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ET成像和常规方法在早期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肿瘤是对人类健康有着巨大威胁的疾病之一。
如何提升肿瘤的早期诊断水平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来,医学影像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现代成像技术已由单纯的解剖形态学时代逐步跨入了形态影像与功能影像、数字化影像、分子成像等有机结合的时代。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定位、定性及分期、分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成像原理和设备不同,临床上通常需要利用多种模态影像技术成像的信息。
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描述形态的解剖成像技术和描述人体生理或病理代谢的功能成像技术。
解剖成像主要包括X 线、CT、MRI、超声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等。
功能成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分析和灌注成像(PWI)等。
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和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点,具体如下:①X 线透视检查技术简便而且费用较低,对骨骼系统及肺部等具有高自然对比结构及其病变的显示更加直观、可靠,同时可动态观察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其诊断效能受检查者的技术影响较大。
而且较多的X 射线暴露可能对被检查者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②CT成像速度快,对敏感组织在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上显示较清晰,通过横断位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对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进行各种评估,但其对软组织器官的分辨能力低于MRI,且没有功能成像功能,对检查者也有电离辐射影响。
③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也是一种可以显示解剖结构的断层成像技术。
它利用磁共振的原理,通过对人体组织中水或脂肪中氢原子的检测,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最终转换成人体组织信息显示出来。
MRI 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可达到解剖级别的水平,在多数肿瘤的诊断上较CT 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而且无电离辐射,敏感性高,可获得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立体图像。
PET-CT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PET/CT
PET/CT是目前分子影像学技术的代表。 将解剖形态学与人体的功能、代谢和受体完美结合的一种显像方
法。 显示生物物质的空间分布、数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PET/CT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及改进治疗方案,
2005-1-20 放化疗后复查PET- CT:鼻咽部、颈部(-);骶骨及 T11骨转移。
NPC放疗前
NPC放化疗后
鼻咽部(),骶椎、 T11骨转移
治疗前
肺癌脑转移治疗前后对比
治疗后
四、假阳性病例的分 析及对策
盆块查因(一)
患者女性41岁,下腹痛伴阴道流血5天入院。 MR:子宫左后方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卵
此外,氧代谢(15O-氧气)显像、骨代谢(Na18F)显像、血流 灌注(15O-水、13N-NH3·H2O)显像也可弥补 FDG 的某些不 足,在 PET 分子显像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PET/CT乏氧显像
18F-FMISO显像可以有效获 得有关肿瘤组织氧合状态的 信息,确定放疗计划,很容 易确定肿瘤细胞的那些部位 需要提高照射剂量,从而使 照射剂量分布更加合理或者 在治疗前根据乏氧情况使用 增敏剂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合 程度。
术后+1疗程化疗后复查:盆腔、左上腹 及左下腹术后残留,病变侵及盆腔内周 围脏器及腹膜,与术前PET显像比较, 残留病灶内高代谢区减少及SUV显著减 低,提示化疗效果显著。
术前PET-CT显像
盆腔恶性病变,最大SUV=8.01(术前
姑息性手术+1疗程化疗后
PET/CT病例(化疗前后比较)
患者女性,52岁,双乳癌术后四年,2004年10月PET/CT提示全 身多发转移,化疗6疗程后复查PET/CT。
容积肿瘤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容积肿瘤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肿瘤的早期诊断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而容积肿瘤成像技术是一种针对肿瘤的成像技术,它能够非常清晰地展现肿瘤的结构、大小和位置等重要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加准确地了解肿瘤情况,制定更合理的治疗计划。
一、容积肿瘤成像技术简介容积肿瘤成像技术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获取肿瘤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精确地定位肿瘤,并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等关键信息。
目前,常用的容积肿瘤成像技术有 CT、MRI 和 PET 等。
CT 是一种使用 X 射线扫描身体部位并重建成 3D 图像的成像技术。
CT 能够非常清晰地展现不同组织密度的区别,从而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肿瘤并评估其大小和形态。
但是,CT 在诊断肿瘤时可能会造成辐射损伤,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MRI 则是一种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创建身体部位的影像的技术。
MRI 能够非常清晰地展现软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对肿瘤的检测和诊断非常有帮助。
而且,MRI 对身体没有威胁性,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安全、无害的医学检查方法。
PET 则是一种使用放射性药物来检测体内代谢活动的技术。
PET 能够明确地显示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代谢状态,在诊断肿瘤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但是,PET 对患者可能造成一定的辐射损伤,需要注意保护身体健康。
二、容积肿瘤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容积肿瘤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肿瘤、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治疗效果。
具体来说,容积肿瘤成像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肿瘤早期诊断容积肿瘤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获取肿瘤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肿瘤。
在体检、影像学筛查或症状初现时,患者可以进行容积肿瘤成像检查,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肿瘤分类和分级容积肿瘤成像技术能够帮助医生进行肿瘤的分类和分级。
通过检查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分布等特征,医生能够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并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效果比较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效果比较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常常在晚期被发现,因此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影像学是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评估病变的范围和分期。
常见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CT、MRI和PET-CT。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超声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创且可重复的影像学方法,对于胰腺肿块的初步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观察到胰腺的形态及内部结构,并且可以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评估血流情况。
