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安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推进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芜湖县、南陵县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及启示

关于推进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芜湖县、南陵县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及启示
新 型 农 村 社 区建 设 与城 镇 化 推进 有效 结 合 。 湖 县 湾 址镇 芜 津 元 新 城农 村 社 区 点位 于 原 三 元集 镇 区 内 , 区 一 期 工程 小 已 有 4 6户农 民 入住 , 有相 应 的 幼 儿 园 、 6 并 卫生 室 、 体 中 文 心 、 区 服 务 中 心等 配套 设 施 建 设 。 期 工程 计 划 2 1 社 二 0 1年 l 1月交付 使用 。 划 3 5年 内建 成 一座 占地 O8k 人 口 1 计  ̄ . m,
村 通 上了公 交 班 车 。 用沼 气 、 水 改厕 、 村 饮水 安 全 工 户 改 农 程 全 面加 快 实施 。 本 实现 有线 电视 “ 村通 ” 文化 娱乐 设 基 村 , 施 日臻 完 善 。 芜湖 县加 大 中心 集 镇 、 心 村 的 城 镇 功 能 建 中 设, 完善 道 路 、 中心 村 的城 镇 功 能建 设 , 善道 路 、 排 水 、 完 供 电力通 讯基础 设 施建 设 , 高了 小城 镇 的集聚 和辐 射 能 力 , 提 县城 到各 乡镇 1 ~ 5ri 0 1 n的快 速 交通 已经形成 。 a 全面 推行 农 村垃 圾 “ 户集 、 村收 、 镇运 、 县处 理 ” 清洁 工程 , 的 有力 地 改善 了农 村 生活环 境 。 着 力延伸 公 共服 务 向农村 覆盖 方面 , 在 两
() 1一批 新 型农 村社 区 已初 步建 成 , 村城 镇 化 与新 农 农
村 建 设 有了较 好地 结 合 , 力地 推动 了农 民 市民 化进 程 。 有 一 是 新 型 农村 社 区 建设 有序 推 进 。 芜湖 县 自 2 0 0 7年 以 来 , 已
打 造 了 鲁村 、 永和 等 3 新农 村 社 区 居民 点 ,00年 又启 0个 21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第二节讲义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第二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几个关于创新的概念(选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创新型国家的含义: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走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性(论述)(1)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3)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

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简答)(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选择)。

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 ・ 0
期, 这一 制度 安排 逐步 阻 碍着农 业生 产所 要 求 的规 模 经营 和规模 效 益 的提高 , 制约 着农业 科 技体 系 也
的 创 新 和 农 业 机 械 化 、 代 化 的 实 现 。农 业 产 业 化 现
份合 作 制 、 地使 用权 集 中拍 卖 与 租 赁制 、 场 制 农 农
生 产 监督 管 理 成本 的 同时 ,提 高 了农 业 的 比较效 益 ,从 而推 动了农业 的高速发 展 。但到 9 0年代 中
经 济结 构必须 适应 市场需 求 , 进行 战 略性 调 整 。二
作者简介 : 曾思 康 (94 , , 建 漳 州 卫 生 职 业 学 院公 共基 础部 讲 师 , 究方 向 : 小平 理 论 、 三农 ” 16 ~) 男 福 研 邓 “ 问题 。
范, 为解决温 饱 问题 而设 计 的家庭联产 承包 经营 责 任 制 度 , 其实 施初 期 , 在 由于这 一 制度 变 迁所 释 放
和安全 。农业 发展从 过去主要受 资源约束转 向受 资
源、 市场 双重约束 , 以市 场约束 为 主 , 业 和农村 并 农
的效率 对农 户有 巨大 的激 励作用 , 因而在 降低农业
摘 要 : 加 农 民收 入 的根 本 途 径 是 促 进 农 业 生 产 的 发展 , 增 而制 度 是 实现 农 业增 长和 经 济 又 好 又 快 发展 的 重 要 因 素 。在 农 业发 展 进 入 新 的 发展 阶段 , 该从 农 业 经 营 体 制 、 地 制 度 、 村 组 织制 度 和 农村 市场 化 等 方面 应 土 农 进 行 不 断 的创 新 , 而切 实有 效 地增 加 农 民收 入 。 从 关键 词 :刺 度创 新 ; 村 经 济 ; 民 增收 农 农

