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中国最年轻科学家——曹原
震惊世界的21岁中国最年轻科学家——曹原
震惊世界的21岁中国最年轻科学家——曹原北京时间2018年12月19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Nature)发布了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
21岁麻省理工学院在读博士曹原位居榜首,他攻克了困扰全球物理科学界100多年的世界超导物理学难题!——震惊了全世界!他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月读完初一,三个月读完初二,不到半年读完初三,13岁就考上了高中。
别人都是高中三年,而他只用了1年,就全部读完了高中的课程。
2010年,14岁的他参加高考,考出了理科669的高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他抢到手,并被选去了驰名中外的、培养科研领域领军人物的“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他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少年班那些学霸们谁都不服谁,只有提起他才会表现得十分钦佩:“真的是怪物啊!”“我们都觉得他实在是太强了,是传说级的人物。
”2012年,他作为首批交流生,被中科大派去美国密歇根大学。
2013年6月,他获得中科大“顶尖海外交流奖学金”,同时被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做两个月的科研实践。
2014年,他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不久,他在牛津大学实践时的导师陈宇林教授,推荐他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他随即远赴重洋,在美国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当汞被冷却至接近0K(-273℃)时,电子可以通行无“阻”,从而将能源损耗降到最低,这个“零电阻状态”被称为“超导电性”,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体的存在,昂内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悲剧的是,超导体要在接近绝对零度(-273℃)的环境下,才能显现其近乎0损耗输电的能力,而这其中的材料,冷却成本却高得让人绝望!之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寻找这种“低成本超导材料”。
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B. Laughlin说:物理学家们已经在黑暗(超导研究)中,徘徊了30年......四年来,曹原也一直在潜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导性。
有才华的青年根据人物特点写。
有才华的青年根据人物特点写。
第一位天才少年名字叫曹原,他是四川成都人,14岁就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震惊了国人,具有非常传奇的成才历程,只能用天才形容。
小时候的曹原就活泼顽皮,但是他并非是捣乱惹祸,而是喜欢做实验,对知识有种强烈的求知愿望,有一次父母下班回家,看到家里翻得乱七八糟,吓了一大跳,再仔细一看,是曹原躲在房间里,拿着瓶瓶罐罐神神秘秘地在做实验,一问才知道,曹原在书上看到实验方面的数据后,就把家里的银首饰翻找出来,都用硝酸溶解了。
妈妈哭笑不得,但是看着儿子澄澈的眼神,想到他是为了学习,就把责备的话又咽了回去,而这一年小小的曹原才九岁。
此后曹原随父母到深圳学习和生活,进入了能够发挥特长和具有学习兴趣的耀华实验学校,在三年的时间里,曹原就超常学习,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所有的课程,并如愿考取了中科大,这让很多人都直呼他为天才少年。
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郭沫若奖学金,曹原在22岁时破解了百年难题,关于石墨烯的研发和理论,让世界都为之赞叹,曹原撰写的论文,让世界都认识了他,他婉拒了美国方面的邀请,留在国内继续深造,努力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天才科学家曹原简介
天才科学家曹原简介曹原,中国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1902年6月3日生于浙江省安吉县。
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天才科学家。
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显露出其卓越的智力,16岁考入大学,20岁赴德留学,23岁就获得研究生学位,27岁又获得博士学位,30岁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36岁被授予“实验物理学家”职称。
曹原精于数学,物理,天文,电子,机械,化学等多门学科,也擅长中国传统文化,如古代戏曲,诗词,书法,绘画,舞蹈等。
他精通德、英、法、俄、日等七门外语,还深研中国药物,对民间医学也有深入研究。
曹原的学术成就非常卓著。
他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深刻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其中许多观点都被认为是先进的。
在中国物理学界,曹原的学术影响力无可比拟,他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学术思想对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曹原不仅是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他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培养人,就是培养国家”,他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特别是将实验教学融入到教育中,为今天的物理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还建立了“科学实验社”,号召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以增强其科学素养,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曹原在业界也有许多贡献。
他是第一位制造出完全由国产零部件制成的电视机的人,也是第一位制造出完全由国产零部件制成的超高频真空管的人。
他还开发出了许多新型实验仪器,使中国实验物理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曹原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其学术成就和技术创新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精进的学风、勤奋的求学态度、超前的视野和勇敢的精神是他获得成功的原因,也是众多年轻人学习和借鉴的楷模。
24岁中国天才曹原:破百年世界难题,有望成中国最年轻诺奖得主
5月6日,24岁中国青年曹原在《自然》杂志上连发两篇论文,一时间再次成为整个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说“再次”呢?因为早在2018年,他就在该杂志首发论文,并震惊全世界。
当时,22岁的他突破了困扰人类107年的世纪难题。
因此,曹原被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
