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应对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苏联的冷战战略与作战计划
苏联的冷战战略与作战计划冷战时期,苏联作为美国的主要对手,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与作战计划以保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这些战略与计划既包含军事层面的布局与战术,也涉及到外交、经济、情报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应对。
一、苏联冷战战略的基础1.1 核讹诈政策在冷战初期,苏联面临着美国的核威慑。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苏联采取了核讹诈政策。
他们在对抗美国的同时,通过拥有强大的核武器力量来保持平衡,一旦遭到攻击,将以核战回应。
这一政策有效地阻止了美国采取过激行动,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
1.2 北约威胁下的东欧战略苏联的东欧集团国家是其在欧洲的重要战略区域。
为了在冷战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苏联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东欧的战略。
其中包括统一行动、瓦解西方力量及巩固对这些国家的控制等措施。
这些战略保证了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也提供了后方支援和战略基础。
二、苏联的作战计划2.1 红场防线和后备战略苏联的冷战时期有一个重要的战略计划,即红场防线。
这是苏联为了应对可能的大规模侵略而制定的计划。
红场防线的关键在于秘密布置,并将军队和武器装备集中在莫斯科周边地区。
这种作战计划既有防御性质,也具备反攻能力,以便在敌人侵略时能够打击其后方和资源。
同时,苏联还制定了后备战略。
这是为了充分调动国内资源,以备战争爆发时的物资供给和人员调动。
后备战略不仅在军事上,还涉及到经济、工业和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这些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苏联提供了一定的战略优势。
2.2 分割和吞并计划苏联在冷战时期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分割和吞并计划,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著名的是分割欧洲的“帷幕计划”。
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东欧国家,将钢铁帷幕将西方阵营和苏联完全隔离开来。
这将使苏联能够独立行动,避免西方对其进行战略干预。
此外,苏联还实施了一些吞并计划,试图扩张其势力范围。
例如,进军阿富汗的行动就是苏联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该国并将其纳入自身势力范围的典型例子。
三、苏联冷战战略的成效与教训苏联冷战战略的一些成效在于保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维护了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例如:楚王问鼎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同步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同步试卷一、选择题1.1947年,芙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
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冷战的开始 C.德国的分裂 D.两极格局的形成2.“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3.1949年9月“西德”成立,10月“东德”成立,这标志着()A.两极格局形成 B.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C.欧盟成立 D.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D.欧盟的建立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
其中,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是()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成立 C.德国的分裂 D.杜鲁门主义出台6.大国博弈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给和平一个机会。
能准确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欧洲复兴计划”的推行7.以下是世界现代化秩序变迁示意图。
直接导致①所示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史实是()A.苏联实现工业化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大增D.西欧、日本的崛起8.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几次大的变动。
下图反映的是()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B.“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对峙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欧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9.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苏联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对抗
苏联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对抗冷战是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对抗。
这场对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后欧洲的重建过程中,随着苏联力量的增长和美国对世界事务的主导地位,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本文将探讨苏联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对抗,包括各自的外交政策、军备竞赛以及对抗的战略局势。
一、外交政策对比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时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苏联采取的是扩张主义政策,试图通过援助共产主义国家来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将其置于社会主义阵营之中。
这种做法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和反对,因为它直接侵犯了美国对欧洲地区的影响力。
相对而言,美国采取了遏制政策,旨在限制苏联的扩张和影响力。
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通过向战后欧洲提供经济援助,既有助于恢复战争带来的破坏,又能够稳定欧洲的政治局势,并且削弱了苏联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还发起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旨在通过军事联盟来对抗苏联及其盟友。
二、军备竞赛与核威慑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冷战期间,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军备竞赛。
两个国家都不断增加其军事力量,并且努力开发和制造更先进的武器。
这种军备竞赛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对抗,并给全世界带来了持续的紧张局势。
核武器的发展成为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核心竞争领域。
苏联在1949年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这标志着其进入了核武器俱乐部。
之后,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武器生产,并通过核试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威慑能力。
双方通过这种相互威慑的状态,形成了“相互确保毁灭”(MAD)的局面,认识到任何一方对另一方使用核武器将导致双方毁灭,从而保持了相对的和平。
三、对抗的战略局势苏联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对抗主要体现在战略层面。
苏联采取了全球革命战略,试图通过援助和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革命运动来推动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苏联支持的古巴革命、越南战争以及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运动对于美国而言,是一种威胁和挑战。
相反,美国采取了遏制政策,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基地。
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对抗
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对抗冷战是二战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为核心。
这场对抗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文化、科技和体育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冷战期间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
一、政治对抗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对抗是最为明显的。
两国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美国主张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而苏联则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两种政治体系的对立导致了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冲突。
