辨驳,以正本清源。

关键词:文心雕龙;继承;创新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27-01《明诗》是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第一篇。

首先刘勰继承了儒家传统的诗教观,文中第一段是他对诗歌特质的认识: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

”圣谟所析,义已明矣。

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他指出诗歌的特质是“舒文载实”,“持人性情”。

“舒文载实”即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情志,这是由《尚书·尧典》和《诗大序》引发而来的。

《尚书·尧典》有云:“帝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大序》亦云:“诗者,志之所在,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显然,“舒文载实”和“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内涵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言志”,在此刘勰并没有发表什么特出的见解,只是重申了两部经典对诗的主张而已。

“持人性情”即持守或把握人的性情,是对《诗纬·含神雾》的“诗者,持也”的“注解”,也不是他的新见。

他又说:“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是转述孔子对《诗经》的看法。

此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难看出,刘勰在诗歌特质的问题上,因袭了先秦两汉以来正统的诗论观,恪守“诗言志”的范式,没有发表独到的新观点。

刘勰对诗歌功能的认识也多是继承。

比如他说诗歌应有“顺美匡恶”的讽谕功能。

“顺美匡恶”,是指用诗歌颂扬美德,纠正恶行。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论《文心雕龙-明诗》感物吟志说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论《文心雕龙-明诗》感物吟志说

论《文心雕龙·明诗》感物吟志说摘要:在《文心雕龙·明诗》中,刘勰提出了对后世影响颇大的“感物吟志”说,这是他对中国诗学的独特贡献。

本文将结合其他篇章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把握刘勰“感物吟志说”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文心雕龙·明诗》:感;物;吟;志《明诗》列于《文心雕龙》文体论之首,作者在此篇中,主要是论述了诗歌发展的历史沿革,明辨诗歌的意义、作用、源流及其特征,并提出了“随性适分”、“莫非自然”、“雅润清丽”或“华实惟才”、“感物吟志”的诗歌理论。

就“感物吟志”这一观点,童庆炳先生从古到今,引经据典,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并将“感”、“物”、“吟”、“志”视为诗歌这一文学活动产生的四要素。

具体概括为:主体心理活动的“感”、客观对象“物”、内心形式化的“吟”、作品实体的“志”。

[1]这一概括准确入微,但刘勰在书中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阐述,只是在各篇的叙述中,断续的体现出来。

其实,“感物吟志”作为一种文学活动,它自身还包括丰富的内涵与诸方面的要求。

一、主体心理活动的“感”:“感”是诗人由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他以有“情”为前提,在情景交融下以主客体的统一为至高点。

作者在文中提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他将“情”作为“感”产生的前提。

“禀”即“禀赋”、“禀受”。

“情”,古代人将“情”分为七类。

《礼记·礼运》:“何为人情?喜、怒、哀、惧、爱、憎、欲,七者弗学而能”。

这“七情”是人的先天禀赋,即“弗学而能”。

这一点也是对陆机“诗缘情”说的继承,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表面上看,陆机是个缘情派,诗缘情而绮靡《文赋》),他强调“情”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但在论述时并不排斥志的作用,而是将情与志结合起来使用,如:“颐情志于典坟”。

刘勰在此则只强调人与生俱来的“情”,是弗能学的禀赋天性,不含“志”的因素。

“应物斯感”,“应”在这里指“接”或“接触”,“应物”即接触到外在事物。

《文心雕龙·明诗》篇

《文心雕龙·明诗》篇

试论《文心雕龙·明诗》篇摘要:《文心雕龙·明诗》篇是刘勰文体论的第一篇,也是他对诗歌体裁的专论。

文中刘勰对历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与总结,明确指出各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由其对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有深刻的研究。

本文将从思想、艺术与创作三方面论述刘勰有关诗歌创作的观点与标准。

关键词:宗经思想艺术风格创作标准《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明诗》篇中,他论诗歌的源流,四言、五言诗的发展史,诗之风格、作用及写作特点等,是对当时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发展史的总结,也是刘勰对从先秦至齐梁时期诗歌理论的总结。

