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鸥 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鸥 课堂实录》
《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总体设计思路】本教时围绕“一个内容”(第一教时只教学“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尽管最能打动学生,情感性更强,但是本教时不安排,追求教学内容的“简单、集约”和沈大安老师倡导的“尽量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组织教学”),“两个联系”(一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前后照应,二是“揭示课题”和结课时要求学生“用‘老人与海鸥’开头说说学习体会”的照应),“三个立面”(第一个“立面”是老人的外貌教学,第二个“立面”是“老人喂海鸥”,其中穿插了“老人唤海鸥”,第三个“立面”是“老人夸海鸥”,结合想象写话进行)这样的理念和策略设计,努力体现“实、活、新、趣”的教学风格,追求“简单、高效”的教学理想。
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师:六(1)班的同学们,大家好!生:徐老师好!师:昨天下午,徐老师与大家只是匆匆的见了一面,没有带什么礼物。
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点小小的礼物,是一句名言,一起读【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le)乎!师:是“不亦悦(yue)乎”!我们再读一遍。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yue)乎!师: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很有文化内涵的。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有朋友从远方来,我们非常开心。
师:好的。
那么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课堂上,你觉得谁是你们的朋友?生:徐老师是我们的朋友。
师:谢谢。
徐老师是大家的朋友,同样,大家也是我的朋友。
那么,还有谁是你们的朋友?生:台下听课的老师是我们的朋友。
师:说得多好啊!今天,来自杭嘉湖三地那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我们快拿出双手,用掌声来表达我们的快乐吧!(学生鼓掌)师:可以开始上课了吗?生:可以了。
(上课哨子响起,师生问好)【设计意图与反思】这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使用送给学生礼物的办法,赠送给学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句名言,引出“朋友”这个词语。
一方面拉近上课教师与学生、听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老人与海鸥的朋友关系,是朋友也是亲人,在结尾处也回复这句名言,做到首尾照应,前后联系。
课堂实录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有没有记得我们五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珍珠鸟》,课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么样的鸟?生:是海鸥。
生:是一只玲珑剔透鸟。
生:一只灵巧的鸟。
师:恩,是一只很灵巧的鸟。
它和作者的关系怎样,很和谐,可见,人和动物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情谊。
生:跟作者的关系非常的好。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老人与海鸥》,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或者查《词语手册》了解。
师: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这里有一组词语,请同学们朗读一下,最后一个词语跟老师再读一遍。
生:撮嘴说话抑扬顿挫亲昵说话啧啧陈赞师:第二个词语再读一遍,好的,现在对了。
声音非常响亮,很好。
去掉拼音之后你还能读吗,好的,你作为小老师来试试看。
你这个小老师很称职,我再来考考你,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我读懂了抑扬顿挫,演讲的时候碰到过它。
师:抑扬顿挫是一个比较难的词语,好的,你比老师还厉害,谁能再来读一读这一组词语。
师:读着读着,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生:一位老人在说话。
生:老人在和海鸥说话。
生:我想到了老人在湖边看着一群海鸥,给他们吃的。
生:老人用慈祥的声音唤海鸥。
师:再来看看这一组词语,请读一读。
生:翻飞盘旋、扇动翅膀、肃立不动、白色漩涡。
师:你发现这一组词语分别都是形容谁的?生:这组词语都是形容海鸥对老人做的事情。
生:前面一组词语写了老人对海鸥做的事情,后面一组词语写了海鸥对老人做的事情,哪一组事情让你意想不到?师:老人的遗像前究竟发生了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请你用横线划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找到了哪一句,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师:你觉得海鸥们在叫些什么?生:亲人啊,再也看不到你了,我们好寂寞好孤单。
生:亲人啊,你走了,怎么留下我们怎么生活?师:这表达了海鸥对老人怎么样的情感?生:表达不舍之情师:请你读一读这一句话。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
21老人与海鸥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好,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你们好,请坐。
先看老师来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师:一起读课题。
读。
生齐读课题。
21老人与海鸥。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座落在昆明翠湖公园里老人的塑像。
在你的心目中塑像的主人公应该是些什么人?你说。
生;在我的心目中,做塑像的应该是一些非常伟大的人,像黄继光这样的人。
师:是英雄。
谁还有不同的认识。
你说。
生:我觉得做塑像的可能会是善良的人。
师:是个善良的人。
有你自己的想法。
你说。
生:做塑像的人应该是受人尊重的人。
师:受人敬重的人,来,你来。
生:我觉得应该是德高望重的人。
师:是的。
