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概念症状.临床诊断及护理要点
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金标准
• 双能X线吸收法(DXA),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测方法 • 测定值被WHO认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 临床推荐部位为腰椎1~4和髋部
5、骨质疏松症的一般治疗
• 其治疗目标是:
• ①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
• ②增加骨量
• ③减少骨痛
• ④降低骨折的危险性:包括基础治疗、药物干预和外科治疗
应当进行骨密度测定的人群
年龄超过65岁的妇女 年龄小于65岁但有骨质疏松症的相关风险因素 年龄超过70的男性 有过脆性骨折的成人 服用过导致骨质丢失的药物
双能X线报告单的解读
患者江桂芝,女,69岁 检测部位:腰椎L1-L4、双侧股骨颈、Ward三角、大粗隆。 结果: 1、双侧股骨颈的BMD在正常参考区间内; 2、左侧股骨颈的BMD在正常参考区间内,右侧三角区的BMD在正常区间内,T=-0.40,骨量 减少; 3、左侧大粗隆的BMD在正常区间内,T=-1.25,骨量减少。右侧大粗隆的BMD不在正常区间 内,T=-3.56,骨质疏松症。 4、L1-L3的BMD在正常参考区间内。L4的BMD在正常参考区间内,T=-1.28,骨量减少。 该患者诊断为:骨质疏松。
2、中医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1)病名: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属“消渴”范畴, 中医界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 性骨质疏松症”可归为祖国医学中“消渴”、“骨痿”的范畴。 消渴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病日久不愈又可导致 肝肾两虚,骨痿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肾虚日久可致肝虚。故而消渴 合并骨痿的基本病机痿肝肾亏虚。
《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
《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症(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可发于任何年龄。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未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2 基层医疗机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情况虽然DXA测量值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通用标准广泛用于各大医院,但据调查显示,基层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依据认知水平仍不足,脆性骨折史和DXA知晓率分别仅占17%和11%,医生往往是在患者发生骨折就诊时才发现骨质疏松症。
目前临床上使用DXA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疗效评估和骨折预测,跟骨定量超声测定法(QUS)易进行社区筛查。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较多,基层抗骨质疏松药物配置和医师对其使用要求掌握迥然不同。
3 基层骨质疏松症的筛查3.1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1)不可控因素:包含种族、年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
其中种族罹患骨质疏松症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2)可控因素: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跌倒及其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因素。
3.2 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工具(1)推荐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表1)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作为疾病风险评估的初筛工具(表2)。
(2)WHO推荐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可用于评估患者未来10年发生髋部骨折及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
针对中国人群的FRAX可以通过以下网址获得:https://www.sheffield.ac.uk/FRAX/tool.aspx?country=2。
骨质疏松(OP)的定义、诊断和治疗
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正常骨密度
T值≥ - 1SD
低骨密度
-2.5SD < T值< -1SD
骨质疏松症
T值≤-2.5SD
严重骨质疏松症 符合骨质疏松症, 且伴有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发生
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
不可控因素
人种 老龄(>65岁) 女性绝经(含过早绝经和人工绝经) 个人脆性骨折史 母系家族脆性骨折史
骨密度检查常见部位
R.O.I(感兴趣区域)
【腰椎正位R.O.I】:L1—L4 【髋关节R.O.I】:
Neck——股骨颈 G.T.——大粗隆
Inter.Tro——粗隆间 Ward——ward.s三角 注:可测量任意一侧髋骨, 也可以双侧同时测量
骨密度检查常见部位
R.O.I(感兴趣区域)
【前臂R.O.I】: Ultradis——前臂超远端 Midradius——前臂中端 1/3——前臂远端(桡骨1/3处)
乳甲胃肠外科 哪些病人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小肠短路手术后; 甲状腺肿块手术后; 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者。
老年科哪些病人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 脑动脉硬化; 脑梗塞。
骨密度申请单应注意的问题
既往疾病史; 脆性骨折史及骨折部位; 既往家族脆性骨折史; 不良生活史; 既往药物史; 既往手术史。
肿瘤科哪些病人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瘤; 晚期癌症骨转移;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肾内科哪些病人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肾性骨营养不良; 透析性骨病; 肾小管酸中毒; 肾移植术后;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疾病者。
康复科 哪些病人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完整版)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二炮总医院内分泌科李全民写在课前的话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疾病。
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易发生骨折,危害较大。
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旦患病有必要进行规范化治疗。
本课介绍的重点内容是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通过学习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一、骨质疏松的定义、危害及诊断(一)骨质疏松的定义WHO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NIH认为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
