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全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一、幼儿发展的生理特点1.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幼儿的身体发育较快,身高和体重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2.幼儿视力、听力和触觉的发展:幼儿的视力和听力逐渐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逐渐延长。

3.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大肌肉发展快于小肌肉,适合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二、幼儿发展的心理特点1.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进入操作阶段。

2.幼儿语言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丰富,开始掌握语法规则。

3.幼儿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呈现多样化,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三、幼儿发展的社会特点1.幼儿社交发展:幼儿开始与同龄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学会合作和分享。

2.幼儿自我概念发展:幼儿逐渐建立自我概念,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幼儿性别角色意识发展:幼儿开始认识性别差异,学习性别角色。

四、幼儿发展的各个阶段1.生理发展阶段:出生-1岁2.意向行为阶段:1-2岁3.真实性思维阶段:2-7岁4.学前期:3-6岁5.潜伏期:7-12岁五、《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重点1.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2.掌握幼儿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征;3.学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和评估工具。

六、复习备考方法1.多阅读学前儿童发展相关的书籍和资料;2.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加强实践经验;3.认真总结和整理知识点,进行笔记和复习。

七、《学前儿童发展》考试注意事项1.注意考试时间和地点,提前做好准备;2.注意带齐考试所需的文具和资料;3.注意考试的答题要求和时间分配。

通过以上的复习备考资料,相信您能够更好地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祝您考试顺利,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大纲1.___认为,遗传胜过教育,这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这表明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历史上,___编著的《儿童心理》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在进行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时,需要遵循伦理性原则,___的___恐惧实验就违背了这一原则。

4.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只有准备好了,研究才会真正发生。

5.根据___的观点,有意注意属于高级心理机能。

6.“___,___,___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表明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7.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域,额叶是成熟最晚的区域,负责抽象思维、心理联结、记忆和有意运动反应。

8.当成人说:“小汽车。

”婴儿只说:“车”或者“车—车”,这表明婴儿语言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

9.婴儿早期出现的微笑或好奇的表情,表明情绪具有交流功能。

10.___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三类。

11.依恋是婴幼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母亲或主要养育者)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12.大脑皮层各区的发育会遵循一定的顺序,正确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13.幼儿在5~6岁时才能辨别清楚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向。

14.幼儿研究具有无意性的特点,例如,一个幼儿由于打翻了杯子在旁边换衣服,没有参与活动,但事后发现这个幼儿将老师讲的内容都学会了。

15.幼儿最早掌握的词是名词。

16.幼儿在搭积木时说出的话被称为游戏言语。

17.斯皮尔曼利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出人的智力中有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18.幼儿看到图画书中的“坏人”可能会表现出情绪冲动性。

19.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哭着哭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37、婴儿期和儿童期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同步,其中淋巴系统的生长发育最快。

38、在形状知觉方面,菱形是幼儿掌握较晚的图形。

39、幼儿使用组织策略时,会边识记边分类,比如说“苹果是水果,梨是水果,萝卜是蔬菜……”。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必考点最新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必考点最新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必考点最新版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必考点最新版近年来,教师招聘考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发展这一题型的考察点,更是备受考生关注。

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

那么,本文将介绍教师招聘考试题库中学前儿童发展的必考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儿童发展的基本阶段儿童发展从出生到成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需求。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1. 幼儿期:出生到3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认知和运动来获取世界的认识。

他们开始学会说话、走路,并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幼儿期也是自我认同和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2. 学龄前儿童期:3岁到6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接受系统的教育。

他们逐渐培养了社交技能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少儿期:6岁到12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进入小学阶段,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他们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二、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除了儿童发展的基本阶段外,考生还需要了解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这些领域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成长质量和个人发展。

1. 身体发展:身体发展包括儿童的生长、运动和基本卫生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身体发展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考生需要了解促进儿童身体发展的方法和重要性。

2. 情感与社会发展:情感与社会发展是指儿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表达情感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这个领域主要与儿童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有关。

3. 语言与沟通发展:语言与沟通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

这个领域包括儿童语言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4. 认知与智力发展:认知与智力发展是指儿童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名次解释: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是一个人的心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人脑由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构成。

5.皮层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好管理者和调节者,最新资料表明由1000亿个脑细胞分6层组成。

6.枕叶—视觉颞叶—听觉顶叶—躯体感觉额叶在人的心里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7.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得方法。

8.认知指的是那些使头脑中产生认识的内部处理过程和结果。

9.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10.感觉和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切信息加工的资料来源,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11.6个月婴儿的视觉功能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成人。

