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人际交往中的权衡需求——一项基于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媒体如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讨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一、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视野下的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主要涵盖了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情况、人际交往方式和满意度等内容;深度访谈则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对新媒体人际交往的看法和感受。

在问卷设计和深度访谈问题制定上,我们充分考虑了新媒体视野下人际交往的特点和问题,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1. 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新媒体工具,尤其是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

微信、QQ和微博等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新媒体平台,几乎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主要渠道。

2. 人际交往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

不同的是,新媒体人际交往更加便捷和快速,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等平台随时随地与朋友交流和互动。

虽然新媒体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便利,但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大学生对新媒体人际交往并不满意。

他们认为,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人际关系缺乏真实感和亲近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表面化和淡化。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新媒体工具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和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

2. 大学生自身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更加熟练和依赖于新媒体技术,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

部分大学生也对新媒体交际有着特别的依赖和情感依恋。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信作为一款集社交、信息传递、支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应用软件,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信的使用频率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加。

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视角,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及观察等方法,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理论背景“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了受众基于个人需求和兴趣使用媒介,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提供了重要框架。

本节将简要介绍“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及该理论如何用于研究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

三、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1.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用于收集大量数据,深度访谈用于深入了解个案,观察法则用于记录实际使用情况。

2. 样本选择:本调查选取了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样本,以保证数据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四、调查结果1. 微信使用频率与时长:大多数大学生每天都会多次使用微信,且使用时长较长。

其中,社交功能是使用最频繁的功能之一。

2. 使用目的与满足感: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是社交、获取信息和娱乐。

通过微信,他们能够与朋友保持联系、获取各类信息和资源,以及享受娱乐内容带来的满足感。

3. 微信功能使用情况:微信的各项功能在大学生中均有较高的使用率。

其中,朋友圈、公众号和支付功能的使用率最高。

4. 影响因数:个人兴趣、社交需求、信息获取需求等是影响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的重要因素。

同时,环境因素如学校、家庭等也对大学生的微信使用产生影响。

五、深度访谈与个案分析本部分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部分典型个案进行详细分析。

从个案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微信使用过程中,不仅满足了社交和信息需求,还通过微信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和兴趣圈。

同时,微信也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六、讨论与建议1. 讨论: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进行深入讨论。

社交媒介微信的日常使用与人际关系的建构--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社交媒介微信的日常使用与人际关系的建构--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微信人际关单扎根理论关单张力 关革调控
Daily Use of WeChat and Construc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Niu Jing Zhang Na
学术沙龙 I 87
新媒休与社会(第二十一辑)
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IJ 毕素雅阐述了微信互动中人际关系的 表现以及徽信对自我呈现、人际关系扩展、人际关系维护的影响。 [2J 温如 燕运用了定量方法,对大学生群体使用微信的情况进行了差异化对比并将 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J 孔令文指出了微信对人际关系的 淡化影响,这种淡化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心理层面上的对他人"自 我表露"的浅层参与和认同感弱化,二是身体缺场下交流频度增加而深度降 低,具体表现为高频浅层交流替代深度拘通和不愿轻易开启对话。 [4J
关于微信人际关系传播机制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朱艳基于对微信 平台的功能分析,展现微信使用者自我呈现及其与他人互动的过程,指出 徽信传播机制的特征是强关系的熟人社区、友谊与功利的结合、以人情和 面子为核心。 [5J 张长乐则着重探讨微信中如何建构社区化的人际传播机制
及其主要特征。 [6J 丁未提出了微信的圈子化传播,指出微信圈子的主体特 征和内容特征,进一步论述了微信圈子的传播过程来自强大的人际传播、 辅助的群体传播和有限的大众传播,并且在原有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分 析了微信人际传播的使用与满足效果、议程设置效果及信息交流的知识
社交媒介微信பைடு நூலகம்曰常使用与 人际关系的建构
一一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牛静张娜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信作为一款集社交、信息传递、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软件,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本文旨在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期为微信平台的优化和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框架:“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了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是出于个人需求和满足感的考虑。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本文将从大学生对微信的不同使用需求出发,分析其使用行为及满足程度。

