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中小学生自觉接受道德教育
中小学德育指南内容 最新
中小学德育指南内容最新
在新的学年开始时,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中小学德育指南》。
该指南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为办学宗旨。
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质为导向,坚持德育与本科教学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
二是强化家校合作。
学校要加强同家长和社区的沟通,携手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义工服务等方式,让家长真正参与其中。
三是创新德育教学方式。
除传统的课堂德育教学外,还要采取实践活动、全í监护、德育论坛等多样化方式,把德育融入到各学科和各活动中去。
四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
可以通过朗诵经典,学习传统艺术,了解祖国文化,培养学生崇尚传统美德的态度。
五是关注个性差异帮助发展。
要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采取差异化的辅导与指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要注重德育工作评估与反馈,保证德育指南贯彻实施,不断补充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搞好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
搞好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铁路小学张世军摘要: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为目标的德育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处于领先地位,小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劳动技能和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德育。
摆正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重视人才良好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新时期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而不至于变成历史前进的障碍。
那么,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呢?关键词:德育教学重要性对策一、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目标,其中“有道德”是首要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包括普教在内的我国教育,要把“有道德”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中。
中央领导同志每谈教育工作的培养目标时,都语重心长地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中,应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即“五爱”这一基本要求去实施教育,达到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
否则,道德教育就会失去中华民族的特点和时代特征,就不具有中国的特色,就无法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当前,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尽管国家在推行素质教育,但社会上“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依然存在。
他们认为,只有这些才是实在的,其它一切都是虚的。
试问,倘若培养的学生都奉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何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延至何时!一个有责任心、使命感的中国人应该认识到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了。
小学要实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大的战略,持久、深入地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五爱”教育,要使小学生懂得爱祖国是中国人民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全民族的崇高道德。
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王定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这是从全局与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认真领会,坚定执行。
在新形势下,如果还一味宣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驱使孩子加班加点,再不摆脱只重知识摄取并且过于分分计较的文化偏执,就不是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更不可能营造教育家办学的局面。
教育的对象是人。
人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所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就必须成为校长、教师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就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
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
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与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育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使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
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要在课程改革中加强对思想品德类课程教学的管理与评价,推动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上述学科以及所有课程的德育要求。
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德育,是最基本最自然的德育。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落实德育为先理念,应予落实。
小学生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新民小学陈宏看到身边的孩子,想到一年年毕业的学生。
学校在品德教育方面工作做了不少,可是总收效不佳。
那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作为教育者应当怎么办?一、存在的关键问题。
1.生活方面:小学生入学就接受勤劳俭朴教育,但有些学生认知和行动不一样,他们在家极少劳动或根本不劳动,在校也是主动性差,有能躲就躲的,有沾轻怕重的,有以劳动为吃亏的。
2.学习方面:学生只有少数人学习积极主动、形成乐趣并具有创新学习精神;多数学生基本停留在接受性、记忆性水平上,不自觉欠主动,不讲究学习方法,缺乏内在动力是他们今后充分发展的隐忧;极少数学生从疲于应付师长督管的被动状态发展到学习落后和放弃,成为厌学生、流失生。
3.交往方面:大部分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缺乏主动性和成就感,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因年龄小、经验少还没有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常有挫折感、失败感,失去伙伴的友谊,需要教师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在学校活动中找不到乐趣,而喜欢特殊群体的活动,这些学生还有识别能力差、正邪不辨的弱点,同校内外“问题少年”交友和结伴,与老师和同学疏远甚至对立,他们极易被社会上的邪恶势力欺骗和利用。
4.纪律方面: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存在着懂不懂、做不做、自觉不自觉三个问题。
真正入脑入心自觉实行的是少数;不求甚解、“要我做我就做”的是多数,还有少数学生不在乎、不理会,我行我素。
少数小学生在遵守社会公德、交通法规、公共场所纪律、爱护环境花草树木等方面,还只能“从众”不能“慎独”,一旦无人看见就时有违纪的现象。
5.身心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令人忧虑,有些学生中存在任性、孤僻、自卑、多疑、恐惧、嫉妒、报复、暴戾等不良心理和心理障碍。
这些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教育矫正,发展下去,那是很危险的。
二、学生思想品德问题的成因1.社会影响:国际国内以消极的文化渗透、思想腐蚀、物质引诱、行为引导多种形式对我们的儿童青少年展开进攻。
同时,历史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腐朽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也时刻毒害儿童的健康成长。
牢牢抓住“五性” ,搞好德育工作
牢牢抓住“五性”,搞好德育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1)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
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队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实现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和抑制,促进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答案:学校教育是有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3)学校教育是有组织的、制度化教育的教育形式,其影响具有集中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1)选择研究课题2)搜集和阅读文献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4)收集研究资料5)分析研究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谈谈“减负”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义务教育部分明确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相关研究表明: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主要表现在家庭作业繁重,如何把孩子从家庭作业中解脱出来是减负的关键。
我认为家庭作业不是不该留,而是怎样留。
教师必须转变过去的常规性家庭作业思维,让家庭作业变得具有创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家庭作业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减负增效。
谈谈你对“没有爱,旧没有教育”的理解。
德智双修育英才 知行并举铸师魂
德智双修育英才知行并举铸师魂——南店中心完小德育智育一体化发展特色实施方案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具有不同的特质,又具有天然的联系,两者不可分割,融为一体。
然而当前教育从实践上使两者变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行为,导致了“德育由专门从事德育者实施”、“智育由专门从事智育者实施”的局面,甚至更多地注重智育而轻视德育,削弱了德育,使教育的完整性受到了损害。
因此,实施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途径,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要实现德育智育的一体化,必须从全方位考虑,把学校的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与德育结合起来,实现不同内容、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德育渗透,使全体师生在平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影响、教育,进而实现学校德育、智育的整体提高,并逐步发展、稳定、形成特色,成为学校的一种深层的、永久的精神文化。
首先,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结合起来。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可见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圣人”,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因此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学生德育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对学科教学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 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