12.儿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对鲜艳明亮的物体,尤其是对人脸容易产生视觉集中,表现出意味深长的偏好。

13.波长较长的暖色,如红、橙、黄色,比波长较短的冷色,如蓝、紫色,更容易引起婴儿的喜爱,红色物体特别容易引起婴儿兴奋。

14.儿童在识别颜色过程中,一般先认识颜色,然后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

15.5岁是儿童颜色命名和再认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16.婴儿对声音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及定时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最典型的反应是低频声音对婴儿的安抚作用。

胎儿对父亲的声音比对母亲的声音更容易接受。

17.婴儿的听觉定位表现出令人费解的U型发展。

18.四个半月的婴儿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转过头去。

19.儿童的听觉影响着语言的获得、思维的发展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2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设计“注视箱”来研究婴儿的视觉特点。

21.范茨的偏爱物测验。

22.复杂程度越高的图形,婴儿注视的时间越长。

23.婴儿更倾向于中等复杂程度的视觉刺激物。

24.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1961年射界了视崖装置。

25.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26.视觉恒常性包括亮度、大小和形状恒常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在认知、社会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的学科。

对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不仅仅对于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对于父母和其他关心儿童成长的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将提供一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 感知与感觉:学前儿童的感知和感觉能力是其认知发展的基石。

通过对感知和感觉的学习,儿童能够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辨认,从而建立起对世界的认识。

2. 认知能力: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逐渐发展出直观思维、操作思维、逻辑思维等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排列等操作,逐渐形成对世界的概念和思维模式。

3.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在认知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模仿和语言交流来学习语言,逐渐建立起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言的提升不仅仅是对外界的表达,也是对自我思维和内心感受的表达。

二、学前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1. 自我意识:学前儿童在社会和情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

他们能够认知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能够在社交互动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异性关系的认知: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形成初步的异性关系认知。

他们会注意到性别差异,并开始表现出与异性进行互动的行为。

3. 社交技能的培养:学前儿童通过与同龄人和成年人的交往,逐渐培养了一些社交技能,如分享、帮助、合作等。

这些技能对于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非常重要。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1. 情绪的识别和表达: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识别和表达一些基本的情绪,如开心、生气、伤心等。

他们通过表情、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需要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来正确地管理情绪。

2. 社交情绪和冲突解决:学前儿童在和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社交情绪和冲突。

他们需要学会正确地处理这些情绪和冲突,培养合作、分享、互助等良好的社交技能。

学前儿童发展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学前儿童发展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学前儿童发展考点必背知识大全一、备考指导: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要求考生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幼儿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在复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单项选择题和答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高频考点提要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2.婴幼儿发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婴幼儿发展的发展理论。

4.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6.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7.幼儿注意、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的发展。

8.情绪情感的含义、分类、功能、一般趋势、特点、心理价值。

9.个性的结构、特性、形成、性倾向性的发展。

10.幼儿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

11.幼儿亲子、同伴关系、性别角色、攻击性行为和学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三、重点知识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1)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2)经典行为主义华生--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S-R理论,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环境决定论(3)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4)社会认知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自我强化:人能观擦自己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心理过程的内容: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1)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

2)情感过程,它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它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统一的。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

它有以下两个特点:(1)具体性喝形象性(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三、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考试资料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考试资料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考试资料1、单选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指()。

A.0~6个月B.6~12个月C.1~1.5岁D.1.5~2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分为:(1(江南博哥))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2)言语发生阶段(1~3岁),言语发生阶段的两个小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故选C。

2、问答题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正确答案:(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3)记忆容量的增加;(4)记忆内容的变化。

3、单选以下关于作品分析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作品为依据,具有客观性B.按科学程序分析,具有系统性C.受研究者自身的倾向性影响,作品分析的视角和结果具有多样性D.可以人为地创设条件,对某些在自然观察中不易观察到或不易集中观察到的情境现象进行研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D项是实验法的优点。

4、单选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A.转折期B.敏感期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故选B。

5、单选用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新生儿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是()。

A.达尔文反射B.莫罗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学前儿童发展重点知识

学前儿童发展重点知识

学前儿童发展重点知识一、幼儿随着发育而逐渐获得新能力0-3岁是小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婴儿和幼儿要逐渐体验和获得各种新能力,如摸索形态,模仿声音,爬行和步行,社会交往以及语言等等,促进其发育。

特别是社会及语言技能的发展需要外界的陪伴,因此,家长积极的参与是小孩和大人的交互过程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是婴儿和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婴儿和幼儿成长发展的基本主题。