例如,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冷战期间美苏政治对抗的一个典型例子。
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美国总统肯尼迪采取了坚决的立场,并最终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这一危机。
二、经济对抗经济对抗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美国和苏联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援助措施,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以此来遏制苏联的扩张。
苏联则通过计划经济和国家垄断,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和军事实力。
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经济竞争,争夺资源和市场。
三、军事对抗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军事对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
两国都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并试图通过核武器来威慑对方。
核军备竞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危险的局势之一。
美国和苏联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核试验,并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核导弹。
这种军事对抗给世界带来了长期的不安全感,也导致了对核战争的担忧。
四、文化对抗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文化对抗也非常激烈。
两国都试图通过文化输出来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摇滚音乐和迪斯尼乐园等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苏联也通过文学、电影和艺术等方式来宣传自己的社会主义理念。
这种文化对抗不仅是两国之间的较量,也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
五、科技对抗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科技对抗也非常激烈。
两国都在努力推动科技发展,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
专题04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课堂选修3 含解析 精品
一、选择题1.下列历史现象与雅尔塔体制没有关系的是( )A.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B.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实行托管C.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D.建立联合国,以协调国际争端【答案】C【解析】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雅尔塔体系2.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B.联合国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是以美苏实力为基础建立的世界格局,它的出现彻底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故A选项正确。
联合国的成立,属于雅尔塔体系的表现,故B错误。
关贸总协定成立,属于经济体系,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也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雅尔塔体系3. 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组织经互会B.成立华约C.接受马歇尔计划D.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提出之时,最初涉及的也有东欧和苏联,但是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接受。
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组织经互会、成立华约、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都属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的措施,故ABD都正确,排除。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冷战4.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苏联的矛盾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战略轨道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马歇尔计划5.下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
苏联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扩张
苏联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扩张冷战时期,苏联是与美国进行长时间对抗的主要力量。
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扩张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地位。
这种对外政策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外交手段和区域扩张。
首先,苏联在冷战时期采取了多种外交手段来实现自身的扩张目标。
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是结盟与援助。
苏联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联盟,如华约(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用以巩固和拓展社会主义阵营。
此外,苏联还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以此获得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支持。
此外,苏联还通过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手段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苏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并通过提供廉价的技术和资源来吸引其他国家与其合作。
同时,苏联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通过援助建设学校、医院和其他基础设施等方式,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联系。
在区域扩张方面,苏联通过对邻近地区的干预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例如,苏联在二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的解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这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了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此外,苏联还支持了一系列的革命和起义,以扶植亲苏联的政权,并通过军事干预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苏联还通过军事扩张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苏联在冷战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积极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并将军事力量部署到全球各地。
苏联的军事扩张行为引发了对全球战争的担忧,并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然而,苏联的扩张政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苏联的扩张行为引发了西方国家的担忧和反对,导致了冷战的激化。
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局势的不稳定。
其次,苏联在扩张过程中也面临了困难和挑战。
苏联在支持各种革命和起义中花费了大量的资源,但并不总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苏联援助的国家在实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导致了这些国家内部的政治动荡。
最后,苏联的扩张政策也对其本身产生了长期的经济和军事负担。
利益与外交政策美苏冷战时期的博弈
利益与外交政策美苏冷战时期的博弈在20世纪的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博弈无处不在。
利益成为了他们外交政策的核心。
本文将探讨在这一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利益争夺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外交政策,并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美苏冷战时期的利益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都追求着自己的利益,并将其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美国以民主、资本主义为理念,致力于推动自由市场经济、保护民主制度,并维护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苏联则以共产主义理念为准则,试图将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传播到全世界,保护其在东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
