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播学第十章
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早期的艺术=传播媒体在没有现代传播媒体的时代,艺术其实就是传播媒体,它传播知识、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甚至传播新闻。
而在现代媒体中,大量的内容都是艺术作品,或者与艺术相关的内容。
●狭义的传播学,是指对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形态、传播手段、传播政策、传播内容、传播目的、传播规律、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无论广义还是狭义,传播学的轴心都是:传者信息----受者传者----信息受者。
传者信息受者●19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四位哲学家对传播学的产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被称为美国传播研究的四位“鼻祖”——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传播学的确立在政治上:总统选举、战争,都依赖于宣传机器。
经济上: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迅速,自由市场竞争激烈,大众传播社会上:科技革命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电视)。
●传播学的四位创始人(传播学之父)(一)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二)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三)试验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四)社会学家——保尔·拉扎斯菲尔德哈罗德·拉斯韦尔——“五要素”“三功能”。
●五要素说了什么?由此产生了“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五大课题。
●三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传播的意义①文字的产生将已有的图画符号的意义标准化,将语言抽象化和规范化。
②文字的产生将声音和发出声音的人分开,从而打破了时空限制。
③书写传播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
④书写传播促进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创造了知识和思想。
⑤造就了知识垄断。
●大众传媒中传播者的特点:大众传媒中的记者、编辑、导演等,无论在什么社会中,他们1、代表性都是一定阶级、集团、组织利益的代表。
他们对信息的控制必定要在整体的利益的要求下,进行适当的筛选。
是指传播者在处理具体稿件、节目风格、艺术表现方面的自主个性。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2015(DOC)
《传播学》(第3版)中的概念、问题与解答———————————————————————————教材: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定用书)教参:1.戴元光、邵培仁、龚炜著,《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美]赛佛林、坦卡特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4.[美]塞伦·麦克莱著,《传媒社会学》,曾静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美]斯蒂芬·李特约翰著,《人类传播理论》,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美]鲁伯特·W·麦克切斯尼著,《富媒体,穷民主》,谢兵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7.[英]丹尼斯·麦奎尔著,《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昆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美]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著,《大众传播通论》,颜建军王怡红张跃宏刘逎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内容简介和声明内容简介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定用书。
全书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纵向展示了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信息、符号、媒介、传播谋略、传播技巧、受众、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横向阐述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展示了世界传播学的学术前沿成果,也有中国传播学界和作者的最新思考。
传播学概论第十讲传播效果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第十讲传播效果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5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1.新闻折射假说的提出者是()。
A.麦克劳德B.罗杰斯C.诺利-纽曼D.格伯纳2.“枪弹论”诸多研究中()研究的是广播剧对社会的影响。
A.佩恩基金会研究B.《火星人入侵地球》研究C.赫佐格广播媒介使用与满足研究D.美国伊犁县调查3.()将大众媒介看做是行为塑造、兴奋、放松及各种行为意图(如投票)的一个主要来源。
A.行为效果B.认知学习效果C.认知建构效果D.认知社会现实效果4.说服效果的研究者们使用()表示对于某些客体、个人、组织和符号的接近或回避的反应。
A.意见B.说服C.观念D.态度5.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的()理论。
B.刻板印象C.洞穴比喻D.新闻与自由D.拟态环境6.()理论涉及的是人们怎样通过得到的信息来学习并决定采用新产品或新服务。
A.社会认同B.宣传说服C.议程设置D.创新扩散7.通过操纵象征物来影响人们的行为的技巧被称作()。
A.说服B.宣传C.引导D.传播8.()将宣传定义为“个人或组织有意设计的意见或者行动,以影响其他个人或群体的意见或行动,达到事先安排的宣传者希望达到的目的。