超声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较小的病灶往往无法清楚显示,同时由于超声在胰腺部位的深度、病人体型及气体的干扰等因素可能影响其影像质量。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影像学方法之一,它可以提供准确而清晰的胰腺图像,对肿块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帮助鉴别胰腺癌并评估其分期。
CT还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观察肿瘤及其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寻找可能的转移灶。
CT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区分胰腺癌与其他结节性病变,且其辐射剂量较高,对于孕妇及一些对辐射敏感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MRI(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图像,对于较小的病灶有较高的敏感性。
与CT相比,MRI不需要使用放射线,对于孕妇和儿童较安全。
MRI还可以通过使用钆磁共振造影剂来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和对淋巴结转移的检测。
MRI的缺点是成像时间较长,对于不耐受长时间扫描的患者可能存在困难。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CT的优势。
它可以提供代谢和解剖信息的融合图像,可以更好地评估胰腺癌的范围和分期,寻找转移病灶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PET-CT的缺点是较高的成本,相对较长的扫描时间以及较高的辐射剂量。
超声、CT、MRI和PET-CT都是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评估。
磁共振医师三基复习题与答案
磁共振医师三基复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MRCP与ERCP相比,其缺点是( )A、MRCP不需注射对比剂B、无创伤检查C、对胆道感染患者可做检查D、对碘过敏患者可做检查E、MRCP不可做治疗正确答案:E2、关于腰椎MR扫描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腰椎常规应加扫冠状位T2像B、腰椎常规矢状T1、T2扫描C、转移瘤、结核等椎体异常需要加T2脂肪抑制像D、矢状层厚3-4mmE、下缘要包括骶椎正确答案:A3、对放射防护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障受检者健康安全B、保障放射工作者后代健康安全C、保障受检者后代健康安全D、保障人群非随机效应的发生E、保障放射工作者健康安全正确答案:D4、肝癌具诊断价值的序列是( )A、T1脂肪抑制B、同反相扫描C、高分辨扫描D、动态增强扫描E、水激发成像技术正确答案:D5、头颅MRI平扫,给予加扫颅神经薄层,下列情况没必要的是 ( )A、怀疑面肌痉挛B、怀疑三叉神经痛C、急性面瘫患者D、疑舌下神经痛E、以上均必要正确答案:C6、关于MR增强扫描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肝脏,乳腺等的MR平扫后做常规增强扫描对发现病灶,特别是检出小病灶和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能提供较为可靠地依据。
B、中枢神经和骨骼,肌肉系统主要侧重增强效果的观察,一般不需做动态增强扫描。
C、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不同时间点的强化信息,对于增强的时间过程有特别的要求。
D、腹部脏器,脑垂体等平扫时未发现病变或不能明确病变大小,位置,性质时,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及病变的鉴别诊断等,均需做动态增强扫描。
E、MR常规增强扫描主要侧重增强效果的观察。
正确答案:E7、面瘫患者,常规头颅MRI平扫的目的是 ( )A、确诊面神经炎B、了解听骨链发育不全C、初步排除脑梗死引起的中枢性面瘫D、评估中耳乳突炎E、诊断面神经瘤正确答案:C8、小结节层厚层间距适宜用( )A、薄层厚/厚层间距B、厚层厚/薄层间距C、厚层厚/厚层间距D、薄层厚/薄层间距E、都行正确答案:D9、可用于显示白质纤维束的技术是 ( )A、DTIB、MRSC、T2WID、增强T1WIE、MRA正确答案:A10、关于MRC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RCP最主要的作用是梗阻定性B、2D有助于了解细节,3D有助于了解大体C、如果患者无法屏气,则无法检查D、2D、3D一样,采集一个就行了E、MRCP最主要的作用是梗阻定位正确答案:E11、椎管内疾患首选影像检查是 ( )A、彩色多普勒超声B、PET/CTC、MRID、增强CTE、CT正确答案:C12、下列序列中,显示半月板病变最佳的是A、T2WIB、T2脂肪抑制像C、DWID、T1WIE、FLAIR正确答案:D13、关于磁敏感性伪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场强越均匀,磁敏感性伪影越重B、自旋回波序列磁敏感性伪影较轻C、梯度回波序列磁敏感性伪影较重D、平面回波序列磁敏感性伪影最重E、磁敏感性伪影常出现在空气和骨组织交界处正确答案:A14、评估肩关节盂唇损伤首选 ( )A、高分辨率CTB、MRIC、超声D、DRE、DSA正确答案:B15、MRI脂肪抑制技术的优点不包括 ( )A、可提供鉴别诊断信息B、增加化学位移伪影C、改善图像对比,提高病变检查率D、增加对比增强扫描效果E、减少运动伪影正确答案:B16、颅脑CT灌注的参考血管为 ( )A、颈动脉B、颈静脉C、腹主动脉D、胸主动脉E、腹腔静脉正确答案:A17、GD-DTPA行MR增强扫描时常规使用的序列,正确的是( )A、SE T1WIB、SE T2WIC、FSE T2WID、GRE T1WIE、SSFE T1WI正确答案:A18、关于摆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避免握手、双脚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产生环路B、尽量使检查部位靠近磁体中心点C、使用垫子/床单,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磁体孔壁D、选择合适的方向,避免扫描床无法到达E、磁共振可任意角度成像,摆位不重要正确答案:E19、Gd-DTPA的应用中,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Gd-DTPA口服不吸收B、静脉注射后,由肾脏浓缩以原形随尿排出C、Gd-DTPA不透过细胞膜,主要在细胞外液D、不易透过血脑屏障E、易透过血脑屏障正确答案:E20、双回波SE序列获得的图像是 ( )A、PD、T2WIB、PD、T1WIC、T1WI、T2WID、都是T2WIE、都是T1WI正确答案:A21、关于人体病理组织信号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治疗情况不同病理组织内部的细微结构表现各异B、重要的是在于分析病变MRI信号C、病变不同,具有不同的质子密度D、T1弛豫时间随病理过程不同也不相同E、T2弛豫液体流速随治疗情况不变正确答案:E22、科室腹部多期增强采用哪种K空间填充方式 ( )A、循环对称B、放射状C、中央K空间优先D、迂回轨迹E、Propeller正确答案:C23、SE序列扫描,下列哪个参数组合得到的是T2WI( )A、TE8ms,TR300msB、TE15ms,TR500msC、TE20ms,TR1000msD、TE5ms,TR1700msE、TE90ms,TR2500ms正确答案:E24、头颅MRA最常用的采集方式是 ( )A、3D PC MRAB、2D PC MRAC、3D TOF MRAD、2D TOF MRAE、CE MRA正确答案:C25、SE序列两个相邻90°RF脉冲之间的时间定义为( )A、TEB、2TEC、TID、2TIE、TR正确答案:E26、下列造影技术中,哪些不属于MR水成像范畴( )A、MR胰胆管造影B、MR尿路造影C、MR血管造影D、MR腮腺管造影E、MR泪道造影正确答案:C27、决定MRI图像分辨率最主要的因素是( )A、信噪比B、序列C、矩阵D、体素E、FOV正确答案:D28、超导磁体中使用液氮的目的 ( )A、是使用液氮前为达超导低温状态的予制冷过程B、使磁体达到超导状态C、使磁体温度升至8K以上D、使磁体温度降至8K以下E、使磁体环境温度达负173℃左右正确答案:E29、垂体动态增强常用 ( )A、T2WIB、TSE T1WIC、T1 FFED、SE T1WIE、T1 TFE正确答案:B30、颅脑DWI 高b值最常用的是 ( )A、1000B、1500C、500D、800E、2000正确答案:A31、不能用于MRI成像的参数是: ( )A、血流速度B、质子密度C、线性衰减系数D、T1、T2E、弥散运动正确答案:C32、下列不属于基底节的是A、屏状核B、丘脑C、尾状核D、豆状核E、纹状体正确答案:B33、静脉窦成像一般采用 ( )A、3D PC MRVB、3D TOF MRAC、FLAIRD、DWIE、B-TFE正确答案:A34、早期肺癌筛查的首选影像方式是 ( )A、经阴道超声B、MRIC、CTD、增强CTE、PET/CT正确答案:C35、细胞毒性脑水肿最常见的最因是:( )A、脑出血。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以及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背景和重要性。
肿瘤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亡。
