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成像技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电源,并报告维修人员 6、结束摄影,及时向PACS传送具有临床意义的序列影像资料,拍摄照片,签字
确认。 四、关机 结束所有病人的检查后将机器复位至初始状态,并关闭设备电源,填写设备
使用日志 五、环境条件 温度:15℃-24℃(60℉——75℉) 相对湿度:30%——
60%(非冷凝状态下)
第六节 DR图像质量控制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基本结构 1,X线转换介质
2,探测器单元阵列 3,高速信号处理 4,数字影像传输
X线转换 介质
探测器单 元阵列
成像原理:X线粒子射入加有高电压的非晶硒感光 层,其中原本定向移动的电荷发生电导率的改变, 伴随着空穴电子对分布不均匀的形成,感光层内就 有了不均匀聚集的电荷通过薄膜晶体管阵列转换为 可测的电信号,再进行A/D转换,成为可直接由计 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信号
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更高的动态范围和DQE, 更低的X线照射量, 图像层次更丰富, 成像速度快,曝光后几秒显示图像, 大大改善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一节 非晶硒探测器成像
非晶硒探测器结构及其成像原理
成像技术:利用非晶硒的光电导性,将X线直 接转换成电信号,经模数(A/D)转换形成数 字化影像。
时关闭总电源,并报告维修人员 3、开机后,按要求进行校正和预热 二、 操作准备 1、检查主机的功能状态,磁盘空间(必要时清理) 2、检查相关连入设备(图像处理工作站等)的性能、状态 三、接诊操作 1、按次序从调取或手工输入并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准备开始检查 2、接诊病人,关闭检查室的防护门 3、嘱患者除去影响照射部位成像质量的体外衣(异)物 4、调准射线中心线、照射野,以提高摄像质量,减少患者接受的额外辐射 5、曝光时注意仪器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时应停止检查,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关闭
第18章
DR
本章主要内容:
一、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非晶硒探测器成像) 二、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非晶硅探测器成像) 三、CCD X线成像 四、多丝正比电离室成像(MWPC
以上四种成像技术是根据DR平板探测器结构类型和 成像技术的不同进行分类的。
五、DR操作技术 六、DR图像质量控制
DR相对CR的优点:
X线转 换介质
非晶硒探测器成像 特性:
探测器有效探测面积:35X43cm 采集矩阵:2560x3072 像素大小:139×139μm 采集像素A/D转换位数:14bit 空间分辨率:3.6lp/mm
⑴直接光电转换 ⑵直接读出 ⑶量子检测率(DQE)较高 ⑷曝光宽容度大 ⑸后处理功能强大
分辨率很高,几何失真小,
均匀性和一致性好。但 CCD对X射线不敏感,所以 需要先将X射线激发荧光
⑴光电灵敏度高 ⑵动态范围大 ⑶空间分辨率高 ⑷较小的失真 ⑸惰性极小
屏产生荧光,经增强后成 为Video信息,经反光镜反 射到CCD镜头,被采集并
⑹高性能,长寿命
转换为电信息,再转换为 数字信息。获得数字影像
双能量减影
主要用于胸部摄影,是指应用不同的X线光子能量对密度不 同的骨与软组织的吸收衰减特性,将胸片中骨与软组织的影 像成分选择性减去后,生成仅有软组织或骨组织图像的技术。
临床意义:早期检出肺结节病变
第三节 CCD X线成像
CCD
CCD的特性:
CCD是是由数量众多的光敏 单元排列组成面阵Fra Baidu bibliotek空间
3. 界面曝光参数设置:
➢可以预先设定各摄影部位的默认参数值,实际操作
只需选择摄影部位和体位;
➢曝光方式可自动和手动,手动可调节kV、mA、s; ➢自动曝光控制AEC:固定kV、mA,对mAs值补偿。
4. 图像后处理参数设置:自动调用内置的图像处理参 数组合进行处理。
DR基本操作规程
一、 开机 1、检查制冷设备状态,确保扫描室温度符合要求 2、打开设备电源时注意仪器的状态、系统自检信息,发现异常时记录相关信息,及
成像主要原理:
是X线在荧光屏上产 生的光信号由由光 学传导至CCD探测器 接收,随之将光信 号转换成电荷并形 成数字X线图像。
第四节 多丝正比电离室成像
多丝正比电离室型直接 摄影装置是中俄于1999 年在中国共同研制成功 的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 线机,或称低剂量X线机.
