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大财院导师介绍之吴晓求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吴晓求教师档案:吴晓求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电子邮件wuxq@工作时间1976年5月接待日教育背景1983年7月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考金融,选凯程”!凯程人大金融硕士考研保录班战绩辉煌,在2014年考研中,10人被人大金融硕士录取,6人为人大金融硕士北京录取,4人被人大金融硕士苏州校区录取, 经过凯程保录班初试和复试的全程培训,顺利考入人大.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保录班开始报名了,同学可以咨询凯程老师.工作经历2006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02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1996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学术和社会兼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讲授课程教学成果和荣誉科研方向证券投资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代表性学术成果著作:2009,《金融危机启示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中国资本市场:全球视野与跨越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梦想之路——吴晓求资本市场研究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证券法篇.海外证券市场案例(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中国实践(第五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中国实践(第四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证券投资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中国实践(第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现代金融:理论、政策、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现代金融:市场、机构、工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公司并购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资本市场解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吴晓求演讲访谈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中国金融大趋势:银证与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海外证券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证券业务规范文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公司设立与改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中国证券市场典型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证券市场操作性规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证券市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证券投资基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证券市场法律与法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证券市场部门规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证券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证券上市与交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证券发行与承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公司购并原理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公司的设立与改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财政金融与证券(修订)》,群众出版社2000,《海外证券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经济学的沉思——我的社会经济观》,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紧运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材:2012,《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中国资本市场:2011-2020——关于未来10年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1世纪证券系列教材》(13分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证券投资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2002,《证券投资分析》1-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论文:2012,《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政策重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新华文摘》第15期转载2012,《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1期2012,《经济成长、金融结构改革与证券公司的未来发展》,《财贸经济》第3期2011,《中国创业板市场:现状与未来》,《财贸经济》第4期2010,《大国经济的可持续性与大国金融模式--美、日经验与中国模式之选择》,《人大学报》2010-03-01刊2010,《曲折向前二十年扬帆已过万重山》,《光明日报》,2010-11-09刊.2010,《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金融研究》,2010-08-01刊2010,《大国经济的可持续性与大国金融模式》,《人大学报》,2010-06-01刊.2009,HowtheFinancialCrisisIsChangingtheWorld:TenIssuesSurroundingtheFinancialCrisis,《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第8期2009,《金融危机正在改变世界》,《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第7期2009,《金融高杠杆何去何从》,《现代审计与经济》第2期2009,《关于金融危机的几个问题》,《金融与经济》第2期2009,《金融危机使宏观经济环境急剧恶化,但宏观经济政策也存在某种结构性问题》,《新金融》第1期2009,《关于金融危机的十个问题》,《资本市场》第1期,《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期2008,《资本市场,在困难和曲折中前行——献给在汶川地震中受灾的同胞》,《资本市场》第6期2008,《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与政策转型》,《财贸经济》第4期2008,《资本市场的战略价值》,《新经济导刊》第2期2008,《如何认识当前的资本市场》,《中国财政》第2期2008,《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当代财经》第2期2007,《对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9期2007,《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与战略转型》,《财贸经济》第1期2006,《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变动的相关性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11期2006,《关于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金融研究》第6期2006,《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中国金融》第4期2006,《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体系——兼谈股权分置改革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第3期2006,《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财贸经济》第2期2006,《股权分置改革催生全新资本市场》,《中国证券报》第1期2005,《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9期2005,《股权分置改革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经济分析报告》第8期2005,《商业银行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新金融》第8期2005,《短期融资券市场推进金融体系的宽度和厚度》,《中国货币市场》第7期2005,《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变迁的金融契约理论考查(B)》,《财贸经济》第6期2005,《我有一个梦想》,《金融与经济》第4期2005,《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证券报》,2005-01-15刊2005,《现代金融:天堂和地狱的交汇口》《武汉金融》第1