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女科秘旨】中医系列书
中国古代医书 女科秘旨
属性:黄芩(酒炒夏月一两秋七钱冬五钱) 茯苓(七钱五分) 白术(二两) 陈皮(三两) 为末。粥
丸。每服钱五分。
胎至临月。服束胎散易产。
<目录>卷一\安胎
<篇名>束胎散(即达生散。)
属性:人参 陈皮(各五分) 白术 白芍 全当归(各一钱) 炙甘草(二分) 苏叶(五分) 大腹皮
属性:半产多在三个月。及五七月。除跌扑损伤外。若前次怀胎三个月而堕者。下次有孕。如期
复然。盖先于此时受伤。故后期必应。乘其虚也。必须预服健脾、益气、养荣药于一有孕之
日。日日不可缺乃可。
胎元不足倦怠。或胎动不安。或身微热。减食。
<目录>卷一\小产
<篇名>单氏安胎散
属性:人参 当归 怀熟地(各二钱) 白术(二钱五分) 条芩(八分) 陈皮 苏叶(各四分) 砂仁
痛加杜仲。川断。每日一服。
晕眩倦怠。
<目录>卷二\恶阻
<篇名>单参橘饮
属性:人参(一钱) 橘红 藿香 甘草(各四分) 白术 当归(各二钱) 半夏(八分) 砂仁(三分)
竹茹(四分) 如肥人加竹沥(半匙)
<目录>卷二\恶阻
<篇名>仲仁治恶阻方
属性:人参 陈皮 竹茹(各一钱) 麦冬 木瓜(各三钱) 藿香(五分) 枇杷叶(三大片无则芦根
宜兼制火。用四物汤加黄柏。元参。白术。条芩。左脉微弱。身痛。夜热。腰痛。胎不安。
属血虚。用四物汤。加杜仲。黄芩。白术。秦艽。
右脉寸关大而无力。似滑。且不流利。倦怠懒于言动。属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杜
仲。条芩。
两手脉俱弱。胎常坠。属气血两虚。用八珍汤。加山栀。杜仲。续断。条芩。白术。孕妇忽
中医书籍目录
中医书籍目录《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太素》•《难经》•《类经》•《医经原旨》•《灵素节注类编》•《内经评文》•《内经博议》•《经络全书》•《内经知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四圣心源》伤寒、金匮•《伤寒论》•《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发微论》•《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补例》•《伤寒捷诀》•《敖氏伤寒金镜录》•《伤寒九十论》•《伤寒医诀串解》•《金匮玉函要略辑义》•《高注金匮要略》•《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金匮翼》•《仲景伤寒补亡论》•《金匮玉函经二注》•《金匮要略浅注》•《伤寒大白》•《类证活人书》•《伤寒六书》•《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伤寒寻源》•《伤寒总病论》•《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伤寒附翼》•《伤寒明理论》•《伤寒法祖》•《伤寒直格》•《伤寒百证歌》•《伤寒心法要诀》•《河间伤寒心要》•《伤寒舌鉴》•《伤寒指掌》•《伤寒括要》•《经方实验录》•《伤寒恒论》•《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诊治•《中医诊断学》•《中医伤科按摩学》•《濒湖脉学》•《脉经》•《医法圆通》•《临证实验录》•《褚氏遗书》•《仿寓意草》•《孙真人海上方》•《诊家枢要》•《诸脉主病诗》•《临症验舌法》•《奇经八脉考》•《诊脉三十二辨》•《察病指南》•《脉确》•《辨证录》•《证治汇补》•《石室秘录》•《症因脉治》•《丹台玉案》•《脉诀汇辨》•《脉症治方》•《麻科活人全书》•《丹溪手镜》•《医宗己任编》•《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校注医醇剩义》•《望诊遵经》•《医学从众录》•《脉因证治》•《三指禅》•《诊家正眼》•《杂病心法要诀》•《医学见能》•《医学妙谛》•《史载之方》•《笔花医镜》•《诊宗三昧》•《脉理求真》•《金匮钩玄》•《脉象统类》•《脉诀乳海》•《脉诀刊误》•《名师垂教》•《评琴书屋医略》•《时病论歌括新编》•《虚损病类钩沉》•《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丹医秘授古脉法》•《素灵微蕴》•《自我调养巧治病》•《常见病自测》•《百病自测》•《中医疾病预测》•《手掌与疾病》•《手穴手纹诊治》•《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急诊医学》•《放射诊断学》•《医学影像学》•《物理诊断学》•《默克家庭诊疗手册》本草•《中药学》•《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雷公炮制药性解》•《食鉴本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吴普本草》•《食疗本草》•《海药本草》•《本草衍义》•《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千金食治》•《本草蒙筌》•《本草易读》•《饮食须知》•《证类本草》•《本草求真》•《本草新编》•《本经逢原》•《本草从新》•《得配本草》•《本草思辨录》•《本草崇原》•《本草便读》•《本草经解》•《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名医别录》•《本草分经》•《本草择要纲目》•《本草害利》•《本草撮要》•《药性切用》•《药鉴》•《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药征续编》•《药征》•《本草乘雅半偈》•《滇南本草》•《本草图经》•《药笼小品》•《长沙药解》•《玉楸药解》《中药炮制》《食物疗法》方言•《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急救便方》•《仙传外科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宁坤秘籍》•《删补名医方论》•《证治准绳·类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方考》•《卫生易简方》•《华佗神方》•《仁术便览》•《文堂集验方》•《奇效简便良方》•《小品方》•《集验方》•《退思集类方歌注》•《奇方类编》•《经验丹方汇编》•《时方妙用》•《串雅内外编》•《苏沈良方》•《回生集》•《医方论》•《眉寿堂方案选存》•《汤头歌诀》•《外科方外奇方》•《急救良方》•《时方歌括》•《药症忌宜》•《毓麟验方》•《是斋百一选方》•《千金宝要》•《博济方》•《普济本事方》•《保健药膳》内科•《中医内科学》•《温热论》•《增订