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生命力和发展力的而立常村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产业集聚规划区(以下简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培育科学发展的载体,加快形成跨越式发展新机制,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产业集聚区是皀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加工贸易园区、高效农业园区等在内的各类开发区和园区。
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现代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等三大体系的有效载体,是我省实现“两大跨越”、促进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点。
发展产业集聚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通过产业集聚发展,能有效左上角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创造有利于创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创造和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有利于以产带城,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造条件;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更加突出城市与产业事例发展,更加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更加突出循环经济和节约集约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承载能力,培育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先进产业集中区、改革创新试验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三)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原则。
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高水平编制产业集聚区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其它重大规划紧密衔接,实现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千年之城”蓝图绘就
50时政 “千年之城”蓝图绘就雄安新区的规划将成为今后中国城市规划的标杆,其理念也将成为今后所有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于2019年初获得批复正式公布。
这部规划耗时一年多编制完成、描绘了雄安新区的发展图景。
沉静了两年的“千年之城”在绘就蓝图之后,终于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建设阶段,京畿大地上的这一抹未来之蓝也揭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描绘未来美好图景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家机关有关部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集思广益、深入论证,编制河北雄安新区规划。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根据中央批复精神和《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编制出台。
《总体规划》确立了雄安新区近期和中长期建设目标,描绘了一幅蓝绿交织、城景共融的未来城市图景。
到2022年,雄安新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区雏形初步显现,科技创新项目、高端高新产业加快落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建设;部分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起步建设,新区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
到2035年,雄安新区将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到本世纪中叶,雄安新区将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2019年是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区全面建设之年。
河北省已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明确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完善“一枚印章管到底”全贯通服务,并扎实推进容东片区和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建设。
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主持会议研究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历次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山西省优秀煤矿系列报道之——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打造潞安绿色发展的第一品牌——常村矿全面加快绿色发展
对煤矸石进行综 合利用 , 常村 矿 一 方 面 通 过 对 煤 矸 石 砖 厂进 行 技 术 改 造 ,扩 大 生 产 规
科 、调 度室负责人 ,责 任队组 队长 整 改 ,并 对 每 人 予 以处
罚 。 “ 过 严 格 管 理 、优 化 工 通
模 ,提高产 品质量 ,20 年该 09
山西煤炭 S NX HA l COAL 第3 卷 第3 0 期
皤重圜
山西煤炭 S NX HA I COAL 第3 卷 0 第3 期
Ene p ief s in t r a ho r s
乏 章编 号 :1 7 — 0 0( 0 0 0 — 0 0 0 6 2 5 5 2 1 ) 3 0 1~ 3
L 安 集 团首座 绿化 美 化后 的矸 石 山 ,成 为太长 高速 路 上 的一道 亮 丽风 景 潞
产线焕发出勃勃生机 。
另 一 方 面 ,对 无 法 制 砖 利 用 的 开 拓 矸 石 ,采 用 外 运 填 沟 的方 式 进 行 处 理 。常 村 煤 矿 一 年 有 7 多 万 t 矸 石 用 于外 排 0 煤
斯事 故隐患 ,而且极 大地解放
了生 产 力 。现 在 ,常 村 矿 正 积
从 煤炭 的高效开采 、清洁生产 到 煤矿 与农村 的协调发展 改 变的不仅仅是煤矿 的命运
将 生 产 喷 吹 煤 18 t 8万 、混 块 l 6 万 t ,虽 然 只 占全 矿 煤 炭 总 产
量 的2 %,但销售 收入却 占到 7
全 矿4 7% ,如 果 煤 炭 全 部 人 洗
生 产喷吹煤 ,经济效 益将更 为
持在8 0%以上 ,不 仅 实 现 了高
7 0 、 日均2 降低 到 目前 的 8次 次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平顶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922023.5浅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平顶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段亚宾1,董隆隆2*(1.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2.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经营管理站,河南 平顶山 467000)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强化政策扶持、盘活发展产业资源、加快产业带动等有力措施,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然而农村集体经济在未来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介绍了平顶山市6个代表村集体产业发展状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顶山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优化配置农村生产要素、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20年3月,平顶山全市2217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的登记、核实和确认工作。
1170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1059个行政村完成了股权设置及折股量化工作,811个行政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
为进一步明确平顶山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好村集体经济,结合调研实例分析如下。
1 平顶山市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近年来,平顶山地区加快推进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通过集体资产的登记、核实、确认等工作,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6个行政村(A、B、C、D、E、F为村化名)实地考察,以及与村两委、农民合作社、农村双创致富带头人座谈,梳理了平顶山市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模式如下。
1.1 盘活存量资产,发展物业经济A村是平顶山市市辖区典型的城中村,全村村民3126人,2009年以来实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份分红的分配方式,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要求,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以及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余的土地,发展商贸设施、菜市场、生产经营用房等物业项目,形成特色商业区、专业玉器批发交易中心,一站式购物商业街。
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整 个系统将尽 快建成 投运 ,将 全 面 建 成 瓦 斯 低 负 压 抽 采 系 统 ,实现 瓦斯 抽采 的高标 准达
标 。 ” 常 村 矿 抽 采 科 科 长 赵 文 才 表示 。 在 抓 好 瓦 斯 重 大 事 故 预 防 的 同 时 ,常 村 矿 狠 抓 包 括 “ 雨
