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是如何搞垮苏联的
初中历史苏联解体的教训
初中历史苏联解体的教训
苏联解体的教训
一、要注重民生。
苏联不够注重民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过分追求霸权
俄国(苏联)和美国都是在近代崛起的国家,对世界霸权都有很大的欲望。
二战后,两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搞垮对方,都花了很大的精力。
比如美国成立北约,苏联就成立华约,同时,两国在很多重要领域都争锋相对,打压对方。
民生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苏联过分的追求霸权,无疑会对民生产生影响。
2,经济发展不均衡
俄国(苏联)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擅长发展经济的国家,冷战时期,苏联更是把经济玩坏了。
为了在军事上取得优势,苏联疯狂的发展军工业和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最后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现如今,俄罗斯依旧被经济问题所困扰。
3,穷兵黩武
冷战时期,苏联在和美国的军备竞赛、局部对抗中耗费了大量财力。
最惨痛的教训:大国没有资格投降。
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为了解决积重难返的经济问题,妄想和西方国家求和,共同发展经济,这从他的改革中的西化政策以及对西方国家的外交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后来的叶利钦更是全面倒向西方,甚至为了让西方接纳自己,主动把苏联解体。
苏联这样做的意思是:我选择投降,希望大哥能收下我。
结果呢?
西方国家通过北约东扩、休克疗法、车臣战争、经济围堵等一系列操作,把俄罗斯狠狠打脸。
后来俄罗斯也想明白了,只要自己的核武还在,领土不变小,西方国家是不可能接纳自己的,于是干脆和西方国家对着干。
同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惨痛教训:大国没有资格投降。
叶利钦
叶利钦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2.1—2007.4.23),1931年2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联邦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
他是这个家庭的长子。
为纪念儿子在出生后受洗时所经历的生死考验,父亲给他取名鲍里斯(意为斗志)。
叶利钦贫寒的家境,艰苦的童年生活,培养了他倔强好斗的性格。
中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建筑专业,考入了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建筑系。
1955年毕业后,开始在建筑行业工作。
他从基层工作干起,一年内竟掌握了12门专业技术。
他的实干精神和工作魄力使他步步荣升,从工长到工段长,又任总工程师,建筑局局长。
1961年,他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1968年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设部部长,后升为州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建设部部长。
1981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推行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改革,给具有激进思想的叶利钦以扶摇直上的机会,戈氏对叶利钦的青睐,使他很快担任了苏共中央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2月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87年10月,叶利钦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即席发言,向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改革政策公开的发难,对改革的进程、对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作风。
其中包括对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批评。
他说:"目前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负有极大的责任,"他的发言破坏了几十年来在权力堡垒中形成的行事规则,引起了轩然大波,27名与会者纷纷起来反驳。
认为叶利钦的发言本身和发言中所作的种种评价。
其动机并非是对现状的担忧,而是与他个人品格中的某些缺点有关,傲慢、自负、好斗、左倾如此等等。
他们还谴责叶利钦所批评的一切是在社会革新的重要时刻分担党,企图破坏最高领导层的团结。
1987年11月11日戈尔巴乔夫代表苏共中央解除了叶利钦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改任建委第一副主席。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自二战以后,世界上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个美国、一个苏联。
他们为了争世界霸主的地位互相角逐比拼,但是随着苏联解体,世界上就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
那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幺呢?下面小编整理了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1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性原因:体制僵化、经济衰退十月革命的胜利,固然不一定像过去苏联教科书所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无需讳言,它也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朝廷更替或政权转手,它的世界意义在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
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
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着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
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
前苏联是如何解体的
•苏联是怎么解体的?听前辈谈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苏联是进行社会主义试验时间最长的国家,曾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
用计划经济是走不通或是苏联人民的选择来说明解体的原因,在我看来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这不符合实际。
关于苏联解体事件,还有许多诱发因素。
如1989年至1991年的煤矿工人大罢工,叶利钦和他的盟友们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这个事件。
再就是党和政府的传媒控制权落入了企图实行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手中,以及民族矛盾和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各种斗争,但从根本上说,是苏共的“精英集团”搞垮了苏联。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
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
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
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由少数精英管理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老一代革命家过世,很难保证继承者们不想通过实行资本主义而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