”A.拉斯韦尔B.坎特里尔C.杜威D.李9.两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10.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11.作为使用电影进行说服的军队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者,()发现了研究说服系统理论的前景。
A.拉扎斯菲尔德B.罗杰斯C.霍夫兰D.塔尔德12.根据休梅克等人总结的影响媒介内容的因素,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因素()。
A.媒介工作者和个人的影响B.媒介日常工作惯例的影响C.意识形态的影响D.受众议题13.1958年,美国学者诺顿·朗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直接描述:“在某种意义上,()是设置地方性议题的原动力。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Summarized by CYYS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一) 传播概念的把握1. 起源 communication1)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空间上得到传递、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2) 皮尔士:通过“像”(icon)或符号对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3) 施拉姆: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 实质:社会互动行为(二) 传播与信息1. 信息定义:物质的普遍属性,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2. 信息分类:1) 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2) 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3.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1) 生理反应→伴随精神心理活动,态度,感情,价值,意识形态2) 符号系统本身→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三)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四) 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共享,关系,双向,共通,行过系)(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 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大众传播特点:专业机构,对象,技术,内容公开,反馈2. 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开放性,子系统,双偶,双自)P103.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Eg制度合理,渠道畅通,系统功能正常4.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5. 传播学的任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六)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1. 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1) 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2) 精神交往关系与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3) 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得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2.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1) 精神~→起源于→物质~2) 物质生产力→制约→精神~3) 精神~→反映→物质~3.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1) 精神~发展→推动→物质~2) 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状态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 精神~&物质~→不同的特殊规律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1) 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2)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3) 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 动物传播的局限P243.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P26-274. 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1) 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 无限的灵活性3) 发音的经济性4) 能动性和创造性(二)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 口语传播时代:1) 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加速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P29;2) 口语的局限:空间&时间,小规模&近距离P29-302. 文字传播时代:1) 文字的出现P302) 文字发明的意义[巴勒克拉夫]时间,空间,传承P313. 印刷传播时代:1) 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机)P31-32;2)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社会经济的推动,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4. 电子传播时代:1) 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2) 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三)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P352. 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再现,示现,机器)P35-36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P36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从艺术传播学的文本角度,浅析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拍摄技巧
