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语文

2019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语文
2019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语文

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富集在海水中

的元素——氯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编准备了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氯元素

1.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

2.原子结构

性质:最外层有7e-,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性质很活泼,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强氧化性自然界中有没有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二、氯气(Cl2)

(一)物理性质:

1.颜色:黄绿色。

2. 闻气味:刺激性气味,(有毒,请注意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3.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与钠反应:2Na + Cl2 == 2NaCl 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与铁反应:2Fe + 3 Cl2 == 2FeCl3 Fe作还原剂Cl2作氧化剂

现象:红热的铜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但不页1 第

会产生火焰),溶于水为蓝色溶液。与铜反应:Cu + Cl2 == CuCl2

现象: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烟(而不产生火焰),溶于水为黄色溶液。

结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①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②把变价金属从0价氧化为最高价。如:CuCl2、FeCl3

注意:例如:干燥的氯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所以可用钢瓶储存氯气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1)氯气与氢气的反应:H2 + Cl2 === 2HCl

a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呈白雾状

白雾生成的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氢氯酸)小液滴。

b现象:H2、Cl2混合光照: 发生爆炸,产生白雾。(2)与磷反应:氧气不足:2P + 3 Cl2 ==2PCl3(白雾) 液态氧气充足:2P + 5 Cl2 ==2PCl5(白烟) 固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点燃和燃烧有何区别:

①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页 2 第

燃烧。

②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在化学方程式等号的上方或下方书写的是反应条件,因此只能写点燃而不能写燃烧。

白烟和白雾的区别:

烟:固体小颗粒的扩散(如:燃烧生成固体时很多可看到产生烟的现象,焚烧垃圾等产生的烟,浓盐酸与浓氨水接触,氯气与大量的氨气反应等)

雾:液体小液滴的扩散(PCl3的生成,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等瓶口出现的白雾,及冬天早上下的雾) 烟雾:固体小颗粒和液体小液滴的混合物(如:白磷或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3、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HCl + HClO(次氯酸) 次氯酸的性质:

1、弱酸性:酸性:HClO H2CO3

2、不稳定性:2HClO=2HCl+O2

3、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4、漂白作用:能漂白一些有色物质,可用做漂白剂。

氯水(新制)的成分是什么?

氯水是含Cl2、HCl、HClO三种溶质的混合溶液,其中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和四种离子(H+、Cl-、ClO-、OH-)

久置氯水相当于稀盐酸:实验室中使用的氯水只能现配现用,页 3 第

并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久置氯水成分:分子:H2O 离子:H+,Cl-,OH-

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褪色

结论与解释: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的HClO有强氧化性有色纸条或布条不褪色、有色花瓣褪色

结论与解释: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花瓣中的水与Cl2反应生成了HClO

4、氯气与碱的反应

2NaOH+Cl2==NaCl+NaClO+H2O 工业上和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尾气2Ca(OH)2+2

Cl2==CaCl2+Ca(ClO)2+2

H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Ca(ClO)2,CaCl2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

漂白原理: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

漂白粉、漂粉精、漂白液等必须密封保存,并要避光防潮。为什么?

5、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FeCl2 、NaBr、KI等盐溶液反应(表现氯气的强氧化性) 2+3+-----2Fe + Cl2 === 2Fe + 2Cl Cl2 + 2Br === 2Cl +

Br2 Cl2 + 2 I === 2Cl + I2

6、氯气的实验室制备

页 4 第

7、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三、氯离子的检验

方法: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含Cl-.

-+原理:Cl + Ag2-+酸化原因:CO3 + 2Ag = Ag2CO3 ++ Ag2CO3+2H= CO2 + 2Ag +H2O

成盐元素卤素

第ⅦA族元素:F、Cl、Br、I、At

1、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2、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单质F2 Cl2 Br2 I2(从左到右) F2、Br2 、I2 的化学性质与Cl2相似。都有氧化性。

1.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3.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F2 Br2 I2

4.和H2化合的能力逐渐减弱

5、HX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6、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7、HX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8、单质和水反应的能力逐渐减弱

