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章第2节(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供参考)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同步测试【含答案】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体表有角质层B.消化管结构简单C.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D.生殖器官发达2.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A.早晚刷牙、洗脸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D.不随地大便3.与蛔虫相比,蚯蚓身体最明显的区别是()A.身体细长B.身体扁平C.有肛门D.身体分节4.猪肉绦虫和蛔虫都是寄生虫,但分属无脊椎动物的两个类群,下列选项中属于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的是()A.生殖器官发达B.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C.身体呈两侧对称D.体表有角质层5.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

对此该小组应()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6.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A.防御敌害B.协助运动C.捕杀小动物D.协助呼吸7.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A.呼吸道B.口腔C.蚊虫叮咬D.皮肤8.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9.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干燥,疏松的土壤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10.沙蚕与蚯蚓一样同属环节动物,那么我们可以猜想,它应该有以下的哪种特征()①足和触角分节②身体有很多的体节③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④靠肌肉运动⑤变温动物⑥恒温动物。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⑥11.以下各项不能说明环节动物对人类有益的是()A.蚯蚓可以疏松田间土壤B.蚯蚓能够提高土壤肥力C.蛭的唾液可以用来制药D.蛭可以吸食人体的血液12.蚯蚓、水蛭等没有发达的骨骼,但也能灵活运动,主要原因不包括()A.身体分节B.体表有粘液C.体壁有刚毛D.体壁有发达的肌肉二、非选择题13、右图是蛔虫形态图,识图并回答问题:(1)从性别上看甲是_________蛔虫,乙是________蛔虫。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
⑨ 生物进化的证据:
- 化石证据:化石的概念、化石的形成和分布、化石在地层中的规律
- 比较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痕迹器官等
- 胚胎学证据:胚胎早期发育、鳃裂等
⑩ 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 生物分类的原则:相似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生物进化原则等
- 生物分类的方法:形态分类法、遗传分类法、生态分类法等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动物的特征及它们在生物界的地位。
(2)讲授与互动:在介绍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时,设计一些问题,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何优势?”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律法规等
⑦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 动物在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⑧ 寄生生活的特点:
- 寄生的概念和特点
- 寄生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 有原体腔
- 消化道不弯曲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章 第2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章 第2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3)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腹面处,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摸到
蚯蚓的刚___毛_了,它具有_协__助__运__动___的功能。
(4)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保证
蚯蚓能正常_呼__吸__。 (5)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答:把__它___放__回__大__自___然___。 (6)蚯蚓属于环__节__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 此相似的体___节_组成,靠刚___毛_或疣足辅助运动。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生殖器官不发达 C.有口有肛门 D.消化器官简单 【解析】蛔虫属于线形动物,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 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有三个胚层,有口无肛门。可见蛔虫在消化特征上比扁形动物高 级之处在于有口有肛门。
4. 下列特征中,与蛔虫营寄生生活无.关.的是( C)
柱形;体表有_角__质__层_____;_有__口___有__肛__门________。
核心点 环节动物 【例 2】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如图是在做“饲养和观察蚯蚓”的 实验时所观察到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__节__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__活__。 (2)图中 1 是蚯蚓的_前___端,2 是蚯蚓的环___带_,3 是蚯蚓的肛___门__。
10. 以下动物和蚯蚓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B )
A.沙蚕、蛔虫 B.水蛭、沙蚕 C.铁线虫、蛔虫 D.水蛭、血吸虫
11. 有人在沙滩上游玩时挖到沙蚕(如图),经观察认为它属于环节
动物,理由是(C )
①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②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③靠疣足爬行和游泳 ④夜间取食
A.①③ C.②③
B.②④ D.①④
用,可以抵抗人体小肠内消化液的侵蚀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A.有环带的一端是前端B.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C.看它往哪个方向运动D.对刺激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2 . 动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B.家鸽的肺和气囊相通,气囊是家鸽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C.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D.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3 . 蛔虫生活在人的消化道内,长期得不到氧气,因此它的细胞内的哪种结构可能消失()A.细胞膜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质4 . 蚯蚓被称为大地工程师,下列对蚯蚓描述不正确的是()A.蚯蚓靠疣足运动B.蚯蚓能疏松土壤C.蚯蚓能够提高土壤肥力D.蚯蚓能用湿润的体壁呼吸5 . 如图是最常见的环节动物之一蚯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端是蚯蚓的前端B.①是蚯蚓的环带C.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②组成D.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6 .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发现,水蛭蛭素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特效。