从艺术传播学的文本角度,浅析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拍摄技巧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电影是香港或者是全中国国内无可替代的喜剧风格,达到了一个无法超越的顶峰。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文化特点,主要在于喜剧电影通过小人物的酸甜苦辣背后的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来引起观众的情感的共鸣和通过电影来表现现实社会问题。
下面文本将以文本分析下的符号分析、修辞分析、叙事分析、话语分析的四个方面来分析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电影的拍摄技巧。
标签:周星驰;“无厘头”喜剧;拍摄技巧;文本分析一、绪论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电影是香港最成功的风格类电影的典范。
其电影让观众在欢乐的观看过后而感到悲凉。
其“无厘头”喜剧是一种平民、草根文化风格,电影的主角大多为行走下层平民的人物形象。
广东话中的“无厘头”,本来应该写为“无来头”,因广东话中“来”字与“厘”字读音相近,因此写为“无厘头”。
是指一种毫无意义、莫名其妙的个人言行。
“无厘头”主体风格就是通过平时的及时行乐、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来表达事物的本质。
本文通过艺术传播学中的文本分析角度,来对无厘头喜剧的拍摄技巧进行分析。
二、文本分析下的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拍摄技巧1、符号分析-另类的英雄形象文艺表演文本是一种以肢体符号或者是声音符号为核心的表演类的艺术传播文本。
通过文艺表演文本来表现演员的形象的方式来进行分析。
(1)主人公存在着双面性的形象是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拍摄的一大特点。
英雄/小人、天才/白痴、美女/丑陋、流氓/君子对立的形象聚集在一个人物身上。
如《白面包青天》中却大胆的改变了传统包青天的黑脸的形象,不仅把脸漂白,而且财迷心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贪官。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颠覆,对人们对于清官的信任与依赖进行了嘲讽。
(2)其电影很多主人公都是“小人(市侩小人)”的形象,而且大多数都是以“小人得志”的样子作为结尾。
如《国产零零漆》中的民族英雄一开始是被用来做替死鬼的杀猪的;《喜剧之王》中成为男主之前是剧组中不起眼的跑龙套的小人物;《鹿鼎记》中韦小宝从一个在妓院做工的小混混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艺术传播学》理论介绍
《艺术传播学》理论介绍《艺术传播学》作者:***日期:2016年9月2日《艺术传播学》理论介绍作者:韩妙第日期:2016年9月2日伟大的艺术品不是简单的生产,而是包含着相对应的时代气息、社会生活及相应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模式、文化教育所决定,当然也要受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
这些因素在艺术的思想、形象以及风格集成绝不是简单的复合叠加,而是相互作用有机地形成一个复杂多样的艺术品的外在现象符号。
并且,艺术品的形象语言、风格以及符号的集成只是艺术传播整个活动形成的基本元素。
况且这些独具魅力的符号其别致的象征性,要具有符合公众内心的审美意识,才能引起公众的共鸣,从而使得其内在的思想内涵得以凸显。
显然,充分体现时代价值观的艺术品,也是能够深刻把握时代的审美意识,能够真正有效诠释和阐述时代思潮、社会意识的艺术作品。
那么在此论述伟大的艺术品所必须具有的内涵有何意义?在这里首先要解决“什么是艺术传播?”这个问题。
作为艺术传播而言,基本上停留在艺术品本身就是媒介,同时艺术品在传播过程中的其它媒介。
并且作为艺术传播需要实现必不可少的五个环节。
第一层面,指将艺术品作为媒介,针对艺术品蕴含的信息进行传播。
第二个层面即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品本身所蕴含的以及作品进行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第三个层面指的是艺术传播这样的行为实现必须具备艺术传播者、艺术信息、艺术传播媒介、艺术接受者、传播效果这五个主要因素。
只有同时具备这五个要素,艺术传播才能顺利进行。
自然,艺术传播的终极诉求就是如何真正有效的诠释其内涵思想,从而独树一帜的建立起自己观点的象征符号语言,并且能够为受者所肯定和接受,唯此才能广泛并且深层次的传播艺术品自身的思想内涵。
既然艺术传播是这样的。
当然作为艺术传播的学术理论构建也要以此为准进行构建。
在本书中,着重论述艺术传播的展览、品鉴以及营销三个重要场合。
同时强调作为艺术品如何在今天信息滥觞的时代脱颖而出?这不仅仅需要的是艺术品具有个性风格、形象卓越、内涵思想,更重要的是如何主动推广?将艺术品及其蕴含的思想、形象、风格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传播,从而使得艺术品的思想、形象、风格在特定层面得到相应,最终达到互动传播的最高境界。
第十章传播艺术的形态(下)[2]
放映时间(电影延续时间) 电影给时间带来三个涵义 剧情展示的时间(叙 事时间) (贝拉·贝尔兹) 观看时间
叙事的时间 叙事是“现代”的产物—共同的故事、主 题。 叙事的目的:“社群”的“感性体现”。 (黑格尔) “历史”已经从一个西方的叙事变成了人 类共同的叙事。
历史的时间 “历史”与“时间”一道产生。 中国的双向同化: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 化
同时性。 电影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电视则更多地 是现在正在进行时。 在传播艺术中,时间和空间是可以转换的, 即时间的空间化。
思考题
1.讨论摄像机:镜头对于私人空间的影响。
2.如何理解在大众传播时代,时间和空间是受到媒 介制约的,并且也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得到延伸的?