前 移 关 口 ,坚 持 狠 抓 采 掘 工作
形 势 ,常 村 矿 始 终 把 坚 决 杜 绝
面的锚杆锚 索张力 检测拉拔仪 的规范化 管理 ,在设备上做 到
了 “ 用 一 备 、完 好 使 用 ” , 一 在 检测上做 到 了 “ 根必测 、 每
重 大事故 ,作 为一切工作 的重
掘锚一体化综掘机 ,实 现 了 综 掘 锚杆 支护作业 的集成化 ,大
大提 高 了支 护效 率 。
狠抓 过程 控 制 消 灭零 打
碎 敲事故
“ 全 是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安 安
全 ,是 靠 科 学 组 织 出来 的 。 ” 作 为 潞 安 集 团 常 村 煤 矿 分 管 生 产 的 副 矿 长 ,张 国庆 对 抓 好 安
潞 安 集 团 召 开 了现 场 会 全 面 推 广 这一 做法 。
N 采 区 永 久 避 险 硐 室 成 功 组 织 3
完成 了我 国首次煤 矿井 下永久 避 险硐 室4 z, 8J时载人 试验 。 “ 次 ' 这
试 验 的成功 ,表 明潞安集 团常 村 煤矿在 安全 防护体 系建设 方 面 ,
山西煤炭 S ANX 0AL H I C
第3 卷 1
第8 期
文章 编号 :17 — 0 0( 0 ) 8 O 1 — 3 6 2 5 5 2 1 0 一 0 4 0 1
危机中抓机遇 发展中奏华章——潞安集团常村煤矿通过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坚 持绿 色 发 展 , 展 方式 转 变 的步 伐 明显 加快 。 设 发 建 资源 节 约型 、环境 友 好 型社 会 , 转 变发 展 方式 的 重要 内 是 容。 09 2 0 年常 村煤矿首 家对矸 石山进行 彻底治理 , 成为 山西 环境治理 的一个典范 , 井绿 色发展的愿景初步实现 。 矿
公司党政 的正确领导 下, 以矿长王观 昌、 在 党委书 记张丛林
为核心 的党政 班子 团结 带领下 , 制定 了加快安 全发展 、 高效
发 展、创新 发展 、 永续发展 、 绿色发 展、 谐发 展 , 和 建设 品牌
化新常村 的全新发展战略, 全矿安全生产 、 后劲建设、 资源整 合、 经营管理 和 内部市场化改 革等各项工作都取得 了丰硕成 果, 业主要经 济指标创历 史新高 , 企 在危机 和困境 中奏 出了 华美乐章 。 坚持安全 发展 , 本质安全 型矿井建 设成效显 著 。 真落 认 实安全 第一、 防为主、 预 综合治理 的指导方针 , 出了 “ 提 十个
坚持和 谐发展 ,四个文明协 调全面推进 。 坚持推行党 建
绩效管理 , 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创造力 。 深入开展主题 活
动 , 强 了全 矿 党 员 、 部 、员工 推 动企 业发 展 的 责 任 感 、 增 干 使
命感 、 紧迫感 。 加强企业文化 建设 , 强了企业的软实力 。 增 积
大做强 的战略布 局 出发 , 积极 有效地开 展资源整 合 , 整合 新
煤矿 1 座, 增产能 50 吨以上 , 2 新 1万 扩增资源 2 亿吨 , . 5 初步
形成了一矿多井千万吨的发展格局 。 时 , 狠抓 40 7 水平开拓 和王村风井矿 、 、 土 安三类工程建 没, 加快 了工程进度 , 保证
开展示范区创建 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开展示范区创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文/宋志国常凯河北省把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 略实施的关键举措。
2019年以来,以县级为主体,优选有 条件的区域,统筹规划、连片打造、梯次推进、动态提升,同步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建设.创建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业旺民富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的乡 村振兴示范区。
截止目前,全省共布局创建28个省级、115 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基本实现了非贫困县全覆盖,在 示范引领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筹规划连片打造坚持把规划引领作为示范区高质量创建的“先手棋”,按照城乡融合、多规合一、•体设计的理念,统筹产业发 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挖掘乡村 内涵,突出地域特色,保持乡土风貌,聘请高水平专业化团 队编制示范区创建规划和专项T作方案,科学划定功能分 区,分类推进乡村建设,石家庄元氏县槐阳乡村振兴示范 区,以一环生态景观带、5个特色发展片区、2个现代产业 园、20个美丽宜居乡村为重点,按照城乡融合的理念对方 圆70平方公里、涵盖35个村的示范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建 设:唐山迁安西部森林生态绿道示范区对4个镇街78个 村庄进行科学规划,以生态修复为支撑,以山水旅游为引 领,规划建设集山水观光、林果采摘、美食民俗、休闲度假 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旅游度假片区。
“三生”同步协调发展示范区以重大项目、重大T.程为载体,以“六个一”为重点,制定年度项目建设清单,实行台账化管理,统筹推进 生产、生活、生态建设。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打造特色突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实 行“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将示范区普通农户纳人现代 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在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 上,拓展延伸、提档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片区;三是结合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和农耕文明传承提升,建 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打造连点成线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四是以“水、电、路、气、讯”和“教、科、文、卫、保”为重点,建设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五是以乡村大舞台形式,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体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大戏;六是推进村党 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组织、村代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村和谐促进会“六位一体”全覆盖,构建“三治”结合 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截止目前,全省市级以上示范区完 成投资181. 52亿元,实施项目566个,建成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7个,美丽乡村315个,乡村旅游精品线路74条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示范区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突出特色,探索路 径,实现差异化发展,主要模式包括:一是产业支撑型。
常村煤矿首届党代会工作报告
常村煤矿首届党代会工作报告常村煤矿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张丛林二O一O年四月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常村煤矿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总结2000年集团公司改制以来的工作,正确分析我矿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系统安排今后四年矿党委各项工作,动员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奋力拼搏,为实现品牌化新常村的奋斗目标而奋斗。
第一部分过去十年的工作2000年8月8日,原潞安矿务局变更为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体制由厂矿制改为公司制。
十年来,常村煤矿党委各级班子和全体党员、员工在集团党委的正确带领下,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调整位置,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创造性的工作,维护了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推进国际化新潞安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回顾十年来的工作,常村煤矿党委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抓班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十年来,常村煤矿党委在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从四个方面加强了班子建设。
第一、强化思想建设,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强化了矿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
矿班子坚持中心组学习,高标准撰写述学报告,坚持参加集团公司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以及各类专题培训班,参训率达100%,坚持高质量地召开一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强化了科队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思想建设。
在各基层支部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学分制度,坚持长期学习。
组织科队级干部培训班,就内部市场化改革、企业文化、党建工作绩效管理等重点内容进行集中培训。
外聘专家集中讲解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新《党章》等重要文件,全矿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战略意识不断提升。
