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舞蹈文化,中国舞蹈家协会制定了一份完整版的中国舞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提高中国舞蹈的教学水平。

一、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的基本功是舞者展示舞蹈技巧和表达情感的基础。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拉伸、力量训练和平衡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

二、中国舞蹈史与理论中国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舞蹈的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不同舞蹈形式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中国舞蹈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三、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雅、独特的舞姿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中国民间舞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人民生活和文化的真实反映,它丰富多样、充满活力。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舞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五、中国现代舞中国现代舞是中国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和发展,它融合了西方舞蹈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现代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舞的创新精神和个人表达能力。

六、舞蹈创作与演出舞蹈创作和演出是舞者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舞蹈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意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舞蹈演出,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舞蹈教学方法与实践舞蹈教学方法和实践是培养学生舞蹈技能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舞蹈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素养。

舞蹈中国舞完整版教学大纲

舞蹈中国舞完整版教学大纲

舞蹈中国舞完整版教学大纲舞蹈是一门艺术形式,它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音乐的配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中国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舞蹈,制定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中国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和宗教仪式。

在古代,舞蹈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表达方式,用来祈求丰收和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形式,并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舞蹈风格。

二、中国舞蹈的分类和特点中国舞蹈可以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两大类。

古典舞注重舞者的技巧和形体美,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

民间舞则更加注重舞蹈的欢快和活泼,以及对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描绘。

中国舞蹈的特点是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者的表情,同时也强调舞者与音乐的和谐配合。

三、中国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中国舞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中国舞蹈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大纲,学生可以有序地学习不同类型的中国舞蹈,了解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中国舞蹈教学大纲的内容中国舞蹈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基础动作和技巧: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如舞步、转体、跳跃等。

这些基础动作是学习更高级舞蹈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重要环节。

2. 舞蹈历史和文化:学生需要了解中国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同类型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并学习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3. 编排和表演: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编排舞蹈,包括舞蹈的结构、动作的组合和舞台表演的技巧。

通过编排和表演,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舞蹈欣赏和批评: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欣赏和批评舞蹈作品,了解不同类型舞蹈的风格和特点,并能够对舞蹈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

五、中国舞蹈教学的挑战和展望中国舞蹈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资源有限等。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编号:05203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从舞蹈的起源到历代舞蹈发展的状况,来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悠久历史,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识,增强对舞蹈文化事业的热爱。

通过对古代舞蹈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舞蹈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及在舞史上有影响的舞蹈、著名舞人。

重点掌握两周、汉代、隋唐三大舞蹈集成时期舞蹈的变革和发展。

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上去认识舞蹈。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本章要点: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来把握原始舞蹈与原始生活的紧密联系。

原始舞蹈的产生不是审美的需要,而是原始人必不可少和必须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及生存方式的需要。

第一节舞蹈的起源1、舞蹈起源于劳动2、最早的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3、崖画中的舞蹈形象第二节“求偶舞”的形成1、“求偶舞”形成的原因2、崖画中“求偶舞”的舞蹈形象第三节征战与古武舞1、“古武舞”与原始战争的紧密联系2、崖画中“古武舞”的舞蹈形象第四节原始宗教观与祭祀性舞蹈1、原始宗教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祭祀舞2、对氏族首领的图腾崇拜3、对本氏族徽号的图腾崇拜复习思考题:1、原始舞蹈与原始人类生存关系2、原始舞蹈得以保存、发展的因素第二章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质变与进化本章要点: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发展、夏商时代“乐舞奴隶”的出现,使原始舞蹈开始从自娱性表演向表演性方向转化,标志着舞蹈最早审美功能的体现。

商朝的神权社会,原始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第一节奴隶制度下的表演性舞蹈1、夏朝,乐舞开始步入表演性舞蹈范畴2、“以巨为美”、“北里之舞”的商朝第二节巫舞与宗教祭祀舞1、祭祀舞蹈发展兴盛的因素2、甲骨文中“”字与“”字的文字记载3、商代的“巫舞”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表演性舞蹈的发展是奴隶制时代的重要进程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奴隶时代舞蹈发生的质变和进化第三章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与变革本章要点:礼乐制的形成,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先王之乐”,成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特权的工具,“六代舞”、“六小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课程,并形成体制,是雅乐体系的开端;礼乐制的衰落和民间舞的兴盛与社会根源及艺术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儒家乐舞理论对中国古代舞蹈的深刻影响;楚舞的多种表演风格,标志着我国古代舞蹈最早的审美风格的形成。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一)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前言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

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

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

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

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2、画中的舞蹈形象二、原始舞蹈的种类1、图腾祭祀2、劳动生产3、战争生活三、原始舞蹈的性质1、强烈的功利目的2、高度的生命情调复习思考题:1、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