将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是实现学校德育智育一体化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同时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月”活动。
附活动方案:××年师德建设教育月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月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主题教师方面:践行规范,向我看齐学生方面:遵守规范,从我做起二、活动时间××年月日——月日三、活动目标通过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促进学校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促进我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都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有道德修养、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
立德树人要注重的是以德育人。
所谓以德育人,就是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示范引导等方式,使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自觉接受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熏陶,通过亲身实践和感受来增强了解与体验,最终形成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形成和培养。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要以自身的道德学养和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良好行为和价值观。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并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感受来养成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
立德树人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从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通过言传身教促使孩子养成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社会对于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应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立德树人不仅仅局限于道德教育,还需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能力培养。
除了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立德树人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和困难,但我们绝不能放弃。
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落实到日常教学和教育管理中,通过系统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立德树人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需要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耐心去影响和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品德、有能力、有道德意识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4篇)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4篇)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认真学习了郭华老师的讲座《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对新课标有了全面、系统的整体感知,对于新课标的重点、亮点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段的衔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涵盖了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内容,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差异大。
新课标从整体构建把握,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
作为小学老师,格外关注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与学生个人素养联系紧密的学科,一年级时注意了解收集学生幼儿时期的已知能力和素养水平,从而在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尽快适应、逐步转变。
同时,高年级的内容又要与初中知识相关联,从个人行为习惯、道德认知顺利过渡到社会道德与法治层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准确把握这两个衔接点,便能很好地做到教育的连贯性和一体化。
二、注重素养的落地郭华老师解读道,新课标的重点和亮点是素养导向、素养落地。
在讲座中,郭老师也始终将“素养”二字贯穿在整个新课标的解读当中。
她指出,在教学、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目中有人”,不再是我要教授多少知识,而是要考虑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学习目标不再是掌握多少知识、技能,而是通过知识技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形成了什么素养。
课标也从提供内容转为提供过程。
在前一版课标中,就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设计和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新课标中,就将这一点深入拓展,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为导向。
真正将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位。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2一、自己教学诊断分析。
1、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达成。
2、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需要经过反复引导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骤的教学,对知识点一知半解。
3、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脱节。
课堂停留在知识的讲授上,没有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实际道德的事件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理论实践两张皮”。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内容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中小学德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措施。
首先,中小学德育内容应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校应当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和公德心,使他们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
其次,中小学德育内容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心理抵抗力,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另外,中小学德育内容应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学校应当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中小学德育内容还应涵盖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懂得自我保护、预防意外,同时也要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最后,中小学德育内容还应包括身体素质和健康教育。
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让他们养成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习惯,从小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总之,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设计应当全面、系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希望学校和教育部门能够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以德施教以爱育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以德施教以爱育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摘要: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因此,班主任要始终秉持对学生的爱,是贯彻落实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围绕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体现关爱的原则、进行多元化德育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育人引言:现在,社会上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要从教学质量和学生品德的培养两个角度入手,既要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展开必要的道德教育工作,其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指导学生在将来学有所成后,主动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让教育工作真正地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怎样进行有效的道德渗透教育。
一、尊重学生平等沟通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坚持以尊重学生、平等沟通为原则,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尚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的小学生,难免会有幼稚的思想观点与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应充分接纳学生这些不成熟的行为表现,对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懵懂稚嫩的言语与笨拙戆直的举动表示充分的尊重、理解与包涵,并在学生理解能力的范围内与之展开平等的沟通对话、对之进行适时的引导,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但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幼,其认识和认识程度相对较低,加之其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对外界的许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学生极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左右,如果班主任不能对其进行切实的道德教育,从而对其的成长和发展不利。