回溯曹原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他不仅是天才少年,更是天才中的天才。
01重磅论文在《自然》发表论文有多牛?首先,要知道《自然》的地位。
《自然》(Nature)与《科学》(Science)《细胞》(Cell)并称为“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期刊”。
在三大期刊上发表文章,让无数科学家梦寐以求。
其次,要明白《自然》的影响力。
在三大期刊上发表文章,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有博士直言:一位学者如果在《自然》上发表一篇论文,就可以在国内任何大学找到教职;发表两篇,就有资格在“211”“985”大学获得正教授职位。
最后,还要清楚《自然》的上稿率。
《自然》毙稿率高达90%,也就是说上稿率仅有10%。
而曹原却先后两次连发两篇文章,堪称“神之操作”。
02世界难题曹原的石墨烯论文有多厉害?这还要从109年前说起。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将汞冷却到-273℃-时,电子传输过程中的电力损失,就会降到趋近于0。
他将这个“零电阻状态”称为“超导电性”,并将这种材料命名为“超导体”。
1913年,昂尼斯又发现锡和铅也具有这种超导性,并因此获诺贝尔奖。
这是一个异常重大的发现,因为一旦应用到实际生活,将大大降低能源损耗,提升经济效率。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为维持低温超导的应用成本实在太高,如果材料能在室温下实现超导,才真正具备实用价值。
因此,在过去的109年里,无数科学家为之前赴后继,但都突破甚微,直到曹原的出现。
2017年8月,曹原和他团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只要将两层石墨烯,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它们就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即刻显现超导特性。
曹原的故事给人的启示
曹原的故事及给人的启示
曹原,一位在石墨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年轻科学家,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执着,更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曹原自幼聪慧,14岁时便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18岁时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麻省理工学院,曹原开始了对石墨烯的深入研究。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他终于在石墨烯的能隙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曹原的成果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也引起了产业界的兴趣。
他的研究为石墨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对于推动全球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曹原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科学研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
只有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其次,爱国情怀是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曹原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表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是中国团队努力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的荣誉。
这种爱国情怀激励着他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前行。
最后,作为科学家,要有责任担当和远见卓识。
曹原的研究成果虽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是更加深入地探索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潜在应用,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曹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天才科学家曹原简介
天才科学家曹原简介
曹原(1913-1970),被誉为“科学界的达罗斯”,是中国现代科
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者之一。
他曾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包括诸多重要科学发现和历史性突破,从而为现代科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曹原出生于1913年,拥有优异的科学天赋和集群精神。
他曾就
读于上海第四中学,毕业后进入国立上海大学攻读化学专业。
1937年,他硕士毕业,获得国立上海大学特等奖学金,随后出国深造,1941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曹原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学院院长等职,发表了许多国际一流的论文,有许多科学研究成果被各国人民所熟知和接受。
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是一位有远见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
曹原曾在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他利用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台计算机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气象研究方面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推出了独特的科学理论,并公布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奠定了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基础。
此外,曹原还曾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知识,例如他最著名的发现是曹原-普朗克电场理论,这是人类对电场能量的发展史最重要
的一步。
曹原也曾发表许多著作,其中包括最著名的《科学史》、《物理学及其应用》等。
曹原在中国科学史上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曾在中国
科学学术界的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也给世界科学界带来了许多启发。
1970年,因病去世,享年57岁。
但曹原的“实验”与“思维”给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带来的贡献,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科学界的前沿。