2、为什么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本章参考文献:《通史》《路史》《礼记·月令》《山海经·海外西经》《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史记·五帝本纪》《左传·昭十七年》《韩非子·十过》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第二章夏商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中外舞蹈史 教学大纲

中外舞蹈史  教学大纲

中外舞蹈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903X10课程名称:中外舞蹈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ien D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舞蹈表演教材、教学参考书:《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欧建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王克芬、隆荫培,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中外舞蹈史是舞蹈专业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作为一名舞蹈专业学生,旨在了解舞蹈的本质所在,应充分把握古今中外的舞蹈发展和进程,认识中西方舞蹈的发展历程,并能够横向、纵向比较中西方舞蹈的流派与风格,对中西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进行分析与描述,在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为个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今后舞蹈评论打下基础。

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设置为基础必修课,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将对舞蹈表演专业核心课产生重大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效果和要求:1、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以下主要内容:了解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外国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艺术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舞蹈艺术风格特点。

2、能力要求:要求达到以下能力:较强的分析、比较与总结概括能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能力;分析、采取正确态度的应对能力。

3、素质要求:要求获得和深化以下素质:对舞蹈文化、舞蹈遗产的传承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厚重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美学品味;保持民族民间舞蹈民族自觉性,主动维护舞蹈实践健康成长和发展。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32,期间安排四个课内实践环节,共8个课时。

第一个实践环节为:对各舞蹈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精神、气质、审美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2个课时;第二个实践环节为:观摩大量的舞蹈视频录像,定期观摩大型舞蹈比赛、汇演,2个课时;第三个实践环节为:了解舞蹈创作动态,展开讨论、评价,2个课时;第四个实践环节为: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艺演出、比赛,积累对舞蹈的感性体验等,2个课时。

中国舞舞蹈课程大纲(1-10级)

中国舞舞蹈课程大纲(1-10级)

我国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推动我国舞的传承和发展,制定了我国舞舞蹈课程大纲,分为1-10级。

以下是我国舞舞蹈课程大纲的详细内容:1. 课程概述我国舞舞蹈课程旨在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我国舞的热爱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舞蹈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1级课程内容- 学习基本舞蹈姿势和动作- 掌握基本舞蹈技巧和节奏感- 了解我国舞的起源和发展3. 2级课程内容- 进一步练习基本舞蹈动作和组合- 学习我国传统舞蹈的韵律和风格- 了解我国古典舞蹈的特点和演变4. 3级课程内容- 学习古典舞蹈的基本功和技巧- 探索我国舞的表现形式和表演要求- 深入了解我国古典舞蹈的传统和内涵5. 4级课程内容- 掌握古典舞蹈的高难度动作和组合- 学习我国舞的戏曲舞蹈和民族舞蹈- 了解我国舞在当代舞台上的发展和演变6. 5级课程内容- 进行古典舞蹈的深入学习和技巧训练 - 学习我国舞的编舞和演出技巧- 探索我国舞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与交流7. 6级课程内容- 学习我国古典舞剧的经典作品和角色 - 掌握舞台表演和舞蹈情感的深层次表达 - 参与我国舞的创新和实践8. 7级课程内容- 深入研究我国古典舞蹈的理论和实践 - 进行我国舞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表演训练 - 参与我国舞的综合演出和比赛9. 8级课程内容- 学习我国舞的专业舞蹈作品和编排- 深入了解我国舞的历史和发展脉络- 参与我国舞的专业舞团和演出机构的实践和交流10. 9级和10级课程内容- 进行我国舞的系统理论与实践研究- 探索我国舞的教学和创作方法- 参与我国舞的舞台表演和学术交流以上是我国舞舞蹈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全面提高我国舞的舞蹈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为我国舞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11. 教学目标和要求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习者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逐步掌握我国舞的基本功, 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和表演功底,了解我国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意识,培养舞蹈的综合素质。

(完整word版)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一)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前言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

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

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

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

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2、画中的舞蹈形象二、原始舞蹈的种类1、图腾祭祀2、劳动生产3、战争生活三、原始舞蹈的性质1、强烈的功利目的2、高度的生命情调2、为什么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本章参考文献:《通史》《路史》《礼记·月令》《山海经·海外西经》《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史记·五帝本纪》《左传·昭十七年》《韩非子·十过》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第二章夏商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舞蹈的精髓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舞艺术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学习。

为了规范古典舞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的内容: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基本功训练、舞蹈技巧、舞蹈理论和舞台实践四个方面进行规划。

首先,基本功训练是学习古典舞的基础。

这包括肌肉拉伸、体态训练、体能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基本功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身体控制能力,为日后更高难度的舞蹈技巧打下基础。

其次,舞蹈技巧的训练是学习古典舞的核心。

这四分为古典舞基本动作、组合动作、跳跃动作和旋转动作。

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动作和技巧,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在表演中展现出更高水平的舞蹈技巧。