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页 5 第

页 6 第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⑴.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 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消耗的时间(Δt)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c)有关; ②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化学反应mA(g) + nB(g) pC(g) + qD(g) 的:v(A)∶v(B)∶v(C)∶v(D) = m∶n∶p∶q ③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①.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②. 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③.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 其他因素。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2. 化学平衡: ⑴.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 化学平衡的概念(略); ⑶. 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 等:v正=v逆 定: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 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⑷. 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 ①、速率标志:v正=v逆≠0;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 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 ⑤、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C ) 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⑸.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举例反应mA(g) +nB(g) pC(g) +q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高中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 【教学课题】 第一课时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使学生能将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知识应用于所学化学方程式 4.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和水的反应;氯气和碱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研讨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电视、集气瓶、矿泉水瓶、氢氧化钠溶液、红色布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引入] 师:大家知道我们在家里炒菜时必需要放的是什么? 生:盐 师: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盐和我们化学中说的盐含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生活中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师:食盐是有那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食盐? 生:食盐有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通过海水晒盐。 师: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也就必然含有大量的氯元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第二段,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并完成讲义上[阅读思考1]题。 生:学生阅读,完成讲义 [阅读思考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很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有性。在自然界中以 态存在。 [板书] §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提问] 找一名学生,说出所做答案,订正 [引导] 师:在自然界氯以化合态存在,那么有没有游离态的氯,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就是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科学史话”,了解氯气的发现过程。完成讲义[阅读思考2] 生:阅读教材,完成讲义 [阅读思考2] 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有确认。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 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基础知识 三、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⑴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 ”代替“==”。 ⑵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叫可逆反应。如: 2H 2 + O 2 2H 2O ;2H 2O 2H 2↑+ O 2↑ ⑷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在一定条件下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的限度 ⑴化学反应的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⑵反应的转化率 反应物的转化率:α=%100 该反应物起始量 反应物的转化量 3、化学平衡 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①化学平衡的微观标志(即本质):v 正=v 逆 ②化学平衡的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即随时间的变化,保持不变。 ③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正、逆反应同时开始,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⑵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止。 ③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都不等于零。④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保持一定。对反应物,有一定的转化率,对生成物,有一定的产率。 ⑤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平衡发生移动,最终又会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四、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以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为例 1、直接标志 ⑴v正=v逆。 具体可以是:①A、B、C、D中任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个数等于反应掉的个数。②单位时间内生成m mol A(或n molB),同时生成p molC(或q molD)。 ⑵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⑷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2、间接标志 ⑴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有颜色,颜色稳定不变。 ⑵当m+n≠p+q时,恒容下总压强不再改变。(m+n=p+q时,总压强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 是否平 衡状态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是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是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总浓度一定不一定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即v正=v 逆 是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 2HBr H 2 +I 2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 2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 HX + HXO (X=Cl 、Br 、I )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 2 = FeI 2 (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 2 + 2NaOH =2NaF + OF 2 + 2H 2O X 2(Cl 2 、Br 2、I 2)+2NaOH NaX + NaXO + H 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 2 2Br - + C12 = 2C1- + Br 2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 2 2I - + Cl 2 =2C1-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 2 =2NaBr + I 2 2I - + Br 2 =2Br -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 2足量时)或NaBr 和NaI(Br 2不足量时). F 2 + NaX(熔融) =2NaF + X 2 (X =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7)碘单质(I 2)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 △ △ 冷