期2004,《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三大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9期2004,《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上海证券报》,2004-07-28刊2004,《"市场化":金融市场发展的治本之策》,《金融时报》,2004-06-29刊2004,《股权流动性分裂的八大危害(B)》,《财贸经济》第5期2004,《两地资本市场互动对汇率压力有限》,《中国证券报》,2004-04-07刊2004,《渐进实现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良性互动》,《中国证券报》,2004-04-06刊2004,《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并购重组的途径与风险》,《并购重组——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04,《中国券商的未来之路》,《经济导刊》第4期2004,《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逻辑》,《复印资料•投资与证券》第3期2004,《中国证券业:现状与未来之路》,《中国证券业研究》第3期2004,《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新时期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证券报》,2004-02-16刊2004,《资本市场为什么必需走全流通之路》,《证券日报》,2004-02-01刊2004,《构建以市场透明度为核心的资本市场秩序(B)》,《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2004,《中国证券业:发展与未来之路(B)》,《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期2004,《中国上市公司投机性重组行为及解决对策(C)》,《中国金融》第1期2003,《走出混沌:中国资本市场谋变之路》,《证券日报》,2003-10-14刊2003,《关于重新设立国债期货的若干问题(B)》,《财贸经济》第10期2003,《中国证券业盈利模式路在何方》,《中国证券报》,2003-09-29刊2003,《资本市场的六个混沌》,《证券市场周刊》第8期2003,《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关联性分析(B)》,《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7期2003,《以市场透明度为核心的资本市场秩序:理论框架与现实分析》,《中国证券业研究》第6期2003,《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是配置风险》,《经济经纬》第6期2003,《激励机制与资本结构:理论与中国实证(B)》,《管理世界》第6期2003,《中国需要金融文化》,《国际融资》第5期2003,《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资本市场杂志》第4期2003,《现代金融要建立转移风险的机制》,《中国审计》第4期2003,《发展资本市场促进银证合作》,《湘财证券研究》第3期2003,《资本市场理论认识》,《科学时报》第2期2003,《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C)》,《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第2期2003,《优化股权完善法律》,《中国证券报》,2003-01-10刊2003,《金融的过去、今天和未来(B)》,《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2003,《中国资本市场在危难中找出路》,《财经窗》第1期2002,《美国资本市场的波动说明了什么(上、下)》,《证券导刊》第11期2002,《寻找流动性与效率的平衡点》,《证券时报》,2002-09-22刊2002,《民企香港上市:利多?弊多?》,《中国经济快讯》第9期2002,《不要让社会公众投资者一家输》,《券市场周刊》第9期2002,《金融市场化趋势推动着中国金融的结构性变革》,《财贸经济》第9期2002,《银行资金对接资本市场》,《证券日报》,2002-08-26刊2002,《银证合作对银行至关重要》,《经济日报》,2002-08-24刊2002,《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金融研究》第8期2002,《四大银行上市可增加资本市场厚度》,《现代商业银行》第8期2002,《中国资本市场:面临新的选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6期2002,《现代金融体系核心的选择》,《上海证券报》第4期2002,《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资本市场(香港)》第1期2002,《现代金融是21世纪经济运行的轴心》,《中国审计》第1期2001,《国有股减持的思路与原则》,《求实》第7期2001,《我国金融体系面临革命性变化》,《中国证券报》,2001-06-01刊2001,《谁来发现蓝筹股》,《新经济导刊》第6期2001,《资本市场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5期2001,《新金融体系向我们走来》,《人民日报》,2001-04-14刊2001,《金融的变革与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4期2001,《我国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市场研究》,《管理世界》第4期2001,《市场化的关键一步》,《上海证券报》,2001-04-01刊2001,《B股市场对内开放的政策效应分析》,《中国外汇管理》第4期2001,《改革公司董事会》,《证券日报》,2001-04-01刊2001,《关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争论的若干问题》,《经济导报》,2001-03-01刊2001,《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旋律》,《人民日报》,2001-02-24刊2001,《国有股减持修正案的设计原则、定价机制和资金运作模式研究》,《金融研究》第2期2001,《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怎么看怎么管》,《法制日报》,2001-01-01刊2001,《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证券报》,2001-01-01刊2000,《现代金融与新经济时代》,《金融时报》,2000-05-20刊2000,《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金融时报》,2000-04-29刊2000,《中国资本市场若干发展战略问题》,《香港商报》,2000-04-29刊2000,《中国资本市场十大政策评析》,《资本市场评论》第4期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金融研究》第3期2000,《处于21世纪经济运行轴心的中国资本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2期2000,《现代金融:21世纪经济运行的轴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2000,《现代金融体系与新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金融时报》,2000-01-13刊1999,《中国居民收入资本化趋势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第11期1999,《建立公正的证券市场秩序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下)》,《教学与研究》第6期1999,《建立公正的证券市场秩序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上)》,《教学与研究》第5期1998,《金融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财贸经济》第12期1995,《中国股票市场及其宏观调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1995,《货币必要量研究:分析与计量》,《财贸经济》第1期1994,《对我国当前股票市场的若干思考》,《财贸经济》第10期1994,《混合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及经济效应分析》,《经济研究》第9期科研项目:2009,资本市场要义研究2009,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事业单位项目京外2009,医药卫生系统公共管理核心课程案例建设,事业单位项目京外2008,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变动2008,国际合作2006,“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问题研究”之子课题2006,新时期我国发展资本市场战略研究2006,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与资本市场发2005,湖南高速公路广告合作2005,三星证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战略研究2004,金融顾问服务2001,中国创业板市场风险预警、监管与防范机制研究2001,现代证券投资理论2000,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资本市场2000,资本市场发展与货币2000,证券投资学1994,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规范化问题研究学术奖励2002,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2001,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0,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0,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1998,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对资本市场情有独钟的经济学家