肿瘤疗效评价是评估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反应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疗效预测和个体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还对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分子影像技术,利用特殊的放射性标记剂(如18F-FDG)追踪和测量患者体内代谢活性,从而提供了更准确、客观的肿瘤疗效评价指标。
它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生理功能和分子水平的改变,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实时、可视化的肿瘤评估手段。
本文将从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定义和背景、分类和应用、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阐述该技术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同时,本文也将对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建议进行探讨,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参考,推动肿瘤疗效评价领域的不断进步。
总之,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作为一种先进的分子影像技术,对肿瘤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定义、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对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进行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总体概述。
其次,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定义和背景、分类和应用,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 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建议。
整篇文章将以这个结构来探讨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相关问题,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的目的是介绍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重要性、分类和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定义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利用各种物理学原理,通过特定的设备对人 体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无创性成像的技术。
发展历程
自X射线发现以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X射线平片 到复杂的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漫长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 学影像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 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患者 体内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等信息,从而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
无创性检查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以 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
指导治疗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 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治疗效果。
2024/1/26
29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未来趋势
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
远程医学影像服务
将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信息进行融合 ,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 程医学影像服务,使患者在任何地方 都能接受专业的医学影像检查。
智能化医学影像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自 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 性。
超声成像特点
实时动态显示、无辐射、价格相对较 低、操作简便等。
20
常见超声检查方法及应用
01
02
03
04
A型超声
一维超声,主要用于眼科和颅 脑疾病的诊断。
B型超声
二维超声,广泛应用于各个临 床科室,可观察脏器大小、形 态、内部结构等。
M型超声
主要用于心脏和大血管的检查 ,可观察心脏各层结构、运动 情况等。
petmr报告解读
PET/MR检查是一种将正电子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技术结合在一起,用于早期筛查和诊断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医学影像检查。
以下是对PET/MR报告的解读:
1. 检查范围:PET/MR检查范围较广,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包括但不限于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骨骼等。
2. 检查结果:PET/MR检查可以早期发现2mm以上的癌症病变和其他重大疾病。
同时,由于检查时间缩短到分体式设备的一半左右,并且具有降噪设计,因此体验感较好,辐射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 病例分析:以一个51岁的女性为例,她在半年多前因右肺下叶内侧基底段结节考虑为肺癌,并接受了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手术。
术后病理显示为中分化腺癌,淋巴结(0/5)。
通过PET/MR检查,可以评估该患者的癌症病变是否复发或转移,以及其他部位是否有新的癌症病变。
4. 检查流程:PET/MR检查通常需要预约,并在检查前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例如禁食、注射显像剂等。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动作和呼吸。
检查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出具报告,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总之,PET/MR报告是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出具的医学影像报告,用于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需要进行PET/MR检查,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前往专业医院进行检查。
购买1[1].5T磁共振的必要性及如何选择
浅析购买1.5T超导磁共振的必要性及选择标准1.购买磁共振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收入增加及可支配健康费用的提高,恢复健康和进一步了解病情的需求给现代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现代医院在诊断和治疗水平方面同步提高。
磁共振作为现代大型医疗诊断设备的制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中基层医院的关注,下面我们浅析一下磁共振对医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般来说磁共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1.磁共振是医院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2.磁共振可以大幅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3.磁共振是医疗影像设备的制高点4.磁共振可以大幅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5.磁共振可以帮助医院挽留和吸引病源6.磁共振可以创造非常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磁共振是医院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磁共振可以大幅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磁共振是医院持续发展和竞争需求,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在很多文章中都要介绍,在此不做阐述。
