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数学乘法分配律接山中心小学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 青岛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青岛版教学目标•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
•能够在计算中正确应用乘法分配律,并能够解释计算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黑板、白板、彩色粉笔。
•学生:笔、纸、课本。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引入乘法分配律教师可利用手中资源,如张贴乘法分配律的海报等,把学生注意力引起。
教师可出示一组例子,如:2×(3+4)= 2×3+2×4 并鼓励学生想象两边呈现的图形或物品形状样式一致,引导他们理解到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原理。
2.练习题教师可带领学生完成课本上 P25-26 的例题,同时把握学生的解题过程,查漏补缺,了解学生的学习巩固情况。
3.扩展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率,教师可设计扩展活动,如:–教师可设计物品拼装游戏,让学生针对汇总器、打印机、键盘等办公室设备,从环节细节角度出发,进行物品的拆装、整装。
进而带领学生理解到物品拆装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乘法分配律等数学操作原则。
–教师结合投影仪等现代教学工具,播放关于珠穆朗玛峰、亚马逊河等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像画面,引导学生发掘画面中的图形和符号,并引导学生从法则原理角度,分析图中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并解释其原因。
教学效果及评估•学生们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操作方法,并能够灵活地在计算中运用乘法分配律。
•学生们掌握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复杂运算的技巧。
•学生可通过课堂上、下册测试、口头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估。
总结反思教学活动是由教学素材(内容、手段、方法)构成的,而教学素材既要与社会实际联系,又要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心理学的规律。
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素材的选用,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用的便利,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2.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发现生活中的乘法分配律。
2、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乘法分配律。
具体内容如下:1.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2.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生活中常见的乘法分配律。
3、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板书法:在黑板上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2.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乘法分配律。
4、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1.通过板书和图片,介绍本次课的主题——乘法分配律;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与本次课的主题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
步骤2:讲授1.古代的计算法:回归到乘法的本质,通过竖式计算演示,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2.通俗易懂的定义与公式:通过案例,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3.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乘法分配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3:巩固1.板书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进行提问;2.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思考题:找出自己生活中的乘法分配律。
5、教学反思本次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针对性强,生动有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次课也有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提问,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和思辨能力;同时,在习题布置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巩固性的作业,以此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特点;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特点;2.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相应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
2.课堂练习法: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道简单的问题进行导入。
问题:小明带了10元钱去超市买水果,苹果5元一斤,梨子3元一斤,如果他要买6斤,应该选择买几斤苹果,几斤梨子呢?通过这个问题导入课程的重点——乘法分配律。
2.教学内容2.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定义:乘法分配律是指:一个数乘以若干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若干数之后的和。
例如:$a \\times (b + c) = a \\times b + a \\times c$2.2 乘法分配律的特点1.乘法分配律是乘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2.是二项式的一个重要应用。
3.是解题的有力工具。
2.3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例如:$4 \\times (3 + 2) = 4 \\times 3 + 4 \\times 2 = 20$这个例子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
3.实际操作1、口算。
小组内让学生口算乘法分配律的计算式。
2、实际应用。
通过举例,让学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张明乘坐公交车,十趟车票共花费18元。
硬座票价为2元,硬卧票价为4元。
张明乘了几次硬座车,几次硬卧车?解:假设张明乘坐硬座车的次数为x次,又因为张明一共乘坐了十趟车,所以他乘坐硬卧车的次数为10−x次。
由乘法分配律,得到:硬座票价×硬座次数+硬卧票价×硬卧次数=总费用得到方程:$ 2×x+4×(10-x)=18 $解得x=4,所以张明乘坐硬卧车的次数为10−4=6次。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根据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精心准备了一份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5页至67页,主要讲述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的证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个水果摊,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现在购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请学生计算需要支付多少钱。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1)计算:5×(8+4)(2)计算:7×(62)4.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计算:25×44(2)计算:12×18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六、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a×(b+c) = a×b + a×c七、作业设计(1)36×(12+5)(2)45×(83)2. 教材第67页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工资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重要环节。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乘法分配律,这是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一节课程。
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数学四年级下册》,具体是第68页到第69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的和。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并用一些例子来说明它的运用。
作业设计:25 × (8 + 4) = ?答案:25 × (8 + 4) = 25 × 8 + 25 × 4 = 200 + 100 = 30048 × (7 3) = ?答案:48 × (7 3) = 48 × 748 × 3 = 336 144 = 192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还是有些困难,因此在课后我可能会给他们一些额外的练习来进行巩固。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进行一些数学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们的理解,以及如何设计作业来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掌握,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让我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3三(乘法分配律)(共14张PPT)
答:牡丹和芍药一共有180棵。
共
共
9
9
行
行
芍药每行12棵
牡丹每行8棵
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12 ×9 +8 ×9 =108+72 =180(棵)
答:牡丹和芍药一共有180棵。
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15×8 +10×8
=120+80 =200(平方米)
答: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200平方米。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
• 六一学校举行文艺汇演,我们班有5名女生 将表演一个舞蹈,表演时需要穿上统一的 服装,请你为她们选配一套吧!
