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

合集下载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山水画概述

中国山水画概述

中国山水画概述
中国山水画概述是对中国山水画的简短介绍或描述。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描绘自然风光,特别是山川、河流、树木、房屋等元素。

以下是关于中国山水画的一些概述:
1.历史背景: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
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

2.艺术特点:中国山水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
传达。

它强调“气韵生动”,注重画面整体氛围的营造,追求“天人合一”
的艺术境界。

3.题材与风格:山水画的题材广泛,包括山水风景、田园风光、楼台亭阁等。

风格多样,有工笔、写意、青绿、浅绛等不同技法。

4.文化内涵:中国山水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
自然、宇宙和人生的理解。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道家、儒家等思想的影响。

5.代表画家与作品:中国山水画的代表画家有展子虔、范宽、黄公望、石涛
等,他们的作品如《游春图》、《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等都是传世经典。

总结来说,“中国山水画概述”是指对中国山水画的简要介绍或描述,包括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题材与风格、文化内涵以及代表画家与作品等方面。

这些概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价值。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成就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成就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成就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以下是对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成就的详细介绍。

一、独特的构图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布局和章法,通过巧妙地安排画面元素,达到整体与局部、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在构图中,画家常常运用"远近法"、"高远法"等技巧,创造出层次感、立体感和空间感。

例如,"远近法"是通过画面中景、近景、远景的层次感,表现出山水的深远和辽阔;"高远法"则是通过强调山峰的雄伟、崇高,来营造一种崇敬自然、俯瞰万物的境界。

二、笔墨的运用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通过笔墨的运用,画家能够生动地表现自然景观中的线条和墨色。

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传达情感和意韵的方式。

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表现出山石的肌理、树木的生机、流水的动态等自然景观,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意境的营造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它通过画面所表现出的氛围和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联想。

在山水画的意境中,往往寄托了画家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例如,在表现山水的静谧和恬淡时,画家常常运用淡雅的色调和简洁的画面,创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而在表现雄浑和壮丽时,则运用浓重的笔墨和鲜明的色彩,展现出大自然的宏伟与壮观。

四、风格的多样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十分多样,不同地区的画家在创作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南方的秀美山水到北方的苍茫大地,从西部的崇山峻岭到东部的湖光山色,不同地域的山水画风格各异,但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此外,不同时代的画家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诸如青绿山水、水墨山水、工笔山水等不同流派。

五、传承与创新中国山水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历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使山水画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山水画的主要流派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山水画的主要流派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流派众多。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山水画流派:
- 青绿山水: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为主,颜色鲜艳,富有装饰性。

- 金碧山水:以泥金、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为主,颜色华丽,具有皇家气派。

- 水墨山水:以水墨为主,用笔简练,注重意境和笔墨趣味。

- 浅绛山水: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加入淡赭石和花青等颜色,色调温暖,富有诗意。

- 没骨山水: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颜色或墨色描绘山水,具有洒脱自然的风格。

- 小青绿山水:在青绿山水的基础上,减少颜色的使用,注重笔墨的表现。

- 大青绿山水:用色浓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性。

- 泼墨山水:用笔泼墨,墨色淋漓,具有豪放洒脱的风格。

这些山水画流派各具特色,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山水画》课件

《中国山水画》课件

五代时期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总结词
五代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期,出现了 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 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巨然
继承了董源的画风,代表作品有《秋山问 道图》。
荆浩
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匡庐 图》。
董源
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夏景 山口待渡图》。
关仝
继承和发展了荆浩的画风,代表作品有《 关山行旅图》。
《中国山水画》 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山水画简介 •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材料 • 中国山水画的流派与代表画家 •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 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 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01
中国山水画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 期,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 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现代元素的引入
当代山水画在传承中不断吸收现代艺 术元素,如西方绘画技法、现代构图 理念、新型材料等,为山水画注入新 的生命力。
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国际交流活动
当代中国山水画积极参与国际艺 术交流活动,通过展览、学术研 讨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山水 画的魅力,同时也汲取了国际艺
术界的养分。
西方艺术的影响
文化内涵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体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价值
中国山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是中国画坛的瑰宝,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 材料来自法与墨法笔法笔法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之一,通过不同的笔法可以表 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元素的形态和质感。常见的笔 法包括皴、擦、点、染等。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山水画》。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表现技法。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一节,着重探讨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则、笔墨运用以及意境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原则、笔墨技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色的认识,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则、笔墨运用及意境表达。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技法表现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山水画作品图片、示范用笔墨纸砚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颜料、画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开合有致”等。

(3)演示笔墨技法,如皴、擦、点、染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山水画作品中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2)学生进行笔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经典山水画为例,分析其构图、笔墨运用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山水画创作。

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起源:原始社会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高峰特点:构图、笔墨、意境2. 构图原则:主次、虚实、开合3. 笔墨技法:皴、擦、点、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构图合理,笔墨运用得当,体现山水画的意境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国画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观,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中国国画山水史上十幅著名的名画赏析。