磁共振是医疗影像设备的制高点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如此高的水平与医疗诊断设备是密不可分,1895年伦琴先生发现了X射线,揭开了人类利用X线的历史,也揭开了无创检查的历史,使我们在非解剖的情况下了解病人的解剖情况从而发现病灶及异常点,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1976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的发现更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水平并获得了诺贝尔奖;2003年作为最年轻的诊断设备医用核磁共振再次获得医学诺贝尔奖,科学家们在超高场磁共振上利用分子影像造影剂在人体基因片段上面的研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突破,为进一步揭开人类奥秘提供了前所未有方式,磁共振设备影像设备制高点的地位被充分确认。
从磁共振设备成像原理的角度,不论是成像原理、射线损伤、断层方式、软组织显示、3D成像、血管成像、心脏成像、功能成像、骨组织显示及关节肌肉的显示,磁共振于其它影像设备相比,均有较大的优势。
磁共振可以大幅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磁共振的影像采集是真正的三维采集。
影像设备成像的方式一般都有采集、传输、重建、后处理的流程,常规X线设备的采集方式一般在采集方面只有一个方向采集,主要是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中的一种方式,而磁共振的采集可以同时进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三个方向的采集和任意方向的采集,它是真正的三维采集,这种三维采集的方式可以从更多角度对病灶进行观察,更准确地对病变观察和判断。
磁共振全身弥散在肿瘤性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磁共振全身弥散在肿瘤性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初探弥散是指组织内部水分子无规则的随机运动(布朗运动),在MRI常规扫描中加入对称的弥散敏感脉冲,使在施加梯度方向的水分子运动活跃,从而测量活体水分子随机运动状态,由该技术成像获得的图像对比度实际反映了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状态,即称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此技术的开展,基于平面回波技术(EPI)。
EPI-DWI已广泛应用于神经放射学领域,如早期脑梗死、肿瘤、炎症、脱髓鞘等疾病的诊断[1-3],随着MRI超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DWI在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应用有了广泛开展。
DWI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各系统病变的检查,但大部分仍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器官。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RI)技术的迅速,DWI应用于全身MRI,使得快速的肿瘤筛查成像成为可能。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DWI 肿瘤性病变筛查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能够一次性全身范围成像,对于发现有无恶性肿瘤、肿瘤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有无复发有较高的显示率,成像效果与正发射成像(PET)相近,故又称为类PET成像。
1材料与方法1.2磁共振扫描方法:应用Siemens Essenza 1.5T超导MR系统,采用磁体内置体线圈(body coil)进行扫描。
所有患者进行全身EPI-DWI 扫描,对全身进行轴位分段扫描的参数:TR 5500ms,TE86ms,视野26×34cm,激励次数1,矩阵96×128,层厚4mm,层与层间重叠1mm。
扫描过程采用多次分段法,段与段间有4层重叠,自由呼吸扫描,每段扫描需时1min13s,完成整个扫描共需时7-10min。
扫描结束后行3D-MIP重建。
MR-DWI见高信号病灶(高于背景信号)为阳性,发现阳性部位加做常规扫描,对比综合分析其性质,同时其他检查结果。
肝癌早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
肝癌早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世界各地的中老年人群体中,尤其在亚洲地区更为常见。
肝癌早期诊断技术是肝癌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之一,临床上已经出现了多种早期诊断技术。
本文将从各种角度介绍肝癌早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成像学诊断肝癌成像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早期肝癌检查方法,通过CT、MRI等成像技术对肝脏进行扫描,检测肝组织的异常改变和肿块等,从而实现早期肝癌的诊断。
目前,肝癌CT检查已经进入了多层和超高清CT时代,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能够发现更小的肝癌病灶。
MRI技术也不断升级,如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早期肝癌。
此外,PET-CT也成为了诊治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
PET-CT的核素注射能够与葡萄糖结合并散发出放射性信号,通过扫描仪还原成三维图像,可以检测到葡萄糖代谢异常的部位,从而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断。
放射性药物注射需要谨慎操作,因此PET-CT检查不是常规筛查手段,通常是对已知肝癌患者进行的辅助诊断。
二、生物标志物检测肝癌生物标志物检测是重要的肝癌筛查手段,在肝癌高风险人群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常规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血清α-胎蛋白(AFP)、载脂蛋白A1和甲胎蛋白等。
AFP是肝癌生物标志物中最常用的一种,但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可能会引起误诊。
此外,儿茶酚胺-O-甲转移酶、糖类抗原242和C反应蛋白等肝癌生物标志物在研究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诊断价值。
新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已经出现,如利用肝癌血清中蛋白质亚群的一个谱图检测系统来检测肝癌等,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需要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三、基因检测肝癌基因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领域。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肝癌相关的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包括P53、BRCA1和BRCA2等,这些异常的基因可以在早期提供肝癌的预警信号,帮助肝癌早期诊断。
除基因突变外,肝癌自发的DNA启动子超甲基化也可以用于早期肝癌诊断。
PET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PET/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上海华山医院PET中心管一晖教授健康新概念—21世纪最具价值的医学三大发明之一的PET/CT让你成为透明人!PET/CT扫描仪的先进技术和令人吃惊的应用效果导致许多医生不顾及它刚刚出现,就纷纷采用。
PET/CT为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了更直接、更快捷的检查方法。
应用这一核医学技术的新设备,经过多维立体的影像显示患者犹如一个透明人,各种病灶让医生一目了然。
下面的文章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这一核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简称PET)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显像诊断技术之一,能够无创性探测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在机体内分布状况。
其原理在于研究人体生理生化代谢及受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正电子核素衰变产生的正电子与体内的负电子结合,产生一对能量相同(511 keV)但方向相反的γ光子,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探测到这一对光子,得到人体内不同脏器的核素分布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处理,得到人体内标记化合物的分布图像。
正电子核素主要依靠回旋加速器生产,如11C、13N、15O、18F,它们的半衰期极短,分别为20min、10min、2min、110min。