我相信,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会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实现大多数工农群众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这样的社会主义肯定比资本主义优越,而且必将作为一种持久的社会制度而存在。
关于美国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有人认为,由于里根总统时期美国大幅度增加军费,迫使苏联也搞军备竞赛,结果苏联把自身的经济拖垮了。
如果这是里很政府为了炫耀削弱共产主义的政绩,那就无可非议;如果对历史负责,那么我就要告诉大家,据美国的资料显示,八十年代苏联军费开支的绝对数虽然增长较大,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五十年代是完全相同的。
应该说,对苏联的解体,美国和西方确实起了很良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分子和党的干部的思想中。
课程论文-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摘要: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成立与成长一度让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和瞩目。
然而,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强大国家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夜之间宣布解体。
苏联的解体无疑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这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
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执政党内部矛盾的凸显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本文着重从经济的角度对苏联解体进行思考,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路径,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以期获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苏联解体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启示一、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探究1.基于政治角度的思考苏联解体原因历来有很多争论,比如存在“经济没有搞好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外部因素决定说”等,而当前比较盛行的是把其归结为“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说”。
1“斯大林模式”,即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相当部分的学者认为,这种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模式在战时取得快速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伟大成绩,并抵抗且击败了法西斯德国。
但是,这种僵化的模式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就显现出了极度僵化的缺陷,并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再加上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教条主义式地照搬马克思主义,不认识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最后,叶利钦利用这些矛盾蛊惑人心,号召群众,拉拢帮派,大造声势,终于达到了搞垮苏共的目的,使苏联亡党亡国。
2.基于经济角度的思考政治的失败,很多时候有其经济根源。
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工业化时期形成的。
当时苏联所处的军事、政治异常严峻的历史环境使得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隐藏着许多矛盾。
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
不断加深的行政-立法权力对抗叶利钦的改革自1992年1月2日开始。
(参阅1990年代俄罗斯的经济改革)。
很快出现了物价飞涨的现象,政府支出锐减而税收沉重。
严重的信用体系崩溃使大量工厂倒闭,造成了长期的经济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政客很快不再支持改革。
叶利钦和反对激进改革的政客日益对立,最终分歧集中到政府的两个分支的对立。
在1992年中,反对叶利钦改革的力量不断增涨,反对力量主要的关注点是俄罗斯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一些地区领导人希望从莫斯科获得更多的自治权。
俄罗斯副总统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鲁茨科伊称叶利钦的改革为“经济的种族屠杀”。
[2]石油富产区的加盟共和国,如鞑靼斯坦和巴什科尔托斯坦要求从俄罗斯独立。
同样在1992年中,叶利钦和最高苏维埃(常设立法机构)与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并负责选举最高苏维埃)的政治斗争不断,双方都试图主导政府和国家政策。
最高苏维埃的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于1992年公开宣布反对改革,虽然他仍然支持叶利钦改革的总体目标。
叶利钦关注着于1991年后半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这一修正案规定总统的特别执法权于1992年终止(叶利钦之前为了执行改革措施而扩大了总统在一般情况下被宪法所限制的权力)。
为了执行它的私有化措施,叶利钦要求议会恢复他的执法权(只有议会有权变更或修改宪法)。
但是在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代表们拒绝通过增加总统法定权利的新宪法。
[编辑]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1992年12月召开的最高苏维埃和叶利钦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争议。
最激烈的争议发生在12月9日,当时最高苏维埃拒绝批准叶戈尔·盖达尔为总理。
叶戈尔·盖达尔是被广泛批评的俄罗斯“休克疗法”,即市场自由化的设计者。
最高苏维埃拒绝提名盖达尔,要求修改经济改革措施并要求被最高苏维埃所掌控的中央银行继续向企业贷款以避免它们倒闭。
[3]第二天,即12月10日,叶利钦愤怒地指责最高苏维埃为“保守与反动力量的堡垒”。
苏联 解体 详解
苏联解体详解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
2.苏联解体的过程
3.苏联解体的影响
正文
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的发生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过程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解。
一、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
苏联解体的背景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中期,当时苏联正处于冷战时期,与西方国家的对抗加剧,军费开支巨大,国内经济负担加重。
同时,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包括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科技发展滞后等。
此外,苏联的民族问题也日益突出,各个民族的
矛盾不断激化,民族分裂势力抬头。
二、苏联解体的过程
苏联解体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1989 年,东欧剧变,苏
联的盟国纷纷倒向西方,苏联的对外压力增大。
其次,1991 年 8 月,苏联发生政变,戈尔巴乔夫被软禁,苏联的政治局势陷入混乱。
最后,1991 年 12 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冷战的胜
利方是美国,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次,苏联解体也引发了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力量普遍受到影响。
