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型研发机构“身份”难题——粤府1号文出台鼓励新型研发机
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建议摘要新型研发组织是近年来新涌现出的一种研发组织形式,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其凭借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文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活力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块越来越重要的“试验田”,具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型研发机构产生的背景和特点,研究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快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建议。
新型研发机构以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创新作为其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以跨行业产品创造作为主营业务范围,以知识密集的人力资源作为主要资本结构,以多样化的创新服务作为主要商业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获取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文化方面取得越来越突出的成绩,正在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块越来越重要的“试验田”,具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通过开展对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引导和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将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学研合作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62-0088-021 新型研发机构产生的背景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国家间科技的竞争,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纷纷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部署,竞相争夺科技创新人才,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
我国经济社会长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也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进出口增长率不断降低,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纷纷出现了企业大规模倒闭现象,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困境与对策分析
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困境与对策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6)1.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7)1.1 前沿技术研发 (8)1.2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10)2. 人才培养与引进 (11)2.1 专业人才培养 (12)2.2 高层次人才引进 (14)3. 社会服务与产学研合作 (15)3.1 社会服务功能发挥 (16)3.2 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 (17)三、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困境 (19)1. 资金投入不足 (20)2. 创新体系建设滞后 (22)3. 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 (23)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24)四、提升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作用的对策 (25)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26)2. 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27)3. 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 (28)4.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29)五、结论与展望 (30)1. 研究总结 (31)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32)一、内容简述本文档主要围绕“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困境与对策分析”这一主题展开。
文章首先概述了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转化的重要基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文章指出了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如资源配置不均、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旨在解决这些困境,推动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源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高校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中的角色,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T0405
第六章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现代产业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培 育发展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 支持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加快发展先进制 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瞄准国际先进标 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促进产业优势 互补、 紧密协作、 联动发展, 培育若干 世界级产业集群。
源、 节能环保、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形 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 核心的产业集聚带。发挥龙头企业带 动作用, 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 济,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 促进地区间动漫游戏、 网络文化、 数字 文化装备、 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创意 产业合作, 推动数字创意在会展、 电子 商务、 医疗卫生、 教育服务、 旅游休闲 等领域应用。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及相关专业服务等方面具有的优 势, 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 易中心。不断丰富、 发展和完善有 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 度。建立大湾区知识产权信息交换 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路国际大通道。 游费的可行性研究, 为智慧城市建设 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以 提供基础支撑。 