三、调查方法与样本描述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样本覆盖了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旨在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分析1. 微信社交功能的使用微信的社交功能是大学生的主要使用需求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进行社交活动主要包括聊天、发布动态、点赞评论等。

其中,聊天功能是最为常用的功能之一,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微信与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

2. 微信信息获取与娱乐需求除了社交功能外,微信的信息获取和娱乐功能也备受大学生青睐。

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渠道,大学生可以获取各类信息,包括新闻资讯、学习资料、娱乐八卦等。

同时,微信内的游戏、小程序等功能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

3. 微信支付与购物需求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微信支付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微信支付,大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购物、转账、缴纳水电费等操作。

此外,微信内的购物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

五、使用动机与满足感分析1. 社交需求的满足大多数大学生表示,通过微信可以方便地与朋友、同学保持联系,满足其社交需求。

同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功能,大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从而增强自我价值感。

《2024年微信中的人际传播研究》范文

《2024年微信中的人际传播研究》范文

《微信中的人际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微信,作为中国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它不仅提供了文字、语音、视频等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人际传播空间。

本文旨在探讨微信中的人际传播现象,分析其特点、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微信人际传播的特点1. 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微信支持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多种传播方式,使得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更加便捷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强大的社交网络:微信通过朋友圈、群聊、公众号等功能,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与朋友、家人、同事等保持联系。

3. 实时性: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使得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实时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4. 隐私性:微信提供了较为完善的隐私设置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朋友圈权限、群聊禁言等,保护个人隐私。

三、微信人际传播的影响1. 促进信息共享:微信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分享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包括新闻、趣事、知识等,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传播。

2. 增强社交互动:微信的多种交流方式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社交互动,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3. 改变传播模式:微信的人际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同时也为广告、营销等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

4. 提升个人影响力:通过微信,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观点和思想,提升个人影响力。

四、微信人际传播存在的问题1. 信息真实性:由于微信的匿名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容易导致虚假信息的传播,给人们带来误导。

2. 隐私泄露:部分用户对隐私保护意识不强,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3. 过度依赖:过度依赖微信进行人际传播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远,影响人们的社交能力。

4. 广告骚扰:部分公众号、群聊等过度推送广告信息,影响用户体验。

五、建议与对策1. 提高信息真实性:加强微信平台的监管力度,对虚假信息进行打击和处罚,提高用户的信息识别能力。

从微信看社交网络人际关系新模式

从微信看社交网络人际关系新模式
从微信看社交 网络 人际关系新模 式
张 露
陕 西 西安 7 1 O 1 1 9) (陕 西 师 范 大 学新 闻与 传 播 学 院
譬 嚣
年 Βιβλιοθήκη 第 , 期
摘 要 :伴 随 着 S NS从 最 初 的 发 展 到 如 今 的 日益 成 熟 , 塑 的特 定 朋 友 圈 的小 范 围 亲 密 交 友模 式 有 了其 存 在 的方 式 和 社 交 网 络 已成 为 人 际 关 系 交往 中 重要 的 工 具 和 平 台 , 庞 大 的 意 义 , 而 这 就是 基 于 受 众对 于 交 友模 式 的 需 求所 产 生 的。 用 户基 数 、 便 捷 的 交 流 方 式 以 及 互 联 网所 提 供 的 海 量 信 息 都 二、 微信的社交新理念 使 人 们 的 交 际 圈在 基 于 六度 分 割 理 论 上 不 断 地 扩 大 , 但 网络 功 能 主 义一 “ 使 用 与满 足 ” 理论 , 是 对 媒 介 和 受 众 进 行 信 息 的过 分公 开和 个 人 隐私 的 保 密 性 也 随 即 出现 矛 盾 。本 文 研 究 的 重点 理 论 , 认 为媒 介是 为 各 种 社 会 需 求 、 传 承文化 、 发 首 先从 微 信 概 念 出发 对 它 的特 征 和 使 用 人 群 进 行 分 析 , 再 通 布 信 息 等服 务 的 , 把 受众 成 员 看做 是 与 其 一 样 为 了 相 关 目 的 过 功能主 义理论 “ 使 用与满足 ” 着 重分析微信 交友新模 式 出 存在特定 “ 需求 ” 的个人 , 把 他 们 的 媒 介 接 触 活 动 看 做 是 基 于 现 的 动 因, 最后对 k i k未 来发 展 的趋 势进 行 预 测 。 特定 的需求动机未 “ 使用” 媒介 , 从 而 使 这 些 需 求得 到 “ 满足” 关 键 词 :微 信 使 用与 满 足 人 际关 系 社 交 网络 的过程 。 本文主要是从后者—— 大众媒介如何满 足受众需 求 这 一 角 度 来 分 析 微 信 在 社 交 人 际 关 系 中 的 新 变 化 。 使 用

