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记忆与想象)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五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想象是儿童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未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

按照是否具有目的性来划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按照形成方式和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来划分,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一)想象依靠原有表象儿童的想象要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基础,这些表象是儿童之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其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换言之,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客观事实作为加工原材料。

(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需要以记忆为基础。

想象的发展对记忆活动也有积极影响。

(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儿童的想象只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依然具有夸张、易混淆以及受情绪影响等特点,还不能达到思维的水平。

换言之,儿童的想象介于记忆和创造性思维之间。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一)想象引发情绪儿童的情绪往往是通过想象引发的。

(二)情绪影响想象想象能够引发情绪,而情绪和兴趣也会影响儿童的想象。

情绪不仅能够引起想象过程,还能够改变想象方向。

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想象能丰富学前儿童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等,是游戏活动的关键。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能够促进理解和记忆活动,引发情绪和兴趣,丰富游戏。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因此,想象的发生离不开儿童表象和语言的发生与发展,也离不开大脑皮质的成熟。

另外,儿童语言的发生和发展也是想象发生的关键因素。

二、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中重演2.简单的相似联想3. 此阶段儿童的想象没有或很少有情节的组合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趋势:1. 想象从无意性发展到初步出现有意性2.想象从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想象从极大的夸张性发展到初步具有逻辑性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一)什么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不自觉的,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它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记忆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相应的训练方法来进行探讨。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

首先是感知记忆阶段,这个阶段出现在生命早期,通常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就可以观察到。

感知记忆是指对于外界刺激的感觉和认知经验,例如对于声音、味道、触觉等刺激的感知和记忆。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接收和处理信息。

其次是工作记忆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在3至5岁间开始发展。

工作记忆是儿童进行思维活动和学习的关键过程,它包括对信息的解码、存储和提取。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并具备较好的注意转移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最后是长期记忆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在6岁以后逐渐形成。

长期记忆是指可以长时间储存和回忆的信息,它可以进一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是指儿童能够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述的记忆,比如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而隐性记忆则是指儿童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记忆,比如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无意识学习的语言知识。

针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有一些训练方法可供家长和教师参考。

首先,可以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来促进感知记忆的发展。

比如,可以给儿童听不同的声音,触摸不同的材质等,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感觉和记住这些感觉。

其次,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训练儿童的工作记忆。

比如,可以给儿童看一些图片,然后让他们回答与图片相关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阅读和讲故事的方式来促进儿童的长期记忆。

阅读和讲故事有助于儿童记忆语言和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方法来促进。

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

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

3.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记忆使情感丰富,意志活动稳定。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发生(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

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

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1.习惯化不学而能。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

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幼年健忘:指3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学前儿童发展(记忆与想象)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记忆与想象)ppt课件