十药神书》•《时病论歌括新编》•《凌临灵方》•《温病指南》•《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全生指迷方》•《经验麻科》•《内外伤辨》•《虚损启微》•《重订灵兰要览》•《医学传灯》•《青囊秘诀》•《疠疡机要》•《杂病广要》•《证治准绳·疡医》•《证治准绳·杂病》•《类证治裁》•《重订广温热论》•《温热经纬》•《温病条辨》•《血证论》•《松峰说疫》•《时病论》•《痧胀玉衡》•《痧疹辑要》•《温热暑疫全书》•《脾胃论》•《慎柔五书》•《温疫论》•《广瘟疫论》•《瘴疟指南》•《内科摘要》•《何氏虚劳心传》•《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流行病学》•《人体寄生虫学》•《传染病》•《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呼吸病学》•《心脏病学》•《肾脏病学》•《内分泌学》•《神经病学》•《消化病学》•《血液病学》•《动脉粥样硬化》•《胃肠动力检查手册》妇科•《中医妇科学》•《傅青主女科》•《产宝》•《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女科旨要》•《妇科问答》•《张氏妇科》•《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宜麟策》•《广嗣要语》•《女科指要》•《竹泉生女科集要》•《家传女科经验摘奇》•《妇科秘方》•《产鉴》•《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济生集》•《胎产秘书》•《女科秘旨》•《证治准绳·女科》•《济阴纲目》•《妇人大全良方》•《女科经纶》•《胎产心法》•《竹林女科证治》•《妇人规》•《妇科玉尺》•《女科精要》•《胎产指南》•《妇科心法要诀》•《女科要旨》•《女科百问》•《妇科秘书》•《沈氏女科辑要》•《女科切要》•《女科撮要》•《女科指掌》•《女科折衷纂要》•《邯郸遗稿》•《盘珠集胎产症治》•《评注产科心法》•《女科证治准绳》•《女科秘要》•《女科宝鉴》•《组织学与胚胎学》•《妇产科学》儿科•《中医儿科学》•《育婴家秘》•《颅囟经》•《麻疹备要方论》•《小儿痘疹方论》•《麻疹阐注》•《幼科切要》•《达生编》•《幼幼新书》•《证治准绳·幼科》•《保婴撮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幼幼集成》•《儿科要略》•《婴童百问》•《幼科释谜》•《儿科萃精》•《专治麻痧初编》•《活幼心书》•《婴童类萃》•《幼科发挥》•《幼科折衷》•《幼科心法要诀》•《万氏秘传片玉心书》•《痘疹心法要诀》•《婴儿论》•《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慈幼便览》•《幼科概论》•《幼科推拿秘书》•《幼科指南》•《小儿药证直诀》•《慈幼新书》•《保幼新编》•《儿科醒》•《幼科种痘心法要旨》•《陈氏幼科秘诀》•《鬻婴提要说》•《小儿常见病单验方》•《儿科学》外科•《中医外科学》•《跌打损伤方》•《伤科大成》•《跌打秘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金疮秘传禁方》•《跌损妙方》•《外科十法》•《伤科补要》•《刘涓子鬼遗方》•《正体类要》•《正骨心法要旨》•《救伤秘旨》•《外科心法要诀》•《外科大成》•《外科正宗》•《外科理例》•《外科证治全书》•《外科启玄》•《立斋外科发挥》•《外科全生集》•《疡科纲要》•《跌打损伤回生集》•《外科集验方》•《外科精要》•《外科精义》•《万氏秘传外科心法》•《伤科汇纂》•《外科选要》•《外科十三方考》•《发背对口治诀论》•《少林真传伤科秘方》•《外科传薪集》•《外科医镜》•《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伤科方书》•《核、化学武器损伤》•《外科学总论》•《普通外科学》•《泌尿外科学》•《骨科学》五官•《中医眼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察舌辨症新法》•《痰疠法门》•《眼科秘诀》•《尤氏喉科秘书》•《白喉全生集》•《喉科秘诀》•《包氏喉证家宝》•《白喉条辨》•《口齿类要》•《尤氏喉症指南》•《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喉舌备要秘旨》•《重订囊秘喉书》•《眼科心法要诀》•《焦氏喉科枕秘》•《目经大成》•《审视瑶函》•《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明目至宝》•《重楼玉钥续编》•《眼科阐微》•《原机启微》•《重楼玉钥》•《喉科指掌》•《中医眼科备读》•《耳鼻咽喉外科学》•《口腔科学》•《西医眼科学》•《针灸学》•《针灸大成》•《穴道秘书》•《神应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经络考》•《针灸易学》•《子午流注说难》•《普济方·针灸》•《类经图翼》•《针灸资生经》•《针灸甲乙经》•《推拿抉微》•《金针秘传》•《刺灸心法要诀》•《针灸素难要旨》•《针灸神书》•《针灸问对》•《针灸大全》•《炙膏肓腧穴法》•《经络汇编》•《经穴汇解》•《黄帝明堂灸经》•《针灸聚英》•《宋本备急灸法》•《子午流注针经》•《灸法秘传》•《针经指南》•《中医刺灸》•《人体解剖学》页首医论•《中藏经》•《外经微言》•《柳洲医话》•《刘河间伤寒医鉴》•《医学源流论》•《医林改错》•《集验背疽方》•《慎疾刍言》•《韩氏医通》•《证治心传》•《市隐庐医学杂着》•《性命要旨》•《医医小草》•《中医之钥》•《止园医话》•《医学传心录》•《思考中医》•《景景医话》•《塘医话》•《质疑录》•《中风论》•《肯堂医论》•《医医医》•《知医必辨》•《推求师意》•《洗冤集录》•《对山医话》•《疫疹一得》•《医学读书记》•《格致余论》•《冯氏锦囊秘录》•《疡医大全》•《医学衷中参西录》•《诸病源候论》•《读医随笔》•《周慎斋遗书》•《冷庐医话》•《医原》•《丹溪治法心要》•《友渔斋医话》•《温病正宗》•《医贯》•《疡科心得集》•《古今医彻》•《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医旨绪余》•《形色外诊简摩》•《重庆堂随笔》•《吴医汇讲》•《银海指南》•《痰火点雪》•《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叶选医衡》•《研经言》•《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归砚录》•《医门补要》•《医学启源》•《六因条辨》•《解围元薮》•《医学三字经》•《侣山堂类辩》•《温热逢源》•《医效秘传》•《存存斋医话稿》•《医学指归》•《医学真传》•《此事难知》•《阴证略例》•《医经溯洄集》•《三