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食心虫课题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研究报告

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研究报告

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研究报告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研究报告引言:梨小食心虫(Pear Psyllid,Cacopsylla pyricola F ö rster)是一种重要的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梨树上,对梨树的生长和果实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梨小食心虫,本试验通过针对其生命周期和危害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研究,并探索其防治效果,为梨小食心虫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选取同质化的2年生梨树,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个组别包含10棵梨树,组间定位在同一果园内。

实验组树上梨小食心虫的平均感染率为50%。

实验组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处理:首先,利用昆虫网隔离实验组梨树,以防止梨小食心虫的传播。

然后,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施用相应的药剂,浓度根据产品说明进行调整。

每次施用后持续观察7天。

根据实验结果,记录梨树叶片数量和感染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在施用药物后,实验组的梨小食心虫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照组中,梨小食心虫的感染率持续上升,最终达到100%。

而实验组中梨小食心虫的感染率仅为20%,表明药物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进一步对感染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此外,施用药物后的梨树叶片数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药物能够保护梨树的生长。

讨论:本试验通过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试验,发现所选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感染和危害。

该药物可能通过破坏梨小食心虫的天敌和阻碍其生命周期继续发展,从而实现防治效果。

实验结果还显示施用药物后,梨树叶片数量增加,说明药物可能对梨树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这可能是由于药物能够提供养分和保护叶片免受昆虫咀嚼的损伤。

然而,该试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药物的长期效果和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

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药物对防治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效果。

该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感染和危害,同时促进梨树的生长。

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果树食心虫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害虫,它主要危害果树的果实,导致果实腐烂,影响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针对果树食心虫的灾变机制及关键防控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对于果树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果树食心虫的生物特性入手,探讨其灾变机制,并对关键的防控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方面展开阐述。

果树食心虫属于鳞翅目害虫,主要以果树的果实为食。

其幼虫侵入果实内部,以果实的果肉为食,导致果实腐烂变质。

果树食心虫的寿命短,繁殖能力强,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这些特点使得果树食心虫在果树上的危害性较大。

灾变机制方面,果树食心虫在适宜的气温和湿度条件下,繁殖速度会急剧加快,从而对果树造成更大的危害。

而果树食心虫的成虫也会通过飞翔散布的方式,迅速传播到周围的果树上,形成虫害扩散的局面。

针对果树食心虫的防控行动,首先需要对其灾变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繁殖、生长的规律,及其存在的环境适应条件,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措施。

在防控技术方面,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生物防治方面,可以利用果树食心虫的天敌进行防治,如瓢虫和蚂蚁等天敌对果树食心虫有一定的捕食作用,可以通过增加这些天敌的数量来控制果树食心虫的繁殖。

还可以利用一些对果树食心虫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方面,可以选用对果树食心虫有高效杀虫作用且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对果树食心虫进行定向防治。

不过在化学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果树和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可以采用诱捕措施,利用果树食心虫的本能行为,通过诱虫剂将其诱捕并消灭,以达到防治效果。

针对果树食心虫的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需要与果农进行密切合作,结合果树种植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

还需要加强果树食心虫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虫害的出现并进行防治。

通过对果树食心虫的灾变机制及关键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果树食心虫对果树的危害,保障果树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果树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课题:桃小食心虫的防治主讲人:XXX主要内容及过程:桃小食心虫又名桃小食蛾、苹果食心虫、桃食卷叶蛾等,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蛾科。

主要危害苹果、桃、梨、枣、山楂等果树。

形态特征:①成虫:雌性体长7.0~8.0毫米,翅展16.0~18.0毫米。

雄性体长5.0~6.0毫米,翅展13.0~15.0毫米。

成虫体白灰至浅灰褐色。

②虫卵:近椭圆形或圆筒形,初产时浅红色,以后逐渐变深。

③幼虫:体长13.0~16.0毫米,全身桃红色。

④蛹:体长6.5~8.6毫米,初黄白色后变褐色。

生活习性:该虫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的幼虫在寄主树干周围3~15厘米深的土层内结茧越冬。

越冬代幼虫在5月下旬后开始出土,出土盛期在6月中下旬,出土后多在树冠下荫蔽处(如靠近树干的石块和土块下,裸露在地面的果树老根和杂草根旁)做夏茧并在其中化蛹。

越冬代成虫6~7月间羽化,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经1~3天产卵,初孵化的幼虫,先在果面上爬行,一般爬行2~3小时再寻找适当的地方蛀入果内,蛀果后2天左右,从入果孔处流出果胶珠。