ppt精选版
4
幼儿记忆的发展
主讲:张帆
ppt精选版
5
一、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 人们见过的、听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
考过的、体验过的事物及动作象。
ppt精选版
6
一、记忆概述
(二)记忆的种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划分 ☺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 ☺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
ppt精选版
8
瞬时记忆
刚刚你看到了什么?
ppt精选版
9
一、记忆概述
3、按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划分 ☺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
前任务产生有意识的影响。 ☺ 内隐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
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ppt精选版
10
一、记忆概述
4、按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划分 ☺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
师:有几只鸭子? 幼:好多小蝌蚪啊!
ppt精选版
35
四、记忆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三)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2.“说谎”问题 ☺ 幼儿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和精确性差的特点,容易
受暗示,容易把现实和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 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 ☺ 应对方法: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 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 东西和想像的东西区分开来。
ppt精选版
27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3.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 ☺ 幼儿阶段,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研究表明,儿童的记忆效果与其对事物的兴趣密切相关。如果事物能引起儿童 的学习兴趣,他投入的热情就高,主动性强,记忆的效果也好;反之,如果是被 迫的、缺乏兴趣的学习,其记忆效果就差。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采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趣味的 材料,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另外,教师 还可以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活动,最好能够让儿童参与其中并亲自动手 操作,同时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积极鼓励他们,这对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有很大帮 助。
(一)胎儿和新生儿的记忆
人类个体在胎儿期就已经有了记忆,并在出生后表现出了再认的能力。 新生儿记忆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建立条件反射,即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 的行为反应。另一个主要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即随着刺激物出现频 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
(二)1岁前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6岁是儿童有意记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儿 童的无意记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有意记忆。教师或家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 可以经常向儿童提出具体、明确的识记任务,并对记忆的结果给予适宜的评价, 以激发儿童有意识记的积极性。
记忆策略的运用是提高记忆水平的关键之一,是否运用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 否运用得当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记忆效果。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教师或家长可以教 给儿童一些记忆策略,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记忆的方法。
(四)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使用
儿童的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且不能持 久,因此教育教学活动不能单独使用无意注意,还需 要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实现两种注意的转换。
在组织儿童的活动时,首先用有趣的活动、生动 的语言或形象直观的教具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随着 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提出预设的活动要求, 以发展其有意注意。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具有内隐性和概括性。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记忆具有阶段性: 识记、保持和回忆。
•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 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 • 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 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 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 • 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
• 【现象分析】 6个月左右,儿童开始“认 生”,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 陌生人走近时,孩子一般会感到不安。 如何从记忆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
• 表明儿童明显的再认活动。
• P102
三、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二)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三)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 发展 (四)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 展 (五)记忆策略的发展
• 这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基础,再认、 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 强识记和保持。
• 由于记忆,人们才能保存过去的反映, 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 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 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 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 的过程。
.运动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 (1).运动记忆 •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 作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 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 运动记忆来掌握的。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记忆和想象一、填空题:1.记忆是人脑对()的反映。

2.记忆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形象记忆、()、()和()四种。

3.记忆根据保持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和()三种。

4.想象是人脑对()进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5.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两类。

二、判断题:1.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这种情况属于再认。

()2.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缺乏,所以他们的意义识记多于机械识记。

()3.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没必要刻意去发展幼儿的意义识记。

()4.想象中的形象似乎是我们从未感知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想象和现实没有任何关系。

()5.幼儿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以至于他们在活动之前经常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6.幼儿的想象活跃,而且很大胆,所以他们的想象力比成人还要好。

( )7.幼儿在听老师讲《小红帽》的故事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创造想象。

()8.幼儿的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9.鲁迅写出了“祥林嫂”的形象,这是鲁迅再造想象的结果。

()三、单项选择题:1.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B.幼儿的说谎想象C.偶发记忆现象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2.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B.有意性和无意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抽象性和概括性3.根据研究,人们发现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前后均衡D.没有规律4.“提笔忘字”属于(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记忆不精确D. 记忆的偶发现象5.下列陈述中,哪个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 容易记容易忘B. 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C. 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D.记忆的非常精确6.儿童经常要求大人一遍又一遍的给他讲同一个故事,这是因为()A.儿童想象的主题不稳定B.儿童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C.儿童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D.儿童的想象目的性差7.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画出会飞的、会走的、奇形怪状的房子,这是他们()的结果。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
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这里涉及到表象和表征两个概念。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具体表象就是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主要是大脑皮层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符号表象是运用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如“苹果”一词在头脑中的形象,它是大脑第二系统的活动,研究认为,儿童1岁以后就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认知发展规律:1.感知觉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儿童对世界的感知逐渐从模糊的、混沌的整体向更加清晰、具体的方向发展。

2.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他们的记忆从无意识、机械记忆逐渐向有意识、理解记忆过渡。

儿童开始能够回忆和再认之前的事件,并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分类和编码。

3.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他们开始能够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但仍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或行动来理解和思考问题。