师:故事里的老人和你们大家想的不一样,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像这样全体市民自发捐款给一个普通人塑像在我们中国那是头一回,那么这位特殊的老人和这群特别的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打开课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快速通读全文。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师:好,孩子们开始。
二、检查词语整体感知师:读完啦?这些词语会读了吗,谁想读?生:读。
撮嘴呼唤抑扬顿挫亲昵说话啧啧称赞翻飞盘旋白色旋涡扇动翅膀肃立不动⑴指名分别读这两组词,并随机正音:撮、扇、旋。
⑵读着这两组词,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幅画面?生①:由第一组词中,我看到了老人喂海鸥的画面。
生②:我看见海鸥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是那样漂亮。
师:还有同学补充吗?生③:老人死后,海鸥哀悼的样子。
《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一等奖通用5篇
《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一等奖通用5篇《老人和海鸥》教学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重点句的理解,体味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
一、品读课文,感悟深情(老人关爱海鸥)(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请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关心照顾?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三)、学生交流。
随机交流(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a、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师: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人与一般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2、那老人喂海鸥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3、老人喂海鸥为什么时快时慢?4、师:表面上看来,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
5、师:这起起落落的海鸥,翻飞的白色,谱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这乐谱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6、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听到了那么多,感受到了那么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合作读)7、假如你就是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海鸥,你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8、师:这么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老人与海鸥浓浓的亲情呀!还有哪儿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b、唤海鸥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一等奖
《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一等奖《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一等奖一、巧设话题,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谈论关于“爱”的话题。
(师红粉笔板书“爱”)师:老师想问问你们:在你出生至今的生活中,是谁,接送你风雨无阻?是谁,为你起早贪黑?是谁,为你洗衣做饭?……生:是妈妈。
生:是爸爸。
师:你从这些生活细节中体会到了什么?生:爱。
师:那么,你们爱你们的亲人吗?生:爱。
师:人世间充满着许多的爱,今天我们就来体会另一种爱。
(师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跟着轻轻书空课题文字。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评析:由贴近学生生活的爱,引入人与鸟类之间的爱,让学生通过谈话在不经意间走进了课文。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学生跟着教师书写课题,让语言文字的学习显现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这样的设计独到而精心。
)二、默读课文,感知爱的场景1、师: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的哪个画面留给你的印象最深?(生开始默读。
)师:默读时不出声,读的时候还要带着问题思考,这样才能读好。
(有同学读完,举起了手。
)师:有的同学已经读完,举手示意我了。
因为课文太长,再认真仔细地读一读吧。
2、全班同学读完。
反馈。
师:(指名)你印象最深的是那一个画面?生:(读文)师:谁用一句话概括她读的内容?生:老人喂海鸥的过程。
(师随即板书“喂”)(继续指名同学交流)生:(读海鸥念老人段落)3、回归板书,理清层次、整体感知师:(指板书,小结)课文主要按照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评析:杜威曾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
”教学中教师在以学生默读体验的过程中不断矫正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提问教会学生概括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课文内容,习得学习方法。
)三、赏析送别,体会“爱”1、换词方式读句子。
《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实录
《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实录《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实录淑燕1147由分享时间:2023-08-22 23:20:37 推荐文章是啊,一位多好的老人,不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却舍得为海鸥付出所有,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那浓浓的爱意。