桃小食心虫的脱果幼虫有背光的习性,在果园内无间作物和果园地形不复杂的情况下,脱果幼虫都喜向树干方向爬去。

7~8月为第一代幼虫危害期,也是该代幼虫逐渐老熟脱果期,历期为22~29天。

第一代成虫8月间发生,8月中旬为盛期。

第二代卵发生期与第一代成虫的发生期大致相同,盛期在8月中下旬。

第二代幼虫在果实内历期为14~35天,幼虫脱果期最早在8月下旬,盛期在9月中下旬,末期在10月份。

幼虫先后老熟脱果入土,做“越冬茧”越冬。

防治方法:由于桃小食心虫世代交错,受气候条件、土壤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越冬代出土时间会发生变化,给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做好监测的基础上,可采用树下与树上防治相结合、化学与人工防治相结合、园内与园外防治相结合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要特别注意加强树下防治和第一代桃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全面控制此虫危害,提高好果率。

果树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

果树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

果树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摘要描述了3种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果树食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食心虫;发生特点;防治措施食心虫是指蛀入果实的一类鳞翅目害虫,有些种类还可以为害新梢和嫩芽。

各种食心虫均以幼虫为害,影响水果的产量和质量,甚至使其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减产减收。

这类害虫发生广,危害重,是当前果树生产上的重要害虫[1]。

东北地区主要有桃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和梨大食心虫等。

吉林省发生和为害严重的食心虫主要是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梨大食心虫。

1发生特点1.1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又名桃小食蛾,是果园的重要害虫之一,属鳞翅目果蛀蛾科,主要危害苹果、梨、山楂等。

成虫体长7~8 mm,灰白色;卵橙红色,球形;幼虫桔红色,前胸背板深褐色,体长约12 mm,肥胖;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根的表土下越冬。

幼虫在果内纵横串食,果内充满粪便,果实变为畸形。

桃小食心虫在吉林省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果园土壤内越冬,越冬幼虫在茧内休眠半年多,翌年6月中旬开始破茧出土,1—2月后结夏茧化蛹,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

成虫羽化后2~3 d 产卵;卵多产在果实的萼桂;卵期7~10 d。

幼虫多在清晨孵化,初孵化幼虫先在果面爬行,寻觅适当部位咬破果皮,大多数幼虫从果实胴部蛀入果内。

蛀入孔小如针孔,外面分泌果胶,随果实发育,蛀孔逐渐愈合,只呈凹陷,不易发现。

幼虫在果内纵横串食,直到果心,被害果变为畸形,幼虫在果内经过逾10 d后,咬一扁圆形的脱果孔脱出果外,落地入土作过冬茧越冬。

1.2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通称梨小。

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李、杏等果实,还能危害新梢。

成虫体长6 mm,灰褐色;卵乳白色;幼虫黄白色,前胸背板淡黄色,体长10~14 mm;1年发生1~2代,幼虫在枝干裂缝内越冬;幼虫多在枝梗结内蛀入果心食害,果实不变形,蛀道有虫粪。

梨小食心虫在吉林省每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主干、主枝的裂皮结灰白色茧越冬。

苹果食心虫防治方法

苹果食心虫防治方法

XXX县苹果蠹蛾防治实施方案一、分布与危害苹果蠹蛾俗称食心虫,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

原产欧洲,据报道除日本外,世界各国凡是苹果产地均有分布.因此,国际上很多国家作为重要检疫害虫,苹果蠹蛾在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和甘肃,1992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一类名单,1995年被列入我国植物检疫对象名单,1996年被列入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据资料提示,苹果蠹蛾的寄主有苹果、花红、海棠、沙梨、香梨、榲脖、山楂、野山楂、李、杏、巴丹杏、桃、板栗属、榕树、核桃、花楸属、石榴等几十种水果。

据调查,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

二、被害状、形态特征识别1、被害状:幼虫蛀果直达果心种子室,很少发生纵横穿食果肉的情况,入侵部位多为果实胴部和萼洼处,个别为果顶.果面留一伤疤,蛀果时的碎屑和褐色虫粪以丝连缀成串悬挂在蛀果孔下(这是区别其它蛀果害虫最明显的特征)。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8毫米,灰褐色带紫色光泽.前翅臀角处有一近圆形深褐色大斑,内有3条青铜色粗纹,翅基部褐色,分布有暗色斜行波状纹;翅中部浅褐色,也布有褐色斜行波状纹。

卵:椭圆形、扁平、长径约1毫米,初产时白色半透明,幼虫:体长16毫米左右,体背为浅红色,前胸K毛群有3根刚毛,.腹足趾钩19-23个,蛹:淡褐至深褐色,长9毫米左右,腹部各节背面有刺排列,第2-7节为两排,第8-9节只一排.末端钩状毛10根。