4.想象的发展:想象是指创造新的形象或情境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想象从简单的、模仿性的形象逐渐向更丰富、有创造性的形象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表现一些创造性的行为。

二、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情感表达、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规律:1.情感表达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他们开始能够体验和表达更多种类的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等,并开始理解这些情绪的原因和结果。

2.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认知是指儿童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3.社交技能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人交往的能力,包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解决冲突、合作游戏等。

他们开始理解并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交规则,如轮流和分享。

三、动作和身体发展动作和身体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大肌肉运动和精细动作方面的能力发展。

以下是动作和身体发展的主要规律:1.大肌肉运动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跑、跳、平衡等大肌肉运动能力逐渐提高。

学前儿童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言语的关系

学前儿童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言语的关系

学前儿童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言语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认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知觉和言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能力在学前阶段的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下面将对这些关系进行详细探讨。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与注意1. 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开始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认知来解决问题。

2. 注意是认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指个体在感知、思考和行动过程中选择性地集中精力于某一特定对象或任务上。

学前儿童往往具有较短的注意持续时间和较低的抑制干扰能力,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二、学前儿童的记忆与想象1. 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或学习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再现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较弱,他们常常会忘记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或经历过的事情。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需要通过多次重复和巩固来帮助他们巩固记忆。

2. 想象是指个体在脑海中形成和再现客观事物或场景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正在发展中,他们可以通过想象来构建新的概念和解决问题。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创造性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三、学前儿童的思维与感知觉1. 思维是指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推理的过程。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和推理。

通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2. 感知觉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学前儿童对于感官刺激非常敏感,他们通过感官器官获取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大脑进行加工和理解。

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体验对于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非常重要。

四、学前儿童的言语与认知1. 言语是个体用来表达思想和交流的工具。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言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第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第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干扰说”理论认为,在众多导致遗忘的因素中,“干 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一旦排除干扰,记忆便能恢 复。干扰记忆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疲劳和紧张情绪的干扰
(一)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识记
保持
恢复
获得和积 累经验
储存和巩 固已获得 的知识经 验
重现或提 取头脑中 的知识经 验
在某种程度上,一台计算机就是一个记忆系统。 电脑与人脑一样,这两个系统均通过编码、存储和提 取的过程对信息进行加工。
提取 储 存
输入、编码
记忆系统模式图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 记忆的潜伏期是指从识记到能够再认或回忆之间的时间。 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称为记忆潜伏期的延长。
再认 再现
1岁 几天
2岁 几个星

几天
3岁 几个月
几个星 期
4岁 一年以

几个月
7岁 三年前
1~2年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 从记忆提取的方式看,可以分为再认和回忆(再现)。 ◈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岁左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 由于研究者采用的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 有区别。但是,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 以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在“听觉”部分曾谈到,有研究发现,把记录母亲 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放给儿童听,儿童会停止哭泣。研究 者的解释说,这是因为儿童感到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胎 内环境里。由此认为,胎儿已经有了听觉记忆。
◈ 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 ◈ 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 ◈ 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临时性遗忘 ◈ 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力的策略
听声做游戏
拍电报
3
看谁记得多
2
4
1 什么东西 不见了
5 不讲卫生
的毛毛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记忆有哪些特殊现象? 3.幼儿的记忆有什么特点? 4.试用有关知识分析本单元“案例导入”中甜甜 的记忆特点。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做?
Thank You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二)记忆保持
1.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2.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 A.记忆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量。7+2 B.记忆范围: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记忆内容的不断变化
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与幼儿的生理、心
理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1)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