因此,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土控制、经济资源等方面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冲突。
二、利益与外交政策的关系利益是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都被利益所驱动。
美国通过实施遏制政策,试图遏制苏联的扩张,并保护其在全球的利益。
而苏联则通过援助社会主义国家、加强与其他共产主义国家的联系,来扩大其影响力并保护自己的利益。
在利益与外交政策的互动中,两国采取了一系列相互制衡的措施。
例如,美国通过建立军事同盟(如北约),加强了与西方盟友的合作,以抵御苏联的威胁。
苏联则通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来巩固自己在东欧的影响力。
双方还相互对抗,通过研发核武器和进行太空竞赛等手段来彰显自己的实力。
三、利益与外交政策的影响美苏两国的利益争夺和相互对抗不仅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对全球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冷战期间的美苏对抗导致了全球的分裂。
世界分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一分裂不仅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还造成了许多地区冲突,如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其次,美苏两国的冷战竞争也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为了争夺全球霸权,双方在军事、航天、科技领域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美苏之间的利益博弈还对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冷战时期与苏联的对抗
美国冷战时期与苏联的对抗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对抗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
这场冷战的对抗持续了几十年,造成了世界格局的极大改变。
本文将探讨美国冷战时期与苏联的对抗,并分析其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一、冷战爆发的原因冷战的爆发源于二战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意识形态、领土野心和全球影响力的对立。
美国代表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强调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苏联则代表社会主义制度,强调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
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了彼此间对立的立场。
二、冷战的代表性事件1. 我们政策:冷战初期,美国采取了遏制政策,即“我们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阻止苏联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扩张,通过集体安全体系(如北约)和美援计划(如马歇尔计划)来支持欧洲国家,并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
2. 反应主义:苏联则采取了自己的反应主义政策,通过与周边东欧国家建立卫星国来保护其边境安全,并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改变世界格局。
例如,苏联在1949年成功进行了原子弹试验,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3.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这成为冷战期间最严重的危机之一。
美国施加了经济封锁,并通过外交手段达成了解决方案,避免了核战争的爆发。
4. 雷根政府的军备竞赛: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雷根推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加剧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
双方在核武器、导弹防御系统和军事技术领域进行了巨额投资,这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
三、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1. 全球政治: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的代表,他们的竞争和对抗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分裂。
全球范围内的国家被迫在美苏两个阵营之间进行选择,并成为它们之间的地缘政治棋子。
2. 经济影响:冷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技术和经济上的竞争,这导致了科技和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两个超级大国的敌对态势也导致了各种形式的经济制裁和贸易限制。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几十年的角逐。
为了争夺全球霸权地位,两国相互斗争,不断采取各种外交手段,这些手段不仅上演了一幕幕耸人听闻的国际事件,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美苏外交政策1. 美国外交政策在冷战的初期,美国采取的是遏制苏联的政策,即封锁苏联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展开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
美国制订的主要政策如下:(1)麦克阿瑟政策: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将军负责监督日本的复兴,并协助日本成为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
麦克阿瑟计划在日本实施的政策大量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以期让日本成为一个忠实的美国盟友,同时阻止苏联向日本伸出阴影。
(2)当务之急政策:这是指美国政府在二战后对全球局势的迅速反应和处理。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岁片化和重组部队、安抚盟友、封堵苏联的行动等等,从多方面应对苏联扩张的战略。
(3)反共政策:美国政府实施的反共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苏联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势头。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力图将苏联困于一隅,阻止其进一步扩张。
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朝鲜战争,美国领导了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也以此为契机在韩国建立了一个美国的军事基地。
2. 苏联外交政策在冷战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基调是“反美亲苏”。
苏联政府指责美国干涉其内政、破坏全球和平,因此苏联必须与美国保持戒备和敌对,采取与美国相对抗的政策。
苏联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如下:(1)斯大林主义政策:这种政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所有手段实现宣传、间谍和暴力斗争来揭示和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企图。
斯大林主义政策强调了防御性和反基督教。
(2)新列宁主义政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的新列宁主义政策,设法扩大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民间交流,在经济发展方面逐渐舍弃早期的封闭策略,但是在军事上仍然对西方国家抱有敌意。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5篇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1.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2.条件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3.建立公元前2_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_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4.措施(巩固统一)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5.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_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二.皇帝制度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_度的重要特征三.中央官制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_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_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_,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背景(1)政治:_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_家,社会矛盾尖锐(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_抨击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_.过程(1)_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2)_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行了长期的反复斗争.