延伸阅读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 托马斯·沙兹.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 术与工业.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空观 印刷媒介(报刊、新闻图片等)——空间 电子媒介:广播、电话等——时间 电影和电视——时空复合体
空间结构:直观性 时间结构:神话 电影的时空观:“第七艺术”
以电视艺术为主体的传播艺术的时空观具有新的 美学蕴含。 小屏幕与亲密感。
特写镜头变成标准镜头,几乎成为一种美学原则。
传播艺术的形态( 第十章 传播艺术的形态(下)
一切艺术的存在都必须以时间和空间的方式显现 出来。 印刷媒介:空间 电子媒介:广播——时间 电影、电视——时间/空间复合 本章将从结构形态的角度来讨论传播艺术的时空。
10.1 时间的形态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哲学都有不同的时间观 全球一体化的时间形态 传播艺术中的时间形态 时间是人生的存在,也是艺术的存在。 从传播艺术的本体来说,艺术的时间是通过叙 事展开的(叙术,它的时间观不 一定要与现代时间观相统一,艺术的时间 是一种虚构的时间,艺术家往往采用“逆 向”的方式,电影固然要表现社会历史的 矛盾,但也可以超越这种矛盾。 电视剧的历史时间 忠实与戏说
第十章 传播效果 传播学概论
“诉诸理性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 辑的力量 感情: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 的言辞来感染对方 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前提是正确把握问题 的性质并充分了解说服的对象。
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 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 发生变化。 功效: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并促使人 们迅速采取行动,但可能带来心理不适。
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传播对象的属性包括:(1)性别、年龄、文 化程度、职业等人口统计学上的属性 (2)人际传播网络 (3)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 (4)人格、性格特点 (5)个人过去的经验和经历等
个人的“可说服性”各不相同 被情感打动或被道理说服 对特定主题有更多的倾向性 个性因素: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 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贾尼斯“自信心假 说”)
女性,15岁,高中二年级:朗· 恰尼扮演鬼魂 的《歌剧院魅影》是我看过的最可怕的电影。 他被化装成一个非常可怕的动物,长着长长的 牙齿、发光的眼睛和一个光秃秃的头。当女主 人公揭开他的面罩时,我吓得几乎都快叫出来 了。虽然把目光从那张可怕的脸上移开,但又 不能不看:他的丑陋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整部片子非常神秘和不可思议,我一直在不停 地颤抖。从那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靠 近黑暗的地方,特别是地下室。我一直没有告 诉其他人我非常害怕,因为我怕别人笑我傻。
气,简直就是华贵的王后重生,她的出现就像 是毛虫变蝴蝶那样令人惊讶。那晚回家后我突 然萌生一个念头,我也可以让每天的那瓶牛奶 发挥更大的用处,我在自己黑色的直发上绕上 卷曲的纸做成头发,身上披着红色的窗帘薄纱, 然后对照看是什么效果。从那以后,我就开始 仔细地研究、尝试和对比电影中女士们的穿着 和化妆的艺术。她们一直是我在时尚、颜色、 装饰物、搭配、线条和总体效果方面唯一的、 最可信赖的指导。
传播学教程笔记
传播学教程笔记第一篇:传播学教程笔记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A、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1、什么是传播制度?传播制度即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的起着制约作用的部分,传播学教程笔记。
2、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传播活动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它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媒介与社会群体及广大受众的关系。
言论自由与权利、言论出版者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传播制度也有不同的性质。
3、分析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控制目的:保障媒介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控制性质:直接控制(主要方面,而非唯一)控制手段:法律、法规、政策控制范围:(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势。
(取决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2)对传媒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4)对传媒事业的发展做出总体规划或国家援助。
4、分析经济势力和利益群体的控制控制目的:通过媒介维护自身的利益,传播自己的主张,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控制手段(资本主义):(1)以强大资本后盾成立超大型传媒企业,实行垄断。
(2)通过其控制的议会党政团体对公营媒介活动进行干预。
(3)通过赞助、广告来间接的控制中小媒体。
5、分析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控制目的:行使受众的正当社会监督权利,保证传播活动的真实、健康、使受众的利益不受到伤害。
控制手段:(1)个人的信息反馈。
(2)结成受众团体(3)诉诸于法律手段(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B、几种传播制度规范理论1、众传播规范包含什么内容?(1)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认识(2)对大众传播所承担的社会功能的期待(3)基于这种期待对传播制度的构想。
2、分析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极权主义定义:从外部权力的关系上考虑问题,主张社会事物必须一切以权力为转移,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和上下之间的绝对支配与服从。