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来体现。
由于这种疾病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易发生骨折,所以其危害比较大。
(二)骨质疏松的危害及规范治疗必要性骨质疏松的第一个特点是发病率高,有资料统计60岁以上骨质发生率是女性56%,男性29%;大于65岁的骨质疏松患者,70%的骨折可以归因于骨质疏松。
第二个特点是致残率高, 1/4的人需要家庭护理,长期卧床带来褥疮、肺炎、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等。
第三个特点是死亡率比较高,髋部骨折两年内的死亡率是25%。
所以骨质疏松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危害较大,有必要进行规范化治疗。
(三)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思路骨质疏松临床诊疗的思路是早期要看有无危险因素,有无临床表现,据此进一步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诊断以后制定治疗方案或治疗原则。
同时要进行早期的识别和筛查,然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后进行治疗。
骨质疏松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预防骨折初次和再次发生。
很多骨质疏松没有症状,有一部分人有疼痛感觉,所以最常见的两个治疗目标第一个是针对疼痛,消除疼痛,第二个是最终目标治疗骨折。
对于低骨密度,没有骨折的病人干预的目的是要预防和减少发生第一次骨折。
如果病人已经发生了一次骨折,治疗目的要预防发生第二次骨折,所以骨质疏松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预防骨折的初次发生和再次发生。
二、抗骨质疏松的规范治疗(一)抗骨质疏松需治疗的人群病人有身高变矮、脊柱变形或脆性骨折史就可能有骨折,必要时可以拍X光片判断有无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表现、影像表现、诊断治疗、康复、注意事项及脆性骨折诊治和围手术期康复与并发症预防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相关检查、诊断与治疗、康复、注意事项及常见脆性骨折诊治换和围手术期康复与并发症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再发骨折的风险增加、已成为临床骨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
概述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 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50 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 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 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①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②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③再骨折发生的风险高。
④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⑤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⑥多见于老年人群,常有合并症,全身状况差,并发症多,治疗复杂。
临床表现1、骨折。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骨折特有的表现。
2、身高变矮、驼背。
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较早出现骨量减少,发生压缩性骨折,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3、疼痛。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导致疼痛或疼痛加重。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1、X 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X 线片除具有骨折的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
2、CT 平扫+ 三维:常用于判断骨折的程度和粉碎情况,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周壁是否完整、椎管内的压迫情况,还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
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1. 引言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质的减少和骨骼结构的破坏。
它会导致骨骼脆弱和易骨折的风险增加。
本文旨在介绍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常规。
2. 骨质疏松的诊断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骨密度测定:通过DXA等方法测定骨密度,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 临床表现: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骨折、身高减少、背部弯曲等问题。
- 家族史和疾病史:家族中是否有骨质疏松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3. 骨质疏松的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骨质疏松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等。
- 营养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质的建立和维持。
- 运动疗法: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强化骨骼结构。
- 手术干预:在严重骨质疏松病例中,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例如髋关节置换手术等。
4. 骨质疏松的护理常规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复查:定期做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疾病发展情况。
- 饮食指导:向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确保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 疼痛管理:对于骨折或骨疼痛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 预防跌倒: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保持室内外环境的安全,减少跌倒的风险。
-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骨骼功能的恢复和加强。
5. 结论骨质疏松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营养调整、运动疗法和手术干预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同时,护理常规的执行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希望本文对骨质疏松的诊疗及护理有所帮助。
以上为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的文档内容。
2024《骨质疏松症》PPT课件
