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疑惑(张萍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德是健全、理性的哲学家。

终极的关心?
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式的理性主义,重视道德、人伦,终极关心是天。

西方的理性主义不是用人文来表现,而是用逻辑、数学来表示。

对人类理性所涉及到的全部学问通通做一个安排,这就是康德全部哲学的工作。

康德第一批判的工作是衡量我们的知解理性,也就是衡量我们能够成功知识的逻辑理性,衡量我们的逻辑理性、数学理性所涉及的范围有多大,可及的与不可及的范围划分清楚,不能随意夸大。

这就是健康的理性。

所谓形式逻辑就是抽象的、把那些内容抽掉了。

西方哲学传统是分解的。

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是善,其方法论是如何使道德法则在我们的现实生命上有影响,能落实。

《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讲的判断是反省性的判断,不是决定性的判断。

判断一般而言是依附在知性上表现的。

判断就是把一个具体的东西归属到一个普遍原则之下。

康德讲知识论的时候首先分三个成分:知性、判断性、理性。

决定性判断是属于知识的、知解理性方面的,都是从概念而来,依靠概念。

康德分析审美判断有四个特性:没有任何利害关心、不依靠任何概念、没有激情、没有魅力。

就是把以上四者通通去掉,直接对一个对象感到很舒服和愉快,这时候有愉快之感,就是纯美。

审美判断既不能决定知识的是非,也不能决定道德的善恶。

无向判断就是没有一个原则可以使其归属。

审美判断属于无向判断,因为美不是属于一个对象的特性,在对象方面没有一个原则可以为其归属。

所以,美是主观的。

属于对象的特性才能成为对象的只是,而美、善不属于知识的对象。

照康德讲,范畴是成功知识的基本条件,那是指自然现象自然对象最普遍的条件讲。

康德说知性所管的世界是自然现象界,这是无所谓美不美的,这里没有美的问题。

美学判断之所以是反省判断,就是它对对象的质、量、关系通通接触不到。

因果性康德名之曰范畴。

但偶然的现象很多,不能单靠因果范畴就能知道,还要靠经验。

所以康德就说,完成那些特殊现象的特殊法则,是要靠经验的。

知性供给的是那个范畴的普遍条件。

反省判断力没有一个客观原则,而我们的想象力和知性又可以应用,在使用中使花样繁多的现象称为一个系统,所以,康德说反省判断力没有一个客观归属原则,但它有一个主观原则。

作为审美判断的超越原则是目的性原则。

康德认为,现象中尽管花样繁多,但隐隐约约中总是合目的性的,能合目的才能使你的想象力和知性可以运用。

合目的性原则是审美判断的超越原则,超越原则就是在我们的经验范围内找不到的,不能经验的。

——《讲演稿》p13
合目的性就是花样繁多的现象总可以跟我们主观的认知技能相谐和。

愉快就是美,不愉快就是丑。

快与不快是认知的概念,不是知识的概念。

上帝使这个世界每一个现象都是合目的性的。

世界有条理性世界背后有一个设计师美??
美学判断的超越原则就该讲无相原则。

因为无相令人舒服。

康德认为音乐不是最高的,因为音乐对人具有压迫性。

“诗有别才,非关学问”,诗的美跟合目的性没有关系。

知识——自然界
实践理性——自由
按照康德的理解,审美判断沟通自然和自由
康德想把全部自然王国统购到目的上去。

康德讲意志自由,对这自由我们没有直觉,不能呈现。

讲道德一定要肯定自由。

自由是道德
法则底存有的根据,而道德法则是自由底认知的根据。

康德认为只有上帝才是纯智的直觉。

能够发出智的直觉的一定是无限心。

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

牟认为,合目的性只能说明自然神学,但不能说明美。

自由代表道德世界。

自然代表知识世界。

康德所说的自然只是现象。

凡是知识的判断,道德的判断,都是决定性的判断。

美不是决定对象的特性,不是对象的质、量、关系,所以审美判断不是决定性的判断。

判断力就藏在想象力,知性中。

康德讲合目的性原则就是说,变化多端、无穷复杂的现象世界能够使我们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和知性)总可以运用而有所得,有所成就。

康德把这个世界有条有理之美看成了美学的美。

这个美具有主观的合目的性,即对我们的主观认知能力有所适应。

康德区分了四种愉悦:愉悦于感性,愉悦于美,愉悦于崇高,愉悦于善。

善恶你能负责任,但存在你负不了责任,所以有哲人说:我能掌握自己的死,但我掌握不了自己的生。

上帝能使德与福合在一起,因此,要相信上帝的存在。

这个叫做道德的神学。

康德审美判断四契机(四相):
1、通过质范畴了解审美判断的那个相。

就是每一个审美判断是一个无关心的愉悦,美是无
关心的欣赏,不能有任何利害关心。

美是人类的事情。

2、通过量的范畴了解审美判断的第二相。

就是普遍性。

量的范畴就是一、多、综。

康德认
为每一个审美判断都是单称判断,表示的是下判断这个人的审美品味,它不依于任何概念。

但它又是普遍的要求,要求普遍的同意。

现象是对于人讲的,在上帝面前没有现象。

美不从概念而来但却具有普遍性。

3、通过关系范畴了解审美判断的第三相。

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这个合目的性是主观的
合目的性。

合目的性是审美判断的超越原则。

牟认为应该改为:无相原则是审美判断的一个超越原则。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不能基于任何主观的目的。

4、根据程度范畴来说明审美判断有必然性。

审美判断的辩证论:
1、审美判断不能有概念。

因为审美判断不是靠着争辩的证明而达到。

审美判断并不基于概念,就是这个概念可以有直觉来证实。

这里的概念是指决定性的概念。

2、审美判断一定要依靠概念。

假定没有概念,我们于审美判断之事中不能有争吵。

康德做审美判断时曾说:“普遍性、必然性不依靠任何概念。

”这里的概念是不可决定的概念,即不可证明的概念,在这个地方没有直觉,这个不可决定的概念是一种理念。

康德说审美判断不依靠一个可决定的概念,而要依靠一个不可决定的概念,一定要与一个不可决定的理念挂钩。

因为有理念才可以说有普遍性、必然性。

照康德说,知识就是对一个对象能下一个判断,而知性是一个能自发概念(范畴)的能力。

纯美
审美判断力
判断力崇高
目的判断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