对资本市场情有独钟的经济学家

. All Rights Reserved.对资本市场情有独钟的经济学家——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文/本刊记者 陈 颖 邢章萍34 | ECONOMYECONOMY | 35他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所长,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人生的两次转折将他推向了对资本市场的研究:高考志愿从自己填写的哲学专业转成被父亲改写的经济学专业,工作后从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转向对资本市场的研究。

在金融界他被称之为“中国证券理论奠基人”,他就是吴晓求,本期《走近经济学家》的主人公。

宏观经济学向证券投资学的转变吴晓求可以说是我国内地最早从事证券市场研究的学者,也是最早教授证券课程的教师。

1991年,因为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突出成绩,吴晓求被破格提升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并且成为这一时期我国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如果他继续在宏观经济学做研究,也会有所建树。

但是这一次他却为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

1992年,我国内地的证券投资市场刚刚起步,还未成形。

与之相配套的证券投资理论也没有完整地规整出来,如何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投资经验也显得尤为重要。

这时,吴晓求开始与另一个老师一起研究中国的资本投资市场,并主笔写出了300万字的、我国内地最早的证券投资理论书籍《股票债券全书》,上下两册。

在此基础上吴晓求又主笔写出了我国内地最早的有关证券投资学的教材《证券投资学》,现在这本书已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通用教材,并且已经被再版了15次。

1993年,我国内地开始策划第一场有关证券市场投资的资格考试。

这时对于证券投资市场和理论还不完善的考生来说,专业的考试用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得知这一消息的吴晓求开始紧张地忙碌了。

用了一年的时间,由他主笔编写的一套六本的完整的证券投资从业资格考试用书与广大的考生见面了。

也就是从这时起,吴晓求彻底地完成了从宏观经济学到证券投资和资本市场研究的转变。

这一研究就是16年。

吴晓求_证券投资学(第三版)一至六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吴晓求_证券投资学(第三版)一至六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可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获得收益和遇到损失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和认知。

2.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所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3.普通股: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

4.优先股:优先股相对于普通股。

优先股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5.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想投资者发型,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6.基金: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7.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实行组合投资,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8.契约型基金:契约型基金是指以信托法为基础,根据当事人各方之间订立的信托契约,由基金发起人发起设立的基金,基金发起人向投资者发行基金单位筹集资金。

9.公司型基金:是指以《公司法》为基础设立,通过发行基金单位筹集资金并投资于各类证券的基金。

10.封闭型基金:是指基金的单位数目在基金设立时就已经确定,在基金存续期内基金单位的数目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11.开放性基金:是指基金股份总数是可以变动的基金,它既可以向投资者销售任意多也可以随时应投资者要求赎回已发行的基金单位。