班主任是学校思想品德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思想道德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班主任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其进行渗透,使其始终处在一种道德氛围之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又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为人师表树立榜样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班集体,创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和气氛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达到全方位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4.02.26•【文号】中发[2004]8号•【施行日期】2004.02.2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2004年2月2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 67亿。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一、总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良好的道德环境。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及其他相关教育机构。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相结合,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4. 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坚持依法治教。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德育工作,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创新德育方法和手段,强化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积极情感、坚强意志、文明行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德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1)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2)具有良好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尊重他人,关爱社会,遵纪守法;(3)具备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生目标和积极的人生态度;(4)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沟通、交流、合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5)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浅谈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
研学交流173浅谈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刘娆思想品德教育对人类的发展进步、社会的改革都有重大的影响。
思想品德教育并非一成不变,会根据时代的发展情况做出调整,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另外思想品德教育还具有相应的阶级性、民族性特征。
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相关的原则、管理方法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飞跃进步,因此具有传承性。
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中学生的文化素养、良好品性以及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涵义思想品德教育包含的内容有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
德育教育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研究,形成专业、统一、完善、有条理的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明白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思想品德教育各种管理方式不同,但是最终所要表达的意思大体一致,具体可以分为三方面介绍,第一,思想品德教育属于动态活动;第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修养;第三,属于人们内在的心理变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角度分析,思想品德教育涉及到的领域有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最终任务是让各个成员从中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升思想品德素养。
从狭义角度分析,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学校需要制定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按照计划逐步推进,确保人们思想、政治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各种表现传递给他人正确的教育理念,影响更多的人。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范畴关于思想品德教育,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曾有专家表示,人的良好品德养成并不是应该怎样遵守各项规范,而是在生活过程中对待人处事、价值观念、问题思考等有正确的理解,这才是思想的发展进步,同时也是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发展,在整个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难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我国目前也针对此问题颁布了相关的意见,教育管理部门对《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修订。
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影响
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影响一、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而如何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成为了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传统道德教育方法1. 循循善诱这是一种通过耐心教诲、榜样示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方法。
循循善诱注重渗透式的影响,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自觉接受和继承传统道德观念。
2. 校规校纪学校通过制定严格的校规和校纪来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力求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三、现代道德教育方法1. 德育课程通过设置专门的道德课程,在学校集中进行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教学,以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活动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例如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加深对道德价值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四、现代技术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在当下数字化的时代,现代技术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更多场景中去,让学生更加方便地接受并参与到道德价值观念的传递和实践中。
五、不同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不同的道德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传统方法偏重于纪律和规范,能够约束学生行为,但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内化等问题;而现代方法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使得道德观念能够深入到心灵深处,形成自觉自愿遵守规范、明辨是非的品格。
六、结语无论是传统方式还是现代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可取之处。
在未来的道德教育中,应该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九年级学生道德修养的计划
培养九年级学生道德修养的计划在当今社会中,道德缺失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特别是对九年级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本文将提出一份适用于九年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计划。
1. 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要从自我认知开始。
在学生刚进入初高中时,需要在意识上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积极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实际操作中,可以在开学初举行班会,传达有关自我意识的教育内容,破解学生的焦虑心理,鼓励他们坦诚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同时教育他们如何寻求帮助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随后,教师还可以采用行为规范、活动参与、学生圈子等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进而自觉接受道德教育。
2. 情感培养情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人际情感特别突出。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必须放在道德修养的重要位置。
具体而言,学校教育可以通过组织聚会、合作学习等形式,营造以和谐为主题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在交往中体会到人类群体关系与安全感。
此外,教育者应结合九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学会宽容、理解和同情,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融合。
3. 动机引导许多九年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课外活动中,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利益而失去了真正的道德追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者必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动机。
动机的培养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例如,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慈善捐赠等,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实际的改善。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讲座、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鼓励九年级学生从内而外地保持道德追求,并努力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正确的努力。
4. 意义强化道德修养的培养只有在具有强烈的意义感召力的时候才能有效。
因此,在制定九年级道德修养计划时,必须强化教育对学生的意义感召。
学校贯彻中小学生守则方案
学校贯彻中小学生守则方案清晨的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校园里,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贯彻中小学生守则,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更加自律、自信。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小学生守则作为行为规范的指南,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让守则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方案目标1.提高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的认识,使其明白守则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守则的习惯,提高自律能力。
三、具体措施1.开展守则教育(1)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守则的含义和作用。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守则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自觉遵守。
2.强化守则宣传(1)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将守则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3.开展主题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守则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守则的掌握程度。
(2)举办“我身边的守则故事”主题演讲比赛,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守则。
4.加强家校合作(1)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守则内容,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
