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评课稿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禹和鲧治水的方法以及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难点: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插图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找出中的主人公——禹。
(板书课题)2.课题中的“水”指的是什么水?3.“洪水”,你了解吗?指导认识、书写“洪”:观察字形,组词,形声字。
4.“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以课本上的插图导入,紧扣课文,还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同时,课件的播放,变抽象为形象、直观,让学生对“洪水”有初步的感知。
课题中的生词采用观察字形结构等方式及时指导认识和书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大禹是怎么治水的?治水的结果如何?2.出示生词,识记生字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仍然被消退继续认为教训恢复生产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指导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被”:“披”、“坡”的偏旁换成“衤”就是“被”。
“灾”:家里失火了就是“灾”。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如换偏旁、解释字义、看结构等集中识字。
2.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语句。
请生读(“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设计意图】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读。
师范读时提出要求,让学生在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事可做,边听边思考。
生自读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任务要完成。
3.“大禹治水”的办法叫什么?(“疏导”)猜一猜:“疏”是什么意思?再读一读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句子。
4.禹为什么能想到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追问:失败的是教训,成功的应该是什么呢?(经验)5.找一找文中鲧是什么治水的?(“筑坝挡水”)解释“筑坝”;请生猜一猜“挡”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随文识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教学难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一起喊喊他的名字(板:大禹),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生:治水,师补全课题)师板“治”,生一起书空2、给生字“治”找找朋友(指名说,并结合学生回答写出本课的词语“治理”)3、你还能从文中找出“治”的同音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师板“制”,引导学生一起跟老师书空生字“制”)谁是火眼金睛,找出课文中“制”字所组的词?(板:制服)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生:洪水)师生齐写“洪”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一起去四千多年前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吧!2、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录像(放录像)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
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这些受灾人民的同情。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课文的生字,写好七个生字。
理解堵塞、嘱咐、仅仅、欣欣想荣、敬爱等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闻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3、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缘由,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以及付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绽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难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
课前打算:多媒体课件[设计说明]本单元以奉献为主题,支配了三篇主体课文,《大禹治水》是第一篇。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故事意在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闻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高尚的的奉献精神。
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家长的宠爱,较缺乏关怀他人、关怀社会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华蜜,一心为百姓谋华蜜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必须的困难。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学问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跃跳动的时候,学问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
所以,依据中年级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纳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协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语句朴实,却蕴含丰富。
课文的思想蕴含在语言文字中,学生不易精确把握。
倘如仅靠老师讲读,势必味同嚼蜡,难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孩子在读中充分调动联想、想象等心理功能,就能更好地到达感悟语言、造就语感、积累语汇的目的。
如,课文第四小节中的才仅仅就却等词语的运用,进一步突出了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假如只是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明显学生的感受是不深刻的。
《大禹治水》(教案及反思)
《大禹治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过程及意义。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禹治水的过程。
(2)学会抓住文章主旨,提炼关键信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树立学生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及意义。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大禹治水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理、气候等知识。
(2)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研究《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内容。
(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3)制定评价标准,准备评价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收集与大禹治水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大禹治水示意图。
(2)教师简要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大禹治水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全班交流:各组讨论成果分享。
4. 讲解与解读:(1)教师详细讲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意义。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禹治水的精神内涵。
5. 阅读理解:(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点评并补充总结。
五、课后作业:1. 书写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 实践作业:(1)调查了解当地的水利设施,了解水利对农业的重要性。
(2)搜集其他关于大禹的传说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大禹治水》评课稿
《大禹治水》评课稿今天听了袁老师执教的《大禹治水》一课,感受颇深,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1.教师善于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柔和,教态自然大方,对学生和蔼可亲,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需要,尊重学生,顺学而导,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基本功较强。