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 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加强 岸为重点, 构建以高速铁路、 城际铁 通信网络、 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 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 源保护, 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可靠性, 交通网络, 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 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 间 1 小时通达。编制粤港澳大湾区 先进技术在香港、 澳门、 广州、 深圳 城际 (铁路) 建设规划, 完善大湾区铁 等城市使用, 促进保密通信技术在 第五章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路骨干网络, 加快城际铁路建设, 有 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等应用。建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畅通对外联 序规划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 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预警 系通道, 提升内部联通水平, 推动形 交通项目。加快深中通道、 虎门二桥 机制, 加强实时监测、 通报预警、 应 成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 衔接顺畅、 运 过江通道建设。创新通关模式, 更好 急处置工作, 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 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为粤港澳大 发挥广深港高速铁路、 港珠澳大桥作 御体系。 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用。推进莲塘/香园围口岸、 粤澳新 第三节 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通道 (青茂口岸) 、 横琴口岸 (探索澳 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大力推进 门莲花口岸搬迁) 、 广深港高速铁路 第一节 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 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粤港 西九龙站等新口岸项目的规划建 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 建设清 通运输体系 设。加强港澳与内地的交通联系, 推 洁、 低碳、 安全、 高效的能源供给体 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 进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的 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 加快 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 构建安全便捷换乘换装体 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有序开 位, 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 有效对接, 系, 提升粤港澳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 发风能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 船舶融资、 海事保险、 海事法律及争 便利化水平, 促进人员、 物资高效便 光伏发电、 生物质能, 安全高效发展 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并为内 捷流动。 核电, 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地和澳门企业提供服务。增强广 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按照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不断提高清洁 州、 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 进 零距离换乘、 无缝化衔接目标, 完善 能源比重。 一步提升港口、 航道等基础设施服 重大交通设施布局, 积极推进干线铁 强化能源储运体系。加强周边 务能力, 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 互惠 路、 城际铁路、 市域 (郊) 铁路等引入 区域向大湾区以及大湾区城市间送 共赢的港口、 航运、 物流和配套服务 机场, 提升机场集疏运能力。加快广 电通道等主干电网建设, 完善城镇输 体系, 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 州 - 深 圳 国 际 性 综 合 交 通 枢 纽 建 配电网络, 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抗风 力。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重点, 完善 设。推进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 险能力。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 内河航道与疏港铁路、 公路等集疏 营, 推广 “一票式” 联程和 “一卡通” 服 储备基地建设, 统筹推进新建液化天 运网络。 务。构建现代货运物流体系, 加快发 然气 (LNG) 接收站和扩大已建 LNG 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 展铁水、 公铁、 空铁、 江河海联运和 接收站储转能力, 依托国家骨干天然 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强化航空 “一单制” 联运服务。加快智能交通 气管线布局建设配套支线, 扩大油气 管理培训中心功能, 提升广州和深 推进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 管道覆盖面, 提高油气储备和供应能 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 增强澳门、 系统建设, 据等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 力。推进广州、 珠海等国家煤炭储备 珠海等机场功能, 推进大湾区机场 新集成应用。 基地建设, 建成煤炭接收与中转储备 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支持香港机 第二节 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梯级系统。研究完善广东对香港、 澳 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 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 门输电网络、 供气管道, 确保香港、 澳 建, 实施广州、 深圳等机场改扩建, 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 全面布 门能源供应安全和稳定。 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 研 (IPv6) 的 第四节 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 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 下一代互联网, 推进骨干网、 城域网、 进一步扩大大湾区的境内外航空网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坚持节水 接入网、 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 络, 积极推动开展多式联运代码共 优先, 大力推进雨洪资源利用等节 的 IPv6 升级改造。加快互联网国际 享。依托香港金融和物流优势, 发 约水、 涵养水的工程建设。实施最 出入口带宽扩容, 全面提升流量转接 展高增值货运、 飞机租赁和航空融 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快制定珠 能力。