婴幼儿从出生起便具有社会接纳能力,渐渐地,在家长、爷爷和奶奶的陪伴下,逐渐获得一些独立的社会交往技能,这不仅表现在对于各种实物的探索上,还可以表现在他们能够认识和与人打招呼,分享玩具,参与游戏等等社会活动中。

三、婴幼儿的情绪发展情绪发展是婴儿和幼儿各阶段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个阶段,婴儿和幼儿不仅要获得一些交流技能,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发展正确的情绪,并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除了家长的陪伴,教育者更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意识,了解各类情绪,帮助孩子更好地识别自己的感受,学会和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养成一种正确的情绪习惯,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

认知发展在婴幼儿发展过程中也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主要指婴儿和幼儿具有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物等等信息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家长和教育者都要积极配合,通过给予孩子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孩子获取正确的知识,让他们能够消化和理解所学习的信息,以及运用那些学习到的信息创造新的信息,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

自我意识是婴儿和幼儿在发展中的重要能力,它指的是婴儿和幼儿对自己发展程度和自身需求的自我感知。

这一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和便捷地去理解他们荣誉感、懊恼感、坚持意愿、外示尊严以及证明他们自由意志等,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去主动尝试去学习、探索,用新技能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发他们去创造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的新的认同。

幼师资格证学前儿童发展资料

幼师资格证学前儿童发展资料

幼师资格证学前儿童发展资料孩子们的成长,真的是一场又一场的奇迹!从他们刚出生那一刻开始,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你可能会觉得,哎呀,这孩子怎么突然变得更机灵了?咋一会儿又开始不愿意吃饭了?这不就是成长的“日常”嘛!要说学前儿童的发展,简直是复杂又有趣,简直就像那只永远停不下的“转盘”,从大脑的思维,到身体的运动,再到情感的变化,每一步都惊心动魄。

孩子在学前阶段的头几年,是他们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时刻,真的,简直像是打开了某种“超级引擎”。

尤其是语言能力的提升,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你看着他们从不怎么会说话,到开始咿呀学语,最后能用一口不太流利但非常认真的话来讲述自己的一天,你是不是也忍不住觉得,“哇塞,咱家的宝贝,真是了不起!”那种一口气说出来一堆话的小家伙,常常让你哭笑不得。

甚至他们连自己没见过的东西也能“编故事”,让你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有个隐形的编剧团队。

可是呀,别看孩子们嘴巴快,身体的发育却没那么简单。

你会发现,他们从最初的小手指动得像蹩脚的舞蹈演员,到能跑能跳,甚至能做出一些简直像杂技演员一样的高难度动作,这一切都得感谢他们的骨骼、肌肉逐步发育成型。

但这些小动作背后,可是付出了很多“血汗”。

比如,小朋友一开始走路像醉汉似的,摇摇晃晃,摔跤摔得不知多少次,走几步就想坐下休息。

然后慢慢的,你会看到他们越来越稳,走路的姿势也越来越像大人了,真的是,走路也能有个“范儿”!不过,话说回来,他们的运动能力真的能从“零基础”迅速提升到“超能运动员”,只要你敢放手去让他们动一动。

情感的发展,也是学前儿童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小孩子的心情变化,简直就是天翻地覆的!今天开心得像个小太阳,明天就能因为丢了个玩具,哭得稀里哗啦。

你可能会觉得,咋孩子的情绪这么不稳定,没准就因为一个小小的刺激就能引起他们的暴风骤雨。

这其实就是他们情感发展的正常阶段。

大人们常常会感到有点头疼,但这其实是他们在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理解他人的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全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全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课程代码:12340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整体)、有规律的(有序)、持续性(时间上的延续)的变化。

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

4、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5、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6、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简答)(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8、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9、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选择)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性);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避免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教育性原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

10、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横断设计(同一时间点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追踪设计(某一时间段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时间序列设计(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大纲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P52、历史上,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是由普莱尔编著的。

P11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华生的小艾伯特恐惧实验就是违背了伦理性原则,而遭受后人的批判。

P134、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表明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只有准备好了,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P215、依据维果斯基的观点,以下哪个属于高级心理机能?有意注意P22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表明遗传的作用。

P267、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域,额叶是成熟最晚,并且负责抽象思维、心理联结、记忆和有意运动反应。

P448、当成人说:“小汽车。

”婴儿只说:“车”或者“车—车”,他们还不能完整地模仿成人的语言,此时婴儿语言发展处于的阶段是单词句阶段。

P669、婴儿早期出现的微笑或者好奇的表情,使养护者知道他们的孩子愿意并渴求与他们交往,这表明情绪具有交流功能。

P7910、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三类的研究者是托马斯。

P8411、婴幼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母亲或主要养育者)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依恋。