天才少年曹原事迹概括
天才少年曹原事迹概括他在科学领域做出的成绩,简直就像超级英雄拯救世界一样酷。
曹原从小就对科学有着一种痴迷的热爱。
你想啊,别的小朋友可能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就已经沉浸在那些复杂的科学知识里了。
他在石墨烯超导领域的发现,那可是震惊了全世界。
石墨烯这东西,听起来就很神秘高级,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它,但是一直都没有像曹原这样突破性的成果。
曹原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一头扎进这个神秘的领域,在别人觉得困难重重、迷雾缭绕的科学迷宫里,他却能找到出口。
他在做研究的时候肯定也遇到了好多困难。
那些实验设备就像调皮的小精灵,不按照他的想法来。
数据可能也像调皮的小怪兽,总是跟他捣乱。
可是曹原就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呀。
他就像一个坚定的战士,不管遇到什么,都勇往直前。
而且啊,他这么年轻就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真的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又羡慕又佩服。
他就像一颗超级闪亮的星星,在科学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年龄根本不是限制我们追求梦想的因素。
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有可能创造奇迹。
他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
他肯定在背后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
他可能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忙得晕头转向,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
他对科学的那种热爱,就像我们对美食的热爱一样,是深深扎根在心底的。
曹原的事迹激励了无数的年轻人。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以他为榜样,觉得自己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
他就像一个灯塔,给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年轻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他的故事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有梦想,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做出让人惊叹的成就。
他就像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小科学家,带着满满的知识和才华,来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惊喜。
曹原这个名字,以后肯定会在科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成为人们口中不断传颂的传奇呢。
中国物理学界的天才新星——曹原
2018年年末,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公布了2018年世界十大科学人物的名单,年仅22岁的中国天才少年曹原成功入选并位居首位,轰动了世界。
那么,曹原究竟何许人也?他又做出了怎样惊世骇俗的科学研究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位中国物理学界的天才新星。
超常教育打造的天才1996年,曹原出生于四川成都,11岁时随父母来到深圳生活,转学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耀华实验学校是一间民办私立学校,教学理念比较开放,师资力量也很雄厚,校内有很多熟谙中小学教育规律的名师。
曹原在这样良好的环境里学习,迅速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学习天赋。
在课堂上,曹原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同学,无论什么课程都是一听就懂,而且,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往往超过了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课堂之外,这名小学生也有着和其他同龄孩子不同的爱好——他不玩游戏,不追歌星,反而喜欢动手做实验,拆卸、安装一些电子元件。
为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曹原甚至在家里搭建了一个自己的实验室。
幸运的是,曹原的学习天赋也得到了学校的重视。
为了避免曹原的成长受到限制,校方决定抛弃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年级教学”,为曹原量身定做一套与众不同的超常教育模式。
为此,学校招收了另外两名神童学生,将他们和曹原组成一个“超常班”。
这个“超常班”用校长的办公室做教室,由曾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超过20年的副校长朱源老师直接任教,并配备其他6位名师,全程辅导曹原三人的学业。
在朱源等老师的帮助下,仅仅不到3年的时间,曹原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所有课程学习。
而面对外界惊讶的目光,曹原却不屑一顾地表示,自己只是跳过了中学里一些无聊的东西。
如果不是年龄限制,曹原相信自己会更早参加高考,在“被迫”等到14岁后,他以高考66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立于1978年,可以说是中国实力最强的“超常班”,40年的时间里,这里总共毕业1070名学生,其中有多位后来成长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天才少年曹原
天才少年曹原
作者: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0年第09期
在网络上,有这样一张照片广为流传:一个瘦瘦的青年,稚嫩的面孔,坚定的眼神,自信的表情,他盤腿坐在实验室里,背景写满了物理公式。
这位沉迷科研的青年,就是曹原。
2018年3月5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连发两文,刊出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文章的第一作者均为年仅22岁的博士生曹原。
时隔两年,2020年5月6日,曹原所在的课题组再次连发两篇论文,有关磨角石墨烯科研取得系列新进展。
2018年的研究成果,引起学界轰动。
2018年12月18日,《自然》杂志发布年度科学人物,曹原位居榜首;同时曹原也入选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18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科技领域榜单,成为年龄最小的入选者;同年他还获得了“2018全美十大华人杰出青年”称号。
美国多所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向曹原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能留在美国发展,但曹原都拒绝了。
在曹原看来,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根在中国,比起美国绿卡,学成之后回国报效国家才是自己的理想。