微信社交圈下的人际交往研究——以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交往为例

微信社交圈下的人际交往研究——以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交往为例

第9卷第12期Vol.9 No.1293微信社交圈下的人际交往研究——以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交往为例刘思瑶(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微信朋友圈是当下普遍流行的社交网络平台之一,它的出现对于社会交往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变革,已经融入当前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微信圈的社会交往现状,探究微信圈如何保持它的生命力,并良性发展下去。

关键词:微信;社交圈;人际交往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2-0093-01社会交往即社交,指的是在一定环境中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交往、物质以及精神等方面的交流活动,社会交往有两大要点:一是人,即社交主体,人发起社交活动,并对信息进行理解与筛选后实行社交行为;二是沟通,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进行沟通。

当前社会,我国的微信使用率非常高,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都有微信的使用者,并且随着WIFI 的出现与普及,民众对于微信的使用越来越方便,使用的时间也逐渐增加。

微信自2011年创立至今,微信从满足受众简单的社交需求——熟人之间的交流情感,到通过交流后的信息反馈激发了用户的自我表现欲望,再到借助朋友圈信息发布功能和支付功能,从而获取商业利益。

可以说,微信朋友圈改变了人们社会交往的方式,将线下关系拓展到线上,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媒介。

一、朋友圈的使用情况本文通过对微信用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朋友圈的社会交往现状。

以大学生——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的社会交往为例。

通过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观察发现,他们的好友主要包括同龄人、亲戚和老师三类。

因此,朋友圈的互动情况可分为与同龄人的社会交往、与父母亲戚的社会交往、与老师的社会交往。

(一)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同龄人是指年龄相仿的人群,他们的共性是充满朝气、思维活跃,以他们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成为微信朋友圈的主要用户群。

该群体之间的社会交往情况有以下几个特征:1.交往互动方式多样。

新媒介对于人际沟通主体的影响——以微信为例

新媒介对于人际沟通主体的影响——以微信为例

到 了现代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 、通讯技术 、现代 交通 ,尤其是 电子媒介 的发展 ,人们 的时空观念以及时空存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 。人们 极大地扩大 了自己存在 的时空范围 ,而 且 遇到 了越来越广阔 的自我和他物都可 以 “不在 场” 的 “虚空 ”。
二 、新媒介对人际沟通主体 时空观念 的影 响 新媒介的不断发展是在现代 化这一 背景下 实现的 ,现代交通 、讯 息 和信息技术 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原有时间 、空间结构 的限制。科 学技术极大地改变 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英 国社会学家吉 登斯 以 “现代性 ” 的概念 出 发,从个体 与社会 的
樊 延 王 钰。
摘 薹 :本文从 社会 学的视 角 ,以腾讯微信 为例探 析新媒 介对人 际沟通 的影响。 经过探 讨发 现新媒介 对人 际沟通 的影 响既有 利也 有 弊。从人际沟通主体的角度来看 ,新媒介 虽能够增进 自我认 知,使 个体 的社会化进 程更加 顺利 ,同时 占用了个体 的 闲暇 时间 ,其 即 时性 的 、零碎化的特点也造成 了沟通主体的只停 留于现在且碎 片化 的思维 ,不利 于个体的 独立思考 ,瓦解 了主 体性 ;从人 际沟通 的双方 来看 , “超真实” 的虚拟情境 打破 了原有 的时空格局 ,扩 大了社会交往 的时空范 围,使沟通 这一过程更加便捷 ,加 强 了原有 的强 关系,拓展 了弱 关系,增 大了获得更 多社会资源的可能性。
由以上论述可 以得出结论 ,新媒介对与人际沟通主体社会 化的影 响 有利也 有弊 。他既能通过其 超越 时空的强大 功能进 行实时 沟通 、互动 , 丰富个体 的 自我认知 ,不断完善 自我 。与此 同时 ,新媒介 的虚拟沟通情 境以及 在人 际交往 中出于利益 或善 意的考 虑 ,都 增加 了个体 对 自我认 识 、自我判断的难度 。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信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款集社交、娱乐、信息获取等功能于一身的应用软件,微信的广泛使用无疑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

