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以及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他们对方程的学习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此外,学生间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能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方程概念,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方程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行程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5.1 一元一次方程_教学设计_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2、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实验与探究我们来做一个剪纸片实验.第一次将纸片剪成4片,第二次将其中一片剪成4片……以此类推,第3次、第4次、第5次……分别共剪得多少张纸片?二、自主阅读、学习内容: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P155的“实验与探究”,结合自己刚才做的结果总结归纳.三、情境引入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五个情境.(1)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5,所以得到方程:2x-5=21(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40+5x=100(3)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xkm,可以得到方程:(4)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1+147.30%)x=8930(5)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 ,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m,那么长为(x+25)m.可以得到方程四、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含义1、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3、方程的解得含义.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小资料:这里,“元”就是“未知数”.在方程中,除了用x外,也经常用字母y,z等表示未知数.师生共同完成完练习.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课堂小结1、本节给出了几个概念:方程,方程的根,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列方程相比小学算术法,给出的思维方式与途径更具普遍性.3、列方程的核心:实际问题“数学化”,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课堂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章 5.1一元一次方程
课题 5.1一元一次方程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本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贯穿全章,对今后的影响很大,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用算术方法来解:脚数的1/2减头数,即94/2-35=12为兔数;头数减兔数即35-12=23为鸡数用列方程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x只,兔有35-x只,则根据题意有:2x+4(35-x)=94 x=23所以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
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5.1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学生想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算术方法和方程的方法,向学生渗透对比的数学思想。
活动二:自主探究在小学里我们已经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1 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1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继小学阶段简单的方程学习之后,对初中阶段方程学习的深入。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指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鼓励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PPT,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种数学模型来表示,那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在前两节中,我们着重探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几种方法,这几种解法包括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等.这几个课时我们着重探讨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问题:问题1 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刚好配成1套,那么需要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思考:①若安排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则有___名工人加工小齿轮.②x名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_个大齿轮,加工小齿轮的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个小齿轮.③按题中的配套方法,你是否可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呢?问题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思考:①两人合作32小时完成对吗?为什么?②甲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乙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甲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乙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教学说明】提出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进行思考.教师可根据上面所列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1是配套问题,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生产的大齿轮数量的3倍与小齿轮数量的2倍相等.题①、(85-x)、16x、10(85-x).依次我们可列得方程为3×16x=2×\[10×(85-x)\].②依次填:问题2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解决与工作量相关的应用题,这类题求解时一般都需要去分母.所以这类题可看作是与去分母解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知道“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该题中第①问是不对的,第②问依次应填120,112,x20,x12,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稍作思考后作答.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白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8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铁皮?【分析】这是一个“配套”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上一栏目中的“配套”问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本题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做盒身的白铁皮张数+做盒底的白铁皮张数=100;用白铁皮做盒身的总个数×2=用白铁皮做盒底的总个数.解:设用x张制盒身,则用(100-x)张制盒底.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16x=48×(100-x).去括号,得32x=4800-48x.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80x=4800.系数化为1,得x=60.制盒底的铁皮数:100-60=40.答:用60张制盒身,40张制盒底.例2 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花60小时,现先由一部分人用一小时整理,随后增加15人和他们一起又做了两小时,恰好完成整理工作.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多少人?【分析】本题中含有一些基本等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总体“1”.解:设先安排整理的人员为x人,根据题意得解此方程,得x=10.答: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10人.例3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30天,由乙单独做需50天,现由甲、乙共同完成这项工程且施工期间乙要休息14天,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几天?【分析】把全部工作量看成1,则甲的效率为1/30,乙的效率为1/50.若设这项工程需要x天完成,则甲的工作量为1/30x,乙的工作量为1/50(x-14),由此列出方程.解:设这项工程需要x天完成.由题意,得1/30x+1/50(x-14)=1.去分母,得5x+3(x-14)=150.去括号,得5x+3x-42=15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8x=192.系数化为1,得x=24.答:完成这项工程需要24天.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车间90名工人生产凳子面和凳子腿,每人每天平均生产凳子面10个或凳子腿50个,一个凳子面要配四个凳子腿.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凳子面,多少名工人生产凳子腿?2.一本稿件,甲打字员单独打20小时可以完成,甲、乙两打字员合打,12小时可以完成.现由两人合打7小时,余下部分由乙完成,还需多少小时?3.有甲、乙、丙三个水管,单独开放甲管5h可注满一池水;甲、乙两管齐放,2h可注满一池水;甲、丙两管齐开放,3h可注满一池水.现把三管一齐开放,过了一段时间后甲管因故障停开,停开后2h水池注满,问三管齐开放了多少小时水?【教学说明】上面前两道题分别是与本课时所学应用题相对应的,第1题为配套问题,可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凳子面,(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由题意分析可知其中的相等关系为:x名工人一天生产凳子面的4倍=(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的数量,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出这个等量关系.第2题为工作量问题,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找到本题关键点:由乙单独完成需要几小时.在对这两题进行分析后,教师可让学生上台板演.第3题综合性强,题较难,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提示,此题是一个工程问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个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将注满一池水的工作量设为1,设三管齐开放了xh,可列表如下:如若教师在进行上面的提示之后,学生仍无法动手,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不必要求学生上台板演.【答案】1.解: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凳子面,(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依题意可列方程,得:4×10x=(90-x)×50去括号,得40x=4500-50x移项,得40x+50x=4500合并同类项,得90x=4500系数化为1,得x=50所以90-x=40答:应分配50名工人生产凳子面,40名工人生产凳子腿.2.解:设还需x小时完成,依题意列方程得:去分母,得35+2x=60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2x=25系数化为1,得x=12.5答:还需12.5小时完成.3.设三管齐开放注水xh,根据题意得去分母,得6x+9x+18+4x+8=30.移项,得6x+9x+4x=30-8-18.合并同类项,得19x=4.系数化为1,得x=4/19.答:三管齐开放了4/19h水.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在解决应用问题方面你获得了哪些经验?这些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什么特点?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应注意找出等量关系,因为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考虑到这是第1课时,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养成规范化解题和答题的习惯.。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未知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字母表示数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字母表示数的引导。