P9212、大脑皮层各区的发育会遵循一定的顺序,以下选项正确的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P10813、幼儿对方位知觉的掌握,一般来说,幼儿在5~6岁时才能辨别清楚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向。

P12414、教师在组织集体活动时,有一个幼儿由于打翻了杯子在旁边换衣服,没有参与活动,但事后发现这个幼儿将老师讲的内容都学会了,这表明幼儿学习具有无意性的特点。

P13315、关于词汇的掌握,幼儿掌握最早的词是名词。

P14316、幼儿边搭积木边说,“这里可以过人,这里可以过船……”,这时候幼儿的言语形式被称为游戏言语。

P144-14517、斯皮尔曼利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出人的智力中有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课件

精细动作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 童的手部精细动作也会逐 渐发展,如抓握、拨弄、 拼插等。
运动技能发展
学前儿童在运动技能方面 也会逐渐发展,如平衡能 力、协调能力等。
运动发展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01
02
03
04
促进身体发育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学前儿童 的骨骼和肌肉发育,提高身体
素质。
促进智力发展
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元的生 长和连接,有助于提高学前儿
4-6个月
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对人的面孔和 声音开始感兴趣。
7-9个月
婴儿开始认生,对熟悉的人表现出亲 近,对陌生人产生警觉。
10-12个月
婴儿开始懂得一些简单指令,如“再 见”、“没了”等。
社会性发展阶段与特点
0-3个月
新生儿期,主要依赖生理需求获得满足, 如吃饱、睡好等。
4-6个月
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对人的面孔和声音 开始感兴趣。
身高与体重
学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会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逐渐增加,但增长速度会逐渐 放缓。
骨骼与肌肉
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
学前儿童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也在 发育中,需要保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物质供应。
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正在发育中, 相对较脆弱,需要特别关注保护。
运动发展阶段与特点
01
02
03
粗大动作发展
学前儿童在0-3岁期间, 会经历抬头、翻身、坐、 爬、站等粗大动作的发展 阶段。
02
随着认知发展,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
效率。
认知发展与学习策略相互促进
03
认知发展为学习策略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而有效的学习策略又
能够促进认知发展。

保教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模块

保教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模块

保教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模块
一、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考点1 学前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考点2 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考点3 心理学家的思想(格塞尔、班杜拉、埃里克森、维果斯基、皮亚杰、斯金纳)
考点4 幼儿的年龄调整特征(小中大班)
考点5 心理发展趋势
二、幼儿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考点1 幼儿身体发育的8大系统的特点
考点2 幼儿动作发展的5大规律
三、幼儿心理发展(十分重要)
考点1 感知觉的概念、发展及规律
考点2 注意的品质
考点3 观察力的培养
考点4 记忆的类型、过程、特点
考点5 想象的分类、特点、培养
考点6 思维的类型、特点;判断、理解的特点
考点7 言语的种类、语音、词、句的发展及言语发展的策略
考点8 幼儿情绪情感的分类及培养
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
考点1 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特点、气质类型、性格结构
考点2 亲子关系及同伴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社会交往的培养
五、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考点1 观察法、作品分析发、实验法
六、幼儿身心发展常见问题与预防
考点1 肥胖症、佝偻病、贫血、口吃、睡眠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课程代码:12340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整体)、有规律的(有序)、持续性(时间上的延续)的变化。

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

4、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5、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6、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简答)(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8、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9、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选择)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性);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避免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教育性原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

10、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横断设计(同一时间点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追踪设计(某一时间段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时间序列设计(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

11、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选择)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又称谈话法。

)问卷法(效率高,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

)作品分析法(是指对儿童的各种作品,如绘画、手工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和分析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的方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1、胚胎的发展阶段:(选择)(1)胚卵期(合子期):受精卵植入子宫,在子宫壁“着床”,大约需要2周左右;(2)胚胎期:从植入子宫一直持续到怀孕的第8周;(3)胎儿期:受孕第9周到分娩。

2、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脱氧核糖核酸即DNA组成。

3、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唐氏综合征、杜氏综合征、柯氏综合征、超雄性综合征。

4、致畸因素指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的因素,包括药物、烟酒及咖啡因等麻醉品、辐射、化学物质和污染等。

5、影响胎儿发育的母亲因素包括: (1)母亲的生育年龄(2)母亲的疾病(3)母亲的情绪(4)母亲的营养6、大脑单侧化指的是大脑两个半球的单侧化现象。

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左半球掌握着语言中枢、听觉中枢、动作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而右半球则负责空间视觉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