第三,舞蹈理论的学习是学习古典舞的智慧。

学生需要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学习舞蹈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和理解古典舞的美学价值,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最后,舞台实践是学习古典舞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参加舞台表演、比赛和演出等活动,锻炼自己的舞台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舞台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还能增加舞台经验,为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古典舞演员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的意义: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的出台对于古典舞的推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明确了学习古典舞的内容和方法,为古典舞教育提供了指导性的参考。

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其次,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规范了古典舞教学的标准和要求。

不同的学校和机构可以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确保古典舞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第三,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促进了古典舞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规范教学大纲,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古典舞,增加对古典舞艺术的喜爱和认同,促进古典舞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舞舞蹈教学大纲

中国舞舞蹈教学大纲

中国舞舞蹈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份中国舞舞蹈教学大纲的模板:一、课程名称:中国舞舞蹈教学二、课程性质:[具体课程性质]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舞的基本知识和舞蹈技巧,包括舞蹈的历史、风格、动作和表现力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舞蹈练习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舞蹈表现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1. 中国舞的基本知识:介绍中国舞的历史、风格和特点。

2. 舞蹈基本动作:学习中国舞的基本动作,如手位、脚位、步伐等。

3. 舞蹈组合:通过学习舞蹈组合,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4. 舞蹈作品:学习一到两个中国舞舞蹈作品,加深对中国舞的理解和掌握。

5. 舞蹈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舞的基本知识和舞蹈技巧。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的要领。

3. 练习法:通过练习舞蹈动作和组合,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

4. 欣赏法:欣赏优秀的中国舞舞蹈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六、教学要求:1. 学生要按时上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要认真学习舞蹈动作和组合,注重细节和表现力。

3. 学生要积极参加舞蹈表演和比赛,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3. 学生在舞蹈表演和比赛中的表现。

八、教学材料:1. 中国舞舞蹈教材。

2. 舞蹈音乐和视频资料。

3. 舞蹈服装和道具。

中国舞蹈史 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 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舞蹈史课程编号:XXXXXX学分:XX授课方式:面授(或线上授课)前置课程:无推荐教材:《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发展史》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全面介绍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舞蹈的起源、演变和特点。

通过学习中国舞蹈的历史,学生将了解舞蹈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授课内容:1. 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舞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先秦时期的舞蹈形式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艺术- 唐宋时期的宫廷舞蹈及民间舞蹈- 元明清时期的舞蹈变革与展望2.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基本功训练与技巧要点- 唐代舞蹈艺术的繁荣- 清代宫廷舞蹈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典舞蹈的剧目与表演风格3.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与风格- 中国民族舞的起源与民间舞蹈分类- 中国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情- 中国民间舞蹈的节庆与习俗- 现代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与表演4. 现代舞的发展与融合- 中国现代舞的兴起与发展- 西方舞蹈对中国舞蹈的影响- 中国舞蹈与当代多媒体艺术的结合- 当代舞蹈创作的潮流与特点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学术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观摩等。

学生还需参与舞蹈实践,通过舞蹈动作的学习与表演,加深对中国舞蹈历史的理解与体验。

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参与讨论等):占比20%2. 课堂笔记与报告:占比30%3. 期末论文或项目:占比50%备注:本课程中涵盖的舞蹈风格和剧目选择根据学校资源和教师研究方向而有所不同。

以上大纲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以实际授课为准。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古代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舞蹈史,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文化传承以及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探讨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舞蹈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熟悉中国古代舞蹈的不同形式和风格;3. 能够理解中国古代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舞蹈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5.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1 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1.2 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阶段1.3 中国古代舞蹈的影响和地位2. 第二章:中国古代舞蹈的不同形式和风格2.1 宫廷舞蹈2.2 民间舞蹈2.3 宗教舞蹈2.4 族群舞蹈3. 第三章:中国古代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3.1 舞蹈与中国古代文学3.2 舞蹈与中国古代音乐3.3 舞蹈与中国古代绘画3.4 舞蹈与中国古代服饰4. 第四章:中国古代舞蹈的鉴赏与创造4.1 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舞蹈的典籍和实录4.2 掌握中国古代舞蹈的技巧和动作4.3 进行中国古代舞蹈的创作与表演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利用课堂教学、讲解、示范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2. 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提高交际能力;3.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舞蹈动作和创作过程;4. 比较法:对比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舞蹈,加深学生对舞蹈发展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贡献、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评估:包括书面测试、实际操作和表演评估等;3. 课外作品: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估其舞蹈创作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取相关参考书和教学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音乐、视频和图片,辅助教学;3. 实践场地:保证学生有适当的舞蹈练习和表演场地。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中国古代舞蹈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演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古代舞蹈的魅力。