55元
20元
15元
10元
15元
独立思考:一、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套方案, 并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 算)
组内交流
• 1、有哪几种方案? • 2、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案,说说是怎么算的?
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15+10)×8 =25×8 =200(平方米)
答: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200平方米。
自主练习
• 火眼金睛辨对错。
• (1)13×4+13×8=13×(4+8) ( √ ) • (2)4×(12+13)=4×12×4×13(× )
• (3)42×99+42=42×(99+1) ( √ )
活动要求
• 1、写出三个这样的算式。
• 2、你怎么来说明你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 的。
乘法分配律
•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与 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就是乘法分 配律。
• (a+b)×c=a×c+b×c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 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 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
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乘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
2. 探究新知(1)出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实例: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4元,小红买了同样的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也是4元。
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 3×4 = 24(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
通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 b)× c = a×c b×c3.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例:学校组织春游,共有45名学生参加,其中男生有25名,女生有20名。
每名学生需要支付10元交通费,请计算男生和女生分别需要支付的交通费。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45×10 = 25×10 20×10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乘法分配律
指深屈肌
(示、中)
指深屈肌
(环、小)
大鱼际肌 小鱼际肌
胸大肌胸肋部
拇长屈肌 骨间肌
掌长肌
蚓状肌(环、小)
蚓状肌(示、中)
2 发病机制
• 战时:穿刺伤、枪弹伤 • 产伤(头先露) • 摔伤、刺伤 • 车祸(最常见,约占70%) • 体育运动→牵拉伤 • 肿瘤、乳腺癌的放疗
• 80%臂丛损伤患者伴有其他的严重身体损伤。 • 20%患者有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断裂。 • 常见的并发伤包括:肱骨近端骨折、肩胛骨、肋骨、锁
• 下臂丛损伤(Klumpke损伤)→ C8、T1神经根,伴/不 伴C7
1.手内在肌萎缩 2.屈腕、屈指肌麻痹 3.上臂、前臂及手的内侧感觉缺失 4.可伴有Horner综合征(乳癌)
爪形手
三、定位诊断
• 全臂丛损伤(C5-T1,上中下干损伤)→上肢迟缓性麻痹 • 束损伤:外侧束、内侧束、后束 • 支损伤:5大分支
损伤在锁骨上,即根、干部损伤。
(翼状肩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上述肌肉功能存在→损伤在锁骨下,即束、支部损伤
三、定位诊断
• 上臂丛损伤(Erb损伤)→ C5、6神经根,伴/不伴C7 1.肘关节伸直,不能主动屈曲 2.上肢不能外展、外旋 3.前臂旋前畸形 4.三角肌表面、前臂外侧、
手外侧面皮肤感觉丧失
“侍者手”
三、定位诊断
臂丛神经损伤
1 臂丛神经的解剖
神经根 腋神经 C5 三角肌 小圆肌 C6 C7
C8
T1
肌皮神经 喙肱肌
肱二头肌
桡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其他
肱桡肌
旋前圆肌
三头肌(外)
三头肌(长) 桡侧腕屈肌 桡侧腕长伸肌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作用;
2.能够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合。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数字与字母间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识
通过课堂演示法,让学生认识生活、运动、历史等方面的乘法分配律体验。
例如:小朋友们每个人修一个课程的学费是10元,如果一个人同时学两门课,他需
要花费多少钱呢?