教师有较深厚的语文基本功,语言简练,提问指向性强目标明确,板书重点突出有条理,字迹美观工整,给学生较好的示范作用。
学生整堂课注意力集中,气氛高涨,思维始终围绕教学内容,这和教师的善于调动启发是分不开的。
3.教师的生字教学生动扎实。
袁老师的生字教学也颇有特色,“治”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最后不忘学以致用,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活用这个字,治国、治家、治班,十分巧妙,又水到渠成,值得学习。
4.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
教师紧扣文本教学,立足语言文字,做到深入而浅出。
目标定位准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读课文、解词义、谈感受,不知不觉中大禹伟大的形象便跃然而出,避免了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的问题。
5.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袁老师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大禹满头是汗,也顾不得擦。
”有的说:“大禹遇到猛兽还要和猛兽作斗争。
”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
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
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也适时地点出表现大禹治水辛苦的词“走遍”、“吃尽”、“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大禹治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大禹治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大禹治水》。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学习故事中的生字词:洪荒、疏导、三过家门而不入等。
3. 分析大禹治水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幼儿对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2. 通过学习故事,使幼儿掌握洪荒、疏导等生字词,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大禹治水的过程,以及疏导洪水的意义。
2.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中的生字词,以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大禹治水的故事挂图、生字词卡片。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禹治水的故事挂图,引发幼儿兴趣,进入主题。
2. 新课内容:(1)教师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学习生字词:洪荒、疏导、三过家门而不入等。
(3)分析大禹治水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 实践活动:(1)幼儿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疏导洪水的方案。
(2)各小组分享方案,大家共同评价。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题意。
(2)教师示范解题方法,讲解步骤。
(3)幼儿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禹治水2. 生字词:洪荒、疏导、三过家门而不入3. 大禹治水过程:观察、思考、行动、坚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大禹治水的画,并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示例:画面描述:大禹带领人们疏导洪水,洪水退去,人们欢呼雀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活动、例题讲解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幼儿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大禹治水》评课
《大禹治水》评课稿句容市实验小学纪海燕《大禹治水》是一个传说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配有四幅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作者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两个方面表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
纵观袁老师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以下特色:一、识字方法多样有趣“熟字加偏旁”“神话故事”“字理识字”三种识字方法恰当运用,生字教学设计精巧而实在。
认“治”字,是“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这个方法,学生们已经掌握。
所以怎么认,就由他们自己来讲,学生有积极性。
认“洪”字,则讲水神共工,抽象的汉字变成了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学生也牢牢记住生字“洪”是三点水加“共”,更激发起识字兴趣。
而认“制”字,更是直接溯古求源,通过古今文字的演变,配以老师“用刀修剪树的枝丫”的解说,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它的含义。
三个字,就是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甚至还有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图画、洪水肆虐的视频、文字演变的动画演示,出现在课堂上。
这不再是单纯的老师教、学生记了,而是有兴趣的认识与记忆,所以课堂就有吸引力了,学生也专注了。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在这节课上,指导学生的读,是她教学的一个重点。
于是,整节课,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自由读、同桌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学生读得精彩,读得真实。
在课文第一段的两次朗读中间,袁老师播放了洪水肆虐的视频,不是通过老师的嘴来讲,而是以直观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感悟,然后再读,带着感情读。
于是,学生们自然读出了洪水的猛烈。
就这样,袁老师引导学生们,第二段读出禹的辛苦,第三段读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情,第四段读出人们对禹的尊敬和爱戴。
三、写字指导重点突出先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先问学生你怎么写好它,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再告诉学生一个朗朗上口的口诀“宽窄比例看仔细,关键笔画要找准”。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大禹治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大禹治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中华成语故事》。
主要详细讲解《大禹治水》这一章节,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内容,感受大禹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复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内容,理解成语“疏导治水”的含义。
2. 能力目标: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感受大禹治水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并能理解成语“疏导治水”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成语卡片、故事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场景,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课件,教师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禹治水的过程和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成语“疏导治水”的含义,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发成语卡片,让学生组成句子,巩固对成语的理解。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大禹治水的精神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6.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发挥想象力,绘制一幅大禹治水的画。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写上“大禹治水”,右边写上“疏导治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复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内容,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参照故事课件,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精神。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仍有待加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评课稿一、背景介绍《大禹治水》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品质。