三、发生规律及特点苹果蠹蛾一年发生1-2代,第1代在“小满”前后(5月中、下旬)发生;第2代在“大署”前后(7月中、下旬)发生;世代不整齐.老熟幼虫在枝干翘皮下做茧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羽化,成虫发生期很长,从4-8月都有成虫羽化,其中:5-7月羽化数量大,产卵多,成虫发生、产卵高峰期与苹果树盛花期相吻合,此期不便用药,第1代幼虫发生期适逢苹果“幼果期”危害重,第2代幼虫发生期是苹“膨大期”危害猛,危害期近一个月,于9月中下、旬脱果开始越冬。

果树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果树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锦州市是水果生产大市,果树面积大约70万亩,苹果和梨年种植面积可达到40万亩,年均水果产量50万t。

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发生较重,针对锦州市果树食心虫危害情况,我们对本地区果树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构建了果树食心虫简便、安全控制技术体系,为辽西地区果业的绿色生产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1果树食心虫的种类调查及种群发生动态研究研究表明,果园中发生的食心虫种类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蛀螟和山楂小食心虫,其中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发生数量最多。

桃小食心虫1年可发生2代,发生期为5月底~9月上旬,高峰期分别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3~4代,第1代成虫发生在6月末~7月末;第2代成虫发生在8月初~9月中旬。

第1、2代发生比较整齐,3代以后有世代重叠现象。

2温湿度对桃小食心虫生长繁殖的影响25℃是桃小食心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低温和高温对桃小食心虫的发育均有抑制。

在低温下,桃小食心虫的蛀果率和脱果率都比较低,高温则会抑制桃小食心虫的正常繁殖。

桃小食心虫卵孵化的最佳相对湿度为70%~80%,当环境湿度低于40%时,卵会因为干燥死亡,孵化率显著降低。

在温度25℃、光照15h 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10%时桃小食心虫的羽化率最高,土壤太干或太湿都不利于蛹的羽化。

3环境颜色对食心虫成虫产卵的影响颜色可以影响昆虫的产卵行为,本试验研究了红、橙、黄、绿、蓝、紫6种颜色背景对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的产卵生物学参数影响,明确环境中的颜色因素与其产卵生物学的关系,为无公害虫害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红、蓝、紫背景下产卵前期显著长于对照,黄色和绿色背景下产卵前期显著短于对照,其中以紫色背景下的产卵前期最长,黄色背景下的产卵前期最短;红、橙、绿、蓝色背景下的产卵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中绿色背景下的产卵期最长,紫色背景下的产卵期最短为8.36d;红、黄、绿、蓝色背景下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黄色背景下产卵量最多,紫色背景下的产卵量最少。

果树食心虫人工防治方法

果树食心虫人工防治方法
黑光灯的使用时间通常从食心虫成虫出现开始,一直持续到采收结束, 期间需要定期检查和清理捕获的成虫。
性诱剂诱捕成虫
性诱剂的诱捕效果与使用方法和时间密切相关。通常 在成虫交配高峰期前开始使用,将诱捕器悬挂在树冠 外围的枝条上,离地面高度约为2米左右。
性诱剂是一种利用食心虫雄虫的性信息素制成的诱捕 剂,将其放置在果园中,能够吸引雌虫前来交配,从 而减少繁殖数量。
交叉使用
同时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进行交叉处理,可以更全面地防治食心虫类害虫。
06
防治效果评估及展望
防治效果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设定
设定防治效果评估的指标,包括防治面积、防治次数、防治效果 等。
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取样、定点监测等方法,对防治区域进行定期调查。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防治效果相关指标。
04
人工防治方法三:生物 防治
天敌昆虫防治
寄生蜂
寄生蜂是食心虫的天敌,能够将 卵产在食心虫的幼虫或蛹中,从 而杀死它们。常见的寄生蜂有赤
眼蜂、平腹小蜂等虫为食,能够有效地控制食心虫
的数量。
蜘蛛
蜘蛛会结网捕食食心虫,也能够 有效地减少食心虫的数量。
生物农药防治
防治效果影响因素
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的制定是影响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包括防治药剂的选 择、施药时间、施药方式等。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果树品种等也会对防治效果产生影响。
生物因子
果树食心虫的生物特性、种群动态等也会影响防治效果。
展望未来防治技术发展
1 2
新技术研发
加强果树食心虫防治新技术的研发,如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等。
鱼藤酮
鱼藤酮是一种植物源农药,能够抑制食心虫的呼 吸作用,从而杀死它们。