第二章:舞蹈的起源与发展2.1 原始舞蹈2.1.1 原始社会中的舞蹈表演2.1.2 遗址与文物中的舞蹈描绘2.2 古代宗教舞蹈2.2.1 祭祀舞蹈的形式与意义2.2.2 佛教舞蹈的艺术特点2.3 古代宫廷舞蹈2.3.1 夏商周的宫廷舞蹈2.3.2 隋唐以后的宫廷舞蹈第三章:不同朝代的舞蹈风格3.1 唐代舞蹈艺术3.1.1 宫廷舞蹈的流行与发展3.1.2 唐代舞蹈舞姿与技巧3.2 宋代舞蹈艺术3.2.1 宋代宫廷舞蹈的演变3.2.2 画中舞蹈的描绘与启示3.3 明清时期的舞蹈艺术3.3.1 大明宫廷舞蹈的特点与影响3.3.2 京剧中的舞蹈形式与表演艺术第四章:古代舞蹈的艺术特点4.1 舞蹈形式与技巧4.1.1 舞蹈的分类与表现形式4.1.2 古代舞蹈技巧的传承与发展4.2 舞蹈表演的艺术特点4.2.1 舞蹈的节奏与韵律感4.2.2 舞蹈的造型与表情4.3 古代舞蹈的意义与内涵4.3.1 舞蹈与社会仪式的关系4.3.2 舞蹈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第五章:中国古代舞蹈的教学方法与实践5.1 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5.1.1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学目标5.1.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5.2 教学方法与技巧5.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5.2.2 创造性的舞蹈教学方法5.3 舞蹈教学中的评估与评价5.3.1 学生舞蹈技巧的评价标准5.3.2 学生舞蹈表演的评估方法第六章:中国古代舞蹈的传承与创新6.1 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6.1.1 文化政策与法规的制定6.1.2 国家级舞蹈团体的培养与支持6.2 古代舞蹈的创新与演绎6.2.1 当代舞蹈创作中的古代元素运用6.2.2 古代舞蹈的当代演绎与创新结语中国古代舞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了无尽的智慧和情感。

中 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 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适用专业:舞蹈学相关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舞蹈史是舞蹈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对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历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演变、风格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舞蹈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熟悉各个历史时期舞蹈的主要形式、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古代舞蹈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舞蹈历史文化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3、素质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原始舞蹈1、教学内容(1)原始舞蹈的起源与产生背景。

(2)原始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功能,如祭祀、狩猎、生殖崇拜等。

(3)原始舞蹈的特点,如动作简单、节奏强烈、与生活紧密结合等。

2、教学要求(1)了解原始舞蹈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掌握原始舞蹈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二)夏商周舞蹈1、教学内容(1)夏商周时期舞蹈的发展概况,包括宫廷舞蹈、民间舞蹈的情况。

(2)“巫舞”的特点和作用。

(3)这一时期舞蹈的礼仪性和教化功能。

2、教学要求(1)熟悉夏商周舞蹈的发展脉络。

(2)理解“巫舞”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

(三)秦汉舞蹈1、教学内容(1)秦汉时期舞蹈的繁荣景象,如“百戏”中的舞蹈。

(2)长袖舞、盘鼓舞等舞蹈形式的特点和表演技巧。

(3)秦汉舞蹈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2、教学要求(1)掌握秦汉时期主要舞蹈形式的特点。

(2)分析秦汉舞蹈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四)魏晋南北朝舞蹈1、教学内容(1)魏晋南北朝时期舞蹈的交流与融合,如胡乐胡舞的传入。

(2)清商乐舞的发展和特点。

(3)这一时期舞蹈理论的发展。

2、教学要求(1)了解魏晋南北朝舞蹈交流融合的情况。

(2)熟悉清商乐舞的艺术特色。

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中国舞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袁禾教学大纲是中国舞蹈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舞蹈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一、背景中国舞蹈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在20世纪之前,中国舞蹈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大纲,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给中国舞蹈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推动中国舞蹈的发展和传承,袁禾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制定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

二、内容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是一部系统、全面的教学参考书。

它包括了中国舞蹈的起源、发展、流派、技巧和表演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大纲首先介绍了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宗教舞蹈、宫廷舞蹈到现代的民族舞蹈,梳理了中国舞蹈的发展脉络。

接着,教学大纲详细介绍了中国舞蹈的各个流派,如京剧舞蹈、民间舞蹈、少数民族舞蹈等。

每个流派都有详细的解析和示范,帮助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不同流派的特点和技巧。

此外,教学大纲还介绍了中国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和表演技巧,包括身体灵活性、舞蹈姿态、舞步和舞姿等方面的要求。

三、影响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对中国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教学大纲为中国舞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中国舞蹈的教学和评价更加科学和规范化。

其次,教学大纲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流派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舞蹈人才,推动中国舞蹈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教学大纲还促进了中国舞蹈的传承和交流,为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舞蹈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然而,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中国舞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学大纲难以穷尽所有流派和技巧。