高一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导学案.doc

高一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导学案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氯气[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氯存在形态以及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2.能正确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3.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4.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能正确列出氯水的主要成分。 1.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_____,氯原子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容易____________电子而形成cl-,表现为典型的____________性,其单质氯气具有很强的 ________性。2.氯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是 ____________,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经研究确认其为氯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知识点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探究活动]1.学习气体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等方面进行探究讨论。通过直接观察能够认识气体物质的 ____________;嗅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下表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空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装满氯气的集气瓶嗅闻氯气 加水振荡 [归纳总结](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____________,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态(________)和固态。[迁移应用]1.cl2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cl2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易液化⑤可溶于水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③④⑤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氯气用排水法收集b.闻氯气气味时,用手轻轻在集气瓶口扇动,使少量氯气飘进鼻孔c.氯水和液氯都是纯净物d.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知识点二氯气与单质的反应 [探究活动]1.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把变价金属(如fe、cu)一般氧化到________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明反应现象:(1)与钠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与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与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一课时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元素——氯(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并通过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科学史,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方式: 讲解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教学过程: [提问] 同学们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水,氯化钠等) 你知道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引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集在海水中含量很高的元素——氯。 [电脑播放引入] 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的生动故事。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的过程中,用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且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使他感到非常难受,但他继续对该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可与很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再将这种气体溶于水,又发现该气体还能使有色的纸张、花朵、衣物等褪色。 通过以上的信息材料,讨论以下的问题: 问题1:推测氯气的物理性质。 问题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反应。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得出结论后,再与课本上的结论进行对比,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书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创设问题] 请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根据你已有的知识,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具有强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为什么?并与氧原子的结构及氧气的性质比较,有什么相似性吗?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讲解]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讲解Cl2与金属的反应,并通过氯气与Na、Fe、Cu 的反应归纳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实验4-3:氯气与氢气点燃反应 ①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怎样? ②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制取H2,检验H2的纯度,将燃着H2的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 ③实验过程: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④实验现象:H2在Cl2中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⑤实验结论: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 ⑥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实验安全,H2在点燃前必须验纯;氢气导管要从集气瓶口慢慢地逐渐伸向瓶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氢气燃烧完毕后,立即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吸收HCl气体。(通过课件小结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1:从钠、铁、铜、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分析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并验证前面推测的氯气化学性质是否正确? 问题2:通过以上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启发:金属和非金属氢气在氯气中反应有什么共同点?燃烧是否一定有氧气参加?比较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与铜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其共同特点。 [得出结论]:1、氯气很活泼,具有强的氧化性。 2、燃烧的概念:凡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均可称为燃烧。4、作业设计: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 v =Δc Δt ,单位为或。 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之比。 4.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看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A +bB===cC +dD ,比较v(A)a 与v(B)b ,若v(A)a >v(B) b ,则A 表示的 反应速率比B 的大。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 图中:E 1为,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反应热为。(注:E 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恒容 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活化分子浓度)→反应速率。 2.恒压 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活化分子浓度)→反应速率。 考点三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变量探究实验因为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因而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所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确定另一个变量,重新进行相关分析。但在分析相关数据时,要注意题给数据的有效性。 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 ”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与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高中化学--海水中的元素 镁与海水提镁练习题

高中化学--海水中的元素镁与海水提镁练习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中的常量元素有:Cl、Na、S、I等 B.海水中的微量元素有:Li、V、I、Br等 C.锂是海水中的微量元素,是热核反应的原料之一 D.粗盐易潮解,是因为NaCl具有吸水性 答案 C 解析碘是微量元素,溴是常量元素,NaCl不潮解,粗盐易潮解是由于含有CaCl 2、MgCl 2 等物质. 2.为防止缺碘给人带来的危害,国家采用在食盐中强制加碘的办法为人们补碘.在食盐中所加的碘是( ) A.KI B.KIO 3 C.I 2 D.含碘的有机物 答案 B 解析食盐中加入的是KIO 3 . 3.下列关于海水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的元素在海水中都能找到 B.1 L海水中所有元素的含量都多于1 mg C.常量元素的质量占海水总质量的99.9% D.尽管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碘,但碘是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答案 D 解析海水是化学元素的宝库,元素周期表中的80多种元素能在海水中找到.某些元素在1 L海水中含量超过1 mg,这些元素称为海水中的常量元素;大多数元素在1 L海水中含量小于1 mg,我们将其称为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的总量占海水所溶解物质总量的99.9%,而不是海水总质量的99.9%.虽然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但1 L海水中含碘量小于1 mg,所以碘元素是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4.在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中,下列化学反应不会涉及的是( ) A.Mg2++2OH-===Mg(OH) 2 ↓ B.Mg(OH) 2+2HCl===MgCl 2 +2H 2 O

C .MgCl 2=====通电 Mg +Cl 2↑ D .MgO +2HCl===MgCl 2+H 2O 答案 D 解析 海水提镁涉及的反应流程是:CaCO 3―→CaO―→Ca(OH)2―→Mg(OH)2―→MgCl 2―→Mg,故D 项反应不会涉及. 5.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②④⑤③① B .③②④①⑤ C .③④②⑤① D .②④③⑤① 答案 D 解析 由海水中提取镁可知,先在海水中加入熟石灰,使Mg 2+沉淀出来,过滤得到Mg(OH)2,然后再加盐酸溶解、浓缩结晶,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最终得到无水氯化镁.故D 项正确. 6.物质的量为0.10 mol 的镁条在只含有CO 2和O 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 A .3.2 g B .4.0 g C .4.2 g D .4.6 g 答案 D 解析 发生的反应有2Mg +O 2=====点燃2MgO,2Mg +CO 2=====点燃 2MgO +C.当镁的量不足时,镁条完全燃烧,若0.1 mol 镁全部与O 2反应,则m (MgO)=4.0 g ;若0.1 mol 镁全部与CO 2反应,则 m (MgO)+m (C)=4.6 g ,故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4.0 g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15-16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 结 平衡常数一般有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下面是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m n O O