PET显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 发射正电子的核素大多都是组成人体的重要基本元素,用它们作示踪检查合乎生理要求,不干扰人体组织代谢与内环境的平衡;b. PET能够反映组织细胞的葡萄糖、氨基酸及核酸代谢、受体分布、DNA合成动力学,同时是基因研究和新药开发的有力工具;c. 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电子准直代替了铅栅准直,大大提高了探测效率,增加了图像的信息量,降低了统计误差与噪声,因而提高了空间分辨率与对比度,一般PET的系统分辨率在4~6 mm;d. PET图像可以进行精确的组织衰减校正、散射校正和时间校正,从而可对病变或器官进行定量测定;e. PET所用显像剂为超短半衰期核素,人体检查所受的辐射剂量较低。
医学肿瘤学考试
医学肿瘤学考试一、单选题(共99题,每题1分,共99分)1.抗癌药物的剂量强度指的是()。
A、在全疗程中,平均每周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药物剂量B、每次输注药物的剂量大小C、各疗程用药剂量的总和D、每疗程所用药物的总量E、在全疗程中,平均每周的药物剂量正确答案:A2.男性,69岁,因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2周就诊。
体检无阳性体征。
痰检找到鳞癌细胞,后前位常规胸片未见异常。
从影像学角度看,该例基本检查尚应加做()。
A、前弓位摄片B、肺动脉造影C、侧位胸片、支气管分层摄片D、MRIE、支气管造影正确答案:C3.下列哪种骨肿瘤对放化疗均不敏感?()A、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尤文肉瘤C、骨肉瘤D、软骨肉瘤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D4.患者男性,43岁,体检发现AFP>500μg/L,肝、肾功能正常。
有HbsAg阳性史6年。
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术后下列比较合理的治疗措施是()。
A、中药治疗B、化疗C、分子靶向药物治疗D、密切观察随访E、免疫治疗F、放射治疗正确答案:D5.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
A、间叶瘤B、母细胞瘤C、白血病D、癌E、肉瘤正确答案:E6.患者男性,45岁,发热、乏力伴消瘦2个月,两侧颈部和腹股沟可触及数粒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2cm,结核菌素试验(-),骨髓检查正常。
如果患者淋巴结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D20为阳性,最佳推荐的治疗方案为()。
A、CHOPB、MOPPC、DAD、VDPE、COPF、R-CHOP正确答案:F7.胰腺癌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是()。
A、MRIB、超声检查C、CTD、X线钡餐造影E、肿瘤标记物CA199正确答案:B8.营养不良主要指()。
A、蛋白质不足B、体重未减轻C、营养物不缺乏D、能量不足E、A+D正确答案:E9.中医中药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是()。
A、强调治病救本B、毒副作用大C、多注重局部D、效果同化疗E、只固本无祛邪作用正确答案:A10.关于早、晚反应组织,不正确的是()。
PE小动物活体成像在肿瘤研究的应用
PE小动物活体成像在肿瘤研究的应用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小动物活体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特定分子探针来观察小动物体内疾病的分子过程。
在肿瘤研究中,PET小动物活体成像广泛应用于肿瘤生长、转移、治疗反应以及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重点介绍PET小动物活体成像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PET小动物活体成像能够提供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的分子信息。
通过标记靶向肿瘤细胞的放射性探针,PET扫描可以实时观察肿瘤的生长过程,包括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等。
此外,PET还可以用于检测肿瘤转移,观察转移部位的分子变化。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肿瘤的发展机制、预测肿瘤的侵袭性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PET小动物活体成像在评估肿瘤治疗反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传统的肿瘤治疗效果评估通常依赖于肿瘤体积的变化,但这种指标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治疗效果。
而PET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代谢、血流灌注和细胞凋亡等分子过程,提供更敏感、准确的治疗反应评估指标。
研究显示,PET成像可以在治疗开始前的早期阶段评估治疗效果,并且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提高治疗的精确度和个体化。
此外,PET小动物活体成像还可用于药物开发的早期筛选和评估。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对其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探针,可以实现对药物在小动物体内的监测和评价。
PET成像可以提供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为合理设计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提供指导。
此外,PET还可以通过检测药物的靶向效果,评估药物对肿瘤的选择性作用,帮助筛选具有潜力的抗癌药物候选物。
总的来说,PET小动物活体成像在肿瘤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观察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评估治疗反应、以及药物代谢和分布等,PET成像可以为肿瘤研究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分子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PET小动物活体成像将为肿瘤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手段和突破口,有望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个体化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超声成像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成像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引言:癌症是一种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癌症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
超声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在癌症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超声成像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一、超声成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超声成像技术是通过利用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生成图像来观察生物组织结构和异常变化。
其特点包括无辐射、实时性、无创伤、较低成本等。
超声波以高频振动的形式传播在人体组织中,当遇到不同组织界面或病变组织时,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经过传感器采集和处理,最终生成图像。
二、超声成像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1. 肿瘤早期筛查超声成像技术可用于肿瘤早期筛查,提供了一种快速、无创伤的方法来检测肿瘤的存在。
例如,乳房超声成像可帮助早期发现乳腺癌;甲状腺超声成像可发现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
2. 肿瘤定性诊断超声成像技术可通过观察图像特征,帮助医生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肿瘤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血流信息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成像技术进行评估。
例如,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诊断心脏肿瘤,肝脏超声成像可诊断肝癌。
3. 指导肿瘤穿刺活检超声成像技术可用于指导肿瘤穿刺活检,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可以根据超声成像图像确定穿刺点和方向,确保准确获取病变组织。
三、超声成像技术在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1. 肿瘤分期超声成像技术可通过评估肿瘤的大小、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帮助医生进行肿瘤分期。
例如,乳腺癌超声成像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 预后评估超声成像技术可以评估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为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与其生长和浸润能力密切相关,通过超声成像技术可以间接评估肿瘤的预后。