(2)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守则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5.建立激励机制(1)设立守则之星、守则班级等荣誉称号,表彰遵守守则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班级。
(2)对违反守则的行为进行适当处罚,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守则的后果。
四、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1)组织学生学习守则,了解守则内容。
(2)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2.第二阶段:具体实施(1)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践行守则。
(2)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1)组织学生参加守则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效果。
(2)对遵守守则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彰。
五、预期效果1.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有更深入的认识,自觉遵守守则。
以德育人以理服人
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以理服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这句话来自于《弟子规》,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它所包含的意义深远,不仅是对学生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育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注重道德教育和理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内涵。
以德育人,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品德高尚、道德规范的内化,是自觉守法守纪、有节制、重视公义和为他人着想,这不仅对于个人成长具有意义,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是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品德修养,更是要求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他人着想,有利于塑造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
以理服人,则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能力。
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心理过程,涉及到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多种心理活动。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不仅是要求他们能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是要求他们能够辨析是非,善于思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学会用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思维的人。
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理念,不仅适用于教育领域,更是适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在社会中,公民需要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乐于助人,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员工需要以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来服人,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在教育实践中,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理念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育人为先。
通过引导和激励,使学生自觉接受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训练,在知识传授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理念,也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教育界也开始使用各种互动式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情境、情景来展示各种理性思维训练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这一表述,把社会主义道德和规范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第一次写进党的决定。
中小学要下大气力,细心筹划,精心准备,通过教育工作,使学生懂得自觉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努力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并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引导学生懂得自觉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使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觉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宪法》明文规定,公民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成为“四有”公民。
作为未来公民的中小学生,做到“四个坚持”和“四有”是自身努力的方向。
“有道德”是“四有”中的一条。
邓小平同志把这一条称为最重要的一条。
使中小学生认识这一点是德育工作的关键,这是从法律角度来看的。
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角度看,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目标,其中“有道德”是首要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包括普教在内的我国教育,要把“有道德”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中。
中央第一至第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中央领导,每谈教育工作的培养目标,都语重心长地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因此,在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中,应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即“五爱”这一基本要求去实施教育,达到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
否则,道德教育就会失去中华民族的特点和时代特征,就不具有中国的特色,就无法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当前,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尽管国家在推行素质教育,但社会上“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依然存在。
“考高分、上大学、挣大钱”;“考研拿硕士博士”、“出国留学拿‘绿卡’”,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奋斗目标。
他们认为,只有这些才是实在的,其它一切都是虚的。
试问,倘若培养的学生都奉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何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延至何时!一个有责任心、使命感的中国人应该认识到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了。
中小学要实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大的战略,持久、深入地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五爱”教育,要使中小学生懂得爱祖国是中国人民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全民族的崇高道德。
李苦禅大师说得好:“所谓人格,爱国第一。
”一个人连生养他的祖国都不爱,就没有起码的人格可言,其它一切品德无从谈起。
要使中小学生懂得爱人民是确定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应当以一腔热情热爱同学、师长、同胞,团结互助,共同前进。
要使中小学生懂得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特征。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神圣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要使中小学生懂得,爱科学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逐步具备科学精神、态度、意识和素质,将来好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要使中小学生懂得爱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制度对全体人民的要求,应是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主要道德规范。
当然还要懂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等。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是不愿意看到道德败坏、“贪污、盗窃、贿赂横行世界”的出现。
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多么必要啊!这种教育首先要使中小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就要引导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引导他们从小养成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好风气,学习党的教育方针的好习惯,只有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做,听党的话,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嘱托。
二、引导学生懂得努力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在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认识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才能使之自觉地履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才能使自己的道德
追求逐步达到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崇高境界。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引导中小学生会做人并努力成才,这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社会主义道德不能停留在认识水平上,要把从书本上课堂上读到、听到的间接的社会主义道德知识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有效地运用到本人道德素质提高的实践活动之中,即学而思、思而行。
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学、思、行去体会怎样做有道德的人,怎样做才能成为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人才。
雷锋说得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他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这是雷锋道德情感的真实写照,是社会主义高尚道德的体现。
还有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形成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和孔繁森精神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光辉体现,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最好教材,是中小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
因此,要运用革命先烈、革命前辈惊天地、泣鬼神的高尚精神、英雄作为激励学生,开展好“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刻苦学习发愤读书活动”、“为希望工程做贡献活动”、“青少年志愿者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领悟、体会如何做人和为他人为社会多做贡献,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道德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重大意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