新知探究
1.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引入字母和数字混合的分配,例如:5(a+b)这个式子如何计算。
归纳总结
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合,深化他们的理解。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态,及时纠正他们犯的错误,鼓励他们自主学习;
2.集中召开小组讨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轮教学做出调整;
3.板书记录,供学生和老师回顾和复习。
教学效果评估
1.随堂测试,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查漏补缺;
3.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加强学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信息窗三第2课时乘法分配的应用青岛版(共5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三单元信息窗三第2课时乘法分配的应用青岛版教学目标•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能够将乘法分配律应用于乘除法练习中。
•能够对乘数和被乘数变化时的乘积作出合理猜测。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将乘法分配律应用于乘除法练习中。
教学难点•能够对乘数和被乘数变化时的乘积作出合理猜测。
教学内容•通过小学生喜爱的游戏对乘法分配律进行介绍。
•提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实际例子和活动。
•讨论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科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听课。
•讲解。
•提问与讨论。
•教师引导式教学。
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教师通过问答来帮助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主要复习下列知识点:•乘数的定义。
•被乘数的定义。
•乘法的定义和符号。
步骤二:引入教师使用一到两幅图像或视频,介绍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教师要求学生口头回归。
步骤三:举例教师给学生许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鼓励学生口头思考并解释乘法分配律如何在每个例子中使用。
步骤四:运用教师领导学生一起练习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练习应用乘法分配律。
步骤五:总结教师要求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给出一个例子,演示如何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评估•设计学生课堂活动,从而体现他们是否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设计小组或个人练习,从而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今天学习的知识点。
•听一些学生的答案,看看讨论是否准确。
附加学习资源•相关乘法分配律的视频和图像。
以上为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三单元信息窗三第2课时乘法分配的应用青岛版的教学建议,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裨益。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教学内容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之前,我们可以先将某一部分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数先乘以括号中的数,再将乘积与另一个数进行加减运算。
乘法分配律的例子假设有一个式子:2×(3+4)我们可以先用乘法分配律,让2先乘3和4,得到:2×3+2×4最后将2×3+2×4相加得:6+8=14所以,2×(3+4)等于14。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乘法分配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1.做家务:比如我们要将两个桶装满水,每个桶要分别加水和倒水,如果我们先将一个桶加到一半,再将另一个桶加到一半,最后将两个桶的水倒入一个桶里,此时水的总量就是两个桶的和。
2.排队:比如你班级有20个人,要分成4个队,每个队要有5个人,我们可以先将每个队的人数乘以队的个数,得到总人数,再将总人数除以每个队的人数,就能得到队伍的个数。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乘法分配律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原理通过课件和黑板演示,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第三步: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做一些乘法分配律的题目,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步:课后作业留下一些乘法分配律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此知识点。
教学效果评价•能够根据乘法分配律的原理进行简单运算。
•能够识别出哪些题目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
•能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完成乘法分配律的作业。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乘法分配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分配律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c) = a×b a×c2. 通过实例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3×(4 5)按照乘法分配律,可以拆分为:3×4 3×5计算结果为:12 15 = 273. 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6×(7 8)、5×(3 4)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乘法分配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同时,要注意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家长的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附:课后练习题1. 计算7×(8 9)、8×(5 6)。
2. 计算4×(7-3)、5×(9-2)。
3. 计算9×(4 6) - 3×(2 3)。
4. 计算6×(7 8) 4×(5 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性质,它描述了乘法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的分配特性。
具体来说,乘法分配律可以表述为:对于任何实数a、b和c,有a×(b c) = a×b a×c和a×(b-c) = a×b - a×c。
这一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
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成果展示: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6. 总结:对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举例。
3. 练习题和答案。
作业设计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填空题。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题。
3. 提高题: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
课后反思1. 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
3. 教学过程中,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2.能够通过实例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乘法分配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一道题目向学生简单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如:某学生的家长要买3双鞋,每双鞋的价格是50元。
那么这位家长需要花多少钱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直接通过乘法进行计算,答案是:3 × 50 = 150接着老师问学生,如果有3个学生家长都想购买这种鞋,他们需要花多少钱呢?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3 × 50) + (3 × 50) + (3 × 50) = 450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式子有同样的乘数3,因此可以进行简化:3 × (50 + 50 + 50) = 3 × 150 = 450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拓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点,例如:•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规律之一,类似于加法、乘法等;•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是,将一个数分别与几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相乘,等于将这个数分别与这几个数相乘,再将得到的积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可以表示为:a × (b + c) = a × b + a × c 。