四、超声造影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是超声成像的一种进一步发展,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微小气泡造影剂,增加超声信号的反射,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
多模态医学图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性评估
多模态医学图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性评估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检测和准确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近年来,多模态医学图像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结合不同影像模态获得的信息,可以提高对早期肺癌的准确性评估。
本文将探讨多模态医学图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并评估其对准确性的影响。
一、CT与PET/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1. CT技术: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身体部位,然后通过计算机构建三维影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在早期肺癌诊断中,CT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并显示异常组织或结节。
通过观察结节大小、形状、边缘特征等参数,可以初步判断其恶性程度。
2. PET/CT技术: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结合CT成为PET/CT,它通过测量注射的放射性示踪剂在身体组织中发出的正电子,来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
在早期肺癌诊断中,PET/CT可以提供肿瘤的代谢信息,并辅助鉴别良性和恶性结节。
二、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的优势1. 综合信息: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可以将不同成像模态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结合CT和PET/CT两种成像技术能够同时利用结构信息和代谢活性信息,提高对早期肺癌的准确诊断。
2. 辅助评估:通过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医生可以获取更丰富、全面的影像特征,并配合临床数据进行辅助评估。
这有助于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定位精度:结合多模态医学图像还能够提高手术定位精度。
在手术前或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成像模态下可视化的病灶位置来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方式。
三、多模态医学图像评估早期肺癌的挑战与前景1. 数据融合算法: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涉及到不同数据类型、分辨率、噪声等问题。
因此,开发高效准确的数据融合算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目前,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的方法。
(18)^F-FDG PETMR与PETCT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对比研究
应用研究18F-FDG PET/MR与PET/CT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对比研究王佳1,许远帆2,宫健1,李德鹏1,张晓宏1△摘要:目的比较一体化PET/MR与PET/CT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差异,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影响。
方法32例颅内肿瘤患者,同日先后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及PET/MR颅脑局部显像检查。
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分析及t检验对两者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及靶区/本底比值(T/B)进行比较。
参照病理及随访结果,运用χ2检验比较PET/CT与PET/MR的病灶检出率。
结果32例患者共78个病灶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其中76个病灶为恶性肿瘤,包括胶质瘤7例共10个病灶,淋巴瘤3例共11个病灶,脑转移瘤20例共55个病灶,其余2例为脑膜瘤、垂体微腺瘤各1例,均为良性。
PET/MR较PET/CT多发现31个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266,P<0.01)。
78个病灶中有40个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脑实质,病灶的SUV max-MR与SUV max-CT有良好的相关性(r=0.799,P<0.05),PET-MR影像T/B值较PET-CT略高,均值差为0.21(95%CI:-0.433~0.850);另38个病灶18F-FDG摄取接近脑实质,PET/MR比PET/CT多检出28个,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5,P<0.01)。
36个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0,P>0.05),但其中3个病灶PET/CT检查仅发现水肿而未发现明确病灶;42个无水肿病灶中,PET/MR多发现29个,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90,P<0.01)。
62个最大径<3.0cm的病灶中,PET/MR比PET/CT多检出31枚,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8,P<0.01)。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
第39卷第3期2021年3月CHINESE HEALTH CARE中华养生保健肺癌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这主要与空气污染问题加剧、环境恶化、烟草等多种因素相关,本病已成为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恶性疾病之一[1]。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所有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
70%以上的肺癌发现时已为晚期,因此,早期发现并诊断肺癌成为所有研究者致力于研究的方向;目前,由于失去手术治疗最佳时期,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因此,及时、准确的疗效判断对患者的治疗策略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
依据组织学分型,本病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及小细胞肺癌两类,其中以前者最为高发,占比可达80%~85%[3]。
肺癌患者早期多缺乏特异性的表现,以咳嗽、咳痰、喘鸣等表现为主,伴随病情发展,本病患者还会出现胸痛症状,肺癌无传染风险,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是目前改善肺癌预后效果的关键。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肺癌诊断的首选方式,而伴随各类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在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与价值也日益突出,现结合相关的研究报道进行具体分析。
1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肺癌,即支气管肺癌,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性别、地区差异,城市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这一差异的造成可能与空气质量、烟草因素等相关。
我国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4]显示,2014年肺癌的新发病例达78.1万例,而死亡病例达62.6万例,以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而西部地区最低。
目前治疗肺癌的方式较多,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等应用广泛,而基因疗法、生物疗法、免疫疗法[5]等也在不断推广,但肺癌的无年生存率仅为16%,这主要与早期肺癌发现率、诊断率低相关,故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肺癌诊断的基本原则[6],也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的关键。