消论》•《修昆仑证验》•《客尘医话》•《上池杂说》•《原要论》•《先哲医话》•《人体使用手册》•《医理真传》•《四圣悬枢》页首医案•《曹仁伯医案论》•《三十年临证经验集》•《马培之医案》•《杂病治例》•《丛桂草堂医案》•《续名医类案》•《临证指南医案》•《张聿青医案》•《古今医案按》•《王氏医案绎注》•《吴鞠通医案》•《孙文垣医案》•《丁甘仁医案》•《王旭高临证医案》•《回春录》•《程杏轩医案》•《奇症汇》•《寓意草》•《邵兰荪医案》•《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叶天士医案精华》•《一得集》•《也是山人医案》•《三家医案合刻》•《张畹香医案》•《花韵楼医案》•《何澹安医案》•《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何世英医案》•《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湖岳村叟医案》•《洄溪医案》•《集思医案》•《旧德堂医案》•《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病历书写规范》页首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圣济总录》•《景岳全书》•《医学纲目》•《医学入门》•《张氏医通》•《寿世保元》•《医碥》•《医学正传》•《古今医鉴》•《万病回春》•《顾松园医镜》•《医门法律》•《古今名医汇粹》•《卫生宝鉴》•《儒门事亲》•《明医指掌》•《医学摘粹》•《丹溪心法》•《医学心悟》•《急救广生集》•《明医杂着》•《医学实在易》•《轩岐救正论》•《扁鹊心书》•《医经国小》•《医学集成》•《黄元御医书十一种》•《中医名词词典》•《中医词典》a~b •《中医词典》c~d •《中医词典》e~f~g •《中医词典》h~j •《中医词典》k~l~m•《中医词典》n~o~p~q•《中医词典》r~s•《中医词典》t~w•《中医词典》x~y•《中医词典》z~其他•《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页首养生•《中医养生学》•《中医饮食营养学》•《饮膳正要》•《陆地仙经》•《养生秘旨》•《女丹合编选注》•《寿世传真》•《养生导引秘籍》•《养生导引法》•《达摩洗髓易筋经》•《心医集》•《寿世青编》•《养老奉亲书》•《食疗方》•《运气要诀》•《马王堆简帛》•《服食导饵》•《古代房中秘方》•《老年百病防治》•《老年食养食疗》•《茶饮保健》•《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预防医学》•《免疫与健康》•《老年学》•《康复医学》页首其他•《中国医学通史》•《厘正按摩要术》•《疯门全书》•《本草问答》•《医暇卮言》•《常用化验值及意义》•《减肥新法与技巧》•《气功外气疗法》•《趣味中医》•《中药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释义•《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病种临床路径》•《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人体解剖学歌诀》•《医用化学》•《医学统计学》•《实验动物科学》•《医学遗传学基础》•《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免疫学》•《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风湿病学》•《临床肝移植》•《理疗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现代院外急救手册》•《皮肤性病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营养学》•《临床基础检验学》•《基础护理学》•《基因与疾病》•《医院药学》•《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临床激光治疗学》。
《女科秘诀大全》痛证研究
《女科秘诀大全》痛证研究目的探究清代御医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中关于痛症资料,为国医治疗痛症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通过回顾性阅读分析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从中总结痛症相关资料。
结果妇科痛症主要包括:月经病痛证、带下病痛证、妊娠病痛证、产后病痛证、妇科癥瘕痛证、其他痛证6个方面,《女科秘诀大全》对上述不同类型痛症均有针对性治疗措施。
结论痛症预防十分重要,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度,体质等因素均可导致气血失和,从而产生痛症。
在治疗的同时注意预防才能有效防止痛症复发。
标签: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痛证;辨治特色陈莲舫(1840~1914),名秉钧,别署庸叟,又号乐余老人,江苏青浦朱家角人,是海派中医流派代表医家之一[1]。
世代为医,至陈莲舫,已家传19世,后自称”19世医陈”。
《女科秘诀大全》中主要记录了妇科痛症的相关内容,妇科痛症主要指妇女下腹疼痛反复出现,或与月经相关的各类疼痛疾病,随着目前城镇居住环境恶化与人们生活节奏变快,现代女性出现痛症情况日益普遍,加强对痛症的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陈莲舫是晚清集世医、儒医、御医于一身的医家。
其祖上名医辈出,曾祖父陈学山为清代著名中医外科医生,其祖父陈涛、父亲陈垣均为当地名医,至陈莲舫已传十九代。
陈莲舫少年习儒,曾为廪生、补生员,后因仕途坎坷,弃儒行医,迨至中年已医道大行。
光绪24年(1898年),光绪皇帝病虚劳,经由内务大臣盛宣怀推荐,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保举,陈莲舫入京应诊视疾。
以其用药清灵、温和稳妥而获大效。
由此甚得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赏识,被敕封三品荣禄大夫,充御医,值御药房事。
曾10年之内5次进京,效出诸医之上,为表彰其功,清廷特赐”恩荣五召”匾嘉奖。
陈莲舫颇重医德,为人质朴敦厚,常施济贫病,诲人不倦,弟子有李子牧、寿时中等300余人。
其晚年医名几遍全国,有”国手”之誉。
20世纪初西学东渐,陈莲舫深感世宙日新,古学不振,力主中医革新,以保存国粹。
女科旨要
女科旨要女科旨要清·雪岩禅师公元1644-1911年书名。