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

(2) 幼儿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思维不发

达,不能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记忆。
(3) 幼儿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因此较
多地采用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法。
2.婴儿记忆的发展
2~3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短时记忆, 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对人与物的认识。 到5~6个月表现出明显的“认生”。1岁左右 出现“客体永久性”观念。
5~6个月的婴儿表现出明显的“认生”。对熟 悉的人愉快接近,对陌生的人则畏怯躲避,甚至惊 哭。
1岁半以后,言语的出现使婴儿记忆的发展具备如 下新特点:
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案例导入
静夜思 甜甜背诵《静夜思》后不到 半天时间就想不起来了。反复记 忆几次,甜甜能成诵,但却解释 不出诗的意思。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概述(一)记忆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对学前儿童直觉发展的影响。

知觉是记忆产生的基础,同时个体知觉的发展也离不开记忆。

因为知觉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知识经验,而知识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就要依赖于记忆。

2、记忆对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发展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和想象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把知觉、思维和想象结合起来,使儿童把知觉到的经验材料通过想象和思维进行加工,没有记忆,想象和思维就失去了工作的对象。

另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想象与记忆经常分不开,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就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3、记忆对学前儿童语言习得与发展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儿童语言的模仿、语词和语句的学习上。

首先,儿童要学习语言先要感知语音,学会发音。

然后,儿童要理解别人的语言,必须在别人把话说完之前先记住前面的部分,准确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

最后,儿童完整表述一句话或一段话也需要把自己说过的词语暂时记忆,以使自己语言表述前后连贯。

4、记忆对学前儿童个性特征形成或发展的影响(记忆是儿童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对情绪情感的影响上。

儿童只有通过记忆才能对经历过的事情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变化第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Ps:再认:出现,给提示,让你自己确认。

3岁儿童可以再认几个月前感知通过的事物4岁儿童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4岁以后再认的保持时间可以更长些在再现方面,3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4岁再现几个月前的事物。

第二,影响学前儿童的记忆保持的因素a,儿童的认知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机能的指尖成熟,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也逐渐增强,对事物感知的选择性、连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记忆水平也会随之获得提高。

b,有关记忆材料的知识准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六)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记忆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理解)记--识记(输入信息强调感知的功能)保存(信息的保存)记忆忆再认 ---信息提取再现记忆积累下的经验,知觉才会具有那些特性(2)记忆是想象、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理解)想象和思维都离不开“表象”,而“表象”儿童经验的基本存在形式是记忆的结果。

