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说“木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3.9《说“木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

3.9《说“木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2
• 水的流动通常也用 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流 水的逝去象征了时间的 一去不返。流水的这种 特征体现于诗歌中,则 是诗人对时光流逝、青 春不再的感慨,以及所 传达出的厚重的生命意 识和历史沧桑感。
24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还。
25
鉴赏意象的方法
一、抓住画面,联系背景,进行想象和感受。
二、通过联想,抓住相似点,由物及情,由 物至理。 三、把握常见意象的固定寓意。
26
注意 1、要注意诗歌中意象背后的暗示性。 2、要注意诗歌的炼字。 3、要注意诗歌中的“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的效果。
27
教师寄语
诗歌是那繁荣绽放的绝世之花,是华夏千年的不老传 说。
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 结束:
一一 叶花 一一 乾世 坤界
,1
2
明确这些诗句中有哪些和“木
叶”相关的典型意象。
3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 (叶)”与“树(叶)”的不同意
蕴。 4
意象 季节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蕴
联想
秋脱 (落) 风 尽 木 叶叶 (叶) 落 子
微黄 枯黄
空 干阔 燥疏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11
得到启示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 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 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 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 尝言外意味。
12
鉴赏意象品味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 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 言传的精妙语言……
13
拓展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
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3.9《说木叶》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3.9《说木叶》课件(共50张PPT)
4、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 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 叶的因素
单纯、空阔、 疏朗的清秋
微黄干燥 气息。
场合: 秋天叶落 情感: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 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 一个是忧愁的
天江对细山叶空红渭夜骤寒
街雨潇雨色上山雨城来雨雨
小霏潇鱼空初新随朝风初连
雨霏暮儿濛阳雨心雨雨歇江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 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 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 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_示_性 _的问题。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柳 李商隐
用春日之柳的繁茂 衬秋日之柳的枯凋。 借咏柳自伤迟暮, 倾诉隐衷。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纤柔轻盈,妖媚多情。 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 无耻和朝政的腐败。
五、课堂小结:
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 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 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 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 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 学简史》等。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共16张PPT)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共16张PPT)
—— 繁润 绿色 ③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④ 无边落木萧萧下, —— 静止 微黄 不尽长江滚滚来。 —— 干燥 空阔
情予下诗分不 梅 分 别 赋
人 对 自 己 笔
析 , 并 说 说
同 形 象 做 点
对 梅 的 三 种
生 长 环 境 ,
正 怒 放
缕 清 香
雪秀 世, 界高
了 凌 寒
【 宋
女枝着,,贵独王
子独一让墙 开安
,秀 当,
簇 梅
人 发
角 飘 圣 洁
的 一
石 】

·
— —
——
黛来 香中 傲东 卜
玉还敏飘, 清】 算
洁感万驿 高: 字
爱 怜

去 , 当 如
忧 伤 , 质 本 洁
里 无 人 晓 )
外 断 桥 边 上 ,
( 黄 昏 风 雨 之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亭皋木叶下, 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辽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作者 :林 庚
一、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1.初读课文,思考文题中所说 的“木叶”是什么? 2.文中阐述“木叶”意味的段 落是哪几段?
二、自读(4——6)段, 思考以下问题,分组讨论。
寂 寞 开 无 主 。
驿 外 断 桥 边 ,

陆 游 】
·
卜 算 字
咏 梅




解析
她待只俏犹已飞风 【 卜
在到把也有是雪雨 丛山春不花悬迎送 中花来争枝崖春春
毛 泽 东
·
算 字

笑烂报春俏百到归 】 梅
。漫。,。丈。,

人教版必修五高二年级第9课 《说木叶 》课件(2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五高二年级第9课 《说木叶 》课件(29张ppt)

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思 念
鸿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西洲曲》 雁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
《声声慢》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
秋风叶落的季节
精读探究
品味诗句“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比较 诗中“高木”与“高树”的不同意味。并分析作者引 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精读探究
品味诗句“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比较诗中“高木” 与“高树”的不同意味。并分析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精读探究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 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 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叶
木叶 落木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 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初读文章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 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 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 展到了“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 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 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初读文章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