12.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是指凭借专门的知识与经验,运用所管理基金的资产,根据法律、法规及基金章程或基金契约的规定,按照科学的投资组合原理进行投资决策,谋求管理的基金资产不断增值,并使基金持有人获取尽可能多收益的机构。

13.基金托管人:是投资人权益的代表,是基金资产的名义持有人或管理机构。

14.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期货,期权,其他衍生金融工具:远期合同,互换合同15期货:交易双方不必再买卖发生的初期交割,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割。

吴晓求教授解答金融硕士未来发展趋势

吴晓求教授解答金融硕士未来发展趋势

吴晓求教授解答金融硕士未来发展趋势[摘要]2016考研金融硕士的同学有福利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在吴晓求教授解答金融硕士未来发展趋势,预祝2016考研顺利进入理想院校!顺应金融变革发展趋势金融硕士重在知行合一吴晓求教授认为,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中国的金融硕士专业人才应该知行合一、中西融合,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在东西方两个平台自由行走的能力顺应金融变革发展趋势加快现代金融人才培养。

吴晓求全国金融教指委第一副主任委员、著名金融证券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5年起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研究的学术专著和文章。

根据“一行三会”制定的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未来10年,中国金融从业人员总量将按照年均3.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达到448万人,2020年达到515万人。

从这个目标可以看出,金融从业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的比重,到2015年要增加15万人,2020年要再多增加20万人,基本上每年以3万到4万人的速度增加……这是日前在京举行的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教指委”)工作会议带给我们的最新信息。

我们在为其中传递出来的中国金融人才需求旺盛的信号而高兴的同时,也有新的疑虑产生:当前,中国的金融教育能培养出足够数量的顺应未来金融变革和发展趋势的合格人才吗?针对这一问题,《理论周刊》今天专门采访了全国金融教指委第一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金融)特聘教授吴晓求。

他认为:无论从国际经济金融背景看,还是从金融自身演变趋势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角度看,加快培养现代金融人才都具有战略意义。

而在这一过程中,探索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促进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着力打造中国“金融硕士”的学位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晓求:三任证监会主席的参谋

吴晓求:三任证监会主席的参谋

吴晓求:三任证监会主席的参谋王燕青【期刊名称】《中国中小企业》【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3页(P40-42)【作者】王燕青【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国证监会三任主席周小川、尚福林、郭树清构筑起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脉络。

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简称“FSI”)所长吴晓求是改革的见证者。

作为三任证监会主席的重要智囊之一,他是如何给他们当参谋的,他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又是如何看的?与郭树清相识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交易证券公司成立。

这一年,吴晓求刚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

硕士毕业后,吴晓求留校任教。

当时的他思想活跃,跟着老师辗转全国各大经济改革论坛,跃跃欲试发表自己的观点。

吴晓求与郭树清的相识相交也起于这些经济改革论坛。

当时郭树清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读研究生,比吴晓求高两届。

他们经常在一些重要论坛上碰面。

论坛之外,吴晓求经常在人民大学组织一些研讨会。

他常去社科院邀请郭树清当演讲嘉宾。

吴晓求本有机会与郭树清成为同事,但他放弃了。

比起机关,他更喜欢留在学校做研究。

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一个月,吴晓求被提拔为副教授。

这一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次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误成证券专家现在,吴晓求被业内人士冠以“中国证券理论奠基人”的头衔,学术地位让他在资本市场改革中有话语权,但其实他是半路出家的。

1992年,深圳爆出“8·10”舞弊事件,沪深股指暴跌。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随即成立(两者于1998年合并)。

刘鸿儒被任命为证监会首任主席。

吴晓求此时虽然在学界小有名气,但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还没沾上证券研究的边儿。

这一年,吴晓求将要被破格提拔为教授,但存款只有1000元。

这让新婚的他生活异常窘迫。

同行们给他出了主意——出书。

有个熟门熟路的同学甚至帮他承担起了销售的工作。

吴晓求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尝试。

半年后,奠定吴晓求在证券市场理论研究地位的著作——300万字的《股票债券全书》面世。

吴晓求:A股市场初现财富管理功能

吴晓求:A股市场初现财富管理功能

吴晓求:A股市场初现财富管理功能作者:李斌来源:《新财经》2008年第03期A股市场经过两年的高速成长,已经初具财富管理功能A股市场两年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不仅让所有的中国人为之动容,也让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刮目相看。