下列有关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组成B.身体体表有角质层,有保护作用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活动灵活D.身体前端有环节,靠体节两侧的疣足划水游动7 . 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请分辨出下列哪种描述是正确的()A.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B.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内有膈C.蕨类植物有假根,叶子又小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D.苔藓植物有根、茎、叶,无花、果实、种子,所以用孢子繁殖后代8 . 下列关于蛔虫叙述,错误的是()A.生殖器官发达B.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C.体表有角质层D.有专门的运动器官9 . 下列动物类群对应的特征及动物代表搭配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二、填空题10 . 下图为三种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比较后回答问题。

地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备案学习-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第2节人口

地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备案学习-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第2节人口

第二节人口第1课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与技能1.记住我国人口数量,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增长特点。

2.通过辩论我国人口多的利弊,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我国人口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谁?我国有多少人呢?人口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认识我国人口情况。

二、讲授新课教师:结合大家查找的资料,说说最近我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是多少。

学生: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读图“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读图分析,交流各自的成果。

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

承转: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由于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人口增长迅速。

教师: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基数大,是我国人口增长方面最主要的特点。

讨论:我国人口众多,这样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组织辩论会:人多到底好还是不好?学生1:人多好。

人多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学生2:人多能为我们提供广大的消费市场。

学生3:人多力量大。

学生4:人多不好。

人多吃掉的粮食多,用掉的煤等矿产也多。

学生5:人多会造成交通阻塞、供水不足、住房紧张等问题。

学生6:……在激烈的争论中,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1.生活习性: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 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体内。 2.代表动物——蛔虫: 小肠 里。 (1)寄生部位:寄生在人的_____ (2)养料来源:靠吸食 __________________生活。 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 口 ,后端有 圆柱形 ,前端有___ (3)体形:身体呈_______ 肛门 _____。
沾有虫卵 的生的蔬菜。 ②吃了_________
沾有虫卵 的手去拿食物等。 ③用_________
带有虫卵
(6)预防蛔虫病的措施。
个人饮食卫生 ①注意 _________: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
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处理杀死虫卵 后,再作肥料使 ②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第8页的“想一想,议一议”中的素 材,思考讨论:你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 在人体的什么器官?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 病?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8-P11文字内容,独 立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圈划出相关答 案。若有疑问,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解决。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放到干燥的地 方,体壁会变得干燥无法呼吸,因而窒息而 死。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1.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刀和 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做 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有必要。生肉、生菜上如果带有寄生 虫、寄生虫的虫卵或者其他细菌、病毒的话, 会通过刀和案板沾到熟食上,进而感染人体, 使人体患病。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ppt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ppt课件
对称性: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情景导入 活动1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情景导入 活动1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拼图游戏
活动1:请同学将制作好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拿出来
将它们相等的一组边重合,拼成一个四边形。
问题(1)这样的四边形能拼出几种?展示你所有的 拼图结果 问题(2)观察拼出的四边形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 系?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问题(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你能找到它的对称中心吗? 问题(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有什么性质? 问题(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有什么性质? 问题(4)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两角有什么关系呢?
合作探究 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
你能找出它的对称中心吗?
A
D
O●
O
B
C
由旋转得到:
∴ ∠B =∠D
同理可证 ∠A=∠C
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到邻角有怎样的关系? 邻角互补。
学以致用
例1 已知:如图,在 两点,并且AE=CF
求证:BE=DF
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
A
D
E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F
∴AB=CD,AB∥CD
B
C
∴∠BAE= ∠DCF 又∵AE=CF
温馨提示:证明边、角相等时,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探究新知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已知: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 AB=CD,BC=DA.
A
D
证明:连接AC
点评:∵要四证边形明A上BCD述是结平论行四,边可形 以连接∴AABC∥或CDB,DA,D将∥平BC,行四边

(名师整理)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1章 第2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1章 第2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优秀教案

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行政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培养学生关心祖

据学过的历史知识一个省有两个简称有哪些?(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贵或黔、陕或
请学生自己创造方法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和位置,并进行交流活动。