推动珠三角无线宽带城市群 资业务等。支持澳门机场发展区域 江水量调度条例, 严格珠江水资源 建设, 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 公务机业务。加强空域协调和空管 统一调度管理。加快推进珠三角水 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 协作, 优化调整空域结构, 提高空域 资源配置工程和对澳门第四供水管 盖。实现城市固定互联网宽带全部 资源使用效率, 提升空管保障能 道建设,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 光纤接入。建设超高清互动数字家 力。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加快 水源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及环境风险 庭网络。 通用航空发展, 稳步发展跨境直升 防控工程建设, 保障珠三角以及港 建成智慧城市群。推进新型智 机服务, 建设深圳、 珠海通用航空产 澳供水安全。加强粤港澳水科技、 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 业综合示范区。推进广州、 深圳临 水资源合作交流。 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加强粤港澳智慧 空经济区发展。 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加强 城市合作, 探索建立统一标准, 开放 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完善 海堤达标加固、 珠江干支流河道崩 数据端口, 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 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 岸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 着力完善 台, 建设全面覆盖、 泛在互联的智能 合运输通道。推进赣州至深圳、 广州 防汛防台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 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 至汕尾、 深圳至茂名、 岑溪至罗定等 强珠江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 推进 平台、 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 铁路项目建设, 适时开展广州经茂 珠江三角洲河湖系统治理。强化城 设施, 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智慧能源、 市内部排水系统和蓄水能力建设, 名、 湛江至海安铁路和柳州至肇庆铁 智慧市政、 智慧社区。推进电子签名 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 研究 建设和完善澳门、 珠海、 中山等防洪 证书互认工作, 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 (潮) 广州至清远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可行 排涝体系, 有效解决城市内涝 书在公共服务、 金融、 商贸等领域应 性。有序推进沈海高速 (G15) 和京 问题。推进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 用。共同推动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 港澳高速 (G4) 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 险加固, 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加强 互联互通。增强通信企业服务能力, 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加快构建以广 珠江河口水文水资源监测, 共同建 多措并举实现通信资费合理下降, 推 州、 深圳为枢纽,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设灾害监测预警、 联防联控和应急 并 和快速铁路等广东出省通道为骨干, 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 调度系统, 提高防洪防潮减灾应急 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 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 能力。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意义探析
地区悄然 出现 , 它们 打破身份 、 地域等等界限 , 以全新的建设模
式和运行机 制独树一帜 , 在技术创新 、 科技成果转化 、 培育创新 人才等方面逐渐引起社会和政府部 门的关注。2 0 1 3年 , 全 国政 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就曾多次赴东南沿海地 区对 这种现象开 展专题调研 ,并 于 l 1 月底 召开 的全 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三 次会议上作专题报告 , 委员们认 为 , 新型研发组织 已掌握一定 的新兴产业 和行业发展的话语权 , 是实施创新驱动 的生力军。
为企业。 院所转制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负担 , 另一方面也 是从体制上解决科研院所长期游离企业 ,研究开发的产 品不能
适销对路 、 造成产 品积压和资金浪费等问题 。 科研 院所转制的过
程是一次科技人才 向企业大迁徙 的过程 , 优 秀人才向企业集聚 ,
件下政产学研结合 的产 物 , 人们将其称 之为“ 新 型研 发机构 ” 。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的同时 , 对服务于 中小企业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 为国家创新体 系建设服务。 关键词 : 新型研 发机 构; 科技体制 改革 ; 科技与 经济融合 ; 服务社会 ;政策支持
5 年中共 中央做 出科技体制改革决定 , 全
面启动 了科研机构改革 , 打破铁饭碗 , 放活科研机构 和科技 人
近年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 一批具有突出创新成 效的研 发组织异军突起并呈快速发展 之势。它们以灵活 的体制 和机 制进行市场化资源配置 , 研发 以市场需求为方 向 , 实行企业 化
员, 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1 9 9 5 年“ 科教兴国” 战略 实施后 , 科研机构改革进入到转制阶段 , 科研 院所数量从改革前
人形机器人发展动向、趋势研判及有关建议
人形机器人发展动向、趋势研判及有关建议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人形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2)1.2 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4)二、人形机器人发展动向 (5)2.1 技术发展动态 (6)2.1.1 传感器技术 (7)2.1.2 控制算法与系统集成 (8)2.1.3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0)2.2 市场发展动态 (11)2.2.1 国际市场竞争格局 (13)2.2.2 国内市场发展趋势 (13)2.2.3 消费者需求变化 (14)三、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研判 (15)3.1 技术发展趋势 (16)3.1.1 仿生学与生物力学技术的融合 (18)3.1.2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整合 (19)3.1.3 自主决策与协同能力的提升 (20)3.2 市场发展趋势 (21)3.2.1 高度智能化与自主化 (23)3.2.2 定制化与个性化需求的增长 (24)3.2.3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26)四、有关建议 (27)4.1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29)4.1.1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 (30)4.1.2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32)4.2 技术研发与创新体系建设 (33)4.2.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4)4.2.2 加强产学研合作 (35)4.3 市场拓展与应用场景开发 (36)4.3.1 拓展应用领域与场景 (37)4.3.2 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 (39)五、结论与展望 (40)5.1 人形机器人发展成果总结 (41)5.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42)5.3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43)一、内容概要技术进步与创新:人形机器人的感知、决策、运动控制等方面技术日益成熟,智能算法的优化和应用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应用领域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教育、服务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到更多领域。