此外,苏联解体还对原苏联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
重大影响。
苏联解体三大罪人
苏联解体三大罪人引言苏联解体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场巨大政治变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
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人被视为苏联解体的罪人。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介绍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三位主要罪人: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叶利希耶夫。
一、戈尔巴乔夫 (Mikhail Gorbachev)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也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试图改变苏联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然而,他的政策却导致了苏联的混乱和解体。
首先,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开放性”政策,试图改善苏联的经济状况。
他推行的改革措施包括削减国家预算和军事开支,引入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
然而,这些改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导致了苏联的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
其次,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政策也引发了苏联内部的分裂。
他试图推动民主和言论自由的进程,但却忽视了苏联的民族问题。
这导致了苏联内部各个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浪潮,最终导致苏联的分崩离析。
最后,戈尔巴乔夫在处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上犯下了重大的错误。
他的外交政策过于软弱,导致苏联在国际舞台上失去了地位和影响力。
特别是在东欧剧变中,戈尔巴乔夫对西方的干预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进一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二、叶利钦 (Boris Yeltsin)叶利钦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总统,也是苏联解体的另一位罪人。
他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首先,叶利钦的经济政策导致了俄罗斯的经济危机。
他采取了“快速过渡”的经济改革政策,试图引入市场经济。
然而,这种改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扩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俄罗斯陷入了经济困境。
其次,叶利钦的政治手段也备受质疑。
他采取了独裁式的统治方式,剥夺了议会的权力,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状态措施。
这些行为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政府的腐败,削弱了法制和民主体制的建设。
最后,叶利钦在处理俄罗斯与其他独立国家的关系上犯下了错误。
毛概—苏联解体原因之经济私有化
戈尔巴乔夫时代留给人们的印象•世界大国的苏联分崩离析•无节制的通货膨胀•贫困流离失所——商场前买东西的老太太:“清早起来排队,排了第一个,想买点茶喝。
结果到跟前,啥都没有。
我退休金不多,只有90卢布。
我工作55年了。
”经济私有化大事记:苏联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官僚特权主义的出现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挫伤了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得积极性、创造性。
在这一背景下,1986年起,苏共中央陆续推出一些经济“改革”措施。
如给予企业一定自主权、减少指令性计划、整顿工作纪律与社会秩序等。
从1987年开始,国家制定的计划与指标不能如期完成,原定1986~1990年用于消费和积累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3.5%~4.0%,而1986~1988年仅增长2.8%,国民收入甚至低于“改革”前的速度。
自1988年夏天,苏联经济形势开始严重恶化。
1989年,经济增长逐月下降,1990年开始出现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1991年,日用消费品零售价格比1990年增长了1.4倍,集贸市场价格增长两倍,而黑市和议价贸易的价格则超过零售价格9倍。
1991年12月,叶利钦发布总统令,批准《1992年国有及市有企业私有化纲要基本原则》。
一场“休克疗法”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其主要内容包括宏观政策稳定化、价格自由化、产权私有化,是一种“一揽子过渡”的改革。
1992年增发的货币量是上一年发行量的20倍,通货膨胀率在印钞机的轰鸣中高达2509%,到1996年,物价上涨了6000多倍。
一、经济私有化导致国家衰败的原因:私有化孕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经济改革措施不适合国情和人民利益,戈尔巴乔夫的主张朝令夕改,让企业不知所措,所以制定的计划与指标不能如期完成。
在此混乱的改革下,攫取国家财富的暴富者企图将非法财产合法化,掌握国有资产的特权官僚主义和蜕化变质的企业管理者也利用私有化空隙将国有财产化为己有。
叶利钦是怎样把苏联搞垮的?
案例叶利钦是如何搞垮苏联的?1[案例文本]鲍利斯·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在一个农民之家。
1950年考入乌拉尔基洛夫工业学院建筑系学习。
毕业后先后当过工长、工段主任、总工程师、总经理,1968年改做党务工作,1975年升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书记,1976年再升为州委第一书记。
1981年在苏共二十六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中央总书记。
4月间,叶利钦从地方上调到党中央任建设部部长。
仅隔3个月,他就擢升为中央书记,仍然是主管建筑业。
到年底12月,戈氏又改派他出任首都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1986年2月,他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激烈批评官僚主义和特权,搏得热烈掌声,结果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叶氏在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期间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颇获市民好评。
他还发表《批评无禁区,公开无限制》一文,鼓动新闻界要敢于刊出反特权、反官僚的言论。
苏共中央书记利加乔夫等人对他大为不满。
利加乔夫认为叶氏反特权是一种政治投机,目的是为自己捞取声誉和名望,结果会使党的威信大受损害。
在1987年10月举行的中央全会上,叶利钦公开指名道姓批评利加乔夫,还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得力,速度太慢,缺乏集体领导等。
叶利钦的这些过激言行传开后博得群众好评,然而却得罪了最高领导人。
这使得他不但三次失去了在中央全会上补为政治局委员的机遇(1987年1月、6月和10月),反而丢了乌纱帽。
1987年11月他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1988年2月又被免去政治局候补委员,转而担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这使他感到莫大的委屈。
1988年6月苏共举行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时,他认为这是为自己争取平反的好机会。
没有料到他在会上为自己申辩和对党的工作的批评意见,遭到利加乔夫等很多人严厉的抨击。
会后。
叶利钦深切感受到,他要想在党内爬到权力的高峰已经没有指望。
从这时起,他的指导思想开始由原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逐步转向自由主义,而且越走越远。
叶利钦为何要让苏联解体?而不愿当苏联领导人?