三是强化了职工的思想建设。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2023-12-18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城镇化监测与课题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SC7.7/4.8.5-FW-201905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董淑玲(1981 ),女,山东夏津人,经济学学士,济南市城市照明服务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㊂魏云海(1983 ),男,山东夏津人,经济学硕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和城镇化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董淑玲1,魏云海2(1.济南市城市照明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000;2.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0)[摘㊀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㊂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 三个统筹 之一㊂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等各领域的深度耦合,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黄金结合点㊂近年来,山东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㊁产业结构优化㊁基础设施完善㊁公共服务配套㊁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城乡发展差距大㊁农村地区设施和服务欠账㊁农业产业化存在短板弱项㊁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㊂城乡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山东城乡融合发展,要统筹城乡规划管控,坚持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㊂[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中图分类号]F127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7416(2024)02-0025-13㊀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1]㊂2019年4月,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发 2019 12号),对城乡融合的基本原则㊁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2]㊂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3]㊂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将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 三个统筹 之一,明确将推动城乡融合㊁区域协调发展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九项任务之一,要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4]㊂㊃52㊃第30卷第2期2024年3月山东工会论坛ShandongTradeUnions TribuneVol.30No.2Mar.2024城乡融合发展是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黄金结合点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没有农村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要相得益彰㊁相辅相成㊂山东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水土资源紧缺,农村人口偏多,人均耕地仅1.21亩,户均耕地仅5.25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展不快,成为 三农 问题产生的根源㊂城镇化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增加,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了更大空间,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㊁机械化㊁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城镇基础设施㊁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从而实现以城带乡㊁以工促农㊁城乡互促,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是 以人为本 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齐鲁样板 打造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经之路㊂一、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演变和概念内涵(一)我国城乡发展政策演变1.城乡政策二元分割阶段㊂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分割阶段,采取牺牲农业的工业化模式,城乡要素资源严格按照计划安排配置,国家公共建设长期偏重城市,城乡社会福利对立分割㊁差异巨大㊂2.城乡关系破冰调整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㊂国家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市场体制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发育创造了条件,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开始扭转;进入90年代,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经济增长,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了巨大需求,城乡间的劳动力大规模流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和鲜明表现,城与乡联系紧密,但由于粮食市场化改革㊁户籍制度改革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进展迟缓,城乡人口流动面临诸多制度性㊁设施性障碍[5]㊂3.城乡统筹阶段(2000年至党的十八大前)㊂城乡二元结构变革逐步从经济领域拓展至社会领域,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㊁市场为主体的城乡改革新局面㊂从2000年开始,政府就逐步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尝试从制度上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从而改善城乡关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将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本方针;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五个统筹 要求,并将 统筹城乡发展 列为五个统筹之首;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以工促农㊁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㊂4.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㊂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 四化同步 发展战略,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被推向了全新的战略高度和历史深度,城乡融合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大势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㊃62㊃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㊂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城乡融合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任务部署也更加具体㊂从党中央的顶层设计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 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 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要求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㊂城乡统筹发展强调政府的统筹作用,城乡发展一体化强调一体化目标,而城乡融合发展强调城乡融合互动和共建共享,是实现城乡共荣和一体化的重要途径㊂从 统筹城乡发展 到 城乡发展一体化 ,再到 城乡融合发展 ,既反映了中央执政理念和政策设计的一脉相承,又符合新时代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与独特优势[6-9]㊂(二)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首先要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辨析㊂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是适应新型工业化㊁体制创新和城乡经济社会转型而产生的㊂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继承与发扬,吸收了传统城镇化的优点,但两者又具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㊁发展理念㊁发展形态㊁发展动力㊁发展模式㊁体制机制等方面,详见表1㊂表1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比较内容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以物为主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城乡分割㊁粗放发展城乡统筹㊁集约发展㊁低碳生态㊁智慧发展㊁品质发展发展形态以城市的点状带动为主,城市空间布局分散以城市群㊁都市圈为主体形态,城市空间组织科学有序发展动力行政推动,以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创新驱动,以新型工业化㊁农业现代化等为主要推动力发展模式粗放外延扩张集约内涵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配套㊁