.组织一次竞赛活动,内容围绕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展开。

分组进行,淘
记,但对
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个教学重难点:

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会将国土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
都会应用到,更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1997
省像天鹅;陕西省像兵马俑等)
多,但比较难掌握,对外省不太熟悉,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单元《生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单元《生态变化》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本章内容概述本章讲述的物态变化,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蒸发、沸腾、水的三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要吸热或放热,即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因此本章知识又是以后学习“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与化学课中的物质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本章知识对于以后学习和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很大帮助.1.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讲述温度和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以及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水的物态变化.2.第2节“熔化和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3.第3节“汽化和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学习了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介绍了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保护有限的水资源.本章教学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引起学生共鸣.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初步认识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认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方面: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素养目标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物理规律.通过探索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熔化、凝固的现象和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汽化、液化现象;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本章课时安排【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1课时第2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第3节汽化和液化2课时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2.理解温度的概念.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素养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夏、秋、冬四季中水物态变化的影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以下问题: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2.这些状态如何转化?3.状态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1.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这些状态可以相互转化.3.状态变化受温度影响.【进行新课】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学生对水的固(冰、雪、霜、雹)、液(水流、雨露)、气(水蒸气)态虽不陌生,但并未认真研究和系统观察.教学设计宜从章首图和常见的天气现象导入课题,着力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实验,使学生得以亲历和观察水的物态变化.伴随实验观察进程,适时指明观察点和思考问题,诸如:1.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2.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3.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满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例如冰块,行吗?4.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依据教学需要,亦可以在本实验前补充加热冰块的小实验:在烧杯中放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使学生感悟水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由此导入本实验.(本实验的湿沙亦可换为冰块)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应做出示范并强调以下几点:(1)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类似模拟造“冰”、造“雨”、造“雪”、造“霜”、造“露”等活动,还应布置到课外活动中.对水的物态变化应在本板块末推广到整个物质世界,以利后续教学.教师应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冰——水——水蒸气——水——冰转换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跟水的物态变化结合起来,再由小范围内水的物态变化扩展到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启发学生想象出地球上水的“旅行”图景,进而激发他们产生疑问:水为什么会在自然界中循环?既然循环不已,为什么还存在水资源危机和缺水?水的三态转化需要什么条件?……二、测量温度师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计的结构.生1:温度计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细玻璃管、刻度及符号组成.生2:玻璃泡和细玻璃管相通.生3:温度计上有个符号℃,它是温度的单位.生4: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归纳:1.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内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甲苯等三、摄氏温度师刚刚同学们提到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那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摄氏温度”,并进行讲解.摄氏温度(多媒体课件)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注意:摄氏温度的读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37℃”读成“摄氏37度”或者读成“37度”这都是错误的.因为“℃”表示的就是“摄氏度”,所以读时不能把“摄氏度”拆散来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他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教师总结:1.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且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2.①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是0.1℃,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②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③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1℃,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生1:第①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感温泡置于容器底部.生2:第②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感温泡置于容器侧壁.生3:第③个图错误是温度计感温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生4:第④个图正确.生5:第⑤个图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生6:第⑥个图正确.生7:第⑦个图中间一个是正确的,上下两个是错误的,因为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然后总结并归纳“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归纳:温度计的使用归则:1.温度计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器壁.2.温度计感温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感温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例题(多媒体展示)如图,甲、乙所示为两支温度计液柱处的放大部分,则这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分别是、,指示的示数分别为、.解析:甲图的示数从“10”到“20”之间均匀划分为10小格,则该温度计每小格表示(20℃~10℃)÷10=1℃,即分度值为1℃.乙图中的刻度从“10”到“20”之间均匀划分为5小格,则该温度计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为(20℃~10℃)÷5=2℃,即分度值为2℃.读数时,应先判断“0”刻度的位置,以判断示数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观察甲图,其刻度值从下往上在增大,可判断零刻度在图示刻度的下方,示数为零上温度.液柱在10℃以上6小格处,每小格表示1℃,即10℃以上6℃,所以读数约为16℃.观察乙图的刻度值,数值从上到下在增大,可判断零刻度在图示刻度的上方,示数为零下温度.液柱在-10℃以下4小格处,每小格表示2℃,即液柱在-10℃以下8℃,读数应为-18℃.答案:1℃2℃16℃-18℃四、拓展: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师之前有同学发现体温计的液柱上有个缩口,这个缩口是做什么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温度计却不可以,为什么呢?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教师总结:1.体温计里面的细玻璃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感温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感温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都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体温计的刻度范围为35℃~42℃,分度值为0.1℃.2.