握紧乡村振兴“接力棒” 助力农民奔小康

握紧乡村振兴“接力棒” 助力农民奔小康

握紧乡村振兴“接力棒”助力农民奔小康Grasp the "Bat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Help Farmers to Run for a Well-off Society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耿国彪18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 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 移。

如何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加快实 现乡村全面振兴?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 兴“接力棒”的历史性交接,让广大农民过上 更加美好的生活?全国两会上,围绕这一话题 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接 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 村生产生活条件。

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叫公特別拟;i l l Speical Reports on NPC&CPPCC n生态扶贫让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赵皖平表示,虽说脱贫攻坚战去年已收官,但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贫困县摘帽后在“双基”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依然存在着短板。

未来 要持续补齐“双基”建设短板,不断完善农村 道路、水利、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 村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 能力建设。

尤其是要补齐农业上的短板,通过 硬化生产路、合理布置机井等方式,逐步破解 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参事夏宁,建议加大对西部老、少、边、山、穷及刚脱贫地区支持力度。

她认为,对这些地 区,要在财政转移支付上加大力度,在基础设 施建设上重点倾斜,在县域经济发展上优先支 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重点支持,在公共服务 上加大投人。

“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视察与调研,带给我很多思考与感悟。

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致全 县薄荷 种植面积骤 降,最少 时全 上升 . 也迫切 需要建 立种植基地 , 解决 作 为今后 一个 时期工作 重点之 一 , 服
县不足 50 0 0亩 。与高峰期 的 2 5万亩 这些企业发展 的后顾之忧。近期, 落实好 , 设好 , 建 提高科 技服 务 太和 务 好 ,
无 法相 比。经历 了近 2 0年 的低谷 , 县科技 局先 后对李兴、 目 肖口、 胡总等 乡 于经济的能力。 前 国际薄荷油市场开始 回暖.薄荷 油 镇及 安徽 贝克 、 一帆香 料、 恒进种业等 责任编辑: 刘赞扬
产 品加工业融合农业生产 、 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
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 而猪 肉类 、 产品类相对西部有所 林
体, 已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发展、 带动农民增 收的主导产业 。 下降 , 农业结构正在按 照突出区域特色 的发展方 向进行调
如何走 出农产 品加工的困境 , 培育和扶持农产 品加工的发 整。农村经济渐趋多元化 , 乡镇企业 和城镇化建设逐渐加
14 家上升到 2 1 年 的 54 46 00 4 3家 ,农产 品加工业规模不
1 . 农业资源优势明显
安徽省是全国重要 的农业 大省 , 也是全 国重要 的商品 农产 品加工企业 数量呈 现逐年递增 趋势 。从 2 0 年 的 01 粮基地 。其农业在 区域经济发展 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 农业 比重和农业增 加值 占 G P比重高于全 国水 平 。粮 、 断扩 大 ,总产值从 2 0 年 的 4 7 2亿元上升到 2 1 D 01 9. 7 0 0年 油 、 常年产量分别列全国第 6 、 3 棉 位 第 位和第 6 。 位 安徽 的 30 . 亿元 ,增长了 7 4倍 ;销售收入从 2 0 年 的 84 7 7 . 6 01 农业产业带逐步形成 , 如沿 江及 江南水稻 产区 、 淮北平原 4 3 3 8. 亿元上升到 2 1 年的 3 8 . 亿元 , 0 00 64 3 0 十年间增长了

黄铺村“小田变大田”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

黄铺村“小田变大田”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

黄铺村地处皖西南,隶属安徽省潜山市黄铺镇,面积21.5平方公里,辖64个村民组,村民7238人。

该村以前是当地有名的“负债村”,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坚持“党建引领、村社一体、村企共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脱贫振兴之路,他们创造的“黄铺经验”,得到了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两次高度肯定性批示,黄铺村一跃成为各地竞相学习的“明星村”。

