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纹饰与中国史前审美意识

合集下载

浅谈原始彩陶造型与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浅谈原始彩陶造型与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摘 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原始彩陶,分析它造型和装饰上的艺术特点及审美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原始彩陶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装饰纹样 天人合一 图腾 静态美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貌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来人类文化的范本,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式、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富有诗意的圆形和曲线对称造型,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念和人文思想常见的彩陶是和原始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盆、碗、壶、罐等器皿,作为容器,各个时期的造型各有特色,例如,半坡类型的彩陶以卷唇圆腹或葫芦形圈底盆、钵等为主,朴实厚重;庙底沟陶器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造型已显示出礼器的先兆;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种类多样,造型更加优美,形象丰满浑厚,稳重大方。

原始彩陶造型的基本特征为圆形器,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造型的轮廓线,就会感到都是一些富有韵味的自由曲线,以圆和曲线为轮廓线是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原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造成人与天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特殊关系,所接触到的各种物体的形态多是以圆形为主,如太阳、天空、树干、果实、鸟卵等。

从审美的角度看,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狞厉冷酷之美相比,圆形彩陶的轮廓曲线连贯流畅,再加上耳、口等及其它装饰,把含蓄隽永的自然韵味融汇其中,匀称优美,富有韵律,让我们看到的是和谐宁静之美。

原始彩陶排斥造型的几何数理特征,实际上是原始先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表现一种人文情怀,重感情不重理性的观念在彩陶造型中的反映,这也造就了我国传统陶瓷几千年“求正不求奇”的造型特点,使得陶瓷造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流传至今。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产生总是根植于特定的文化意识土壤,原始人在进行最初的创造活动时,自然会借用头脑中印象较深的常见的造型,彩陶的造型多用拟人的方式对待,把器皿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赋予生命形态,如彩陶的口、颈、肩、腰、腹、足等部位,很多是对人体、动物器官的模拟,局部构件也往往称之为耳、鼻、舌等,使它们成为活体生命的组成部分,呈现的是充满人性的气韵之美。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大家族,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南30公里的南部山区。

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爆发的一个文化现象,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简单介绍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及其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在演变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 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马家窑彩陶纹饰逐渐脱离崇拜神灵的束缚,开始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此时,作品的造型更具自由性和个性化特征,同时,色彩也更加丰富,纹饰更加精细。

3. 盛期阶段:在盛期阶段,彩陶纹饰出现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与天相连意识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取得了很高的文化及艺术成就。

4. 衰退和消亡阶段:在衰退和消亡阶段,马家窑彩陶纹饰逐渐失去其创新性和魅力,其形式逐渐单一化、呆板化。

1. 地域特征: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表现出浓郁的山东特色,体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文化特征。

2. 自然主义: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特征,包括动植物、自然景观以及自然现象等等。

它们是用自然做为原型,通过艺术手法加以优化和变形后,呈现出自鸟、虫、兽等丰富多彩的形象。

3. 抽象表现: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抽象手法,这种形式只适于用图案符号来表现某些思想和情感。

4. 象征手法: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中,采用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手法,例如,动物图案所代表的是吉祥、福气等等美好的愿望,飞禽走兽所象征的是百业兴旺、丰收年成等等。

5. 鲜明色彩: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颜色鲜艳抢眼,有红、黄、黑、白、绿等色彩,通过色彩的组合和运用,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力度。

综上所述,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绚烂的色彩、精美的工艺、鲜明的地域特色,代表着新石器时代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的情感和理解,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以河北省平山县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一种文化。

该文化的遗址发掘出了大量彩陶器,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马家窑彩陶纹饰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其审美特征也有所变化。

一、初期彩陶纹饰阶段(主要发现于第一至三层遗存)马家窑文化初期彩陶纹饰主要表现为奇形异状的动植物纹样,如蛤蟆纹、龟纹、蛟龙纹、鸟纹、鱼纹等,这些动植物的形态因为表现手法的不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此时的纹饰主要是以线条勾勒,加以填充彩料形成,较为简单,色彩清新明亮。

马家窑文化中期彩陶纹饰在继承初期纹饰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的纹饰形态更加自然流畅,艺术性更加抽象,颜色更为深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1.几何纹饰中期彩陶器上的几何图案主要包括直线、弧线和曲线等。

这些几何图案在画面构图中更加严谨明确,协调有序。

这类纹饰的形式抽象、几何,有一定的装饰感,富有现代感,并能激发人们对纹饰构图的感性认识。

2.动植物纹饰中期彩陶器上的动植物纹饰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不仅表现出东方的神话色彩,还有一定的现实痕迹。

其中,动物纹饰中以水生物为主,如鳢鱼、螃蟹、乌龟等。

而植物纹饰则以曲线条神曲,形态多样,如柿子纹、蚌壳纹等。

晚期彩陶纹饰更趋向于抽象化,如几何形状、符号符号的运用较多,代表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内涵和世俗的物质文化。

同时,纹饰变得更为简洁,却多的是灵动,充满了抽象的意识与梦幻感。

这种审美上的转向,显示了当时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对生命与宇宙的关照。

总之,随着时代的推进及生产技术的发展,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形态、内容、意义均经过一定的演变,但彩陶器的装饰色彩和丰富多彩的纹饰,始终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种彩陶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展现出北方古代农业人类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华民族陶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彩陶色彩看中国本土色彩审美心理