1.《寒山拾得图》这幅画是元代文人画家夏圭的代表作,他通过绘制冷峻的山岳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画中的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有内涵,让人在沉思之余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2.《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名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

画面以江山为主题,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和美好景象。

画面中的山水风光、建筑物和人物形象都精细细致,耐人寻味。

3.《溪山行旅图》这是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山水、建筑、植物和人物,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悟。

画面中的色彩清新淡雅,托出了自然的恬静与无穷魅力。

4.《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

画面中除了细腻的山水画面外,还描绘了市井百态和民俗文化,将山水画与人文画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奇妙魅力。

5.《千里江山图》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画面宽阔恢弘,以长江为主线,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画面中的各种元素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理念。

6.《齐白石山水画》齐白石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

他擅长表现形体的变化和色彩的饱满,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7.《李可染山水画》李可染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饱满、构图新颖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概念,引领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8.《黄宾虹山水画》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通过对山水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的革新,使得中国传统山水画得到了新的发展。

他的山水画作品色彩明艳、构图精妙,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个性。

9.《吴昌硕山水画》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气韵生动,表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元朝人画山水的基本态度有了改变,不 像宋朝人那么追求真山真水,却注意自己的 有笔有墨,大家所谓的“宋人丘壑”和“元 人笔墨”正是对比。换言之,宋朝人爱大自 然胜过笔墨,而元朝人爱自己的笔墨胜过大 自然,这就是元朝画家笔墨趣味特重之所由 来。
3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元代于1279年灭南宋,并废除了五代两 宋的画院制度,遂使中国山水画的演变自然 而然走向另一个方向,那就是文人的气息重 了,书法的气味重了,笔墨的趣味重了。由 于文人多半书家,就形成了题跋泛滥的一种 特殊现象。
1
荆浩《匡庐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运用坚劲而密集的皴法, 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石的 凹凸明暗和纹理结构,并 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的水 墨,创造出富有质感的画 面,表达了既雄伟又深远 辽阔的意境,有“全景山 水”之称。
《 匡 庐 图 》 五 代 荆 浩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1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关仝
构图上以一条河从左向右斜下而 流,将画面分割成“z”字 形。河右边是起伏的山峦,以高远法 向上画出巨峰,突兀高耸,形如卷云, 这是关陇山川的特色;河左岸地势略 为平缓,有一座木桥连接两岸,桥上 及岸边都有行人,骑驴或者徒步向旅 店走来。
《关山行旅图》,水墨绢本 ,144*97
台北故宫博物院
1
荆浩、关仝tong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荆浩、关仝的山水画被认为是以黄 河中游两岸的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的, 为大山大水式的全景构图,是北派山水 的代表。
1
董源、巨然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江南山明水秀,对这一地域山水描绘的画家以南唐 的董源最有名。董源,南京人,官作南唐的北苑副使, 宫,草木丰美,山峦明秀的风光。他的画没有明 晰的浓墨勾勒的外轮廓线条,而是将笔、墨、皴、染结 合为一,传达江南草木华滋,湖光山色的特点。传世作 品有《潇湘图》、《夏山图》等 “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 观则景物灿然”。
南宋山水画的演进,形成我国山水画的 又一乐章,和北宋的仁者乐山的黄金时代相 连,因称之为白银时代,长江大河,景色不 同,诗情画意,益为明亮照人。
2
南宋四大家
山水画的白银时代
南宋山水画改变了雄壮浑厚的北宋画风,而 走上了一条追求空灵秀雅的道路,四名画院画 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代表了 这种转变,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 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作者表现出人 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 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 侧面,斑驳漫漶;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 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 物都烘托出无限凄怆之气氛。
《读碑窠石图》李成 北宋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 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代表作品为 《富春山居图》,作品为画家79岁时作 品,画卷描绘富春江两岸峰峦平缓、渔村 小桥等多种景色。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元代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元代
3
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 松雪道人、鸥波先生、水精宫道人等, 宋太祖11世孙。元代著名画家,楷书 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 孟頫)之一,入元后受到忽必烈的重视, 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他学识渊博,诗 文、音乐、书画都很精通。在绘画方面, 人物、鞍马、竹石,无所不能。
1
董源《潇湘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画面上山峦平缓圆润,林间雾气弥漫。画中那份江南秀美 圆润的神韵中,传达着清幽朦胧,平淡天真的意境,令人从中 体味出画家那种静观、深思和内省的精神境界。
《潇湘图》卷是董源的代表作品,被画史视为 “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作者以江南的平缓山峦为题材,取平远之景, 江上有一轻舟飘来,江边的迎候者纷纷向前。中 景坡脚画有大片密林,掩映着几家农舍;坡脚至 江水间有数人拉网捕鱼,生机盎然。
《溪山行旅图》, 双拼绢本, 206.3*103.3,台北 故宫博物馆