一、宗经思想“宗经”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根本思想,所宗之“经”与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有密切关系,提出“宗经”主旨在于“论文”,通过“体要”落实于“正体”。

刘勰本质上作为一介儒生,自然会对汉代以来的经学思想继承并发展。

刘勰在《明诗》篇中体现出的论诗观,正是深受汉代经学的影响。

刘勰论诗开篇便引《尚书·舜典》中古训,提出“诗言志,歌永言”的观点。

《尚书》是儒家经典,《文心雕龙》“依经立义”,所以刘勰论诗遵循了《尚书》中的说法,认识到“诗”能“言志”,但刘勰是有意识将“志”理解为“情”。

之后又紧接着引用儒家诗乐观中《毛诗序》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观点。

《毛诗序》中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虽然没有摆脱《尚书》的束缚,但还是提到了诗歌应当是“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这点尽管在文中刘勰并没有明确的提出,但他还是意识到了到“情”在诗歌中的作用。

刘勰认为诗的创作需要“性情”,肯定了诗歌中思想的重要性。

刘勰提出的“诗者,持也”,见于汉代纬书《诗纬》。

《诗纬度·含神雾》篇中有“诗者,持也”,但下文已散佚,因此不能确定刘勰遵循《诗纬》之说,但郑玄在《仪礼·特性馈食礼》的注解中有出现该说法,证明了该说法的根据。

而刘勰在受到汉代儒学影响的基础上,又吸收汉代纬书中的诗乐理论,将汉代纬书中有价值的观点纳入自己的文论体系当中,撰写《正纬》篇,并把当做“文之枢纽”。

《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

《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

《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雕龙》是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中文体论部分涉及文学体裁的分类、特征和评价标准等。

本文旨在探讨《雕龙》文体论的核心概念、理论及具体应用,以期为现代文学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

《雕龙》文体论将文学体裁分为五类:诗、赋、文、辞、曲。

每类文体都有其独特的四要素:韵律、神情、辞藻和体质。

其中,韵律是指文体所具有的音乐美;神情则指文体的精神内涵;辞藻涉及文体的语言艺术;体质则指文体的结构特征。

刘勰在《雕龙》中还提出了一系列文体规范,如“文体六义”、“文质兼备”、“依体行文”等,进一步丰富了文体论的内涵。

在具体应用方面,《文心雕龙》对许多文体进行了深入剖析。

例如,“铭”这种文体,其特征是“以短韵抒怀,以速写传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檄”这种文体中,刘勰认为其特点是“褒贬是非,以明鉴戒”,檄文的作者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正的态度。

“颂”这种文体则注重表达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其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上。

通过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刘勰的文体论思想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他提出的四要素、六义、文质兼备等概念,不仅为评价文学作品提供了参照标准,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指导方向。

然而,与现代文学理论相比,《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显得较为简略和粗糙,对于某些具体文体的探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是一项富有成果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参考。

虽然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加以辨别和补充,仍可从中汲取宝贵的学术价值。

《雕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理论著作,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雕龙》中,刘勰对各种文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独特的文体论体系。

本文将追溯《雕龙》文体论的渊源,并探讨其现代意义和影响。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文体的演变和创新不断地推动着文学的进步。

试析《文心雕龙·论说》

试析《文心雕龙·论说》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试析《文心雕龙·论说》陈茜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刘勰《文心雕龙》的第十八篇《论说》分别阐释了论、说两种文体的名义、性质、渊源等基本问题。

论、说二体既各有不同,又存在着相通之处。

本文将梳理该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归纳两种文体的特点并比较其异同,并简要分析其对后世论说文写作的启示。

关键词:论;说;文心雕龙;文体比较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8-0003-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8.002一、《文心雕龙·论说》的主要内容与行文脉络《文心雕龙》自《明诗》至《书记》的二十篇为文体论,分别论述了诗歌、辞赋、论说、书信等三十多种体裁的作品。