来看一下《老人与海鸥》的教学实录,感受一下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的感情吧。
一导课:1.课件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2.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
学生自己看师: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师:说的多好啊,人与动物可以和谐相处, 是啊,人和动物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智慧,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故事,来,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二词语过关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课字词、课文,现在让老师来检查一下怎么样(好) 三整体感知师:学习了本课字词,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老人与海鸥的哪些事师巡视指导:同学们可以把声音放开。
师:来,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老人与海鸥的哪些事生:喂海鸥,呼唤海鸥,给海鸥取名字,在老人去世后,海鸥以自己的方式纪念老人。
师:请你为他补充。
谈海鸥(两人即可)适时板书:唤、谈、念小结:真不错。
课文按两部分来写的,第一部分写了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手指板书学生说出),第二部分写了海鸥送老人。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以后拿到一篇较长的文章就要首先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四学师:在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中,你最意想不到的是哪一件生:送(念)海鸥默读老人的遗像前究竟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请你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并写上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什么大事师:当老人的遗像刚摆到翠湖边时,海鸥是否知道老人已经去世了(不知道)那它们为什么会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生:老人今天和往日不一样。
师:以前老人来时会做什么(会喂它,和它说话)而今天呢(一动不动)如果你是海鸥,看到这样的场景,你心里会怎么想生:老人怎么了,为什么不给我们喂食了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这一段。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6则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一):导课:美丽背后的追问师:(板书海鸥)。
同学们,这个词念一遍。
见过海鸥吗?生:没有师:海鸥是一种海鸟,大家猜猜,它们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生:海边。
师:对,但有这么一群鸥鸟,留恋云南昆明的翠湖公园。
老师带了一张照片,大家看看,再读读下面的文字。
【西伯利亚的红嘴鸥1985年初落昆明翠湖公园。
四周环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人声嘈杂,游船荡漾,翠湖公园本身的自然环境并非是鸥的栖息之地,开始只是少量红嘴鸥试探来到那里,之后才依年增加,便构成了这天的壮观景色。
】课件出示:昆明翠湖鸥鸟群飞的照片:师: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照片的情景?生:翻飞盘旋师:你用的这个词是形容鸥鸟飞行的样貌。
你说生:眼花缭乱师:什么东西使你眼花缭乱?生:很多海鸥在空中翻飞。
生:沉鱼落雁。
(众笑)师:你掌握的词语真多,这是形容女子容貌极美的词语,就像你一样,很漂亮。
但用在那里不是很妥。
师:同学们,我送你们一个成语叫百鸟朝凤。
好!那鸥鸟为什么留恋昆明的翠湖公园?孩子们,这和一位老人有关,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老人与海鸥》(板书课题)。
你很快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聆听:独脚鸥与老人的鸥鸟情师:谁来把课题读一遍(生读课题),老人,在你头脑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生:慈祥生:头发苍白生:驼背的师: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相伴了十来年,这天,我们学习的《老人与海鸥》一文,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把课题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师:有人把课题改为海鸥老人,看看,和我们这天学的课文题目有什么区别?你说生:如果题目是海鸥老人,只讲一个人,而老人与海鸥讲两个人。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这天学的《老人与海鸥》讲了两个人?生:不是两个人,应是讲了老人和海鸥。
师:下面,我把课题这样分开来理解(媒体出示:老人海鸥;海鸥老人)。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在读的时候放开嗓音,把读不好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然后,按你们的理解,在两个横线上各填上一个字。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优秀5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优秀5篇)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篇一课程名称:《老人与海鸥》授课时间:20xx年10月壹五日(周五)上午第二节课授课地点:XX小XX年级(3)班教室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概括文章大意,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感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和自然的爱护之情,学会尊重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海鸥飞翔的短视频,配以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随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的这些海鸥和人类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老人与海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圈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全班交流:请几位学生尝试概括文章大意,教师适时补充完善。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10分钟)分组依据:将学生分为46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段落进行深入探讨。