从彩陶色彩看中国本土色彩审美心理

从彩陶色彩看中国本土色彩审美心理摘要:从原始彩陶的色彩分析探究其色彩象征,同时,也为中国人五彩彰施和尚黑2种色彩审美倾向寻找源头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色彩;彩陶;审美心理;象征彩陶,即彩绘陶器,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矿物特质颜料进行描绘,入窑烧制而成。

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和最有特色的文化遗迹,是史前艺术的主要构成部分,又是艺术的重要源头,同时它也是巫术思维的产物和史前色彩审美心理典型的物化形式。

如果说石器作为人类最初也是惟一的创造性心理的萌发,那么具有巫术倾向的彩陶制造应是色彩审美心理典型的物化形态,可以说,色彩伴随着彩陶的始终。

通过对彩陶的研究,可以探知史前原始人类从审美感知、审美感情到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的整体过程。

远古祖先的精神风采和神韵都凝结在物化的彩陶中,它体现着长达几千年的先民的风范,并且经历了约3 000年的由盛到衰的演变历程。

对彩陶的研究,需要转变那些传统的、陈旧的学术观念和思维方式。

通常认为,彩陶是一种实用的器具,是先民为了实用的目的而创造的。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陶器(彩陶)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典型的用途是作为随葬品或葬具,生活中用量极少。

因此,彩陶应该是“礼器”,是为了神圣的目的而创造大汉口文化出来的,不能仅仅视为日常实用器皿。

1彩陶的基本色彩及色彩象征1.1彩陶的基本色彩彩陶的基本色彩有红色、黑色、白色及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过渡性的间色灰色和黄色等。

中国彩陶最先使用的色彩是红色。

考古研究发现,在仰韶文化、马家窑、大纹纹、红山文化等早期彩陶中红色都被使用,成为最早的用色。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后期以黑色为主,并与红色并用,形成红底黑花的强烈反差。

彩陶作为“礼器”,是为神圣的目的而创造出来的,它的用色不应是简单的为了装饰的需要,但从彩陶的用色我们可以探知,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类明显脱离动物性被动色彩反应,出现为生命本能需要而选择和运用色彩。

于是,黑、白、红、赭、黄、绿等颜色被由简到繁地运用于和生命相关的各种活动中。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北省和北京市的一些地区。

马家窑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陶器文化的鼻祖之一。

马家窑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陶器制作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尤其是彩陶纹饰的出现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过程及其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马家窑彩陶的纹饰主要以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案为主,形式单一,呈现出较为原始的风格。

线条的画法主要是通过刻划或划线的方式,几何图案则是通过简单的几何形状的组合而成。

这些纹饰通常是以单线或多线交叉、环绕等形式呈现,线条较为粗糙而不规则。

纹饰的色彩主要以黑色为基础,形成明暗对比的效果。

中期马家窑彩陶的纹饰开始有所发展和丰富。

此时的彩陶纹饰逐渐从简单的几何图案演变为更加复杂和丰富的图案。

除了线条和几何图案,动植物形象也逐渐出现在彩陶的纹饰中,如鸟类、兽类、花鸟等。

这些动植物形象的描绘开始呈现出一定的生动性和立体感,但仍然相对简单。

此时的彩陶纹饰的色彩也逐渐丰富,除了黑色外,还出现了红色、棕色等。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彩陶更加鲜艳多彩,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成熟的过程。

纹饰的形式由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案逐渐丰富到包括动植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在内的多种元素。

纹饰的色彩也从黑色逐渐丰富到包括红色、黄色、白色、蓝色等多种颜色的组合。

这些演变过程体现了马家窑文化陶器制作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和发展。

鲜艳多彩。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色彩丰富多样,色彩饱满鲜艳,给人以明快愉悦的感觉。

这种鲜艳多彩的色彩运用是当时人们审美追求的一种表现,也是彩陶纹饰的独特之处。

几何形状和线条的组合。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中的几何形状和线条构成了纹饰的基本元素,几何形状之间的组合和线条的延伸和交织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纹饰图案。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原始彩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整个古代历史进程中,对文化传承和艺术审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尤为显著。

原始彩陶纹样的特点在于其自然真实的构图和颜色的搭配。

在古代的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在稀少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中,对于陶器的制作以及纹样的设计和颜色的搭配,都必须依靠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这就导致了原始彩陶纹样的构图和颜色的搭配大多数源于动植物以及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真实的美感成为了原始社会人民审美的主流。

原始彩陶纹样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包含有动物元素,如龟、蛇、鳟鱼等,又有植物元素,如草、叶、花等,还有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和纹样。

这种具有跨时代艺术创造力的多样性,既反映出原始人们丰富的想象和造物力,又反映出他们创造出来的美学价值,其在现代装饰艺术中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原始彩陶纹样在艺术审美上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制作和设计上。

古代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因此,他们的陶器制作和设计都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的艺术思想。

陶器的品种繁多,样式新颖,这彰显出原始人们丰富、多样的审美追求。

其次,原始彩陶纹样对装饰艺术的发展和影响也非常深远。

纹样粗旷,色彩自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元素逐渐演变和发展,见证了自然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和碰撞。

