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中国成长的中坚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中国成长的中坚力量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摸索前行,在这伟大的复兴征程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与其他社会阶层,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是党必须首先坚决依靠的基础力量,党必须团结的力量。
我国的军事力量自始至终是发展中国的有力支柱,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这些力量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现代化建设者始终坚持的发展中国的中坚力量,是新中国成长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中坚力量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建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傲然独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的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发展之初举步维艰,但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摸索前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60年后的中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西藏和平解放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从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到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计算机,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到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从香港回归到澳门回归的“一国两制”政治策略,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等等在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把中国推到了世界的前沿。
60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把贫困人口从两亿减少到2000多万。
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246619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建国60周年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现代化建设者始终坚持发展中国,那么新中国成长的中坚力量究竟是什么呢?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对此作了明确的回答,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最早是从知识分子问题入手进行
拨乱反正的。
早在1975年他便指出:“科技人员是不是劳动者?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1978年3 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重申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观点: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变化,作出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科学判断,进一步拓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他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这些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工人阶级同社会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过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工业规模迅速扩张、工业体系逐渐完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以及产生了一批世界级工业企业六个方面。
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工业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船舶、航空航天等装备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了。
工业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方面。
200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了全球比重上升到14%,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居世界第二。
2008年,中国出口货物1.4万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就达到了7900多亿美元,占了55%。
这体现出工人阶级对我国经济地位的重要影响。
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昌盛的基础。
农业不仅直接关系着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穿衣等基本生存条件问题,而且还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广大农民从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强烈愿望出发,勇于探索,大胆创造,逐步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取得巨
大成功,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
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而且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者向工人阶级转化。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仅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也使农民最早从中得到了实惠,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我国从2000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4年开始免征农业税试点,并在3年中迅速推广至全国31个省区市。
2000年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建立起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争取到2010年全国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全国13亿人口中农民工就有2亿多,广大农民工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出台的关于农村税费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场金融体制改革,农民工问题的解决等一系列制度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铺平了道路,开拓了新领域。
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点上的主要支撑因素,他们对加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精神产品的主要创造者,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靠知识分子,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
国防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关于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战略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军队的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经过长期考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迈开了建设诸军兵种构成的合成军队的坚实步伐。
当时的人民解放军基本是一支单一的以普通步兵为主的陆军,海军、空军仅仅刚具雏形,而陆军中的炮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所占比例非常小。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人民解放军实现了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发展。
不仅掌握着种类比较齐全的常规武器装备,而且拥有了具有一定威慑力的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武器装备。
走进21世纪的人民解放军将按照江泽民主席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继续优化体制编制,更新教育训练内容和手段,改善武器装备,加强军队的质量建设,提高诸军兵种的合成化水平,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建立起了包括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科研实验生产体系,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从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明确提出“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这一基本指导方针之后,作为一支伟大战略力量的我国国防后备力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关心后备力量建设,各级军事机关狠抓后备力量建设。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国防的强弱与国家的安危存亡、兴衰荣辱紧密相关。
当前,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好地担负起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是党必须首先坚决依靠的基础力量,党必须团结的力量,而其他社会阶层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些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国的军事力量自始至终是发展中国的有力支柱,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建国60年来,这些力量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现代化建设者始终坚持的发展中国的中坚力量,是新中国成长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