本评课稿旨在对《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进行评价,分析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大禹治水》,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内容; - 认知大禹治水的重要意义; - 掌握相关词汇,如大禹、治水等。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培养以下能力: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内容; -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 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并发扬团结、奋斗等正能量。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教授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讲解大禹治水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大禹治水故事中的难点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大禹治水的内涵,探究故事背后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大禹治水的图片或相关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教师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注重突出故事主旨和核心价值观。
3. 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大禹治水的意义和影响。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发表意见。
4. 课堂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教师可采用课堂观察法、讨论记录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展示、个人作业等形式对课程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考察学生对《大禹治水》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考察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够从故事中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课件或图片等教具;•相关练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评课
大禹治水
一、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内容层层深入
本节课教学内容多,容量大,有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字教学,教师却能巧妙地将这些容于短短的四十分钟,而且学生学得如此轻松。
首先,老师以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初步感悟;接着用多种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再由字过渡到词语的理解,进而再到句子,进行说话训练,再通过反复的读来感悟课文内容。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雨点还会落到哪儿?会在那儿干什么?”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最后进行写字教学,并进一步巩固要认的生字。
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目标性极强。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感知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
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生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师首先范读,然后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还有后来的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感悟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
总之,这节课教师教得透,学生学得实,课堂精彩纷呈,让人回味无穷。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禹治水》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禹治水》教案
课时:1课时
教材:《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 听懂并理解课文《大禹治水》的内容。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教学重点:
1. 听懂数学文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
1. 大禹治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2. 与课文相关的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大禹治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预习:
告诉学生要听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要求他们先预习相关的知识,了解大禹治水的文化背景。
3. 听说: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4. 练习: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对内容的理解。
5. 讨论:
引导学生就大禹治水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对大禹治水的理解和感受。
6. 小结:
总结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7. 反思:
请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过程,并提出自己的学习反思和感想。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理解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缺乏表达能力。
因此,今后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更多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大禹治水》评课稿4篇
《大禹治水》评课稿4篇《大禹治水》评课稿1前几天观看了张老师执教的《大禹治水》课例,看完后,我被张老师潇洒的教态,富有感染力的体态语所深深吸引了。
对于张老师的课堂,我想谈五点看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读题解题,语文味十足。
张老师抓住课题中的动词“治”字,写字形,读课题,扩词语。
巧用同音,引出制服的制,制服的对象——洪水。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洪水的浩大与凶猛。
精巧而实在,语文味很浓。
二、通过朗读课文,观看动画片,引导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在老师提出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问题中,自由发言,个性表达,感受洪水的凶猛及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这是大禹下定决心治水的原因,也是学生认知的起点。
三、抓住重点语句和数量词,进行品读,比如: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深挖“千、万、九”等数量词,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
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
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显得很丰满。
四、与父比较,体会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学,从中感受大禹是一个聪明、机智勇敢、舍小家、顾大家,为民造福的人。
这里,老师把大禹请进日常的家庭生活,让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一位父亲的平凡与伟大。
五、在百姓的评价中,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
老师展示了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体会洪水制服后,老百姓过上的安定生活:植树造林、男耕女织、学堂学习等等,从中体会大禹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老百姓中也“代代相传”。
最后质疑:“禹——大禹”,一个大字,写出了百姓对他的崇敬之情,写出了大禹是人们心中的英雄。
《大禹治水》评课稿2《大禹治水》是一个传说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大禹治水》点评稿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精神总是特别的饱满,也特别注重调动孩子学习的情绪。
语调里总是包含一种感情,所以我发现孩子虽然在一种相比照较陌生的环境里上课,但却能很快就融入了课堂学习的气氛。
我想这种课堂气氛的营造,包括营造的水平,都是教师素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深刻理解和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以及他这种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动了很多脑筋。