另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方程,但都是一次方程的简化形式,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简单方程过渡到一元一次方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购物、行程等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方程来表示。
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PPT课件和板书,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几种,以及每种解法的具体步骤。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学案(含答案)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2.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方程中的“化归”思想.3.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分析其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其解,使学生经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和应用过程,使学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受模型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方程思想.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抽象、模型思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方程和方程组是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它不仅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以及其他后继内容的基础.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一些概念,如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又是代数方程中具有共性的重要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代数方程进行同解变形并最后求出原方程的解的重要依据.所以本章内容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进一步学习上看,都是有重要地位的.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对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和建模能力,发展数感、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引入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改变传统教材过于注重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而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破除陈旧、繁琐的模式训练.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强调对具体内容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教材注重实际意义,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代气息的例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方程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2.淡化概念的过分形式化叙述,删繁就简.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教材“给出法则,让学生模仿练习”的框架,在解方程的教学上打破常规,在学生理解方程的简单变形及其合理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行探索、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3.在体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方面,教材注意留有较大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除了在练习、习题和复习题中设置不同要求的问题外,对大多数例题和部分习题均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提出不同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拓展.【重点】1.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点】1.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并求解.1.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多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从简单而具体的实例中,让学生经历方程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及意义,使学生从小学算术的思维方式逐渐过渡到用方程的思想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化简及求解的时候,应该同时练习代数式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这样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3.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解方程的步骤也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解方程步骤,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4.在讲解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各节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经历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检验问题的完整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宜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5.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注意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关注他们能否恰当地转化和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5.1一元一次方程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解.2.引领学生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用算术与方程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对比,感悟方程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初步认识方程模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难点】理解方程模型的建立和价值.【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复习小学学过的方程.导入一:丢番图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的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你能用方程求出丢番图去世的年龄吗?大家讨论交流一下.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设他的年龄为x岁,列方程为x+x+x+5+x+4=x.师生交流: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本章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充分感受方程模型的思想,首先从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开始.(板书主标题)[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丟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模型.导入二:(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彬和小华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小华是怎样猜出小彬的年龄的?他利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分析: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因此可以得到方程:.生:我知道怎么回事,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 - 5,因此可以得到方程:2x - 5=21.根据我们小学所学的方程的解法,解得x=13,所以小彬的年龄为13岁.师:这位同学非常聪明,能够利用小学的知识把它解出来很好而且非常正确,同学们给他掌声鼓励.那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设计意图]通过小彬和小华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方程问题,从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作用.活动1感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千五百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下面是用列算式与列方程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1.列算式解法.每只兔子先算2只足(与鸡的足数凑齐),此时兔子和鸡的足数共有2×35=70(只).由于每只兔子少算了2只足,总共少算的足数为94 - 70=24(只),所以兔子数为24÷2=12(只),鸡数为35 - 12=23(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2.列方程解法.设鸡有x只,那么兔子有(35 - x)只.因为鸡的足数+兔的足数=94,所以2x+4(35 - x)=94.解这个方程,得x=23.从而35 - x=12.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处理方式]首先让学生用列算式和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感受两种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再参考教材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独立解决教材第146页“做一做”中提及的问题.[设计意图]对比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比帮助学生体验两种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活动2方程方法和列算式方法解决问题的对比师:解决上述问题哪种方法比较简单?生:用方程的方法比较简单.总结:对上述问题,利用列算式的方法求解,需要先将每只兔子看成2只足,与每只鸡的足数凑齐(或者先将每只鸡看成4只足,与每只兔子的足数凑齐),然后用足数之差求出兔子(或者鸡)数,思考过程和算式的得出都比较曲折.利用列方程的方法,可就足数之和直接列方程,使得问题的解决比较简单.活动3例题讲解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规定平局时不再进行加时赛,并且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实验中学足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只负了1场,共得21分.该校足球队胜了几场?〔解析〕该校足球队得分满足相等关系:3×胜的场数+1×平的场数+0×负的场数=21,即3×胜的场数+1×(10 - 1 - 胜的场数)=21.解:设实验中学足球队胜了x场,那么3x+(9 - x)=21.解得x=6.答:实验中学胜了6场.活动4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像2x+4(35 - x)=94,3x+(9 - x)=21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果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也称元),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即时练习:判断以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 2+5=3;(2)3x - 1=7;(3)m=0;(4)x>3;(5)x+y=8;(6)2x2 - 5x+1=0;(7)2a+b.