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及脊柱临床应用解剖
(完整版)脊柱和脊髓影像解剖
第八章脊柱和脊髓影像解剖第一节解剖学概述成人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椎间关节及韧带等连接而成。
自上而下可分为颈段、胸段、腰段和骶尾段等四部分。
多数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二者围成椎孔。
椎弓由椎弓根和椎板构成,椎弓根是椎弓连接椎体狭窄部分,其上、下缘分别为椎上、下切迹,相邻的椎上、下切迹构成椎间孔,其内有神经、血管通过。
椎弓峡部为椎弓根与椎板移行部,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图8-1-1)。
除寰枢椎之间无椎间盘外,其他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共23个。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环等构成。
髓核富含水分,位于椎间盘的中心偏后部分。
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围绕髓核呈同心圆状排列,其前部较厚,后部较薄,故髓核易向椎体后方或后侧方突出。
Sharpey纤维环位于椎间盘最外层,由胶原纤维构成。
透明软骨终板紧贴于椎体上下缘,构成椎间盘髓核的上、下界(图8-1-2)。
图8-1-1 椎骨一般形态图8-1-2 椎间盘及椎管内容后纵韧带和黄韧带是具有重要临床病理意义的结构(图8-1-3)。
后纵韧带起自枢椎体后缘,向下沿各椎体和椎间盘的后缘至骶管,细而坚韧。
黄韧带参与椎管后壁的构成,起自上位椎骨椎板的下前面,止于下位椎骨椎板的后面和上缘,呈节段性。
正常厚度为2~4mm,超过5mm即为增厚。
后纵韧带增厚钙(骨)化、黄韧带增厚均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图8-1-3 脊柱韧带椎管由椎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成,内有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脑脊液等。
椎管前壁由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构成,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后壁为椎板和黄韧带。
上述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变化,均可累及椎管,使其变形或狭窄。
脊髓位于硬膜囊内,上连延髓,呈圆柱形,因颈膨大、腰膨大致其各段粗细略有差异。
脊髓末端变细,为脊髓圆锥,于第1腰椎(小儿平第3腰椎)椎体下缘水平处续为终丝。
一般来说,成人第2腰椎水平以下椎管内无脊髓组织,仅有马尾神经。
脊柱及脊髓解剖说明
脊柱及脊髓解剖说明(E-mail:chenjianghua@)脊髓(spinal cord)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末端,原始神经管的管腔形成脊髓中央管。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在构造上保留着节段性,与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31对脊神经相连。
脊髓与脑的各部之间有着广泛的纤维联系,正常状态下,脊髓的活动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一、位置和外形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外包3层被膜,与脊柱的弯曲一致。
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约平对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重约20~25g。
脊髓圆锥向下续为一条结缔组织细丝,即终丝(filum terminale),止于尾骨的背面,起固定脊髓的作用。
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上方的称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从第4颈髓节段至第1胸髓节段。
下方的称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从第1腰髓节段至第3骶髓节段。
两个膨大的形成是由于此处神经细胞和纤维数目增多所致,与四肢的出现有关。
脊髓表面有6条平行的纵沟,前面正中较明显的沟,称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后面正中较浅的沟为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
这两条纵沟将脊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
脊髓的前外侧面有1对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前根的根丝附着;后外侧面有1对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后根的根丝附着。
此外,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浅的后中间沟(posterior intermediate sulcus),是薄束和楔束在脊髓表面的分界标志。
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约平对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重约20~25g。
脊柱与脊髓X线解剖
第一节 脊柱X线解剖
一、概 述
颈椎 (7) 椎骨(24) 胸椎(12) 腰椎 (5)
脊柱
骶骨(1) 尾骨(1)
骶椎 (5) 尾椎 (4)
椎骨一般形态
椎骨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 椎体
椎弓
椎弓根 椎 板 棘 突 横 突 上下关节突
一对 一对 一个 一对 二对
各部椎体的主要特征
(1)颈椎:寰椎 齿状突 横突孔 棘突分叉 (2)胸椎:肋头关节(肋椎关节) 横突关节 棘突叠瓦状 上下关节突呈冠状 (3)腰椎: 棘突垂直板状 上下关节突呈矢状 (4)骶骨:骶岬 骶前后孔 骶正中嵴 腰骶关 节 骶髂关节 (5)尾骨:
脊椎移行 颈7椎出现颈肋
12胸椎肋骨缺如(胸椎腰化) 或第一腰椎胸化 第5腰椎骶 化 骶椎腰化
腰大肌
脊柱侧位X线解剖
四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 第4颈椎最前凸 弧弦距12+-5mm,不少于7mm 胸椎后凸,第七胸椎最明显 腰椎前凸,第四腰椎最前凸, 弧弦距18-25mm 骶尾椎后凸