(3)_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3.>(1)通过:_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内容:①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统帅,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②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3)作用:①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体制最终确立②共和政体的确立,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条件:德意志帝建立(_71年)(1)原因:_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2)过程_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_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2.标志:_71年春,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3.内容:(1)君主立宪政体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③议会:是立法机构,分为两院: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其中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2)联邦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一些自治权4.实质: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_实,立宪是虚.5.影响(1)积极:推动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很快世界强国之列(2)消极:带有浓厚的_义色彩,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_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2.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_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3.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杜鲁门主义(政治).马歇尔计划(经济)(实质是通过经济控制西欧).北约(军事,_49),苏联的应对措施:_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_55年华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4.德国分裂和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5.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6._67年成立的欧共体由三个部分组成:_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_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7.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是,美国推动的民主改革8.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_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9.不结盟运功的特点是:非集团.不结盟,_世纪70年代的重要任务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动纲领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_.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_.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_.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_.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_.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力量中心的转变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4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5【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一.隋唐的对外交通及对外政策1.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2.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3.对外政策——全面开放.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定居.任官.通婚;使节.商人云集.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的是崔致远.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儒学.④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⑤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①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②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_次之多.③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④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⑤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⑥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的礼仪也很隆重.⑦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⑧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⑨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⑴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⑵天竺:印度称为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十进位计数法传入天竺;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在中印文化交流中,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大大加强.高僧玄奖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⑴波斯:①隋朝时,中国和波斯已互遣使节;②唐朝时,波斯遭到大食侵扰,其国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后客死唐朝.③波斯商人大批在中国开设〝波斯店〞,做珠宝.香料生意.⑵大食:唐高宗起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⑶东罗马:使节往来;医学.杂技传入唐;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⑷非洲:①唐朝时和非洲也有来往,>上有这方面的记载.②唐朝人杜环在北非.东非留下了行踪.他撰写的>记载了非洲的风土民情.③史书里还记载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④非洲发掘出土的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和邢窑.越窑的产品,而且质量极好.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5篇最新。
美苏冷战
富尔敦演说(铁幕演说)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任首相丘吉 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在密苏 里州富尔敦发表了“和平砥柱”的演说, 攻击苏联的“扩张”已对“西方文明” 构成“严重的挑衅与威胁”,宣称“一 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
下来”。他提出美国应负起对“未来”的责任,主张英、 美结盟,“英语民族的兄弟联合起来”,以对付“共产主 义和苏联的进一步扩张”。
美苏冷战
学习目标
冷战序幕和开始 B
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
北约与华约
C
什么是冷战(1947-1991底)
定义:“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 即 “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 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 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 代理人战争等。
苏联 美国
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签字仪式在 板门店举行。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 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 “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 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利(美五星上将)
背景
1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 2 战后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 序幕: 1946年, “富尔顿演说”; 政: “杜鲁门主义”(1947)
美 苏 冷 战 的 开 始
马歇尔计划(1947) 展开: 经:
过程: 军: 北约组织(1949)
经互会(1949)
华约组织(1955)
结果: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55)
(1949) (1953)