2肺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介绍2.1X 线影像学的发展历经多年的发展,最早应用于肺癌筛查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为X 线,但因X 线的重叠伪影,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差,故而存在较高的漏诊风险[7]。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肺部肿瘤诊断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原理,然后对肺部肿瘤诊断常见方法进行了分析。
接着详细阐述了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优势,结合临床应用实践和案例分析进行论述。
总结了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医学界提供有关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启发和指导。
【关键词】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肺部肿瘤、诊断、应用价值、技术原理、优势、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概述肺部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CT和PET等在肺部肿瘤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准确区分炎症和恶性肿瘤、无法提供组织微结构与功能信息等。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的自由扩散来反映组织微结构的变化。
在肺部肿瘤诊断中,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组织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本文将深入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技术原理、常见方法分析、优势特点、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非侵入性的肺部肿瘤诊断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1.2 研究背景肺部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射线、CT和MRI在肺部肿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早期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发展,其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重视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提高检查诊治效率
重视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提高检查诊治效率摘要】探讨医学影像设备和检查方法发展现状,重视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提高检查诊治效率的重要性,分系统分疾病讨论影像检查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总结促进影像检查合理选择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影像检查效率 X线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120-02Pay attention to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WANG Zhi-qing Panzhihua central hospital radiology, Sichuan province, 6170671 影像设备发展的现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医学影像设备也随之不断发展,使医学影像学从单一的普通放射诊断发展为包括超声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发射体层成像(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和数字血管造影术(DSA)等多种成像技术的学科,每种成像技术又有多种检查方法。
普通放射诊断已由传统的X光机向数字化发展,如CR、DR。
CT的技术进步更是突飞猛进,由普通CT向螺旋CT发展,螺旋CT又单层向多层发展,目前已有320层螺旋CT出现;检查方式由单一的平扫向平扫、增强、平扫加增强、多期增强发展;图像后处理功能也更强大,如:MPR(多平面重建)、MIP (最大/小密度投影)、SSD(表面遮蔽显示)、VR(容积演示)、CTVE(CT仿真内镜)。
MR由永磁向超导、低场向高场发展,目前已有7T磁共振的出现,目前磁共振在组织波普分析与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化学特性以及功能研究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
超声检查项目也丰富多彩,如彩超、腔内超声、增强超声、介入超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医学2016年7月第37卷第7期•1743 •检验比较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G±0,计数资料间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〇.05)。
2 结果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2.2两组不同时期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的症状评分相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05),但治疗组在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
见表2。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治疗组4532(71.11)7(15.56) 4(8.89)2(4.44)43(95. 56)①对照组4517(37.78)11(24.44) 8(17.78)9(20)36(80)注:两组比较,①P< 0.05表2两组不同时期症状评分比较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45 6. 62 ±1.34 4. 02 ±1.94 2.15 ±2.26 1.03 ±1.17对照组45 6.58 ±1.47 4.97 ±2.43 3.58 ±2.61 1.98 ±1.84J值0. 134 9 2. 049 5 2. 778 5 2. 922 7P值>0. 05<0.05 <005<0. 053讨论跖疣是因机体感染HPV -1、HPV -2和HPV -4所引起,诱因包括摩擦、外伤、足部多汗、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等,治疗关 键在于破坏疣体、促使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免疫反应[2]。
然而,因仅有分化成熟的表皮细胞感染HPV,表皮抗原递呈细胞难以 接触病毒,故机体不会形成对HPV感染的免疫力,增加了治疗 难度[3]。
普通C02激光治疗可汽化和碳化疣体,治疗时间短,起效迅速,但对机体损伤大,创口不易愈合,治疗后易复发;单 纯冷冻操作方便,便于开展,但适用范围狭窄,仅适合治疗小疣 体,需反复治疗,治疗时间长,易引发水疱、水肿、疼痛等不良反 应,且难以彻底根治[44]。
这些年来,医学界提出了“绿色疗法”,即冷热交替治疗,该治疗方案可有效破坏病变组织细胞, 并可有效避免损伤附近正常组织,具有确切的疗效[6]。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点阵激光治疗面颈部浅表性瘢痕的治 疗效果。
点阵C02激光联合冷冻治疗具如下特点:①易于操 作,不用麻醉,具有治疗与修复作用;②冷热交替,可提高疗效,横向分层热损伤,纵向分割打孔,可有效崩解病变组织,促使液 氮低温快速传导,增强冷冻效果,降低冷冻强度,减少不良反 应;③该疗法可使生物组织迅速经历极端环境变化,可彻底变 性蛋白质和破坏血管系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减少复发[7]。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 在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的症状评分均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〇.05)。