为进一步激发提升农业发展活力、动力、潜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黄铺村以改革求突破,2015年以来一直探索开展“小田变大田”的农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闯出了一条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1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当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分散承包给农户家庭经营,这种经营方式与我国农业历史传统和当时并不发达的农业生产力条件是相适应的,但几十年运行也日渐暴露出很多不足,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传统农业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型,这种超小规模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与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要求已不相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遇到新的瓶颈,尤其是像黄铺这样的丘陵山区农村更是面临日益严重的发展困境。

1.1 有地无人种,土地弃耕抛荒现象严重中国农民本来最看重爱惜土地,拿它当做“命根子”,精耕细作,边角不弃,党和政府更是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留守者多为中老妇孺,种田劳力严重短缺;近年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耕种成本却不断增高,农民种地不赚钱,积极性严重下降;再加上农村地块零碎,机械化耕作难,水源灌溉难保障,种田大户不愿流转,导致宝贵的农田出现大面积抛荒,黄铺全村农田面积9384.5亩,并田改革之前弃耕抛荒一度高达1700余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5。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部分发言摘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部分发言摘要
在创新 中发展 , 探索出一条以 “ 民 自主 、 农 政府扶持 , 市 做 m 了重 要 贡 献 。
场引导 、 社会服务 , 共同利用 、 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 的
巾同 特 色农 机化 发展 道 路 。
的大事 , 是转变农业 生产方式 的迫切需要 , 是加快农 业
3 0年来 , 同农机装 备总量持 续增长 , 我 农机 作业 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在农村劳动力紧缺 和用T 价
土地 、 、 水 肥等 资源约束 日益增强 的情 况 水平不断提高 ?预计 2 0 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 8 格不断提高 , 08 亿 千瓦 , 17 年增长 58 ; 比 98 .倍 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 下 ,农业机械化是挖掘我 同粮食增产增 收潜 力的现实 我们要 以党的十七屑 中全会精 神为指引 , 深入 水平达到 4 %左有 , 17 年提高了 2 4 比 98 4个百分点 ? 农 选择。
二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深刻变化 , 加快机械替 展农业 机械 化的积檄性 , 发展壮大农机服 务组织 , 加强 支撑 。
农机化技 术推广和普及 , : 民群众共享{ 会进步 的 代劳力步伐 , 断提 高劳动生产率 、 农 十 不 土地 产出率 、 资源 成果。 始终 持全面协训可持续 发展 , 要 切实提高农业 利用率 , 缓解劳动 力结构性短缺 的突 }矛盾 , } { 促进农业 机械化 的发展质 量 , 进种 植业 、 促 林果业 、 畜牧 、 渔 稳定发展 和农 民持续增收 三要适应农村体制机制新 业、 设施农 、 和农产品加T  ̄ 械化 的全面 发展 , J I , .L J 促进各 变化 , 大力创新发展农机化的体 制机制 , 构建发达的农 种作物 、 各个环节 、 个 区域生 产机械 化的协调 发展 , 各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

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

三是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自觉把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三是加快完善相关政策。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要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两个创新,是我国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是构筑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由“快”字当头到“好”字为先,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

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好又快 的发展局面 , 民生产 、 农 生活条件 不断得 到改善 , 经济 收入逐
年提高 。 村建设稳 步推进 。 也应 同时看到 , 新农 但 当前农村经济 工作 量 闲散 资金 拥有者 既找不 到稳妥 的投资方 向 ,更 不敢轻 易去投 资 , 这 样一方 面造成资金 的闲置 或低效 利用 , 另一方 面将不可 避免地 造 面临着一些 新形势 。 出现了一些新 情况 , 到了一些新 矛盾 。 遇 现就加 快农村经 济发展问题谈 几点看法 。
政 治意 义上看 , 通过 土地 所有权 与使 用权 、 承包 权与 经营 权的合 理 主义市场经 济本 质特征 。这 项制度 受到 了广大 干部群众 的欢迎 , 集