《骨质疏松症》PPT课件•骨质疏松症概述•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目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骨质疏松症的康复与护理•总结与展望01骨质疏松症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激素、营养、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骨骼,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白种人高于黄种人。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激素水平、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其中骨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分型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的骨密度值,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如骨软化症、成骨不全、骨转移瘤等。
02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因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女性绝经后。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如雌激素水平下降等。
遗传因素与家族史影响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家族史影响有家族骨折史的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关注骨骼健康。
缺乏运动、长期卧床、日照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对骨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VS药物使用及其他疾病影响药物使用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甲状腺激素等,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其他疾病影响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这些疾病可能影响骨骼代谢和激素水平,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03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评估疼痛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
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 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03: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 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 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04:慢性肾脏疾病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第一部分:骨质疏松概述与病因
实验室检查
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
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
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 骨钙素(反应骨形成); Ⅰ型原胶原肽(反应骨形成); 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反应骨吸收); 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反应骨吸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 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第一部分:骨质疏松概述与病因
3、唑来磷酸钠注射液:4mg/5mg静滴,1次/年。
监测血钙、磷
第四部分:骨质疏松的治疗
osteoporosis
唑来磷酸钠注射液注意事项
✓ 不得与含钙或者其它二价阳离子的输注溶液(例如乳酸林格氏液)配伍使 用,应使用与其它药 品分开的输液管进行单次静脉输注。
✓ 使用前均应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在轻-中度肾功能受损的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初期,推 荐使用更低剂量的本药。对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肾功能恶化的患者,仅当肌酐水平恢复到 基础值的10%以内才能继续使用本品。
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骨质疏松症护理查房
辅助检查及结果
01
02
03
04
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症患 者骨密度降低
血液检查:血 钙、血磷、碱 性磷酸酶等指 标异常
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 等检查发现骨 质疏松症的影 像学表现
骨代谢标志物 检查:如P1NP、 CTX等指标异 常,反映骨代 谢异常
原因:骨质疏松症导致骨骼脆弱,容易骨折 影响:患者活动受限,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护理措施:提供辅助器具,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预防措施:加强锻炼,提高骨骼强度,预防骨折
功能障碍
01
活动受限:骨质 疏松症患者可能 出现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等症状。
02
生活自理能力下 降:骨质疏松症 可能导致患者生 活自理能力下降, 如穿衣、洗漱、 如厕等。
发症。
病因包括遗传因素、激素 水平变化、营养不良、缺
乏运动等。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 方法包括补充钙和维生素 D、进行适当的运动、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临床表现
01
疼痛:腰背痛、关节痛、 肌肉痛等
02
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 髋关节骨折等
03
身高缩短:椎体压缩导致 身高缩短
04
驼背:椎体压缩导致脊柱 后凸畸形
05
呼吸困难:椎体压缩导致 胸廓畸形,影响呼吸功能
06
胃肠道功能障碍:椎体压 缩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 如消化不良、便秘等
诊断标准
01
骨密度测量:T 值低于-2.5
02
临床症状:骨折、 腰背痛、身高缩 短等
03
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 等
04
实验室检查:血 钙、血磷、碱性 磷酸酶等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37
骨质疏松的治疗
促
进
骨 形
PTH 治疗骨质疏松
成
药
物 -
• 小剂量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 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危险
• 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
PTH
38
骨质疏松的治疗
其
Vitamin D 和椎体骨折
他
药
Favors Vitamin D Favors Placebo
物
-
活
性
维
生
RR with 95% CI
40
骨质疏松的治疗
其
他
药
物
-
– 对BMD有益
活 性
– 活性维生素D降低跌倒危险,进而减少骨折危险
维 生
– 应与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合用
素
D
41
其它治疗
– 中药 – 植物雌激素
疗效观察
• 脆性骨折 • BMD:每年测定一次 • 骨转换指标:主要指标如骨钙素、CTX、NTX
0 Placebo
(n=544)
14
rhPTH 20 (n=541)
14
rhPTH 40 (n=552)
No. of women who had > 1 non-vertebral fragility fracture
N Engl J Med. 2001 May 10;344(19):1434-41.