测体温时,感温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到感温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是因为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后不能自动退回到感温泡中,重新使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感温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值不准确(注意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也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和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规定,认识了常用的温度计,知道了自然界中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大家通过实验掌握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涉及到温度,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巩固好.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在教学中,设计情景: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这个活动的设计,是要让学生知道,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从而引出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的学习.2.在实验时我还要求学生在测水的温度之前先认真估测水的温度,不要用温度计测出之后再依据测量值来随便写一个估计值,这样实验就失去了意义,而且实验后说明要得出精确值必须进行测量,这样就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实验要认真做的必要性.3.零下温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里可以讲得再细致一点.可以在这里再多加训练,充分利用自制的教具——温度计模型.老师也可以说温度,让学生上台调整模型,还可以借鉴数轴上负数的读法,供学生参考.2.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3.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二、能力目标1.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2.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3.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三、素养目标1.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教学重点】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教学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的联系.【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夹、钟表、海波晶体、石蜡.【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教师播放冰、雪、雨、霜的图片,以及烧杯中的水烧开后越来越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题目.1.刚才播放的冰、雪、霜是什么物态?2.雨水是什么物态?3.水蒸气是什么物态?学生回答:1.冰、雪、霜是固态.2.雨水是液态.3.水蒸气是气态.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水的这几种状态间都能发生相互转化,它们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转化的特点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固态与液态之间的转化.【进行新课】一、认识晶体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上第96页各种雪花.漂亮的金刚石晶体,5-2-4美丽的晶体等图片,请同学们观看这些图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形状规则(√)晶莹透明()师对它们都有规则的结构,但不一定透明,这类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师但我们生活中的固体并不都是这样有规则结构,如玻璃,沥青等.它们压碎后并没有固定的规则形状.我们称为非晶体.二、固体的熔化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学生实验: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分别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和非晶体物质石蜡.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感温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分别埋在海波粉和石蜡中.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并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状态.最后把记录的数据填入表格中.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和石蜡受热均匀.3.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晶体与非晶在熔化过程中的现象并不相同,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它们熔化的特点.固体在熔化时:情况不同,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直到熔化完成后温度才会再上升;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三、液体的凝固师生共同探究:实验方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然后与蜡烛逐渐凝固成固体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师从以上我们发现液体在凝固时,也有一些不同.师生共同归纳:1.如海波这类物质.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2.如蜡烛这类物质凝固成非晶体过程中温度一直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我们认识了晶体和非晶体.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明显不同.知道了熔化和凝固这两种物态变化.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在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石蜡熔化特点中,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分工情况,然后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并参与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这个实验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要写实验报告,因此教师应给予详细指导.在开始的认识晶体中,只需学生初步认识晶体有一个规则内部结构就行,不用深入介绍晶体的各种棱柱结构等.3.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3.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能区别蒸发和沸腾.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2.经历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通过对比法认识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三、素养目标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教学难点】水沸腾的温度(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教具准备】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铁架台、钟表.【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1)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哪里去了?(2)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会变模糊,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1)水变成了水蒸气飘散到了空中.(2)眼镜变模糊是因为眼镜上蒙上了水汽.师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眼镜上的水汽实际上就是小水滴,那这些小水滴是哪里来的呢?生:是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汽化和液化.【进行新课】一、从液体到气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2内容,了解关于汽化、沸腾、蒸发等概念.师生一起归纳: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二、沸腾1.设计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指沸腾后的水.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然后思考下列思考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2.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3.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4.水沸腾后会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5.最后水煮干了,水会去哪里了?师上面的思考题,同学们先不着急回答,大家先制定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并讲解,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2022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022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运动
慢蠕动
运动
相同点
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
真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B
2A
6C
7B
3C 8B
11 D
12 C 13 A
16 C
17 B 18 D
21 见习题
22 见习题
4D 9C 14 A 19 C 23 A
答案呈现
5D 10 C 15 A 20 D
练基础
1.【江门期末】下列动物中都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B )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核心笔记
1.线形动物 (1)举例所包含的动物:_蛔__虫__、__蛲__虫__、__线__虫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 (2)代表动物——蛔虫 ①生活环境:寄生在人的_____小__肠_里, 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外形:呈____圆__柱形,前端有______口__, 后端有_____肛__门_。
提供优质的_____蛋__白__质___饲料。
释疑解惑
1.蚯蚓的呼吸过程
外界 氧气 体壁 氧气 体壁毛 氧气 全身 空气 二氧化碳 粘液 二氧化碳 细血管 二氧化碳 细胞
释疑解惑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对比
项目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有无体节
无体节
有环形体节Leabharlann 体表有角质层有黏液
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
【点拨】蛔虫和丝虫是线形动物,其特征是身体 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练基础
3.【北京人大附中期中】下列特征中,与蛔虫营寄
生生活无关的是( C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 第1节 透镜(共46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 第1节 透镜(共46张PPT)