不成体系综合配套改革对于城乡融合的内涵,可从城乡社会互动㊁城乡经济互促㊁城乡资源互融等多角度理解㊂综合来看,城乡融合是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以城带乡㊁以乡助城,城乡接轨㊁彼此渗透㊁互相促进,从而实现城乡之间的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等领域的耦合发展㊂可以说,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㊂二、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城乡融合部署要求,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㊃72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城乡经济㊁社会㊁文明㊁生态等领域深度融合,全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城乡居民的获得感㊁安全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㊂同时,山东又是人口大省㊁农业大省,东中西部之间㊁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㊁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㊂(一)居民收入同步提升,城乡收入和消费差异仍较明显多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山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逐年增长的态势㊂表2显示,2008 202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305元增加到49050元,增长了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641元增加到22110元,增长了3.92倍,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至2022年降为2.22,虽优于2.45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江苏的2.11㊁浙江的1.90相比,城乡收入差距仍较显著㊂此外,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看,2022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1万元,分别较浙江㊁江苏低31.18%和18.49%;山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万元,较浙江㊁江苏低41.14%和22.38%㊂同为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均较江浙地区有不小差距,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乡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的任务也更为迫切㊂表2㊀2008—2022年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81630556412.8920091781161192.9120101994669902.8520112279283422.7320122575594462.73201326882106202.53201429222118092.47201531545128492.46201634012139542.44201736789151182.43201839549162972.43201942329177752.38202043726187532.33202147066207942.26202249050221102.22数据来源:历年山东统计年鉴㊂㊃82㊃对比2008 2022年山东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关数据(表3),从城乡消费支出绝对数看,山东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均在逐年增长,且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倍差下降态势显著,但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仍接近农村居民的2倍,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较为明显,需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服务业和便民商业,优化乡村消费软硬环境,推动乡村消费提档升级㊂表3㊀2008—2022年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表年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20081100740772.7020091201344172.7220101311848072.7320111456159012.4720121577867762.3320131664668772.4220141832379622.3020151985487482.2720162149595192.26201723072103422.23201824798112702.20201926731123092.17202027291126602.16202129314142992.05202228555146871.94数据来源:历年山东统计年鉴㊂(二)产业结构基本稳定,部分地区农业占比偏高2022年,山东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43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㊂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98.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5014.2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46122.3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ʒ39.9ʒ52.8优化为7.2ʒ40.0ʒ52.8,全省 三二一 的产业结构持续稳固㊂同时,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㊂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看,东营㊁青岛㊁烟台㊁济南㊁威海5市超过11万元,聊城等5㊃92㊃市不足6万元,相差近1倍,区域差距显著㊂从第一产业占比看,济南㊁青岛㊁淄博3市农业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低于5%,枣庄㊁东营㊁烟台㊁潍坊㊁日照㊁临沂㊁滨州㊁菏泽等8市介于5% 10%之间,聊城等5市农业占比超过10%,部分地区农业产业占比偏重,沉淀了较多的农业劳动力㊂图1㊀2022年16设区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示意图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城乡融合程度相对较高,青岛㊁烟台㊁威海等沿海地区,由于资源禀赋突出㊁发展基础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为雄厚㊂而部分中西部城市,工业主要以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㊁总量小㊁占比低,农业经济占据重要位置,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正处于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过程中,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相对较大,同时城乡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更为强大㊂(三)农业规模经营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存在短板弱项山东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见“㊂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先后在6个县(市㊁区)的24个村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㊂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省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超过1580家,覆盖所有涉农县(市㊁区),承包地流转面积达到4400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48%㊂近年来,全省培育壮大寿光蔬菜㊁沾化冬枣㊁栖霞苹果㊁乐陵小枣㊁平阴玫瑰㊁菏泽牡丹等13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㊂推进 一村㊃03㊃一品 示范村镇建设,全省共有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275个,分别有60个镇㊁1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镇㊁超过亿元村,其中,超10亿元镇数量占到全国的30%㊂推广农业联合体模式,龙头企业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主体分工协作㊁规模经营,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过万家㊁农民合作社24.3万家㊁家庭农场11.6万户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3万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㊂与此同时,山东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乡村特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突出表现为 散㊁小㊁短㊁杂 ,主导产业基地发展规模较小,产业产品集中度不够高,知名品牌较少,存在有优势无品牌的现象㊂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㊁整体规模大,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多㊁初加工产品多;食品领域技术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薄弱,成果转化率低㊂农业龙头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㊁用地难㊁用人难等问题,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压力较大㊂以用地为例,龙头企业用地费用约为45万 