讨论内容:老人与海鸥之间有哪些感人的。
细节?这些细节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老人的动作、神态及海鸥的反应等细节。
2. 角色扮演(10分钟)选取文中几个关键场景,如老人喂食海鸥、海鸥盘旋飞舞等,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活动:自愿报名或小组推荐,准备并表演。
教师活动:观看表演,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体会角色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10分钟)情感朗读:选取文中最触动人心的段落,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配以背景音乐,增强情感共鸣。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身边的动物和自然环境?”写作练习:以“假如我是那只海鸥”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或对和谐共处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
《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坐落在昆明翠湖公园里的一位老人的雕像,观察图片,我们发现这位老人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一群红嘴鸥在他身边翩跹环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的主人公,齐读课题。
(生齐读:21、老人与海鸥)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一)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老人的资料。
(二)检查自学,了解大意: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三)同学们都是性情中人,你能带着感情读读这些词语吗?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1、通过老人外貌体会人鸟情师:老人和海鸥的感情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默读1-13段,从中找出最能体现老人与海鸥关系的句子。
生汇报(如果学生找不到,师过渡:老师找的是这个句子)【出示语句】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他把海鸥当做了亲人,海鸥也把他当做了亲人(板书:亲人)师:那么,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位老人的呢?【出示外貌语段】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透过这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这位老人十分的勤俭朴素。
师:好,你看到了“勤俭、朴素”两个特点。
怎么说?生:从褪色可以看出来。
你能读出这种朴素的特点吗?师:这个孩子了不起,请关注他,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提供了一种方法,他抓住了关键词来感受。
生:我看到了这位老人年事已高。
师:对,至少十多年来,老人每年冬天每天必来喂海鸥。
读一读,谁还说?师:真好,在大家的描述中,这位老人的形象一下子丰满起来了,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找到了这样的一份资料(老师缓声读)【出示资料】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
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无论到哪儿,无论有多远,他都坚持走路;而每次出门,他都背着一个破布包,为的是沿途捡拾干树枝和煤渣拿回家当燃料……但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
《老人与海鸥》语文课堂实录[五篇范文]
《老人与海鸥》语文课堂实录[五篇范文]第一篇:《老人与海鸥》语文课堂实录《老人与海鸥》语文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1、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的人与动物的世界。
你们喜欢吗?2、齐读课题。
3、这是发生在昆昆明翠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想一想文章写了老人与海鸥的哪些事。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师出示词语:撮嘴呼唤翻飞盘旋抑扬顿挫扇动翅膀亲昵说话肃立不动啧啧称赞白色旋涡⑴ 指名分别读这两组词,并随机正音:撮、扇、旋。
⑵ 读着这两组词,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幅画面?生①:由第一组词中,我看到了老人喂海鸥的画面。
生②:我看见海鸥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是那样漂亮。
师:还有同学补充吗?生③:老人死后,海鸥哀悼的样子。
师:简单的说,可以说海鸥送别老人的样子。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就是写描写这样两个场景,先写(师板画,师生一起说)老人喂海鸥,再写海鸥送老人。
⑶ 两个场景中,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场景是哪个?为什么?生:是海鸥送别老人,因为有一个段落说了,老人天天跋山涉水给海鸥送食物,现在海鸥才来送别老人。
师:第二个场景让你意想不到,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请举手。
三、再读课文,读出“意想不到”1、老师在第一次阅读课文时,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在安放老人遗相的地方,海鸥的举动太让人惊异了。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景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