知课 识时 管作 理业
1.透镜 分 类:(1)凸透镜是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 (2)凹透镜是中间 薄 、边缘 厚 的透镜。 概 念:(1)主光轴(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 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6.(对应例 3)[2017·云南昆明模拟]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 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解析】 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分别作出 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7.(对应例 1)[2017·江西南昌期中](多选)关于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C )
7.(对应例 4)[2017·湖北老河口模拟]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 路图。
【解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 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分课 层时 作 业
1.(对应例 1)[2017·海南定安一模]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A )
(2)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不一定能会聚于一点,比如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可能是会聚的,也可能是发散的; (4)除了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以外,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 的光线可能是发散的,也可能是平行的,还有可能是会聚的(相比原传播方向)。
类型之三 会根据三条特殊光线完成光路图 [2017·四川眉山]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3.(对应例 1、例 2)[2017·湖南益阳自主招生]下列有关透镜对光线作用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1课时线形动物)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1课时线形动物)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ownership.TIrRGchYzg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 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 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 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 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7EqZcWLZNX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lzq7IGf02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新)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新)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姓名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动物与植物的显著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2、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在淡水中,如水螅。

3、水螅,周围伸展着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4、水螅的身体称为辐射对称,这样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5、观察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它的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其中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水螅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海蜇经加工可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珊瑚礁图1: 1口;2触手;3外胚层;4内胚层;5消化腔;6芽体图2:1眼点;2背面;3腹面;4口;5咽7、涡虫,自由生活,身体背腹扁平、背面呈褐色,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眼点。

8、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

它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9、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10、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猪肉绦虫。

它们生殖器官发达,消化器官简单,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人若是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12、钉螺感染人过程:交配产卵,水中成幼虫,钉螺(繁殖后溢出),钻入人体皮肤发育成虫。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022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1--2节同步分节测试题附答案

2022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1--2节同步分节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德国动物学家、哲学家恩斯特•海克尔在《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一书中,记录了一种海洋动物:它们有长长的柄,辐射对称的结构看上去像一盏精心设计的“吊灯”,它们捕食小型甲壳类动物,那些难以消化的甲壳,最后会被它们“吐出来”。

由此可判断该动物属于( )A.软体动物B.环节动物C.腔肠动物D.节肢动物2.下列关于水螅体表刺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水螅内胚层细胞特化而成的B.刺细胞能释放毒液C.在水螅的触手处分布最多D.用于取食和防御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周末要去捕捉水螅在实验课上使用,他们应该在什么环境中寻找( )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中B.被污染的废水中C.清澈、急流的大河中D.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小河或池塘中4.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构成的珊瑚礁形成的。

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B.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D.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5.海葵是青岛海边常见的腔肠动物。

下列关于海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身体由三层细胞构成B.身体呈圆筒状,两侧对称C.与猪带绦虫不属于同类动物D.消化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6.南海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蕴含丰富的资源。

大大小小的岛礁星罗棋布,在这些岛礁的形成过程中,小小珊瑚虫功不可没。

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B.海洋捕捞对珊瑚礁没有影响C.珊瑚虫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D.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壳和含石灰质的藻类经过数亿年的积累,堆积成了珊瑚礁7.身体扁平,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的一组动物是( )A.蛔虫、鳙鱼、乌贼、蜗牛B.钩虫、水螅、绦虫、蚯蚓C.沙蚕、水母、血吸虫、水蛭D.绦虫、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8.涡虫和水螅都有口无肛门,但它们却分别属于不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