其次,教学大纲在内容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能完全代表中国舞蹈的全貌。

因此,教学大纲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舞蹈艺术的变化。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编号: 05203课程学分: 2课程学时: 32 学时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从舞蹈的起源到历代舞蹈发展的状况,来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悠久历史,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识,增强对舞蹈文化事业的热爱。

通过对古代舞蹈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舞蹈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及在舞史上有影响的舞蹈、著名舞人。

重点掌握两周、汉代、隋唐三大舞蹈集成时期舞蹈的变革和发展。

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上去认识舞蹈。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本章要点: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来把握原始舞蹈与原始生活的紧密联系。

原始舞蹈的产生不是审美的需要,而是原始人必不可少和必须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及生存方式的需要。

第一节舞蹈的起源1、舞蹈起源于劳动2、最早的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3、崖画中的舞蹈形象第二节“求偶舞”的形成1、“求偶舞”形成的原因2、崖画中“求偶舞”的舞蹈形象第三节征战与古武舞1、“古武舞”与原始战争的紧密联系2、崖画中“古武舞”的舞蹈形象第四节原始宗教观与祭祀性舞蹈1、原始宗教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祭祀舞2、对氏族首领的图腾崇拜3、对本氏族徽号的图腾崇拜复习思考题:1、原始舞蹈与原始人类生存关系2、原始舞蹈得以保存、发展的因素...第二章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质变与进化本章要点: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发展、夏商时代“乐舞奴隶”的出现,使原始舞蹈开始从自娱性表演向表演性方向转化,标志着舞蹈最早审美功能的体现。

商朝的神权社会,原始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第一节奴隶制度下的表演性舞蹈1、夏朝,乐舞开始步入表演性舞蹈范畴2、“以巨为美”、“北里之舞”的商朝第二节巫舞与宗教祭祀舞1、祭祀舞蹈发展兴盛的因素2、甲骨文中“”字与“”字的文字记载3、商代的“巫舞”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表演性舞蹈的发展是奴隶制时代的重要进程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奴隶时代舞蹈发生的质变和进化第三章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与变革本章要点:礼乐制的形成,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先王之乐” ,成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特权的工具,“六代舞”、“六小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课程,并形成体制,是雅乐体系的开端;礼乐制的衰落和民间舞的兴盛与社会根源及艺术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儒家乐舞理论对中国古代舞蹈的深刻影响;楚舞的多种表演风格,标志着我国古代舞蹈最早的审美风格的形成。

古代舞蹈教学大纲模板

古代舞蹈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古代舞蹈史课程编号: 05203课程学分: 2课程学时: 32学时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古代舞蹈的起源、发展历程及重要特点。

2. 掌握古代舞蹈的基本类型、艺术风格和代表性舞蹈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 提高学生对舞蹈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1. 第一节舞蹈的起源- 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的舞蹈形式2. 第二节原始舞蹈的功能与意义- 社会生活与舞蹈- 宗教祭祀与舞蹈第二章先秦舞蹈1. 第一节西周舞蹈- 礼乐制度与舞蹈- 仪式舞蹈与民间舞蹈2. 第二节春秋战国舞蹈- 雅乐与俗乐- 民间舞蹈与宫廷舞蹈第三章秦汉舞蹈1. 第一节汉代舞蹈- 汉舞与民间舞蹈- 宫廷舞蹈与杂技舞蹈2. 第二节汉代舞蹈的特点- 舞蹈艺术风格- 舞蹈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舞蹈1. 第一节魏晋舞蹈- 魏晋风度与舞蹈- 民间舞蹈与宫廷舞蹈2. 第二节南北朝舞蹈- 南北朝文化背景与舞蹈- 宫廷舞蹈与民间舞蹈第五章隋唐舞蹈1. 第一节隋唐舞蹈- 隋唐宫廷舞蹈与民间舞蹈- 舞蹈艺术风格与特点2. 第二节隋唐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舞蹈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舞蹈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视频演示法4. 课堂讨论法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70%):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五、参考书目1. 《中国古代舞蹈史》2. 《中国舞蹈史》3. 《中国古代舞蹈艺术》---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模板,具体的教学大纲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舞蹈史英文名称:H i story of Dance课程编号:x2116151学时数:32学分数:2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舞蹈史》是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沿着中国社会开展的历史轨迹,阐述舞蹈开展的历史。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 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开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原始舞蹈产生与开展的轨迹1、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1、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1、3反映征战生活的古武舞1、4原始祭祀舞重点与难点:了解原始人与舞蹈的关系,掌握原始舞蹈的由来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开展2、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2、2祭祀舞的开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重点与难点: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3、两周时期舞蹈的开展和变革3、1强化舞蹈的教化和政治作用3、2 “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3、3表演性舞蹈的开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3、4乐舞理论重点与难点:了解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目的和意义;弄清“礼崩乐坏”与民间乐舞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艺术规律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开展的汉代4、1舞蹈开展的广度和深度4、2舞蹈艺术水平的提高重点与难点:注意汉代舞蹈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开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5、1《清商乐》的开展与演变5、2 “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5、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5、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舞蹈在中国舞蹈开展史上的特殊意义6、辉煌唐舞6、1舞蹈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6、2舞蹈艺术的高度开展重点与难点:了解唐代舞蹈兴盛的原因及表现7、舞蹈艺术开展的转折期一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7、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7、2宋代一古代舞蹈开展的转折点7、3金承辽舞融宋舞7、4西夏舞迹重点与难点:掌握宋代是中国舞蹈史上重要转折期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8、1宫廷宴乐8、2源远流长的各族民间舞蹈8、3戏曲舞蹈的开展重点与难点:明确戏曲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新形式,以及了解戏曲舞蹈的发生与开展。