2、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
(我们按顺序交流)生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生②:鸥群急速扇动翅膀,轮流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海鸥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这太不符合常理了,是吧?生③:不一会儿,一群白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面和后面整整齐齐站成两排,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21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有看见过海鸥吗?请说说你对海鸥的看法。
生1:它飞起来很美。
生2:它很潇洒。
生3:它羽毛很白,非常可爱。
师:海鸥的确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老师今节课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海鸥,好吗?生:好。
师:课件配乐播放海鸥的精美图片。
师:刚才大家看了海鸥美丽的图片,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老人与海鸥》。
(师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题。
生:老人与海鸥。
二、引导自读,学习字词师:同学们想知道老人与海鸥之间究竟发生什么事情吗?生:想。
师:请你们打开课本21课,用最快的速度把课文读一遍。
生:自读课文。
师:读完的请举手。
师:刚才大家把课文读了一遍,对课文已有了解,那你对课文的生字词掌握了没有呢?生:(齐说)掌握了。
师:那我来考一考大家,好吗?生:好。
师:(出示生词)请你看一看黑板上的词语,能把他们全部读出来的请举手。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排?生1: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师:很好。
谁来读第二排呢?生2:营地、歇息、吉祥、企盼师:第三排。
生3:相依相随、抑扬顿挫、急速师:第四排。
生4:褪色、撮、亲昵、啧啧师:最后一排。
生5:驻足观看、滇池、旋窝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读得不错,你们有信心把它们读出来吗?生:有。
师:请读。
生:(齐读课文)。
师:好。
你们会读这些词,但你们知道他们的意思吗?生:知道。
师:谁来说一说你懂的?生1:亲昵,表示关系十分亲密。
生2:抑扬顿挫,表示声音起伏、停顿、转折。
生3:企盼,就是盼望的意思。
师:其实这里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请课后结合课文了解一下它们的意思。
师:下面我再检查一下你们对拼音的掌握。
(出示多音字,请学生选择正确的读音。
)师:谁来说一说?生:……师:看来同学们对拼音的掌握非常好。
刚才同学们说了一些词语的解析,下面我也再讲讲。
(出示“抑扬顿挫”“亲昵”“企盼”“瞻仰”等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三、检查效果,整体感知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下面回过头来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想一想或跟同学讨论一下。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片段优秀10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片段优秀10篇【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
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课前准备】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二、导入新课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2、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第一段:(1~13自然段)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通: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出来。
第二段:(14~19)自海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现出来。
三、再读课文,质疑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
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
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四、布置作业完成自学作业。
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⑴“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与海鸥名师教学实录5篇
老人与海鸥名师教学实录5篇老人与海鸥名师教学实录1师:同学们,你们好!有点紧张,是吧?我来自新疆,新疆,大家去过吗?新疆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很美生:还有哈密瓜师:提到新疆,大家都会想起哈密瓜,因为新疆是瓜果之乡。
还有呢?生:我觉得还有许多山川,各种各样的葡萄。
师:不错,一提起新疆,大家最容易想起的就是新疆的特产。
聊了新疆。
刚才主持人说了我叫鱼利明,你猜是哪个余?生:可能是余数的余生:可能是口字旁的喻。
生:比喻的喻师:你们只知道这些yu吗?生:鲨鱼的鱼。
师:哈哈,这样你们就会记住远在新疆的这个鱼姓的老师。
[出示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和江西电视台的台标,之后让学生看昆明电视台的台标。
]【出示昆明电视台图标】师:看看它像什么?生:海鸥师:知道这是哪个电视台的台标吗?生摇头。
师:昆明电视台。
聊了这么长时间,大家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生:做好了!上课。
师生问好。
师:一只飞翔的海鸥作为昆明电视台的图标,足可以看出海鸥在昆明人心目中的位置,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畔的一个故事。
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师:好,请同学们翻开书114页,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在叙述老人与海的故事当中,哪一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默读课文。