条 快捷有效 的融资渠 道 , 帮助 乡( 村企业 化“ ” “ ”渡过难 镇) 危 为 机 , 近年来 , 民市 场意识 和经 营水 平有 明显提 高 , 农 但作 为从 业个
帮扶的积极 性 。因此 , 导镇村 干部加 强学 习 , 要引 吃透政 策 . 责 强化
多种形式盘 活集体土 地资产 。对 旧村 改造 、 腾笼换 鸟等整 合 出的土
党 的十七届三 中全 会提 出 , 集体建 设用地 使用权 纳入城 乡统 任 意识 、 遇意识 、 制意识 , 将 机 法 真正把 项 目做成样 板工程 。二是采 取

维护农 民土 地权 益 , 拓宽建 设用 地空 间 . 解 日益 紧张 的用 地形 地 。 并 缓 按照土地利 用总体规 划和产业 发展规划 。 宜复垦为 农业用地 的 , 势。 长期 以来 。 但 由于法规制度 不很健全 , 村集体 建设用地管 理一 要 与国土资 源部 门搞好 结合 , 农 利用好 城市建设 用地增 加与农 村建设
定程度上处 于欠规范状 态 , 致使农 业用地 擅 自转 为非农用 地的 现象 用 地减 少挂钩 试点 政策 , 一方 面拓 宽城 市建设 用地 空间 , 一方 面 另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些 多年想 办 而没有 条 件 办 的大 事 , 业 防灾 减 灾 能 农
1 1 农 村生 产力 虽然大 幅提 升 。 业大 省正 加快 向 . 农
农业 强省转 变 , 建设 现 代 农 业 仍 然 任重 而 道 远 但 全省粮 食 产量 由 1 7 9 8年 18 4 3万 t 加 到 2 0 增 0 7年 2 0 万 t特 别 是 近年 来 实 施小 麦 高 产 攻 关 和 水 稻 91 , 产 业提 升行 动 的成 效 显 著 , 粮食 产 量 已连 续 4年 获 得 大 丰收 , 续 2年创历 史新 高 , 麦单 产超 过全 国 连 小 平 均水 平 。全 省 初 步形 成 了麦 、 、 、 稻 棉 蟹 0大优 势 农 产 品 区域 规模 化产 业 带 。农 村 二 三产 业 比重 持续 上 升 ,
农业 大而不强 , 然是农 产品大省 、 民大省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为 了加 快农 业大省向农业 强省跨越 , 依 农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 中全会精神 , 坚持把发展作 为第一要 务 , 坚持 改革创新 , 以人 为本, 面协调 , 全 统筹 兼顾 ,
大力 推 进 农 村 基 本 经 营 、 代 农 业发 展 、 业 科技 服 务 、 础 设 施 与 生 态环 境 、 村 公 共服 务 、 业 支 持 保 护 、 村 综 现 农 基 农 农 农
大省 向农 业强 省 的跨越 , 促进 全 省 经 济 社会 又 好 对
又快 发展 、 加速 安徽 崛起具 有重 大意 义 。
单 产 比全 国平均水 平 低 1. k , 米 单产 比山东 低 85 g玉 195 g水 稻 单 产 比江 苏 低 165 g小 麦 单 产 比 8 .k , 1. k , 河 南低 6 k。 同时农产 品 加工 链 条短 , 3g 资源综 合 利 用 率低 、 比较 效益 低 。农 产 品 加工 业 产 值 与农 业 产

“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

“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

“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浅析摘要:“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要持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农村经济;基础;挑战;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003-01“十一五”时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在“十二五”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努力实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十二五”时期如何科学制定农村经济规划,充分发挥各方有利条件,解决好现存的实际问题,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农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产品综合生产和供给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虽然自然灾害多发重发频发,但在这五年,已经连续七年粮食增产,连续四年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的水平。

肉类、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7500万吨、5120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8.09%、15.84%。

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

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同时,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稳定增长。