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微信使用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理论背景“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从用户角度出发,研究信息传播如何满足人们需求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用户基于自身需求接触媒介,并从中获取满足。

微信作为一款综合性社交软件,其功能多样,满足了大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三、调查方法与样本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渠道发放问卷,共收集有效样本数据XX份。

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当前大学生的微信使用状况。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微信使用基本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较长,多数学生表示微信已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微信的主要功能使用上,社交、信息获取和娱乐功能占据主导地位。

(二)使用动机与满足情况1. 社交需求:微信的社交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需求。

通过微信,学生可以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

2. 信息获取: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等信息来源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满足了其获取新闻、学习资源等方面的需求。

3. 娱乐需求:微信内置的小游戏、音乐、视频等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了娱乐休闲的方式,满足了其娱乐需求。

(三)影响因素分析1. 个人因素:性别、年龄、性格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对微信功能的偏好和使用频率。

例如,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微信进行社交互动,而男性更倾向于使用微信获取信息和娱乐。

2. 环境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微信使用习惯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学校官方微信号的活跃度会影响学生对微信信息获取功能的重视程度。

五、讨论与建议(一)讨论微信作为一款综合性社交软件,其功能多样且具有较高的使用率。

新媒体时代的人际关系与社交心理学

新媒体时代的人际关系与社交心理学

新媒体时代的人际关系与社交心理学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面对面交流逐渐被网络社交所取代,人际关系和社交心理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心理学的变化,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的人际关系1.1 网络社交的兴起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平台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进行交流。

网络社交的便利性和广泛性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扩大了社交圈子。

1.2 虚拟社交与实际社交的差异虽然网络社交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虚拟社交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网络社交中,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也容易出现虚假信息和隐私泄露的问题。

此外,网络社交的缺乏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使得人们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误解和沟通障碍。

1.3 网络社交的影响网络社交的兴起对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社交扩大了人们的社交圈子,使得人们可以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

另一方面,网络社交也使得人们更加依赖虚拟社交,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淡化和疏远。

二、新媒体时代的社交心理学2.1 社交媒体的心理效应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个体的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使用可以增加个体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常常会比较自己与他人的生活,产生自卑和焦虑的情绪。

其次,社交媒体的使用也会对个体的自尊心产生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同,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心,但也容易导致对外界评价的过度依赖。

2.2 社交媒体的社会影响社交媒体的使用不仅对个体产生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使用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个体可以迅速传播信息,形成舆论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其次,社交媒体的使用也改变了社会的互动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参与社会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探究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

探究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

收稿日期:2019-10-17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使用与满足的大学生微信社交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8-ZDJH -160)。

作者简介:崔婧(1984—),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探究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崔婧(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微信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社交软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运用,现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

然而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微信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得到解决,否则会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高校能够予以充分重视。

本文将阐述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提出消除微信负面影响的有效对策,能够增强人际交往效果,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需求,拓展大学生的交际圈,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 (2020)02-0077-03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0.02.034[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引言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微信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将人们的人际交往圈从现实拓展到了虚拟,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利,同时还让人们获得了一展所长的机会,使得人们的社交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然而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微信对其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经常使用微信与他人交流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造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障碍,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将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学校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授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的方法,促使微信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平台,进一步扩展大学生的朋友圈,助力大学生早日成才。

微信时代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思考

微信时代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思考

2016年4月号上微信时代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思考孙 莹微信作为手机媒体最新的产物,受到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热烈欢迎,提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加便利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

因此,在当今手机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信在促进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同时它是否产生了问题?微信的广泛运用给大学生交往带来了什么影响?一、微信使用现状分析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除了同聊天手段以外,其特有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的服务性功能成为了陌生大学生之间认识的一个重要平台。