综上所述,点阵C02激光联合液氮冷冻可有效治疗跖疣,可快速缓解症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1]李丽琴,黄敖,刘君,等.C02激光联合匹多莫德、中药熏洗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8) :53,[2]刘玮,段彦娟,孙钢.中药泡脚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较大型妬疣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10(6) :364,[3]赵跃凤.中药泡脚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多发性妬疣的临床 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 (11):137.[4]吴栋杰,莫报翰,黄翠丽.五种方法治疗顽固性跖疣的疗 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 (11): 1200.[5]马春光,陈丽华,李玉华,等.温热水浴疗法联合液氮冷 冻治疗多发性镶嵌疣5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 科学),2014,31(6) :345.[6]姚文娟,廖列辉.液氮冷冻联合中药治疗跖疣热瘀互结 证4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7) :218.[7]缪泽群,郑楷平,肖桂凤,等.点阵C02激光联合液氮冷 冻治疗跖疣45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 (10) :1024.[收稿日期:2〇15-〇8-24编校:李晓飞]MR- PET成像和常规方法在早期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研究李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贵阳550002)[摘要]目的:探讨MR-PET和常规方法在早期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诊治的5例早期肿瘤 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MR-PET方法诊断,将诊断结果和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分析MR- PET在早期肿 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入选5例均经过病理诊断得到确诊,患者中1例肝癌,1例食道癌,2例肺癌,1例淋巴 癌,病理诊断率为100%,和MR-PET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肝癌,0例食道癌,1例肺癌,2例淋巴癌,诊断符合 率为5%)(P>0. 05)。
结论:早期肿瘤性病变患者采用MR- PET诊断效果理想,该方法诊断重复性强,创伤小,临床诊断 确诊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MR- PET;常规方法;早期肿瘤性病变;诊断;应用效果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近年 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 后临床症状不显著,多数患者在体检中发现。
目前,临床上对 于早期肿瘤性病变尚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方法更多地以病理诊断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确诊,但是该方法 对患者创伤较大,可重复性较差。
近年来,MR- PET在早期肿 瘤性病变诊断中广为应用,且效果理想[1]。
为了探讨MR- PET 和常规方法在早期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1744 •吉林医学2016年7月第37卷第7期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诊治的5例早期肿瘤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诊治的36例早期肿瘤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为40. 2〜78. 9岁,平均为(65. 7 ± 3. 1)岁,入选患者均符合早期肿瘤性病变临床诊断标准,且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诊断得到确诊。
患者及家属对诊断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尸>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选患者均MR- PET方法诊断,方法如下:采用 GE3.0T诊断仪进行诊断,患者诊断时从头顶到膝关节以上水平,分为六段轴位进行扫描,采用自由呼吸模式。
根据患者情 况设置扫描参数:TR13 600 ms,TE79.0 ms,TI170 ms,b 值为 50 s/mm2,层厚为 5.0 mm,层间隔 0 mm,FOVread430 mm,FO-VphaselOO.0%,扫描完毕后采用WP工作软件对获得的图像进 行三维融合处理,并将获得的3D- MIP图像后进行黑白反转得 到PET图像。
将获得的图像由2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 采用双盲法对图像对象独立分析,对于意见不一致时采用协商 方法达成共识,必要时让第三位专家阅片[2]。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 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 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2结果2.1两种诊断方法确诊率比较:本次研究中,入选5例均经过病理诊断得到确诊,患者中1例肝癌,1例食道癌,2例肺癌,1例淋巴癌,病理诊断率为100%,和MR- PET诊断相比差异不 显著(2例肝癌,0例食道癌,1例肺癌,2例淋巴癌,诊断符合率 为 5%)(尸>0.05)。
见表 1。
表1两种诊断方法确诊率比较[例(%)]诊断方法例数肝癌食道癌肺癌淋巴癌MR - PET51(20)0(0)2(40)2(40)病理诊断51(20)1(20)2(40)1(20)Y2值 5.93 6.330.93 6.48尸值<0.05<0.05>0.05<0.052.2典型病例分析:男,67岁,因“反复胸痛2月”入院CT:左 侧髂骨骨质破坏,余未见明显特殊,见图颈,胸,骶椎,左侧髂骨多发异常信号,见图2; PET:右侧胚骨中上段、左侧胚 骨上段、双侧股骨下段、左侧髂骨、部分脊柱、左侧第5后肋见 多发小片状异常信号,见图3。
弥散受限穿刺活检证实:原发骨 非霍奇金淋巴瘤。
3讨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早期 缺乏理想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使得患 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常规方法更多地以病理诊断为主,这 种诊断方法确诊率虽然较高,但是该方法对患者创伤较大,且 对于肿瘤患者风险也比较大,诊断依从性较差。
近年来,MR -PET在早期肿瘤诊断中广为应用,且效果理想。
该诊断和其他图1典型病例CT图图2典型病例MRI图3典型病例PET诊断方法相比优势较多,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作为 一种全身检查性方法已经在许多基层医院诊断中得到应用,该 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在搜寻病变、肿瘤分期、疗 效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再加上该诊断方法检查时比较便 捷、无辐射以及合理的收费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MR-PET属于是一种扩散加权成像,通过检测组织细胞间隙水分 扩散运动的强弱来间接地反应组织细胞的生理病态。
根据相 关研究结果显示:MR- PET属于是一种量化指标,更加有利于 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且该诊断方法的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相 仿[3]。
本次研究中,入选5例均经过病理诊断得到确诊,患者 中1例肝癌,1例食道癌,2例肺癌,1例淋巴癌,病理诊断率为 100%,和MR- PET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肝癌,0 例食道癌,1例肺癌,2例淋巴癌,诊断符合率为80%) (P > 〇.05)。
由此看出:MR- PET诊断时在不降低诊断符合率的同 时对患者创伤较小,反复性较强,使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早期肿瘤性病变患者采用MR- PET诊断效果 理想,该方法诊断重复性强,创伤小,临床诊断确诊率较高,值 得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1]王小艺,吴宁,赵燕风,等.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与正 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肿瘤病灶诊断能力的比较 [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6):545.[2]薛鹏,尚英杰,张伟,等.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在 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7):1158.吉林医学2016年7月第37卷第7期•1745 •[3]葛艳明,李耀武,王滨,等.背景信号抑制扩散加权成 志,2011,30(9):1387.像对兔VX2肝移植瘤疗效评价的实验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 [收稿日期:2015 - 10 -19编校:李晓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何静(安徽省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安徽池州247000)[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上动脉血流检测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