激化: 1、第一次柏林危机 -东西德国出现 2、朝鲜战争的爆发 -南北朝鲜分裂
美国冷战战略大师 乔治•凯南
1946年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 的凯南向国务院建议,由于苏联 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西方构 成威胁,主张对苏联实施“遏制” 政策。 在这份被称为“长电报”的 著名文件中,凯南写道,前苏联 的扩张必须加以对付,而对付的 办法则主要是通过外交、政治和 经济手段,军事手段可以利用, 但不应成为主要手段。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治与军事对抗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治与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国占领了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主导地位。
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甚至发生过多次政治和军事的对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大强国之间的对抗呢?一、历史背景冷战时期是二战后全球政治和军事形势的结果,这场战争导致的结构性变化迫使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深。
二战后,欧洲被分割为美国和苏联两个集团,冷战在德国首都柏林已经展开。
美国采取西方资本主义体系,苏联则采取东方社会主义模式。
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上各自的准备战争,导致两国之间紧张关系日益加深。
二、政治对抗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对抗主要体现在两国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日常博弈过程中。
其中,美国经常采用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等手段,试图通过压力来削弱苏联的领导力。
而苏联更倾向于采取间接手段,利用全球左翼政治和运动来对抗美国。
这种对抗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政治分裂,让很多人感到无助。
三、经济对抗冷战时期,经济对抗也是美苏之间十分重要的一环。
美国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实力让苏联十分忌惮。
为了应对美国的威胁,苏联也开始重新调整经济战略,实现从闭关自守向协调发展的转型。
虽然苏联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但是相较于美国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而美国则不断制裁苏联,尝试切断苏联外部的市场和资源来源,以使苏联丧失继续对抗的机会。
四、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军事对抗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推动了全球武器和科技的进步,但同时也因为军备的升级而导致常规和非常规武器的发展。
两国军队的升级不仅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更使得全世界的国家感受到不可忽略的威胁。
此外,冷战时期也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越南战争,该战争导致全球反战运动的兴起。
总之,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对抗对全球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今天,虽然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缓和,但是对抗的后遗症依然存在。
当前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高中历史知识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考点49美国"冷战"政策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50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5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弹基地,最后,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
背景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过程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
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
经济恢复(1945年-1955年)原因: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朝鲜战争提供的契机。
高速发展(1956年-1973年)原因: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表现:1955年,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
苏联冷战时期的安保战略与政策
苏联冷战时期的安保战略与政策冷战期间,苏联一直处于与西方国家的对抗状态之中。
受制于战争时期的损失,苏联在战后焦土重建的基础上极力提高国家安全水平,从而避免被毁灭性的战争摧毁。
为了在全球战略地位争夺中占据优势,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的安保措施和策略,以确保国家安全。
本文将从防御、情报、警察和军事等角度,探讨苏联冷战时期的安保战略与政策。
1、防御策略苏联自1945年起,便致力于改善自身的国防体系。
在苏联的安保战略和政策中,防御策略是最重要的一环。
为此,苏联不断加强边界的防卫体系,从上空到水下,从陆上到海洋,都布置了各种各样的防御设施。
首先,苏联加强了军备建设,拥有数千架战斗机、数百个导弹铁幕、数十艘核潜艇和威力巨大的核武器,以便对敌人进行反击。
其次,苏联沿着边境修建了一系列极具防御性质的工厂、城市和军事基地。
这些设施不仅能够支撑苏联自身的战争行动,还可以用作军事目的,以扼制敌军在边境地区的活动。
最后,在国家上,苏联实行了一系列反谍措施和信息保护制度,以确保高级机密的安全。
在苏联冷战时期,这些国家机密的防范策略不仅仅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它们更是苏联领导人推动全球战略影响力的“杀手锏”。
2、情报侦察情报工作在苏联的安保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与其他世界强国一样,苏联的情报机构是由多个部门和机构组成的,包括军事情报、国内情报、海外情报等。
这些情报机构精心策划、秘密搜集、综合分析各种信息,以便监视西方和东方国家的情况,并防范可能对苏联华丽的情报。
此外,苏联还善于使用各种情报工具的策略,使得情报的收集和传递变得高度机密。
当然,由于苏联的情报工作长期面对冷战情景,因此情报机构的严格要求使得很多从业人员受到严格训练和资格认证。
3、警察工作在苏联冷战时期,警察工作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在刚刚结束的短暂二战后,苏联已经很清楚,国内必须继续加强反间谍和反内部敌对分子的工作,以维护国家安全。
所以,苏联在国内采取强有力的安保措施,开展了大规模的警察行动,旨在保护苏联领导人和国家机构的安全。
美苏冷战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
美苏冷战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在二战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由于意识形态、领土问题等原因,双方出现了极度的对抗态势,进而形成了冷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采取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以互相对抗。
一、政治策略1.统一国际社会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所处的两个阵营,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不可避免。
因此,每一方都希望尽可能地统一国际社会,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治策略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利用其他国家,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支持。
2.加强军备竞赛美苏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是冷战时期的重要特征,也是政治策略的表现之一。
双方都在积极提升自己与对方的军事实力,以此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及对对方的威慑作用。
这也间接促进了战略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
3.推动意识形态在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尤其重要。
因为,两方之间的政治体系、文化和价值观念上存在巨大分歧,也正是这种分歧导致了双方之间的对立。
美国和苏联采取的政治策略包括广泛地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扶植有利于自己的政治力量和运动。
二、军事策略1.战略核武器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多次进行了战略核武器的开发和试验,从最初的“原子弹”到后来的“氢弹”。
军备竞赛的热潮在这一领域里达到了顶峰。
两方拥有的核武器威慑作用极强,例如双方采取“二次打击原则”,即假设其中一方用核弹攻击对方,另一方有足够的核武器进行反击,这种策略就大大降低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2.间谍活动冷战时期,间谍活动也成为美苏两国之间互相侦察和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
两国都成立了自己的特工组织进行间谍活动,在领土内开展间谍活动,并在对方领土内进行情报搜集等。
这也是两方间的一种复杂的考虑和政治策略。
3.军事同盟及外交手段在冷战时期,美国采取了策略,与西欧、日本等国家组建了北约反共军事同盟。
对抗苏联及其东欧社会主义集团,成为美国冷战时期的政治中心任务。
苏联在反击过程中,通过主动进攻、武力侵占、对非盟政策等措施来获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苏美冷战
针对美国的冷战政 策,苏联在经济上 和军事上采取了什 么对策?