(摘编自2020年7月1日腾讯网)(杳杳/辑)
适用话题:
选择、初心、爱国、理想等。
后科学家曹原事迹
后科学家曹原事迹曹原,一个被誉为“后科学家”的人物,他的事迹让我们对科学家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曹原的科学研究方向是用现代生物学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探索人类遗传学的领域,在此领域中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
曹原是湖南长沙人,于1994年考入北京大学生物学科系,开始进行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曹原发现人类遗传学领域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人类健康和生活的质量。
曹原因此决定投身到人类遗传学领域的研究中来,力求为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1998年,曹原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全额奖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博士学业,并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人类遗传学研究者。
在完成博士学业后,曹原决定回到国内,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
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国独立的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心,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曹原回国后,他在北京大学开设了人类遗传学课程,并领导了一个由学生组成的人类遗传学实验室。
在研究中,曹原发现了许多新颖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不仅为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也为国内相关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曹原还在中国科学院开展了基因组学的研究,获得了很多科技奖项和国际科学界的广泛赞誉。
曹原还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们合作,共同探索人类基因的特征和规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基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此举既能减少人类来分析基因的错误率和工作量,也为人类基因分析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曹原不仅在科学领域有了不少的成就,在生活中也凭借自己的积极生活态度和乐观心态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尊重。
他常常鼓励自己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挑战,这个精神也深刻地影响了曹原的许多学生和同事。
总之,曹原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所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他的奉献和贡献也将为人类遗传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持续的努力,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自身的生命基因。
震惊世界的中国最年轻科学家——曹原
震惊世界的中国最年轻科学家——曹原他,叫曹原!⼀个外表普普通通的年轻⼈,⼀个震惊世界的年轻科学家!2018年底,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然》杂志发布了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科学⼈物榜单,位居榜⾸的是1996年出⽣的中国学⽣曹原。
他是该杂志创办149年来,获此殊荣年龄最⼩的科学家,也是中国最年轻在该杂志以第⼀作者刊登学术论⽂的科研⼯作者。
他的科研成果攻克了困扰全球物理学界100多年的世界超导物理学难题,震惊全世界!如今,数百位世界级学者正在试图复制、拓展他的科研成果。
⼀旦成果落地,将为世界能源⾏业节省数千亿美元的资⾦。
发展⽯墨烯超导效应,攻克世纪难题每年《⾃然》杂志⼗⼤⼈物的封⾯图⽚都是⼀个巨⼤的数字“10”,具体样式和底纹都会融⼊当年的科技热点进⾏设计,2018年的封⾯图⽚明显指向曹原的成果。
数字“10”中的“0”被处理成⼀个正六边形,宛如构成⽯墨烯的碳环结构,整个数字“10”则点出了赋予⽯墨烯超导能⼒的'魔⾓'。
很显然,在《⾃然》看来,曹原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具有很⾼的科学价值。
为什么向来以“严苛”著名的《⾃然》期刊,会对这位年轻的学者如此青睐有加?2018年3⽉5⽇,《⾃然》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作者的重磅论⽂,《⾃然》杂志在论述曹原⼊选年度⼈物的理由时表⽰:“在他的论⽂当中,他发现了当两层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度,就会产⽣神奇的超导效应。
这⼀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块新领域,让⽆数科学家展开研究探索。
”物理界认为,曹原此举解决了困扰世界物理学家107年的难题,取得了⽯墨烯超导领域的重⼤突破。
值得⼀提的是,英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世界》杂志近期也公布了由其评出的“2018年⼗⼤突破”,曹原及其团队的这⼀研究依然位居榜⾸,被认为在量⼦计算等领域有巨⼤应⽤潜⼒。
《物理世界》杂志发布的公报认为,这种“魔⾓”⽯墨烯体系的发现,开创了“转⾓电⼦学”这⼀全新领域。
曹原的青春故事震惊世界的21岁中国科学家
曹原的青春故事:震惊世界的21岁中国科让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自然》杂志,竟然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两篇中国留学生曹原写的“石墨烯超导”论文。
之后,无数大学和科研机构向他抛出橄榄枝,甚至有大学愿意为他提供一个教授的职位。
曹原表示虽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科研生涯会走向何方,奇迹;第二,他会回到中国。
中国科大时任校长侯建国院士为曹原颁发郭沫若奖曹原(前排右二)与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合影曹原发表演讲小,经济效益越大。
超导体的出现,使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几乎为零。
但遗憾的是,超导体要在接近绝对零度(-273℃)的环境下,才能显现其近乎0损耗输电的能力,而这其中的材料,冷却成本却高得让人绝望。
“如果材料能在室温下实现超导,就能避开昂贵的冷却费,彻底改变能量传输、医疗扫描仪和运输等相关领域的现状。
”但这种合适的“低成本超导材料”材料极难找,30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对之一筹莫展。
虽然铜氧化物一直是物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但其结构往往难以调整,因此,超导很难实现。