【师生活动】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此题,并让学生找出不是的理由.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出点评和归纳.[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两个条件,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知识拓展](1)实际上,判断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2)方程中解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就是说方程的解不一定都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x2+1=2B.y=x - 1C.=1D.=1解析:一元一次方程满足两个条件: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故选C.2.已知关于x的方程4x - 3m=2的解是x=m,则m的值为()A. B. - 2 C.2 D. -解析:方程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本题已知方程的解是m,将m代入原方程得出:4m - 3m=2⇒m=2.故选C.3.小华打算寒假期间读一本720页的书,若他每天读40页,读了x天,还剩下27页,可列方程为,列出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填“是”或“不是”).解析:每天读40页,x天共读40x页,已读的页数+未读的页数=总页数,所以40x+27=720,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答案:40x+27=720是4.在一次植树活动中,甲班植树的株数比乙班多20%,乙班植树的株数比甲班的一半多10株,设乙班植树x株.(1)列两个不同的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甲班植树的株数;(2)根据题意列出含未知数x的方程;(3)检验乙班、甲班植树的株数是不是分别为25株和35株.解:(1)根据甲班植树的株数比乙班多20%,得甲班植树的株数为(1+20%)x;根据乙班植树的株数比甲班的一半多10株,得甲班植树的株数为2(x- 10).(2)由题意得(1+20%)x=2(x- 10). (3)当x=25时,甲班植树的株数为25(1+20%)=30≠35,2×(25 - 10)=30≠35,所以乙班植树的株数是25株,甲班植树的株数是30株,而不是35株.5.1一元一次方程活动1感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2方程方法和列算式方法解决问题的对比活动3例题讲解活动4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47页练习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148页习题A组第1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方程是等式B.等式是方程C.含有字母的等式是方程D.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是方程2.下列各式中,不是方程的是()A.x=1B.3x=2x+5C.x+y=0D.2x - 3y+13.方程x(x+2)=0的解为()A.0B. - 2C.0或- 2D.0或24.若x a+1=2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2015=.5.设某数为x,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1)某数的平方减去该数的等于9;(2)某数比它的倒数大2.【能力提升】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等式是一元一次方程B.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C.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D.2y - 3=1是一元一次方程7.下列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①2x+3y=5;②x2+1=2;③m - 3=6;④x - 6=5x;⑤+2=7.A.1B.2C.3D.48.下列方程中,解是x=4的方程是()A.3x - 2= - 10B.x+3=2x+3C.3x+8=5xD.2(x+3)=x+39.关于x的方程2x+m=5的解是x=2,则m=.10.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驶8千米,求乙车的速度,请列出方程(不用解).【拓展探究】11.小华买了桃和香蕉共6千克,用去20元,其中桃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4元,设小华买了x千克桃,列出方程正确的是()A.3x+4x=20B.6x+4x=20C.3x+4(6 - x)=20D.(3+4)x=2012.某音像公司对外出租光盘的收费方式是:每张光盘出租的前2天每天收费0.8元,以后每天收费0.5元,那么一张光盘出租x(x>2且为整数)天应收费;当收费为5.6元时,可列方程为.13.早晨,小猴把一天要吃的桃,按早、中、晚三餐依次放在三个盘子里.看了看,觉得晚餐太多,早餐太少.于是,他从第一个盘里拿了2个桃放在第二个盘里,又从第二个盘里拿了3个桃放在第三个盘里,再从第三个盘里拿了5个桃放在第一个盘里.这时三个盘里各有6个桃.小猴满意地笑了.想一想:小猴第一次分桃时,早、中、晚三餐各分得多少个桃?(只列方程,不求解,提示:每个盘里各列一个方程)【答案与解析】1.A(解析: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D(解析:判断方程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3.C(解析: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将0, - 2,2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当x=0和x= - 2时,左边=右边,所以x=0和x= - 2都是方程的解;当x=2时,左边=8,右边=0,左边≠右边,所以x=2不是方程的解.)4.0(解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a+1=1,所以a=0,则a2015=02015=0.)5.解:(1)x2 - x=9. (2)x=+2.6.D(解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b=0(a,b是常数且a≠0).据此可得出答案.A.未涉及未知数的次数;B.未涉及未知数的个数;C.未知数的个数只能为1;D.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7.B(解析:③④是一元一次方程.)8.C(解析:把x=4分别代入四个方程,符合方程左边=右边的为所求.)9.1(解析:把x=2代入2x+m=5中,得2×2+m=5,解得m=1.)10.解:设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则5(x+8)+5x=400.11.C(解析:由题意可知小华买桃用去3x元,买香蕉用去4(6 - x)元.故选C.)12.[2×0.8+0.5(x - 2)]元2×0.8+0.5(x - 2)=5.6(解析:本题相等关系为:前2天的收费+后些天的收费=5.6元.)13.解:设第一次分桃时,第一个盘里有x个桃,则x - 2+5=6;设第一次分桃时,第二个盘里有y 个桃,则y+2 - 3=6;设第一次分桃时,第三个盘里有z个桃,则z+3 - 5=6.以小游戏作为情境引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打开问题之门,由惊奇到好奇再到激起解开疑惑的欲望,然后设置一系列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借助游戏中的思维方法来辨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投入到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上来,课堂达到了水到渠成的不错效果.利用情境列方程时仍有部分同学不能及时地列出方程,达不到构建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以问题为主线,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着重引导学生探索、归纳,注重过程教学,如此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练习(教材第147页)1.解:x - 1=3,5x+5= - 1,2x+4=0是一元一次方程.2.解:x=是方程2x - 1=0的解.x=2是方程2x - 4=0的解,x=5是方程3x - 15=0的解.x= - 5是方程x+5=0的解.习题(教材第148页)A组1.解:方程:x=1,2x+7=0,5x- 1=5 - x,x2- 1=0,x+y=3,3y- 6=0.一元一次方程:x=1,2x+7=0,5x - 1=5 - x,3y - 6=0.2.解:答案不唯一,如:x - 2=0.3.解:当x=2时,2×2 - 1=m,m=3.即m的值为3.4.解:(1)2(2x+x)=90. (2)当x=15时,左边=2×(2×15+15)=2×45=90,右边=90,左边=右边,所以x=15是所列方程的解.当x=20时,左边=2×(2×20+20)=120,右边=90,左边≠右边,所以x=20不是所列方程的解. (3)2=90.B组1.解:(1)设这个数为x,由题意列方程为2x+30=6x - 14. (2)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由题意列方程为x+x=5.1. (3)设这个月份第一个星期日的日期数是x.由题意列方程为x+(x+7)+(x+14)+(x+21)=58.2.解:设小明他们共去了x人.由题意列方程为5×20×80%+15=5x.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为()A.3=5 - 2B.3+4xC.5a - 6=3D.2x+3>4x - 5〔解析〕本题考查方程的定义.A选项为一个等式,但等式中不含有未知数,故不是方程;B选项含有未知数,但不是一个等式,也不是方程;D选项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故也不是方程.故选C.[解题策略]方程的定义有两个条件:(1)式子中必须含有未知数;(2)式子必须是等式.检验2,1,0三个数是否为方程3(x+1)=2(2x+1)的解.〔解析〕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必须用这个数替换方程的未知数,并计算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解:将x=2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2+1)=9,右边=2×(2×2+1)=10,左边≠右边,所以x=2不是原方程的解.将x=1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1+1)=6,右边=2×(2×1+1)=6,左边=右边,所以x=1是原方程的解,将x=0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0+1)=3,右边=2×(2×0+1)=2,左边≠右边,所以x=0不是原方程的解.[解题策略]使方程左右两边式子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直接根据条件代入方程的两边进行计算即可.5.2等式的基本性质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2.理解方程是等式,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3.理解并掌握移项的法则.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2.初步体验解方程的化归思想.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难点】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等.【学生准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导入一:在小学,我们求解过方程,请大家回忆你会求解哪些方程,方程5x=3x+4你会解吗?我们曾经利用逆运算求解形如ax+b=c的方程(简单举例说明).对于较为复杂的方程,例如这样一个问题:某数与2的和的,比某数的2倍与3的差的大1,求某数.如果我们设某数为x,可以得到方程是+1.怎样才能求出x呢?如果还用以前的方法容易求出方程的解吗?观察思考,小组内简单交流后认同不易求出方程的解.师:因此要想求出这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我们有必要研究等式的性质,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原先具有的知识已不能够解决问题,学生遇到了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更能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去.导入二: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方程(1)3x - 5=22,(2)0.23 - 0.13y=0.47y+1的解吗?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师:通过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得方程的解,可是我们也看到,通过估算求解,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且有的方程要利用这种方法求解很困难.有没有相对简单的方法,使我们可以获得方程的解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活动1等式的基本性质1.感受等式的基本性质.游戏一:如图所示,此时天平架是平衡的.在托盘上增加或减少一定数量的砝码,使其仍保持平衡.请你最少摆出5种不同的平衡形式,并说明保持平衡的道理.通过游戏,我们可认识到什么?活动提示:(1)天平两端放置同类型的砝码,怎样使天平平衡?(2)天平两端放置不同类型的砝码,怎样使天平平衡?(3)在天平有砝码保持平衡的情况下,怎样增加砝码可以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4)在天平有砝码保持平衡的情况下,怎样减少砝码可以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5)请你思考使天平平衡,增加或减少砝码有什么规律?