同时,这些具有强烈人文情感的纹样和图案,使得人们对古代原始文明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也为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路程打下了基础。

最后,原始彩陶纹样也对当今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当代艺术家的视角下,原始彩陶纹样被解构和重构,使得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美学价值,注重传承与创新,强调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沉淀,使得原始彩陶纹样的价值在不断提升。

总结起来,可以说,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影响了古代的艺术制作和设计,也影响了整个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发展。

它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让人们一直对其追求和研究,并且也为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和美学价值的思考。

天圆地方——从彩陶纹饰看华夏先民审美意识的萌芽

天圆地方——从彩陶纹饰看华夏先民审美意识的萌芽
最 具 有 该 遗 址 的 文化 特 点 。
“双 耳 青 铜 簋 ” 的 青 铜 器 , 器 身 上 就 有 鸟 嘴 龙 身 的 纹 饰 。 而
这种纹饰 ,是从彩 陶上发展而来 。 “鸟 龙 纹 ” 最 早 见 于 属 于 仰 韶 文 化 庙 底 沟 期 的 一 件 彩
陶 盆 上 。 该 盆 口 沿 下 , 绘 有 一 条 “鸟 首 蛇 身 ” 的 “四 翼 鸟
文 化 “鸟 龙 ” 彩 陶 盆 》 )
原 始 人 类 是 从 采 集 渔 猎 中 走 出 来 的 , 鱼 类 是 他 们 认 识 世 界时 与生 俱来 的记忆 。这种 能在 水 中 自由自在游 弋的 生物 ,
除 了 能 让 人 们 免 除 饥 寒 , 也 一 定 给 了 先 民 们 某 种 启 示 : 如 何
未 定 论 。但 在 考 古 发 现 的 早 期 古 代 艺 术 品 中 , 有 一 种 独 特 的
“鸟 龙 纹 ” 装 饰 。 例 如 陕 西 宝 鸡 石 鼓 山 西 周 墓 地 出 土 了 一 件
玄 神 秘 ,蕴 含 着 丰 富 的 文 化 信 息 和 原 始 宗 教 内 涵 , 成 为 世 界
十 二 条 游 鱼 的 剪 影 。 内 圈 四 条 , 外 圈 八 条 , 分 别 围 绕 万 字 形 图 案 呈 逆 时 针 方 向游 动 。 而 这 件 人 面 鱼 纹 盆 彩 陶 , 盆 内 壁 用 黑 彩 绘 出 两 组 对 称
炎 黄 两 大 部 族 融 合 的物 证 。 他 说 , “炎 帝 部 族 的 一 支 ,是 以
天 圆地 方 一 一从彩陶纹饰看华 夏先 民审美意识 的萌芽
球 上 的 原 始 先 民 最 早 把 装 饰 纹 样 与 器 物 结 合 在

对中国史前文化彩陶纹饰中抽象形态的艺术性探究

对中国史前文化彩陶纹饰中抽象形态的艺术性探究

烧 制技艺等等为元素来使后人感受和体 味那 些有关 的 历史所包容 的寓意与 内涵 。 它应 该算是一部记 录文化 , 宗教 , 艺术 以及历史进程的教科书。随着 时间和社会 的 不断变迁 , 器物 的造型也慢慢从粗拙 到精 巧 , 从素底 到
花纹 , 型状与纹饰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即使是最 其 早 出现的 陶器 ,其器物造型及装饰 内容也都 可 以说 明 当时那个 时期 的人类 的物 质生 活状态 与其思想 意识 。 最初 彩陶上大量 的几何纹 样 , 、 动 植物 纹样 , 以及青 铜 器上 的饕餮纹样等 ,这些视觉符号都 是源 自于人类 对
面进行探 究 , 论述 了彩 陶纹饰艺术 中抽象形态点、 面的艺术性 , 线、 解析 其丰富的文化 内涵 与底 蕴 , 在彩 陶纹饰的
演 变过 程 中找 到 关学规 律 , 正确 认 识 史前 先 民 们 的 艺术 审 美意 识 。 来 关键 词 : 陶 ; 饰 ; 象形 态 ; 术性 彩 纹 抽 艺 中 图分 类 号 : 5 l 0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9 2 (0 2 0 — 2 2 0 1 7 — 34 2 1 )7 02 — 2
相对独立 的 , 其表 现手法 由简到 繁 , 由写实到 写意 , 充 分体现 了人类审美情趣 和对美 的表现方法 的探索 。由 此可见原 始陶器 图案纹饰 一开始就拥 有 了功能实用性 与审美情趣性 。 中国陶器造型 的发展史 。 是中国艺术文 明的发 展史 。 是一部延绵不断的美学变奏 曲 中国最早 的陶器 出现于新 石器时代早期 。大约在
古代 中国人 的制 陶工艺不 断发展 ,品质提高 ,种类增 多。在中 国, 彩陶 出现在公元 前40 年左右 。“ 坡彩 00 半 陶” 为仰韶文化 的一部分 , 1 5 年首先于 陕西西安市 在 93 半坡村被发现 , 主要包含水壶及碗等 。 一开始它们上面 纯粹为红色 , 陶器上渐渐有独特 的符号 , 为半坡 陶 但 称 符 , 有动物 纹 、 纹饰 几何纹 、 编织纹等 。 此后在 临近各省 也发现 了类似 的陶器 。在公元前 20 年至2 0 年 的龙 50 00 山文化 中 ,出现 了黑 陶 ,这是 中国制 陶工 艺的一次高 峰 。新石器时代 的彩 陶艺术 , 不仅造型别致 , 而且纹样 独特 , 实用美 观 , 艺术 之光 生生不 息 。主要 纹样 有 : 鱼 纹、 鹿纹 、 狗纹 、 面纹 、 人 花卉纹 、 网纹 、 纹 、 贝纹 、 水 海 编 织纹 、 火焰纹及历象 日月星纹等。先 民们 把生活 中和 自 然界 的可 视物象 , 按照 自己的理解 , 妙地组织运 用到 巧 各 种器皿器物上 , 形成 了庄重大方 、 自然谐调 的装 饰花 纹, 开创 了一代风格 。 它们 除了造型古拙 、 多样化外 , 最 使 人着迷 的是其 四周 ( 甚至 内壁 ) 彩绘 ( 或用黑 彩 ) 的各 种纹饰 , 图匀称优美 , 构 富原始韵 味 , 线条流 畅 , 细致 中 显得豪迈 , 具有甚强 的艺术感 。 马家窑文化 的古 陶通常 分为 四大类型 , 了石岭下类 型 、 除 半山类型 和马厂类型 外, 最具黄河上游古 陶特 色的 , 就是制作较精 细 的马家 窑类型彩陶器。彩绘 的大多数是不 同的几何线条 , 像弧 线纹 、 波浪纹 、 格纹 、 方 圆点纹 、 宽带 纹 、 并行 线 、 线 、 折 菱形 、 三角形 纹 、 绳纹 等 , 些乃从 水或 火 的形 态变化 有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型,出现于距今约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在中国古代陶器器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陶器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围绕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及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