后来,曹原师徒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用石墨烯代替铜氧化物实现超导!“石墨烯是当前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简单来说,它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其神奇让人难以想象。
”曹原解释说,它不仅结构很稳定,而且导电性能更强大。
石墨烯的电子运行速度能达到1000千米/秒,远远超过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
因此,有望利用石墨烯来制造下一代超高频电子器件,使未来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可以比现在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项特性,也决定了石墨烯跟电池是“天生绝配”,在电能储存领域,石墨烯是耀眼的“明星”。
2016年的一场交易博览会上,一款石墨烯充电宝吸引不少人的眼球,只需10分钟就可充满6000mAh 的电量。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未来有一天,电动汽车广泛使用石墨烯电池,只需几分钟就能把电充满,比去加油站加油还方便!”曹原说。
石墨烯还是自然界中最为坚硬的物质,其硬度超过金刚石。
曹原 超导世界的天才“95后”
曹原超导世界的天才“95后”作者:暂无来源:《科学大观园》 2021年第19期◎ 编辑|任红雨95后曹原获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已在《自然》《科学》发表9篇论文。
伦敦时间2020年5月6日,中科大2010级少年班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连发两篇石墨烯论文。
其实,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网站连发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论文,并专门配发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Eugene J. Mele对这一重大突破的评述。
曹原也因此成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2018年12月18日,《自然》杂志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正是曹原。
许多报道将其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到底有多厉害?《自然》(Nature)与《科学》(Science)、《细胞》(Cell)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期刊。
能够在三大期刊上发文,是无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不过,单是《自然》高达90%的毙稿率,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有能力在三大期刊发表文章的,要么是世界顶级实验室,要么是世界顶级团队,要么两者兼具。
这些顶级队伍的专家教授,一边争分夺秒地做实验,一边密切盯着竞争对手的动向,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看三大期刊发表了哪些相关领域的论文,如果没有新的,就可以松口气,如果别人发表出来相关成果,自己的研究差不多就前功尽弃了!曾在《科学》发表论文、后被普林斯顿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的颜宁,曾用“向死而生”描述这种状况。
曹原在21岁的年纪,就作为第一作者,一次性发表了两篇,堪称“神之操作”。
而且,《自然》等不及排版就先行在网站上刊出,并配以第三篇文章作评述,可见其重视程度之深。
更厉害的是两年后,他在《自然》上再次连发两篇,介绍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曹原:95后天才科学家用双层石墨烯为中国发声
“他是如此地人放心,只要把題目交给他,他一定能做出来!”甚至在某些方面,曾院长还说,自己指导不了曹原。
才气过人者往往恃才傲物,但曹原却非常低调沉稳,不骄不躁,勤学之余他还喜欢天文摄影,他说:“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浩瀚宇宙,璀璨星空,让他始终保持一种平和谨慎的心态。
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ughlin说:物理学家们已经在黑暗(超导研究)中徘徊了30年,试图解开铜氧化物超导的秘密……而今天,我们的这位中国天才少年,就成为了照亮黑暗的那盏明灯!
2017年攻读博士期间,曹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常规超导电性,他推测,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材料会发生剧变,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可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却遭到诸多物理学家质疑,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个20岁的中国小孩关于世界的美好幻想。但曹原没有被权威质疑的声音击退,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捍卫自己的梦想!
曹原顿时欣喜若狂,他深知,这绝对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研究成果。但他仍小心谨慎,又是半年多的的反复实验后,震惊世界的石墨烯传导实验终于成功了!
打破世界107年来超导体魔咒
年少的曹原对此充满了好奇,继续追问,但老师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便摸着他的头说:“这是你们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出来了,就能改变世界。”没想到老师的一句话,成了他念念不忘的“梦想”。
读博四年,他一直潜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导电性,可这项研究,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而他之后的研究成果,成为了能改变全世界的“神操作”!
少年班那些学霸谁都不服谁,只有提起他才会表现得十分钦佩:“真的是怪物啊!”“我们都觉得他可能成为下一个庄小威(第一位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华人科学家),这一点都不言过其实,因为他实在是太强了,就是传说级的人物。”
曹原的故事简介100字
曹原的故事简介100字
曹原,一位来自我国的年轻物理学家,以其在石墨烯领域的突破性研究闻名于世。
曹原在攻读博士期间,发现了石墨烯中的新型拓扑物态,这一发现不仅打破了学术界多年的僵局,也让他成为了全球科学界的焦点。
曹原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基础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石墨烯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大门。
他的工作为石墨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了整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曹原的故事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展示了年轻科学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实力和潜力。