椎间隙 2-6mm 胸椎间隙较窄
脊柱与脊髓X线解剖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脊柱椎骨的组成 2、熟悉脊柱正 侧位X线解剖 3、掌握各部椎骨X线解剖 4、熟悉脊髓X线解剖
教学内容
1、脊柱X线解剖
(1)椎骨、脊柱 (2)脊柱正 侧位X线解剖 2、各部椎骨X线解剖 (1) 颈椎 (2) 胸椎 (3) 腰椎 (4)骶尾椎 3、脊髓X线解剖 (1) 脊髓解剖 (2)脊髓造影X线解剖
和薄弱区
1)上区(颈胸区)
相当于颈髓和上胸髓 (胸节1-3)。血液供应 主要来源于颈升动脉、 椎动脉等分支形成的前 髓动脉。
2) 中区(中胸区) 此区血液供应不良
相当于中胸髓(胸节 1-3)。血液供应主要来源 于肋间动脉分支形成的前 髓动脉。此区动脉细、数 量小、血运差
脊柱区解剖图
脊柱区
制作:陕西中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上界: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斜方肌前缘 腋后线的延长线
境界 侧界 髂嵴后份 髂后上棘
下界:尾骨尖
项区 分区 胸背区
腰区 骶尾区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二、表面解剖
1.棘突 2.骶管裂孔和骶角 3.尾骨 4.髂嵴和髂后上棘
副神经
肩胛背神经
胸背神经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五、椎管及其内容物 (一) 椎管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1.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后壁: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侧壁:椎弓根和椎间孔
意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 突出(L4、5)、黄韧带肥 厚可使椎管腔变形或变狭 窄,压迫其内容物而引起 症状。(截瘫)
成腰腿痛。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腰肋韧带:胸腰筋膜中 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 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 分增厚形成。
肾手术时,切断此韧 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 动度,便于显露肾。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三、肌层
(一)肌肉分层: 第一层:斜方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后部 第二层: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下后
(完整word版)脊柱脊髓损伤
(完整word版)脊柱脊髓损伤脊柱脊髓损伤第一节脊柱、脊髓解剖与损伤特点脊柱共有33节,其中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5节和尾椎4节。
由于骶、尾椎多呈融合状,故实际参与活动的仅26个椎骨,脊柱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维持人体活动及将头颈及躯干的负荷力传导至骨盆(再向下达双足部)。
因此,在跳跃时易因坠落而引起脊柱骨折,亦易被工事塌方而引起伴有脱位的骨折;另外易遭受落于身后的爆炸物致伤。
一、脊柱各节段的解剖与损伤特点(一)颈椎1.寰椎:即第一颈椎,呈不规则环形。
除纵向暴力引起的骨折外,任何火器件损伤波及此处,均立即丧生。
2.枢椎:即第二颈椎,椎体上方有柱状突起称“齿突”,其损伤特点与前者相类同。
3.普通颈椎;指第三、四、五、六颈椎而吉。
由椎体、椎弓及突起等三部分所组成。
此段颈椎受损率最高,尤其是第五及第六两节。
4.隆椎:即第七颈椎,其棘突长而粗大,明显隆起见于颈项部皮下,因其表浅,易为直接暴力所损伤。
(二)胸椎胸椎外形与颈椎的隆椎相似。
每节各有一对肋骨,由于结构的特殊加之胸廓的作用而不易脱位,在战伤时,因其长度大,且表浅,受损发生率最高。
(三)腰椎体积最大,小关节面多呈矢状,下腰段椎管多呈三角形或三叶草形如超限活动,则易引起损伤,引起椎管及根管内神经受累。
二、椎骨的连接及损伤特点椎骨之间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椎间盘及椎骨本身的韧带。
(一)椎间盘椎间盘由纤维软骨组成,并连接于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的主要结构。
其主要组成成份有:1. 纤维环:为周边部的纤维软骨组,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将上下两个椎体紧密连结,此种结构对增加椎间关节的弹性,扭曲与旋转等有利。
2.髓核:为富有水份、类似粘蛋白物的弹件组织,内含有软骨细胞与纤维母细胞。
幼年时含水量达80%以上,随着年龄增加而水份递减。
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连接椎体外,固其富有弹性,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与颅脑的震荡,并参与颈椎的活动及增加运动幅度,遇有闭合性损伤(传导、扭曲等)易引起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或脱出。
脊柱超详细解剖高清图文版
脊柱的损伤及病变在骨科中属于很常见的问题,熟悉脊柱的解剖是每个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在了解解剖的基础上,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脊柱的相关解剖知识,值得学习借鉴!应用解剖(一)基本概述1.综述:人类幼年时椎骨共有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随年龄增长5块骶椎合成一块骶骨, 4块尾椎合成一块尾骨。
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2.功能支持人体传导负荷运动维持稳定保护脊髓的功能六个自由度的灵活运动3.解剖位置冠状面 (额状面) –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分-正中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横断面 (水平面或轴面) –将身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