《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hinese dance history课程编码:130220024总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适用对象:音乐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舞蹈特长)学生先修课程:舞蹈赏析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舞蹈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原始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1-1 原始舞蹈的种类1-2 原始舞蹈的性质重点:掌握舞蹈的起源学说难点:舞蹈与原始生活的关系第2章:夏商时期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奴隶女乐2-1 祭祀舞蹈与“巫”重点:夏商周舞蹈的特点难点:舞蹈在此阶段的变化第3章:两周时期的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3-1 “雅乐”的建立与制度化3-2 乐舞教育3-3 “礼崩乐坏”与民间舞3-3 “百家争鸣”中的乐舞理论重点:两周时期舞蹈发展的特点难点:各家乐舞理论的观点第4章:汉代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 “百戏”舞蹈4-2 即兴舞与礼乐舞蹈4-3 汉代著名舞人与舞目4-4 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成就重点: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成就难点: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第5章:魏晋南北朝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5-1 清商乐5-2 中西乐舞交流5-3 唐代舞蹈的奠基重点:清商乐的发展难点:魏晋南北朝舞蹈的转折发展第6章:辉煌唐舞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6-1 社会生活舞蹈6-2 宫廷乐舞6-3 宗教舞蹈6-4 皇家乐舞设施6-5 舞谱与舞论重点:唐代舞蹈的特点难点: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第7章:宋元明清舞蹈授课学时:47-1 宋宫廷“队舞”与乐舞7-2 元杂剧中的舞蹈7-3 戏曲舞蹈7-4 舞学舞谱重点:宋代舞蹈的特征难点:宋元明清舞蹈产生转折变化的原因三、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48,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16。

舞蹈简史教学大纲

舞蹈简史教学大纲

XXXXX学院《舞蹈简史》教学大纲授课学院:授课教师:职称:专业班级: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舞蹈的历史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舞蹈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的文化、历史的根源有所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整体的艺术素质。

为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可培养中国舞蹈历史研究和进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类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远古及夏商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百兽率舞之民舞源头,乐舞交流的发轫,君王首领开创纪功乐舞先河(二)教学具体内容1.源于现实的舞蹈发端2.社会各阶层参与的夏商时期舞蹈3.远古及夏商的民众舞蹈形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夏商时期的舞蹈(四)考试内容及要求岩画舞蹈涉及哪些主题夏代君王为什么与舞蹈相关商代主要有哪些舞蹈。

第二章周代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周代为何是雅乐舞的璀璨时期,周代为何是以女乐为主体的“新乐”勃兴之时,周代为何是舞蹈观念得到建立和制衡的时期。

(二)教学具体内容1.分封制和周代的礼乐舞蹈2.作为人才培养手段的礼乐舞蹈的教育3.农耕社会中的周代的祭祀舞蹈4.生产资料再分配与周代舞蹈的分流5.基于现实的各种乐舞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何为“礼崩乐坏”,礼乐舞蹈的式微,女乐舞蹈的兴起(四)考试内容及要求西周的舞蹈整体局面和风貌“女乐”的概念是何时出现的先秦诸子中有的乐舞学说西周的制礼作乐与六代舞的关系第三章汉代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汉代人对舞蹈与前代不同的理解和不同态度,汉人的乐舞观深刻影响了此后历朝历代。

(二)教学具体内容1.丰富多彩的“百戏”舞蹈。

2.轶态瑰姿的“女乐”与舞蹈逸事。

3.雅乐与宴乐。

4.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5.汉代的乐舞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幻想与现实相融的社会意识,厚重与轻疾共存的审美形态(四)考试内容及要求汉代“女乐”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俗乐舞在汉代宫廷取得了合法的地位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魏晋南北朝建立了“清商乐舞”和“胡乐胡舞”两大体系,这个时代为舞蹈发展创造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一)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前言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

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

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

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

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2、画中的舞蹈形象二、原始舞蹈的种类1、图腾祭祀2、劳动生产3、战争生活三、原始舞蹈的性质1、强烈的功利目的2、高度的生命情调复习思考题:1、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