市场发展态势: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与建议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与建议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6)2.1 绿色经济概述 (8)2.2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估 (9)2.2.1 经济增长 (10)2.2.2 资源利用效率 (12)2.2.3 环境污染治理 (13)2.3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5)2.3.1 投资与资金不足 (16)2.3.2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17)2.3.3 政策法规不完善 (19)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建议 (20)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1)3.1.1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22)3.1.2 设立绿色产业基金 (23)3.1.3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25)3.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6)3.2.1 加强绿色技术研发 (27)3.2.2 培育绿色产业龙头企业 (29)3.2.3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30)3.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1)3.3.1 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32)3.3.2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33)3.3.3 保障绿色企业合法权益 (34)3.4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36)3.4.1 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 (37)3.4.2 推动绿色技术转移与合作 (39)3.4.3 建立国际绿色合作伙伴关系 (40)四、结论与展望 (41)4.1 研究结论总结 (42)4.2 对未来绿色经济发展的展望 (43)一、内容描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国内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详细探讨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升、污染排放减少等方面。
东西部协作蓝皮书:东西部协作发展报告_记录
《东西部协作蓝皮书:东西部协作发展报告》阅读笔记目录一、总报告 (2)1. 东西部协作概述 (2)2. 蓝皮书编写背景与目的 (4)3. 东西部协作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5)二、东西部协作模式与实践 (6)1. 产业协作 (8)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 (9)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与路径 (11)2. 人才交流 (12)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派遣挂职干部 (13)西部地区引进东部地区优秀人才 (14)3. 教育合作 (16)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学校结对帮扶 (17)两地教师、学生交流项目 (19)4. 医疗合作 (19)东部地区医疗机构对西部地区的支援 (20)两地医疗技术交流与合作 (22)三、东西部协作的成效与影响 (23)1. 经济增长 (25)2. 社会进步 (26)3. 生态环境保护 (27)4. 文化交流与传承 (28)四、问题与对策 (30)1. 东西部协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区域发展不平衡 (32)产业同质化竞争 (34)人才流失问题 (35)2. 对策建议 (3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38)优化产业布局 (39)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40)五、展望与建议 (42)1. 未来发展趋势 (43)2. 政策建议 (45)3. 企业参与东西部协作的机遇与挑战 (46)一、总报告本报告对《东西部协作蓝皮书:东西部协作发展报告(2》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东西部协作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东西部协作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协作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加强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时代背景下,东西部协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东西部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协作内容也由单一的经济技术合作拓展到多领域的合作。
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支持也为东西部协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_札记
《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深圳的崛起 (3)1.2 创新的重要性 (5)二、深圳的创新历程 (5)2.1 创新政策的演变 (7)2.2 创新企业的涌现 (8)2.3 创新成果的转化 (10)三、深圳创新的核心要素 (11)3.1 人才聚集 (12)3.2 资金投入 (14)3.3 研发平台 (15)3.4 政策支持 (16)四、深圳创新的模式与特色 (18)4.1 市场主导型创新 (19)4.2 学术驱动型创新 (21)4.3 企业主导型创新 (22)4.4 政府引导型创新 (23)五、深圳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24)5.1 国际竞争的压力 (25)5.2 技术创新的瓶颈 (26)5.3 创新生态的建设 (27)六、深圳创新的未来展望 (28)6.1 持续创新的发展路径 (29)6.2 全球化视野下的创新布局 (31)6.3 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战略 (32)七、结语 (33)7.1 深圳创新的精神内涵 (34)7.2 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35)一、内容概览《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创新画卷,为我们徐徐展开了深圳这座城市在科技与创新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
本书通过深入剖析深圳的创新生态体系,全面展示了其从边陲小镇蜕变为国际化创新之都的壮丽历程。