师:好,谁来说一说,哪一个画面给你留下了的印象最深刻?生:在第115页的八自然段。
海鸥最重情意,心细着呢。
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
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西)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师:这段话,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生:这段话写了海鸥很有情意,老人也很喜欢海鸥。
师:好,请坐。
如果我们用一句话,这是老人和谁在交谈啊?生:海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总体设计思路】本教时围绕“一个内容”(第一教时只教学“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尽管最能打动学生,情感性更强,但是本教时不安排,追求教学内容的“简单、集约”和沈大安老师倡导的“尽量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组织教学”),“两个联系”(一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前后照应,二是“揭示课题”和结课时要求学生“用‘老人与海鸥’开头说说学习体会”的照应),“三个立面”(第一个“立面”是老人的外貌教学,第二个“立面”是“老人喂海鸥”,其中穿插了“老人唤海鸥”,第三个“立面”是“老人夸海鸥”,结合想象写话进行)这样的理念和策略设计,努力体现“实、活、新、趣”的教学风格,追求“简单、高效”的教学理想。
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师:六(1)班的同学们,大家好!生:徐老师好!师:昨天下午,徐老师与大家只是匆匆的见了一面,没有带什么礼物。
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点小小的礼物,是一句名言,一起读【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le)乎!师:是“不亦悦(yue)乎”!我们再读一遍。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yue)乎!师: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很有文化内涵的。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有朋友从远方来,我们非常开心。
师:好的。
那么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课堂上,你觉得谁是你们的朋友?生:徐老师是我们的朋友。
师:谢谢。
徐老师是大家的朋友,同样,大家也是我的朋友。
那么,还有谁是你们的朋友?生:台下听课的老师是我们的朋友。
师:说得多好啊!今天,来自杭嘉湖三地那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我们快拿出双手,用掌声来表达我们的快乐吧!(学生鼓掌)师:可以开始上课了吗?生:可以了。
(上课哨子响起,师生问好)【设计意图与反思】这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使用送给学生礼物的办法,赠送给学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句名言,引出“朋友”这个词语。
一方面拉近上课教师与学生、听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老人与海鸥的朋友关系,是朋友也是亲人,在结尾处也回复这句名言,做到首尾照应,前后联系。
这也是我设计意图中“两个联系”之一的“首位联系”。
起揭示课题,感受人鸥“关系”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一起读题目【课前板书】老人与海鸥生(齐):老人与海鸥师(指着屏幕):再读一遍。
生(齐):老人与海鸥师:相信大家昨天都预习了课文。
谁来说说: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哪几件事情?生:这篇课文讲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讲的是老人每天都来喂海鸥,第二件事情讲的是老人去世时,海鸥都很伤心,都来为老人送行。
师:好,徐老师先把这两件事情写下来。
(教师板书:喂送)第一件事情一起说?生(齐):老人每天来喂海鸥。
师:第二件事情一起说?生(齐:老人去世之后,海鸥都很伤心,都来为他送行。
师:简称“海鸥送老人”。
课文就写了“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两个部分,这节课我们学习前面一个部分。
【设计意图与反思】这部分的设计,曾经有多种版本。
起初在揭题之后,安排了一个学生自学的环节,但是经过两次试教之后发现时间不够用,后来反复多次,最终取消了“课内预习初读”这个环节,节省了2分钟左右,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一句话。
果然,在课后就有专家、名师向我提出这个问题。
事实上,安排与预习也好,一句话带过也好,效果一样的,因为2分钟的课内预习从客观上讲作用不是很大,因为学生在课前的确花了一定的时间初读了课文,做到了读通课文的要求。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哪几件事情”的提问。
本次教学只有一位学生回答,因为这位学生一下子就答出了“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这两件事情,教师就顺势板书和归纳,转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试教中,也曾经设想让更多的学生归纳“哪几件事情”,结果学生回答得都很零碎,比如“老人叫‘老沙’的名字”等,教师反而难于归结到“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这两件主要事情上,浪费了时间。
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图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这个问题的提出,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六年级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如何。
实践证明,学生的概括能力师很强的。
师:那么,在这一“喂”一“送”之间,能够传达出老人与海鸥之间怎样的深厚感情呢?我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扫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语段来回答?生:(扫读课文,找出有关语段;教师巡视)师:有好几位同学都已经举手了。
我们先请这位同学回答。