2、为什么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本章参考文献:《通史》《路史》《礼记·月令》《山海经·海外西经》《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史记·五帝本纪》《左传·昭十七年》《韩非子·十过》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第二章夏商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习管“女乐”是为奴隶主的享乐服务的,但它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着人们在乐舞方面的审美意识的萌芽,显示出舞蹈艺术原始状态逐步走向文明的必然趋势。

与次同时,舞蹈在原始时期的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使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一、奴隶女乐1、以巨为美2、北里之舞二、祭礼舞蹈与巫1、“通天地四方者为巫”2、舞雩求雨三、纪功舞蹈1、《大》2、《桑林》复习思考题:此阶段得注意的舞蹈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本章参考文献:《吕氏春秋》《韩诗外传》《管子》《尸子》《路史》《古今图书集成》《盐铁论》《左传·襄十年》《竹书纪年》《庄子·养生主》《史记·殷本纪》第三章两周舞蹈本章要点:本章首先要了解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目的和意义,了解“雅乐”在“礼制”中的地位以及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六大舞” 即为从黄帝始到周武五止的六代“圣王”之纪功舞蹈,主要用于祭祀;懂得周代的乐舞教育是我国最早的美育教育;弄清“礼崩乐坏”与民间乐舞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艺术规律上的原因;了解儒、道、墨三家的基本乐舞观,重点认识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一、“雅乐”的建立与制度化1、乐制与乐治2、《六大舞》3、《六小舞》二、乐舞教育1、仪表气质2、道德精神三、“礼崩乐坏”与民间舞蹈1、“紫之夺珠”2、“市也婆娑”四、宫廷女乐与政治生活1、丽靡鸾翔2、苎罗绝色五、蜡祭与傩祭1、举国若狂2、索室逐疫六、“百家争鸣”中的乐舞理论1、“乐与政通”2、“为乐非也”3、“大音希声”复习思考题:1、雅乐在西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2、“礼崩乐坏”的根源何在?3、儒、道乐舞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什么?本章参考文献:《周礼·春宫》《陈乐书》《乐记·宾牟贾》《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论语》《说苑》《左传·襄二十九年》《墨子·非乐》《礼记》《后汉书·礼仪志》《孔子家语》《拾遗记》第四章汉代舞蹈本章要点:本章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民间俗乐舞在汉代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

同时需要了解“百戏”的含义和演出形式,了解舞蹈的汉代是“百戏”的组成部分。

“百戏”的综合性质是使舞蹈深受影响,从而形成汉代舞蹈杂技性技巧的特征。

其次,由于汉代已经有了类似“舞蹈训练班”的经营以及较为普遍的女乐舞蹈活动,促成了为数可观的舞蹈人才的出现,她们高超的舞艺,对于提高汉代的舞蹈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生活中广泛的礼节舞和即兴舞,也促进了汉代舞蹈的发展。

同时,汉人的舞蹈意识开始成熟,集中体现在傅毅(舞赋)的舞蹈美学观点中。

一、“百戏”舞蹈1、巾袖舞2、道具舞3、杂技舞二、“四夷乐”1、鼓吹乐2、巴渝乐三、即兴舞与礼乐舞1、饮宴起舞2、以舞相属四、汉代著名舞人1、戚夫人2、李夫人3、赵飞燕五、汉舞审美特征1、古拙与天真2、柔美与狂欢3、凝重的韵律六、汉舞艺术成就1、纵向继承2、横向吸收复习思考题:1、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汉代舞蹈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什么?本章参考文献:《前汉书·武帝记》《前汉书·东方朔传》《前汉书·西城记》《独异记》《西京赋》《蜀都赋》《南都赋》《舞赋》《乐府诗集》《西经杂记》第五章魏晋南北朝舞蹈本章要点:本章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舞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

此期间,社会的动荡、民族和迁徙,促使了中原乐舞文化与各少数民族的乐舞文化长期交流相濡以墨;同时,玄学之风形成了人们精神的解放和人格的自由,使其勃发出特有的艺术创造精神,这一切,促成了魏晋南北朝乐舞的变革,奠定了唐代舞蹈金字塔的基石。

一、清商乐舞1、杂舞2、吴各西曲二、中西乐舞交流1、胡乐胡舞2、融合出新三、唐代舞蹈的奠基1、“软舞”的准备2、“健舞”的先声3、部伎的构架复习思考题:第六章隋唐五代舞蹈本章要点:本章集中介绍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唐代舞蹈的式样这多、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皆为空前。

具体需要了解唐代宫廷舞蹈的构成、内容和形式,认识唐代宫廷“燕乐”含义及功能。

了解“九部乐”、“十部乐”、“立部伎”、“坐部伎”、“健舞”、“软舞”、“歌舞戏”、“大曲”、“法曲”等不同的乐舞类别,了解唐代舞蹈的审美理想和宗教舞蹈世俗化的倾向。