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果树食心虫是一种危害果树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给果树种植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果树食心虫的灾变机制与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一直备受关注,对于果树产量的保障和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果树食心虫的生物特性、灾变机制和关键防控技术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果树食心虫的生物特性果树食心虫是一种寄生在果树上的昆虫,主要以果实的果心和种子为食物。

其寿命较短,一般在30-40天左右。

成虫体型较小,外形呈褐色,难以被果树种植者察觉。

雌虫寄生在果实内部产卵,卵孵化后的幼虫在果实内部啃食果心和种子,造成果实腐烂、变形,严重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果树食心虫主要对苹果、梨、桃等果树的果实造成危害,严重影响了果树种植业的发展。

了解果树食心虫的生物特性对于制定防控策略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果树食心虫的灾变机制1. 天气因素:果树食心虫的孳生与发展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干旱、高温、高湿等环境条件有利于果树食心虫的繁殖和生长。

气象因素是导致果树食心虫灾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宿主种类:不同的果树种类对果树食心虫的引诱和孳生具有不同的影响。

某些果树种类对果树食心虫更具吸引力,容易受到攻击和危害,从而导致其灾害程度加剧。

3. 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环境中的天敌和天敌的天敌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天敌关系,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可能破坏了果树食心虫的天敌数量和种类,从而加剧了果树食心虫的灾变。

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果树食心虫的灾变,为了有效防控果树食心虫,需要深入了解其灾变机制。

三、果树食心虫的关键防控技术1.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果树食心虫的天敌,如瓢虫、蚂蚁等天敌昆虫,建立生态平衡,减少果树食心虫的数量,从而降低果树食心虫的灾害程度。

2. 化学防治技术:采用合理、安全的农药进行喷洒,及时对果树食心虫进行防治,有效控制果树食心虫的数量。

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果树食心虫灾变机制与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果树食心虫是一种对果树产生严重威胁的害虫,对果实造成严重损害,影响果树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控果树食心虫,需要深入研究其灾变机制和关键防控技术,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综合研究。

本文将从果树食心虫的生物特性入手,探讨其灾变机制和关键防控技术,并以实际案例说明技术在果树食心虫防控中的应用。

一、果树食心虫的生物特性果树食心虫,又称瓜实蝇或果实蝇,主要侵害瓜类和果树作物。

其幼虫以果实为食,造成果实腐烂和脱落,严重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果树食心虫的寿命短,繁殖力强,易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对果树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果树食心虫的生物特性,有助于研究其灾变机制和制定相应的防控技术。

二、果树食心虫的灾变机制1. 环境适应能力强:果树食心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适应性广,可以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存繁殖,对果树的危害性大。

2. 繁殖速度快:果树食心虫繁殖速度快,幼虫孵化后迅速侵入果实内部,食物来源丰富,有利于其快速繁殖。

3. 抗药性强:果树食心虫在长期与农药接触后,对一些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增加了防治难度。

了解果树食心虫的生物特性和灾变机制,有助于寻找关键的防控技术。

三、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1.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和寄生性昆虫,对果树食心虫成虫和幼虫进行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或寄生性昆虫,实现对果树食心虫的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化学防治技术:针对果树食心虫的特性,开发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采用喷洒、熏蒸等方式对果树食心虫进行化学防治,控制其数量。

3. 生态环境调控技术:通过调整果园生态环境,优化果树的生长环境,降低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率,减轻果园的病虫害危害。

四、实际案例分析某果园引入了一种天敌昆虫,对果树食心虫进行生物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定期监测,果园工作人员发现果树食心虫的数量明显减少,果实的损坏率显著下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有效保护。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果树食心虫的灾变机制和关键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效降低了果树食心虫对果树的危害。

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

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

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摘要】梨大食心虫是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给梨树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梨大食心虫,在实践中提出了多种综合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传统方法,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环境和人体健康问题。

生物防治技术以天敌等自然天敌为主,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

生态防治技术注重利用梨树自身的生态环境,提高梨树的抗病虫能力。

综合防治技术则是将多种技术手段结合使用,综合发挥各种防治技术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控虫效果。

推广和应用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对于保护梨树健康生长、提高梨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并加强监测和管理,才能有效控制梨大食心虫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关键词】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推广应用1. 引言1.1 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性梨大食心虫是梨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以梨树叶片为食,导致叶片凋萎、落叶,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了有效控制梨大食心虫的危害,发展综合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防治技术可以综合利用化学、生物、生态等多种手段,通过综合施策,增强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防治技术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有效控制梨大食心虫的数量,但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药害和药害虫的产生。

生物防治技术则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天敌进行控制,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受天敌数量和环境因素影响大。

生态防治技术是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防治,通过改良生态环境,提高植物的抗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梨大食心虫的防治来说,综合防治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促进果树健康生长。