(名词解释)7、无条件反射是婴儿最早的动作。

新生儿的反射可分为生存反射(有明显的适应价值,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和原始反射(不具有确保新生儿生存的价值,正常情况下出生后几个月就会消失,如抓握反射,游泳反射)。

8、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到下(首尾律: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由近及远(近远律:从躯干到四肢)、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大小律: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选择)9、动作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简答)(1)动作对大脑发育具有促进作用;(2)动作使个体对外界刺激更加警觉,使感知觉精确化;(3)动作使得婴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4)动作改变着个体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模式,促进个体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并影响个体的社会交往特点。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2)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2、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选择)视觉偏好法(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偏好哪一种);习惯化方法(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对刺激物不再做出反应。

去习惯化:即婴儿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化后,随着另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便立刻消失的现象。

);诱发电位法(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激励其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高振幅吸吮法(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其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3、出生后3周,婴儿能将视线集中在物体上;出生2个月的婴儿能够追随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出生3个月的婴儿能追随物体做圆周运动。

4、视敏度是指视觉精确地辨别细微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5、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颜色视觉与颜色的三个特性有关,即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

(选择)6、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感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7、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味觉偏爱。

8、知觉大小恒常性:是指不管物体离眼睛距离多远,及其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变化如何,都能够认识到物体的大小尺寸不会变化的能力。

9、从4岁开始,幼儿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

5岁儿童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

10、婴儿的视觉偏好:喜欢轮廓清楚的图形、喜欢有环形和有条形的图形、喜欢同心圆的图形多于非同心圆的图形、喜欢较复杂的图形多于较简单的图形、喜欢人脸多于其他图形、喜欢正常的人脸,不爱看眼鼻嘴位置歪曲的人脸。

11、婴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3岁儿童基本上已能正确地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

3个月的婴儿会区分能抓握的物体和不能握住的过大物体。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通常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虽然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仍未达到完善。

(重点)(选择)12、深度知觉又称立体知觉,距离知觉,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1960 )创设的视崖装置,通过视崖实验发现,儿童深度知觉发展较早,6个月大的婴儿就能感觉到视觉悬崖的存在,说明他们已经具有的深度知觉的能力。

(重点)(选择)13、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晚上”等词,但对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等还不能了解。

14、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主动认识客观现实的知觉。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观察发展的表现:(简答)(1)观察的有意性逐渐加强;(2)观察的顺序性提高;(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4)观察的理解性逐步发展。

15、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重点)(理解、应用、分析)(1)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降低或者提高,一般来说,在感受的相互作用下,弱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

例如,视觉感受性可在听觉影响下发生变化,因而,教师上课说话时应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感受力。

(2)感受性的变化:同一感受器,可因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中,要有效利用幼儿的各种适应现象,例如,在让幼儿闻某种气味时,不要闻得太久,以免因为适应而分辨不出气味;播放音乐时声音不应过大,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3)感觉的对比:感受器官因为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

教师运用颜色的对比,可以使活动室的美术装饰相映衬,红花还得绿叶配;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利用视觉对比,突出要演示的对象,使幼儿看得清楚,印象深刻。

(4)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是有选择性的,一部分刺激物是知觉的对象,而另一部分刺激物便成为背景,从而使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以及主体状态等都会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5)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标记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在教学中,尽量充实教材内容,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讲解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由于客观事物常常是包含多种属性的复合刺激物,因此我们队客观事物的感知也经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而实现的。

将看到、摸到、听到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刚开始理解或探索事物的学前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

(名词解释)2、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简答)(1)注意有助于儿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2)注意有助于研究和促进儿童感知;(3)注意有助于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4)注意能有效维持儿童的活动坚持性。

3、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定向性注意(儿童注意的最初形态)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没有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主动的,需要意志努力的、由意识支配的注意。

选择性注意:指的是在同一情境下,儿童对某类刺激信息表现出集中的注意,而忽略其他刺激或信息的现象。

(名词解释)4、3个月以后,经验开始在幼儿的注意中起作用。

5、3-6岁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1)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6、幼儿无意注意发展的特点:(重点)(简答)(1)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是事物的物理特性;(2)对幼儿有意义的事物逐渐成为引起其无意注意的因素;(3)幼儿的无意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稳定和深入。

7、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重点)(简答)(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展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特别是在承认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的有意注意需要在特定的活动中完成。

8、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重点)(论述、分析)(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后天训练或强化能够对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产生影响;成人应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幼儿注意的选择性还与幼儿的情绪和兴趣有很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