《论说》作为其中的重要篇章,值得我们细致深入地分析理解并加以运用。

所谓“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便是刘勰在论述文体时的写作思路。

叙述文体源流、解释名称性质、评述经典作品、指陈体制特色和规格要求,这四个部分一脉相承,将文体的基本内容叙述得清晰而详尽。

《论说》全篇在保持以上叙述原则的基础之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分别阐述论、说两种文体在名义、性质、渊源等方面的概况。

在“论”部分,刘勰将其特点概括为“专精一理”,即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他对傅嘏、王粲、嵇康等人的玄学论文持赞美肯定的态度,随后又将诸多论文划分成几个层次并阐明其评判高下的标准。

论的体制特色和写作要求,应当是“义贵圆通,辞忌枝碎”,能够析理严密、辨明是非。

末尾附论经书的注释,主张解经应当“要约明畅”。

在“说”部分,刘勰首先提出“说”即喜悦,说辞是为了让人喜悦,但过分讨人欢心必定虚伪。

战国时期,辩士推进了说辞的兴盛,至汉代大一统恢复,辩说开始逐渐衰落。

而说辞除了口头陈说而后被载入史册之外,尚有书面形式的上书一类。

《文心雕龙·明诗》辨疑

《文心雕龙·明诗》辨疑

《文心雕龙·明诗》辨疑内容摘要:《明诗》是刘彦和《文心雕龙》“论文叙笔”的第一篇。

从文论角度看,《明诗》中的疑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评价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二是怎样理解“感物吟志”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

本文认为,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没有突破先秦两汉“言志—政教”的诗论范式。

然而,当他把目光转向诗歌创作领域,探求诗歌创作奥秘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儒家正统观念的束缚,有了自己独特的发明——提出了以“感物吟志”为核心的诗歌创作理论。

关键词:明诗;诗歌的特质;诗歌的功能;感物吟志《明诗》是刘彦和《文心雕龙》“论文叙笔”的第一篇。

彦和之所以把它放在“文类论”的首位,是因为诗为有韵文之最早,“其有韵者,皆诗之属也”[1]。

故黄侃指出:“彦和析论文体,首以明诗,可谓得其统序。

”[1]《明诗》遵循“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编撰理路,阐明诗歌的含义,描述上古至刘宋初年诗歌的发展变化,并品评作家作品,最后“撮举同异”,确立诗歌创作的纲领。

做到“振叶以寻根”,“敷理以举统”。

从文论角度看,《明诗》中的疑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评价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二是怎样理解“感物吟志”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

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是《明诗》“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考察一个文论家理论贡献的大小,关键是看他是否在其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明——“阐前人所已发”或“扩前人所未发”。

和前人相比,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是否有进步呢?先看他对诗歌特质的认识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

”圣谟所析,义已明矣。

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彦和“释名以章义”,指出诗歌的特质是“舒文载实”,“持人性情”。

“舒文载实”即“发布文辞,用以表达情志”,这是由《尚书·尧典》和《诗大序》引发而来的。

《文心雕龙·明诗》情志论

《文心雕龙·明诗》情志论

《文心雕龙明诗》情志论张晓丽【期刊名称】《《语文学刊》》【年(卷),期】2019(039)005【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明诗; 感物吟志; 吟咏情性; 以意为主【作者】张晓丽【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明诗》篇是《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第一篇,本篇的重点有二:一是阐述了诗歌“诗言志”①的本质特征及其“持人情性”的功能;二是梳理了从先秦到魏晋时期诗歌的发展历程,兼及评论了此期相关的诗人和作品。

在此过程中,刘勰对诗歌的生成过程进行了概括,提出了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感物吟志”。