[设计意图]天平游戏可以往两端添加等量的砝码,又可以取走等量的砝码.其中蕴含了等式关于加、减、乘、除的基本性质.2.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a=b,那么a±c=b±c.(2)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等于0),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a=b,那么ac=bc.[处理方式]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分别设置两种不同的平衡形式.活动2天平的平衡与解方程如图所示,天平架是平衡的.如果一个黄砝码的质量为1 g,一个蓝砝码的质量为x g,请你观察下面的操作过程,并说出1个蓝砝码的质量是多少克.解释过程(1):图中的平衡现象,用方程可表示为3x+1=x+5.解释过程(2):方程两边同时减去1.方程变为3x+1 - 1=x+5 - 1,即3x=x+4.解释过程(3):方程两边同时减去x.方程变为3x - x=x+4 - x,即2x=4.解释过程(4):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方程变为×2x=×4,即x=2.思考:为什么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求方程的解?总结:方程是等式,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求方程的解.活动3例题讲解解方程x+3=8.解:两边都减去3,得x+3 - 3=8 - 3.所以x=8 - 3,即x=5.在解上面的方程时,用到如下框图所示的步骤:思考:(1)什么是移项?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等号的两边加上(或减去)方程中某一项的变形过程,相当于将这一项改变符号后,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过程叫做移项.(2)移项的目的是什么?移项的目的是为了合并同类项.(3)解方程的过程中,通常怎样移项?移项通常是将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的一边,将常数项移到等式的另一边.[知识拓展](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可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也就是通过正确的变形,将方程化成未知数的系数为1的形式,即x=a的形式.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对等式变形的重要理论依据,应用时需要把握两点:(1)等式两边变形做到两个“同”,即同加、同减、同乘或同除以,是第一个“同”,另一个是同一个数(或整式);(2)等式的基本性质2中,当两边同除以某一个数时,此数不能为0,这一点容易忽略,需要特别注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B.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C.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D.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另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相加,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解析: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2判断即可.A.等式的两边一边加1,另一边加2,就不是等式,故本选项错误;B.等式的两边一边乘1,另一边乘2,就不是等式,故本选项错误;C.两边都除以0,就不是等式,故本选项错误;D.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另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相加,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2.下列变形正确的是()A.若3x - 1=2x+1,则x=0B.若ac=bc,则a=b。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并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材还配备了一系列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一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2.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3.安排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花费了x元,已知书的单价是5元,求小明买了多少本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如“一个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这样的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
”同时,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1 = 7”、“3x - 5 =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解法。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1 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1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的基础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代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还为零,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理解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如何转化为方程,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题的心得和方法。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方程的学习,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逐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
3.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小学阶段学过的等式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3.解法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重点讲解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操作。
4.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024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章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1课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和差倍分问题课时目标1.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解决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2.熟悉和、差、倍、分问题,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3.了解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题.学习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和、差、倍、分问题.学习难点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阅读下列对话,你能帮小敏解答困惑吗?小红:“小敏,我能猜出你的年龄.”小敏:“我不信.”小红:“你的年龄乘2减5等于多少?”小敏:“21.”小红:“你13岁.”小敏:她怎么知道我的年龄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点燃学习热情,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问题1:某学校七年级同学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其中15%的同学去作保护环境的宣传,剩下的170名同学去植树.七年级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学生回答:作保护环境宣传的人数+植树的人数=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人数.解:设七年级共有x名同学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则作保护环境宣传的同学有15%x名.根据题意,得15%x+170=x.解这个方程,得x=200.答:七年级共有200名同学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追问:还有其他的列法吗?解:设七年级共有x名同学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则作保护环境宣传的同学有(x-170)名.根据题意,得15%x=x-170.问题2:如何根据和、差、倍分问题列方程?学生回答:找关键词,确定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再列方程.追问:有哪些等量关系呢?师生共同归纳:和(差)关系,如总量=各分量之和,大数=小数+大数与小数的差;倍(分)关系,如几倍后的量=基础量×倍数,分量=总量×分量对总量所占的分数.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哪些?小组思考讨论交流回答.教师总结:(1)认真审题,寻找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时,一般采用直接设法,当直接设法列方程有困难时,可采用间接设法,注意未知数的单位不要漏写.(3)列方程.可借助图表等分析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两边的代数式.列方程应满足三个条件:各类是同类量,单位一致,两边是等量.(4)解方程.应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求解.(5)检验并作答.检查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进行取舍,并注意单位.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展示,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以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增强同学们的应用意识和模型观念.典例精讲例大、小两台拖拉机一天共耕地19公顷.其中,大拖拉机耕地面积比小拖拉机耕地面积的2倍还多1公顷.这两台拖拉机一天各耕地多少公顷?学生寻找本题等量关系,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分析:大拖拉机耕地面积+小拖拉机耕地面积=总耕地面积.大拖拉机耕地面积=小拖拉机耕地面积×2+1.学生分析寻找等量关系时,可能存在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同,会找出如下关系: 小拖拉机耕地面积=两台拖拉机总耕地面积-大拖拉机耕地面积.大拖拉机耕地面积=两台拖拉机总耕地面积-小拖拉机耕地面积.解:设小拖拉机一天耕地x公顷,则大拖拉机一天耕地(2x+1)公顷.根据题意,得x+(2x+1)=19.解得x=6.所以2x+1=13.答:大拖拉机一天耕地13公顷,小拖拉机一天耕地6公顷.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展示不同的方法,让同学们感受到列这类问题的方程的依据主要是各分量之和等于总量.巩固训练1.练习本比水性笔的单价少2元,小刚买了5本练习本和3支水性笔正好用去14元.如果设水性笔的单价为x元,那么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A.5(x-2)+3x=14B.5(x+2)+3x=14C.5x+3(x+2)=14D.5x+3(x-2)=142.学校文艺部组织部门学生看演出,共购得8张甲票,4张乙票,总计用了112元.已知甲票的单价比乙票的单价贵2元,则甲票、乙票的票价分别是(B)A.甲票8元/张,乙票10元/张B.甲票10元/张,乙票8元/张C.甲票12元/张,乙票10元/张D.甲票10元/张,乙票12元/张3.已知三个连续整数的和是18,求这三个数.解:设这三个数分别为x,x+1,x+2.由题意,得x+(x+1)+(x+2)=18.解得x=5.所以x+1=6,x+2=7.答:这三个数分别为5,6,7.4.小明和小东各有课外读物若干本,小明课外读物的数量是小东的2倍,小明送给小东10本后,小东课外读物的数量是小明的3倍,求小明和小东原来各有课外读物多少本.解:设小东原来有课外读物x本,则小明原来有课外读物2x本.由题意,得3(2x-10)=x+10.解得x=8.所以2x=16.答:小明原来有课外读物16本,小东原来有课外读物8本.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课堂小结1.和、差、倍、分问题的等量关系有哪些?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本节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171,172页习题A组第1,2,3题,B组第4,5题,C组第6题选做.2.七彩作业.第1课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和差倍分问题1.解决和、差、倍、分问题的等量关系.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一审,二设,三列,四解,五答.