➢ 骨密度(BMD)(反映70%骨强度)
骨量下降30%
➢ 其它方法 (定量超声,X线摄片)才 早能期显诊现断,意对义 不大
➢ 实验室检查 (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诊断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诊 断 流 程
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和临床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分类与诊断
・专题辅导・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和临床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分类与诊断顾维正 骨质疏松是代谢性骨病的一种病理表现,是指骨密度(BMD)或骨矿量(BMC)下降、骨微结构损坏、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上升等一系列临床情况或某些疾病体征的统称,可为局部性,也可为全身性,其含义较广,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专指以骨质疏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含义较狭。
Op可由多种病因诱发,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继发性在临床上多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诱因或为某些疾病的一类症状,当原有诱因或疾病去除后,骨质疏松常可痊愈。
原发性或特发性O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在不断阐明中,一般认为是由机体遗传因素与后天性心理、生理状态及社会、自然生活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交叉作用共同诱发,是一种全身性、生活方式性疾病。
也是人体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系统)、钙磷内分泌代谢系统与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重大危害是骨折与其并发症,以脊椎、髋部骨折多见,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致命、缩短预期寿命。
根据我国原发Op诊断标准,结合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预测,我国现有原发性Op约8800万人[1],且随人口老年化和生活西化而增多,21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期,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约占总人口的1Π4,预期Op患者将近2亿,Op是21世纪世界性国家社会医学重大问题。
一、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一般根据年龄、性别、病因以及骨形成Π骨吸收代谢转换速率进行综合分类,笔者曾先后在本杂志作过报道[2,3]。
原发性Op分成Ⅰ型(高转换型或闭经后Op、绝经后Op)、Ⅱ型(低转换型、老年性Op或男性Op)、青年型、妊娠后四类,以Ⅰ型和Ⅱ型常见、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多发,常合称退行性Op或老化性Op。
继发性Op根据主要病因分成:(1)内分泌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性功能不全、垂体前叶机能低下、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征)、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钙 300 400 600 800
年龄 18~ 50~ 孕妇 早期
钙 800 1000 800
7~
11~ 14~
800
1000 1000
中期
晚期 乳母
1000
1200 1200
2015-1-26
39
含钙量丰富的食物
主食类:燕麦、小麦、黑面包、麦片、米、糯米。 海产类:鲍鱼、小鱼干、马头鱼、虾、牡蛎、蟹、干贝等。 肉类:猪肉等。
二、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
有氧运动 肌肉练习 平衡和灵活性训练 骨质疏松和骨折病人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2015-1-26
43
预防骨质疏松症之规律的日照
每天半小时左右,接受温和的阳光直射(避免暴晒)。
2015-1-26
44
判断正误
1.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6.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7.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 8.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9.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25
2015-1-26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您了解吗?
老龄(70岁以上) 绝经后女性 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母系家族史
低体重
2015-1-26
26
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自我检测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激素类药品吗?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常见的症状包括腰背疼痛、身高减矮、骨折易发等。
但是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略或误诊。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骨质疏松时需结合患者的全面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二、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关键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其中,DXA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辐射剂量低、检查简便、价格相对较低,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骨密度检查结果以T值和Z值来表示,T值≤-2.5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之一。
三、骨折风险评估。
骨折风险评估是骨质疏松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FRAX评分系统、Garvan评分系统等。
这些评估系统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史、家族史等因素,对患者未来特定年限内发生骨折的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高风险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骨密度检查和骨折风险评估外,临床医生还可结合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尿钙排泄量、骨代谢标志物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此外,骨髓穿刺、骨活检等检查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辅助手段。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骨密度检查、骨折风险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国际上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如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NOF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等。
这些标准对于规范临床诊断、统一诊断标准、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骨质疾病,其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及早发现患者、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在诊断骨质疏松时应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骨密度检查、骨折风险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结合国际上已有的诊断标准,以期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水平。
骨质疏松症
6. 步行或跑步等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7. 平均每天至少 20 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 素 D 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8. 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9. 预防跌倒。老年人 90% 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10. 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 早诊断。 11. 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 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4. 降钙素(CT):CT水平低时,不利于成骨 细胞的增殖与改在骨基质中沉着,抑制骨 吸收,降低血钙 5.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进骨吸收的重要 介质。
6. 细胞因子:IL-1、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等均有促进骨吸收的功能。
1. 2. 3. 4.
