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汕铁路GSSG7标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筑
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广汕铁路GSSG7标水下灌注桩施工。
2作业准备
2.1技术准备
⑴灌注的钻孔得到监理单位的确认验收后,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⑵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注。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收集施工作业层所需的各类参数,包括实测孔深、设计桩顶标高。
2.2人员配备
现场作业人员均通过岗前培训并具有相当水下混凝土灌注作业施工经验。
2.2机具配备
各种机械设备均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测,可进行安全施工生产。
3工艺流程
3.1 工艺流程
桩基水下混凝土施工程序为:导管水密性试验及安装→二次清孔各项指标验收→混凝土现场检测→首批混凝土→灌筑混凝土→导管和导管随混凝土灌筑进程的提拔→拆卸→清卸→埋深控制→护筒拆除
4施工过程
4.1 导管及漏斗要求
⑴导管应根据桩长、桩径先在平面上摆拼,布设好接长。
⑵导管内壁应光滑,内径一直,接口严密;直径采用30cm,中间节长宜为2m等长,底节可为4m;漏斗下可用0.5m、1m或2m的导管。
⑶使用前应进行试拼装,做水密性试验。导管按编号依次拼装,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宜大于孔深的0.5%,亦不宜大于10cm,试压时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⑷导管底端距孔底的距离应能使混凝土球塞或其他隔水物延导管流入水中,同时将导管内的水、空气、或球塞排出水外。
⑸导管水密性试验
安装水管向导管内注水,注水至管道另一端出水时停止,并应保证导管内冲水达70%以上,方可停止。将一端注水孔密封,另一端与空气压力机连接,检查导管连接处封闭端安装情况,检查合格后压风机充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或泥浆深度的1.5倍压力,保持压力15分钟。将导管翻滚180,再次加压,保持压力15分钟,检查情况做好记录。经过15分钟不漏水即为合格。见下图:
⑹漏斗容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浇筑量要求。
4.2 二次清孔及各项指标检测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必须进行二次清孔。灌筑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钻孔应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灌筑工作。
二次清孔应符合下列标准:
(1)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
(2)泥浆比重不大于1.1。
(3)含砂率小于2%
(4)黏度为17s-20s。
(5)沉渣厚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4.3 混凝土拌合物现场性能检测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需对混凝土的塌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三项指标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待检测指标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4.4 封底混凝土施工
(1)首批混凝土数量:按规范要求,首批混凝土的方量应满足导管初次埋深≥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参照规范进行计算桩基首批混凝土方量。
首批封底混凝土计算:
导管口到孔底0.3~0.5m,首批混凝土导管埋深应满足1m以上,首批混凝土数量V按下式计算:
V=H1×πd2/4+Hc×πD2/4
D——钻孔桩直径;
d——导管直径;
Hc——首批需要混凝土面至孔底高度=导管埋深(1m)+导管底至孔底高度;
H1——混凝土面到水面高度
(2)封底混凝土施工后导管埋置深度为1~3m。检查导管内混凝土顶面标高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漏水现象,不满足要求则重新进行封底。
计算和控制首批混凝土数量,下落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导管口从泥浆中挤出,并能将桩底沉渣尽可能冲开。此为控制桩底沉渣,减少工后沉降的重要环节。
4.5 混凝土灌筑
灌筑开始后,应紧凑连续进行,中途停歇不超过30min,同一个桩的混凝土持续灌注时间应不大于凝土初凝时间。尽量缩短导管拆除时间,下料掌握好速度,不宜太快太猛,以免造成气堵。
灌筑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而使测深不准确。灌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
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导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在灌筑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的灌入料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4.6 导管提升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浇筑过程中,导管应缓慢提升或下降,避免在已浇筑混凝土中形成空洞或将顶层浮渣卷入。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超过15 min。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并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4.7 灌筑混凝土测深和导管埋深控制
测深:灌筑水下混凝土时,应探测水面或泥浆面以下的孔深和所灌筑的混凝土面高度、以控制沉淀层厚度,埋导管深度和桩顶高度。
用绳系重锤吊入孔内,使通过泥浆沉淀层而停留在混凝土表面上,根据测绳,所示锤的沉入深度作为混凝土灌筑深度。完全凭探测者手中所体测锤在接触混凝土顶面以前与接触混凝土顶面以后不同重量的感觉而判别。
探测时须仔细,与灌筑的混凝土数量校对,防止错误。
导管埋深控制:灌筑混凝土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宜在2-6 m较好。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m或大于8m。少于1m时,已发生拔导管时拔漏事故,大于8m以上时,易发生埋管拔不出来的事故。拔管前须仔细测探混凝土面深度。
4.8 混凝土最终灌筑高度的确定
为确保桩顶质量,在设计图桩顶高程以上应加灌一定高度,以便灌筑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按照高出设计高程1m控制。
混凝土灌筑到接近施工图桩顶高程时,工地值班人员要计算还需要的混凝土数量。通知搅拌站按需要数拌制,以免造成浪费。
4.9护筒拆除
护筒拆除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
护筒埋设较深,不宜拆除时,采用一次性护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