这两种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A.身体呈两侧对称还是辐射对称B.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C.身体有无分节D.体表有无外骨骼9.蔚蓝大海,清澈溪流,其中生活着许多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B.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有口有肛门D.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10.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这对涡虫生活的意义不包括( )A.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最先感知外界刺激B.有利于捕食和防御C.有运动器官,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有效D.有利于从寄主体内获取养料11.宜昌市是血吸虫病的重疫区之一,预防血吸虫病的有效方法是( )①消灭钉螺②不接触疫水③管理好血吸虫病人、病畜粪便④注射疫苗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的主要原因是( )①扁形动物的身体左右对称②扁形动物的身体有前后、左右、背腹之分③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④扁形动物运动更迅速、准确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下列有关扁形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扁形动物全部寄生生活,如血吸虫、猪肉绦虫等B.部分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C.水中生活的涡虫有刺细胞用于捕食并防御敌害D.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有的种类出现了肛门14.如图所示为涡虫形态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1和2所指的分别是__________和咽。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2节簿课件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2节簿课件冀教版

RNA病毒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
精品课件
法国科学家吕克·蒙塔尼 (Luc Montagnier)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贡献
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 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在上世纪80 年代,他们成功复制出一型艾滋病病毒( HIV-1)基因组片段,最终发现了艾滋病 病毒循环复制及与主体病毒相互配合的病 理,由此确立了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 方式。
精品课件
病毒的分类 (根据寄主的不同) 动物病毒
甲流病毒 狂犬病毒
植物病毒
花叶病毒 豌豆萎黄 病毒
大肠杆菌 病毒Leabharlann 精品课件细菌病毒 (噬菌体)
病毒的两大分类
被病毒寄生的生物叫做寄主。
根 据 寄 主 的 不 同 根 据 植物病毒 遗 传 动物病毒 物 质 细菌病毒(噬菌体) 的 不 同
精品课件
DNA病毒
精品课件
艾滋病病毒 (HIV)
你知道哪些 关于艾滋病 的知识?
精品课件
艾滋病毒入 侵人体细胞
艾滋病病毒
精品课件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简称AIDS。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 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艾滋病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使人丧失抵抗任何疾病的能力。 目前仍没有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手段, 死亡率为100%。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5.今年3月份,我省菏泽市发生了手足口病疫情,EV71病 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之一。下列哪项表明该病毒属于 生物( ) A. 由有机物组成 B. 具有细胞结构 C. 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D. 能使人体发病 6.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EV71病毒 B.痢疾杆菌 C.草履虫 D.酵母菌 7.以下生物,除哪一种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 A草履虫 B烟草花叶病毒 C海带 D向日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评价
综合评价
















备课人:钟增林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课题
§5.1.2陆地生活的动物(一)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1.能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特点。
2.描述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
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来完成呼吸的。夏天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原因是。
(3)蚯蚓通过和配合使身体蠕动。身体分节的意义是。
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五、归航拾贝: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教师小结:
六、课堂反馈检测:
1.蜥蜴的皮肤干燥而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可以()
A.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B.辅助呼吸C.吸收营养D.利于游泳
2.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A.鳃B.气管C.肺D.皮肤
3.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A.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活环境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上爬行D.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4.下列各组动物均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A.沙蚕和蚯蚓B.水蛭和蚕C.蚯蚓和海葵D.水蛭和珊瑚虫
5.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_______;昆虫有______。
6.蚯蚓的呼吸是靠__,一般陆地生活的动物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7.环节动物等陆地生活的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其意义是。
学习
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14—16,饲养和观察蚯蚓,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身体的分节情况、触摸感觉其腹面的刚毛及体表是否有黏液,有什么作用;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怎样运动等)。
(2)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檫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2.描述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3.什么叫环节动物?举出三例。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观察分析教材P12-13图片资料,讨论交流,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不同特点,并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1);
(2);
(3);
(4)。
情感目标:1.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重点
(1)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2)描述蚯蚓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1.以生活环境为依据,动物可分为哪几类?
2.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二、预习检测:
1.说出你所知道的一些陆生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