苏联的针锋相对
• 经济上:1949年,建立“经互会” • 军事上:1955年,成立“华约”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 兰等8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 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 约组织,简称“华约”。
冷战表现——经济方面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 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 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 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 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美国国务卿 马歇尔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控制西欧,对付苏联
冷战表现——军事方面
北约的成立 1949年5月,美国联 合加拿大和西欧10国 签订了《北大西洋公 约》,成立了一个以 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 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
(2)材料二是美国的什么政策? 马歇尔计划
材料三:美国又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 遏止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
(3)材料三军事政治集团是什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这三段材料说明美国在战后初期采取 什么政策?概括这一政策的表现. 冷战政策 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 尔计划;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带来了动 荡不安和局部战争。 ②给两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③但双方势均力敌,互相牵制,避 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冷战 含义 冷 战 中 的 对 峙 冷战 表现 冷战 影响
含义:采取除武装进攻以外的 一切敌对手段 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 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
军事:成立北约
两极格局形成 三个阶段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冷战中的对峙
争霸特点 实力对比
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
站在被击毁的苏军坦克上的阿富汗游击队员, 他们当时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
美苏争霸的过程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苏联领导人 美国领导人
50年代中期至 60年代中期 60年代中期 至70年代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尼克松
80年代
戈尔巴乔夫 里根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冰岛
挪 威
丹 麦
英 国
苏 联
波 兰
法 国 瑞士
西班牙
返回
联 民 邦 德 德 国
阿 尔 巴 尼 亚
土 耳 其
美苏争霸的过程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苏联领导人 美国领导人
50年代中期至 60年代中期
赫鲁晓夫
肯尼迪
重大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 缓和紧张 优势在美
争霸特点 实力对比
4、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美在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B、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压力 C、扶助欧洲复兴经济 D、保护资本主义的既得利益
[
]
5、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这句话的含义是: (1)它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 (2)企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 (3)它是以美国遏制苏联为目的 (4)起到了巩固欧洲资本主义秩序的作用 A、(1)(2)(3) B、(2)(3)(4) C、(1)(2)(3)(4) D、(1)(3)(4) [ ]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怎么样? A.1942年,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1944年6月,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开 辟欧洲第二战场,配合苏军对德作战。 C.期间举行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协调反法西斯 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苏联应对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建立“经互会”:1949年1月,苏联同5个东欧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建立“华约”组织:1955年5月,苏联和东欧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据此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北约、华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峙,形成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例题1 为了应对美国建立的军事组织“北约”,赫鲁晓夫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组成三国联盟
B.组成三国协约
C.成立华约组织
D.加入欧洲联盟
答案:C
解析:冷战中,为了应对美国建立的“北约”军事组织,苏联成立了华约组织,答案C 。
例题2 右边表格适合的题目应该是( )
A.冷战局面的形成
B.美苏争霸的历程
C.美苏两国的外交
D.两级格局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表格的内容是美国、苏联在冷战中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答案A 。
1. 苏联成立与“马歇尔计划”相对抗的组织是( )
A.欧共体
B.经互会
领域 政策措施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C.东欧联盟
D.社会主义经济同盟
2.为了对付美国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①组织“经互会”②组织“华约”③接受“马歇尔计划”④建立欧洲联盟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3.在美苏冷战中,1955年,苏联和东欧7个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由此,形成的国家政治格局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多极化趋势
4.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B.世界局势日益缓和
C.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答案】B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中在经济方面的措施,苏联相应地成立了经互会来进行对抗,答案B。
2.【答案】A
【解析】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组织“经互会”、“华约”。
③④错误,因为东欧国家没有也不可能接受马歇尔计划,欧盟成立是在1993年,此前已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答案A。
3.【答案】B
【解析】苏联和东欧7个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是为了应对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以美苏为首的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答案B。
4.【答案】C
【解析】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