传播学教程考研(自己整理彩色版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九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第十三章:世界传播与全球传播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社会学);皮尔士的传播定义(符号学)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信源、讯息、信宿)P3阿耶尔(不仅包括新闻、感情、命令等)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艺术传播学考点
《艺术传播学》(李城)复习“拟态环境”——李普曼:美国著名政治学和新闻工作者他于1922年撰写了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舆论学》。
首次对美国报业进行分析:报业的运作、报业经济基础、新闻检查、报纸与电影内容中刻板化=印象的应用。
他关心报纸的影响力,尤其是将报纸作为宣传工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议题。
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为后来传播学的研究打开了大门。
“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刻板成见”:指人们对待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拟态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
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即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产生之后,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发生了明显了变化,传统社会中人的行为是对环境的直接反应,而在现代社会,“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对“拟态环境的反应。
较早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趋势这一观点的是日本的传播学者藤竹晓。
1968年,他在李普曼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
艺术传播艺术传播即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是指艺术信息在社会上的流动。
以往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欣赏,大多采用简单的、直接的传播方式,传播的意义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传播功能落后,未能对艺术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百度)艺术传播的要素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效果(拉斯韦尔);艺术传播的这四个要素是不可分割的,丧失任何一个都会造成其他三者意义的缺乏。
香农—韦弗模式中提出的噪音(noise)和冗余信息(redundancy)的问题,给传播学特别是传播效果研究不少新的启示噪音缺焦点营销广义上属于拉式营销的一个分义。
流行舞蹈艺术传播学教程教学课件
流行舞蹈艺术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与艺术舞蹈。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
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
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在哲学家,美学家的眼中,舞蹈艺术已经升化为一种生活,甚至生命的艺术。
在远古的社会生活中,几乎没有比舞蹈更重要的事情了-婚丧嫁娶,生育献祭,播种丰收,驱病除邪,一切都离不开舞蹈。
舞蹈成为远古先民的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手段。
新喀里多尼亚的北方,市场店铺里商人轮流出来跳舞以展示他们的商品;北昆士兰的居民跳着节日的环舞,一只一只地捕捉虱子;非洲喀麦隆的酋长由于背叛被处死刑时,甚至唱着歌跳着舞走向刑场。
现代社会的舞蹈是相对于古代舞蹈的萎缩。
因此回忆这位艺术之母的历程成了一场追溯生命激情和复兴人体文化的跋涉。
德籍犹太学者库尔特.萨克斯从史学的角度,把世界的舞蹈分为石器时代,上古时期,中古时期,18和19世纪的华尔兹,波尔卡时代,以及20世纪的探戈时代。
艺术传播学——精选推荐
艺术传播学导论:艺术与传播一、什么是传播(1)汉语中的“传播”“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播”多半是指“传播”,而“传”是具有“递、送、交、运、给、表达”等多种动态的意义。
这就指明了“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行为。
所以在汉语中常作为动词使用。
如:传播信息、传播谣言、传播疾病、传播花粉……(2)英语中的Communication “传播”一词是从英语communication 翻译过来的,在英语中这是个名词,原意中包含着“通讯、通知、信息、书信;传达、传授、传播、传染;交通、联络;共同、共享”等意思。
(3)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定义据考证,1945 年11 月16 日,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UNESCO)宪章中,曾经这样写道“为用一切mass communication 手段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协同努力。
”其中的mass communication 一词就被翻译为“大众传播”(专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所以,这些媒体也就被统称为“大众传播媒体”。
)对“大众传播”的一般解释是:承担某一特定精神内容的符号系统,通过机械性媒体大量地“传播”给不定量的大众。
(沙莲香)。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定义: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胡正荣)二、艺术与传播的关系艺术的双重含义A. 具有技艺型的生产B. 美的艺术●艺术之源艺术源于人类传播本能的原始冲动。
从原始人类的“狩猎舞”“部落鼓”“原始壁画”延伸到今天的戏剧、舞蹈、音乐、绘画、电影等等,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
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衍生出更多的艺术分支和流派。
艺术的存在说明人类传播本能的存在,人类又在艺术中不断探索着、强化着传播的本能。