我们并不认同刘勰对诗歌性质及其功能的认识,即“诗言志”是《明诗》“最有价值的部分”的观点,这一点早有学者进行了辨析②。

但我们必须要承认刘勰在探析诗歌生成过程时,借用“感物吟志”开启他对“情”与“志”的思考。

刘勰对“情”“志”关系的思考,应是《明诗》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其价值不仅表现在对“感物吟志”内涵的书写上,还表现在刘勰阐述“情”与“志”时,所呈现出的个人情感书写与社会责任担当之间的矛盾。

在这种矛盾的化解中,刘勰构建了“情”“志”融合的诗歌生成论与诗歌功用论。

本文以《明诗》篇为核心,结合《文心雕龙》全书关于“情”“志”的思考,力求在刘勰所论的历史语境中,对“情”“志”进行理解。

借此呈现刘勰在言说诗歌的生成与功能时,对于“情”“志”的融合与偏重,理解刘勰所言之“持人情性”与“人禀七情,感物吟志”的“情志”关系。

一、情”“志”的并举与分说《明诗》篇中刘勰开篇即引用《尚书·尧典》中语:“诗言志,歌永言。

”关于“志”的含义,各家说法不一。

结合先秦时期的文论情况,在“诗言志”这个特定概念中的“志”,我们取朱自清的说法:“志”属于“怀抱”,一种与“政教分不开的”[1]3怀抱。

此时之“志”与标示本能感情的“情”不是相同的概念。

汉代的《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从《文心雕龙》文体分类看刘勰的文学观

从《文心雕龙》文体分类看刘勰的文学观

从《文心雕龙》文体分类看刘勰的文学观马建智【摘 要】文体类型的形成和确立与多种因素有关,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是文体产生形成的外部条件,但直接的动因是一定时期作家们的不断探索和读者的认同,在这之中文学批评家起了重要的作用.文学批评家不断总结文学的实践经验,研究创作的规律,区分出不同文体的类型,然后对文体分门别类,进而建立一整套范式以规范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文学批评家研究文体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描述,实际上他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指导着他的操作,他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也就是说是文学观念指导着文体分类研究的.那么,我们反过来看,从一个文学批评家的文体分类的状况就可以窥见他所体现出来的文学观念.因此,在这里我们通过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体分类来看看刘勰的文学观念.【期刊名称】飞天【年(卷),期】2011(000)020【总页数】4文体类型的形成和确立与多种因素有关,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是文体产生形成的外部条件,但直接的动因是一定时期作家们的不断探索和读者的认同,在这之中文学批评家起了重要的作用。

文学批评家不断总结文学的实践经验,研究创作的规律,区分出不同文体的类型,然后对文体分门别类,进而建立一整套范式以规范文学的创作和阅读。

文学批评家研究文体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描述,实际上他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指导着他的操作,他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也就是说是文学观念指导着文体分类研究的。

那么,我们反过来看,从一个文学批评家的文体分类的状况就可以窥见他所体现出来的文学观念。

因此,在这里我们通过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体分类来看看刘勰的文学观念。

一、对“文”的认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涉及的大的文体类型,加上骚体,有34大类,78种文体。

如果包括每一个文体在历史流变中的不同的名称,也包括每一个文体中的子文体的名称,除去重复的名称和相互包容的文体名称多达130多种。

可见,刘勰所谓的“文”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他把用语言文字写成的东西都包括在“文”的范围之内,这就是他颇为自负的声称“弥纶群言”。

《文心雕龙》文体谱系论

《文心雕龙》文体谱系论

《文心雕龙》文体谱系论胡大雷【摘要】文体建立谱系,第一个前提是由单篇文章的独立而实现的文体独立,第二个前提是诸种文体有了集合体,于是就需要对这种集合体做出整体性的说明.刘勰《文心雕龙》建立起中古文体谱系,一是确立文体的整体性源头——五经;二是追溯文体繁衍出的新文体;三是把文体"归类"为两大系统;如此三方面结合,建构出中古文体谱系的层级:五经—文笔—文体—小文体.《文心雕龙》在总结概括风格体制的过程中,确立"诗、赋"为中古文体谱系的主导文体.刘勰建立的中古文体谱系,为我们建立传统文体的谱系及新文学文体的谱系提供了借鉴与经验.【期刊名称】《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4)003【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文心雕龙》;文体谱系;源出五经;主导文体【作者】胡大雷【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1 氏族谱牒与文体谱系文体谱系,即文体的历代系统。