他的成功鼓励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同时,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才能在科学领域取得突破。
曹原的故事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被视为青年科学家的代表,激发了无数人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曹原这样的科学家,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曹原的石墨烯研究不仅为我国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可能。
神才少年曹源:22岁成世界科学家之首,把石墨烯超导技术带回国
神才少年曹源:22岁成世界科学家之首,把石墨烯超导技术带回国导语:神才少年曹源:22岁成世界科学家之首,把石墨烯超导技术带回国我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什么意见,我从14岁在中科大少年班读书,学完回国难道不是应该?我一定要回到中国,因为我是祖国培养出来的。
这句话,是曹源在成为世界十大科学家之首时对美国记者说过的话。
人的一生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层次,是想要小富即安,还是现实财富自由,但是你们却想不到,当22岁的我们还在向父母伸手要钱的时候,曹源,这位被称为“神才”少年,被誉为百年难遇的科学家,用自己的双手,推动石墨烯超导技术向前发展,而这个技术,在107年就已经停滞不前,全世界的顶尖科学家都为之奈何。
而曹源,他破解石墨烯超导的核心技术,一举将中国的石墨烯超导技术奠定全球第一。
或许很多人不太了解石墨烯超导是什么?这个在一百多年间从未破解过的话题,让这位年仅22岁的少年,成功拿下。
石墨烯超导,未来运用于航天科技、精准制导、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前沿科技,都需要石墨烯超导,并且石墨烯是科学界最为热门的话题。
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骄阳万丈光曹源,这位享誉世界科学界的年轻人,到底有多牛呢?如果用天才来形容普通人的话,那么曹源就是“神才”,在12岁的时候,他自己亲手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研究各种元器件,进行随意的组装,他用2年的时间,读过别人小学到高中的课程,14岁,曹源被特招进入中科大少年班。
在几乎全是高智商的少年班里,曹源依旧独领风骚,毕业时就拿到郭沫若奖学金,同时被牛津大学特邀进入深造,一年后就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
在读博期间,他将研究方向定为石墨烯超导技术,以至于他的同学很好奇:这个行业世界都处于初级水准,甚至都停滞了上百年时间。
但曹源坚定地说:我选择它,是因为我相信自己能攻破。
就连他的导师对曹源说:你可以选个别的行业,将石墨烯超导作为辅修,因为一百多年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前赴后继的研究都没有任何结果。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天才少年曹原及成就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天才少年曹原及成就曹原的科研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天才少年曹原及成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祝你考试顺利!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天才少年曹原及成就在每年的《自然》杂志封面中,都会有一期以巨型数字10占据核心位置,表示共计10位科学家上榜的报道。
2018年的封面,数字“10”中的“0”被处理成一个正六边形,宛如构成石墨烯的碳环结构。
再仔细看,整个数字“10”由2层蜂窝状的小小正六边形填涂而成,分别为红色和蓝色,两层之间有微小的夹角,使得图像出现了重影。
这点出了赋予石墨烯超导能力的“魔角”。
而这个封面图片所展现的成果是中国的22岁天才少年曹原,他凭借自己的科研发现,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荣登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而他也是该杂志创办149年来,获此殊荣年龄最小的科学家,还是中国最小在该杂志以第一作者刊登学术论文的科研工作者。
《自然》杂志在年度文章中介绍他为:“开创了一个全新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他的科研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为什么会震惊全世界呢?在世界能源史上,电力的传输过程中,能源损耗巨大。
目前使用的传输材质中,大约7%的能源热是在传输过程中损失掉的。
这是世界上所有能源公司一直头疼的问题。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了一种能够将电子损失降到0的传输材质,命名为“超导体”。
因为这项发现,昂内斯荣获诺贝尔奖。
但令人遗憾的是,要想实现这种传输条件,环境必须在冷却至绝对零度(零下273摄氏度)。
这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因此这一科研成果无法付诸实践。
此后的107年,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一直希望研制出能够在常温条件下实现“超导体”性能的材料,却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科学家曹原的出现。
他通过7个月的反复实验,克服重重困难,打破了世界107年来的超导体魔咒!2018年3月5日,《自然》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论文。
不输于韦东奕的两个离谱的顶级天才,曹原以及申怡飞
不输于韦东奕的两个离谱的顶级天才,曹原以及申怡飞
最近一段时间,到处都是北大扫地僧韦东奕的新闻,他手拿矿泉水瓶和馒头的采访视频在网上刷屏了。
他被很多人亲切的称作韦神,他也有这个实力被这么叫。
韦东奕是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IMO),金牌第一名,如今是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是数学领域的大佬,但是曹原和申怡飞绝对不逊于他。
曹原,14岁参加高考,考了699分(满分750分),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23岁的他研究出了石墨烯超导材料震惊全球,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科学家百年之久(107年)!
这一发现使得他被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评为2018年度十大科学家,并且是榜首!
申怡飞,15岁进入东南大学少年班,18岁进入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5G关键技术极化码。
2019年,他的极化码方案被写入5G行业标准。
同时他还有受理发明了三项有关专利,对于欧美相关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
至于这些成就的意义?
中国在5G相关领域成为了世界的领导者!
这也许就是英雄出少年吧!
中国有他们才会更加强大!