1.初期阶段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最初出现于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彩陶器主要以红、黑两色为基调,纹饰简单并且单一,主要以几何图案为主,如螺线纹、波浪纹、鱼鳞纹等。

这些几何图案的简单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鲜明的原始特征。

随着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彩陶纹饰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中期阶段,彩陶器的颜色变得更加丰富,出现了红、黑、白、黄、绿等多种颜色的彩陶器。

纹饰也逐渐多样化,不仅有几何图案,还出现了一些抽象的符号和图案,如太阳纹、月牙纹、蛇形纹等。

这些纹饰的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

到了晚期阶段,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达到了一个高峰。

彩陶器的颜色更加丰富鲜艳,纹饰更加精细复杂。

除了几何图案和抽象图案外,还出现了许多具象的动植物纹饰,如虎纹、龙纹、鱼纹、鸟纹等。

这些动植物纹饰生动形象,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1.自然主题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图案为主题,展现了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这些动植物纹饰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觉。

这些自然主题的纹饰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具有浓厚的原始生活气息。

2.几何符号除了自然主题的纹饰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器上还出现了许多几何符号和抽象的图案。

这些几何符号和抽象图案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充满了装饰性和节奏感,展现了古代先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这些几何符号和抽象图案还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和祈福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探寻和向往。

从双墩彩陶罐透视原始先民的审美意识

从双墩彩陶罐透视原始先民的审美意识
识 。“ 美 意 识 和 艺 术 的 心 理 发 生 活 动 来 源 于 两 个 重 要 前 提 , 审
一 是 实践 活 动 的 内化 , 是 人 类 大 脑 机 能 的 进 化 。 ” 墩 彩 一
图 十 七 I I 、I
2 点 与线的运 用 ( 十八 ) . 图
彩 陶 罐 刻 画纹 样 中 以积 点 成 线 构 成 了 直 线 曲 线 的 形 式
的用途 。
硕 大 粗 砺 线 的起 伏 , 转 , 折 等 来 强 化 其 律 动 效 果 。 两 类 回 曲 这 线往往 被构置于 一种整体纹 样 中 , 以造 成 变 化 和 恍 惚 迷 离 的
情 景 。 ⑦ 墩 彩 陶 刻 画纹 样 的 点 线 面 元 素 在 造 型 上 有 两 种 组 ”双
追 求 。 些 刻 画 纹 样 描 绘 的 是 他 们 的 生 存 状 态 和 审 美 需要 下 这
的相 对 真 实 的 世 界 , 时 的 双 墩 先 民 已经 可 以 自由 得 运 用 各 此
起 ,二 者 相互 呼 应 形 成 了彩 陶 罐 刻 画 纹 样 强 烈 的 动 静 对 比 。 彩 陶 罐 上 点 与 线 的 交 织 形 成 了 面 纹 ,这 些块 面 与 细 线 对 比 , 显 得 和 谐 统 一 , 有 强 烈 的 律 动 感 , 彩 陶 罐 充 满 了 生 机 与 具 使
是 我 们 所 谓 的 动 感 , 的 主 观 抽 象 性 可 以 表 现 为 速 度 、 向 线 方
图 十 八
3 刻 画 纹 样 的 构 成 芙 .
彩 陶罐 刻 画 纹 样 上 点 、 、 的 构 成 组 合 , 现 了原 始 先 线 面 展 民对 直 与 曲 、 与 圆 、 与 实 、 象 与 具 象 等 视 觉 形 式 的表 现 方 虚 抽 能 力 , 映 出 他 们 在 长 期 的 生 产 和 生 活 实 践 中对 自然 的审 美 反