记忆是联系思维,感知,想象的桥梁,想象思维过程产生的直接原因。

(2)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理解)先前保留在记忆中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儿童今后的行为倾向2、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的发生与早期表现(识记、分析)记忆,保持前提恢复(再认和再现)结果识记:把感知或体验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的过程·保持:把识别的材料保存在头脑里恢复:再认: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感到熟悉再现:识记过的事物并没有直接出现时,由于其他事物的影响而使之呈现在头脑中胎儿的听觉记忆:胎儿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现新生儿记忆的表现:1.短时记忆(0-1月) 2.对熟悉事物产生“习惯化”即刺激物频率增加,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婴儿的记忆 1”再现和“回忆”的形式开始出现表现为客体永久性观念的产生2.延迟模仿行为的出现--由回忆支持的(1月-1岁) 3.婴儿在6个月左右开始认生(2)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理解、分析)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量方面的变化记忆的广度: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材料的数量记忆容量逐渐扩大记忆的范围:记忆材料的种类,材料由形象,动作,情绪扩展到语言形式的存在质方面的变化记忆态度的形成:1.指记忆的目的和意图,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称为有意记忆,反之无意记忆2.有意记忆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成为信息的自动自觉收集者,组织者,和储存者记忆内容的扩大 1,运动记忆2.情绪记忆3.形象记忆4.语词记忆记忆策略 1.复述背诵2.语言中介3.记忆材料系统3、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及记忆力的培养(1)儿童记忆的年龄特征(理解、分析)1.记得快忘记得也快2.记忆不精确:完整性差,容易混淆,无意识记忆效果好,形象记忆占优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3)儿童记忆力的培养(运用)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2.让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和活动中识记材料3.教幼儿学会运用记忆方法和策略4.引导幼儿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5.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七)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想象的发生及其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想象的发生(理解) 1.表象的出现2.具有加工能力概念:想象是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结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两个条件:①头脑中要有稳定的想象②要运用内部智力动作进行加工改造的能力大约1.5-2岁儿童出现想象萌芽,具备想象的基础,通过动作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儿童想象的萌芽状态及其表现:①儿童最初的想象,基本是记忆表象的简单迁移,加工改造的成分极少②儿童想象的初期表现:相似联想,象征性游戏(2)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理解)1.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2.想象是理解的基础: 想象是学习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认识基础3.想象是儿童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为什么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早期的象征功能基本等同于早期的想象,象征功能的产生标志着儿童的认知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的主要表现:以无意性,再造性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刚开始发展,想象常常脱离现实或现实混淆(1)儿童的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识记)含义: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的出现事物形象的过程具体表现: 1.想象主题不稳定2.常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有意想象:含义:是主动的,有目的想象,根据一定任务而进行的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 1.成人可以提出一些简单任务2.提供一些材料3.及时语言提醒4.按照主题讲故事和编故事结尾(2)幼儿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识记)再造想象含义: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对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具体表现:1.依赖成人的言语描述或外界情景而变化2.儿童想象具有很大的无意性,说明儿童以再造想象为主,缺乏独立性3.记忆表象的极简加工,缺乏新异性(简单的记忆迁移)含义: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去构造新形象表现:1.对形象进行新的组合加工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2.提出的一些不平常的问题上3.对过去经验中的各种事物加以改造,编成新的故事独立性:不是在外界指导下进行的不是模仿的特点且受暗示性少。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有意想象
① 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想象。 ② 想象的主题逐渐发展。 ③ 为了实现主题,克服一定的困难。
➢ 创造想象
① 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称为 表露式创造。
②既是模仿但又不是完全的模仿。 ③情节逐渐丰来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
数量逐渐增加,能够从不同在找出 非常规性的相似。
六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八、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 首先,要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储备。 ➢ 其次,要发展孩子的语言,并用语言指导孩子的想
象。 ➢ 再次,要逐步提高要求,促进孩子积极想象。 ➢ 最后,要珍惜孩子的奇思妙想,启发、鼓励孩子大
胆想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幼儿中班(4~5岁):
① 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② 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③ 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④ 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
零碎。
幼儿小班(3~4岁):
① 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 贯的主题。
② 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 容贫乏,数少而单调。
幼儿大班(5~6岁):
① 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 ② 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 ③ 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 ④ 想象形象力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 无意想象
① 想象无预定目的,有外界刺激直 接引起。
②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③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④ 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⑤ 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 再造想象
① 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与成人的 语言的描述。
② 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的情 景的变化而变化。
③ 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
必要条件。
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① 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 特征。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也就是3到6岁这个年龄段,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认知发展主要分为语言、思维、记忆、注意力和感知五个方面。

本文将会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来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

一、语言认知能力发展语言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

学前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语音和语言学前儿童能够识别不同的语音和语言,并且能够将其准确地分类。

2. 理解语言内容学前儿童能够理解简短的语言内容,并且能够准确地回答简单的问题。

3. 表达语言内容学前儿童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能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二、思维认知能力发展思维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最为发展迅速的能力之一。

学前儿童的思维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比较学前儿童能够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并且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分类学前儿童能够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并且能够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组。

3. 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最为突出的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善于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事物,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想象。

三、记忆认知能力发展记忆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前儿童的记忆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短时记忆学前儿童有较好的短时记忆力,能够记住短时间内的信息。

2. 长时记忆学前儿童能够形成较长时间内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通常是以情境和意象为基础的。

3. 记忆策略学前儿童善于利用简单的记忆策略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如重复、变化和图像等。

四、注意力认知能力发展注意力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较为薄弱的一个方面。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散注意学前儿童很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干扰,因此他们的分散注意力比较差。