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二)椎骨的基本形态及结构生理弯曲:颈椎前凸20°- 40°胸椎后凸20°- 40°腰椎前凸30°- 50°骶骨后凸倾斜骨组织类型:A.皮质骨:坚硬,主要位于骨的表面提供骨的强度,良好的固定点哈佛氏系统B.松质骨:较软,大部分位于骨的内部提供强度和细胞储存的场所骨小梁,海绵状或蜂窝状脊椎结构关节突脊椎峡部间盘终板软骨终板骨性终板骨突环椎弓根切迹椎间孔,神经根出口(三)各段椎骨的特征1.颈椎根据解剖形态的差异,颈椎被分为上颈椎 (C1~2) 下颈椎 (C3~7)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A.上颈椎:颈枕关节——无间盘寰椎 (C1)——与颅骨 (C0) 和枢椎 (C2)形成关节寰枢关节——无间盘枢椎 (C2)——与C1和C3形成关节寰椎:呈环状,无椎体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寰枢关节:在寰枕连接部,大部分运动功能为前屈—后伸和侧屈在寰枢关节,近50%的头部旋转运动发生于此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关节囊、寰枢前膜、寰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
脊髓解剖
C8-L2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发出的纤 维经前根、交感神经径路支配和调节内脏、 腺体功能
C8-T1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一部分沿颈内 分支配同侧面部 血管和汗腺
S2-4侧角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发出的纤维支配 膀胱、直肠、性腺
2020/4/1
5、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 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 脊髓。
2020/4/1
---
马尾:
脊髓末端变细形成脊髓圆锥,约平腰1椎 体下缘,此水平以下腰、骶、尾脊神经前 后根在椎管腔内下行一段距离后,出相应 的椎间孔,形成脊神经,在椎管腔内的一 段脊神经根称马尾。
等长,所有神经根呈直角自脊髓发出进入相应的椎间孔,胚胎4 个月后脊柱发育较脊髓快,脊髓头端连于脑部呈固定状态,而 脊髓头端以下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与脊柱的相应关系不一致。 脊髓尾端呈圆锥变细处,叫脊髓圆锥。从腰3到尾1有脊髓神经 束,象马尾一样,所以叫马尾神经。脊髓的终端马尾圆锥在新 生儿时与腰3平行。成人在腰1或腰2椎间盘水平。因此,在此平 面以下,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现相应的椎间孔以前,在椎管内 行一段距离。
2020/4/1
---
白质
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 主要有皮质脊髓束:包括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 束; 红核脊髓束(位于外侧索);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等;
2020/4/1
---
上行束——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及压觉。
脊髓丘脑束在白质前连合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传导痛温 觉,发生交叉,形成脊髓丘脑侧束;另一部分传导触压觉,部 分交叉,形成脊髓丘脑前束。
2020/4/1
---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 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以上。
脊髓解剖_图文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位于椎管内,长约40-45cm,在C1水平(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延伸出 终丝,固定脊髓
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 颈(C)神经8对, 胸(T)神经12, 腰(L)神经5, 骶(S)神经5, 尾神经1 脊髓有31个节段 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 可由影像学脊椎 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中央管 (脊髓空洞症\肿瘤)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3) 前索损害
脊髓丘脑前束受损: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
刺激性病变: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 常伴感觉过敏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4) 后索损害
薄束\楔束损害: 振动觉\位置觉障碍, 感觉性 共济失调; 识别性触觉障碍, 不能辨别在皮肤 书写的字&几何图形
腰段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 , 形成“马尾” (cauda equina), 由L2~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
外部结构
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 根
颈膨大: C5~T1节段 腰膨大: L2~S3节段 腰膨大以下逐渐细削, 为脊髓圆锥(S3~5 &尾节 ) 圆锥尖端伸出终丝, 终止于第1尾椎骨膜
1.5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运动: 在腰膨大以下, 不出现下肢瘫&锥体束征 感觉: 肛门周围&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 脊髓圆锥为副交感 中枢, 圆锥病变如外伤\肿瘤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脊柱解剖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2
PPT学习交流
3
PPT学习交流
前面观
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 第2骶椎最宽
侧面观
可见颈、胸、腰、骶四 个生理性弯曲,颈和 腰曲凸向前,胸和骶 曲凸向后。
后面观