叶利钦为何要让苏联解体?而不愿当苏联领导人?本文导读:也许有人会疑问,为什么叶利钦不愿意去接替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而是分裂苏联当俄罗斯总统呢?难道,他不愿让自己的国家保持领土完整吗?叶利钦的苏共履历1961年,叶利钦加入苏联共产党。
1976年,他担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
1981年,他在苏共26大当选苏共中央委员。
1985年,戈尔巴乔夫将叶利钦调至中央,先后担任建筑部长、苏共中央书记、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
1987年,叶利钦被戈尔巴乔夫解除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职务。
1988年,叶利钦被解除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职务。
1990年5月,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7月宣布退出苏共。
叶利钦和苏共决裂的原因通过叶利钦的履历可以看出,他曾经在苏共内部担任过要职,最后却选择退出苏共。
叶利钦曾深感苏联社会的严重弊病,他曾希望能通过进行社会改造,来扭转这一局面。
1987年10月,叶利钦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公开批评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利加乔夫,并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力,被解除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
1990年7月,在苏共28大上,叶利钦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苏联社会的主张,但并未被戈尔巴乔夫接受。
叶利钦发现,自己虽然有心一展抱负,但苏共内部却固步自封,思想僵化。
道不同,不相与谋,叶利钦最终选择离开苏共。
苏联解体的背景苏联领土面积有2240.22万平方公里,而俄罗斯领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的领土一下子少了24%,面积相当于半个中国。
一下子失去这么多领土,换做任何国家都难以接受。
但是,随着80年代东欧剧变之风吹来,使得苏联的一些加盟国各自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因为,部分加盟国当年是被苏联逼着加入进来的。
再加上当时苏共中央的威信已经大打折扣,使得各加盟国的独立有了可乘之机。
叶利钦的选择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
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腐败导致党衰国亡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发生了根本变化。
起初,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后来,在“公开性”、“民主化”的旗号下,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照搬西方模式,在苏联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多党制和总统制等等,走上背弃社会主义的道路,结果“亡党亡国”。
苏联解体进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及其教训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崇尚哲学的抽象人道主义、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学的民主社会主义、历史学的虚无主义、文学的自由批判主义等,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嚣尘上,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教训表明,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必须掌握好各种舆论工具,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正确导向作用;必须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苏联“8·19”事件始末转眼间,苏联解体已十年了。
反思当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土崩瓦解的历史,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在苏联行将毁灭的时候,几位试图维护苏联本来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政治家于8月19日发动事变,这是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仅仅两天就宣告失败。
8·19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
此后,苏联解体速度骤然加快。
新联盟条约与新苏联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对苏联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改革。
以1987年《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戈尔巴乔夫开始全面推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他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取消苏共领导,将改革引上了歧途。
1990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托维亚先后宣布独立,苏联其它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也迅速增强。
为了保住苏联,1991年5月,戈尔巴乔夫和十五个加盟共和国领袖达成协议,同意组成"新苏联"。
俄罗斯历史中的苏联解体
俄罗斯历史中的苏联解体在20世纪的历史舞台上,苏联解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事件。
苏联作为一个历史性的国家,它的解体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俄罗斯及国际社会的影响。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1. 经济问题: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境。
其集中管理和计划经济制度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生产力的低下,导致了经济停滞。
同时,军备竞赛和对外援助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
2. 政治体制问题:苏联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权力集中和缺乏民主制约的问题。
斯大林时期的集权统治以及后来的领导层腐败和权力滥用,导致了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