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

“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

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经验交流

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经验交流

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经验交流在村级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发展理念和谋划对于实现经济快速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经验供交流讨论:1. 充分发掘本地资源优势: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通过深入了解村庄的资源优势,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比如,如果村庄有丰富的农产品,可以发展农业产业链;如果村庄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可以发展旅游业。

这些发展方向都应该基于本地的资源优势。

2. 引导农民创业创新:村庄一般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因此,激发农民的创业和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村级经济可以通过为农民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商机。

政府可以制定创业支持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支持,鼓励农民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 发展农村电商:当前电商发展迅速,可以成为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村庄的特色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打破地域限制,拓展市场。

政府可以提供电商培训,帮助农民了解电商经营模式和技巧,同时提供相应的电商平台建设支持。

4. 推动农村旅游发展:农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领域。

村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农耕生活。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供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的支持,帮助村庄打造特色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品。

5. 加强村级经济合作和联盟:村级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形式,促进村庄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可以共同开展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活动,形成规模效益,提高经济效益。

6. 政府支持政策:政府在村级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应加大对村级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激励政策等支持,帮助村庄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总而言之,创新发展理念和谋划是村级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政府和农民应共同努力,深入了解村庄的资源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计划,通过创新创业和合作联盟,推动村庄经济实现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史钧杰的“三农”情结

史钧杰的“三农”情结

史钧杰的“三农”情结2014年6月5日,安徽省政协原主席史钧杰,离开了他日夜惦念的江淮儿女,永远地走了。

作为一名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员,我该拿点什么来纪念这位为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奋斗一生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呢?思考再三,我将我知道的他的“三农”情结若干片断整理成文,算是心香一瓣慰忠魂吧。

一史钧杰14岁参加革命,一生都把工作的重心和重点放在“三农”问题上。

解决“三农”问题出路何在?史钧杰从多年实践中认识到,在于坚持改革。

1995年10月,他在为我编纂的《耕作制度的重大改革》一书的序文中写道:“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昭示全党:‘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问题的科学论述,用以武装头脑,坚持改革不动摇!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改革的力度,使‘两个轮子’同时转得更快,促进安徽农业高速发展,推动安徽农村经济全面振兴。

”史钧杰讲的安徽农村改革的“两个轮子”,一个是农业生产改革,一个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他一直把这个观点坚持不懈地付诸实践。

从1954年开始,中共安徽省委由点到面地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农业生产3项改革,简称“三改”:一是改变夏秋两季收成比重,使夏收(包括初秋收成)大于秋收;二是改种高产作物和耐水作物,推广马铃薯和胜利百号山芋,沿淮地区逐步改种水稻;三是改变广种薄收习惯,实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沿江地区改一季稻为双季稻,由两季收成改为三季收成。

经过2年奋斗,“三改”成就显著。

1955年全省粮食空前丰收,总产227亿斤,比上年增加一倍多。

往后多年,“三改”仍是安徽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人们称“三改”是一次“绿色革命”。

1954年“三改”刚一起步,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就抓了许多个点。

在种植双季稻上,曾希圣直接抓的点是安庆地区和桐城县。

史钧杰当时担任安庆地委常委兼秘书长,全力协助地委书记许少林抓好桐城县和安庆郊区总铺大队两个点,一年至少有两个月时间在点上工作,实行“四同”: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

王福宏书记在全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会上的讲话

王福宏书记在全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会上的讲话

王福宏书记在全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会上的讲话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目的就是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抗风险、抢机遇、保增长、促发展,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上午,学凡同志分别传达了省里5个重要会议的精神,陈强同志宣读、宣讲了国务院、省政府和黄山市政府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并就会议精神的贯彻、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增长作了总体部署,我完全赞成。

希望大家认真传达学习,切实抓好落实。

今天下午,会议专门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分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讨论热烈,发表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会议背景特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形式创新,效果很好。

下面,我先就农村改革发展、非公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等讲点概括性意见,然后重点就如何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问题再强调三点意见。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奋力开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战略高度,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重大部署,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表明新一轮改革将继续从农村寻求突破,新一轮发展将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开始,必将对我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深远影响。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抓好落实。