生:第13自然段。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和他找得一样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
有这么多同学找出了这个语段。
【出示语段】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我们一起读。
生: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谁能自告奋勇,读读这句话?生: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读得那么正确又流利,谁还想读读?生: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好,读着这句话,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生:为什么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师:对呀,这个问题我们先打一个问号。
谁还想提出问题?生:老人每天来干什么?师:好的,又是一个问号。
你来?生:为什么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师:已经有三位同学提出了问题。
看来,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与普通人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这位老人到底是怎样一位老人呢?谁来回答?【设计意图与反思】让学生找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就是抓住了文本的“中心”。
几次试教,都比较顺利,这次展示也同样没有悬念。
课文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段”,也是本教时的“圆心”(老师称作“点”,然后拉出“一条线”,再画成“一个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质疑问难。
预设的问题是:是怎样一位老人?老人与海鸥为什么会像亲人一样?……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可以用“因为这位老人与众不同,所以先看师怎样一位老人”这样的导语引导学生转入下一个板块。
承1 聚焦外貌,感知老人形象生: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好,谁也找到了这段话。
你来读?生: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读得很流利。
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好吗?【出示语段】生(齐):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这是课文自然段,谁还想读一读?你来?生: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读得多好啊!这是作者笔下的老人形象。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老人吗?生:有!师:的确,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张照片可以证明——【出示照片:吴庆恒,海鸥老人】请看,这张照片是在云南省昆明市的翠湖之畔拍摄的。
他的名师叫做——生(齐):吴庆恒。
师:昆明市民都亲切地叫他——生(齐):海鸥老人!师:让我们深情地注视他的神情、注视他的动作、注视他的穿着和生活日用品——生:(学生静静地观察照片)师:你看到了怎样一位老人?生1:我看到这位老人十分的勤俭朴素。
师:好,你看到了“勤俭、朴素”两个特点。
你来?生:我看到了这位老人年事已高。
师:对,至少十多年来,老人每年冬天每天必来喂海鸥。
谁还说?生:我看出这位老人喂海鸥时十分高兴。
师:对,这种高兴之情可以从老人的神情里看出来。
谁还想说,你来?生:我看出老人与海鸥的关系非常亲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生:我从老人的眼神和动作看出来。
师:对,从老人的眼神和动作看出来。
那么,在喂海鸥的人群中,为什么这位老人很容易认出来?生:因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上述句子“变红色”)好,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生: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好,读这句话的时候,哪个词语打动了你?生:是“褪色”。
师:好,是“褪色”,而且出现了三次。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生:我非常感动,因为老人的衣服这么朴素。
师:好,深受感动。
谁还想说,你来?生:我深受感动,老人宁可自己穿得朴素一些,也要喂海鸥好吃的。
师:好,你这个“宁可……也……”用得非常好,说得多好!谁还想说?生:老人对海鸥是无私的师:对,境界多好啊!让我们再来看一份资料,自己静静地默读一下——【出示资料】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
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
10多年来,他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
生:(默读资料)师:读了这份资料,你对三个“褪色”又有什么新的感受?生:老人非常节省,他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但是他却乐意买4元5角一斤的饼干给海鸥吃。
师:对老人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但是4元5角一斤的饼干却很慷慨地买给海鸥吃。
你说?生:老人唯一的爱好是给自己买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其他都是给海鸥买吃的。
师:看来,这位老人的烟瘾太大了,否则我估计他为了海鸥早就戒烟了。
(笑声)谁再说?生:老人不但买了饼干,还买来鸡蛋做“鸡蛋饼干”,看出老人很喜欢海鸥。
师:对,“鸡蛋饼干”是老人的创造,营养丰富,海鸥吃了肯定很健康快乐。
谁还想说?生:老人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他不算很富裕,但是他买了鸡蛋和饼干给海鸥吃,他宁可自己吃得不好一些,穿得朴素一些。
师:对呀!不管老人的工资高还是低、富还是贫,我们看到的是,他将大部分工资用在了海鸥身上,都贡献给了海鸥。
好,刚才,我们大家都有了这样的体会,谁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呢?这位男同学,你先来?【再次出示有关语段】生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读得多深沉啊!你来?生2: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嗯,谁还想读?生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