3. 民族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不同历史、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民族。
这些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不平等的关系,尤其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
苏联解体后,这些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加剧了苏联内部的分裂。
二、苏联解体的过程1. 列宁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解体问题可以追溯到列宁和斯大林时代的政权建立和经济政策。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允许了一定的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但在斯大林时期,集体化和大规模工业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 格拉斯诺斯塔时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总书记后,提出了改革和开放的理念。
格拉斯诺斯塔(言论自由)政策带来了社会和政治变革的风潮,但也暴露出国家对内的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3. 共和国独立运动:早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浪潮就开始兴起。
波罗的海三国率先宣布独立,随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苏联其他共和国纷纷效仿,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4. 八一九事件与叶利钦上台:苏联1991年发生的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关键节点。
一群保守派政治家试图发动政变推翻戈尔巴乔夫,但最终失败,导致了戈尔巴乔夫的权威受到严重削弱。
此后,鲍里斯·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苏联逐渐走向瓦解。
三、苏联解体对俄罗斯及国际社会的影响1. 经济影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了困难的转型期。
苏联解体的过程、影响
考点:苏联解体的过程、影响1.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明斯克协定——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阿拉木图宣言》——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
叶利钦接管: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辞职并把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2.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意味着苏联模式的失败。
易错微析苏联解体的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
例题11991年12月25日,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徐徐降下,震惊世界的这一事件是()A.同盟国解体B.轴心国瓦解C.苏联解体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答案:C解析:四个选项中的事件,发生于1991年12月的是苏联解体,答案C。
例题21991年苏联解体,这标志着()A.“三国协约”瓦解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瓦解D.两极格局结束答案:D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答案D。
1.“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十月革命B.匈牙利事件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2.“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
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南斯拉夫分裂B.两德统一C.苏联解体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3.苏联解体是苏联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场悲剧,其标志是()A.赫鲁晓夫下台B.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C.签署《阿拉木图宣言》D.“八一九”事件4.“它结束了曾对20 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20年来中国六次最大的屈辱
让人震惊!20年来中国六次最大的屈辱!一、20年来中国最大的屈辱1.第一次国耻:“银河号”事件。
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获得情报为由,指控中国籍货轮“银河号”向伊朗运输制造化武原料,赤裸裸威胁要对中国制裁。
美国同时向“银河号”所在的国际公海,派出了两艘军舰和五架直升飞机,将“银河号”强硬扣留长达三周之久。
在美国强横的要求之下,中国不得不接受美国的登船检查,9月4日,“银河号”货轮上最后一个货箱被检查完毕,没有发现任何化学武器,然而,“银河号”前后已经被迫中止正常航运长达33天。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居然可以被别人随意捏造一个借口就登门入室随意翻查,这是何等的屈辱!当时中国政府代表、中方检查组负责人沙祖康连用了17个“窝囊”来发泄悲苦的心境!可是,国际秩序,强权就是公理,霸权就是话语权。
当时的国力对比如此,再窝囊憋屈,你也得无条件地忍受。
没有理由,强大就是理由!因为这次屈辱,中国开始注重发展远洋护航能力。
后来的打击索马里海盗,中国派出的护航编队,也就结束了随意被人捏造借口而强行扣留船只的历史。
2.第二次国耻:台海危机。
1995年至1996年间,台湾前省长李灯灰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公开鼓吹要分裂中国,接着又直选省长,大陆先后两次进行导弹发射和军事演习,在高层相继发声要管制好忘祖背宗孽障的情况下,拿回湾湾似乎便在朝夕之间。
然而,很快美国的独立号、尼米兹号两大航母战斗群迅速驶入中国的台湾海峡,美军又祭出干扰GPS的一手,军兔们无法跟踪美航母战斗群,加上深海刘连昆出卖了大陆演习底线的军事机密,演习最终只能停留在了演习的层面,举国高涨的统一热情再次被掐灭。
在自己的家门口被人家的航母战斗群赤裸裸地威胁,而不得不取消预定的动武计划,无论找到的台阶是什么,这口屈辱气都令人难以下咽!航母!又是航母!开到你家门口进行威胁的航母!因为你没有,所以就敢在你家门口耀武扬威!因为这次悲辱,中国更加坚定了刘华清老将军力推的发展航母计划。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曾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此后苏联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20世纪末,苏联走向解体。