2. 持续注意学前儿童能够维持短时间内的持续注意,但是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3. 选择注意学前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关注的内容,但是他们往往很难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幼儿游戏、听故事、听音乐、绘画、搭积木、 各种造型活动等等,都离不开想象。 想象的形象 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想象的 特点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极具夸张,常与现实混淆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A.以无意 想象为主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不系统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5)想象的过程受情绪、兴趣的影响
三、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力发展的策略
案例导入
她在撒谎吗? 春季开学的第一天,老师让孩子们谈 一谈假期见闻,菲菲说妈妈带自己去美国 的经历。老师跟妈妈提起,妈妈说没有去。 老师大感惊诧,难道菲菲在撒谎吗?如果 你是她的老师会怎么做呢?
第一节 想象概述
什么是想象?
想象的含义
想象的构成方式

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A.再造想象中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成分比 较小;
B.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
【案例】:
某美术学院举行考试,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 舟尽日横”,要求考生必须把这两句诗中的意境在画 上确切地表现出来。结果,三名考生分别画了如下三 幅画(见图5—2):
(2)创造想象 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不依据现
(4)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表象。
想象的构成方式:
1.粘合
4.典型化
2.夸张与强调
3.拟人化
想象的构成方式:
⒈黏合:
在头脑中,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 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起来,从而构成新 的形象的方式。
如美人鱼、飞马等
⒉夸张与强调
在头脑中,通过改变客观事 物的正常特点形成的新形象的 方式——突出某些特点、略去 另一些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
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 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 对广告词熟记心中。
无意记忆占优势
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
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习题演练
幼儿形象记忆主要依靠(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幼儿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词语记忆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 )。

A. 形象记忆 C. 情绪记忆
B. 动作记忆 D. 逻辑记忆
习题演练
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 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 是( )。 A. 奥苏贝尔 B. 阿特金森 C. 艾宾浩斯 D. 班杜拉 “婴儿期记忆缺失”指的是( )。 A.3岁前儿童记忆力超常 B.3岁前儿童记忆力丧失 C.3岁前儿童记忆不能永久保持 D.3岁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一种病症
二、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
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是保持和记忆的前提,回忆是识记和保持 的结果和表现。 (一)识记 1、识记的概念 识记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 迹的过程。 学习是从识记开始的。
二、记忆的过程
2、识记的分类 (1)按识记的目的是否明确划分 无意识记: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 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任务,按一 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二、记忆的过程
(二)保持和遗忘 1、保持
保持是指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
2、遗忘
(1)遗忘的概念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
发生错误的过程。
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二、记忆的过程
(二)保持和遗忘 (2)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无意义音节、重学时 所 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为指标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2.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由于幼儿经验少,缺乏记忆的方法,只能以机械 记忆为主。

四岁以后幼儿意义记忆开始逐步发展,在幼儿中 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的能力均随着 年龄增长而提高,而且意义记忆的效果总比机械 记忆的效果好。
例如:幼儿能从1数到100,却回答不出来77和87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一)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记忆保持的时间也在不 断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出 现和发展稍晚。 (1)幼儿期健忘(“幼儿期记忆缺失”):3岁前儿童 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2)记忆恢复(回涨)现象【巴拉德】:在一定条件 下,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 保持量要高。
四、记忆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三)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2.“说谎”问题

幼儿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和精确性差的特点,容易 受暗示,容易把现实和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 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