文体建立谱系,第一个前提是由单篇文章的独立而实现的文体独立,文体的独立即文体不附著于如经、史、子那样整体性的著述,于是,文体应该有自己的系统,如文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其发展行进路程上的诸种现象作出解释。

文体建立谱系的第二个前提,是诸种文体有了集合体,这种集合体或是由某一源头共同流衍出来,或是因某些要素相同而各种文体聚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从理论上对这种集合体做出整体说明,对单个文体在文体集合体中有所定位,对各文体之间有着怎样的界限及其关系作出梳理,并揭示文体集合体怎样得以维持和发展。

因此,作为文体谱系,既要对单个文体做出某种说明,又要对文体集合体做出整体性的说明,二者合一,才是完整的文体谱系。

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描述社会事物的历代系统的著述,如人类社会的系统,先有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的著述,发展为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族谱。

文心雕龙明诗篇

文心雕龙明诗篇

文心雕龙明诗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文心雕龙的背景和意义三、明诗篇的主要内容四、明诗篇的文学价值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著作,作者刘勰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见解,对当时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其中,“明诗篇”是《文心雕龙》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诗歌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标准,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心雕龙的背景和意义《文心雕龙》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刘勰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经验,对各种文学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文学见解。

这部著作对于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理论的百科全书”。

三、明诗篇的主要内容“明诗篇”是《文心雕龙》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诗歌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标准。

刘勰在篇中提出,诗歌创作应当遵循“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原则,即诗歌的创作源于内心的情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刘勰还强调了诗歌的审美标准,认为好的诗歌应当具备“言志”、“抒怀”、“审美”的功能。

四、明诗篇的文学价值“明诗篇”在我国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明确了诗歌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它提出了诗歌的审美标准,对于诗歌的审美价值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最后,它系统地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诗歌创作经验,对于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结论总的来说,《文心雕龙》中的“明诗篇”是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对于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体论渊源与《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文体论渊源与《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文体论渊源与《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体论萌芽于先秦,发韧于魏晋,成熟于齐梁,此后便蔚成大观,绵延千余年。

中国文学的起源有两个源头:一是由原始神话、宗教所孕育出来的富有强烈感染力的原始诗歌,一是应用于各种社会生活场合中的种种文字。

虽然诗歌的渊源更长、更古老,但首先获得细密区分的却是各类文章,原因在于诗是以乐获得区分的。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便以风、雅、颂三个部分对所收录的诗作加以苑囿区分,殷商甲骨卜辞是中国最初的定型文字,因而也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学中最早的散文雏形。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章的演进,于是,文章的表述形式日见丰富。

从春秋到秦统一之前,除了记叙、说明等文体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完善外,语录式的纪言体、论说体亦相继出现,形成了“至战国而着述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①]的局面。

南宋陈骙在《文则》中指出了《左传》中保存的八种文体:“命、誓、盟、祷、谏、让、书、对”,这是文体发展的一大跃进。

文章的发展促进了文体的完备,也推动了文章写作理论的研究。

人们开始对各种文章现象进行分析、探索,试图找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文章的写作,这样有关文章写作的理论也就应运而生了,其中包括文章体裁的探讨。

一、文体理论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易经》中讲的“艮其辅、言有序”和《诗经》中讲的“出言有章”这些只语片言的朴素理论如果说是文体研究的初始,那么,汉代王充《论衡》中有关篇章组织的较具体的论述,则可以说是开了文体理论研究的先河。