2008年,我们在选择理性投资的同时,更应肯定A股市场的高成长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春节前夕,《新财经》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

A股市场初具财富管理功能《新财经》:您曾经说过,资本市场如果只有融资功能,是很低级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完全可以被传统的商业银行所代替。

那么,您所说的具有财富管理功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什么概念?财富管理功能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吴晓求:具有财富管理功能的市场不只是一个投机市场,而是这个市场所提供的产品可以成为人们财富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具有增值价值的、可以长期持有的资产。

如果一个市场只停留在融资功能的话,是难以为继的。

只有具有了财富管理功能,资本市场才会具备赖以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才会生生不息地成长。

《新财经》:通过A股市场两年来的高速发展,您认为这种财富管理功能是否在A股市场开始体现?吴晓求:A股市场在2007年刚刚具有财富管理功能。

由于之前上市公司受股权分置制度设计的影响,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制度压抑,它所提供的收益非常低。

同时,整个A股市场中蓝筹股所占的比重非常小。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蓝筹股特别是对资源具有垄断权的企业的服务被境内市场淹没。

这些企业虽然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财富,但是,它们很多在境外上市,并不是A股市场的主体部分。

境内投资者买不到这些企业的股票,就难以享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财富效应。

2007年,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的结构正在发生转型和调整,资本市场由于理顺了利益关系,调整了投资者的预期,从而释放了巨大的制度效能。

同时,随着蓝筹股的回归,也优化了上市公司结构,提升了市场的投资价值,极大地改善了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中国资本市场正从单一的融资功能向关注财富管理功能的方向转型。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6.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6.

3.周期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经济繁荣,证券价格上涨。反之反是。 证券市场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是基本一致的。 只是市场周期一般而言要先行数月至半年。 证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4.3 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
4.3.1 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扩张性货币政策:
P
P0 P2
0
AD1
E1
AS1
ASP1 AD来自E2E0Yf
y
4.2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4.2.1 证券市场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 1.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 微观是宏观下的微观 2.政治因素 政局稳定与否 3.法律因素 4.军事因素 5.文化和自然因素
经济政策
2.产业和区域因素 中观性因素 产业:初创、成长、稳定、衰落 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如经济发展、交通、信息 化程度、区域内投资活动。 3.公司因素 经营管理水平、科研开发能力、产业内竞争实力 4.市场因素 做空行为、非理性追涨杀跌等
推动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有竞争力)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乘数推动作用; 外汇存底,货币供应量; 人民更加富裕,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证券市场。
反之,则反是。
基本分析篇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证券投资的产业周期分析 公司财务分析 公司价值分析
第四章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4.1 4.2 4.3 4.4 宏观经济分析的概述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 本章案例
4.1.1 判断宏观经济的基本变量
一、判断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主要指标 1.GDP 与经济增长率 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2.失业率 潜在GDP 结构性失业 3.通货膨胀 CPI PPI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通胀 可预期、未预期 温和、严重、恶性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3版)总结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3版)总结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四、五学期指定教材:吴晓求,《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参考教材:兹维。

波迪,《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证券系列教材:吴晓求主编:《证券市场概论》、《证券投资分析》、《公司发行与承销》、《公司并购原理》、《证券投资基金》等教学目的: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引领人们进入金融学术殿堂的概论性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关于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有价证券价格决定及证券组合基础理论;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了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了解证券监管现的基本理论。

导论开放的经济体系与现代金融体系;经济体系的经济特征: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资产证券化;实质经济与虚拟经济;现代金融的作用;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区别;现代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金融崛起的两个外部条件;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第一章证券投资工具第一节投资概述1 .投资的定义和目的投资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投资的目的有:本金保障;资本增值;经常性收益。

2.风险和风险偏好风险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进一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获得收益和遇到损失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