微信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为了给予微信使用的广泛性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数字,许多学者进行了调查,其中郑晓娜就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做了调查,得出结果84.7%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

通过笔者自身的观察与调查,我校的大学生几乎都在使用微信,大部分学生是以微信作为班级通知、朋友群聊、认识新朋友的首要载体。

微信高使用率,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二、大学生人际生活中微信的影响微信的广泛运用是因其生存发展的条件已然成熟。

从主观条件来说,微信的开放是以免费为主要特点,能够吸引尚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群体,同时微信丰富多样的沟通方式大大胜过传统的沟通方式。

从客观条件看,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与较强的适应能力,对于新出品的软件都会去尝试使用;那么微信的肆意燎原究竟给大学生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一)有利影响:首先,作为一个聊天软件,它拓展了大学生的人际范围,更加快捷方便的认识同一个圈子的人群,它不仅不断加深熟人之间的联系,同时架构起陌生人之间交流的桥梁。

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许多闪光的新特性,大胆、活泼等,在这部分群体中,微信就发挥着其基本的交流交往功能,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的交往障碍,微信在一定程度帮助这部分大学生建立了交流信心,解决了交流障碍等问题。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尤其是年轻一代大学生。

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途径,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习惯。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并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1.1 方便快捷的交流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比如微信、微博、QQ等,这些平台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传播和分享,大大提高了交流效率和质量。

1.2 扩大社交圈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轻松地结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不仅可以和班上的同学交流,还可以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这种社交方式大大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友范围,丰富了社交生活。

1.3 促进信息传递新媒体还可以促进各种信息的传递,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的问题,大家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到及时的信息和帮助。

2.1 交往方式的变化新媒体的流行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

以前,大家更多是面对面的交流,现在则更倾向于通过手机和电脑进行交流,甚至有些人更愿意和网友交流而忽略身边的朋友。

这种变化可能对大学生的传统交际能力造成一定的冲击。

2.2 社交焦虑尽管新媒体扩大了大学生的社交圈,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评论和指责,从而产生社交焦虑;过度依赖社交平台也会让大学生产生社交恐惧,导致真实社交能力的下降。

2.3 沟通质量下降一些研究表明,新媒体的普及导致了大学生之间交流的质量下降。

大部分交流都是通过文字、表情或者图片进行,无法传达语气、情感等非语言层面的信息,这样的交流容易导致信息不准确、误解甚至冲突。

为了深入了解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媒体环境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

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流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信任问题。

信任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人际交往效果,还可能对其现实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分析信任问题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文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新媒体环境、大学生人际交往及信任等核心概念。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深入剖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信任问题的现状和特点。

再次,从个人、环境、社会等多个层面探讨信任问题的影响因素,揭示其产生机制。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建立和维护人际信任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信任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媒体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

这一变革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新媒体环境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新媒体环境使得人际交往更加便捷、多元,但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表面化、虚拟化。

例如,(2021)指出,新媒体环境使得大学生能够跨越地域界限进行交往,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交往的浅薄化。

(2022)则认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交往虽然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但也可能导致人际信任的降低。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探讨了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包括对交际能力的挑战和社交关系的影响。

文章也分析了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结论部分总结了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并提出了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建议,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人际交往现状,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研究、影响、交际能力、社交关系、交往方式、问题、特点、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的面对面交流逐渐被手机、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所取代,这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人际交往方式,成为大学生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挑战,揭示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关系的影响,探讨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及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特点,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出有效建议,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了解其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程度;2. 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挑战,分析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影响;3. 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关系的影响,探讨其对大学生友谊、恋爱关系等社会关系的影响程度;4. 探讨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人际交往方式,了解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平台时的交往方式、习惯等;5. 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负面影响,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辩论辩题

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辩论辩题

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有积极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交平台,使得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

根据一项研究,超过70%的人表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与亲朋好友保持了更紧密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加强有助于维系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交流。

其次,社交媒体也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使得人们能够更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环境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比如,许多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引发了朋友间的共鸣和交流,从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此外,社交媒体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轻松地结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这有助于拓展人们的社交圈子,丰富人际关系。

比如,许多人通过社交媒体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综上所述,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不仅能够加强人们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还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因此,我们认为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反方辩手观点,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有消极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导致人际交往的虚拟化。