王充说:“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

”这里提出了字、句、章、篇几个文章结构的单位,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从意、数、体几个方面阐明了文章体制的组织系统,这是我国文体理论上的一个首创。

文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文体分化和流变的历史。

文体分化产生了辩体的需要,辩体的系统化、理论化产生了文体论。

由此看来,文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文学分体现象是文体论产生的现实基础,而文体论则是文学史中文学分体现象在文论中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从创作论来定位 《 文心 》 迥异 。鲁迅先生在批 评《 文心雕龙 》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 的地位 时 ,曾 将其 与 《 诗学 》并举 ,“ 篇 章既富 ,评骘遂生 ,东
则有刘彦 和之 《 文心雕龙 》 ,西 则有亚里士多德之
文章 为经典枝条 ,要 以经典为 出发点 。《 明诗 篇 》由 《 尚书・ 舜 典 》“ 诗言志 ,歌永言”开始 ,接 着 引用 《 诗大序 》“ 在心为志 , 发 言为诗” ,化用孑 L 子对 《 诗 》的评价 “ 诗无邪 ” ,以此章义 。并阐释
的思想内涵 , 用以 “ 征圣 … ‘ 宗经 ” 。所 以他用先秦
两汉以来的正统诗论来 评诗 : 有近似 于 “ 兴” 的“ 子 夏监绚素之章 ,子贡悟琢磨 之句” ;有可 以 “ 观”
的 “ 大禹成 功 ,九序惟 歌。太康败德 ,五子咸怨 ” ;
有用 于 “ 群 ”的 “ 讽诵 旧章 ,酬酢以为宾荣 ” ;亦
有 “ 怨”如 “ 逮楚 国讽 怨 ,则 《 离骚 》为刺 ” 。写 至秦代 , 应 算追思古 人 , 刘勰总结 出诗的特质之一 :
“ 顺荚 匡恶 ” ,讽喻教化 。
自汉代 以下 ,诗风 始变 。“ 柏梁 台体 ”脱 离现
实 ,脱离经典 ,过分做作 ,“ 属辞无方” 。在转 向文 学 自觉的华丽诗坛中 , 刘勰依 旧寻找 “ 经典”的踪 迹, 认为 “ 直而不野 , 婉转 附物 , 怊怅切情”的 《 孤 竹 》等五言诗才是 “ 冠冕” 。对部分五言诗的肯定 ,
诗 的功能 ,“ 诗者 ,持也 ,持人性情 ” , 诗是一种用 语言文字来表现和陶冶作者心灵世界的文体 ,“ 在
《 诗学 》 ,解析神质 ,包举洪纤 ,开源发流 ,为世 楷式 。 ” ∞ 《 文心雕龙 》 凡五十篇 , 其中 “ 论文叙笔”
的文体论部分就达二十篇 ,“ 文体论 ”通过 “ 原始
6 5
“ 志” .看蘑诗歌 的教化作用 , 领 赋予诗歌j E 确
性 诗人的个性 。由此可 以看 ; } I '“ 剖情析采 ”是
对 “ 论文述笔 ”的总结 、整合 、升华 。 另一方 而 ,从文 论史 的角度 。从 《 交心雕龙 》 的“ 分文体创作论 ”可以看到刘勰对之前文艺观点
体之术的总结 , 更 是在此 基础上 总结共 同的为文之
这实际上仍 是依从 于儒家正统观念 , 虽然 “ 民生而 志 ,咏歌所含” ,但刘勰将 “ 诗 ”训 为 “ 持 ”而非
道 ;而创作论 ,则是文体论的 ‘ 敷理 以举统 ’ ,没
收稿 日期 :2 0 1 6 - l 1 . 1 4 ・ 作者简介 :周瑾 ( 1 9 9 2 一) ,女 ,山东人 ,兰州大学研 究生 在读 ,研 究方 向:古代文学 。
论 经典恰 当,但也有论述含糊之处 。由于过分忠于 “ 征圣”“ 宗经” ,也局限 了刘勰 的眼光和 思维。
关键词 : 《 文心雕龙 》 ;文体论 ;明诗 ;局限
中图分类号: I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A
历来 人们关 注 《 文 心雕龙 》 更多的是 “ 下篇 以
下”的创作论 , 而文体论并未获得相应地位 黄侃
之枢纽 ”与 “ 剖情析采”的作用。
却只选 取了 《 明诗 》 《 乐府 》 《 诠赋 》 《 颂赞 》 《 议对 》
《 书记 》六篇 。