清·雪岩禅师增广。
撰年不详。
4卷。
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之一。
卷1论治女性逐年经证;卷2按月受胎形症;卷3为产后诸证;卷4为难产及产后病。
本书新意较多,方证可取。
与《女科秘要》、《女科秘旨》有异,可互为补充。
有仁和吴煜于乾隆五十八年校订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卷一] 妇女逐年经症室女十三四岁行经。
或行或痛。
或发热。
身体不宁。
口苦面红。
寒热不定。
头目晕花。
[卷一\妇女逐年经症] 八物汤白芷(一钱五分)羌活(上部身体不痛不用)砂仁桂枝(无寒不用)白术(各二钱)香附(二钱五分)分二帖。
加姜(三片)葱(三根)空心热服。
如有血气攻心痛。
加干漆。
元胡索。
(各三分)嗽痰气急。
加半夏。
桔梗。
杏仁。
五味。
(各三分) [卷一\妇女逐年经症] 和气散浓朴(五分)陈皮藿香(六分)白术延胡枳壳(各三钱)香附(炒五钱)草果(热不用)甘草砂仁小茴(各二钱)木香(二钱)为末。
或丸。
或散。
每服(二钱)空心下室女十五六岁。
经水不通。
日夜寒热。
手足麻痹。
头痛。
恶心。
呕吐。
腹中忽然结块冲痛。
此因误食生冷所致。
[卷一\妇女逐年经症] 四物调经汤当归川芎柴胡黄芩白芍(各三钱五分)香附(五钱)青皮砂仁甘草(各一钱五分)熟地白术陈皮枳壳小茴(炒)三棱莪术(各一钱)红花(五分)白芷(二钱五分)肉桂(一钱)分四帖。
加姜(三片)葱(三根)空心煎服。
如上部痛。
加羌活(二钱)下部痛加独活(二钱)咳嗽加半夏(三钱)延胡干漆(各二钱五分)寒热疟疾。
加常山。
草果。
香附(各三钱)泄泻。
吐。
心闷。
加豆蔻。
粟壳。
木香。
(各三钱)妇女十七八岁。
经脉不通。
或阻半月。
或阻百日半年。
颜色青黄。
饮食不思。
寒热。
头痛。
目晕。
肚中结块。
烦闷。
呕吐。
膨胀。
此因脾胃虚弱。
气血不行而致。
[卷一\妇女逐年经症] 和气八物汤人参茯苓熟地小茴(各三钱)白术川芎(各四钱)甘草黄芩柴胡枳壳(各一钱)当归白芍香附(各六钱)分四帖。
中医——女科旨要
<篇名>女科旨要书名:女科旨要作者:雪岩禅师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目录>卷一<篇名>妇女逐年经症属性:室女十三四岁行经。
或行或痛。
或发热。
身体不宁。
口苦面红。
寒热不定。
头目晕花。
<目录>卷一\妇女逐年经症<篇名>八物汤属性:白芷(一钱五分) 羌活(上部身体不痛不用) 砂仁桂枝(无寒不用) 白术(各二钱) 香附(二钱五分) 分二帖。
加姜(三片) 葱(三根) 空心热服。
如有血气攻心痛。
加干漆。
元胡索。
(各三分) 嗽痰气急。
加半夏。
桔梗。
杏仁。
五味。
(各三分)<目录>卷一\妇女逐年经症<篇名>和气散属性:浓朴(五分) 陈皮藿香(六分) 白术延胡枳壳(各三钱) 香附(炒五钱) 草果(热不用) 甘草砂仁小茴(各二钱) 木香(二钱) 为末。
或丸。
或散。
每服(二钱) 空心下室女十五六岁。
经水不通。
日夜寒热。
手足麻痹。
头痛。
恶心。
呕吐。
腹中忽然结块冲痛。
此因误食生冷所致。
<目录>卷一\妇女逐年经症<篇名>四物调经汤属性:当归川芎柴胡黄芩白芍(各三钱五分) 香附(五钱) 青皮砂仁甘草(各一钱五分) 熟地白术陈皮枳壳小茴(炒) 三棱莪术(各一钱) 红花(五分) 白芷(二钱五分) 肉桂(一钱) 分四帖。
加姜(三片) 葱(三根) 空心煎服。
如上部痛。
加羌活(二钱)下部痛加独活(二钱) 咳嗽加半夏(三钱) 延胡干漆(各二钱五分) 寒热疟疾。
加常山。
草果。
香附(各三钱) 泄泻。
吐。
心闷。
加豆蔻。
粟壳。
木香。
(各三钱)妇女十七八岁。
经脉不通。
或阻半月。
或阻百日半年。
颜色青黄。
饮食不思。
寒热。
头痛。
目晕。
肚中结块。
烦闷。
呕吐。
膨胀。
此因脾胃虚弱。
气血不行而致。
<目录>卷一\妇女逐年经症<篇名>和气八物汤属性:人参茯苓熟地小茴(各三钱) 白术川芎(各四钱) 甘草黄芩柴胡枳壳(各一钱) 当归白芍香附(各六钱) 分四帖。
《女科要旨》——卷一《古今方十九首》
《女科要旨》——卷一《古今方十九首》【桃花岛陈药师按】《女科要旨》乃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晚年之作,本书结合先生自己及前人的临床经验,以问答的方式分别阐述了调经、种子、胎前、产后、杂病及外科,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本期是《女科要旨》卷一章节中列有十九首方剂,这些方多为经方和调经之方,主要重复了这些方的组成、用法、用量以及临床上注意事项,同时通过其后代的按语总结了陈氏在临床上使用这些方的方解、歌诀以及注意事项。
【古今方十九首】【原文】平胃散①治土气太过,经血不调。
《达生篇》②∶加芒硝能下死胎。
【注解】①平胃散:方名,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
②《达生篇》:清代亟斋居著,成书于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书中载有胎产调护之法,他主张产妇临产时要沉着冷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块。
【原文】六君子汤①方中参、术、苓、草,脾药也;陈皮、半夏,胃药也;经血生于脾胃,故加归、芍之类,便是调经之的方②。
四物汤妇科总方,时人习用之,方中妙在川芎一味。
新定加味四物汤(方论见上)十全大补汤八珍汤二方气血双补,其用药品虽云板实③,却亦平稳可从。
人参养荣汤五脏兼补,视八珍、十全等高一格,以药品之轻重得法也。
生白芍(一钱五分)、人参、当归、陈皮、桂心(徐灵胎《兰台轨范》云∶是小桂枝去皮,非肉桂心。
)黄芪、茯苓、白术、炙草(各一钱)、远志(去骨,五分)、五味(十四粒)、熟地(七钱半)、加生姜三片,红枣二枚,水煎温服。
四乌鲗鱼骨一芦茹丸(《内经》)调经种子,亦治男子阳痿。
乌鲗鱼骨④(四两,去甲)、芦茹(一两)【长男蔚按】:以雀卵丸,如小豆大,食前以鲍鱼汁送下五丸,今酌增为二钱。
后人用白毛黑骨雄鸡一只,去毛肠,不见水擦干,用当归二两,川芎一两,入前药于鸡腹内,加酒二碗,童便一碗,蒸到汁干,将鸡取净肉,和药晒为末;或加香附四两,炒茯神、人参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酒送下,或米汤送下。
中医古籍大全-女科要旨
瘰,佐以逍遥散,加栝蒌、川贝母、生牡蛎、青皮之类。若肝木弦,上寸口鱼际,非药所能治,即与 配则愈,或与
加味逍遥散。若体常怯寒,食少腹胀,佐以六君子汤,加干姜之类;归脾汤、八珍汤可以出入互用。然余又有深一层治
调;若因经不行而后生病,当先调经,则经调病自除。李氏一论,可谓调经之要,然偏而不全,余故补其未尽之旨。若
方氏分因详症,诚得统论调经大法。
门人问曰∶夫子以月事为月信专主脾胃,不摭《内经》之字句,而独得其精华,究竟从何节得来乎?