●早期的艺术=传播媒体在没有现代传播媒体的时代,艺术其实就是传播媒体,它传播知识、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甚至传播新闻。
而在现代媒体中,大量的内容都是艺术作品,或者与艺术相关的内容。
●艺术的情感激励作用是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基本手段。
传播学在艺术传播中的价值体现是什么
传播学在艺术传播中的价值体现是什么在当今社会,艺术的传播变得日益重要,而传播学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传播学在艺术传播中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传播学为艺术传播提供了广泛的渠道和平台。
过去,艺术作品的传播往往受到地域、时间和媒介的限制。
例如,一幅精美的画作可能只能在某个特定的美术馆展出,只有当地的观众才有机会欣赏到。
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兴起,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瞬间传遍全球。
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还是戏剧,都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艺术,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
传播学有助于塑造艺术作品的形象和价值。
在艺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和宣传。
他们运用传播学的原理,选择合适的语言、图像和故事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比如,对于一件抽象的艺术作品,传播者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观众理解其背后的创作理念和情感表达,从而提升作品在观众心目中的价值。
同时,良好的传播策略还能够引发公众的讨论和关注,形成艺术作品的口碑效应,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传播学能够促进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各具特色。
通过传播学的作用,这些多样的艺术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和交流。
观众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也能够从其他文化的艺术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这种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也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在国际上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促使中国艺术家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和其他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创作。
传播学在培养观众对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有效的传播,能够让更多原本对艺术不太了解或不太感兴趣的人走进艺术的世界。
传播者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讲座、制作艺术教育节目、开展艺术体验活动等方式,向观众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传播学
艺术传播学导论:艺术与传播一、什么是传播(1)汉语中的“传播”“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播”多半是指“传播”,而“传”是具有“递、送、交、运、给、表达”等多种动态的意义。
这就指明了“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行为。
所以在汉语中常作为动词使用。
如:传播信息、传播谣言、传播疾病、传播花粉……(2)英语中的Communication “传播”一词是从英语communication 翻译过来的,在英语中这是个名词,原意中包含着“通讯、通知、信息、书信;传达、传授、传播、传染;交通、联络;共同、共享”等意思。
(3)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定义据考证,1945 年11 月16 日,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UNESCO)宪章中,曾经这样写道“为用一切mass communication 手段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协同努力。
”其中的mass communication 一词就被翻译为“大众传播”(专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所以,这些媒体也就被统称为“大众传播媒体”。
)对“大众传播”的一般解释是:承担某一特定精神内容的符号系统,通过机械性媒体大量地“传播”给不定量的大众。
(沙莲香)。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定义: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胡正荣)二、艺术与传播的关系艺术的双重含义A. 具有技艺型的生产B. 美的艺术●艺术之源艺术源于人类传播本能的原始冲动。
从原始人类的“狩猎舞”“部落鼓”“原始壁画”延伸到今天的戏剧、舞蹈、音乐、绘画、电影等等,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
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衍生出更多的艺术分支和流派。
艺术的存在说明人类传播本能的存在,人类又在艺术中不断探索着、强化着传播的本能。
●早期的艺术=传播媒体在没有现代传播媒体的时代,艺术其实就是传播媒体,它传播知识、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甚至传播新闻。
而在现代媒体中,大量的内容都是艺术作品,或者与艺术相关的内容。
●艺术的情感激励作用是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基本手段。
文化艺术传播学