75万元/亩,用地成本居高不下㊂(四)城乡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欠账山东省坚持先建机制㊁后建工程,着力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印发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山东省城镇设施向农村延伸导则“,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㊂一方面,深入开展 四好农村路 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每年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超过1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规模达26.26万公里,居全国第4位,农村公路优良中等率超过94%,乡镇和建制村通公交率提升至96.8%㊂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㊁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省组建县级农村供水公司226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3%㊂全面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 户集㊁村收㊁镇运㊁县处理 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㊂加快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培育建设惠民等10个城乡高效配送示范县,72个县(市㊁区)开通客货邮融合发展业务,建成乡镇综合服务站708处㊁村级综合服务点2万处,惠及行政村2.3万个㊂推动能源㊁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40%以上;全省累计投运5G基站18.2万个,16设区市市区㊁县城城区㊁乡镇镇区和省内海岸线实现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5G覆盖率达65%以上,5G用户普及率达到57%,超过1.4万个行政村具备千兆光纤接入能力㊂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2500个省级示范村㊁292万户美丽庭院㊂另一方面,山东农村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不足城市(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投资的30%,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落后㊂2022年,山东农村供水普及率㊁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6.17%㊁57.78%,分别低于城市3.75㊁41.65个百分点,部分农村道路路面窄㊁路况差,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缺口较大,亟待加大投入力度㊂城乡建设管理二元分割,除城乡环卫等少数领域外,城乡道路㊁供水㊁污水㊁绿化等建设管理职能均分散在不同部门,难以形成政策合力㊂城乡国土空间治理手段不够丰富, 综合整治+互联网 +数字化 等进展较慢,城乡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的信息化㊁数字化㊁智能化程度等均有待提升㊂㊃13㊃(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山东省深入实施‘ 十四五 公共服务规划“,推行‘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将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不断向农村地区倾斜,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㊁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持续健全覆盖全民㊁普惠均等㊁城乡均衡㊁区域协调㊁共建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㊂城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实施 十四五 基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能力提升行动㊁教育强校扩优行动,开展教育强镇筑基试点和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全省35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联系机制,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占比超过50%,组建县域医共体211个㊂优化县级敬老院服务功能,实现136个县(市㊁区)全覆盖,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85%㊂全省医养结合机构达到890家,数量居全国首位㊂开展乡㊁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行动,全省6.9万个村(社区)基本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全省文明实践阵地 五有 标准全覆盖基础上,建成文明实践基地5000余个,拓展建设文明实践家庭站9.4万余个㊂推动社会保险全覆盖,全面取消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省内户籍限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由2019年的每人每月575元㊁433元,分别提高到2022年的899元㊁721元,分别增长56.35%㊁66.51%㊂同时,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㊁医疗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还存着很大差距㊂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城市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比重超过农村20个百分点,约20万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与城镇同质的义务教育,乡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流失严重,乡村每年流失的教师数量在1万人左右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严重缺乏,山东三甲医院90%以上集中在大中城市城区,只有14个县(市)有三甲医院,且普遍精品科室少,缺高水平专家,无法满足县域内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㊂乡村医疗救助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看病就医支付能力弱,因病致贫㊁因病返贫等现象仍不时发生㊂农村休闲娱乐场所数量少㊁条件差,文化惠民等活动数量少㊁水平低,城镇居民年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是农村居民的2.5倍㊂(六)城乡人口㊁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效果明显,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消除山东省委㊁省政府出台‘贯彻 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⓪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 2020 6号),提出5方面㊁17条推进措施,压实各级责任,强化跟踪督导,全力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高效配置[10]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通知“,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山东省成为全国首个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的省份,发布56项高频户籍事项办理清单,推行居民身份证申领等5项户籍业务 全程网办 ,推广居住证电子证照,省内户口迁移实现秒级办理,全省登记流动人口㊃23㊃1200万人,累计发放居住证930余万张㊂引导城市人才要素入乡,制定实施‘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累计选派1万余名教育㊁科技㊁医务㊁文旅工作者到基层一线服务,7批999人次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一线任科技副职,全省新考录选调生全部到农村任职;整合优化第一书记和 加强农村党建工作队 ,全省各级3.4万余名工作人员下沉一线,形成派驻农村的常态化工作力量㊂金融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施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2022年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㊁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万亿㊁1.4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3.16%㊁26.35%;强化差异化考核,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普惠型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指导保险机构积极开办地方特色险种,加快实现 一县一品 目标㊂但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制约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尚未完全消除㊂人口流动方面,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依附在农村和城镇户籍上的利益差异发生逆转,农村户口含金量持续上升,城镇户籍吸引力相对降低,加之受非农就业不充分㊁城市住房成本高㊁日常生活压力大㊁ 离土不离乡 