它采用一种狭缝式线阵 列探测器扫描装置,具有 扫描剂量低、动态范围 宽、探测面积大等特点。
一、影像图像质量的因数
1.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2.人为因数 3.摄影条件 4.后处理技术 5.伪影 6.滤线栅 7.屏幕显示一致性 8.激光打印机输出
原理: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是一种以非晶硅光电二极管阵列为核心的
X线影像探测器。它利用碘化铯(CsI)的特性, 将入射后的X线光子转 换成可见光,再由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晶硅阵列变为电信号,通 过外围电路检出及A/D变换,从而获得数字化图像。
由于经历了X线、可见光、电荷图像、数字图像的成像过程,通常被称 作间接转换型平板探测器。
临床应用及评价:
目前主要应用于胸部X线摄影; 目前的LDRD系统的水平空间分辨 率只有0.5mm左右, 扫描时间较长,一张384*320mm 的胸片约需4秒.
第五节 DR操作技术
一、操作界面的参数设计
1. 操作界面语言:英文或中文 2. 检查资料的录入: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ID、检
查部位、送检科室等信息
第二节 非晶硅探测器成像
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
两种类型: 碘化铯(CsI)+非晶硅
硫氧化钆[gá](GOS)+非晶硅
与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的主要区别在于荧光材料层和探 测元阵列层的不同,其信号读出、放大、A/D转换和 输出等部分基本相同。
结构(碘化铯探测器为例):
1、碘化铯闪烁体层, 2、非晶硅光电二极管阵列, 3、行驱动电路, 4、图像信号读取电路。
确认。 四、关机 结束所有病人的检查后将机器复位至初始状态,并关闭设备电源,填写设备
使用日志 五、环境条件 温度:15℃-24℃(60℉——75℉) 相对湿度:30%——
60%(非冷凝状态下)
第六节 DR图像质量控制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基本结构 1,X线转换介质
2,探测器单元阵列 3,高速信号处理 4,数字影像传输
X线转换 介质
探测器单 元阵列
成像原理:X线粒子射入加有高电压的非晶硒感光 层,其中原本定向移动的电荷发生电导率的改变, 伴随着空穴电子对分布不均匀的形成,感光层内就 有了不均匀聚集的电荷通过薄膜晶体管阵列转换为 可测的电信号,再进行A/D转换,成为可直接由计 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信号
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更高的动态范围和DQE, 更低的X线照射量, 图像层次更丰富, 成像速度快,曝光后几秒显示图像, 大大改善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一节 非晶硒探测器成像
非晶硒探测器结构及其成像原理
成像技术:利用非晶硒的光电导性,将X线直 接转换成电信号,经模数(A/D)转换形成数 字化影像。
时关闭总电源,并报告维修人员 3、开机后,按要求进行校正和预热 二、 操作准备 1、检查主机的功能状态,磁盘空间(必要时清理) 2、检查相关连入设备(图像处理工作站等)的性能、状态 三、接诊操作 1、按次序从调取或手工输入并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准备开始检查 2、接诊病人,关闭检查室的防护门 3、嘱患者除去影响照射部位成像质量的体外衣(异)物 4、调准射线中心线、照射野,以提高摄像质量,减少患者接受的额外辐射 5、曝光时注意仪器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时应停止检查,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关闭
第18章
DR
本章主要内容:
一、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非晶硒探测器成像) 二、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非晶硅探测器成像) 三、CCD X线成像 四、多丝正比电离室成像(MWPC
以上四种成像技术是根据DR平板探测器结构类型和 成像技术的不同进行分类的。
五、DR操作技术 六、DR图像质量控制
DR相对CR的优点:
X线转 换介质
非晶硒探测器成像 特性:
探测器有效探测面积:35X43cm 采集矩阵:2560x3072 像素大小:139×139μm 采集像素A/D转换位数:14bit 空间分辨率:3.6lp/mm
⑴直接光电转换 ⑵直接读出 ⑶量子检测率(DQE)较高 ⑷曝光宽容度大 ⑸后处理功能强大
分辨率很高,几何失真小,
均匀性和一致性好。但 CCD对X射线不敏感,所以 需要先将X射线激发荧光
⑴光电灵敏度高 ⑵动态范围大 ⑶空间分辨率高 ⑷较小的失真 ⑸惰性极小
屏产生荧光,经增强后成 为Video信息,经反光镜反 射到CCD镜头,被采集并
⑹高性能,长寿命
转换为电信息,再转换为 数字信息。获得数字影像
双能量减影
主要用于胸部摄影,是指应用不同的X线光子能量对密度不 同的骨与软组织的吸收衰减特性,将胸片中骨与软组织的影 像成分选择性减去后,生成仅有软组织或骨组织图像的技术。
临床意义:早期检出肺结节病变
第三节 CCD X线成像
CCD
CCD的特性:
CCD是是由数量众多的光敏 单元排列组成面阵Fra Baidu bibliotek空间
3. 界面曝光参数设置:
➢可以预先设定各摄影部位的默认参数值,实际操作
只需选择摄影部位和体位;
➢曝光方式可自动和手动,手动可调节kV、mA、s; ➢自动曝光控制AEC:固定kV、mA,对mAs值补偿。
4. 图像后处理参数设置:自动调用内置的图像处理参 数组合进行处理。
DR基本操作规程
一、 开机 1、检查制冷设备状态,确保扫描室温度符合要求 2、打开设备电源时注意仪器的状态、系统自检信息,发现异常时记录相关信息,及
成像主要原理:
是X线在荧光屏上产 生的光信号由由光 学传导至CCD探测器 接收,随之将光信 号转换成电荷并形 成数字X线图像。
第四节 多丝正比电离室成像
多丝正比电离室型直接 摄影装置是中俄于1999 年在中国共同研制成功 的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 线机,或称低剂量X线机.
它采用一种狭缝式线阵 列探测器扫描装置,具有 扫描剂量低、动态范围 宽、探测面积大等特点。
一、影像图像质量的因数
1.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2.人为因数 3.摄影条件 4.后处理技术 5.伪影 6.滤线栅 7.屏幕显示一致性 8.激光打印机输出
原理: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是一种以非晶硅光电二极管阵列为核心的
X线影像探测器。它利用碘化铯(CsI)的特性, 将入射后的X线光子转 换成可见光,再由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晶硅阵列变为电信号,通 过外围电路检出及A/D变换,从而获得数字化图像。
由于经历了X线、可见光、电荷图像、数字图像的成像过程,通常被称 作间接转换型平板探测器。
临床应用及评价:
目前主要应用于胸部X线摄影; 目前的LDRD系统的水平空间分辨 率只有0.5mm左右, 扫描时间较长,一张384*320mm 的胸片约需4秒.
第五节 DR操作技术
一、操作界面的参数设计
1. 操作界面语言:英文或中文 2. 检查资料的录入: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ID、检
查部位、送检科室等信息
第二节 非晶硅探测器成像
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
两种类型: 碘化铯(CsI)+非晶硅
硫氧化钆[gá](GOS)+非晶硅
与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的主要区别在于荧光材料层和探 测元阵列层的不同,其信号读出、放大、A/D转换和 输出等部分基本相同。
结构(碘化铯探测器为例):
1、碘化铯闪烁体层, 2、非晶硅光电二极管阵列, 3、行驱动电路, 4、图像信号读取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