3. 实例演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分配律,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例进行演练。
例如:甲、乙、丙三个人每人买了2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15元。
那么他们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2 × 15) + (2 × 15) + (2 × 15) = 90这时候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应该这样计算:2 × (15 + 15 + 15) = 2 × 45 = 904. 实际应用乘法分配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可以让学生举一些例子说明这一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完美教案
①每组中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②每组中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③通过左右两边算式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要充足。
)(2)汇报交流,概括总结。
师;大家来归纳一下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
(板书:归纳两个字)生1: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数先加起来再乘第三个数.生2;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
生3:两个数先加起来再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适时总结: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乘法中的又一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时,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
(板书课题,并用课件出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生齐读)(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规律加深理解乘法的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学生交流师板书:(a+b)•c=a•c+b•c。
(同时课件出示)(看看学生能否用字母正确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师:这个字母式从右往左你会读吗?(生试读)右边的式子又有什么特点?(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C)我们可以把C提取出来,再把剩下的两个数相加,就得到了左边的式子。
其实乘法分配律也是互逆的,我们可以从左边的式子得到右边的式子,也可以从右边的式子得到左边的式子。
(明确规律的互逆性)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用自己智慧的眼睛和头脑发现经过观察、猜测、验证、交流归纳出乘法的分配律。
真了不起!猜测、验证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学习数学。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适合全体学生)(1)课本第29页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明连的理由,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火眼金睛辩对错:课本26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综合练习。
(课本31页12题)(先看懂图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弄懂题意,再独立提出问题解答。
青岛版四年级下数学乘法分配律接山中心小学PPT共17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青岛版四年级下数学乘法分配律接山 中心小学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谢谢!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一、前置知识在介绍乘法分配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前置知识。
1. 乘法乘法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运算。
简单来说,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
比如,3 × 4 = 12,其中3和4是被乘数,12是积。
2. 加法加法也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运算,它可以将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
比如,5 + 7 = 12,其中5和7是加数,12是和。
3. 乘法和加法的关系在乘法和加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乘法分配律。
二、概念介绍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是指,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先把其中一个数分成两部分,然后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最后将两个积相加,得到的结果和直接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相等。
即:a × (b + c) = a × b + a × c 或(b + c) × a = b × a + c × a其中,a、b、c都是数。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乘法分配律在求解一些算式或方程式时非常有用,可以大大简化计算的步骤,从而节省时间。
下面是一些例子。
例子1:计算 4 × (3 + 5)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将式子转化为:4 × 3 + 4 ×5 = 12 + 20 = 32因此,4 × (3 + 5) = 32。
例子2:解方程式 2x + 10=14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将式子改写为:2(x + 5) = 14然后再将式子化简为:x + 5 = 7x = 2因此,方程式2x + 10 = 14的解为x = 2。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知识点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并向学生传授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
步骤2:掌握知识点通过例题的方式,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更直观的认识,进而掌握应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观察思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思考、交流
• 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 • 先求什么? • 再求什么? • 怎样列式子?
合作探究:
(1)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吗?会列算式吗?
相遇 大巴
合作探究:
(110 +90)× 2 =
110×2 + 90×2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 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 乘 法 的 分 配 律。
用字母表示是:
讨论归纳:
(a
+
b)×c = a×c
+ b×c
数
医
学
1
院
判断正误
2×(6 + 5)=2×6+5( × 2 ) (25+7)×4=25×4×7×4( × )
3
35×(8+2) =35×8+ 35×2
( )
√
连一连: 3×17 + 5 ×17 (18 + 4)×6 22×30 + 44 ×30 60 ×(20 + 30) (22 + 44)×30 18 ×6 + 4 ×6 60×20 + 60×30 (3 + 5)×17
用简便方法计算: 264×8+36×8
看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a+b) ×c=a ×c+b ×c
(25+11)×40 65×99+65
12×105
当堂达标
两个数的 和 与一个数相乘可以 , 把两个加数 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结果不变。 再把两个 积 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 ×c = a×c
+
b×c
说一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回
头
1、什么叫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 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 法分配律。
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吗?会列算式吗?
大巴
相遇 中巴
济南 ?千米
青岛
110x2+90x2
(110+90)×2
=
110 ×2+90 ×2
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吧?我 们来验证一下吧!
比比看
(4+6)×9 = 4×9+6×9
(7+3)×12 = 7×12+3×12
(25+75)×2 = 25×2+75×2 这些式子等号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 一个数相乘,等号右边都是用这两个数 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