《 梁 书・ 刘勰 传 》在谈到 《 文心雕龙 》时 ,仅 有 一句评语 ,即 “ 论古今文体 ,引而次之 。 ”① 显然
是将 《 文心雕龙 》 看成一部 文体论 专著 , 这与我们
心”与 “ 发 言”之间的过程便是 “ 持 ”的过程 ,表 现作者心灵世界 , 影响和陶冶读者情性 , 有赞颂讽
喻 、教化百姓的功能。 “ 人禀七情 ,应物斯 感” ,即 “ 感 物”之说 。
以表末”“ 选文 以定篇 ”“ 敷理 以举统”集分体 文学 史 、作品鉴赏 、文学创作论 于一篇 。他 的创作论 , 就是从文体论里 归纳出来 的 : 文体论 既是对各 种文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心雕龙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这里的物不仅指声音节气草木也可以是大禹成功太康败德这里的感不仅指心动悲戚喜悦也可以是九序惟歌五子咸怨进而得出诗歌顺美匡恶的功能
第2 6 卷
第5 期
牡丹 江 大 学学报
J o u r n a 1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有文体论就没有创作论 、 鉴赏论 等 , 也没有文之枢
纽。
的《 文心雕龙札记 》作为 “ 龙学 ”的开山之作 , 其 总论 、 创作论 等篇 目多阐释精微 , 而二 十篇 文体论

《 文心雕 龙 》“ 体大而虑周”“ 笼罩群言”④ 。 则说 明 《 文心雕 龙 》 论述 的文类 、 文体广泛 ;二 是说 明 了 《 文心雕龙 》思维 的缜密 、逻辑的严 整 ; 三则说 明了 《 文心雕龙 》 能够 自成体系 。这里 ,我 以《 明诗篇 》为例进行探讨 在《 文心雕龙 》体系 内,文体论 起到连 接 “ 文
V o1 .2 6 No . 5 Ma y. 20 1 7
2 0 1 7年 5月
文章编号 :1 0 0 8 - 8 7 1 7( 2 0 1 7 )0 5 - 0 0 6 5 - 0 3
谈 《 文 心雕 龙 》文体论
— —
以《 明诗篇 》为例
周 瑾
( 兰州大学文学 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要: 《 文心雕龙 》凡五 十篇 ,其 中 “ 论文叙笔 ”的文体论二十篇 ,历来人们 关注 《 文心雕 龙 》的
更多的是 “ 下篇 以下”的创作论 ,而文体论 并未荻得 相应地位 。文体论起到连接 “ 文之枢 纽” 与 “ 剖情
析采 ”的作 用 ,没有文体 论就没有创作论 、鉴 赏论 ,也没有 文之枢纽 。本 文以 《 名诗 》篇 为例 ,分析 文 体论在 《 文心雕龙 》系统 中的作用。在 文论 史的角度上 ,《 文心雕龙 》承上启下又 自成一体 。其 中诸 多评
的继承 卜 j 发展及 《 义心雕龙 》对后代义论的影响
《 明诗 》中刘勰对诗歌性质 、 功能的认识 几乎继承 于前代 , 但并不等 于直接继承 了前人 的诗论 。 像‘ 舒 文载实”“ 顺美匿恶”“ 雅怨谏 刺”“ 兴观群 怨… ‘ 感
物吟志”“ 雅润 清丽”等观点 ,都是 前人捉到过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