风险偏好有三类:风险规避;风险中立;风险爱好。

第二节债券1.债券的概念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概念的四层含义。

发行人;购买人;发行人义务;法律效力2.债券的基本要素四个基本要素:债券面值;票面利率;付息期和偿还期。

3.债券的特征四个特征:偿还性;流通性;安全性和收益性。

4.债券的分类对债券可以从是否约定利息划分、债券券面形态、发行主体、是否有财产担保、是否能转换为公司股票、利率是否固定、是否能够提前偿还、偿还方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是否约定利息零息债券;附息债券;息票累积债券(2)发行主体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3)有无担保抵押债券;信用债券(4)能否转换可转换债券;不可转换债券(5)能否赎回5.债券筹资的特点优点:资本成本低;具有财务杠杆作用;所筹集资金属于长期资金;筹资的范围广、金额大。

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资本市场(吴晓求)

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资本市场(吴晓求)

单位:亿元
GDP 3624.1 4038.2 4517.8 4862.4 5294.7 5934.5 7171 8964.4 10202.2 11962.5 14928.3 16909.2 18547.9 21617.8 26638.1 34634.4 46759.4 57478.1 67884.6 74462.6 79395.7 82054.0 89404 M2/GDP 32.0% 36.1% 40.8% 46.0% 48.9% 51.8% 57.8% 58.0% 65.9% 69.8% 67.7% 70.7% 82.5% 89.9% 95.4% 91.0% 100.4% 105.7% 112.1% 122.2% 131.6% 143.4% 148.2%
M2 1159.1 1458.1 1842.9 2234.5 2589.8 3075 4146.3 5198.9 6721.0 8349.7 10099.6 11949.6 15293.7 19439.9 25402.1 31501.0 46923.5 60750.0 76094.9 90995.3 104498.5 117638.1 132487.52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0.3% 1991 1997 2000 9.4% 17%
资料来源:参见表 1。
2、金融的市场化趋势的动因分析
经济的货币化 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 宏观储蓄结构的变化
(1)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 a
资料来源:1978——1998 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999) ,1999、2000 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年度公告。
(1)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 b
图2 1978年、1988年、1999年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比较图

吴晓求:中国不会出现全面性金融危机

吴晓求:中国不会出现全面性金融危机

吴晓求:中国不会出现全面性金融危机作者:来源:《中国经贸》2019年第15期吴晓求,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融学一级教授。

在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有深入独到研究,是我国经济学界在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之一,是我国证券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重要开拓者。

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金融危机启示录》《变革与崛起: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证券投资学》《互联网金融——逻辑与结构》《股市危机:历史与逻辑》等。

对于经历过文革的一代人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尝试。

1977年当吴晓求得知恢复高考消息时,已经错过了当年的考试时间,但他没有放弃,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复习,197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财经学院(现江西财经大学)。

在选择专业时,喜欢哲学的吴晓求原本填写了江西大学哲学系,但在教育系统任职的父亲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经济建设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征求吴晓求的意见后,将志愿改为江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也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本科毕业后,吴晓求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相继完成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并留校任教。

由于学术水平出众,两次破格晋升之后,1993年6月,吴晓求成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之一。

1994年因工作需要,吴晓求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原财政金融系(后更名为财政金融学院),研究方向也由之前的宏观经济转向金融和资本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最早培养证券专门化本科生的高校,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资本市场还缺乏系统研究,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成为人民大学首要解决的难题。

吴晓求临危受命,在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和我国证券法规的基础上,从改制、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并购重组、退市等最基础概念入手,编写完成了一套七卷本的证券系列教材,后又浓缩成现在众所周知的《证券投资学》,他也因此成为我国证券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开拓者。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部分老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部分老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部分老师介绍、学术论著介绍吴晓求男教授、博导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与方法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方向:证券投资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学术论著:著作:《紧运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文集:《经济学的沉思——我的社会经济观》(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资本市场解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演讲集:《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吴晓求演讲访谈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教材:《证券投资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证券投资学》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证券投资分析》(1-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002) 《21世纪证券系列教材》(13分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陈雨露男教授、博导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研究方向: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资本市场。

学术论著:著作:《投资学精要》(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货币经济学手册》(上、下卷)(译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货币理论与政策》(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现代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兼并与收购:交易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现代金融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8月;《风险管理实务》(译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2月;《货币与金融经济学前沿》(译著),税务出版社,2000年1月;《国际金融》(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译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4月;《国际金融市场》(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国际收支均衡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6月;《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9月。