从起步到挫折,从辉煌到最后的解体,苏联的发展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索和极大的启示。
一、苏联解体的恶果苏联解体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说的确是一个恶果,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下面从苏联国内到国外的顺序加以阐述。
1、苏联内部各加盟共和国社会陷入混乱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苏联解体,苏联主要继承者———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大约90%的科技实力,但是解体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使俄罗斯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社会各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苏联国际地位迅速下降十年间,俄罗斯从世界超级大国迅速沦落为二流国家,成为除了军事实力外彻彻底底的地区性强国。
一个国家的经济到了靠廉价出卖军火和依靠石油等资源养活的国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悲哀。
3、世界格局成为“一超独霸”的局面,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出现苏联解体后,美国以绝对超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世界,成为两极对抗的最终胜利者,从此世界政治格局变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以及正在逐步发展的印度等都成为未来国际政治社会中势力逐渐增强的一方面,世界朝着多极化政治格局发展。
二、苏联解体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1、直接原因具体地说,戈尔巴乔夫应该对苏联的解体负首要责任, 他早在1983年就提出:要下决心“按新的原则建设国家”,“彻底改变自己性质”。
他推行社会民主党化的错误路线,又对叶利钦的自由主义阶级退让,导致他能迅速跃居权力顶峰进而搞垮苏共和苏联。
苏联解体后他更欣慰地说:“就我的工作而言,我一生的主要工作已经实现,我感到安宁。
”可见,复辟资本主义是戈尔巴乔夫的既定目标,也是导致苏联解休的直接现实原因。
2、根本原因长久以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历史趣谈:执掌俄罗斯的叶利钦究竟是俄罗斯的功臣还是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执掌俄罗斯的叶利钦究竟是俄罗斯的功臣还是罪
导语:叶利钦于1990年7月退出苏联共产党,叶利钦为什么恨苏共甚至退出苏共,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多说法。
那么,叶利钦为什么恨苏共呢?叶利钦旧照
叶利钦于1990年7月退出苏联共产党,叶利钦为什么恨苏共甚至退出苏共,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多说法。
那么,叶利钦为什么恨苏共呢?
叶利钦旧照
首先,苏联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是叶利钦恨苏共甚至反对苏共的导火索。
由于长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受苏联领导人重视工业的思想的影响,苏联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大,苏联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很低。
并且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执行平均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新经济政策的激进,导致苏联整体的经济水平落后于世界上其他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人民生活的贫困,也导致苏联人民的反抗,以致苏联整体的社会秩序混乱。
于是在这种社会状况之下,改革便成为首要的救国之策。
叶利钦在担任莫斯科市委书记的时间里,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但是在改革进行的过程中,叶利钦才发现苏联的经济政治已经到了无可救药并且积重难返的程度,于是决定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抛弃了激进的改革方式。
然而当叶利钦在进行改革中发现,只有彻底打破苏联的社会制度和分配方式,才能拯救苏联。
但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的教条政策使苏联的经济濒危,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并导致苏联从上到下体制的僵化,于是叶利钦恨苏共理所当然,从而也有了叶利钦领导人民反对苏联共产党,后来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事件。
这便是对叶利钦为什么恨苏共这一问题的解答。
生活常识分享。
苏联解体三大罪人是哪三位
苏联解体三大罪人是哪三位
苏联解体三大罪人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1、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有两大错误非常明显,一个就是全面的否定了这个斯大林,前苏联之所以能和美国抗衡,其核心原因就是斯大林的改革,但是这都被上位后的赫鲁晓夫全盘否定了。
还有一个错误就是赫鲁晓夫当时和中国的关系破裂了,这个事情就不说了,等于说是丢掉了好的盟友。
2、勃列日涅夫
由于太追求世界霸主的地位,所以勃列日涅夫把财政都花费到了重工业和军工业方面,其它方面就很差了,所以这是一个畸形的国家。
前苏联坦克横着走,但是生活用品只能按量分配了,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是不幸福的,而且入侵阿富汗也是很大的错误。
3、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上位后搞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然后开始亲近西方,最后大家也懂的,苏联国内人的信仰崩塌,政治、经济混乱。
这个时候西方
国家也渗透进来,搞文化入侵,最后很多苏联人都开始怀疑苏联了,最终在叶利钦的主导下,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在1991年12月25日轰然倒塌。
苏联的体制,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短时间可以聚集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短时间内可以创造惊人的工业生产总值。
但这种体制是有弊端的,弊端之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忽视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还导致一些地方的企业没有活力,更会损害农民的利益。
这个体制的弊端,在二战后,更加突出。
叶利钦是如何一步步掌权的?