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据统计,有超过50%的人表示他们因为沉迷于社交媒体而忽视了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

这种虚拟化的人际交往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淡化。

其次,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人们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往往会因为言辞的不当或信息的误解而产生矛盾和纠纷。

据调查,超过40%的人表示他们曾因为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而与朋友产生过矛盾。

这种误解和冲突可能会损害人际关系,甚至导致友谊的破裂。

此外,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人们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健康的比较心理。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往往会展示自己生活的美好和成功,而忽视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微信人际交往中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与分析

微信人际交往中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与分析

微信人际交往中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与分析随着微信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微信与他人交往。

然而,微信人际交往中也存在着一些社会心理因素。

一、社交比较心理在微信上,人们经常会比较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状况,包括家庭背景、工作收入、旅游经历等。

这种比较往往是有意无意地进行的,特别是当看到朋友圈中某些人的状况时更加明显。

比较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状况会对自身产生影响,有时会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和不满足感。

二、社交支持心理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社交支持的形式。

在微信上,人们可以向自己的亲友、同事和朋友圈中的人发消息,获得他们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在需要帮助和鼓励时更加明显。

这种支持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并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社交认同心理微信上的朋友圈往往与人们的社交认同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发布的文章、照片和状态等可以反映其个人特点和社交关系,也会影响到与其相关人员的交往和社交成功。

有时,人们可能会在朋友圈中展现一个不一定真切的自己,以求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誉。

这种认同心理往往与个人的自我概念、自尊心和群体认同有关。

四、社交比较和嫉妒心理微信上人们发布照片、文章或状态时,在不经意间可能会展示自己的优点、成就和收获。

而看到他人的成功或福利时,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嫉妒心理。

微信上的社交比较和嫉妒心理轻易在人们心中形成攀比心理,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

五、社交焦虑心理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平台,使得人们的社交活动更加方便和快捷。

但与此同时,也会引发社交焦虑心理。

人们常常会为了回应社交信息,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泡在社交平台上是用一整天的时间。

这类广阔的社交网络使得往往人们面对的是一种巨大的社交压力,进而形成社交焦虑心理。

综上所述,在微信人际交往中,社会心理因素及其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学会正确的社交方式与习惯,避免社交网络对人们的负面影响,更好地维持身心健康和碾压微信社交中优良的人际交往关系。

微信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转型的调查与分析

微信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转型的调查与分析

微信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转型的调查与分析一、研究背景微信是一款普遍被使用的社交软件,尤其在中国用户群中居领先地位。

大学生是微信的主要用户之一,他们通过微信进行人际交往已成为一种主流方式。

然而,由于微信的出现,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与分析,探讨微信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转型的情况及原因。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进行访问,以了解他们使用微信的情况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

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96份。

结合文献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研究结果1. 微信使用情况9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使用微信;70%的受访者使用微信的主要功能是聊天和群聊;50%的受访者表示通过微信了解新闻和社会动态。

2. 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变化70%的受访者表示微信已成为与朋友和同学交流的主要方式;40%的受访者表示微信已取代面对面交流;30%的受访者表示微信已影响了他们的单身交友。

3. 原因分析(1)方便快捷:大学生通过微信可以与朋友、同学随时保持联系,以方便快捷为优势,使得微信成为其人际交往首选工具。

(2)社交环境改变: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模式更多的发生在学校课堂、宿舍、食堂等场合,但随着大学生社交环境的改变,微信成为重要的社交工具。

(3)社交焦虑:大学生面临人际交往带来的社交焦虑、人际压力等问题,微信提供了一种安全、低风险的社交环境,因此得到广泛接受。

四、结论微信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成为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因此,大学生需要正确地利用微信,避免过度依赖,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指导,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和研究,探讨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

调查结果显示,%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与他人进行交流。

这主要是因为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方式,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边朋友的最新动态,从而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我们调查了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频率和方式。

调查显示,%的大学生表示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与他人交流,%的大学生表示每周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而只有%的大学生表示每月才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

这说明,新媒体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在线上进行交流,而减少了线下交流的频率。

与此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送文字消息,%的大学生表示更喜欢通过语音和视频方式进行交流,而仅有%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与他人面对面进行交谈。