从早期的代工模仿,到如今的引领全球科技潮流,深圳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突破传统束缚,勇于探索未知领域,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深圳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还深入挖掘了这些创新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深圳创新者的智慧与勇气。
结合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与形势,对深圳创新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其他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在探索深圳创新高地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实力所折服。
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政策及指南解读 ppt课件
5
ppt课件
更鲜明的时代特点 更加聚焦产业发展 更加贴近世界前沿 更加突出开放创新 更加重视国际合作
多元化的组建模式 院校与政府共建型 院校与企业共建型 企业自建型
6
ppt课件
高效率的运行机制 企业化的管理机制 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专题内容
核补新型研发机构上年度进口科研仪器相关税收
对未享受科研用仪器设备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减免 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新型研发机构初创期建设补贴。
对于初创期新型研发机构,省财政择优给予一次性经费支持。原则上 每个机构只能获得一次本补贴。其中,初创期新型研发机构是指创办不超 过5年(以注册时间为准)的省新型研发机构。
7.主攻方向。具有明确的主攻方向,能切实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能为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主导或参与国家、省、市技术攻关专项, 通过产学研合作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
8.成果转化能力突出。近3年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 方面业绩突出。
18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
ppt课件
ppt课件
粤府〔2015〕1号
━━━━━━━━━━━━━━━━━━━━━━━━━━━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 若干政策意见
• 第十一条 新型研发机构在政府项目承担、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建
设用地、投融资等方面可享受国有科研机构待遇。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自
用的房产、土地,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按照房产
1
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及 专项资金申报情况
ppt课件
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处
2
ppt课件
新型研发机构界定和主要特征 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政策解读 新型研发机构专项资金申报指南解读 新型研发机构下一步工作
“双碳”目标下的电力企业低碳建设分析
“双碳”目标下的电力企业低碳建设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理论基础 (4)2.1 双碳目标概述 (5)2.2 低碳建设理论 (6)三、电力企业低碳建设的现状 (7)3.1 技术创新 (8)3.2 管理创新 (10)3.3 产业升级 (11)四、电力企业低碳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12)4.1 技术研发难题 (13)4.2 政策支持不足 (14)4.3 市场竞争压力 (16)五、电力企业低碳建设的案例分析 (17)5.1 国内电力企业低碳建设案例 (18)5.2 国际电力企业低碳建设案例 (19)六、未来展望 (20)6.1 技术发展趋势 (22)6.2 政策完善与引导 (23)6.3 市场机遇与挑战 (24)七、结论 (25)7.1 主要观点总结 (27)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8)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深入探讨了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的电力企业低碳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分析了当前电力行业的碳排放现状以及低碳建设的实施路径。
报告首先概述了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的大背景和低碳发展的紧迫性,随后详细阐述了电力企业在实现低碳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能源转型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能源结构转型对于全球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但正在加快向清洁能源的转型步伐。
电力行业碳排放现状:电力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低碳建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低碳建设挑战与机遇:电力企业在推进低碳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创新、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国际经验借鉴:通过分析国际上成功的低碳城市建设案例,为国内电力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实施路径与建议:报告提出了电力企业在低碳建设过程中的实施路径和建议,包括加强技术研发、优化能源结构、创新商业模式等。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研究
备其他两个机构的某些能力,但同时仍保持着自己
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
[ 1]
机构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破解科研与产业“ 两张
对接地方产业链和政策链,实现科技与产业之间的
有机联 动
[ 2]
。 这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形式打破了
传统的体制模式,融合了各种创新资源,推动了科技
中交流合作、相互支撑,这 3 个机构中的每一个都具
政补贴、科研奖励和税收优惠等政府的资金投入进行
制度和组织,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在大学、产业和政
建设及运行,缺乏获取资金的市场化途径。 资金来源
府之间,不同学科和地区之间的跨边界流动。 通过整
方式的单一化、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严重制约了高校
合调配各种优势资源,大学还可以主导所在区域的政
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和发展。
法,例如转让科技成果、申报项目以及人才联合培养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 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
[ EB / OL] . ( 2019 - 09 - 17) [ 2022 - 12 - 05] . https: / /
www. most. gov. cn / xxgk / xinxifenlei / fdzdgknr / fgzc / gfxw
科研机构则关注一些隐性收益,例如社会影响、社会
政府的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界和企业转
声誉等;企业关注技术成果是否能带来直接效益,例
化 [4] 。 但是在实际中,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企业
如销售利润、生产效率等 [8] 。 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
共建比较少,与当地政府联合共建的较多,产学研融
平衡各方利益,使各方都能够达到满意。 三是要考虑