范宽签名
1
郭熙《早春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此图成功地画出了严 冬刚刚过去,大地复苏 的微妙变化,土地转暖、 旭日初升,阳光照射在 晨雾弥漫的山谷间,溪 水在山间奔流,河已解 冻,点缀渡船、渔夫和 行旅的活动,画中充满 一片生机。
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明代的四大家:沈周、文徵明、仇英、 唐寅,他们都生活在江南水乡,能诗善画, 风流放达,又各有自己的特色,被称为吴派, 也称吴门四家。 他们都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兼能几 种画科,但主要以山水画见长,作品多描写 江南风景和文人生活,抒写宁静幽雅的情怀, 注重笔情墨趣,讲究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马、夏尤擅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 景,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代表了 中国画以虚代实的空间意境。
斧 劈 皴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
《四景山水图卷》刘松年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勾画 出了令人无限遐想的空间。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 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 可以联想江的空旷。人在画面中央,更突现出一个 “独”字。
1
米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米芾(105l~1107),字元章,本太原人,迁居 襄阳,曾长居镇江。北宋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 一。与其子米友仁(1074~1153)并以画水墨云山 著名,自称“墨戏”,用水墨淋漓地表现江南烟 雨迷蒙的景色,自刨“米点皴”,世称“米家山 水”。
米芾《春山瑞松图》,纸本
2
山水画的白银时代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
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 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4
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从山水画史的观点来看,明清两代虽有 五百四十余年之久,但是其主要潮流,几乎 全是在元代画风的影响之下,临摹风盛,创 意式微,因而称之为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4
明四家
4
四僧——自由主义的新风格
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四王”的摹古守古的画风使得画坛上的 一些革新派十分不满,一些有创造精神的画 家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以愤世、压抑的情 感,在新的审美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其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清初“四僧”。
1
李成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李成是唐代宗室,以画寒林为世人所景 仰。李成对寒林景色别有会心,在极艰苦中 包含无限希望。 他的传世的作品有《晴峦萧寺图》、《寒 林平野图》、《小寒林图》、《观碑图》等。
1
李成《观碑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观碑图》为双拼绢绘制 的大幅山水画,表现冬日 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 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 碑文,近处陂陀上 生长 着木叶尽脱的寒树。故事 是蔡邕关曹娥碑因书“黄 绢幼妇、外孙齑韭” 的 一段佳话。现存于日本大 阪市立美术馆。
1
范宽《溪山行旅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可称作是古代 山水画中的典范。画面上矗立在正中的雄峻的大 山占有三分之二的画面,顶天立地,壁立千仞, 给人鲜明的印象。一泻千尺的瀑布,山路边淙淙 溪水和山路上的驴队行旅,极其生动真实地画出 北方山川的壮美,在静谧的山野中,使人仿佛听 到水声和驴蹄声,颇为动人。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 元代
3
元四家——黄、吴、倪、王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生活在元代末年的文人画家黄公望、吴镇、倪 瓒和王蒙,自明清以来备受推崇,被称为“元四 家”。他们因不满现实而隐居江湖,在艺术上受 赵孟頫的影响,以画山水为主,兼工竹石;其创 作既有真山真水依据,又重视笔墨表现,表达了 淡泊孤寂的情趣,文人气味浓厚。元四家的出现, 标志着文人修养与笔墨情趣、性灵表现与师法自 然相结合的中国文人山水画传统已经形成。
图《 》寒 马江 远独 钓
此画是写柳宗元的《江雪》诗意
第六章 五代两宋美术
《溪山清远图》是夏圭的传世佳作,纸本长卷, 墨色,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图绘晴日 江南江湖两岸的景色:群峰、岩、茂林、楼阁、 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 形象真实。山石用秃笔中锋勾廓,凝重而爽利, 顺势以侧锋皴以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 头鼠尾皴等,再加点,笔虽简而变化多端。
3
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 大家,赵孟頫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 口号,他在这里所标榜的“古意”,其 实是指要崇尚晋唐、五代、北宋绘画传 统,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 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 然。 并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 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 韵味变化增强
第六章 五代两宋美术
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 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 也就是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 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再加上 “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 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空旷的构 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极其优美地营造 了一幅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
4
清代“四王”
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 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 王原祁四人。 四王的画法一来重视文人笔墨,少自然真精 神的启发;二来是临摹风气形成了画坛主流, 尤其对元代黄公望特别崇敬,所谓“家家子 久,人人大痴”,形成了一种不敢越其规范 一步的坏现象。
“南宋四大家”的山水画给南宋后期, 元、明时期的山水画创作以深远的影响, 也给日本的山水画以极大的影响,如在 日本被称为是画圣的雪舟的山水画,就 具有浓郁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韵。综观 两宋的山水画,总的来说,北宋以雄浑、 辽阔、崇高胜,南宋则以秀丽、工致、 优美胜,两美(壮美,优美)并峙,各 领风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