《证券投资学》吴晓求课后习题答案

《证券投资学》吴晓求课后习题答案

1简述有价证券的种类和特征。

债券:偿还性、流通性、安全性、收益性股票:不可偿还性、参与性、收益性、流通性、价格的波动性和风险性证券投资基金:1集合理财、专业管理2组合投资、分散风险3利益共享、风险共担4严格监管、信息透明5独立托管、保障安全2股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1)按上市地区划分:A股、B股、H股、N股、S股(2)按股票代表的股东权利划分:普通股和优先股(3)其他分类: 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有票面值股票和无票面值股票、单一股票和复数股票、表决权股票和无表决权股票。

3简述普通股票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种类。

基本特征:(1) 持有普通股的股东有权获得股利,但必须是在公司支付了债息和优先股的股息之后才能分得。

普通股的股利是不固定的,一般视公司净利润的多少而定。

(2) 当公司因破产或结业而进行清算时,普通股东有权分得公司剩余资产,但普通股东必须在公司的债权人、优先股股东之后才能分得财产。

(3) 普通股东一般都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即有权就公司重大问题进行发言和投票表决。

普通股东持有一股便有一股的投票权,持有两股者便有两股的投票权。

任何普通股东都有资格参加公司最高级会议在每年一次的股东大会,但如果不愿参加,也可以委托代理人来行使其投票权。

(4) 普通股东一般具有优先认股权,即当公司增发新普通股时,现有股东有权优先(可能还以低价)购买新发行的股票,以保持其对企业所有权的原百分比不变,从而维持其在公司中的权益主要种类: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以及筹资和投资者的需要,可以发行不同种类的普通股。

1、按股票有无记名,可分为记名股和不记名股2、按股票是否标明金额,可分为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3、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等等4、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区的不同,又可将股票分为A股、B股、H股和N股等等。

以上第3、4种分类,是我国目前实务中为便于对公司股份来源的认识和股票发行而进行的分类。

在其他一些国家,还有的按是否拥有完全的表决权和获利权,将普通股分为若干级别。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课后问答题答案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课后问答题答案

1.简述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PT)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套利者使得市场不存在无风险套利,进而保证市场的动态均衡,因此套利者是导致市场更具效率的必要条件;资产价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多因素模型,但是该理论未能确定资产价格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影响度。

2.现代资产定价理论从哪些方面对传统资产定价理论进行了改进和突破?答:谢夫林和斯塔特曼1994年发表了《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非理性投资者,对传统的CAPM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现实3.资本定价模型与资产组合理论的联系是什么?答: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奠定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基础。

1964年夏普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从投资者效用最大化出发,认为在市场均衡条件下,单一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收益由无风险收益和风险溢价两部分组成。

4.简述衍生品定价理论的发展历程。

答:(1)期货定价理论:a)持有成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持有存货有成本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必须补偿,因此期货价格等于现货价格与成本和风险补偿之和。

但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后来者提出了改进,代表性的是1949年沃金提出的储存价格理论和1958年布伦南提出的理论b)延期交割费用理论。

凯恩斯1930年提出的理论,认为较低的期货价格出售和约是让渡一定的风险报偿给投机者。

;c)基于对冲压力的期货定价理论。

针对延期交割费用理论不足。

赫希雷弗于1988年提出了基于对冲压力的期货定价理论。

(2)期权定价理论:最早起源于1900年法国数学家路易斯·巴彻利尔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1961年斯普伦克尔在假设股票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固定均值和方差的基础上推导期权定价公式,期权定价理论才有所进展。

5.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的差异是什么?答:a)现代金融学理论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能够在现有信息状态下无偏地估计风险和收益,从而做出最佳的决策。

然而,行为金融学家认为:①由于人类有限的认识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最佳的处理,往往采取一些简单的方式,如经验法则来处理问题,虽然有时是有效的,但在特殊的环境中就会产生偏差。