教学反思第2课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课时目标1.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会解决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的应用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2.能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增强模型观念.学习重点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学习难点找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课时活动设计问题引入小红和小华家相距5 km,周末两人约好出去玩,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对而行,小红每小时走3 km,小华每小时走2 km,问她们出发后几小时在途中相遇?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探究新知探究1行程问题问题1:请学生们尝试找出上一活动中的问题的等量关系.解:小红所走的路程+小华所走的路程=小红家和小华家之间的路程.让学生尝试画图,并找学生上黑板画出分析图.根据线段图,让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教师巡视并指导.解:设两人出发后x h相遇,则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为3x+2x=5.解得x=1.答:她们出发后1小时在途中相遇.思考:在行程问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如何列方程?教师引导:解方程应用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基本量,找出相等关系”,行程问题中有三个基本量:路程、时间、速度.师生共同归纳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①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②s甲+s乙=s.探究2工程问题问题2:一项工作,小李单独做需要6 h完成,小王单独做需要9 h完成,如果小李先做2 h后,再由两人合做,那么还需两人合做几小时才能完成?分析:本题中含有如下等量关系.小李单独做6 h的工作量=小王单独做9 h的工作量,小李单独做2 h的工作量+两人合做的工作量=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如果设还需两人合做x h才能完成,则有下面的分析图.解:设还需两人合做x h才能完成.根据题意,得16×2+(16+19)x =1.解这个方程,得x =125.答:还需两人合做125 h 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思考:工程问题的基本量是什么?基本关系式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归纳工程问题中的基本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基本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这三个量中,如果有两个量是已知的或是已设的未知量,则可用它们表示出第三个量.注意:在有关工程问题中,通常把全部工作量视为“1”,分析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工作效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采用线段分析图的方式探索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及时反馈学生对引入问题的理解.典例精讲例 甲、乙两地间的路程为375 km,一辆轿车和一辆公共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沿公路相向而行.轿车的平均速度为90 km/h,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它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分析:(1)本题中的等量关系:轿车行驶的路程+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程=甲、乙两地之间的总路程.(2)设两车出发后x h 相遇,根据下图可列方程.解:设两车出发后x h 相遇.根据题意,可得90x +60x =375.解得x =2.5.答:两车出发后2.5小时相遇.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明确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训练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54 km 的两地相向而行,2 h 后相遇,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3 km,求甲、乙两人的速度.解:设乙每小时走x km,则甲每小时走(x +3)km .由题意,可得2x +2(x +3)=54.解得x =12.所以x +3=15.答:乙的速度是12 km/h,甲的速度是15 km/h .2.为使福利院的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某玩具厂决定赠送他们一批玩具.这批玩具甲组独立生产需要10天完成,乙组独立生产需要6天完成.甲组独立生产2天后,乙组开始参与生产,两组合作生产多少天可以完成这批玩具的生产任务?解:设两组合作生产x 天可以完成这批玩具的生产任务.由题意,可得210+(110+16)x =1.解得x =3.答:两组合作生产3天可以完成这批玩具的生产任务.设计意图:通过审题,学生能找到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课堂小结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有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174页习题A组第1,2,3题,B组第4,5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1.行程、工程问题的基本量.2.分析行程、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3.例题讲解.教学反思第3课时同一个量的不同表示问题课时目标1.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会解决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的应用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2.熟悉追及问题、相遇问题,同一个量的不同表示,培养模型观念的核心素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其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学习重点准确分析题意,理解同一个量可以有不同表示形式.学习难点利用图形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同学们,当我们站在一望无垠的麦田中央,倾听流泻而出的风的声音,初升的日光照射在麦田上,绿油油的麦苗泛着青涩的光,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美丽的图画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同学们知道农民伯伯是怎样施肥的吗?设计意图:将枯燥数学问题改为趣味性实际生活问题,更加吸引学生的探索激情,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的猜想、探究,积极的尝试.探究新知探究1方案问题问题1:某农场要对一块麦田施底肥,现有化肥若干千克.若每公顷施肥400 kg,则余下化肥800 kg;若每公顷施肥500 kg,则缺少化肥300 kg.那么,这块麦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现有化肥多少千克?追问1:设这块麦田为x公顷,由“若每公顷施肥400 kg,那么余下化肥800 kg”,可得表示化肥质量的式子是怎样的?解:400x+800.追问2:由“若每公顷施肥500 kg,那么缺少化肥300 kg”,可得表示化肥质量的式子又是怎样的?解:500x-300.追问3:这两个代数式应有怎样的关系?解:化肥质量是相同的,所以有400x+800=500x-300.学生独立思考,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完成解答后进行讲解.解:设这块麦田的面积是x公顷.由题意,得400x+800=500x-300.解得x=11.现有化肥为400x+800=5 200.答:这块麦田的面积是11公顷,现有化肥5 200千克.思考: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能否设现有化肥数为y千克?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解答过程. 解:设现有化肥数为y 千克, 由题意,得y -800400=y+300500.解得y =5 200. 这块麦田的面积是y -800400=11.答:这块麦田的面积是11公顷,现有化肥5 200千克. 思考:解决此类问题如何寻找等量关系?师生共同归纳:方案问题是较复杂的应用题之一,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是设问题中的多个未知量中的一个为x ,利用与未知量密切相关的一个等量关系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最后利用另外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同一个量的不同表示形式.探究2 追及问题问题2:某学校七年级师生进行了一次徒步活动.带队教师和学生以4 km/h 的速度从学校出发,20 min 后,小王骑自行车前往追赶.如果小王以12 km/h 的速度骑行,那么小王要用多少时间才能追上队伍?此时,队伍已行走了多远?分析:小王追上队伍,也就是小王和队伍走过的路程相等;小王骑车行驶的路程=队伍行走的路程,如分析图所示.学生尝试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计算.解:设小王要用x h 才能追上队伍,此时队伍行走的时间为(13+x )h . 由题意,得12x =4(13+x).解得x =16. 所以12x =12×16=2.答:小王用16 h 可追上队伍,此时,队伍已行走了2 km . 追问:此题还有其他解法吗?解:小王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和队伍在小王追赶时到追赶上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根据这一关系,可设此时队伍行走的路程为y km .由题意,得y 12=y 4-13.师生共同总结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1.同地不同时出发:(1)s 快=s 慢.(2)v 快t =v 慢(t +a )(a 为慢者先走的时间). 2.同时不同地出发:(1)s 快-s 慢=s 间隔距离. (2)t 快=t 慢.注意:计算时要统一单位.设计意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借助线段路程图抽象出几何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由动态的理解向静态的图形转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典例精讲例1 甲、乙两人相距6 km,二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3小时可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后相遇.二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分析:甲3小时走的路程=乙3小时的路程+6;甲1小时的路程+乙1小时走的路程=6.解:设甲每小时走x km,则乙每小时走(6-x )km, 由题意,得3x =3(6-x )+6.解得x =4. 所以乙每小时走6-4=2(km).答:甲的速度为每小时4 km,乙的速度为每小时2 km .例2 某人乘船由A 地顺流而下到B 地,然后又逆流而上到C 地,共乘船4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7.5千米,水流速度每小时2.5千米,若A,C 两地距离为10千米,求A,B 两地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船在顺流航行时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逆流航行时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题意可以分两种情况,当C 地在A,B 两地之间时和当C 地在A 地的上游时,设A,B 两地的距离为x 千米,则B,C 两地的距离为(x -10)千米或(x +10)千米,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可求出A,B 两地的距离.解:设A,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 km .则B,C 两地的距离为(x -10)千米或(x +10)千米.当C 地在A,B 两地之间时,根据题意,得x7.5+2.5+x -107.5−2.5=4.解得x =20. 当C 地在A 地上游时,根据题意,得x7.5+2.5+x+107.5−2.5=4.解得x =203. 答:A,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0 km 或203 km.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巩固训练1.某快递分派站现有若干件包裹需快递员派送.若每个快递员派送10件,还剩6件;若每个快递员派12件,还差6件,则分派站现有包裹多少件?解:设分派站现有快递员x 个, 根据题意,得10x +6=12x -6.解得x =6. 所以包裹有10×6+6=66(件). 答:分派站现有包裹66件.2.一艘船从甲码头顺流而行,用了3小时到达乙码头,该船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而行,用了5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解: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x 千米/小时, 由题意,得3(x +3)=5(x -3),解得x =12. 