彩陶纹样的审美意蕴特征研究

彩陶纹样的审美意蕴特征研究

美的四方连 续涡形纹 出现的频率最高: 在半山彩陶的纹样装饰中 ( 图1 ) , 纹饰精 巧, 色彩浓郁饱 和 , 造 型简洁严谨 规范 , 手段多样 , 装饰 出美 好和
谐的 自然或者理 想的生活 ; 马 厂彩陶的纹饰有 圆圈纹、 人字纹 、 波折纹 、 方格纹 、 三 角纹、 连续 回纹、 井 字纹 、 垂叶纹 等, 其中三角形纹 为其基 本 特色之一。 马厂类型的 图案 花纹主要 由直线 组成 , 具有刚健 、 庄重 的艺术 格调 ; 齐家文化彩陶纹饰有宽带纹 、 三角纹、 网纹、 菱形 纹等, 特点是两边 对称 、 图案规整 ; 龙山文化 陶器朴素规整 , 纹饰较 少, 有 三角纹、 折线 纹、
化 时期, 纹样更加丰 富和复 杂, 最具代表性 的是几何旋纹 ; 纹样发展到半 山时期, 彩陶数 量倍增 , 装饰 的图案种类也更 加缤纷丰富, 最常见的装饰 图案有 圆圈纹、 葫芦纹、 菱形纹 , 螺 旋纹、 网纹、 花格 纹等, 尤其 是装饰精
关 键词 :
彩 陶纹样 审美 视觉设计 图式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建 筑 与 艺 术 设 计 学 院 刘 艳
摘要 :
彩陶 纹样是 中华民族原 始先 民智慧的结 晶, 彰显着质朴 的生活 实质和 浑厚的文化 内涵 。 通过对 彩陶纹样的风 格、 装饰手法和审美 特征的分析 和研究 , 认为彩陶纹饰
是现代艺 术设计 的物质 和精神财富 , 能够给现代 的视觉设计以借鉴和启示 。
Abs t r a ct :
P a i n t e d p o t t e r y p a t t e r n i s p r i mi t i v e a n c i e n t s t h e c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wi s d om o f t h e Ch i n es e n a t i O n i t r e v ea { s a P I ai n I i f e e s s e n ce a nd de e P C UI t U r a I c o nn o t a t i o n By a n al y s i s a n d r e s ea r c h o f t h e p ai n t e d p o t t e r y p a t t e r n s t y l e, de c o r a t i o n s t y l e an d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a r t i cl e b el i e v e s t h a t de s i gn o f p a i n t e d po t t e r y p a t t e r n i s t h e mo de r n a r t de s i gn o f ma t e r i a l a nd s p i r i t u a l we al t h a n d t h e mo d e r n vi s i o n d e s i g n c a n g e t r e f e r e n c e a n d r e v e l a t i o n f r O m t h e de s i g n o f p a i n t e d p o t t er y p a t t e r n.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摘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文化,其彩陶纹饰作为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意义。

本文从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起源与发展、类型、演变过程、审美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研究表明,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在演变过程中逐渐丰富多样,体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对后世陶器制作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结论部分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审美特征、影响、重要性、研究、文化、起源、发展、类型、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重要文化,其彩陶纹饰作为该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以其绚丽多彩、精美细致的特点而闻名于世,为研究古代文化、社会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起源、演变和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趋向提供更多线索。

本论文旨在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及审美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探讨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文明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推动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领域的深入发展,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而其彩陶纹饰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线索。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彩陶纹饰是中国古代陶器中的一种精美艺术品,不仅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还展现出了演变的历史脉络。

本文将从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及审美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早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最初以线性纹为主,线条简洁流畅,主要以斜线、直线和曲线等基本线条组合构成纹饰,呈现出原始朴素的审美特征。

2.中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手工艺水平的提高,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逐渐演变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图案,如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等,纹饰结构逐渐趋于成熟,线条更加流畅,图案更加生动,呈现出稳重大气的审美特征。

3.晚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到了晚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精美的工艺品,图案更加多样丰富,颜色也更加艳丽,纹饰风格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展现出了成熟丰富的审美特征。

1.简约的审美特征早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以线性纹饰为主,简约而不失精致,线条流畅,构图简洁,给人以素雅、朴实的审美享受。

2.生动的审美特征随着纹饰的发展,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逐渐增加了各种图案,如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等,图案生动丰富,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审美感受。

3.艳丽的审美特征晚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红色、黄色、蓝色等明快的色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彩陶纹饰,给人以艳丽夺目的审美体验。

4.大气的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在构图上注重整体效果,追求稳重大气的审美特征,线条流畅,纹饰丰富,给人以稳重大气的审美享受。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其审美特征也日益丰富多样,简约、生动、艳丽、大气成为了其独特的审美标签,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这些审美特征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当代的陶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料。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和关注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陶瓷文化。