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 水平位。胸椎棘突细 长,斜后下方。腰椎 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4
棘突 下关节突 上关节突
横突 椎弓峡部 环状骺板
7
寰枢关节
在寰枕连接部,大部分运动功能为前屈—后伸和侧屈
在寰枢关节,近50%的头部P旋PT学转习交运流 动发生于此
8
椎体钩
椎体
3-7颈椎椎体上面外侧缘的椎体钩与相邻椎 体形成钩椎关节,增加颈椎稳定性,防止 上一颈椎及椎间盘移位。
PPT学习交流
椎动脉走行于C1-6两侧横突孔
9
胸椎
PPT学习交流
10
颈椎
胸椎
PPT学习交流
腰椎
35
经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下方的椎体 主要特征:椎管为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上部。 经过不同部位的椎间孔上部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椎间静脉, 胸、腰段主要为脊神经根。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颈段
胸段
PPT学习交流
腰段
36
经椎间盘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间盘 主要特征:椎管呈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下部, 不同部位椎间孔下部经过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脊神经根, 胸腰段主要为椎间静脉。
PPT学习交流
30
PPT学习交流
31
脊柱影像解剖
PPT学习交流
32
椎间盘 棘突
椎弓根 横突
腰大肌
(推荐医学)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3)、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内、外关系)。
(4)、胸腰榫穴关节。
32
腰椎上面观
棘突 乳突 横突 上关节突 椎孔 椎体
33
腰椎侧面观
上关节突 乳突 横突 棘突
下关节突
34
腰椎后面观
乳突 上关节突 副突 横突 椎弓板 棘突 下关节突
35
腰段椎管的形状
从上而下为卵圆形----三角形---三叶形
前根 前支 脊神经节
60
脊髓 节段 与椎 骨的 相互 对应 关系
脊髓颈段 脊髓胸段
脊髓腰段 脊髓骶尾段
61
脊髓的被膜
由浅入深
依此为硬 脊膜、蛛 网膜、软 脊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62
脊 髓 的 被 膜
齿状韧带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63
?
?
64
硬脊膜
脊
前根`
髓
后根
的
软脊膜
被
膜
蛛网膜
65
(二)、各段脊柱的形态结构特征
前纵韧带
46
椎体间连结
脊柱后面观
椎体 椎间盘 后纵韧带
47
椎弓间连结
黄韧带
48
椎弓板 黄韧带 前纵韧带
49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50
棘间韧带
51
棘间韧带
52
二、椎管和椎间孔的形态学特征
(一)、椎管:
1、椎管由各椎骨的椎孔借骨连结结
构相连而成。上经枕骨大孔通颅腔,下经 骶管通向骶管裂孔。椎管前壁是椎体、椎 间盘、后纵韧带后面;后壁为椎板、黄韧 带并靠邻关节突间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 和椎间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verse processes:
transverse costal fovea 横突肋凹
Articular processes: coronal
Lumbar vertebrae
Vertebrae Body: larger, kidney-shape Vertebral foramen: larger and triangular Spinous processes: projects horizontally Transverse processes: long Articular processes: sagittal
五、Normal Curves of vertebral column
Cervical curvature颈曲 convex forward Thoracic curvature胸曲 convex backward Lumbar curvature腰曲 convex forward Sacral curvature骶曲 convex backward
Sacrum
Anterior surface:
promontory岬, anterior sacral foramina 骶前孔(four pairs)
Posterior surface:
median sacral crest 骶正中嵴, posterior sacral foramina (four pairs), sacral hiatus骶管裂孔, sacral cornu 骶角
Lateral part:
auricular surface耳状面, sacral tuberosity骶粗隆
二、Articulations of Vertebrae 椎骨的连结
Joints of the vertebral bodies Joints of the vertebral arches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前纵韧带
Strong band covering the anterior part of the vertebral bodies and intervertebral discs running from the anterior margin of foramen magnum to the S1~S2 Maintains stability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prevents hyperextension of the vertebgapophysial joint 关节突关节
三、Atlantooccipital joint 寰枕关节
Between superior articulating surfaces of atlas and occipital condyles Supported by membrances and ligaments that join occipital bone and atlas Action ― nodding of head, lateral tilting of head
脊髓及脊柱临床应用解剖
脊
柱
Vertebral column
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The vertebral column脊柱 consists of 24 vertebrae, the sacrum, and the coccyx.