答: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2千米/小时.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查漏补缺.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问题?2.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176,177页习题A组第1,2,3题,B组第4,5题.2.七彩作业.第3课时同一个量的不同表示问题行程基础问题:s=vt.相遇问题: s=s1+s2=v1t+v2t=(v1+v2)t.s=s1+s2=s0+v1t+v2t=v1t0+(v1+v2)t.(v1先,v2后)追击问题:s0=(v2-v1)t(v2>v1).往返问题:v顺=v静+v水(风);v逆=v静-v水(风).教学反思第4课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储蓄问题与销售问题课时目标1.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会解决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的应用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2.熟悉增长率问题、储蓄、销售问题的解决办法,增强模型观念.学习重点弄清增长、利率、打折的含义,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学习难点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课时活动设计问题引入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1)某企业2010年的产值为300亿元,2011年的产值增长了23.5%,那么2011年的产值为370.5亿元.(2)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280元,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252元.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入手,通过学生口答,激发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探究新知探究1增长率问题问题1:某企业2022年的生产总值为95 930万元,比2021年增长了7.3%,那么2021年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多少万元?(结果精确到1万元)追问1:找出本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原有数量+增长数量=现有数量.追问2:设该企业2021年的生产总值为x万元,请将下表补充完整:追问3:根据表格列出方程并求解.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交流讨论,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说出列方程的依据.学生上黑板演示.解:设2021年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x万元.根据题意,得x+7.3%x=95 930.解得x≈89 404.答:2021年该企业的生产总值约为89 404万元.探究2利率问题问题2:某期3年期国债的年利率为2.8%,这期国债发行时,3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3.0%.小红的爸爸有一笔钱,如果用来存3年期定期存款比买这期国债到期后可多得利息48元,那么这笔钱为多少元?分析: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解:设这笔钱是x元.依题意,得x×3.0%×3-x×2.8%×3=48.解得x=8 000.答:这笔钱是8 000元.思考:利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有哪些?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款;本息和=本金+利息.探究3销售问题问题3:一件上衣按其进价提高40%后标价出售.在促销活动中,以标价的八折售出,结果仍盈利18元.那么这件上衣的进价是多少元?分析:设这件上衣进价为x元,则标价为(x+40%x)元,实际售价为(x+40%x)×80%元,获得利润为18元.解:设这件上衣的进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x+40%x)×80%-x=18.解得x=150.答:这件上衣进价是150元.思考:销售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有哪些?师生共同归纳:利润=售价-进价;售价=标价×折扣率;利润率=利润÷进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展示,让学生学会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例题,巩固学生列方程的步骤及解方程的计算能力;使学生掌握增长率问题、利息问题、销售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观念的核心素养.巩固训练1.某人存入银行2 000元,定期一年,到期后得到利息和本金共2 070元.若设该种储蓄的年利率为x.列方程为 2 000(1+x)=2 070,年利率为3.5%.2.某商场把进价为1 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 2 722.5元.3.甲、乙两种商品原来的单价和为100元,因市场变化,甲商品降价10%,乙商品提价40%,调价后两种商品的单价和比原来的单价和提高了20%.求甲、乙两种商品原来的单价.解:设甲商品原单价为x元,则乙商品原单价为(100-x)元.依题意,得(1-10%)x+(1+40%)(100-x)=100×(1+20%).解得x=40.所以100-x=60.答:甲商品原单价为40元,乙商品原单价为60元.4.某商品的进价是1 000元,售价是1 500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商店最多可打几折出售此商品?解:设商店最多可以打x折出售此商品,=1 000×(1+5%).解得x=7.根据题意,得1 500×x10答:商店最多可以打七折出售此商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展示,巩固所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课堂小结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梳理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课堂8分钟.1.教材第178,179页习题A组第1,2题,B组第3题,C组第4题.2.七彩作业.第4课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储蓄问题与销售问题1.增长率问题:原有数量+增长数量=现有数量.2.销售利润问题:利润=销售价(收入)-成本(进价).利润率=利润÷成本.3.储蓄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利)=本金+利息.教学反思第5课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与分段计费问题课时目标1.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会解决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的应用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2.解决分段计费问题,增强模型观念.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学习重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探究过程.学习难点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有四位同学到营业厅办理电话计费业务,营业员出示了如下两种计费方式:1.你知道什么是“月使用费”、“主叫限定时间”、“主叫超时费”吗?2.如何选择最划算呢?学生自主回答.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探究新知探究1分段计费问题对于分段收费、分段计价等问题,有时需根据题意先确定未知数的范围,然后再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方程,进而解决问题.针对教学活动1中的问题,试着分析两种计费方式.两种方式的计费均为:总费用=月使用费+通话时间×每分钟通话费用.我们可以对方案一、方案二进行分段分析.方案一:当主叫时间0≤t≤150时,方案一的费用为58元.当主叫时间t>150时,方案一的费用=58+0.25×(t-150)=20.5+0.25t.方案二:当主叫时间0≤t≤350时,方案二的费用为88元.当主叫时间t>350时,方案二的费用=88+0.19×(t-350)=21.5+0.19t.思考:(1)当150<t<350时,t是否存在一个数值,使得方案一和方案二的计费相同?如果存在,t为何值?根据上述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解:当两个方案计费相同时,列方程为20.5+0.25t=88,解得t=270.所以当t=270时,方案一和方案二费用相等.(2)①你能写出当t>350时,方案一计费的另一种表达式吗?58+0.25(t-150)=108+0.25(t-350)(含有(t-350)项).②结论:当t≥350时,选择方案二省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完成填空,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作答情况.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当0≤t<270时,选择方案一省钱;当t=270时,选择方案一与方案二费用相等;当t>270时,选择方案二省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完成填空,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作答情况.师生活动:在得出每个范围的省钱计费方式的结论之后,引导学生将结论进行整合,从而完成建模解题的完整过程.师生共同归纳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1)确定未知数的临界点,划分为不同区间,分类讨论.(2)列方程,在每个区间内根据对应的单价和数量,列出总费用的一元一次方程.(3)解方程.(4)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探究2几何问题。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方程的学习,本节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方程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循序渐进法: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通过解答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方程,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一元一次方程。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通过PPT展示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循序渐进,从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最后通过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算术水平,对字母表示数的概念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用字母表示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学习任务单、练习题等,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让学生自主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和方程组是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它不仅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以及其他后继内容的基础.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一些概念,如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又是代数方程中具有共性的重要概念,.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引入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改变传统教材过于注重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而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破除陈旧、繁琐的模式训练.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强调对具体内容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教材注重实际意义,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代气息的例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方程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解.2.引领学生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用算术与方程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对比,感悟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初步认识方程模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教学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方程模型的建立和价值.