转化ax bx cx dx 平衡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高中化学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1.我们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碘酒、食盐、食醋、84消毒液(内含NaClO),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检验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 B.除去煮水锅中的水垢 C.检验自来水中是否有Cl- D.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 解析:选C可用碘酒检验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加入碘酒,如果变蓝色证明含有淀粉,A不符合题意;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醋中含醋酸,碳酸钙可以与醋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实验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缺少硝酸银溶液,所以无法完成检验,C符合题意;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利用84消毒液可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D不符合题意。 2.(2018·江苏高考)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选B A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装置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浸泡液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装置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吸收Cl2应用NaOH溶液,装置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CuO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解析:选C根据题图知,溴化银见光易分解,所以AgBr应该避光保存,A正确;根据题图知,在强光照射条件下,溴化银分解生成Ag和溴,在暗光下,二者反应生成AgBr,所以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B正确;AgBr分解生成Ag和溴是分解反应,Ag和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AgBr是化合反应,C错误;催化剂在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质量不变,CuO是催化剂,所以变色镜片中的CuO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D正确。 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Cl2===ClO-+Cl-+H2O 解析:选B E处发生反应Cl2+2Br-===2Cl-+Br2,则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A、C正确;F处可能发生反应Cl2+2I-===2Cl-+I2,也可能发生反应Br2+2I-===2Br-+I2,F处棉花球变蓝色只能说明有碘单质生成,由于氯气的干扰,所以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B错误;G为尾气处理装置,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D正确。 5.海水综合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联合工业体系(部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总)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 一、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涵义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方向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注意:“同一条件”“同时进行”。同一体系中不能进行到底。 2、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要注意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究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2)平衡实质:V 正=V 逆 ≠0 (动态平衡) (3)平衡标志: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可用六个字概括——逆、等、定、动、变、同。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可逆反应而言。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3)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在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好像是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 上看反应并非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于逆反应速率相等罢了,即V 正=V 逆 ≠0, 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变:化学平衡实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是相对的,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6)同: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达到,如果外界条件不变时,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反应是由反应物开始或由生成物开始,是一次投料或多次投料,最后所处的化学平衡是相同的。即化学平衡状态只与条件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1、同一种物质V 正=V 逆 ≠0 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包括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含量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专题 1. 化学反应速率: ⑴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 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消耗的时间(Δt)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c)有关; ②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 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 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化学反应mA(g) + nB(g) pC(g) + qD(g) 的:v(A)∶v(B)∶v(C)∶v(D) = m∶n∶p∶q ③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 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 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 为常数; ②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 速率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 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

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2. 化学平衡: ⑴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化学平衡的概念(略); ⑶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 等:v正=v逆 定: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 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⑷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 ①速率标志:v正=v逆≠0;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 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 ⑤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 【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C )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从海水中得到的化学物质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导学 【学海导航】 海水是化学元素宝库,海水中溶解了大量气体物质和各种盐类。人类在陆地上发现的l00多种元素,在海水中可找到80多种。海水是人类获取氯、溴、碘、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资源。 一、氯、溴、碘的提取 (一)氯碱工业——电解食盐水生产氯气和烧碱的化学工业我国主要以海盐为原料。海盐中含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镁等杂质,要净化后制成饱和食盐水再电解。 2NaCl + 2H 2O === 2NaOH + H 2↑ +Cl 2↑ 氯碱工业面临问题:①产品对设备腐蚀严重、环境污染显著。②电能消耗量大。 (二)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常见工艺 ①浓缩并酸化海水后,通入适量的氯气,使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2NaBr+Cl 2=Br 2+2NaCl ②向含溴单质的水溶液中通空气和水蒸汽,将溴单质吹入盛二氧化硫溶液的吸收塔内以达到富集的目的:Br 2+SO 2+2H 2O==2HBr+H 2SO 4(也可用NaOH 或Na 2CO 3溶液吸收) ③向吸收塔内的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2HBr+Cl 2==2HCl+Br 2 ④用四氯化碳(或苯)萃取吸收塔内的溶液中的溴单质。 (三)从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主要工艺 ①用水浸泡海带或海藻灼烧后的灰烬 ②向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使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2NaI+Cl 2 == I 2+2NaCl ③过滤,用有机溶剂萃取碘单质。 二、氯、溴、碘的性质和用途 (一)氯气(chlorine gas )的性质和用途 氯自1774年被舍勒发现,到1810年被戴维确认为一种元素,经历了36年。 △ Cl 2 Cl 2 H 2 Na Ti K TiCl 4 过滤 CaCO 3 (耐火材料) 熔融 Na 2CO 3 △ 通电 (造纸、制肥皂等) (快中子反应堆热交换剂) 熔融电解 NaOH K.Na 合金 食卤 Br 2 MgO (富集的方法) CaO (贝壳) (焰火,照明弹) 高温 Mg(OH)2 MgCl 2 Cl 2 Mg 电解 NaHCO 3 H 2O NH 3、CO 2 食盐 饱和食盐水 水 电解 海水 日晒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α(A)=(ax/m)×100%