曰∶《诗》以“思无邪”蔽之,《礼》以“毋不敬”该之,余此论从“二阳之病发心脾”一节领会出来。今录其原文,
咳、呕则气往上行,泻则津偏于后,痛则积结于中,是以必先去病,而后可以滋血调经。就中潮热疼痛,尤为妇人常病。
盖血滞积入骨髓,便为骨蒸;血滞积瘀,与日生新血相搏,则为疼痛;血枯不能滋养百骸,则蒸热于内;血枯胞络火盛,
或挟痰气、食积、寒冷,则为疼痛;凡此诸病,皆阻经候不调,必先去其病,而后可以调经也。
又分为八矣。人之气血周流,忽有忧思忿怒,则郁结不行;经前产后,忽遇饮冷形寒,则恶露不尽;此经候不调,不通
作痛,发热所由作也。大抵气行血行,气止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气为先,香附之类是也。热则流通,寒则凝塞;故治血
病以热药为佐,肉桂之类是也。
萧慎斋曰∶按妇人有先病而后致经不调者,有因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经自
二字,专指脾胃而言。盖脾者,太阴之湿土也,不得阳明燥气以调之,则寒湿盛;而阴独胜,阴道常虚,即《内经》“卑
监”之旨也。胃者,阳明之燥土也,不得太阴之湿气以调之,则燥热盛;而阳独胜,阳道常实,即《内经》“敦阜”之
中医——女科秘要
书名:女科秘要作者:朝代:年份:<目录><篇名>叙属性:东坡云。
药虽进于医手。
方多传于古人。
旨哉是言。
谈岐黄者讵得昧所自来乎。
胎产之系人闻名于天下。
闻渠有秘方一帙。
递相师承。
久而弗替。
惜世莫得而见之也。
予友陈子秉元。
自言其祖昔寄居竹林。
与寺僧最浓。
尝乘闲取其秘本数卷。
以归。
予曾向陈子借录。
而陈子未之许也。
今年春。
陈子馆于郡城之清道桥。
予往候之。
陈子他适。
启其笥。
曩所谓胎产秘本在焉。
亟携回抄录数日。
而还其原本。
陈子犹未知也。
嗟乎。
竹林不肯以传之人者。
陈子之祖计而得之。
陈子不欲以授之乃祖者示好友。
而予录而归之。
于以知物苟有济于人。
不容终秘。
大抵如斯矣。
顾予不知医。
且所录系陈氏家藏。
真赝尚未可定。
又其间方症恐犹未备。
行将诣善于女科者。
别白而校正之。
如果系良方。
当设法传流。
表予济世之微衷云。
爰志其自来于上。
<目录><篇名>叙属性:余孩提时。
闻嫂氏数小产。
而不能成孕。
诸药罔效。
家大兄往竹林寺取药数服。
而后有孕。
其时因心知竹林寺女科之名。
后又闻张姓戴姓之女、妇。
得奇疾皆往竹已久。
秘方不传之世。
其视病或说病原。
彼不立方。
但包药以应。
是以人亦不知其方。
今年秋暮。
余偶至襟丈樊元圃家。
元圃知余能视药书。
谓余曰。
兄亦知竹林寺之女科乎。
我有抄录秘本。
曷为我校订之。
余闻之色喜。
即阅其书。
见条分缕晰。
立案用方。
与世不同。
虽用药或有过不及之处。
然望之令人了了。
真女科之秘要。
因袖归而抄录之。
抄竟。
并志余欣幸之意。
\x乾隆癸丑孟冬。
望后二日茶吴煜。
书于清晖书屋。
\x<目录>卷一<篇名>脉法属性:左手寸脉洪。
主胸中之怒气。
关脉洪。
主胸中之冷。
尺脉洪。
主肾虚。
左三指脉一般大。
主如丝发。
主作胀。
女人血室病。
月水或前或后。
右手寸脉洪。
主上焦热。
咳嗽有痰。
身发潮热。
关脉洪。
主冷气作痛。
尺脉洪。
主孕。
尺脉小。
主子宫冷。
两手六脉。
一般洪缓而清利。
主寿高。
六脉俱小。
如线大。
【144-女科指要】中医系列书
经气凝滞,经血涩少,不能输化于经,故满腹作痛,然后经行焉。乌药顺九天之气,香附行厥阴之经,木香
调中气,甘草缓中州,当归养血脉以濡润于经也。水煎温服,使滞化气行,则经络调和而经候如常,何气滞痛经
之不除哉。
\x姜黄散\x
治血冷血凝腹痛经愆脉紧涩者。
姜黄(一两) 白芍(一两,酒炒) 官桂(一两) 川芎(一两) 延胡(一两,酒炒) 丹皮(一两)
水煎去渣温服。
劳心耗血,心火上行,故胞脉闭塞,月事不能下通焉。凉膈散以导热清心,四物汤以养血通闭,调胃承气
汤以下热滋干,故曰三和,以和其不和也。水煎温服,使心火下降则肾水上朝而津液得全,胞脉无闭塞之患,
月事无不通之虞矣。
\x贰黄散\x
治经脉不通,脉数涩者。
大黄(三两) 生地(六两)
制为散,好酒下三钱。
<目录>卷一\经候门
<篇名>经闭
属性:调经必先去病,血热者,宜清凉以利血脉;血寒者,宜温热以资化源;血瘀者,宜破宜消;血枯者,宜润宜补。
<目录>卷一\经候门
<篇名>经闭
属性:主以四物汤,血滞换赤芍加延胡索,热加山栀、丹皮,寒加炮姜、肉桂,瘀加桃仁、五灵脂,虚加阿胶、
黄明胶,风加荆芥、防风,湿加苍术、白芷,暑加香薷、藿香,气滞加木香、香附。
当归(三钱) 黄 (五钱,蜜炙) 白芍(一钱半,酒炒) 炙草(一钱)
水煎温服,虚甚加人参。
营卫两虚,血气不足而冲任欠盈,经脉不至,故月事不来焉。黄 壮气实卫,当归养血益营,白芍敛阴和
血,炙草缓中益胃也。水煎温服,使血气内充,则冲任蓄泄有权而经脉无不至,月事无不来矣。虚甚加人参以扶
著名的妇科中医书籍
著名的妇科中医书籍
著名的妇科中医书籍有:
1.《妇人病证治辨》:明代妇科名著,名医吴鞠通所著,由严复等人编修,内容全面,治疗方法独特,对于妇女常见病以及生理、病理变化的认识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丹溪心法》:唐代妇科医书,由崔公信所著,对妇女生理、病理及诊治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包含了很多古代医家的治疗方案和实践经验。