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中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主要是因为虽然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很多交流的机会,但缺乏真实的面对面交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浅薄和虚拟。

%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在新媒体平台上经常遭遇到言语暴力和网络欺凌,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中更健康、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

大学生应该意识到新媒体只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全部。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线下的活动,与他人进行真实的面对面交流。

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网络素养,学会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避免遭遇网络暴力和欺凌。

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平台时应该保持谨慎,不要过分依赖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新媒体时代人际传播的媒介化趋势——以微信为例

新媒体时代人际传播的媒介化趋势——以微信为例

新媒体时代人际传播的媒介化趋势——以微信为例摘要:摘要: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传播方式,又称作人人传播、人际交流。

人际传播可以说是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基础,与其他传播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人际传播又与其他传播方式不同,人际传播运用最为广泛,也最为方便,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际传播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从最初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口口相传向媒介化演变。

微信的出现为人际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加快了人际传播的媒介化趋势,将普通的人际传播向社会化的人际传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媒体;人际传播;媒介化;微信人际传播,从狭义上理解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活动基本形式;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个人性媒介(面对面传播时所使用的自身感知器官与非面对面时使用的个人通信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以实现良好的信息传递和彼此相互理解或共鸣的目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人际传播是指广义上的人际传播,包含着两人之间的传播、小群体传播和公众传播。

越来越成熟的技术让媒介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从单一变得多样和复杂。

社会、文化、艺术、生活都在向媒介化发展。

通过媒介,人们可以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有文字、音频、视频等很多种方式让受众选择。

尤其是移动智能技术的出现,将受众更快的带入到信息的浪潮中,人际传播通过网络向媒介化加速发展。

2011年1月21日,腾讯正式推出微信。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可以实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

在eb2.0技术的发展下,微信很快被受众所认可,最初人们对于微信的印象只是一个即时的聊天软件,但后来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更新,人们发现微信更像是一个社交网络。

通过多个平台的交友方式以及大量的信息推送渠道,人际传播在微信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权 衡 需 求 理 论
网络 。1
由此 看 来 , 权 衡 需 求 理 论 确 实 得 到 了一 些 学 者 的支 持 和 认同, 并 且 目前 的 相 关 研 究 都 证 明 了它 对 新 技 术 采 纳 和 使 用 的影响是存在 的 , 因此 将 其 应 用 于 微 信 的 使 用 研 究 是 合 适 且
致, 彼此异质性大 , 更有 可能提供 有效的信 息。
在 关于 手机 使 用 的 社 会 网络 的 相 关论 述 中 , S t a f o r d &S c h k a d e ( 2 0 0 4) [ 8 1 从 上 网 的流 程 、 上 网 的 内 容 以及 网络 社 会 交 往 行 为 来 考 察 互 联 网 的 使 用 楚 亚 杰 ( 2 0 1 0) 的 一 项 关 于
图1 互 联 网权 衡 需 求 模 型
手机 使用与获取 社会 资本 的研 究 为本项研 究提供 了一 些参
新媒体 权衡需 求理论是 祝建华 ( 2 0 0 4) 提 出的 , 基 于 使 考 , 这 项研 究 将 手 机 使 用 的 含 义 扩 展 为 三 个 方 面 : 一 是 采纳 ,
会 关 系的 需 求 。


是 否选 择 使 用 互 联 网 、 权 衡 需 求 产 生 影 响 。 不过 权 衡 需 求 理 权 衡 需 求 人 际 交往 社 论 从 新 的 视 角 来 解 释 人 们 对 于 新 技 术 的 采 纳 和 使 用 , 这 一 点的理论 价值就相 当巨大 , 因此 , 该 理 论 自诞 生 以来 受 到 了 许多学 者 的关注 , 周葆 华 ( 2 0 0 8) t 5 l 在 一 项 关 于 we b 2 . 0知 情
并 总结 了 3项传 统 S N S无 法满足 的新需 求 : 围观 、 接 近 社 交软件 , 本研 究将 关注点投 诸于此 , 并 从另一 个角度 去研 势 , 究 和 分 析 为什 么微 信 能够 延 续 并 且 风靡 至 今 。 名人 : 全 方位 、 多角 度 的即时 信息 交流 ; 维持 和拓 展 弱关 系 二、 文献回顾
合理 的 。
( 二) 关 系理 论 格兰诺维特 ( 1 9 7 3) 【 7 l 的 弱 关 系 理 论 认 为 弱 关 系 才 是 一 个 人 在 寻 求 工作 时 最 密 切 的 社 会 关 系 , 相对于 强关 系 , 弱 关 系 提 供 了信 息 的 桥 梁 作 用 , 越 是不 太熟悉 的人 , 生 活 圈 子 不 一
关 键 词 :使 用与 满足
会 网络 微 信
与表达 的研究 中验证并 发现知 情权衡 需求和 表达 权衡 需 求