一、Vertebrae 椎骨
There are 33 vertebrae in children, arranged as follows: Cervical vertebrae 颈椎 C.7 Thoracic vertebrae 胸椎 T.12 Lumbar vertebrae 腰椎 L.5 Sacral vertebrae 骶椎 S.5 sacrum 骶骨 Coccygeal vertebrae 尾椎 Co.3~4 coccyx尾 骨
process (7):
spinous process 棘突
transverse process 横突 sup. and inf. articular processes
上、下关节突
Vertebral foramen 椎孔 Vertebral canal 椎管 Intervertebral foramen 椎间孔
1.Joints of the vertebral bodies 椎体间的连 结
Intervertebral discs 椎间盘
between bodies of adjacent vertebrae, composed of: Nucleus pulpous髓核, an inner soft, pulpy, highly elastic structure (gelatinous core ) Annulus fibrosus纤维环 an outer fibrous ring consisting of fibrocartilage
Hernia of nucleus pulpous 髓核脱出
2.Joints of the vertebral arches 椎弓间的连结
Ligamenta flava 黄韧带― elastic ligament, unite laminae of adjacent vertebrae, and complete the posterior wall of vertebral canal; tend to prevent hyperflexion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Interspinal ligament 棘间韧带 Supraspinal ligament 棘上韧带 Ligamentum nuchae项韧带 Intertansverse ligament横突间
Atypical vertebeae
Atlas寰椎 (C1) Body and spinous
process absent, consist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rches, and two lateral masses
Groove for vertebral
脊髓外部结构
• 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约占椎管腔的2/3 。 • 上端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下端形成脊髓 圆锥。 • 圆锥尖端伸出终丝而终止与第一尾椎的骨膜,内 终丝长约15cm,外终丝长约5cm。 • 颈髓基本扁圆柱体,胸髓呈扁圆及圆柱体,腰髓 则呈圆柱体,而骶髓成菱形体。成年男性脊髓长 度约43-45cm,女性为40-42cm。 • 两处梭形膨大,颈膨大相当于颈4—胸1节段; 腰膨大相当腰1-骶1节段。
Regional variations of vertebrae
Cervical vertebrae Vertebrae Body: small Vertebral foramen: larger and triangular Spinous processes: short and bifid in C3 to C5, long in C6,and longer in C7 Transverse processes: short and bifid, transverse foramen横突孔 Articular processes: horizontal
•Supported by ligaments apical ligament of dens 齿突尖韧带 alar ligament 翼状韧带 transverse ligament of atlas寰椎横韧带 tectorial membrane 覆 膜 •Action ― allow atlas (and head) to pivot on the axis and vertebral column
Thoracic vertebrae
Vertebrae Body :
heart-shape, superior and inferior costal fovea 上、下肋凹
Vertebral foramen:
smaller, rounder
Spinous processes:
long, point obliquely downward
General features of vertebrae
Vertebral body 椎体 Vertebral arch 椎弓
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 椎弓根:
sup. and inf. Vertebral notch 椎上、下切迹 lamina of vertebral arch 椎弓板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后纵韧带
Attached to the posterior aspect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s and posterior edges of the vertebral bodies from C2 vertebra to sacrum Prevents hyperflexion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and posterior protrusion of the discs
六、Movement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 • • • •
flexion extension lateral flexion rotation circumduction
脊
柱 裂
Spina bifida cyst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