3.《金匮要略》:三国时期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之一,对妇科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女科宝鉴》:明代张景岳所著,全书囊括了中国古代妇科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是一部较权威的妇科学著作。
5.《针灸妇科学》: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病的经典著作,由时大愚所著,介绍了中医针灸在治疗妇女病方面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对针灸师和妇产科医师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女科秘旨
<篇名>女科秘旨书名:女科秘旨作者:轮印禅师朝代:清年份:公元1771──公元1711年<目录>卷一<篇名>安胎论属性:凡孕妇脾胃旺。
气血充足。
则胎安产正。
子亦多寿。
何用安胎。
若气血衰。
脾胃弱。
而饮食少。
则虚症百出。
或孕成数坠。
而子不寿。
是必资药力以助母胎。
并寿子也。
夫精血会凝而成孕。
精气蒸胃而遂呕。
血少肝虚。
加爱醋物。
胃气受伤。
厌阻饮食。
若人素弱。
呕阻。
橘半量加。
禀孕而然。
竹沥。
姜汁。
胎痛宜缓。
少加带壳砂仁。
胎漏宜凉。
须用地黄生熟。
至若倾扑动胎下血。
胶艾宜加。
怒气胎遂上冲。
木香为使。
小便短涩成淋沥。
安荣不应用升提。
若还滞血流于脬。
逍遥。
栀子宜加入。
子肿面目虚浮。
而肢体水气。
全生白术堪医。
子烦心惊胆怯。
而时见闷烦。
竹叶安胎可疗。
天仙藤治子气。
脚缝水出。
人虚多用术参。
羚羊角理子痫。
项强筋搐。
应用人参竹沥。
脾气虚而胎压尿胞。
则脐腹痛而小便淋闭。
安胎饮虽宜。
法当升提探吐。
脾气弱而转运淹迟。
则饮食停而胃家胀呕。
安胎饮力缓加参。
平胃调和。
又若胸满腹胀。
便闭遍身浮肿。
鲤鱼汤治胎水攸宜。
恐脾胃气虚。
四君。
五皮为佐。
胎气上攻。
心腹胀痛。
紫苏饮疗子悬甚当。
若食少晡热。
逍遥加味相。
兼柴前梅连为丸。
骨蒸劳热可退。
当归六黄作引。
盗汗晡热堪除。
孕成屡堕。
因母血弱。
不能分荫其胎。
娩子无气。
由母气虚。
仅可滋荣于己。
老夫得其少妇。
须寡欲以候经期。
壮阳若遇衰阴。
必宜频药以全胎力。
参术条芩。
为安胎之圣药。
芎归怀熟。
实补血之良规。
佐以苏叶。
陈皮。
可为常服之方。
孕成六月之前。
其胎尚未转运。
茯苓性降。
不宜多用。
黄肥胎。
岂可常加。
香附虽胎喘宜加。
久服虚人有害。
砂仁可止呕定痛。
多用动血行胎。
历考丹溪之论。
不过数言。
安胎之方。
止于三四。
若能加减治病。
可以十全八九矣。
<目录>卷一<篇名>辨胎歌属性:肝为血兮肺为气。
血为荣兮气为卫。
荣卫和谐胎必成。
血衰气盛未有体。
寸微关滑尺带数。
流利往来如雀啄。
[中医古籍书700本全集]147-女科秘旨
<篇名>女科秘旨书名:女科秘旨作者:轮印禅师朝代:清年份:公元1771──公元1711年<目录>卷一<篇名>安胎论属性:凡孕妇脾胃旺。
气血充足。
则胎安产正。
子亦多寿。
何用安胎。
若气血衰。
脾胃弱。
而饮食少。
则虚症百出。
或孕成数坠。
而子不寿。
是必资药力以助母胎。
并寿子也。
夫精血会凝而成孕。
精气蒸胃而遂呕。
血少肝虚。
加爱醋物。
胃气受伤。
厌阻饮食。
若人素弱。
呕阻。
橘半量加。
禀孕而然。
竹沥。
姜汁。
胎痛宜缓。
少加带壳砂仁。
胎漏宜凉。
须用地黄生熟。
至若倾扑动胎下血。
胶艾宜加。
怒气胎遂上冲。
木香为使。
小便短涩成淋沥。
安荣不应用升提。
若还滞血流于脬。
逍遥。
栀子宜加入。
子肿面目虚浮。
而肢体水气。
全生白术堪医。
子烦心惊胆怯。
而时见闷烦。
竹叶安胎可疗。
天仙藤治子气。
脚缝水出。
人虚多用术参。
羚羊角理子痫。
项强筋搐。
应用人参竹沥。
脾气虚而胎压尿胞。
则脐腹痛而小便淋闭。
安胎饮虽宜。
法当升提探吐。
脾气弱而转运淹迟。
则饮食停而胃家胀呕。
安胎饮力缓加参。
平胃调和。
又若胸满腹胀。
便闭遍身浮肿。
鲤鱼汤治胎水攸宜。
恐脾胃气虚。
四君。
五皮为佐。
胎气上攻。
心腹胀痛。
紫苏饮疗子悬甚当。
若食少晡热。
逍遥加味相。
兼柴前梅连为丸。
骨蒸劳热可退。
当归六黄作引。
盗汗晡热堪除。
孕成屡堕。
因母血弱。
不能分荫其胎。
娩子无气。
由母气虚。
仅可滋荣于己。
老夫得其少妇。
须寡欲以候经期。
壮阳若遇衰阴。
必宜频药以全胎力。
参术条芩。
为安胎之圣药。
芎归怀熟。
实补血之良规。
佐以苏叶。
陈皮。
可为常服之方。
孕成六月之前。
其胎尚未转运。
茯苓性降。
不宜多用。
黄肥胎。
岂可常加。
香附虽胎喘宜加。
久服虚人有害。
砂仁可止呕定痛。
多用动血行胎。
历考丹溪之论。
不过数言。
安胎之方。
止于三四。
若能加减治病。
可以十全八九矣。
<目录>卷一<篇名>辨胎歌属性:肝为血兮肺为气。
血为荣兮气为卫。
荣卫和谐胎必成。
血衰气盛未有体。
寸微关滑尺带数。
流利往来如雀啄。
中国古代医书女科秘旨七
xx古代医书女科秘旨七[中医古籍]朝代:清年份:公1771──公1711年目录卷一篇名安胎论属性:凡孕妇脾胃旺。
气血充足。
则胎安产正。
子亦多寿。
何用安胎。
若气血衰。
脾胃弱。
而饮食少。
则虚症百出。
或孕成数坠。
而子不寿。
是必资药力以助母胎。
并寿子也。
夫精血会凝而成孕。
精气蒸胃而遂呕。
血少肝虚。