遗传因素 钙摄入量 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 骨重建功能衰退
• 药物使用包括止痛剂、肌肉松弛剂和抗炎 药等。 • 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按医嘱给药。 • 镇痛药物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应在餐 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术前
俯卧位姿势的训练、床上排便的训练 忌食糖类、豆类等产气食物 讲解手术相关知识
术后
24h 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仰卧位4h ,利于骨水泥进一步硬化,达到最大的强 度,减少并发症及穿刺部位的出血; 病情观察:创口疼痛、渗血、渗液等。
骨吸收 增加
椎体压缩 椎体骨折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 可引起驼背和身高变矮,多在突发性腰背疼痛 后出现。 椎体缩短2mm 身长缩短3-6cm
胸廓畸形
• 腰椎压缩
心排出量下降 肺活量下降 肺部和上呼吸道感染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骨折
骨量丢失超过20%即可出现骨折 最严重、最常见 部位:髋部、脊柱、前臂
各年龄期均可发病,但 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 绝经后的女性。 发病率居所有代谢性疾 病的首位
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指南
。
03
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是利用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来反映骨矿含量多少和骨结构
及骨强度的情况,与DXA相关性良好。该法操作简便、安全无害,价格
便宜,所用的仪器为超声骨密度仪。
03
药物治疗策略及选择原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治疗
钙剂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补充钙剂可以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常用的钙剂包 括碳酸钙、柠檬酸钙等。
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合并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措 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06
总结:提高骨质疏松症诊 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早期诊断率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整合骨科、内分泌科、放射科、营养 科等相关科室资源,共同参与骨质疏 松症的诊疗工作。
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 过增加日照时间、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来实现。
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
双膦酸盐类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 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
降钙素类药物
保证维生素D摄入
适量晒太阳,增加富含维 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鱼 肝油、蛋黄等。
控制蛋白质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避 免过多摄入动物性蛋白质 。
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 助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
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骨质疏 松症知识,提高防治意识 。
生活方式指导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 饮用咖啡等。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点是骨组织的质量和密度下降,易于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骨折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常表现为骨折、背部疼痛、身高减少、驼背等症状。
其中,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尤其是髋部、腰椎和桡骨骨折。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骨痛、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X 线检查可以观察骨质密度和骨小梁的状况,CT和MRI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和骨质疏松的情况。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患者骨骼的状况,进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3. 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之一。
常用的方法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通过测定患者的骨密度数值,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
4. 临床实验室检查。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雌激素、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代谢情况,判断骨质疏松的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5. 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和世界骨质疏松症研究基金会(ISCD)的共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1)骨折史;2)骨密度测定T值≤-2.5;3)骨密度测定T值介于-1和-2.5之间,且存在骨折危险因素。
符合以上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总结。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和临床实验室检查。
综合运用各项检查手段,可以准确诊断骨质疏松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质减少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容易导致骨折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在临床上,骨质疏松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标准和指标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骨折、背痛、身高减少、圆背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髋部、腰椎和桡骨远端的骨折。
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背痛,尤其是在腰部,以及身高减少和圆背的表现。
这些症状的出现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二、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骨密度T值≤-2.5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之一。
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骨转换标记物检测。
骨转换标记物检测是评估骨代谢活动的重要方法。
血清中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尿中的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CTX)和尿中的骨特异性蛋白(BSAP)等指标可以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情况,有助于诊断骨质疏松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四、临床风险因素评估。
骨质疏松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饮食、生活方式等。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史的收集,结合专业的评估工具(如FRAX评分系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主要的诊断手段外,还可以通过骨骼X线、骨骼矿物质含量测定、骨髓穿刺等检查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六、诊断标准的综合评价。
在临床实践中,诊断骨质疏松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项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全面评估。
一病一品之骨质疏松
一科一病一品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概念】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1994)。
2001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涵盖骨量和骨质量两大要素。