推广应用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果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梨大食心虫的生命周期与危害梨大食心虫(scientific name: Cydia pomonella)是梨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的幼虫主要侵袭梨果,导致果实受损并造成产量下降。

浅谈果园食心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果园食心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食心虫是果树生产中常发性、灾害性的重要害虫,具有个体小、隐蔽危害、世代重叠、栖息环境多样化等特点。

食心虫传播速度快,影响面积广,初发生时一般很难察觉,防治时机常常把握不准。

待表现出明显症状时,防治难度加大。

因此,在果树管理中,从4月份开始就要密切关注食心虫的发生动态,综合应用人工、物理、生物、药剂等多种防治措施,尽量压减虫口基数,保障果品生态安全。

1食心虫发生原因分析1.1适宜的温湿度温湿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键因素,食心虫的出土、交尾和产卵都需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一般温度在23~26℃,春雨较多,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年份,食心虫发生较为严重。

反之若遇高温干旱的年份,食心虫的发生一般较轻。

目前多数果园灌溉条件充足,若春雨过少,大量浇水也有利于食心虫越冬幼虫大量出土。

1.2不同树种混栽不同果树树种混栽也是果园食心虫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生态采摘园兴起,观光农业发展迅速,为迎合群众采摘需要,丰富果品采摘种类,果园中多种果树混种现象普遍,混种品种主要有苹果、梨、桃、山楂等,给食心虫的发生发育提供了足够的寄主植物,危害愈发严重。

1.3滴灌技术通常情况下,食心虫多数在苹果树方圆50厘米左右的土壤内冬眠,土层深度2~8厘米。

目前园区滴灌技术普遍得到实施,果树能及时得到肥水供应,根部土壤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含水量相对比较稳定。

滴灌技术在保障果树水分充分供应的同时,也给食心虫的出土化蛹、成虫羽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2食心虫危害特点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在果园内交叉危害,各有不同。

桃小喜欢在苹果、桃、梨等寄主植物的果萼处产卵,有的直接在果皮上产卵,幼虫孵化后蛀入果皮,啃食果肉,在果实上留下针眼般大小的小孔,3~5天蛀果孔外溢出泪珠状果胶,干涸后变成白色薄膜粉状物,擦除表层物质可见黑褐色的虫孔。

幼虫在果实内窜食果肉组织,蛀食的虫道纵横弯曲,大量粪便排泄在果内,因此又有“豆沙馅”、“豆沙瓤”之说。

幼虫在果实内部老熟后,在脱果前3~4天由里向外在果皮咬一个圆形脱果孔,部分粪便黏附在脱果孔周围,老熟幼虫脱果后,掉落地面形成夏茧或冬茧。

果树食心虫应适期早防治

果树食心虫应适期早防治

选择低毒药剂
轮换使用药剂
应该选择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避免对果树 和环境造成污染。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该轮换使用不同种类 的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
严格掌握用药量
注意施药时间
应该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严格掌握用药量, 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在施药时,应该注意天气情况,避免在高温 或雨天施药,同时要注意施药的时间间隔, 确保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品种、合理施肥、中耕除草等 措施,提高果树抗虫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赤眼蜂等来控制食心虫的繁 殖和为害。
物理防治பைடு நூலகம்
使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减少繁 殖数量。
化学防治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 行防治,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 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注意药剂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果树食心虫的发生规

• 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 •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的土中、石
缝、杂草中越冬 • 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产卵于
果实萼洼、梗洼等处 • 幼虫孵化后蛀果为害,老熟后脱
果入土结茧化蛹
03
果树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 2
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树势, 提高果树抗虫能力。
果树食心虫应适期早防治
目 录
• 引言 • 果树食心虫的识别 • 果树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 果树食心虫防治的成功案例 • 果树食心虫防治的注意事项
01
引言
防治果树食心虫的重要性
1
食心虫是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苹果、梨、 桃、杏、樱桃等水果的危害尤为严重。
2
食心虫的危害不仅影响水果的产量和品质,还 会对果树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

苹果园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

苹果园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

苹果园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摘要:苹果园小食心虫是苹果园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钻入果实内部取食,导致果实品质下降,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在综合分析苹果园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策略,旨在为苹果园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苹果园;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综合防治一、引言苹果园小食心虫,又称苹小食心虫或苹果蛀果蛾,是鳞翅目卷叶蛾科的一种昆虫。

该虫以幼虫钻入苹果果实内部取食果肉,导致果实腐烂、变色,严重影响苹果的品质和产量。

因此,研究苹果园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对于保障苹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苹果园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苹果园小食心虫在苹果树上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根颈部的粗皮缝隙处、剪锯口四周死皮裂缝内以及吊枝绳、果筐等处结茧越冬。