形式和贡献程度方面存在差异,在制定分配方案时,
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9]1号)
策送规_________ZHENG CE FA GUI.................................................................................................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9〕1号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启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机制,协同落实国家战略布局和支持政策,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省市在建设规划、用地审批、资金安排、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开放共享,建设面向港澳开放的散裂中子源谱仪,保障对港澳的专用机时和服务。
支持港澳及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粤设立分支机构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促使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支持我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国际创新人才密集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离岸科技孵化基地或研发机构,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
试行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人员按需办理往来港澳有效期3年的多次商务签注,企业商务签注备案不受纳税额限制;允许持优粤卡A卡的港澳和外籍高层次人才,申办1副港澳入出内地商务车辆牌证。
支持各市至少建设1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基地可直接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减轻在粤工作的港澳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内地工资薪金所得税税负,珠三角九市可按内m汕績科枚第法规__________ZHENG CE FA GUI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探究
该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由于基 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建立,其科技 人才的储备优势明显,但是由于原机 构是以科研为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显得比较匮乏,产业应用不够显著。高 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 在体制上仍然属于原机构,其在基础 研究和创新科技研究方面具有很大 的优势,能够向社会输送大批的科技 人才,是我国科技领域最主要的技术 输出平台,一部分该类型的新型研发 机构还具有教育功能,对于科技的传 递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该类型的新型 研发机构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表 现在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新 型研发机构由于决策主体仍未原机 构,受 到 了 体 制 的 约 束、决 策 不 够 灵
关 注 FOCUS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探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文 / 王 维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近 年 来,我 国 愈 发 重 视 国 家 创 新体系建设,但是科技和产业的不协 调发展现象一直存在,为了有效解决 这一问题,多地涌现出一大批新型研 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是集科学技术 研发与产业一体化的研发机构,重点 引 领 科 技 创 新、以 振 兴 产 业 发 展 为 目 的、投 资 主 体 多 样 化、组 建 体 制 灵 活 化、注 重 市 场 导 向、倡 导 企 业 化 运 营,是 支 持 科 研 院 所、高 校 以 及 企 业 创新融合的新型研发主体[1]。
业化、研发方向需求化、人才队伍国际 化是新型研发机构的标签。在组建方 式和投资主体上,新型研发机构和常 规科研机构具有很大的区别,常规科 研机构一般为国有事业单位,人才的 引进禁锢于编制和资金的限制,而新 型研发机构组建形式灵活,能够独立 进入市场,资金的融合以及人才的引 进等方面都相比常规科研机构更加方 便,管理体制上普遍实行理事会领导 下的院、所长负责制,理事会是最高决 策机构,能够决定机构的发展方向和 重大决策,负责人实行公开招聘制。这 样的机制能够更大程度地促进研发机 构的发展,对于创新和进入产业具有 很大的影响,有效地弥补了常规科研 机构的缺点和不足。下文主要介绍我 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几种形式[2]。 1. 政府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自我造血典型案例
新型研发机构自我造血典型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型研发机构应运而生。
这些机构以创新为动力,以研发为核心,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自我造血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案例,从创新研发模式、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升级转型、人才培养引进、社会资本引入、国际合作交流、政府扶持政策、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创新研发模式新型研发机构在创新研发模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它们采用开放式创新方法,通过与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同时,新型研发机构注重市场需求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例如,某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合作,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材料。
该材料具有高强度、轻质、环保等优点,市场需求量大。
通过合作研发,该机构成功地将该材料应用于汽车、建筑等领域,实现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知识产权保护新型研发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有较高的意识。
它们注重专利申请和保护,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确保创新成果受到保护。
同时,新型研发机构还注重技术转让和许可,通过技术转化实现经济效益。
例如,某新型研发机构在研发过程中,成功申请了多项专利。
这些专利涵盖了该机构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为该机构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此外,该机构还通过技术转让和许可,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
3. 产业升级转型新型研发机构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新型研发机构还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前瞻性布局和资源整合,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某新型研发机构针对传统制造业的痛点,提出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该方案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该机构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特征、制度创新与发展挑战