文本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列举四个名句说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列举四个名句,说明木叶之美,说明“木叶”是那么突 出地成为诗人喜爱的形象,为下文的分析张本。
2.第2自然段中“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 了”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再进一步指出宁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又非偶然现象, 悬念的设置使人急欲弄清原因。此处言简意丰。一是指出创新的途 径:“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二是指出 个例中体现的普遍性;三是含蓄地告诉我们,这样细致地揣摩是欣 赏诗的精妙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 他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唐诗这一课题的研究提 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的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 人。《说“木叶”》就是这部书中的精品佳作之一。
单音字
①袅袅(niǎo) ②萧萧(xiāo) ③翩翩(piān) ④冉冉(rǎn) ⑤绵密(mián) ⑥缠绵(chán mián) ⑦吟唱(yín) ⑧王褒(bāo) ⑨皎皎(jiǎo) ⑩灼灼(zhuó) ⑪亭皋(ɡāo) ⑫柳恽(yùn) ⑬寒砧(zhēn) ⑭万应锭(dìnɡ)⑮窸窣(xī sū)
说“木叶” 林庚
作者名片
简历:林庚(1910-2006),中国作家、诗人、古 典文学研究学者。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 办刊物《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 1934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授中国文学史课程 ,继续写诗。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1935年以后对诗的形式 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 探索新的格律体诗。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北归任燕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 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 词有独到的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9《说“木叶”》 课件 (共47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9《说“木叶”》  课件           (共47张PPT)优秀课件

面对飘零的落叶,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将之 定格成永恒的风景,凝聚成挥之不去的情结。

林庚 gēng
林庚
清华大学中 文系教授,既是 诗人,又是学者。 在唐诗和楚辞的 研究中卓有建树, 提出了著名的 “盛唐气象”。
识词
袅袅 (niǎo) 灼灼 (zhuó) 涔阳 (cén)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 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 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 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比“树”更显得 单纯,仿佛本身就含 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精读课文第6段:
概括“木”在形象 上的第二个特征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 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 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 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 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压力逼迫得痛哭一百次,但哭完记得笑一千次给它看,你可以习惯为别人付出,但至少别忘了为自己而活,你可以学会假装,但最后不要变成 你当初讨厌的那种人。
5 、诚实就如埋藏在泥土里面的果实,谎言犹如枝头上妖艳的花朵。虽然谎言能给人暂时的美感,但它的枯萎是不可避免的,而诚实会在那里 生根发芽。
3 、拼搏是成功的通行证,美貌是失败的墓志铭。不要再斤斤计较于你的容貌,关键是打造自己强大的内心。朋友,凤姐就是榜样啊,你长得 比她还励志,你行的! 6 、会说话的多说,不会说话的少开口,要小心言多必失。成功人士大多沉默寡言,不多开口,这不是说沉默寡言能够做出什么创造性贡献, 而是减少错误的发生。

《说“木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说“木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第二,从氛围上去联想。
月光清澈
静谧安宁
内心平和,高尚情操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第三,从时间意识去联想。
明月之永恒 时光的流逝 个体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
对历史的慨叹和追思
不 知 江 月 待 张 何 若 人 虚 但 《 见 春 长 江 江 花 送 月 流 夜 水
——
学生活动(二)
“诵诗怡情”
亲情篇
• 1、朗诵孟郊的《游子吟》 • 2、吟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友情篇
(名句积累共分享)
• • • •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二、由于诗人的情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表达 风格不同,再加上意象自身的多义性,鉴赏诗歌 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仔细分辨、掌握 分寸。
总结
意象 暗示性 情感
善于联想 抓住画面 把握固定寓意
牛刀小试
春 江 潮 水 连 海 平 海 上 明 月 共 潮 生
第四,从空间意识去联想。
月的藐远宏阔
环境的空旷苍茫 情感的苍凉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
——杜甫《旅夜书怀》
招式(二)
抓住画面,联系背景, 进行想象和感受。
思考:分析诗句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快乐无比
思乡怀人 孤单寂寞 内心凄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九课《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九课《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