中国史前彩陶审美意蕴与艺术表现

中国史前彩陶审美意蕴与艺术表现

一。

,::,,,,』皇垒尘兰窒望:型耋垒圣;。

,。

,。

,。

,。

,。

,,一摘要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文化现象。

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先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产物,同时也是原始巫术观念和审美意识发展演变的结果。

深入研究史前彩陶,对于探究艺术的起源及其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史前考古发掘卓有成就,彩陶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

但是长期以来从事彩陶研究者多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或美术史家,前者大多停留在分区分型或个案描述,后者则主要从装饰角度对彩陶进行形式分析,专业性质与特点不能不带来某些局限性。

以此为基础,如何从对彩陶具体或局部的读解达到对其文化内涵的整体把握,如何从对彩陶的艺术形式分析达到对其蕴涵人性内容的深层感悟,这是当前学术界所面对的重要理论课题。

鉴于这种情况。

本文运用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考古学、艺术发生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和方法,力图把彩陶放到原始文化的整体情境中去理解它的价值,通过对史前彩陶审美意蕴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新石器时代人类审美意识的历史流变,并进而说明它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写作具体分为三部分:一、史前彩陶的审美意蕴。

这一部分从生命意识与原始彩陶艺术关系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中国史前彩陶在原始巫术文化观念的历史流变中,即从自然崇拜观念,到图腾崇拜观念。

再到祖先崇拜观念的历史演迸中,其生命精神的流动与张扬,以及它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烙印。

由于蕴含着自然崇拜文化明念,彩陶艺术跃动着生命之美;由于凝聚着国腾崇拜文化观念,彩陶艺术闪耀着神入和谐之美;由于积淀着祖先崇拜文化观念,彩陶艺术流溢者人文之美。

通过对彩陶纹饰演变的辨析,展示出远古时代社会主体意识和实践理性观念在人与自然、入与神灵、入与社会的种种矛盾关系中日益增强的轨迹。

二、史前彩陶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彩陶造型和纹饰来看,原始先民对于整一、均衡、对比、节奏等形式美规律的运用逐步走向成熟,其审美意识日渐具有相对独立性。

天圆地方——从彩陶纹饰看华夏先民审美意识的萌芽

天圆地方——从彩陶纹饰看华夏先民审美意识的萌芽

天圆地方——从彩陶纹饰看华夏先民审美意识的萌芽作者:黄磊来源:《景德镇陶瓷》2015年第05期彩陶是地球上的原始先民最早把装饰纹样与器物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品,也是远古文化艺术的第一个高峰。

远古彩陶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西亚、中亚和中国。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独立产生,成就卓越,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纹饰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形、旋涡纹、日月星辰等,创作手法幽玄神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原始宗教内涵,成为世界远古艺术中的瑰宝。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尺寸为高16.5、口径39.8厘米,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

陶盆红衣黑彩,装饰典雅美丽。

据专家考证,这是一件葬具,为儿童瓮棺的棺盖。

半坡类型属于仰韶文化早期遗存,但即便如此,半坡彩陶的装饰纹样也极为丰富。

尤其以鱼纹、鱼鸟纹、人面鱼纹最具有该遗址的文化特点。

原始人类是从采集渔猎中走出来的,鱼类是他们认识世界时与生俱来的记忆。

这种能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弋的生物,除了能让人们免除饥寒,也一定给了先民们某种启示:如何摆脱自身束缚追求自在境地。

这种向往构成了原始宗教的某个节点。

德国柏林V博物馆藏的一件美索不达米亚萨马拉期(公元前5500年~5000年)的水禽纹彩陶盆,其主体装饰是十二条游鱼的剪影。

内圈四条,外圈八条,分别围绕万字形图案呈逆时针方向游动。

而这件人面鱼纹盆彩陶,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上涂有一高一低上下两块黑色,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

嘴旁、耳旁各有相对的两条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头顶有一三角形的尖状角形物,四周用短线装饰,这可能是一位巫师的化妆形象,而人面鱼纹则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鱼是丰产的象征,表达了原始居民祈求丰产、种族繁衍的愿望。

鱼又是自由的生灵,能够在大江大海中自由来往,而这是人所不能的。

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巫师珥两蛇的记载,认为人面鱼纹表现的巫师珥两鱼。

彩陶纹饰分析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启示

彩陶纹饰分析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启示

47传统与创新彩陶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纹饰是其主要的艺术语言。

器物上的纹饰是原始人类审美精神的表达,呈现出史前彩陶纹饰的独特美感。

在原始社会时期,彩陶纹饰以直观性的感性形式,诉说着无尽的意味,清晰地映照出原始先民们的审美直观、审美体验、审美心理等活动,反映着人类发端时期的思维和情感。

一、起源与嬗变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器物上的纹饰则受陶器烧制后保留于器面的纹理现象的启发。

原始彩陶纹饰作为史前人们的一项重要的表达艺术,它虽依附于器物表面,但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