传统思想等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意愿不高,山东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3个百分点;人才入乡通道还需拓宽,农村中青年多数进城务工,乡村致富带头能人年龄普遍偏大,乡村人才洼地现象相对突出㊂资金投入方面,乡村金融资源缺口相对较大,金融资源向农村覆盖延伸不够,存在农村抵押物缺乏㊁涉农信贷风险大等难题,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涉农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贷款审核难度大㊂农村产权方面,部分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部分闲置,废弃宅基地存量较大,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规模小㊁分布散,土地收储投资回收周期长,国有平台公司参与意愿不高㊂三、推进山东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山东城乡融合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㊁重要指示,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坚持以工补农㊁以城带乡,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以完善产权制度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资源合理配置㊁三次产业协同发展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㊁公共服务均等共享㊁体制机制改革配套综合,加快形成工农互促㊁城乡互补㊁全面融合㊁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有机深度融合,助力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㊂(一)建立城乡融合的规划管理体系发挥规划导向和约束作用,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城乡现代化治理水平和能力㊂一是推进 多规融合 ㊂按照 多规融合 要求,科学编制实施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㊁城乡发展规划㊁生态保护规划㊁设施建设规划等的有机融合;在镇级层面将土地利用规划㊁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效衔接,推进镇域产业发展㊁城镇建设㊁土地利用㊁生态保护等的有机统一;综㊃33㊃。
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新农村建设之路
借得东风展翅翔——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新农村建设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围绕“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迎来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近年来,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村党委书记李连成的带领下,牢牢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把一个没有任何发展优势的贫穷落后村建设成了一个人均收入1.4万元、享誉全省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成功道路。
一、顺应时代潮流,确立科学发展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
西辛庄的发展思路就是在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一是优化种植结构,高效农业起步。
仅有900亩耕地、600多人口的西辛庄土地盐碱,交通闭塞,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穷落后村,改革开放初期年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
穷则思变。
适逢1983年中原油田大规模开发,濮阳市建市,市场上蔬菜供应紧缺。
李连成瞅准机会搞起了蔬菜大棚,几年下来净赚17万元,成为了该村的首富。
1991年8月,先富起来的李连成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作为支部书记,自己富了不算富,让全村人富才是真本事。
李连成决定发挥种菜特长,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并向群众郑重承诺,谁搞蔬菜大棚,村里帮助借钱、跑贷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经过两年时间,西辛庄的蔬菜大棚迅速发展到40多个,仅此一项,年人均增收500多元,一举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
二是兴办村办企业,完成原始积累。
1994年,濮阳市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遍地开花,精明的李连成敏锐地意识到,如果继续种菜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于是把目光转向了企业。
他多方筹资21万元,建起了再生纸厂,企业当年试车、当年投产、当年受益,年创利润89万元。
考虑到再生纸厂技术含量低、有污染,李连成又北上京、津,南下苏、沪,积极寻找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
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
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作者:张安元来源:《走向世界》2023年第39期今年,潍坊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十分重要位置,突出重点,提档升级,加力文明城市建设,力促“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发展大主题获全胜。
潍坊,古州名郡,文化绚丽多彩,8000年前,后李文化蕴生伊始,先秦故国,两汉经史,魏晋佛教,隋唐诗书,宋金名宦,元明道教,清至民国金石书画,绵延不绝,为齐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明土壤深厚,文明硕果显要,文明历史激励后人。
在這个深厚基础上,潍坊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创新思维,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文明本质上发力,从深层上布局。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潍坊自然历史长,人们精神活动活跃,一切都在可变中,这个事物联系规律很重要。
潍坊文明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们形成三种共识:其一,文明是个发展滚动概念,本质内涵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文明建设不能“年年踏步走”。
其二,潍坊文明历史厚重多元,择要创新,突出重点很关键。
其三,潍坊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人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创出的文明成果多,在此基础上拉长“长板”,创建精神文明强光,对助推潍坊经济社会更好更美建设,则会产生更强大的牵引力。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一系列措施出台,论证重点项目加力突破:文明城市要为民惠民,抓好重点难点问题治理,以落实《潍坊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抓手,切实发挥好行业部门管理职能;文明实践要提档升级,要在打通资源、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在“五有”标准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文明实践提档升级;志愿服务要打造品牌,项目化推进“五为”志愿服务;美德潍坊和信用潍坊建设要统筹推进,健全完善美德信用协调机制,全面促进美德信用建设一体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要形成合力,建好用好工作协调机制,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建设;模范好人选树宣传要广泛深入,进一步健全完善本地评选办法,常态化开展好人评选活动。
唱响发展主旋律谱写跨越新篇章——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建矿27周年、投产17周年发展纪实
境 。2 1 以来 , 0 2年 常村煤矿结 合企
业 “ 二 五 ” 展 战 略 . 面 导 入 十 发 全 “ 针、 方 目标 、 效 ” 理体 系 , 绩 管 不仅 有 力提升 了矿井 “ 大超 前 、 细化 ” 精 管 理水平 . 而且 使各 部 门之间 明确
19 9 8年 .常村 煤 矿 达 到行 业 特 级安全 高效矿井 标准
量 、 售 收入 、 润 、 工效 率 大幅 管 理理念 . 销 利 人 常村 煤矿 率先 在潞 安集 提升 .综采 单面 日生产 能力 1 ~ . 2 5 万 吨 .全 员直 接功效 1 31吨/ . 8. I 资源 回收率保 持在 9 %以上 . 功 3 成
团推行 内部 市场化 改革 通过 精心 培 育 内部 市场 主体 . 着力 构建 三级
成 效 的 精 细 化 管 理 提 升 .煤 炭 产
管 理和制度 的变革 。2 0 0 6年 , 按照
“ 丝就是 工 资 . 螺 工资 就是 螺丝 ” 的
僵 化 、人员设 备不 协调不 配套 、 资
金 短缺 等现状 . 矿党 政领 导冷 静分 析, 制定 措施 、 完善 制度 。 从更 新观 念 抓 认 识 、 章 建制 抓 基 础 、 化 整 强 培 训抓安 全 、细化管 理抓 成本 、 挖 潜 堵 漏 抓增 收等 五 个 方 面 狠抓 基 础 管理 . 确保 了常村 矿井 在建设 安
矿 进 入 了 突 飞 猛 进 的 全 面 发 展 时 次 井下永 久避 险硐 室 7 2小 时 载 人
全 为 基点 . 高效 生 产 为 主线 。 打 巧
“ 技 兴 安 、 技 兴 企 ” 新牌 , 科 科 创 先 后 完 成矿 井 电力 调度 指 挥 系 统 等 设 备改造 工程 、 综采 工作 面初 采瓦
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引领中原更加出彩
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引领中原更加出彩作者:河南省社科院河南日报“乡村振兴战略”课题组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年第04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和省两会精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与河南日报联合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课题组,就如何全面推动乡村五大振兴,奋力开创河南乡村振兴新局面,助力中原更加出彩进行深入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并再次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为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月18日,河南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指出要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讲“三农”中强化担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探索新路,在统筹好“三农”重大关系上实现新突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和省两会精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与河南日报联合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课题组,就如何全面推动乡村五大振兴,奋力开创河南乡村振兴新局面,助力中原更加出彩进行深入探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根本。