刚刚结束的省委八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此实施意见,对我省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加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6项制度建设,从发展粮食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内对外开放等8个方面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进行了具体部署,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社会管理等6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并就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4个方面的要求。

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

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

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一开始将本文的题目定为《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主要原因是,我希望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看待回农村发展的问题,即不仅自己可以致富,而且还能以点带面,使多个产业都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带动整个村里的村民一起致富,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对乡镇的整体经济进行规划、调整和扶持,使这个村庄往更高层次去发展。

一、农村发展模式带着这样的想法,我首先是去了解了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向成功者学习!即先在中国范围内找几个比较成功的村。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以为小岗村是非常成功的典型)。

希望通过分析这三个村的经营模式,来学习和借鉴一些经验,最好是能复制到自己所在的村庄——很明显这是非常天真的想法,甚至连模仿都是奢侈。

1、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据了解,新农村建设中的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经营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型(苏南模式,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推动型模式)、集体经济主导型(南街村模式,由“能人”企业家与村政府领导人组织资源)和家庭分散型(小岗模式,通过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组织资源)经营。

从发展梯度上看,3个地区分别展示了我国农村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别,反映了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从产业结构上看,3个地区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反映了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的不同格局。

(参考文献: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以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为例)。

华西村、南街村和安徽凤阳小岗村是非常成功的模式,后来才知道前两个村施行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小岗村则是政府造出来的用新闻粉饰出来的所谓承包到户的“成功典型”。

我非常失望,集体经济肯定不是说我们想搞就搞,承包到户涉及土地流转等问题,现状又这么不乐观,所以根本不是什么可以借鉴的成功典型。

2、“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除此以外还有“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

“温州模式”是指以家庭经营和发展个私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而“珠江模式”则是指乡镇集体企业加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

如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上传时间2007-01-18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那么,目前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

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特别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

(1)要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

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

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2)要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

要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

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要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

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

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增收节支的补助。

同时,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办法、健全制度。

(3)要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

(4)要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

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

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

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

因素长 期相互作用 的结果 ( 一 )环 境 因素 农业 生产种植有一 定的季节性 ,且对水 、 气候等 自然 条件有较 高的要求 ,近年来 ,由 于工业化 的发 展和对森 林的乱砍 滥伐 ,使得 自然环 境状况 日益恶 化,水源遭 到严重污 染, 农业生产 中所必须具 备的光 、热 、水 、气 、 土五大基本要素配比失衡。 (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在基础 设施建设 方面 ,农村 的道路 、电 力、水利和 人畜饮 用水 以及能源 等方面 的建 设对于农 村经济 的发展至关重 要 。我 国虽然 到 了以城 带乡 、以工补农 的阶 段,但基础 还 很薄弱【 3 】 。 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 设施建 设的投入力 度,但 当前 农村社会 ,基 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薄弱,存在着较多的 问题。 农业基 础设施 管理 落后 、效率低下 ,大部分 农业基 础设施年久 失修 ,配 套不全 ,功能老 化 ,一部分河道淤 积 、防洪 排涝能力 减弱 , 保 障能力 明显 下降 ;资金投 入严重不 足,虽 然 国家和地方政府 每年投 资到农业基 础设施 建 设上的资金 不少 ,但相 对于农业经 济发展 对基础设施 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 的。 ( 三)各种保障制度缺失 随着经济社 会发展水 平的提 高和 人们 的 风 险意识 日益 增强 ,逐渐 形成 了现代 保险制
度 。当前城 市地区 的各 种保障制 度发展基本 成熟 ,车辆保 险 、财产 保险 、人 寿保险 以及 城医疗 、镇 居民的养老 等会保 障制度 ,为
城市居 民的生产 、生活提供 了较 为充分 的保 障。然而在 农村地 区,各种保 障制度缺失 , 现有保 障制度 由于 多种因素 导致 保障 能力 低 下 ,不 能很好的分 担农 民生产 生活 中的各 种 风险。 ( 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首先是 国有商业 银行基层 机构 的撤 并和 职能的调整 ,从 1 9 9 7年起对县级机构的贷款 权 限上收 ,部分 农村资金直 接被抽走 倒流入 城市 ,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突 出。其次 , 农村 信用社 为了摆脱贫 困,也开始 了走撤并 集 中,规模经营 之路 ,基 层业务代 办点大量 撤并 、人员清退 ,决策权 限上收 而 且农村 信 用社业务 非农化严重 ,农村信用 社存款远 远 大于贷款 ,其 差额大 部分投 向了非农产业 和城市 。农 村金融服务 的城市化倾 向使得 乡 镇企业的发 展和农业产 业化经营面 临严重 的 资金缺 口,直接 制约 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 ,并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推动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合肥市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究--以庐江为例