叶利钦是如何一步步掌权的?俄罗斯已故前领导人叶利钦(1931年-2007年)在大学毕业过后,一直在老家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从事政治工作。
直到1976年时,他才通过自己的努力出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书记。
不过此后的10年时间里,叶利钦一直没有什么大作为。
谁又能想到,他会是日后肢解了整个苏联的男人呢?(中年时代的叶利钦)时间回到历史上的1985年,那位“志向远大”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了苏联历史上最后一任领导人。
当时苏联的经济形势已经不容乐观,人们都期望着戈尔巴乔夫会通过一场改革给暮气沉沉的苏联带来希望。
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大胆地启用各地的年轻官员,履历资深的叶利钦就是在此被时调到莫斯科中央任职。
叶利钦在中央极善于迎合戈尔巴乔夫,两人在政治观点上一拍即合,似有相见恨晚之意。
因此,在进入中央的短短一年内,叶利钦的党内职务和政府职务不断提高。
到1985年年底的时候,他已经升到了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这样的职位上。
在苏共中央当年召开的二十七大会议上,叶利钦公开表现出了强烈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意向,并批判苏联的旧官僚主义作风。
在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下,叶利钦成功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为前苏联的领导人之一。
(叶利钦与克林顿总统)但在1987年,野心勃勃的叶利钦却突然与戈尔巴乔夫分道扬镳。
他公开指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软弱而又无力,因此被苏共中央解除了党内职务。
尽管如此,叶利钦却通过各种宣传将自己包装为了民主派人士,并得到了美国与欧洲的支持。
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与大量苏联人才聚集到叶利钦身边,使他有了相当的政治筹码。
1989年,沉寂了2年的叶利钦高调回归苏联政坛,并在第二年里出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俄罗斯是前苏联的加盟国之一)。
此后在西方势力的怂恿下,叶利钦宣布正式退出苏共,并开始筹划肢解苏联的计划。
1991年6月,叶利钦发布主权宣言,领导俄罗斯脱离苏联体制,并成功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利钦是如何搞垮苏联的?①
鲍利斯·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在一个农民之家。
1950年考入乌拉尔基洛夫工业学院建筑系学习。
毕业后先后当过工长、工段主任、总工程师、总经理,1968年改做党务工作,1975年升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书记,1976年再升为州委第一书记。
1981年在苏共二十六大,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中央总书记。
4月间,叶利钦在地方上调到党中央任建设部部长。
仅隔3个月,他就擢升为中央书记,仍然是主管建筑业。
到年底12月,戈氏又改派他出任首都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1986年2月,他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激烈批评官僚主义和特权,博得热烈掌声,结果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叶氏在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期间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颇获市民好评。
他还发表《批评无禁区,公开无限制》一文,鼓动新闻界要敢于刊出反特权、反官僚的言论。
苏共中央书记利加乔夫等人对他大为不满。
利加乔夫认为叶氏反特权是一种政治投机,目的是为自己捞取声誉和名望,结果会使党的威信大受损害。
在1987年10月举行的中央全会上,叶利钦公开指名道姓批评利加乔夫,还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得力,速度太慢,缺乏集体领导等。
叶利钦的这些过激言行传开后博得群众好评,然而却得罪了最高领导人。
这使得他不但三次失去了在中央全会上补为政治局委员的机遇(1987年1月、6月和10月),反而丢了乌纱帽。
1987年11月他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1988年2月又被免去政治局候补委员,转而担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这使他感到莫大的委屈。
1988年6月苏共举行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时,他认为这是为自己争取平反的好机会。
没有料到他在会上为自己申辩和对党的工作的批评意见,遭到利加乔夫等很多人严厉的抨击。
会后,叶利钦深切感受到,他要想在党内爬到权力的高峰已经没有指望。
从这时起,他的指导思想开始由原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逐步转向自由主义,而且越走越远。
从1989年至1991年,三年之中他分三步攀登上俄罗斯总统的宝座。
第一步,争取在最高苏维埃中立足并且安营扎寨。
戈尔巴乔夫在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公开转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之后,决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②要建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从中再产生最高苏维埃作为常设机构;要扩大民主,修改现行的苏联选举制度,允
①摘自高放:《苏联社会矛盾和叶利钦搞垮苏联的步骤----苏联解体10周年的回顾与沉思》,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12期。
选入时略有改动。