在乡村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居首位,产业兴旺能够有力地带动人才成长、文化繁荣、生态优化、组织强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产业兴旺为组织农民、服务农民和建设农村、发展农村提供物质基础和平台支撑。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效驱动农业农村要素、市场、结构、格局的优化升级。
只有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全面升级才有潜力空间,农村全面进步才有动力活力,农民全面发展才有支撑保障。
砥砺奋进 铿锵前行
砥砺奋进铿锵前行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在全市百万人民的热切期盼中,中国共产党滕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
墨子故里踏上了砥砺奋进的新征程,展开了科学发展的新画卷。
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各位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幸福滕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大会将认真总结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共商未来五年滕州发展大计。
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团结动员全市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建设全面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滕州,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枣庄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幸福滕州建设,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谱写了滕州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可以自豪地说,过去的五年,是滕州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奋发有为、成果辉煌的五年,是在富民强市征程中昂首阔步、开拓奋进、亮点纷呈的五年,是在滕州历史上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滕州儿女迈出的步伐坚定有力,古滕大地取得的成就鼓舞人心。
回首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今后五年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滕州的关键时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相信,出席大会的各位代表一定能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履职尽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共商发展大计,共绘美好蓝图,真正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民主团结的大会、振奋精神的大会、凝聚力量的大会、开拓创新的大会。
预祝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圆满成功!1/ 1。
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从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的经验谈起
政用法制文摘版丨DOCUMENTARY纪实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从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的经验谈起□乔德清任晏生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一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就是补齐乡村这块短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那么,在当前供给侧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镇化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形势下,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呢?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的些许经验或许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一)振兴小镇推进实施社区实体化,村居小区化富裕后的振兴村.规划整合5个行政村,实际整合3个行政村,流转4个村的土地,先后解决辖区内及周边村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就业,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6500元达到现在的3万元;人口由865人增长至5600人;员工由原来的300人达到3000人;员工人均收入由原来的1.6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69万元。
各个村统一集中建设一个大的居民区,村民集中居住、集中管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实体化。
振兴新区作为山西省目前唯一的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城镇化之路的试验区,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按照“以企带村、兴企并村、村企共建、村企共享”的发展思路,在新区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改革实践,走出了一条企业带动村域城镇化建设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乡村振兴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以振兴小镇为例,振兴从煤业发展转型,身兼文化旅游.打造AAAA级景区,振兴西火田园综合体项目也被正式列入山訝省重点项目,新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个个落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乡村振兴战略试点项目和优质蔬菜连栋大棚建设项目按进度得到正常续建;“美丽乡村”建设村民图书室及文体活动室、申报“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振兴村公交车停靠站项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振兴村党建馆(村史馆)主体工程、30套民宿别墅项目装修和68家农家乐小木屋修建全部如期完成。
本人对常村精神的理解
本人对常村精神的理解我认为常村精神是文化的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在工业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丢掉原有的乡村文化体系,而应继续传承和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根基,才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才能让乡村发展更为丰富、多样和持久。
中华文明有五千年历史,这些历史遗迹和古建筑除了在城市零星存在外,很多是在广大农村。
应充分发掘各个农村的人文、生态等特色内涵。
要做好旧民宅、名木古树、民俗文化、文化遗产等发掘保护的规划设计,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传统村落和民居的保护力度。
实施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乡贤馆、家风文化展示馆、村史馆、民俗馆等。
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红线,对红色遗产、名人故居进行维修保护。
同时,对于民俗礼节、节庆习俗、传统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要全方位保护等。
乡村文化的振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从根本上说要靠乡村文化人才,因此亟待培养并形成一支懂文艺、爱农民的文化人才队伍。
应及时制定和完善针对乡村文化人才的优惠政策、管理机制,如成立乡村文化人才发展基金、出台乡村文化人才培养规划等。
对于农村青年文艺人才,要重点加以培养,通过开办学习培训班、外地采风等方式,进一步开阔乡村文化人才视野,提升创作水平。
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编制,鼓励市(县)文化工作者到乡村挂职、任职。
发挥乡土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用,通过项目补贴、资助等方式调动民间艺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加强对乡村文化人才的管理,使他们能立足乡土,传播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文化传播中的能动作用。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郊融合
1政策背景1.1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发布的重要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政策方针[1],时至今日,第一步目标已出色完成。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并着重强调了“十四五”依旧要高度重视对三农领域的发展。