合肥市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究--以庐江为例

合肥市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究--以庐江为例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之一。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城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庐江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合肥市如何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并为其他地区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庐江县政府治理一、庐江县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2022年,全年大建设项目开工281个,完成投资112.3亿元。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5亿元。

工业经济取得新成就。

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07.2亿元。

创新能力达到新水平。

2022年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4亿元,同比增长120.9%,位列全市第1位。

(二)城乡协同加速推进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

持续提高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加大涉农“双招双引”力度,注重以镇为单元谋划产业发展,鼓励联村联镇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突出农旅富民,三产经济呈现新气象。

(三)城乡幸福指数攀升全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开展百村扶智乡村振兴科技帮扶行动。

保持乡村振兴系统队伍稳定。

开展消费帮扶月主题活动。

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监测预警机制。

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丰富群众体育场所,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严打违法犯罪,电诈警情、可防性案件发案数持续下降。

(四)城乡生态持续改善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面打响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加强涉重涉化等行业企业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三级“林长制”体系,成功获批“国家园林”县城。

二、当前庐江县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城乡要素流动不够顺畅,城乡产业支撑不足当前庐江城乡要素市场分割,流动主要表现为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城镇要素向农村流动不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 安徽 农业 和农 村发 展 己进 入 重要 转 变 时期 , 迫切 需 要
工业 反哺农业 、 市支持 农村 。当前 我省 传统 农业 出现 了 城
展 的支 持力 度。从 这个 角度 看 , 我省 现 在确 实应 该 , 且 并 也 有一 定的能 力加强对 “ 三农 ” 的支持 。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 , 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标准分
别 由 1 提高 到 2 元 。全 年 中央财 政 对新 型农 村 合 作 0元 0
医疗 试点的补 助达到 4 . 7 3亿元 。六是 继续 加大 对农 村公 共卫 生 、 义务 教育 、 科技发 展 、 环境设施 和文 化设 施建 设项 目的支持 力度 。2 0 0 6年 中央 投入 专项 资 金 3 0亿元 , 新建
元 大关 。2 0 0 5年城市 人均 可支 配 收入 达 到 8 7 4 0元 , 比当
1 1 1 党 中央 的高度 重视 和 大力 支持 , 安徽 省农 村 经 . . 是
济发展 的最 有利条件
“ 农” 三 问题是 党 和政 府始 终 高度
关注 的重 大 问 题 ,0 5年 以 来 出 台 了一 系 列 政 策 措 施 。 20 不仅在政策 和社 会舆论 方 面 为农 村 经济 发 展创 造 了 良好 环境 , 而且在政 府投入 、 向和结构 方面 给予 了积极 支 持 , 投 更明确地 提出 了国家建 设 资金 以城 市为 主 向更 多 地 支持 农村建设 的转变 。具 体说 包括如 下方面 :