认识唐代统治者利用乐舞歌功颂是唐舞高度发展的重要的原因。

懂得唐代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黄金时代,是于其政治的开朗、经济的繁荣和艺术上的广采博取、立足自我完全不可分的。

同时,也应懂得在艺术发展规律制约下,在唐代舞蹈的高峰之后将会出现的必然趋势。

一、宫廷舞蹈1、九、十部乐2、软舞、健舞3、大曲、歌舞戏二、社会生活舞蹈1、元宵百戏2、节日踏歌三、宗教舞蹈1、佛事之舞2、尚仙之舞3、祭祀之舞四、皇家乐舞设施1、太常寺2、教坊3、梨园五、舞谱与舞论1、敦煌舞谱残卷2、文赋中的乐舞思想六、五代十国舞蹈1、伎人歌舞2、太常雅乐复习思考题:1、唐代宫廷乐舞机构对唐舞的发展有无积极影响?为什么?2、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是什么?本章参考文献:《旧唐书·音乐志》《唐会要》《唐诗纪事》《太平广记》《隋书·音乐志》《教坊记》《北里志》《通典·乐章》《乐府杂录》《杜阳杂编》《新唐书·百官志》《南部新书》《津阳门诗》第七章宋元舞蹈本章要点:本章重点掌握宋元是中国舞蹈史上的第二个转折时期。

宋舞的形式与结构,已同过去的舞蹈有了较大差异,最突出的是其歌、舞、念、答的结合,使宋舞具有了叙事性、性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而其叙事性、情节性、综合性又是在一种固定的程式中来体现。

所以,宋代舞蹈是在对韵味、情趣、意境的追求中,在对本身的赏玩中来表现主观精神境界的。

宋元舞蹈的程式性、情节性和综合性,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功能,奠定了戏曲的基础,同时,其高度的程式化,成为中国舞蹈符号体系形成的标志。

一、宋宫廷“队舞”1、《小儿队舞》2、《女弟子队》二、发间“舞队”1、技巧类2、情节类3、道具类三、元宫廷乐舞1、“乐队”2、十六天魔舞四、杂剧中的舞蹈1、剧情舞蹈2、纯舞表演复习思考题:1、宋代舞蹈的特征是什么?2、宋元舞蹈的意义何在?参考书目:《武林旧事》《梦溪笔谈》《元典章》《辍耕录》《陈乐书》《元史·刑法志》《宋诗纪事》《宋史·乐志》《新元史·乐志》《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盛录》《续文献通考》第八章明清舞蹈本章要点:本章要求学生明确戏曲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新形式,在戏曲舞蹈里,舞蹈的传统和某些精华被保留下来,并在一整套严格规范下进行表演,其虚拟性和抽象性都在非常强,远远不是过去的舞蹈能与之抗衡的。

戏曲舞蹈的虚拟表演,使戏曲的舞台时空始终保持着不确定性以及不断变化的灵活性而显示出高度的自由,故中国戏曲舞蹈虽然程式严明,却于谨严中见丰富、于套路中显变化,以有限的舞台时空展不无限的舞台意象,此乃戏曲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

另外,本章还要求学生懂得,明代朱载的“转之一字,众妙之门”的理论,是中国舞蹈形式特征及意象精神的高度总结。

一、皇宫乐舞1、飨宴乐舞2、祭祀乐舞二、戏曲舞蹈1、“以歌舞演故事”2、艺术特征三、民俗舞蹈1、汉族民间舞蹈2、兄弟民族舞蹈四、纯舞余绪1、惊鸿舞《观音》2、小娥擅“凌波”五、舞学舞谱1、“转之一字,众妙之门”2、舞谱舞图复习思考题:1、你怎样认识戏曲舞蹈?2、朱载“转之一字,众妙之门”的命题其意义何在?本章参考文献:《明史·乐志》《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史稿·乐志》《皇朝通典》《乐律全书·律吕精义外篇》附课时分配表章次内容学时第一章原始舞蹈8第二章夏商舞蹈 6第三章周代舞蹈8第四章两汉舞蹈16第五章魏晋南北朝舞蹈8第六章隋唐五代舞蹈20第七章宋元舞蹈8第八章明清舞蹈 6中国舞蹈史(二)中国现、当代舞蹈史部分前言中国舞蹈源远流长,根叶深茂。

它随着历史的长河,从远古流至今天,又将从今天流向未来。

中国现、当代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它既保存了数千年中华舞蹈的传统,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化发展。

虽然兴衰荣枯时有起伏曲折,但历史向我们证实:舞史悠悠、舞星灿烂、舞学精深的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它还以博大的胸怀,归纳百川、荟萃中外,逐步形成以我为主、多元并存、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态势,翘首以待新世纪的到来!一、课程的目的和要求《中国现代、当代舞蹈史》是联接中国古代舞蹈史和舞蹈现状的一条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