比较注重用朗读指导法和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协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体验中,去感悟语言,升华对人物的崇敬之情。
在这种牺牲背后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应该说它既是一个神话故事,又是一个非常写实的。
让孩子回到生活中来理解大禹的这种精神,我觉得在这方面,在协助孩子克服理解的障碍上老师是做得很很细致的。
张:还有一个就是孩子在讨论的时候,就是我经常说的,老师引导的很适当。
实际上引导得适当这种水平也不是天生的,首先,要引导得适当,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很细致地倾听孩子他到底说了什么,而不是老想着我要教什么。
所以老师有一种倾听,细致的倾听,即时的判断,在引导上又注重,既肯定他,既尊重他,又包含鼓励,同时这种提醒又适到好处。
所以说能这样引导,老师很有智慧,这种智慧,也是教师的一种综合素养的表现。
听了这节课,我受益匪浅!。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禹治水》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禹治水》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合作意识。
2.能够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和意义,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3.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材料《大禹治水》。
2.学生教材和练习册。
3.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禹治水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分享关于大禹的一些简单知识。
2. 学习课文(30分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教材设计的教学单位,引导学生分小组,每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学习和理解。
学生要注意记下关键词和疑惑的地方,为后续的学习和讨论做准备。
3. 分组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所分小组的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
组内成员可以互相解答问题,澄清疑惑,并记录下自己组的发现和解释。
4. 合作表达(20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提问或补充。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拓展活动(20分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大禹治水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学生可以选择写作、绘画、演讲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大禹治水》为内容,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表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理解课文,并提高听说能力。
同时,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进一步加深对大禹治水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整个学习过程。
此外,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我也会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其中,并获得有效的学习收获。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重点: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指名读。
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2019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评课稿汇总
第六单元15.大禹治水评课稿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周老师的《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大禹一心为了治水造福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精神后来代代相传。
纵观周老师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方面值得学习:1、教学环节串联趣味多。
低段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认知的能力还相对较弱。
周老师的教学环节中加入了广受学生喜欢的大雄和多来A梦,带着孩子一起穿越时光机。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呈现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感觉是带着孩子们一起边学边玩,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同时也不失整体性。
2、生字教学多样化,扎实有效。
本文的生字认读存在一定的难读,如果全盘罗列出来,学生很难去接受。
周老师巧妙得列出第一组“鲧”和“禹”两个字,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关系(父子关系),顺势介绍有关大禹的相关资料。
第二组的词语主要是动宾结构“驱赶猛兽、疏通河道、恢复生产和伤害百姓”等四个词语。
抓住其中的“驱”字,先让学生去猜一猜它的字面意思,再课件出示“查字典”的方法。
间接地去告诉学生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字不仅可以自己猜一猜,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
周老师的识字教学是符合低段孩子的特点,一步步循循善诱,先扶着学生带拼音去认读生字,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猜字义,最后再总结其他一些有效的识字方法。
3、读中想象,重视情感体验。
周老师重点围绕第三自然段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展开充分的阅读情感体验。
整个环节抓住一连串的有关数字的关键词,先让学生自己去填一填,读一读,质疑: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再播放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视频,视频中大禹的孩子刚刚呱呱坠地,但是大禹还是没有进去看一眼,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治水要紧。
”有的学生说:“一心为了百姓。
”让学生适时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与人物进行灵魂的对话。
周老师步步为营,继续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让学生一下子拉近了与大禹之间的距离,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上得到了升华,大禹那心系百姓,一心治水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XXX治水评课稿
XXX治水评课稿《大禹治水》评课稿纵观XXX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以下特色: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XXX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下面详细来谈谈看法:一、迁情入境,引入教学这一部分教师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她是这样导入的:(转载于:XXX治水评课稿)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无家可归”,以及“滔滔”这两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二、读中想象,体会感情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XXX治水的经过,教学中XXX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XXX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XXX满头是汗,也顾不得擦。
”有的说:“XXX遇到猛兽还要和猛兽作斗争。
”老师适时引导,“假如XXX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XXX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
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XXX的看法。
这样,XXX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也适时地点出表现XXX治水辛苦的词“走遍”、“吃尽”、“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细细体会XXX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动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裕利用和挖掘的空缺点。
XXX捉住这一“空缺”,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动人的言语、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本人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