枫叶: 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荻花秋瑟瑟 /停车坐爱枫林晚/晓来谁染霜林醉/明朝挂 帆席,枫叶落纷纷 柳: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然烟笼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须 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 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 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烟笼寒 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故乡 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 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种纤腰学不成。
阅读1~3段,思考:
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 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
关 键 点
在“木”字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1—3)
雪: 飞雪连天射白鹿/独钓寒江雪/楼船 夜雪瓜洲渡 花: 花非花,雾非雾/无可奈何花落去/ 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径不曾缘客扫/花落知多 少 日: 夕阳无限好/日出江花红胜火/东边 日出西边雨 杜鹃: 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 /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松: 静听松风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说“木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说“木叶”

第一部分(1-3段): “木叶”形象为诗人钟爱关键在于“木”字。
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原因。
第三部分(7段):“木叶”与“树叶”一字不同,艺术形象相差千里。
“木”具有哪些艺术特征?为什么?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
01 02
“树叶”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树叶可简化为“叶”(润泽绵密);“木叶”
使人有“木料”、“木头”、“木板”的联想,很少想到叶子(枯黄干燥)。
“落叶”:春夏之交包含水分的繁密叶子;“落木”: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连
“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容?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怎样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所谓“暗示性” 指词语概念以外 的意义,是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 意义。
说出诗中“柳”的形象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细叶精
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
说出诗中“柳”的形象
咏 柳 曾 巩 ·
乱 条 犹 未 变 初 黄 ︐
倚 得 东 风 势 便 狂 ︒
解 把 飞 花 蒙 日 月 ︐
不 知 天 地 有 清 霜 ︒
得 势 猖 狂 的 奸 佞 之 臣 ︒
纷 飞 ︒ 讽 刺 攀 附 权 贵 ︑
曾 诗 ︓ 乱 条 狂 舞 ︐ 柳 絮
人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必 修 五 第 三 单 元 第 9 课
人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必 修 五 第 三 单 元 第 9 课
林 庚

9《说“木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9《说“木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 杜鹃:因为有望帝啼鹃的 传说,所以杜鹃的言外之 意离不开“悲怨”“思乡” 意味。如“其间旦暮闻何 物?杜鹃啼血猿哀 鸣”“杜鹃口血能多少, 恐是征人滴泪成”。
(四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一)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 ) A.陆厥(jué) 招徕(lái) 橘颂(jú) B.寒砧(zhēn) 涔阳(qīn)锭药(dìng) C.窸窣(cui) 曙光(shǔ) 号咷(táo) D.亭皋(gāo) 竹筌(quán) 干燥(cào)
A (B项的“涔”读cén;C项的“窣”
读sū;D项的“燥”读zào )
绿
滋 润
饱 满
木叶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 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微 黄
干 疏绵 燥 朗密
落叶 落木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饱含 繁 水份 密
疏朗、空阔
“木”在形象上有那 些艺术特征?
(一)单纯,含有落叶 的因素
(二)黄色、干燥,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形:空阔 色:暗淡 质:干枯
知识链接
根据《咬文嚼字》一文,品析鉴赏文 学作品炼字的角度有哪些?
思想感情
1、语言意味 2、意境氛围 3、联想意蕴 4、创意新颖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检查预习,字词积累---字音
Niǎo sì shì lái jiǎo zhuó
袅袅 恰似 似的 徕 皎洁 灼热 窸窣
尽 jǐn管 寒砧zhē万n应锭 dìng
xī sū
征S戍hù戊w戌ù x戎ū 马rón林g庚 仓g庾ēng yǔ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21张PPT)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21张PPT)

现象
“木叶” 为历代诗人所钟
爱。
发现问题 (1—3)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4—6) (7)
“木叶” 为古代诗 人所钟爱
析“木” 的两个艺 术特征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 “树叶”与“木叶”不过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 领域的差别却一字千里,这种一字千里的差别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十分常见。下面就分析诗人为何 钟爱“落红”“落英”而很少用“落花”的原因。
所谓“得意忘言”、“言不尽意”, 并不是说语言不能表达意思,而是说文学 作品应该追求一种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作为文学作品,就要求含蓄蕴藉,有回 味,特别是诗歌创作,就要以少总多,追 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试着勾画出每 一段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想一想,本 文要讨论的核心话题是什么?
• “落英”“落红”也就是“落花”之意,在古诗 歌中“落英”出现的情况不少,《全唐诗》约有 16句,《全宋诗》中约有36句,而《全宋词》就 约有26句,但其中也有个别句“落英”不是做 “落花”的意思。
• 如:宋代诗人欧阳修的《暮春门有感》“春事已 烂漫,落英渐飘扬”。陆游《山居食每不肉戏作》 “秋来更有堪夸处,日傍东篱拾落英。”秦观 《如梦令》“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晏几 道《浣溪沙》“凉月送归思往事,落英飘去起新 愁”等等。
• 以“落红”表落花意的也不胜枚举,《全唐诗》 中约26处,仅《全宋词》中就约有91处,如:张 先《天仙子》“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 径,苏轼《水龙吟》“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 落红难缀”,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
• 【提问】诗人们为何在当用“落花”时而弃之不 用,却钟情于“落英”“落红”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ppt课件