②十月革命前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要把在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拉下马,由布尔什维克党取而代之;戈氏重新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名为实现党政分开,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实则放弃党对苏维埃的领导;叶利钦利用这个口号,要求彻底确立苏维埃的全权,进而夺取苏维埃的领导权,把苏共变为在野党。
许不受限制地由选民提出候选人,广泛和自由地讨论候选人,按照平等竞争原则,进行差额选举。
这给予了叶利钦一次空前难得的机会。
他从1988年12月起就处心积虑地投入了苏联人民代表的竞选。
在1989年3月26日的选举中,他击败了苏共莫斯科市委支持的一些候选人,以89.44%的绝大多数票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
5月他递补为最高苏维埃代表,并且出任民族院建设和建筑艺术委员会主席,7月进而在最高苏维埃中组织“跨地区代表团”,意欲在最高苏维埃中拉帮结派同苏共中央分庭抗礼。
第二步,1990年1月,叶利钦建立了苏共“民主纲领派”,极力反对以党代政的极权主义权力体制,主张把苏共改造为“议会党”。
戈尔巴乔夫虽然谴责叶利钦的派别夺权活动,但却接受他们的某些纲领。
2月间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向苏共二十八大提出的纲领草案竟同意修改宪法第六条。
为了加强对最高苏维埃的控制,戈氏竟决定苏联实行总统制,并于3月间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
5月间,叶利钦在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又当选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叶利钦7月在苏共二十八大上宣布退党,要利用反对派组织向苏共夺权。
他还利用苏联的民族矛盾,以各加盟共和国争主权为名,反对联盟中央和苏联总统发号施令,极力要把苏联改造为松散的邦联。
第三步,通过竞选当上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
1991年4月间“民主俄罗斯运动”推荐叶利钦为总统候选人,5月间俄共支持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为总统候选人。
参加竞选者还有四个人,即自由民主党主席弗·日里诺夫斯基,克麦罗沃州苏维埃主席阿·图列耶夫,伏尔加—乌拉尔军区司令、上将阿·马卡绍夫和苏联安全会议成员瓦·巴卡京。
戈尔巴乔夫由于已经是全苏联总统,所以没有参与竞选俄罗斯总统。
这六个人中有四人是俄共党政军官员,四人得票相加,占总票数的30.82%,而叶利钦一人得票占总票数的57.35%,可见俄罗斯大多数人民确实已经抛弃了俄共。
俄罗斯占苏联版图四分之三,其经济实力和人口均占苏联一半。
叶利钦当选俄总统,这表明苏共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
叶氏当选后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尚未宣誓就任就急忙再次访问美国,向布什总统信誓旦旦地保证俄国将沿着美国人的足迹向市场经济和自由企业制度前进,声称俄罗斯已经扔掉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决走向民主和自由,决不走回头路。
他于7月10日就任总统后,即连续采取三项措施,迫使苏共自行解散。
首先,20日他签署第一号总统令,实现国家机关非党化,禁止俄共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拥有基层组织并进行政党活动。
于是,俄共也陷于分裂。
其次,在联盟中央权威岌岌可危的情况下,8月19日苏共中央保守派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国家全部权利。
8·19事变只经历两天即被粉碎,这是叶利钦对苏共保守派的一次重大打击。
最后,8·19事变后,8月23日叶氏进而发布一系列停止俄共活动和限制苏共活动的决定。
戈尔巴乔夫眼看苏共大势已去,他为保住自己的苏共总统地位,竟于8月24日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至此尚有近1500万党员完全丧失了执政地位。
叶利钦搞垮了苏共之后,紧接着又采取三个措施进而搞垮了苏联。
首先,他下令从9月15日起将苏联财政部、国家银行和外经银行三个机构转归俄罗斯的机关管辖,同时还接管俄联邦领土上的苏联海关。
即是说,他抢先接管了苏联的财政权力。
其次,叶利钦利用大俄罗斯主义势力与各族人民的矛盾,刮起了瓦解苏联的旋风。
8·19事件后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已13个宣布独立,只剩下俄罗斯与哈萨克,眼看苏联即将全部瓦解。
叶利钦趁机胁迫戈尔巴乔夫把苏联变为邦联,戈氏又作了让步。
最后,正当戈氏积极着手拟定一个以联邦为基础的信的主权国家联盟条约时,叶利钦又背着戈氏,与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和新当选的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举行三方密谈,要组建类似欧共体那样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宣告“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已不复存在”。
戈氏得知后即恼火又沮丧。
这时叶、戈双方都在各自争取军队支持,形势相当紧张。
部分将领曾向戈氏表示要用武力来保卫苏联,竞被戈氏拒绝了,他又一次退让了,说要通过最高苏维埃会议来解决问题。
可是叶利钦却抢先一步,他暗中联络了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于12月21日在哈萨克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开会,经过协商一致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独联体,苏联停止存在。
这样,苏联最高苏维埃只好于12月25日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接受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次日宣告苏联解体。
可见叶利钦当选俄总统后只花了不到半年时间久最终搞垮了执政74年之久的苏共和存在69之久的苏联。
【思考讨论】
1、谁应该为苏联剧变负责?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为什么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政党下台、
政权易帜?
3、中国长期以来学习苏联模式,但为什么中国的改革没有发生政权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