加爱醋物。
胃气受伤。
厌阻饮食。
若人素弱。
呕阻。
橘半量加。
禀孕而然。
竹沥。
姜汁。
胎痛宜缓。
少加带壳砂仁。
胎漏宜凉。
须用地黄生熟。
至若倾扑动胎下血。
胶艾宜加。
怒气胎遂上冲。
木香为使。
小便短涩成淋沥。
安荣不应用升提。
若还滞血流于脬。
逍遥。
栀子宜加入。
子肿面目虚浮。
而肢体水气。
全生白术堪医。
xx心惊胆怯。
而时见闷烦。
竹叶安胎可疗。
天仙藤治子气。
脚缝水出。
人虚多用术参。
羚羊角理子痫。
项强筋搐。
应用人参竹沥。
脾气虚而胎压尿胞。
则脐腹痛而小便淋闭。
安胎饮虽宜。
法当升提探吐。
脾气弱而转运淹迟。
则饮食停而胃家胀呕。
安胎饮力缓加参。
平胃调和。
又若胸满腹胀。
便闭遍身浮肿。
鲤鱼汤治胎水攸宜。
恐脾胃气虚。
四君。
五皮为佐。
胎气上攻。
心腹胀痛。
紫苏饮疗子悬甚当。
若食少晡热。
逍遥加味相。
兼柴前梅连为丸。
骨蒸劳热可退。
当归六黄作引。
盗汗晡热堪除。
孕成屡堕。
因母血弱。
不能分荫其胎。
娩子无气。
由母气虚。
仅可滋荣于己。
老夫得其少妇。
须寡欲以候经期。
壮阳若遇衰阴。
必宜频药以全胎力。
参术条芩。
为安胎之圣药。
芎归怀熟。
实补血之良规。
佐以苏叶。
陈皮。
可为常服之方。
孕成六月之前。
其胎尚未转运。
茯苓性降。
不宜多用。
黄肥胎。
岂可常加。
香附虽胎喘宜加。
久服虚人有害。
砂仁可止呕定痛。
多用动血行胎。
历考丹溪之论。
不过数言。
安胎之方。
止于三四。
若能加减治病。
可以十全八九矣。
目录卷一篇名辨胎歌属性:肝为血兮肺为气。
血为荣兮气为卫。
荣卫和谐胎必成。
血衰气盛未有体。
寸微关滑尺带数。
流利往来如雀啄。
孕妇之脉已见形。
数月怀耽休认错。
三部浮沉平正等。
尺按不绝胎其确。
(无止方是)滑而且散三月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卷贰\恶阻
<篇名>抑青丸
属性:黄连(一两) 为末。丸如麻子大。每服白汤下贰三十丸。
左脉弱而呕。当服理血归脾药。盖以无阴而作呕也。
胁胀或寒热往来。面色青黄。此木克土也。宜六君子汤加柴胡。桔梗。枳壳。兼腰痛胎欲堕
。宜贰陈汤合四物汤。加白术。黄 。黄芩。阿胶。
如胀闷。加பைடு நூலகம்砂仁。
吐而心烦。用竹茹。麦冬。前胡。橘红。芦根。煎汤徐服。
。项强筋搐。应用人参竹沥。脾气虚而胎压尿胞。则脐腹痛而小便淋闭。安胎饮虽宜。法当
升提探吐。脾气弱而转运淹迟。则饮食停而胃家胀呕。安胎饮力缓加参。平胃调和。又若胸
满腹胀。便闭遍身浮肿。鲤鱼汤治胎水攸宜。恐脾胃气虚。四君。五皮为佐。胎气上攻。心
腹胀痛。紫苏饮疗子悬甚当。若食少晡热。逍遥加味相。兼柴前梅连为丸。骨蒸劳热可退。
。三焦之火。历脾、肾、肺、大肠、胃、膀胱而终十月之期焉。惟手少阴、太阳、贰经。无
专养者。君主之官。无为而已。
一月肝足厥阴经。
贰月胆足少阳经。
三月胞络手厥阴经。
四月三焦手少阳经。
五月脾足太阴经。
六月胃足阳明经。
七月肺手太阴经。
八月大肠手阳明经。
九月肾足少阴经。
十月膀胱足太阳经。
属性:(兼治小产瘀血腹痛。)
南木香 当归 川芎 白芍 枳壳 乳香 血余(即头发洗净 灰各等分) 水煎日贰服。(
均用五分)
<目录>卷一
<篇名>小产
属性:半产多在三个月。及五七月。除跌扑损伤外。若前次怀胎三个月而堕者。下次有孕。如期
复然。盖先于此时受伤。故后期必应。乘其虚也。必须预服健脾、益气、养荣药于一有孕之
。
<目录>卷一\辨胎歌
<篇名>验胎散
属性:真雀脑芎(一两) 当归(全用七钱) 为细末。作两股。浓煎胶汤一盏。酒调服。服后贰三时觉
脐腹作动。此有胎也。动罢即愈。安稳无虞。如不是。胎不动。所滞恶物自行。如一服不觉
。再煎红花汤调下。一服必效。
<目录>卷一\辨胎歌
<篇名>探胎散
属性:皂角(去皮) 炙甘草(各一钱) 黄连(五分) 为末。温酒调服。有胎则吐。无胎不吐。
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食。好酸咸物。若甚者。则作寒热
。心下愤闷。呕吐痰水。恍惚不支。古名恶阻。治先脾胃而清火。化痰。如吐甚者。愈止愈
吐。仲景云。停药月余自安。
孕妇饮食失宜。停滞作呕。宜和平消导。不可作恶阻治。如脾胃弱者。加人参。白术。治恶
阻必用大半夏汤。加减如头眩痰多。加旋复花。有火加姜汁。炒黄连。竹茹。
按回回国。译天文书。七曜相照。所属与前不同。今并载以备参考。(初时胎宫极热。将外
肤蒸干后为胞衣。)
一月土星照。
贰月木星照。(色变红。)
三月火星照。(心肝脑成。)
四月太阳照。(身体全成。)
五月金星照。(毛发成。)
六月水星照。(舌动。口开。)
七月太阴照。(此月胎中有力。若是月生。养得长成。)
堕胎。推原其本。皆因于热。火能消物。造化自然。古方谓风冷伤于子宫。而堕。未达病情
者也。如惯堕胎之妇。或中气不调。食少。且不必养血。先理脾胃。次服补中益气汤。使气血自
生。因母病而动胎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因胎病而致母病者。但安胎则母病自愈。胎多
在三月分而堕者。尔时手厥阴心胞络。主养胎元。劳心多虑。心胞络虚。不能养胎则堕治。
宜兼制火。用四物汤加黄柏。元参。白术。条芩。左脉微弱。身痛。夜热。腰痛。胎不安。
属血虚。用四物汤。加杜仲。黄芩。白术。秦艽。
右脉寸关大而无力。似滑。且不流利。倦怠懒于言动。属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杜
仲。条芩。