• 最后两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
回圆。”作者的心情既然如此愁苦,当然希
望友人前来,相聚谈心,以慰思念之情。现
在得知友人有意前来,因此非常高兴;几个
月以来,一直计算着与友人相聚的日期,他
登楼望月,月亮都圆了好几回了,还不见友 人的到来。“西楼望月几回圆”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作者盼望友人到来的迫切心情。 • 这首诗通过怀念友人,表达了作者为未能为
• 5.走近作者 • 林庚,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 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 系。1933年秋天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 的新诗人开始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 诗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的近侍。后入太学,立志读书。代宗朝入仕
途,历任洛阳丞、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
史、苏州刺史,卒于任所。在他早期所写的
一部分作品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
罢官后,作品中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
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其诗多写山
• 【主旨感悟】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 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 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 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 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做好父母官而自愧。 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
•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 是:①整体阅读,感知原文。②找到该题信 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③对该段落或区域内 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④将选项中的相关 信息与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出 答案。
学 习 目 标
• 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 的方法;积累古诗名句,提高学生学习鉴赏 的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 力。 • 2.借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 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 3.把握“木”字的艺术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31张PPT)

概念 艺术形象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荫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板.木料 落叶 微黄
树干 秋天 干燥
—— ——
叶 密 鸟
树 庭
中 有
萧 纲 《 折 杨 柳 》
飞 得 , 风 轻 花 落 迟
叶 无 奇
名树 氏,
绿 叶 发 华 滋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木 袅
袅 兮

叶 风
, 洞
——

屈波
原 《 九 歌 》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在有清霜。
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 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堤上柳》
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折杨柳》
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 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 不送去年离别人。
课后作业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忧愁情绪 脱俗之境 圣洁 坚贞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 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 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
1: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分披,细叶精致。 诗人借咏柳 赞美春色的美丽和自然的活力。
2:女子纤柔轻盈,妖媚多情。
3: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 猖狂的奸臣
潦艰 百万 不无 渚风 登
倒难 年里 尽边 清急 新苦 多悲 长落 沙天

停恨 病秋 江木 白高
浊繁 独常
滚萧鸟猿Βιβλιοθήκη 杜 甫酒霜 登作 滚萧 飞啸
杯鬓 台客 来下 回哀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 与“落红”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2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25张PPT)

注意:
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和文化内蕴,但同一意象在不同 的诗人或语境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同学们在具体的诗歌的分析中还是要考虑 具体的语境的。有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 的诗人笔下,会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的感情。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木叶”、“落叶”、 “黄叶”带给我们的感 觉是否一样?为什么?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 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 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 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 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 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 言说。
说 “木 叶”
林庚
林庚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 授,既是诗人,又是学 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 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 著名的“盛唐气象”。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比较 、体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威武精神
英雄气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历尽风霜而后 凋的坚贞品格
黄花
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独。立人格的 不屈追求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
——
木叶
洞袅
庭袅
波兮
兮秋
屈 原 《 九
木 叶 下 。
风 ,