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特征、制度创新与发展挑战近些年来,一种在属性、机制和功能上不同于传统科研机构的称之为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在中国蓬勃兴起,并且已经成为地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2018年,新型研发机构被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望正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员。
新型研发机构在中国的诞生和快速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情境因素,其中我国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传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供给能力不足、企业群体研发能力较弱、聚焦引进和消化的技术需求是关键的四个因素。
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特征是集成科研、孵化、资本等功能的微创新生态模式。
新型研发机构有其特定的制度创新内涵。
包括(1)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政府、母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制度性通道;(2)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构建微创新生态,为创新要素的整合提供了一个混合制度空间,显著提高了创新效率;(3)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组织能力,实现科研和产业化活动,即科研、投资、孵化等不同能力的协调和整合。
展望新型研发机构未来的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面临着治理挑战、能力挑战和竞争挑战三大挑战。
总体上,新型研发机构已经度过以数量扩张为显著特征的野蛮生长阶段,进入以提升能力和绩效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下一步,要通过收窄认定条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内外部治理、加强考核评价、促进与其它创新主体协调发展等手段,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兴起1996年12月,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深清院)。
不同于传统的以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主的研究机构,深清院一开始就采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有着鲜明的产学研结合导向。
后来,深清院提出了著名的“四不像”理论,即:研究院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研究院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内容不同;研究院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研究院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
新时代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初探——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为例
新时代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初探——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为例汪曙光; 汪贝贝【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 职责; 使命; 建议【作者】汪曙光; 汪贝贝【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比任何一个时期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2019年9月,科技部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基本内涵、单位性质、目标定位、建设条件、管理机制、享受政策等各个方面对新型研发机构作出明确要求。
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印发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指导意见,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高水平创新团队、推进产业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区域创新平台,理当肩负起促进我国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职责使命。
一、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与内涵1.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国外没有新型研发机构这一提法,主要围绕公共研发组织、区域创新系统、企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平台等开展研究。
新型研发机构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新型研发组织,对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综合已有文献研究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是瞄准科技前沿,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并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独立法人机构[1-3]。
2.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新型研发机构从成立伊始就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构。
该机构既不完全像高校,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既不完全像企业,也不完全像事业单位。
新型研发机构不仅在前沿科学领域掌握源头创新的话语权,其企业化运作管理体制机制更是贯通了市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具有与传统研发机构不一样的内涵。
新型研发单位RPA_财务智能审单机器人信息化模式探究
新型研发单位RPA财务智能审单机器人信息化模式探究符杰广州国家实验室摘要:财务管理发展至今经历了珠算、电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四个阶段及变革。
在当今世界先进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财务管理借助智能化的加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因此,各类财务信息化以云计算为依托,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储存、整理和分类,匹配上各类管理需求模型,进行财务分析,为管理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决策和财务风险评估。
数字化建设,已将业财融合发挥到了极致。
本文将结合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在新型研发单位的财务报销智能审单机器人信息化建设,探究其在减轻单位报销人员的负担,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热情。
关键词:新型研发;重要变革;财务报销;RPA 智能化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科研领域,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其中“(二十)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强调科研放管服,但是同时又要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检查。