【分型】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
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病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增龄造成的器官功能减退是主要因素。
除内分泌因素外,多种细胞因子也影响骨代谢,降低成骨活性。
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皮肤中维生素D原向维生素D的转化不足,肾功能减退,维生素D的羟化不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下降。
肌肉衰退,对骨骼的应力剌激減少,对骨代谢调节障碍。
凡此种种,都影响骨代谢,使得成骨不足,破骨有余,骨丢失,骨微结构损害,导致骨质疏松。
此外,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病共有与多重用药,这些疾病以及相关的治疗药物都可能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断方法】对于≥65 岁女性和≥70 岁男性,推荐直接进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dual energy X-rayabsorptiometry,DXA)进行骨密度检测。
对于<65 岁绝经后女性和< 70 岁老年男性,且伴有脆性骨折家族史或具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人群,建议采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 Osteoporosis Self 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 (或)筛查设备[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 system,QUS)]进行骨质疏松风险初筛;推荐根据初筛结果选择高风险人群行DXA 或定量CT (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检查明确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第六医院
张学斌
骨质疏松的概述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 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 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 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 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临 床 表 现 Ⅲ
骨折
当骨量小于正常的20%, 可 能发生骨折。 OP 造成骨力学强度下降 , 骨脆性增加 , 患者常常在扭转身体、持物、肢体活 动或自发的、轻微的倒地均可出现骨 折 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椎压缩性骨折、 股骨颈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3.脆性骨折:胸腰椎、髋部、腕部骨折—称为“骨质疏松性 骨折”;其他部位骨折称为“低创伤性骨折”。
骨吸收指标:l型胶原C端肽(S-CTX)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措施
P慢性疼痛: 与骨质疏松及肌肉疲劳痉挛有关 I 1.给予心理安慰,教会病人松弛疗法,减轻不适
2.给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疼痛明显时应卧硬板床休息腰背部疼痛 患者使用护腰。 3.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疼痛加重的时间,影响疼痛的外界因 素,疼痛较剧烈时应遵医嘱用止痛药。 4.移动病人和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准确,以免增加病 人的痛苦。
典型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什么症状 ??? 1.疼痛: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严重时翻身、 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
2.脊柱变形:身高缩短和驼背
临 床 表 现 Ⅱ
驼背
锥体前部多为松质骨。 OP 致使骨小梁萎缩 , 数量减少 , 造成 疏松 , 脆弱的锥体受压后 , 引起胸锥 后凸畸形, 致背曲加重造成驼背。 可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困难。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措施
P 有受伤的危险 与骨质疏松有关 I 1、给予安全相关知识宣教,并在床头悬挂防跌倒警示
标识。 2、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骨折。如协助患者翻身, 外出时有人护送,常用物品放在易取之处,医嘱允许下床 后,要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地面要防滑,并且指导患者穿 合适的、鞋底不滑的鞋子。帮助患者在可以活动的范围内 进行锻炼,以防止骨骼进一步脱钙。 O 住院期间患者没有因自身原因跌倒受伤。
11
诊 断:
•X片:骨小梁稀疏: 只有当骨量下降30%才
可以在X线摄片中显现出来。
•骨质量,骨强度测定(骨密度):骨质疏
松危险性评估的最佳选择。
•CT、MRI
诊 断:
• 骨量,骨密度测定——诊断和治疗评估的重要指标。
诊 断:
实验室检查:
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
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并严重限制患者活 动,甚至缩短寿命。随之而来的医疗费用的上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 重的经济负担。
骨质疏松的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密度低下
脆性骨折
骨密度低下:诊断骨质疏松标准见下页 脆性骨折:成人在无暴力(如汽车事故或多重跌倒)的状况下发生椎 体或髋部骨折脆性骨折脆性骨折(从站立位或低于站立位的高度跌倒 在地或相似程度的外伤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措施
P I
焦虑 与抑郁症、环境不适应及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1 、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介绍病人的主管医生、主管护 士及病房环境。 2、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与病人一 起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 3、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要注意保护性医疗措施,同时 要注意社会因素对病人心里的影响。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骨痛、肌无力
骨质疏松
身高变矮
脊柱侧凸、驼背疼痛,常常伴随有腰 腿乏力,双下肢抽筋,弯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动困 难或受限制。 由于脊柱在人体是负重最大的松质骨,所以常常最先出现 腰背痛,其次为髋部、膝、双下肢及全身。 一些患者有身材变矮、脊柱畸形、弯腰驼背。 许多病人还反复发生骨折,甚至轻微外力作用,如用力咳 嗽、大笑都可能导致骨折。
谢 谢 !
O
病人适应住院环境及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信心。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措施
P I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及治疗方面的知识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
2、应告知患者药物治疗不是唯一的治疗途径,平时更应 注意饮食及运动,指导患者避免高钠、高蛋白饮食、食含钙 量高的食品,选择科学烹调方式。要有足够的运动,多晒太 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3、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得综合治疗,开展骨密质检测, 提高生活质量。
O用药后痛得到有效缓解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措施
P
躯体活动障碍: 与骨痛引起的活动受限有关
I 1.遵医嘱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关节功能位,每天
进行关节的活动训练。 2.尽量满足病人各项基本要求协作病人做好饮食护理, 大小便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病人轴向翻身,使病人 感到舒适。
O
病人能在疾病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日常的活动。
O
病人对自己病情及疾病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健康教育
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本病病情长,恢复慢、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粗纤维和新鲜水果蔬菜; 保持卧床休息,到病情允许时带腰围下床,且腰围不可长 期使用。 指导并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劳逸结合。如三点支撑法、 床上踩单车等。 不可过度扶负重 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少去人多湿滑的地方,外出要 有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