最后,他们都是中国国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惊世界的中国最年轻科学家——曹原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19年第06期他,叫曹原!一个外表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一个震惊世界的年轻科学家!2018年底,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布了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单,位居榜首的是1996年出生的中国学生曹原。
他是该杂志创办149年来,获此殊荣年龄最小的科学家,也是中国最年轻在该杂志以第一作者刊登学术论文的科研工作者。
他的科研成果攻克了困扰全球物理学界100多年的世界超导物理学难题,震惊全世界!如今,数百位世界级学者正在试图复制、拓展他的科研成果。
一旦成果落地,将为世界能源行业节省数千亿美元的资金。
每年《自然》杂志十大人物的封面图片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10”,具体样式和底纹都会融入当年的科技热点进行设计,2018年的封面图片明显指向曹原的成果。
数字“10”中的“0”被处理成一个正六边形,宛如构成石墨烯的碳环结构,整个数字“10”则点出了赋予石墨烯超导能力的"魔角"。
很显然,在《自然》看来,曹原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为什么向来以“严苛”著名的《自然》期刊,会对这位年轻的学者如此青睐有加?2018年3月5日,《自然》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重磅论文,《自然》杂志在论述曹原入选年度人物的理由时表示:“在他的论文当中,他发现了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
这一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新领域,让无数科学家展开研究探索。
”物理界认为,曹原此举解决了困扰世界物理学家107年的难题,取得了石墨烯超导领域的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世界》杂志近期也公布了由其评出的“2018年十大突破”,曹原及其团队的这一研究依然位居榜首,被认为在量子计算等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
《物理世界》杂志发布的公报认为,这种“魔角”石墨烯体系的发现,开创了“转角电子学”这一全新领域。
什么是石墨烯超导?据Nature官方介绍:在我们现实世界中,时刻都会有“导体”的存在,没有导体,我们可能连手机也充不了。
但即便是很好的“导体”在“超导体”的面前,仍旧是效率低下的。
电流在“导體”中穿梭时会消耗大量的热,且速度也会减弱。
但“超导体”不一样,它可以节省更多能源。
尤其是像磁悬浮列车和一些大型供电系统,如果能选用“超导体”材料,那么能源消耗能减少到最低。
可是,“超导体”有一个非常局限的地方,就是它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
一些材料只能在大约摄氏负269度(华氏负452.2度)下才能变成超导,使用这种材料是非常昂贵的,而且完全不实际。
在曹原的研究中,石墨烯有可能成为“超导体”,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让电子来回快速穿梭,而让电阻无限趋近于零。
速度之快,效率之高,非常罕见。
虽然在以前,也有很多科学家对“石墨烯”材料产生过类似想法,但是实验效果并不好。
直到2018年3月,这位来自中国的22岁少年曹原,成功实现了石墨烯“超导实验”,解决了困扰人类107年的世纪难题。
1996年,曹原出生在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三岁时随父母举家搬迁到深圳。
90年代的深圳,有三多:钱多、商人多、电子产品多。
成长于深圳浓烈电子氛围中的曹原自打记事起,就对铺满各种元件和线路的电子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他最喜欢做的事便是从电子市场淘一大堆物件回来拆了装,装了又拆,拆装难不倒他后,他又去研究里面的电子线路,正因为曹原从小对电子产品的兴趣为他日后改写世界科学进程埋下深深的伏笔。
2007年9月,11岁的曹原因为异于常人的天赋,被选拔进入耀华实验学校。
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可不是一般的中学,而是以“超常教育”闻名广东全省,简单来说它就是一所专门培养“天才少年”的学校。
在深圳耀华,老师们经常用这么一句话来教育孩子:不好好念书,你们只能考本地的深大!深圳大学,广东八所顶级大学之一,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母校,但在耀华老师的眼里它只是差生才会读的大学,对于耀华人而言清华北大才是他们的初级目标,而更高级的目标,是诸如麻省理工、牛津、斯坦福这样世界顶尖大学。
虽然耀华中学的学生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但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曹原仍然以高超的知识理论鹤立群雄。
课堂上,曹原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同学,无论什么课程都是一听就懂,而且,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往往超过了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课堂之外,这名小学生也有着和其他同龄孩子不同的爱好——他不玩游戏,不追歌星,反而喜欢动手做实验,拆卸、安装一些电子元件。
为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曹原甚至在家里搭建了一个自己的实验室。
曹原的学习天赋得到了学校的重视。
学校组建了最优秀的教师团队,免除了一切学费,对曹原进行“超常教育”。
就这样,曹原的探究精神在耀华得到“加倍呵护”。
他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
2010年,14岁的曹原提前参加高考,以669分的高考成绩考入蜚声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面对外界惊讶的目光,曹原却不屑一顾地表示,自己只是跳过了中学里一些无聊的东西。
中科大少年班创立于1978年,可以说是中国实力最强的“超常班”,用军事术语来说,就是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能进这个少年班学习的人都是经历过一轮又一轮惨烈的厮杀最后才留下了精英中的精英。
40年的时间里,这里总共毕业1070名学生,其中有多位后来成长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不过,在这样的地方,曹原的光芒并没有被周围优异的同学所掩盖,他依旧卓尔不群。