应对方法: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
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
东西和想像的东西区分开来。
二、记忆的过程
2、识记的分类
(2)按识记材料的性质划分 机械识记:指人们在识记材料没有意义或不理 解其意义的情况下,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 行的识记。(基本条件是多次重复) 意义识记:指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 会、理解、 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基本 条件是理解)
二、记忆的过程
四、记忆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经典例题】 当老师要幼儿说从刚出示的图片上有几只小鸡, 而幼儿回答小鸡是黄色的,这是( )现象。 A.形象记忆 B.“说谎” C.心理现象 D.偶发记忆
四、记忆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四)幼儿记忆的培养 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浓厚情绪色 彩的识记材料; 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 对幼儿的记忆结果给予正确评价,激发幼儿有意 识记的积极性; 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材料,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 水平和认识能力; 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记忆; 帮助幼儿进行合理及时的复习。
幼儿记忆的发展
主讲:张帆
一、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人们见过的、听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 考过的、体验过的事物及动作等都可能在头脑 中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或回忆出来,这就 是记忆现象。
一、记忆概述
(二)记忆的种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划分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 记忆。 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二、记忆的过程
(三)再认和回忆 1、再认
指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 的过程。 2、回忆 过去反映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把它反映重新你根据记忆画出蜡笔小新的妈妈美
芽,或者用言语准确描述其外形相貌。 任务二:请你从下面的人物中找出蜡笔小新的 妈妈美芽。
四、记忆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三)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1.偶发记忆 由于幼儿对课题选择的注意力、目的性不明确,把 没必要的偶发记忆课题也记住了,结果使中心记忆 课题完成效果不佳,这种现象叫作偶发记忆。 应对方法:任务开始前,要明确任务目的,减少其 他事物的干扰。
师:有几只鸭子? 幼:好多小蝌蚪啊!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4.记忆策略的发展
A. B.
常用的记忆策略包括复述、组织和精细加工。 复述 组织:找出记忆材料中各项目间的意义联系,并根据这
些联系进行记忆。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归类策略和纲要
策略。列提纲、画图表、归类等都属于组织策略。
C.
精细加工:把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 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将帮 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
学前儿童发展
主讲之一:张帆
保教知识与能力模块介绍
《学前儿童发展》考试内容与要求
1. 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2.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 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 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 活动中应用。 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 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一)识记内容的外部特征对记忆的影响 1.活动材料的性质 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易被幼儿注意和记忆。 2.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一分等于60秒) 3.多种感官协同合作
四、记忆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二)幼儿自身的特点对记忆的影响 幼儿对活动的需要、兴趣都能直接影响幼儿对活 动的记忆。(看“朵拉”学英语)
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的 效果要好得多。 (2)识记的内容与性质 当识记的材料成为人的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的 效果就好。 (3)识记方法 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二、记忆的过程
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材料数量与识记效率成负相关。 直观形象的材料的识记效果比抽象材料的识记效果 要好。 (5)识记时的情绪状态 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识记效果好;在消极情 绪状态下,识记效率低。 如果情绪波动非常强烈、兴奋性高,不论情绪色彩 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记忆同样深刻。
一、记忆概述
2、按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 瞬时记忆: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 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0.25-2秒) 短时记忆: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 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 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哪个大。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3.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

幼儿阶段,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这主要由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 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但语词逻辑记忆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语词记 忆的效果逐渐接近形象记忆的效果。 对于直观材料比语词材料容易记,形象化的描述 比抽象的概念或推断容易记


【案例分析】
识记数字时,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1”像棍子
;“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
“5”像钩子;“6”像哨子;“7”像拐棍;
“8”像葫芦;“9”像烟斗等。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4.记忆策略的发展 【实验介绍】若干个倒置的杯子,其中一个下面有 只小狗,实验者离开,请幼儿记住哪只杯子下面有 小狗: 2岁幼儿不接受实验任务,不愿等待实验者回来。 3岁儿童则已经会运用多种策略: a. 注视藏小狗的杯子,说有; b. 手放在藏小狗的杯子上; c. 把藏小狗的杯子移到突出位置.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经典例题】 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 卜、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记忆,有些幼儿回忆时说: “刚才看到了救护车和护士、兔子和胡萝卜,还有太 阳和月亮。”这些幼儿运用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 B.精细加工 C.组织 D.习惯性
四、记忆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