次年5月间开始化蛹,蛹期约20天。

6月上、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成虫羽化后1~3天开始交尾产卵,每雌产卵约45粒,卵期约1周。

幼虫孵化后在果内危害约经18~30天后,最早在7月上、中旬脱果;大部分幼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脱果化蛹。

再经半月左右的蛹期后,羽化为第1代成虫。

第2代卵初期为7月下旬,盛期在8月上旬至8月下旬,卵期3~5天,幼虫在果内危害20余天后老熟脱果,脱果盛期在9月上、中旬。

幼虫脱果后即爬至越冬场所结茧越冬。

此外,苹小食心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其发生和繁殖。

三、苹果园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策略针对苹果园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我们提出以下综合防治策略:1.农业防治1.1 加强果园管理,合理修剪树枝,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小食心虫的产卵率。

1.2 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等,减少小食心虫的越冬场所。

1.3 做好果树的套袋工作,防止小食心虫幼虫钻入果实内部。

2.生物防治利用小食心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蜘蛛、蚂蚁等。

在果园内合理种植天敌植物,为天敌提供栖息地和食源。

果树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果树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果树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要点近些年,中国果树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为了降低果品损失率,提高果品质量,避免药物残留,需大力推广果树绿色防控技术。

食心虫是严重影响果树栽植的病虫害类型,传统的防治方式弊端较多,很容易引发生态污染和药物残余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果树产生抗药性或误杀害虫天敌。

本文分析了果树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要点,以期指导果树产业健康发展。

1果树食心虫物理防治措施在早春时节对树皮进行清理,将隐藏在树皮及缝隙中过冬的幼虫及时处理干净,同时适时修剪果树上的被害树梢,对于多种果树混种或不同果树相邻的果园,在果树生长季务必将被害嫩梢处理干净。

在平时的养护中,一旦发现嫩梢顶部出现枯萎的叶片,便要立即修剪,并将做好深埋清理工作。

若叶片变褐、变枯,则表示幼虫早已转移到别处,需在果实发育中后期清理虫果。

在幼虫过冬之前,要在果树枝干上绑缠草绳,吸引更多过冬幼虫,在入冬之后再将其解开进行烧毁,将藏在里面的幼虫消灭掉。

可以使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对于食心虫拥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在果园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糖醋液诱捕器。

在调配糖醋液时,必须把握好不同原料的比例,一般而言将糖、醋酸、酒精、水的比例控制在3:1:3:120,在調配完所需的糖醋液后将其放置于水盆之内。

然后悬挂在果树上,距地面1.5 m左右,或与同性引诱剂进行融合,悬挂5~8个最为合适,定期清理诱捕到的食心虫并更换溶液,一般1个星期更换1次便可。

基于食心虫趋光性的特点,以灯光来诱杀,在果园各处安装黑光灯和杀虫灯,通常每公顷安装1~2盏,这种诱虫杀虫方法主要适用于大规模果园的成片杀虫。

2果树食心虫生物防治措施首先可以利用性信息素诱杀成虫,主要工具为性诱剂和诱捕器,通过干扰食心虫成虫的交配,有效缩减后代虫口密度,在食心虫扬飞之前,把准备好的性诱剂和诱捕器悬挂在果树背光一侧、空气流动性较好的枝干上,同地面保持1.5 m的距离。

果农也可以自行制作诱捕器,准备直径为20~24 cm的水盆,倒入清水,并加入一定量的洗衣粉,使用细长的铁丝将诱芯固定在水面上0.5~1 cm处。

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实训教学设计

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实训教学设计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实训教学设计谢怀森(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民勤733399)【摘要】本文以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实训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果树桃小食心虫介绍和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实训教学设计为主要依据,从为害特征、形态特征、明确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法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实训教学设计实施价值,旨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实训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导学案【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训教学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 [2018]GHBZZ1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247-01果树桃小食心虫是一种病虫害,分布比较广,在果产区的都会出现,也别是果树相近或者混合果树之间情况比较严重,对于果实产量具有严重影响。

因此中职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果树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教学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根据食心虫危害特征、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效防治对策,使得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有效的防治对策,在未来工作期间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出现,间接提升果树桃小食心虫防治实训教学实效性。

1.果树桃小食心虫介绍1.1为害特征幼虫对于果实具有严重危害,被害果实自身会存在针眼大小的孔,会流出眼珠状果胶,也称之为流眼泪,不久之后就会变成白色蜡质粉末,愈合后将会变成小黑点,并且在果实内形成凹陷。