线条和色彩是彩陶纹饰中两大构成因素。

其中,色彩是更原始的审美形式,线条则更加凝练、集中与概括。

对色彩的运用还带有某种生理性感受,如对自然物象的直观感受作用;对线条的运用则更高一层,它意味着对节奏、韵律、虚实、轻重、缓急、转折、顿挫等技巧和规则的纯熟掌握。

如果说对于色彩的审美感受和线条的熟练运用分别代表着单纯的模仿自然(再现)和纯粹的抽象形式创造(表现)的发展阶段与过程,那么,彩陶纹饰的发展演变路径就一目了然,即由模仿(再现)自然到抽象(表现)概括,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就如李泽厚所说:“由写实的、生动的、多样化的动物形象演化成抽象的、符号的、规范化的几何纹饰这一总的趋向和规律,作为科学假说已有成立的足够根据。

”[1]27(一)起源于再现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艺术起源之一。

作为艺术之源的原始彩陶,早期,直观性的思维方式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他们感叹自然世界是如此一个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又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神秘世界,但日常生活的体验总是有限的、短促的、不完整的,局限于一定时空范围内,于是人们便更希望从艺术的世界中去得到想象的满足,通过对客观物象进行模仿,勾勒形象,获得形式,从而通往、达到那希冀的想象世界,即它展现为一个有着具象内容的,由动态到静观的艺术世界。

虽然这种原始的模仿忠实于原始人所看到的事物,但它不可能是普通意义上的复制和模仿。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从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特点不难看出,原始文明形成的重要方式离不开对于现实事物的表达和对于自然现象的崇拜,以此形成了特有的巫术礼仪和祭祀行为。

从已发掘的原始彩陶的纹样中,我们可以找到如上的答案。

原始彩陶纹样大体分为点型纹、直线纹、几何形体纹、波折纹、象形纹,等等,充分的反映了原始先民通过纹样的刻画描写来记录现实生活的特有审美表达方式。

1.点型纹特色:庙底沟及马家窑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点型纹样,通过点的延伸和扩张来表现原始人对于审美的追求和表达,点的形成依赖与原始人在生活中,对于基本元素的采集,如阳光透射下来的点映、水中溅起的水花,以及太阳、月亮、繁星等等都是创造基本的点的元素。

这些基本的点的元素构成了原始人对于基本审美概念的认识,把点的组合、排列、重叠、对比、疏密的安排建立在了有效的审美基础上,在这些文化类型的彩陶图案中“点”的作用是突出的。

“点”在彩陶图案中起着定位、过渡、衔扣、缀连、拨醒、聚汇的作用。

从视知觉的角度来看孤立的点给人静止的感觉,而由水平、垂直或弧线排列的点能引导视线移动,具有运动感。

点有秩序的疏密变化能产生节奏感而不同形状点的交错则产生形的对比。

因此,点型纹的出现,是原始审美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

2.线型纹彩陶特色:线型纹彩陶在原始彩陶的演进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形式,从已发掘的彩陶线型纹样中,线型的变化通过长短、粗细、曲折、横竖、交叉和排列等方式分布于彩陶器壁之上。

线型纹的形成使原始社会的审美意识又有了新的发展,通过条形的分割,使平面的构图上出现了面积相互衬托、相互呼应的变化之美。

因此,线性的变化延伸而形成的原始纹样有直线纹、波折纹、网格纹、方格纹、菱形纹、棋牌纹等多样的纹样。

例如从已发掘的文物中,2000年甘肃广河出土的齐家文化的彩陶菱格网纹壶,造型古朴、纹饰通体绘制,线型表现完成充分,以斜线纹、网格纹、直线纹、的交叉和排列组合构成纹饰的主体,给人一种多变化、多对比的动静相结合的丰富审美效果。

红山文化中的彩陶艺术与古代人类审美观念

红山文化中的彩陶艺术与古代人类审美观念

红山文化中的彩陶艺术与古代人类审美观念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一,距今约6000至5000年。

彩陶作为红山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展现了古代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红山文化中的彩陶艺术与古代人类审美观念的关系,并展示彩陶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彩陶艺术的来源和发展红山文化彩陶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来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制作。

最初的陶器并没有彩绘装饰,而是简单的陶罐、陶盆等基本形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审美需求逐渐增长,陶器制作技术逐渐完善,彩绘装饰开始出现。

在红山文化中,彩陶艺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作品多以动物图案、人物形象和几何图案为主题,色彩鲜艳,纹饰繁复精细。

彩陶艺术成为了红山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展现了古代人类审美观念的独特之处。

二、1. 自然图案的表现红山文化彩陶艺术中常见的动物图案和植物纹饰,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例如,彩陶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鸟类图案,以其轻盈的线条和活泼的形象,展示了古代人类对飞禽的喜爱和对自然生态的观察。

同时,植物纹饰的出现也揭示了人类对大自然中的植被美的敏感和表达。

2. 神话和宗教信仰的体现红山文化中的彩陶作品往往与神话和宗教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对神祗形象的描绘以及与神话故事相关的图案。