【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复习小学学过的方程.新课导入一千五百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你知道古代的人是怎么解答的吗?自主探究,构建新知活动1 感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列算式解法.每只兔子先算2只足(与鸡的足数凑齐),此时兔子和鸡的足数共有2×35=70(只).由于每只兔子少算了2只足,总共少算的足数为94 - 70=24(只),所以兔子数为24÷2=12(只),鸡数为35 - 12=23(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下面是用列算式与列方程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2.列方程解法.设鸡有x只,那么兔子有(35 - x)只.因为鸡的足数+兔的足数=94,所以2x+4(35 - x)=94.解这个方程,得x=23.从而35 - x=12.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练一练: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同笼,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足,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学习练习,领会方程与算数法解决问题的不同活动2 方程方法和列算式方法解决问题的对比师:解决上述问题哪种方法比较简单?生:用方程的方法比较简单.总结:对上述问题,利用列算式的方法求解,需要先将每只兔子看成2只足,与每只鸡的足数凑齐(或者先将每只鸡看成4只足,与每只兔子的足数凑齐),然后用足数之差求出兔子(或者鸡)数,思考过程和算式的得出都比较曲折.利用列方程的方法,可就足数之和直接列方程,使得问题的解决比较简单.活动3 例题讲解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规定平局时不再进行加时赛,并且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实验中学足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只负了1场,共得21分.该校足球队胜了几场?〔解析〕该校足球队得分满足相等关系:3×胜的场数+1×平的场数+0×负的场数=21,即3×胜的场数+1×(10 - 1 - 胜的场数)=21.解:设实验中学足球队胜了x场,那么3x+(9 - x)=21.解得x=6.答:实验中学胜了6场.活动4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像2x+4(35 - x)=94,3x+(9 - x)=21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果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也称元),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即时练习:判断以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 2+5=3;(2)3x - 1=7;(3)m=0;(4)x>3;(5)x+y=8;(6)2x2 - 5x+1=0;(7)2a+b.【师生活动】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此题,并让学生找出不是的理由.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出点评和归纳.[设计意图] 进一步强化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两个条件,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知识拓展] (1)实际上,判断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方程中解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就是说方程的解不一定都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课堂总结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巩固练习,展示提高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2+1=2B.y=x - 1C.=1D.=12.已知关于x的方程4x - 3m=2的解是x=m,则m的值为( )A. B. - 2 C.2 D. -3.小华打算寒假期间读一本720页的书,若他每天读40页,读了x天,还剩下27页,可列方程为,列出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填“是”或“不是”).4.在一次植树活动中,甲班植树的株数比乙班多20%,乙班植树的株数比甲班的一半多10株,设乙班植树x株.(1)列两个不同的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甲班植树的株数;(2)根据题意列出含未知数x的方程;(3)检验乙班、甲班植树的株数是不是分别为25株和35株.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47页练习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148页习题A组第1题.。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3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和方程概念后,进一步学习解方程的方法。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知识,对 equation 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解方程步骤的理解、对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的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方程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解方程。
2.准备课件,展示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如,某商品打八折后的价格是 120 元,求原价。
让学生感受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步骤 1:去分母步骤 2:去括号步骤 3:移项步骤 4:合并同类项步骤 5:化系数为 1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5.1 一元一次方程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数学教师李亚飞
教师:我看到有的学生使用算式的方法,有的学生
使用方程的方法,现在请使用两种不同方法的学生分别上来一位进行解
学生活动:展示使用算式与方程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问题
教师:(重点讲述方程的方法)那么你列算式和方程的依据了什么
三、自主探究:裕彤体育中心足球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石家庄永昌参加10场比赛,负了1场,共得21分,问永昌胜了几场?试着寻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学生:
胜场平场负场总分
x 10-1-x 1 3x+(10-1-x)=21
解:设永昌足球队胜了x场,那么
3x+(10-1-x)=21
解得:x=6
答:永昌球队胜了6场
教师:同桌为一组,我们一起来找找2x+4(35-x)=94,3x+(10-1-x)=21这样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单独起个名字为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1、方程中等式的两边是整式
2、只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教师: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这样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并设置一元一次方程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次方程的过程,
识方程模型,
模型思想。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解
五、知识总结
学生活动:讨论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体会和还存在哪些问题,归纳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难点的一般方法。
冀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简短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学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解法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课时: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相关性质。
第三课时: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课时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题方法,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2 第二课时复习: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讲解:深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和解法,包括加减消元法、倍加减消元法等。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3 第三课时讲解: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如两个数的和为某个数、两个数的差为某个数等。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展示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学生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5.2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等,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5.3 教学效果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5.1 一元一次方程_教学设计_教案_1(课件免费下载)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⒊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⒋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难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请你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下列问题中的条件,分别列出方程:1。
本周的星期三到星期五三天的号数之和等于18,你知道星期三是几号吗?,可列出方程。
2。
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按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实验中学男子足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只负了1场,共得21分,这支足球队胜了几场?,可列出方程。
3。
一张长方形的纸,周长90厘米,长是宽3/2倍,长和宽各多少厘米?可列出方程。
[议一议]:观察你所列的方程,这些方程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上述所列的方程中,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⒈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⑸xy=1.⒉你能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让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其他学生帮忙纠正)二、交流对话,自主探索在小学里我们还知道,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种尝试检验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做一做]:⒈判断下列t的值是不是方程2t+1=7-t的解:⑴t=-2;⑵t=2.追问:你能否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它的解是t=-2?⒉解方程:⑴ x-2=8;⑵ 8x=32.(让学生思考解法,只要合理均以鼓励。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如果方程比较复杂,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案 5.1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
2.培养学生会设出未知数,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3.了解方程的解,会验证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怎样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从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为x人,那么女生人数为0.52x人,男生人数为(1-0.52)x人.可列方程0.52x-(1-0.52)x=80③.