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3.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4.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6.“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7.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8.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9.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0.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1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1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媒介: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13.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14.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15.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
二、名词解释1、信息: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2、受众: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
3、媒介: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4、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这个概念是卢因首先提出来的。
5、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之后提出,认为媒介信息通过“舆论领袖”的过滤和加工后达到与舆论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即形成“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众”的传播过程,这就是“两级传播”,两级传播是一种有限效果论。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复习重点完整版
考点:第一、二章:1、传播学科起源2、黄色新闻3、传播学五位奠基人及代表思想(施拉姆)4、传播学的流派:包括法兰克福学派、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等第三章:传播载体的发展顺序(口语、文字、印刷……)、广播的优劣点、报刊与印刷革命、科技进步与媒体发展与社会进步、媒体进步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报纸的大众化浪潮(特点、大众孕育的历史条件、报刊的大众化结果);电视的特点、优势、劣势;新媒体的兴起是否意味着旧媒体的死亡。
第四章:信息、符号、讯息名词解释与区分,符号——跨文化传播的关系、能指和所指、象征符的特点(简答)、符号的特性、从符号的角度分析问题第五章:6段区隔理论、线性模式的特点、5W模式、控制论、系统论(简单描述+缺陷)、施拉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第六章:把关人(角色弱化、可行性降低)(职业把关人,隐形把关人)、新闻流动模式、选择性把关模式、双重选择模式、影响把关的因素,媒介专业主义(名词解释),社会生活中的把关人(1234)第七章:大众传播的内容与社会功能(大题),如何理解大众文化和草根文化第八章:新老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如何适应、(微信微博的特点、走势、趋向)传播媒体的演进规律(科技决定论?辨析)第九章:受众的终结,对不对?、受众的特点、选择信息的过程,获然率、传播权、知晓权、媒体接近权、主要的受众观,使用与满足理论(大题),什么是媒介接近权、船体媒体与新媒体的异同(隐匿性思考)为什么微信这两年在中国发展超常速第十章:传播效果。
魔弹论(图)、强化效果论、有限效果、适度效果、宣传的七个方法、一面说和两面说、休眠效应、防疫论第十一章:两级传播(的修正)、伊里调查、人际传播的动力、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的种类适度效果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教养理论、知识沟)第三者效果、强大效果论、沉默的螺旋传播类型:人际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是多媒体传播(辨析)第一章、第二章第二、二章:1、传播学科起源2、黄色新闻3、传播学五位奠基人及代表思想(施拉姆)4、传播学的流派:包括法兰克福学派、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等一、何谓传播学:交叉与综合的学科、与时代相生相伴的学科、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定义:传播学就是研究传播的学问,传播:特指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动物学上的信息流通二、传播学的学科起源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传播学对经济、政治、社会、学术的影响:(一)政治:1、美国的政治生活:美国总统与大众传播托马斯·杰斐逊:利用图书、报刊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广播,炉边谈话约翰·肯尼迪:电视总统第一人巴拉克·奥巴马:互联网总统2、两次世界大战:招兵海报(二)经济:广告业、大众传播业(三)社会: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些都属于音乐艺术的内向传播
又一部音乐纪录片
• 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 钢琴神童黄家正出 身中产家庭,就读 名校,十一岁已锋 芒毕露,远赴捷克 与专业乐团合作演 出。六年后,令他 开窍的音乐,也把 他带到人生的十字 路口。
又一部音乐纪录片
• 黄家正语录 ——《KJ音乐人生》精彩台词
第十章 音乐传播论
——兼谈音乐的内向传播
2011年6月13日
音乐传播包含哪些内容?
音乐传播包含哪些内容?
音乐传播包含哪些内容?
• 这些大多属于音乐艺术的对外传播, 哪些是你们感兴趣的? • 这些兴趣,希望能在艺术传播学的 理论基础上得以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音乐艺术的内向传播
• 音乐于你心中,到底是什么? • 为什么要学习音乐? • 音乐让你获得了什么?
• 我不是要演出一场赚几百万,这没有意义, 我要坚持我读音乐的原因,我要用音乐指引 我的人生。 • 谱只是纸,我是人,比谱更有意思。 • 音乐非常博大,没有对错及高低,甚至牵到 人的存在。 • 我选此曲是因为我们会获益良多,并非要在 比赛中胜出,为音乐而音乐,而非为比赛。
最后一课
艺术传播学全部课程 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迎接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