《 美 女 篇 》
曹 植
落 落 柔 采 美
叶条桑女
叶 何 纷 歧 妖
翩冉路且 翩冉间闲 。,,,
《 灯雨荒静
美 女 篇
下中居夜 白黄旧四
——
》 头叶业无
曹 人树贫邻
雨 中 黄 叶
植 。,;,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 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 秋的性格。
更多的暗示性,使读者产生较多的联想,所以“木叶”就比较常见。
• 在第6自然段中提到的“木”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为何 有这个特征?
• 特征: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 原因:“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
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常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 就都是这个样子。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5
说“木叶”
教学课件
围绕下列问题,预习《说“木叶”》
• 1、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 2、课文第一自然段,列举了屈原、谢庄等四人的诗句,有何作用? • 3、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在习惯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为什么从来很少见“树叶”这
• 因为“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的浓阴的联想, “树”与“叶”的形象有太多的一致。“树叶”也不会比一个单独“叶”字多带 来一些什么,古典诗歌习惯用单词,因此就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
• (第二问在第六段里找)——自读第6段,归纳答案 • 而“木”则使人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也具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
又名莲花、芙蓉、芙蕖、芙渠、
扶蕖、菡萏、藕花、水花、水芝、 泽芝、玉芝、净友、净客、水芙 蓉、草芙蓉、君子花、水宫仙子、 醉客、绮帐、巧笑花等,是自古 至今为我国广大人民所珍爱的花 卉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 历史。
受《诗经》的影响,往往
用“荷”谐音“和”或 “合”,象征夫妻和睦、 百年好合:用“藕”谐音 “偶”,象征配偶;用 “莲子”谐音“怜子”, 寓意“爱你”。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朱淑真《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 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 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 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 尝言外意味。
启发: 1.要注意诗歌的炼字。 2.要注意诗歌中的“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的效果 3.要注意诗歌中意象背后的暗示 性。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速度课文
1、划出文章中引用的诗句 2、高声朗读一遍
3、从这些诗句中发现了什么?
讨论:根据对课文的理解, 说说下列意象的区别
1.树—木
2.树叶—木叶
3.落木—落叶
4.落木—木叶
树 木
满树的叶子浓荫
水分很充足 浓绿
碧绿,鲜活生机
木板.木料 落叶 微黄 树干 秋天 干燥
黄色,干燥具体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
青阳渡
晋· 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高洁的君子
当屈原受到楚王误解和冷落之时,他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树叶:“树”与“叶”形象十分一 致,不排斥,不能带来秋的肃杀气 息。
黄叶:满树黄色,叶子还长在树上, 缺少飘零之感。 木叶:“木”能够带来落叶的衰败 微黄与死寂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 清秋的悲凉气息和衰败飘零之感。
梅兰竹菊



一、梅—— 傲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 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 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 所珍视。 二、兰 ——幽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 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 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 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 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 三、竹 ——坚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 医。”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 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 群脱俗 。 四、菊 ——淡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 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 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 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 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 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作业:请鉴赏下面这首诗
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原文: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 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范仲淹词《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
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 梦留人睡。明月搂 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山木 。叶 下 , 江 王波 褒连 《, 渡秋 河月 北照 》浦 云 歇
落叶:给人的感觉是湿润的, 含有水分绿色未退尽之感。
落木:在于“木”能够展示衰 败干燥和微黄沉暮的姿态,让 人联想到疏朗肃杀的清秋气息。
木叶:具有典型的清秋性格;
兼有“木”的微黄与干燥和 “叶”的绵密,疏朗与绵密的 交织体。
落木:比“木叶”更空阔,连 “叶”所保留下的一点点绵密 生机之意都洗尽了。
就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用碧绿的荷叶制成上衣,用粉红的荷 花缝成下裳: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遍体鲜艳,华美芬芳。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侯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 在家屋内或屋檐下,恋旧巢,深受古人青睐,经 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 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 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2.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3.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4.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潦艰 倒难 新苦 停恨 浊繁 酒霜 杯鬓
百万 年里 多悲 病秋 独常 登作 台客
不无 尽边 长落 江木 滚萧 滚萧 来下
渚风 清急 沙天 白高 鸟猿 飞啸 回哀
登 高
杜 甫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 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 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 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 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 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题李次云窗竹
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 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第三境也。”
咏柳 贺知章 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 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 素。 5段:说明 “木”为什么含有落叶的因素——诗歌语 言的背后含有暗示性。
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 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第三部分 7段:作出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 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1段:“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
《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用“树叶”的十分 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3段:说明“木叶”“落叶”与“树叶”“落叶”的不同, 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 形象上大有区别。
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