要 : 文 分 析 了新 形 势 下安 徽 省 农 村 经济 发 展 面 临 的 有 利 条 件 与 制 约 因 素 及 其 意 义 , 析 了本 省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本 解
与他 省 的 区别 , 出 了促进 安徽 农村 经济 又好 又快 发 展 的 主要 措 施 与 对 策 。 提 关 键 词 : 徽 ; 村 经济 ; 策 安 农 对
和改 扩建校舍 面积 4 7 9万 m 。 十一五 ” 5. “ 时期 , 中央财政
最后, 近年来安 徽各级 政府支 持农业 和农村 的各项 支
出也在 逐年增 长 。“ 十五 ” 时期 , 全省 累 计用 于 “ 三农 ” 方 面的支 出 70亿元 左右 , 3 占到财政 支 出 的 2 % 。2 0 7 0 5年 , 全 省全部 免除农 业税 , 减轻农 民负担 1. 9 2亿 元 , 加上粮食 直 补 、 机和 良种补贴 1 . 元 , 民人均 受益 7 农 4 6亿 农 0多元 。 安排 2 2亿 元 专 项 资 金 , 面 推 进 县 乡 财 政 振 兴 工 程 。 全 20 0 5年全省 固定资产 投 资中 , 村 投资 比重 为 1 . % , 农 5 1 农 村投 资 增长 速 度 达到 2 . % , 6 4 虽然 与 当年 全 国农 村 投 资 1 . % 的 比重 持平 , 增 长速 度 比全 国高 8 4个 百分 点 , 52 但 . 农村 投资增 长 趋 势 良好 , 省 新 农 村 建设 的环 境 日益 宽 全

年农 民人均 纯 收入 高 5 2 8 9元 , 是农 民人 均 纯 收入 的 3 2 . 倍 。二 、 三产业增 加值 占整个 G P的 比重达 到 8 、 % , D 2 1 且 二、 三产 业劳动力 就业 人数 占社 会就业 平 大 幅 度提 升 ,0 5年 全省 城 0 20 市化率 达到 3 . % , 5 5 已初 步具 备工 业 反哺 农业 , 城市带 动
乡村 发展 的能力 , 以在 一定程度 上加 大对农业 和农 村发 可
是在 全 国范 围内 全面 取 消农 业税 。中央 财政 每 年
安 排转移支 付 72 8 亿元 。二是继 续完 善和 强化 粮食 直补 、
良种 补贴 、 农机具 补贴等 强农惠农 政策 。三是 加大 农村 基
本 建设投资力 度 。四是 积极 支持农业 综合 生产 能力 建设 , 重点 支持农村 “ 六小 ” 工程 等项 目建设 。五 是扩 大新 型农 村合 作医疗改革 试点 范围 。20 06年在全 国 4 % 的县 ( 0 区)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学 通 报 , n u A . e. u120 ,4 1 A h i S iB l 0 8 1 ( ) .
促 进 安 徽 农 村 经 济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的 思 考
李 晓 明
( 徽 农业 大 学 , 徽 合 肥 安 安 203) 30 6
中图分类号
F 2 . :2 30 13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 7 3 (6 8 0 —1 — 8 0 7— 7 12 o ) 1 1 0
1 安徽农 村经济 发展 的环境 与条件 分析
1 1 有利条 件 .
源供给 保障 , 使工 业反哺农 业 , 城乡联动 发展成 为可能 。 其 次 , 徽 己进 入 工业 化 中期 阶 段 , 观上 初 步具 备 安 客 了工业 支持农业 的经 济 条件 。经 过 2 0多 年 的高 速增 长 , 安徽 省力 已经逐 渐雄厚 ,0 5年全省 G P达到 5 7 . 20 D 3 5 8亿 元 , 均 G P为 14 . 人 D 0 9 5美元 , 正处 于 工业 化 加 速发 展 阶 段 。财政 收入连续 三年 跨越 4 0亿元 、0 0 5 0亿 元 和 6 0亿 0
松。
和地方 财政 将 增 加 2 8 12亿 元 , 面推 进农 村 义务 教 育经 全 费保障机 制改革 。七 是积极 推进 以乡镇机 构 、 村义 务教 农
育制度 和县乡财政 体制改 革为 主要 内容 的农村综 合改革 。
1 1 2 安徽 己初 步具备 以工哺 农 、 .. 以城 带 乡的 能力 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