观察方程①②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
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点拨。归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怎样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怎样解方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规定平局时不再进行加时赛,并且按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计分,实验中学男子足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只负了1场,共得了21分,这支足球队胜了几场?
分析:该校足球队得分满足相等关系:
思考:x=2是方程3x-1=2x+1的解吗?为什么?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材第147页练习第1,2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1.怎样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方程的解?你怎样知道某个未知数的值是方程的解?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48页习题A组第3,4题,B组第1,2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小明、小红的年龄和是25,小明年龄的2倍比小红的年龄大8岁,小明、小红的年龄各是几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预习案1、前面学过有关方程的一些知识,同学们能说出什么是方程吗?答:叫做方程。
2、一千五百年前的《孙子兵法》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列算式:假设每只兔子先算2只足,此时兔子和鸡的足数共有_____________ 只,我们少算了___________只,这是少算了兔子的两只足,所以兔子数为____________只,鸡数为________________只。
列方程:设鸡有只,那么兔子有只,因为鸡的足数+兔的足数=94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鸡和兔共88个头,244只足,那么鸡和兔共多少只?(列方程和算式)二、探究案探究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1、我校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解: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那么长为(X+25)米。
例2、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规定平局时不再进行加时赛,并且胜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实验中学足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只负了1场,共得21分,该校足球队胜了几场?解:设实验中学足球胜了场,那么平的场数是有像上面,,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果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也称元),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如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三、训练案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2、下列方程中,解为-2的是()3、若是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4、已知方程是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________一、预习案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结果仍是 _______________.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_________________数),结果仍 _____________.3.小明和小华今年同岁,那么5年后两个人还是同岁吗?二、探究案探究一:等式的基本性质游戏一:若天平是平衡的,在托盘上增加或减去一定数量的砝码,使其仍保持平衡,请你最少摆出5种不同的平衡形式,并说明保持平衡的道理。
(教材149页)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那么2.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等于0),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那么()练习:已知等式,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1);(2);(3);(4)(5);(6);(7);(8).探究二:移项游戏二:天平架是平衡的,如果一个黄砝码的质量为1g,一个蓝砝码的质量为xg,请你观察课本150页的操作过程,并说出1个蓝砝码的质量是多少克。
(教材151页)将平衡现象,用方程可表示为:(方程两边同时减去1)方程变为:即:(方程两边同时减去x)方程变为:即:(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方程变为:即: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等号的两边加上(或减去)方程中某一项的变形过程,相当于将这一项改变付好后,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过程叫移项(移项要变号)【做一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2)三、训练案1、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代数式或操作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_______化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______2、利用等式的性质,把下列方程化为的形式(1)(2)(3)(4)3、利用等式的性质,试着解下列方程(1)(2)(3)(4)一、预习案1、把方程的某一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移项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并同类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思考】解方程:二、探究案探究点1 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观察:解方程方法(1):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1,得方法(2):把-1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知识讲解】移项是指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它其实是依据等式的性质得到的,只是简化了运用等式性质变性的过程。
(注意:移项要变号)合并同类项解方程是指通过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向的形式转化,这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与前边章节中的方法一样,都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例1】解方程(1)(2)解:移项,得解: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练习:解下列方程:(1)(2)(3)探究点2:化系数为1【方法指导】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合并同类项”所起的作用是将方程转化成的形式;“化系数为1”起的作用是将方程再转化为,这就达到了解方程的目的——求出了原方程的解为。
例2 解下列方程(1)(2)解:移项,得解: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将系数化为1,得将系数化为1,得【概括整合】三、训练案1.下列移项正确的是()A.由,得B.由,得C.由,得D.由,得2.解方程的步骤如下:①移项,得;②合并同类项,得。
以上的两个步骤中有错,其中错误的步骤是()A.①B.②3.方程的解是。
4.下列解法正确的是()A.由得B.由得C.由得D.由得5.若和的值相等,则()A.-5B.-9C.D.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一、预习案去括号的法则是:1、当括号前面是“+”时,去括号后,每一项都______符号2、当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后,每一项都_______符号移项解方程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思考】解方程:解方程:二、探究案探究点1 去括号解方程【典例剖析】解方程:解: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20,得【练习】下列去括号是否正确?(1)(2)(3)注意:(1)括号外的因数应该和括号内的每项都相乘(2)前面是负因数,括号内相应各项都要变号【类题突破】列方程求x的值:①代数式和的值相等②代数式比的值小3探究点2 去分母解方程【典例剖析】解方程:解: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1、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训练案1、解下列方程(1)(2)(3)(4)2、下面是小明在解下列方程时去分母的过程,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不对,请你帮他改正过来(1)去分母(两边同乘4),得(2)去分母(两边同乘12),得3、解方程一、预习案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找出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总量等于各分量______.2. 已知三个连续的整数的和是18,求这三个数二、探究案参照教材158页观察与思考,思考下列问题:(1)你认为小红和小华的做法正确吗?方程与有怎样的联系?(2)如果仍社七年级共有x名同学参加这次公益活动,请解释方程所表示的意义。
知识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常按下列步骤进行:(1)审:弄清题意,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2)设:设未知数,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量;(3)列: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一、预习案1.路程=速度________2.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_____________.二、探究案探究点1 相遇问题参照教材161页试着做做1.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两车出发后x小时相遇,气你解释下图的含义:3.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解这个方程。
总结: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①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②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路程和【类题突破】甲,乙两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后经2.5时向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后经3时相遇;求甲,乙两人每时各走多少千米?探究点2 工程问题根据探究1总的各步,完成教材例2知识详解:在工程问题中,通常将全部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这是本类型问题的一个要点。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8折表示是原价的________.2.利润=销售价-_______________.3.利润率=4.利润=成本价__________.5.利息=本金________期数。
6.本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案探究点1 增长率问题完成教材163页试着做做1.找出本题中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该企业2010年的生产总值为x万元,填表:2010年的生产总值2010年~2011年件增长的产值2011年的生产总值X3.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解这个方程。
总结:本题中的等量关系:原有数量+增长数量=现有数量。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
【类题突破】完成教材163页练习1题。
探究点2 储蓄问题概念:①期数:存入的时间;②月利率:一个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③年利率:一年的利息与利率的比;④本息和:笨金鱼利息的和。
公式:①利息=本金利率期数;②本息和=本金+利息。
可以有两种方法。
练习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