研 究1 I | 量
分别对 we b 2 . 0的知情和 表达频 率具有显 著的正 向影 响 , 不
b 2 . 0的 知 情 和 表 达 的 影 响 不 大 。 谢 点 ( 2 0 0 8) 从 据 CN NI C报 告 显 示 , 我 国 手 机 网 民规 模 已达 五 亿 , ” ’ 而 过 对 于 we 智 能手机客户 端 中 , 微信 独领 风骚 , 作 为 一 款 智 能 移 动 终 端 微 博 与 S N S的比较分析 中, 得 出 了微 博 的 权 衡 需 求 竞 争 优

特 舄l j 推 荐
际 交 往— — 关 系视 角的 权 衡 需 求 理 论 。 将 微 信 人 际 交往 按 的 操 作 化 定 义 解 释 了 为什 么这 些 需 求是 重 要 的 。
“ 强关 系” 、 “ 中 等 关 系” 和“ 弱关 系” 进行 分类 , 讨 论 权 衡 需 求
其后, 祝 建华 ( 2 0 0 6) [ 3 1 又 使 用 权 衡 需 求理 论 研 究 数 码 电
I 传 媒 与

与 微 信 的 使 用 行 为 之 间的 关 系 。通过 问 卷 调 查得 出关 系维 度 视 市 场 的前 景 , 发 现 权 衡 需 求 对 数 码 电视 采 纳 意 愿 的 影 响 和 2 0 0 6) 中, 相 比手机 等其他媒 体 , 微 信确 实能 更好 地满足 人们 维 系 其 统 计 显著 性 方 向均 与 该 理 论 的假 设 相 同 。 王 晓 华 ( 在对于权衡 需求理论 的再检 验过程 中发现 , 个体 差异也会 对 社 会 关 系的 需 求 。 受 众 总 体 上 认 同微 信 能 更好 地 满 足 维 系社
微信 人 际 交往 中 的权衡 需 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项基 于新 媒 体 权 衡 需 求理 论 的 实证 分析
张 漪
(上 海 交通 大 学 媒 体 与 设 计 学 院 上 海 2 0 0 2 4 0)

翁 六
这 一理 论 的 发 现 是 新 媒体 使 用 研 究 中 的一 项 摘 要 :祝 建华 ( 2 0 0 4 ) 的 新 媒 体 权衡 需 求 理 论 通 过 比较 用 与 满 足理 论 , 开 辟 了一 种 新 的视 角 , 该 理 论 认 为 一 旦 受 众 发 现 新 旧媒 体 对 受 众 需 求 的 相 对 满 足 程 度 来 解释 一 项 新 的技 术 重 要 发 展 , 的 采 纳 和使 用 , 本 研 究 由此 得 到 启 发 , 并 试 图从 另 一 个 视 角 生活中的一项重 要需求无法被传统媒体 满足 , 同 时 认 为 新 媒 探 讨 权 衡 需 求 理 论 的 适 用 性 — — 新 媒 体 平 台 的人 际 交 往 中 体 能够 满足该项 需求时 ,他们就 会开始 采纳 并使 用该新 媒 是 否 也 存在 权衡 需 求 成 为 了本 文研 究的 重 点 问题 。本 文 选取 体 。 ( 见图 1 ) 这个理论来源于 “ 期望价值理论 ” 以及“ 问题— — , 深化 了创新扩散研究和 使用与满足理 论 , 用 定 量 了微信的使 用作 为研 究 内容 , 通过定量分析 来建立新媒体人 解 决 理 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