别人要用一整年完成的科研项目,曹原短短一个寒假就能完成,被评价为“天才中的天才”。
大二时,曹原主动找上曾长淦教授,希望能来到他的实验室学习。
曾长淦实验室以实验物理研究为主,曹原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石墨烯超晶格等离激元的理论研究。
2012年,曹原作为中科院首批国际交流生曹原被派往美国顶级研究型大学——密歇根大学学习;2013年,曹原获得中科大“顶尖海外交流奖学金”同年,他被英国顶级研究型大学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前往伦敦做为期两个月的科学实验;2014年,曹原再次获得中科大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为了继续深造,曹原前往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麻省理工学院,曹原加入了帕布洛·贾里洛·赫雷罗领导的研究团队。
四年时间里,曹原一直在潜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导性。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以六角形的晶格构成的二维薄膜,它是人类可以制作的最薄的纳米材料,具有非常神奇的物理性质。
迄今为止,物理学家已经充分研究了石墨烯的高导热性、高透光性、高硬度和高韧性,这些性质也已经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应用,但唯独石墨烯的超导性质迟迟未能实现。
所以,世界上许多科研团队都在潜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导电性,帕布洛·贾里洛·赫雷罗领导的研究团队便是其中之一。
众所周知,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力就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次级能源。
工业生产需要用电,居家生活需要用电,战争机器需要用电,交通设备需要用电,没有电,人类社会至少倒退三百年!(初级能源是指铁矿石、石油、橡胶这样自然生成的能源;次级能源则是指钢铁、电力这种需要人工二次合成的能源)然而,电力在发电站传输到终端用户的过程中,电能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加长而不断衰减。
为了保证电能的稳定性,发电站只有通过燃烧更多的能源解决损耗问题。
面积狭小的国家还好说,但国土面积大的国家就非常烧钱了。
美国为什么停电事故频发?因为美国没有一张全国性电网,而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资本家对电力供应进行划区域垄断,二是美国国土面积太大,建立一张全国性电网所需的能源消耗任何人都承担不起。
中国虽然用特高压输电技术解决了全国一张网的问题,但电能供应对初级能源的消耗,依旧非常惊人。
自19世纪电力发明以来,为了解决在传输中的损耗问题,无数应用型物理学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终于,在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有了重大发现。
经过无数次实验,卡莫林最终确认:汞在温度接近0K的极限值,也就是-273℃时,流通的电子会无限接近于“无阻”通行,其在传输中对能源的消耗最低,可以降至零。
卡莫林把这个“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
作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发现超导体存在的科学家,卡莫林于1913年被授予诺贝尔奖。
虽然证明了超导体对控制电力损耗的有效性,但问题是能在-273℃环境下实现电力零损耗传输的材料,几乎没有。
为什么说“几乎”?因为有这种材料但冷却成本比发电成本还高,没有任何市场价值,而一种无法投入市场使用的材料,根本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换言之,这种材料没有任何作用。
但科学家们并不死心,为了寻找这种“低冷却成本”的超导材料,他们极尽疯狂,终于,在1980年,欧洲物理学家发现铜氧化材料,最低温度可以达到-140℃。
但由于排列结构难以调整无法进一步降温,这剩下的133℃就像是一道天堑横亘在所有物理学家的实验室中,纵算他们穷尽毕生余力,也无法解开铜氧化超导的秘密。
此后的整整三十年里,物理学家们一直徘徊在解开铜氧化超导研究的黑暗中。
这三十年,又被科学家们称之为“电力物理界的黑暗时代”。
有人妄言:按照当前的技术水平能实现卡莫林超导电性的材料,再过五十年都研究不出来!看着那133℃的差距,那种发自内心的绝望让很多物理学家饱受煎熬。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曹原,这位来自中国年仅23岁的“准博士学生”竟然在黑暗时代点燃了星星之火。
2017年,在曹原攻读麻省理工博士期间,他通过实验发现石墨烯的排列结构中具有非规超导电性的因子,他据此推测出: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材料的特性会发生剧变,并因此催生出超导体的性能。
然而,当时诸多物理科学家对这个结论非常嗤之以鼻,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无数顶级前辈历经107年都不曾解决的难题,怎么可能被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学生解决,更何况他才23岁?在那些大师辈出的时代,23岁他们还在给导师打下手呢!面对种种质疑声,曹原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要用成果证明自己。
理论转换为实验的过程中曹原遭遇了种种困难,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曹原依旧信心满满的说: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还有成功的希望。
在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失败与日夜不眠之后,终于,奇迹女神眷顾了他。
当他把两层石墨烯材料旋转到特定叠加值时,即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超导体诞生了!虽然成功让他欣喜若狂但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曹原深知,在理论储备异常严苛的科学界成功一次或许是偶然你必须具备足够充分的理论水平才能证明它的有效性于是,他又经过六个多月的反复试验最终确立起石墨烯传导的全方位理论!2018年3月5日,曹原把论文投给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收到曹原的投稿后《自然》編辑部一片哗然,连版都没来得及排就在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曹原关于石墨烯超导理论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