鲧禹治水评课稿
鲧禹治水评课稿听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这篇鲧禹治水评课稿,是以授课老师的教学目标为动身点和归宿,并分析了老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一起来看一下。
鲧禹治水评课稿由我整理,仅供参考:《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奇。
大禹的精神是珍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奇,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班级的同学,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肯定难度的。
由于同学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阅历,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凄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头就有障碍。
为了让同学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老师让同学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首先哪些词让你觉得洪水真可怕?然后,再帮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同学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案通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认真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
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老师紧紧抓住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让同学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同桌争论等形式,从同学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
同时,这一教学内容是全文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同学不能理解千辛万苦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从而也就感受不到禹这个人物的个人形象,体会不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所以,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教学,老师设计还是比较流畅、到位的,用动画理解挖通劈开,让同学直观的把握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
假如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老师采纳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
问同学假如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假如你是大禹,你会怎么说呢?利用师生的沟通,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大禹治水》课例评析课件
(二)落实教学目标
《大禹治水》课例评析
一、单元教材特点
第六单元以“伟人”这个主题,分别编排了《大禹治水》 《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课文。本单元 以生动的故事向学生讲述了无私奉献、勇敢无畏、以身 作则、同甘共苦和平易近人等伟大人物所具备的优秀品 质,让学生在学习伟人优秀品质的同时塑造和完善自我。
一、单元教材特点
这些选文不仅语言典范,而且内涵丰富,难易适中。 不仅确保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而且保证了教科书 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 又能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二、结合本套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结合 的双线编定原则,现在来点评下本节课:
(一)让学生感受大禹的“伟大”这一人文主题
04 多种朗读,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
06 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大量 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
(四)点评本节课不足
不足
任何一节课,都会有不足之处,都会有遗 憾。这节课,学生的感情朗读还不太到位,还 可以再多些,让更多的学生放声大胆的读给其 它同学听;还有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炼。
谢谢
0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
02
一名为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
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
03
公而忘私的奉献。
(三)点评本节课亮点
01 引导质疑,用“伟大”统领全文 02 调动五官,发展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治水》评课稿
朱银华
昨天去太仓外国语小学听取了全柳芳校长的一节二年级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一个传说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配有四幅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作者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两个方面表现了大于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
纵观全老师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以下特色: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下面详细来谈谈看法:
一、迁情入境,引入教学
这一部分教师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她是这样导入的: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无家可归”,以及“滔滔”这两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二、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全老师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大禹满头是汗,也顾不得擦。
”有的说:“大禹遇到猛兽还要和猛兽作斗争。
”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
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
大禹的看法。
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也适时地点出表现大禹治水辛苦的词“走遍”、“吃尽”、“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细细体会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
全老师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
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
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 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想?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三、总结延伸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这段的教学,全老师抓住关键词“感激”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然后抓住“代代相传”,大禹治水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你会对你的孩子说大禹治水的故事,你的孩子也会对孩子说大禹治水的故事,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如此激情,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
在学完课文后,全老师又引导学生回到课题,治水的是“禹”,为什么人们
称他“大禹”呢?在学生的交流中,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奉献精神和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拓展部分,教师设计了写出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样的词,像这样类型的词语全老师在课上有所渗透,这一设计关键是要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词汇量。
四、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全老师的生字教学也颇有特色,选取了“治”、“制”两个容易混淆的字,从古文字演变到现在的文字,不仅从字形上指导学生,也从字义上理解了汉字,然后找朋友,最后不忘学以致用,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用这两个字,十分巧妙,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