ω(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34海水中的元素.doc

3.4 海水中的元素 一、海水——元素宝库 1、分类 (1)常量元素:每升海水中的含量大于 1 mg 的元素。海水中共含 Na 、 Cl、Mg、S、Ca 、K、C、Sr、Br、B、F这11种常量元素,而且大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 (2) 微量元素:每升海水中的含量低于 1 mg 的元素,其中主要有Li、 I、U 等微量元素。 2、几种元素的主要用途 (1)食盐: A、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纯净的氯化钠不潮解,能潮解的是氢氧化钠,但是现实生活中氯 化钠经常有点潮湿,其原因是:其杂质氯化钙也是一种干燥剂,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变潮湿 B、用途 ① 生活上:调味品、防腐剂、消除公路积雪 防腐剂的原因:细胞膜脱水(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 水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动) 消除公路积雪的原因:氯化钠溶液的冰点比较低,而且钠离 子可以吸收可见光 ② 工业上:制造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的主要原料 ③ 农业上用于选种:应用浮力原理 ④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 NaCl 溶液) (2)锂:热核反应重要材料之一,也是制造锂电池和特种合金的原料。 (3)碘:可用于制药,如碘酒,人缺碘容易形成甲状腺肿瘤,所以 我国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入 KIO 3以确保人体的摄碘量。 (4)铀:可作为核燃料。

二、镁和海水提镁 1、镁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密度小,熔、沸点低 (2)化学性质: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的还原性较强,能与非金属 氧化剂、酸和酸性氧化物反应 点燃点燃 A、与非金属氧化剂反应: 2Mg +O2=====2MgO ,3Mg+N 2===== Mg3N2 B、与酸反应: Mg+2H + ===Mg2++H2↑ 点燃 C、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2Mg +CO 2=====2MgO +C, 点燃 3Mg +SO 2=====2MgO +MgS (3)用途 A、制造业中,用来制造轻合金。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被誉 为国防金属 B、冶金工业上,金属镁常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 2、海水提镁 (1)方法:海水提取镁,最基本的方法是: 往海水中加入碱,得到氢氧化镁沉淀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4 化学平衡 4.1本章重点与难点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对定温、定压、定反应进度的化学反应方向限度的判据。不同反应体系的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表达。 各种反应体系标准平衡常数K θ和经验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及相互间变换。 平衡等温式()ln ()r m G T RT K T θθ?=-的意义与应用,热力学标准态的()r m G T θ ?的测定 方法。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Van't Hoff 方程的定积分式、不定积公式及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的计算。 压力、惰性气体对气相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和组成变化的计算。固体化合物分解压的概念与计算。 溶液(或熔体)反应中的()r m G T θ?的计算。生化标准态的()r m G T θ?与()K T θ 的意义。 非理想体系之化学平衡常数(包括"杂平衡常数")的表达及有关计算。 同时平衡计算原则及方法。 4.2基本要求 明确化学反应平衡面临的问题以及应用热力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理解判据化学反应方向限度所涉及的物理量;如,()T P G ξ ??,r m G θ ?,B B v μ∑等的由来、意义及其彼此间的联系。 掌握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和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在判据反应方向限度上的具体应用。 掌握各种理想系统的平衡常数表达形式与演化。 掌握平衡等温式()ln ()r m G T RT K T θθ?=-之意义,尤其应区别()r m G T θ?与()K T θ的实质 状态,并熟悉()r m G T θ ?测定方法。 熟悉标准平衡常数、实验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定义、计算及它们相互间的逻辑关联。 掌握非理想体系(高压气体或混合物,液态混合物及溶液)之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以及逸度、活度的意义与求法。 掌握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Van't Hoff 方程的不定积分式、定积分式及其应用。 理解温度、压力、惰性气体存在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并掌握固体化合物分解压概念与计算。 了解耦合反应平衡和同时反应平衡的意义与处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