两手脉俱弱。胎常坠。属气血两虚。用八珍汤。加山栀。杜仲。续断。条芩。白术。孕妇忽
当归六黄作引。盗汗晡热堪除。孕成屡堕。因母血弱。不能分荫其胎。娩子无气。由母气虚
。仅可滋荣于己。老夫得其少妇。须寡欲以候经期。壮阳若遇衰阴。必宜频药以全胎力。参术
条芩。为安胎之圣药。芎归怀熟。实补血之良规。佐以苏叶。陈皮。可为常服之方。孕成六
月之前。其胎尚未转运。茯苓性降。不宜多用。黄 肥胎。岂可常加。香附虽胎喘宜加。久
居也。妇人时时衄血而转筋者。躯。衄时嚏而动者。非躯。妇人寸口脉波浮而大。荣反弱。
浮大气强。反弱血少。孤阳独呼。阴不能吸。贰气不停。卫强荣弱。积为阴寒。阳为聚热。
阳盛不润。经络不足。阴虚阳旺。故令少血。时发喘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数。多吐涎沫。
乃是重虚津液。漏泄经血。三月不来。名曰居经。非躯也。) 诸阳为男诸阴女。左右分明
丸。每服钱五分。
胎至临月。服束胎散易产。
<目录>卷一\安胎
<篇名>束胎散(即达生散。)
属性:人参 陈皮(各五分) 白术 白芍 全当归(各一钱) 炙甘草(贰分) 苏叶(五分) 大腹皮
(贰钱)
难产之妇。多气血虚弱。荣卫涩滞使然。是方用人参。白术。甘草以益气。当归。芍药。以
益血。紫苏。腹皮。陈皮。以疏滞气。 则其生易矣。如腹胀或痛。加砂仁。枳壳。青葱(五叶
然
不痛。单用 。糯米。(佛手散方见秘要。)
孕妇下赤汁。属血虚有火。正方用子芩。当归。川芎。煎服。若奇兵则用银苎酒。
<目录>卷一\安胎
<篇名>银苎酒
属性:苎根(去黑皮研碎五钱) 白银(一两) 以水酒各半煎服。
治胎动不安。一法取苎根。如足趾大者一尺煎服。即愈。丹溪云。以苎根能补血行滞也。
怀胎宜养血。益气。健脾。清火。当常服固胎饮。
因食冷物。及凉药。吐不止。以丁香。炮姜。加半夏汤温之。恶阻渐退。则徐服后方。
<目录>卷贰\恶阻
<篇名>归芩参附汤
属性:当归(三钱五分) 川芎(一钱七分) 茯苓 人参 生地 香附子(各贰钱) 白术(一钱五分)
黄芩(七分) 麦冬(一钱五分) 姜枣引。
吐虽定。每食粥则口酸。此肝火盛。宜用川芎。陈皮。栀子。(炒) 茯苓。生姜。煎汤下抑
无止方是) 滑而且散三月胎。(散者。心脉三月。心胞养胎故尔。) 但滑不散五月母。(经
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也。动如豆厥厥动摇也。心主血。胎成则血聚护胎。故心脉动。
或亦有不动而是胎者。乃作足少阴非也。盖动者壮妇血盛也。不动者弱妇血少也。阴搏阳别
谓之有子。左阴右阳。尺阴寸阳。沉阴浮阳。搏者淤触于手也,胎必热故脉搏。阴者胎之所
<目录>卷贰\胎痛
<篇名>地黄当归汤
属性:熟地(三钱) 当归(一钱) 煎服。
腹作痛升动。先将砂仁(贰钱炒) 研末。白汤调服。实时痛止。或入前方煎服。其效如神。
壮实妇人。两手脉平和。饮食如故。都无所苦。而经暗下。此血气旺。养胎之余血也。儿大
能饮自不来矣。不必治。然亦不可使之多下。当和血、凉血、健脾为主。用佛手散加黄 。
半量加。禀孕而然。竹沥。姜汁。胎痛宜缓。少加带壳砂仁。胎漏宜凉。须用地黄生熟。至
若倾扑动胎下血。胶艾宜加。怒气胎遂上冲。木香为使。小便短涩成淋沥。安荣不应用升提。若还
滞血流于脬。逍遥。栀子宜加入。子肿面目虚浮。而肢体水气。全生白术堪医。子烦心惊胆
怯。而时见闷烦。竹叶安胎可疗。天仙藤治子气。脚缝水出。人虚多用术参。羚羊角理子痫
日。日日不可缺乃可。
胎元不足倦怠。或胎动不安。或身微热。减食。
<目录>卷一\小产
<篇名>单氏安胎散
属性:人参 当归 怀熟地(各贰钱) 白术(贰钱五分) 条芩(八分) 陈皮 苏叶(各四分) 砂仁
(三分) 如烦渴。加麦冬(一钱) 枣(五枚) 水煎服。如腰疼脾腿痛。必一日夜服三帖可安
呕吐痰水。心烦闷。头重。目眩。恶闻食气。胎动。腰腹痛。下血等症。用四物汤加黄 。
<目录>卷一\安胎
<篇名>固胎饮
属性:川芎(一钱) 当归 白芍 熟地(各贰钱) 人参 白术 陈皮 甘草(各一钱) 少佐黄连。
黄柏。桑上羊儿藤。(要七叶完全者) 糯米(一钱) 如见血不安。加阿胶。痛而气滞。加缩
胎至七月后。宜服方。
<目录>卷一\安胎
<篇名>束胎丸
属性:黄芩(酒炒夏月一两秋七钱冬五钱) 茯苓(七钱五分) 白术(贰两) 陈皮(三两) 为末。粥
八月又土星照。(土星性燥。胎气动。儿昏沉。是月生。养不长成。)
九月又水星照。(热润。有力转动。)
十月既足。气全力生。
<目录>卷一
<篇名>安胎
属性:安胎之法。以养血气。理脾胃为主白术益脾以培万物之母。条芩固中泻火气。能滋子户之阴
。使火不妄动。所以为安胎圣药。砂仁安胎以其止痛行气故耳。劳神动怒。情欲之火。俱能
白术。如不已。加阿胶。去血多。用八珍汤。加胶。艾。一说壮盛妇胎漏。腰腿不酸痛。
过于小心。只服安胎饮。孕妇经水蓄于胎。若下漏则本于气衰。而不能循于经也。胎干则子
损矣。若因热。用逍遥散。因肝火。用柴胡山栀散。因脾火。用加味归脾汤。因脾气虚不能
摄血。用补中益气汤。
胎漏有母因宿疾。子脏为风冷所乘。血气失度。使胎不安而下血者。有荣经风胜。经血喜动
白术。甘草。黄芩。阿胶。人参。桑寄生。(如无真寄生。以续断代之。)
<目录>卷贰
<篇名>恶阻
属性:怀孕三月。恶心而阻隔饮食是也。亦有六七个月。尚病呕者治同。然肥人责之痰。瘦人责之
火。俱宜贰陈汤。加白术。黄芩。或加香附。砂仁。姜汁。竹茹。与吐家同。如或因气者。
脉必沉 。治兼舒郁。加抚芎。香附。不可过用辛药。妊娠禀受怯弱。便有阻病。状如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