幼虫进入果实后在里面横串食,将自身粪便排在果肉之中,也称之为陷,膨大程度不足的果实受害之后会变成畸形,进而被称之为猴头果,被害后的果实不能食用。

1.2形态特征成虫一般雌性长度为7、8mm,翅膀展开可以达到16、18mm,雄性身体长度则为5、6mm、翅膀展开一般是13、15mm。

果树“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果树“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果树“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张柏莲L i n y e y u a n y i果树“食心虫”是果树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该虫危害苹果、秋海棠、梨、山楂、桃、李、杏、枣、木瓜等多种植物。

梨小食心虫的习性是喜欢先梨后桃。

因此,在梨、桃附近种植的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的发生比山区管理粗放、多雨年份的果园严重。

本文详细介绍了果树“果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为害症状及传播途径幼虫生活在果食中食用果肉,危害果实,引起果实脱落,其中苹果、梨、枣、桃最为严重。

雌蝇在各种果实表皮下产卵,果实外皮会有针孔大小的孔洞,里边的幼虫聚集在果肉中以砂瓤为食,使砂瓤被刺穿,来回的在果肉中乱窜,向人们所说的“豆沙馅”样,导致果实还没有成熟就大面积落果,受害果实严重的不能食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卵和幼虫会通过各种受害果运输而传播,主要在纬度20-30纬度之间,冬季气候在20度以上受损最严重,但也可能转移到温带地区。

二、生活史及习性在漳州,龙岩每年可发生5代,没有明显的冬眠情况,没有严格的越冬过程,世代不整齐,冬虫态常同时存在。

成虫午前羽化,以8时前后最盛。

羽化后经过性成熟阶段就可以交尾产卵。

产卵时用产卵器刺入果皮,每孔内产卵5~10粒,每雌虫可产卵200~400粒左右,不是一次性产出,需要分多次产出。

幼虫孵出后群集果瓤为害,脱皮2次,幼虫期随这季节的不同而长短不一,每个洞产5~10粒卵,每个雌虫可产200~400粒卵,它不是一次性生产,而是需要多次生产。

孵化后,幼虫钻进果实内为害,脱两次皮。

幼虫共3龄,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老熟后脱果落地入土,成熟幼虫能跳7~10.2cm 远,多在3cm 左右深处化蛹。

三、形态特征及采集鉴定方法成虫:深褐色,体长7~8mm ,翅展约13~15mm ,体型小,雌蛾较雄蛾体型稍大,身上的颜色是黑色有黄色短毛,小盾片微微黑色,剩余部位都是黄色,与上述两条黄色纵带连成“V”字型,腹部由5节组成,赤黄色,有“丁”字形的黑纹;翅膀是透明色,长度是宽度的的2.5倍;脉纹黑褐色,产卵器由3节组成。

“食心虫”防治技术措施

“食心虫”防治技术措施

“食心虫”防治技术措施“食心虫”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它具有造成毁灭性。

九九年在我县番石榴上发现,到目前我县主栽的各种水果均在受害之列。

2002年琯溪蜜柚严重果受害率达到40%以上,一般果园发生也在5-10%,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发生加重。

因此,针对“食心虫”为害提出以下几条防治措施。

一、各有关部门应加强重视,乡镇应举办防治培训班,让广大果农
认识和了解“食心虫”为害的严重性和防治迫切性。

二、做好冬季清园,土壤翻土消毒处理,冬春初用乐斯本、呋喃丹、
叶蝉散粉等表土消毒,消灭虫源。

三、诱杀成虫,统一时间、统一行动,连片大面积挂性引诱剂防治,
每亩挂3-4只诱捕器诱杀成虫。

每15-20天换一次药,在5-10月份连续引诱效果好。

四、结合其他病虫进行综合防治,在5-10月份主要时期,不间断
用药,用敌敌畏、敌百虫、敌丹、百杀得、乐斯本,也可掺3%红糖水喷诱杀成虫。

五、及时做好受害果处理,各果农应及时将自己果园的病虫果集中
下药处理深埋或扼杀等,收购门市、店面禁止乱扔弃病虫果,应集中处理。

六、适时做好果实套袋,套袋是一项防治“食心虫”关键而有效的
措施,套袋前应做好用药彻底防治病虫害。

七、引诱剂:“诱蝇醚”是引诱“食心虫”的有效药剂,它具有叫
蝇中计和使蝇麻醉掉入诱捕器水中死亡。

诱捕器用矿泉水瓶做,矿泉水瓶三分之一上处两边钻空0.8公分小空,必须对称。

内装三分之一水,放入少量花生油浮在水面,用小号铁线穿入盖内挂上“诱蝇醚”。

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

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

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梨大食心虫(Dysaphis pyri),是影响梨树生长和果实质量的主要害虫之一。