经济学家吴晓求创业板目前不宜推出

经济学家吴晓求创业板目前不宜推出

网址:ww FINANCE金台银街今年一季度,中国股市总体上呈现出震荡下调的态势。

在这三个月中,再融资、印花税、创业板、股指期货、“大小非解禁”等一系列“热词”不断地刺激着中国亿万股民的神经。

3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就当前资本市场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监管层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应如何调整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印花税率是否应该调整的问题,吴晓求明确表示:“较低的印花税率是资本市场运行的环境,也应该是相对稳定的。

频繁利用税收手段干预市场,只有不懂市场的人才会这么做,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目前股市的问题说到底是资金层面的问题。

现在资金层面没有放松的信号,反而出现收紧的信号。

因此,政府应该明确地告诉股民,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政府是乐观的,并应该及时反应在印花税的调整上。

”吴晓求对记者说。

他还表示:“从短期来看,我们很多专家都认为改革现行的印花税交易制度已经成熟了。

具体来说,应该从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把印花税率降至1‰至1.5‰都是可行的(注:现行的印花税率为3‰)。

从长期来看,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与资本市场相互匹配的政策。

”股市大跌源于股权分置制度缺陷“现在监管层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比较空泛,具体来说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长远战略性眼光,这怎么行呢?”吴晓求说。

“股市目前面临如此大幅度的调整,说明市场的信心因诸多原因而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吴晓求表示,“有人认为是受到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的外部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受到2007年中国股市猛涨而需调整的内部原因。

其实把此轮回调归因于这两个原因完全可以说是‘托词’。

”那么,什么才是此轮中国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深层原因呢?在吴晓求看来,原有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是此轮调整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性原因。

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现象,即上市公司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的,称为非流通股。

(完整版)2018人大财院导师介绍之吴晓求

(完整版)2018人大财院导师介绍之吴晓求

2018人大财院导师介绍之吴晓求吴晓求教授教育背景:1983年7月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 :1987.7-1994。

1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1997。

5-2002。

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2002。

8-2006。

8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证券投资理论、投资银行学术和社会兼职:现任职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1996。

12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

5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06。

8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2006。

12至今);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金融顾问;南开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代表性学术成果著作:1992,《紧运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集:1998,《经济学的沉思——我的社会经济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资本市场解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梦想之路——吴晓求资本市场研究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演讲集:2002,《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吴晓求演讲访谈录》中国金融出版社;教材(主编):1998,《证券投资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证券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1世纪证券系列教材》(13分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证券投资学》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主笔,起始于 1997年,除2000年报告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外,均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当年4月出版 )1997:《’97中国证券市场展望》1998:《’98中国证券市场展望》1999:《投资者利益保护与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2001:《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2002:《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2003:《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2004:《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2005:《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2006:《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2007:《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学术奖励:1998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2000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2002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2004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2006中国金融业杰出贡献专家;2007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如何认识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

如何认识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
作者: 吴晓求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 主题词: 中国资本市场;人民币升值;市场化改革;结构性调整;发展政策;市场发展;金融环境;金 融体系
摘要: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发展阶段.如何认识当前的资本市场,如何保持资 本市场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何在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等金融环境下大力推进资 本市场发展,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推进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市场 化改革,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人大财院导师介绍之吴晓求
吴晓求教授
教育背景:
1983年7月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7-1994.1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1997.5-2002.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2002.8-2006.8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证券投资理论、投资银行
学术和社会兼职:
现任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1996.12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5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06.8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秘书长(2006.12至今);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金融顾问;
南开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
代表性学术成果
著作:
1992,《紧运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集:
1998,《经济学的沉思——我的社会经济观》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资本市场解释》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梦想之路——吴晓求资本市场研究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
演讲集:
2002,《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吴晓求演讲访谈录》中国金融出版社;
教材(主编):
1998,《证券投资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证券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21世纪证券系列教材》(13分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证券投资学》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主笔,起始于1997年,除2000年报告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外,均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当年4月出版)
1997:《’97中国证券市场展望》
1998:《’98中国证券市场展望》
1999:《投资者利益保护与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
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
2001:《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2002:《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
2003:《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
2004:《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
2005:《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
2006:《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
2007:《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
学术奖励:
1998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2000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2002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
2004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
2006中国金融业杰出贡献专家;
2007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