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村庄规划的编制内容十分关键:合理有效、因地制宜的村庄规划能够更好地帮助村庄明确自身优势、合理统筹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为村庄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构建了“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迈入全新阶段[2]。
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 体系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宏观规划落实在具体空间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开发建设优化合理的主要抓手。
加强村庄规划的研究,有助于打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2城郊融合型村庄概况2.1基本概念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摘要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村庄规划也变得更加重要。
通过严格控制“三区三线”等规划原则来控制村庄规划的编制,使得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建设更加规范。
但村庄规划不能千篇一律,规划从业者在严守底线思维的同时需要根据村庄类型及村民诉求,对村庄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本文将以城郊融合型村庄鹤壁市矩桥镇郑常村村庄规划为例,探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从土地利用、居住环境、建筑改造、田园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切入。
关键词 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城郊融合型村庄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1.04Abstract As our country has built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village planning in the land and space planning system in the new era has also become more important. Controlling the preparation of village planning through strict control of planning principles such as “three districts and three lines” makes the 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planning more standardized. However, village planning cannot be the same. The planning practitioners need to plan the village in a targeted manner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the village and the demands of the villagers while strictly observing the bottom line thinking. Taking the village planning of Zhengchang Village in Juqiao Town, Hebi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ilation content of village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in the new era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us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transformation, pastoral ec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so on.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village planning; urban and suburban integrated village作者简介:罗文硕(1997-),男。
长治市屯留区常村煤矿小学:将学生体质健康放在首位
文任建林高丽燕长治市屯留区常村煤矿小学位于常村矿社区的东南,环境幽雅,设施设备齐全,主要服务于常村煤矿的职工子弟。
学校历来都十分重视体育,始终将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昂扬精神的青少年一代作为明确的育人目标。
学校设有体质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教学副校长主管学校体质健康工作,定期研究学校体质健康工作。
现有专职体育教师5名,在学生体质健康和近视防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中心”多年来,我校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开齐开全体育课程,开足课时,并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中心,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大纲,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以德育人,以体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严格按照新课标制定好教育教学计划、单元和课时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明确体育课的目的。
通过不断的努力,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进,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校公共卫生教育率为100%,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达90%以上。
切实抓好体育课堂教学工作。
课堂是学校实施体育教学的主渠道,因此,我们从常规入手,向40分钟要质量。
每学年上下学期分别进行三次常规督导,从计划到备课乃至活动开展,量化评估,公正透明。
每学期举办一次教研公开教学周活动,研讨交流,教学相长。
“二场赛会”“二场赛会”即“秋季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师生元旦趣味运动会”。
通过组织秋季学校田径运动会,选拔优秀人才,积极参加全区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以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展示学生风采。
我校对两个运动会都非常重视,每次都会提前安排,及早训练,秩序严格,竞赛公平。
既有突出竞技性的田径项目,也有突出趣味性的踢毽子、跳绳比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愿个个成才”的理念和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委会发言稿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委会发言稿尊敬的村民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和展望我们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蓝图。
作为村委会的一员,我深感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见证和参与这一历史性的进程。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这一战略不仅关系到我们村庄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
我们的目标是将我们的村庄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这不仅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我们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们硬化了道路,绿化了村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雨污分流,改善了村民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公共服务的提升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我们建立了村卫生室,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我们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我们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了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
我们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了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四、教育与医疗健康扶贫教育和医疗是乡村发展的软实力。
我们加强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同时,我们实施了医疗健康扶贫,改善了基层医疗条件,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宜居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保护了村庄的自然环境。
我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村民参与环境保护,共同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六、文化繁荣与乡风文明文化是乡村的灵魂。
我们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建立了乡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
七、组织振兴与人才引进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