在经费报销审核方面,对目前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当今世界处于科技角力关口,部分新型研发单位在如火如荼开展建设,其具有资源投入大,工作进程快,产出要求高的特点。
面临事多人少、场地和资产管理分散、财务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需要同步提升等现实困难,并需兼顾“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科研财务助理岗位化管理等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所以,财务智能化的建设,是强化对各类新型单位多方资源统筹管理的重要手段。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科研单位”这一新生科技力量,深刻认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优势,实地调研新型科研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实践,找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和科研产业发展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阐述如何搭建RPA 财务报销智能审单机器人信息化平台,开展业财融合一体化的探究。
一、新型研发单位报销审核信息化发展现状目前,部分新型研发单位已经实现了财务报销信息化,并且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远程报销、审批等功能。
江苏省科研机构研发投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No. 32
November,2023
59. 9%提升至 2021 年的 64. 1%,增长了 4. 2 个百分
献稳步提升。 三是地方实验室加快培育。 各设区市
五” 以来,常州科研机构研发经费年均增长 22. 0%,增
州云龙湖实验室、常州龙城实验室、南京钟山实验室
点。 二是常州科研机构研发经费增幅较大。 “ 十三
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态势。
2. 1 省实验室建家国家实验室,分别
— 2 —
第 32 期
2023 年 11 月
江苏科技信息 ·区域创新
No. 32
November,2023
为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及苏州实
相关设施支出远低于同期广东、浙江,主要在于政府
验室、广州海洋实验室等。 浙江自 2017 年以来,建设
了 10 家省实验室,打造“ 江河湖海” 实验室体系,分别
是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 良渚实验室、 西湖实验
图 3 ) 。 一 是 财 政 科 技 投 入 强 度 低 于 广 东、 浙 江。
东(982. 8 亿元) ,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但财政科
科研机构经费内部支出 194. 0 亿元,“ 十三五” 以来一
93. 7 亿 元, 年 均 增 长 17. 9%, 从 2016 年 占 全 省 的
作者简介:余景亮(1985—) ,男,安徽宿松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
— 1 —
第 32 期
2023 年 11 月
江苏科技信息 ·区域创新
据统计,2021 年江苏财政支出中用于实验室及
(8. 0%) 及全国平均水平(6. 4%) 。
图 3 2021 年主要省市财政科技支出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 此 外 ,政府 支 持和 引导 方式
缺 乏普 遍性 政 策支 持
然而 ,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 ,
为 此 ,他 们 建 议 研 究 出 台 政 比 较 单 一 , 容 易 导 致 新 型 研 发 机
策 措 施 ,明确 新型 研 发机 构 在 创 构 受 制 于 政 府 资 金 管 理 的 有 关 规 新 体 系 中 的定位 和 重 要作 用 ,为 定 , 束 缚 其 体 制 和 机 制 的 灵 活
生 之 初 就 面 临 着 一 些 管 理 体 制 和 实 际 的 技术 支 撑和 服 务 。在 科 技
目前 ,我 省共 有1 2 2 家新 型研
运行机 制 的问题 。粤 府 1 号 文 的出 与经济 “ 两 张 皮 ”格 局 难 以打 破 发机 构 ,他 们 凭 借 市 场化 的运 行 台 ,全力 为新 型研 发 机 构 发展 鼓 的 情 况 下 , 新 型 研 发 机 构 在 高 机 制 和 人 才 激 励 制 度 , 成 为 国 内 劲 助 威 , 政 策 涉 及 承 担 政 府 项 校 、 科研 机 构 、 企业 三 者 之 间开 外 高端 创 新人 才 的集 聚器 ,短 短 目、 激励 研 究 人 员和 享 受税 收优 拓 了 一 片 新 的 空 间 ,走 出 了原 有 几 年 就 引 进 了 省 科 研 创 新 团 队 惠 等 多个 方面 ,赋予 了新 型研 发 事 业 体 制 的局 限 。 从 单 位 性 质 2 3 个 ,拥 有 国 家 级 的 工 程 中 心 和
比肩的新型研 发组织 群落。 7 5 9 9 件 ,服 务 企 业 3 万 多 家 , 成
新 时期 深 化 科 技体 制 改 革 的 “ 尖兵连”
创 新 体 制 机 制 是 新 型研 发机 功地 孵 化 了高 新 技术 企 业 1 0 0 0 多 新 型 研 发 机 构 是 以 多 主体 的 构 发 省 产业 升 级 、 经济 转 型 方式 投 资 、 多样 化 的模 式 组 建 、
新型研发机构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 新 型研 发 机 构 的发 展 打破 制 度 性 性 ,不利 于 新 型研 发 机 构 的持 续 河 的培育发展阶段 , 自身在管理体 的 障碍 ,作 为科技 和 经 济社 会 发 健康 发展。
制 和 运 行 机 制 上 还 在 不 断 探 索 完 善 展 之 间 的 一 条 通 道 。 完 善 国 家 及 中 ,仍 面 临 一 些 困难 。
十一 届 四次 全会 提 出要加 大力 气
一
格 是其 最 大特 色 ,打 通技 术 源 学 研 合作 ,加 速创 新人 才集 聚 , 完 善 创 新 载体 功 能 ,释 放 创 新 活
实 施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战 略 , 要 切 实 头 到 产 业 应 用 是 其 努 力 方 向 。 建设好 新型研发机 构。
机 构 更 多 的 市 场 自由 度 和 发 展 空 看 , 新 型 研 发 机 构 除 了 给 事 业 单 企 业 技 术 中 心 1 1 个 、 国 家 重 点 实 间。
位 赋 予 新生 命 外 ,各 类 民办 非企 验 室 1 1 个 , 形 成 了 汇 聚 高 层 次 创 业 、 企 业等 多 种 单位 性 质机 构蓬 新 资源 的 重 要平 台。 三 年来 ,我 勃 发 展 ,成 为能 与传 统 科研 机构 省 新 型 研 发 机 构 共 申 请 专 利
与 传 统 研 究 机 构 相 比 较 , 新 力 ,成 功 走 出 了一 条 独特 的发展
作 为 我 省 乃至 全 国创 新 体 系 型 科 研 机 构 更 加 聚 焦 产 业 的 发 道 路 ,成 为 新 时期 深 化科 技体 制 的 新生 事 物 ,新 型研 发 机 构在 诞 展 ,能 为地 方产 业发 展 提供 更加 改 革 的 “ 尖兵连 ”。
华 大 基 因 、 华 科 大 东 莞 工 研 院 等 负盈 亏 的新 型 法人 组 织 。创 新 创 统 国有科 研 机 构体 制 机 制 束 缚 , 成 为 这 些 机 构 的 典 型 代 表 。 省 委 业创 富是 其根 本 使 命 ,用人 不拘 充 分 迎 合市 场 需 求 ,充 分利 用 产
机 构 在 产 生发 展 过 程 中 ,结 合 自 发 挥 出 巨 大 作 用 。 深 圳 光 启 、 华
黔
专 刊
大基 因等 一 批新 型研 发 机 构 正扮 型研 发机 构 无 法在 当前 的创 新体 优 惠 政 策 。 且 在 引 进 人 才 的 医
演 着 全 球 前 沿 技 术 领 军 者 的 角 系 中找到 准确 的位 置 ,导致 其 难 保 、社 保 、住 房 、 子女 上 学 、职
破 解 新 型研 发 机构 “ 身份 "难题
粤府 1 号 文 出 台鼓 励 新 型研 发机 构 发展 的优 惠政 策
文/叶青
近 年来 ,我 省 雨 后 春 笋 般 涌 企业 化 的机 制运 作 ,以 市场 需求 身 特 征 , 在 管 理 体 制 、 运 行 机
现 了一 批 建 设模 式 新 、体 制 机 制 为 导 向 , 主 要 从 事 研 发 及 其 相 关 制 、 激励 机 制 、 合作 机 制 等 方面 新 的新 型 研 发机 构 ,深 圳 光启 、 活 动 ,投 管 分 离 、独 立 核 算 、 自 进 行 大胆 的探 索 与 实 践 ,突 破传
色 , 不 断 引 领 着 新 兴 技 术 的 发 展 以 融 入 到 国 家 现 有 科 研 体 系 中 ,
潮流 。
称 评 定 、 项 目 申 报 等 ,也 由 于 与
国 家 科 技 政 策 对 新 型 研 发 机 构 难 国 内 政 策 不 完 全 对 接 而 难 以 解
以覆 盖 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