梨大食心虫危害梨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吸食梨树上的树汁,导致梨树上的叶片萎缩,并对果实产生影响。

针对梨大食心虫对梨树的危害,需要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一、培育优质梨树品种。

选择具有抗病、抗虫特性的梨树品种,如一些耐寒性强、生长势旺的品种,降低梨大食心虫危害的发生率。

二、合理施肥。

通过合理施肥,提高梨树的养分水平,增强梨树自身的抗病抗虫能力。

同时,施肥方式也应适当控制,不要过度施肥。

三、做好水肥管理。

控制梨树的水肥平衡,不要出现过度或缺乏的情况,保证梨树的正常生长,增强对梨大食心虫的抵抗能力。

四、实施物理控制措施。

定期清除梨树周围的枯叶、枝条等,清理梨树上附生的蚜虫等病虫,确保梨树周围的环境清洁。

五、进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引入天敌,控制梨大食心虫的数量。

其中,可以选用天牛等昆虫,供其繁殖,增加天敌的数量,达到控制梨大食心虫的效果。

六、化学防治。

针对梨大食心虫严重危害梨园的情况,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

但应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农药,以免对梨树、环境及人畜造成危害。

七、增强管理水平。

梨大食心虫防治需要依据天气、病虫害的变化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梨树的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梨大食心虫的危害,防止其扩散和危害。

总结来说,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需要采用多种措施,包括优质梨树品种的选择、合理施肥、做好水肥管理、实施物理控制措施、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增强管理水平等。

只有综合运用以上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梨大食心虫的危害,保障梨树的正常生长和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树林间等调查方法
本课题首先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区及树种,在果园内进行主要食心虫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的系统调查,明确食心虫及重要天敌的种类及其控害能力,构建食心虫类害虫及其寄生蜂的鉴别体系和检索系统;同时调查分析园内植物种类对食心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的影响,筛选具有较好生态功能(引诱或驱避害虫或繁养天敌等)的伴生植物,研究伴生植物及自然生草控害保益的种植管理模式;研究寄主植物和配偶的化学通讯机制,探索控制害虫的新方法;筛选优势天敌和白僵菌株系,并探讨其大量繁殖及应用技术。

最后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集成以生态生物技术为主的主要果树食心虫的控制技术体系,并在基地试验示范。

一、害虫-天敌资源分布与作用调查
1、地点:在北京分别选择苹果、梨、桃园各一个,具体为:(1)昌平区王家园苹果园;(2)大兴区昌兴梨园;(3)平谷区大华山桃园。

2、时间:果树萌芽期至落叶期,每1-2周调查一次。

3、方法: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选取一株树。

(1)网捕法:每1周调查一次。

采获飞行、停栖、花间的昆虫。

在每个样树周围2
米范围内,用直径38cm的捕虫网,分别在4个不同方向来回扫网各4次(对于草本植物,扫网幅度为180°左右,杆长1.2m,对于较高的灌木等,扫网幅度约75°,网杆拉伸至3m),将捕虫网中的昆虫全部转移到塑料广口瓶中,用药剂熏死,带回实验室分拣和鉴定,记录各种昆虫的数量。

(2)陷阱法:每1周调查一次。

用于有特殊食性或平常不易网捕的昆虫等。

制法是在地面掘一个坑,然后埋下一个瓶子,瓶口与地表齐,瓶内置放(高度白酒:老陈醋:红糖:水=1:1:1:1混合);另一法为瓶口上加一大漏斗,斗口与地面齐,斗口上再覆一大网孔的铁网,最后将诱饵用纱布捆绑置于铁网中央上方。

每次换取饵料并收取资料。

(3)吸虫法:每1周调查一次。

结合目测法,以吸虫管或小型吸尘器在样树的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将見到的昆虫采获。

(4)目击法:每2周调查一次。

对样树每株分上、中、下取3层,每层又从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取2-3个叶片或枝条(依害虫种类而定);树下生草随机取5点,每点顺序调查2-3株。

分别记载昆虫种类、数量及虫态。

(5)诱集法:每1周调查一次。

使用诱虫灯或性诱剂,检查记录每次调查的种类及数量。

在食心虫成虫发生后期,在园内挂米蛾卵卡,诱集卵寄生蜂,并建立室内饲养群。

(6)有色粘板调查法:每1周调查一次。

在样树周围放置,色板为具粘性的纸板或其它材质,回收后以保鲜膜将纸板包裹,写上采集资料,回來后以丙酮将粘在纸板上的昆虫洗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