这些作品展示了古代人类对超自然信仰的深刻思考和追求,彰显了信仰在人类审美观念中的重要地位。

3. 社会人物形象的塑造红山文化彩陶艺术中,人物形象的描绘是另一重要方面。

通过陶盆、陶罐等容器上的人物造型,可以窥探古代社会的居民形象、服饰特点和社会地位等信息。

这些作品展示了古代人类审美观念中对人类形象的重视和对社会人物的尊重。

三、彩陶艺术的意义与影响1. 文化传承与价值共识红山文化中的彩陶艺术作品,承载了古代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欣赏,可以加深对红山文化及其审美特征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原始彩陶是中国古代陶器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起点。

在远古时期,人们使用土和石头制作简单的器皿,后来逐渐发展出了彩陶。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艺术独特而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以及其在现代化应用中的意义。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艺术是古代人们审美观念和文化意识的表现,通过研究这些纹样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纹样装饰艺术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古代陶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为后世的陶器制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艺术在现代化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现代陶瓷产品的设计与创新需要借鉴和吸取古代艺术的精华,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艺术可以为现代陶瓷设计师提供灵感和创意。

通过对纹样装饰艺术的研究和运用,可以赋予现代陶瓷产品更加有特色和独创性的外观,提高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有几个关键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需要对原始彩陶的纹样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探究纹样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原始彩陶纹样进行复原和重构,以便更好地了解古代陶器的制作过程和技术水平。

还需要将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探索出适合现代陶瓷制作的纹样样式和装饰手法。

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艺术的研究与现代化应用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除了艺术史学家、考古学家和陶瓷制作专家等学术界人士之外,还需要产品设计师、工艺美术师等专业人士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推动原始彩陶的纹样装饰艺术的研究和推广。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重要遗存,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西部地区。

马家窑文化以其独特的彩陶纹饰而闻名,这些纹饰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追求简练而有力的线条,中期追求更加夸张和复杂的纹饰,晚期回归简约和抽象的表达方式。

在初期阶段,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主要以线条为主,用简练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动物、人物和几何图案等形象,整体呈现出一种明快而生动的气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逐渐进入中期,纹饰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更加夸张和复杂。

纹饰中的动物形象逐渐变得夸张和奇特,人物形象则呈现出夸张的肢体比例和艳丽的服饰,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几何图案和抽象符号。

首先是形象生动和夸张。

马家窑文化的纹饰中的动物、人物形象常常被夸张和放大,以突出形象的生动和独特。

其次是色彩鲜艳和丰富。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采用了多种鲜艳且对比强烈的颜色,在烧制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色彩效果,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再次是几何图案和抽象符号的运用。

马家窑文化的纹饰中常常出现各种几何图案和抽象符号,这些形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纹理,还对观者产生了一种神秘和超越现实世界的感觉。

最后是整体呈现出一种简约而精细的特征。

尽管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在形象和色彩上充满了夸张和鲜艳,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简约、精细和谐调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经历了演变过程,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些纹饰在形象、色彩、几何图案和抽象符号的运用上具有生动夸张、色彩鲜艳丰富、简约精细等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因此,本文从彩陶纹饰着手,解读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彩陶纹饰的演变
中找出美学规律,进而来认识史前先民的审美意识。
导论部分重点在于对论文的选题及意义的探讨,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描述,并
指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种描述,希望能够使 读者对本文的基本框架有所了解。 第一章“彩陶纹饰概论”,主要观照的是彩陶纹饰的起源、分类、构成要素和形 式法则,并对特殊的彩陶纹饰图案做简单的个案分析,以期借此获得对彩陶纹饰的系
Key words:painted pottery,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prchistory,primitive thinking,Chinese Culture
III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 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1南怀瑾、徐芹庭:<周易.系辞下>,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429页.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彩陶纹饰与中国史前审美意识
法则,并且将这些与人本身的特质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进而达到对天、地和人的理 解。彩陶是先民活动的生动体现,纹饰也可以在这种语境下得到解释。因此,就其实 质而言,彩陶纹饰是先民观物取象、近取诸物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更是先民们对外 在世界的把握和理解方式的体现,同时也是他们在物质生活极其恶劣状况下的一种精 神诉求的外在折射,是原始先民审美心理的物质载体。 毋庸置疑,彩陶是先民们的生活器具,但与此同时,它也凝聚了先民们的精神创 造和对客观世界感悟。在他们的形式化表现中,隐含和渗透着中国人最初的形式感和 审美心理。因此,陶器因有了纹饰,使它在实用价值之外,有了审美价值。通过对这
Chinese art,especially the line
and enjoyable

of Chinese painting.The author intends
effects
011
to
represent the
consequence that decorative has
C11inese aesthetic consciOUSIIeSS.
先民的生活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使我们对先民们审美意识的研究不再是假 想,而是有了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载体。这种认识和探讨,对研究原始先民的生活
关注领域的广泛证明了彩陶艺术的多方面价值。 随着人们对彩陶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彩陶重要构成部分的纹饰也成了学者们研究 史前先民物质生活甚至精神需求的载体,许多学者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对彩陶纹
饰进行了很多的推测。这些刻画于器形之上的纹饰,其实用性远远没有器形本身那么
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先民在制作陶器时不厌其烦的将其画的丰富而多彩 昵?它究竟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反映,还是图腾崇拜抑或是种族标识呢?它又与史前先
民的精神需求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更可以做进一步的推想:在绚丽多姿、变化万千
又不难找出相似性的纹饰中究竟有没有渗透着先民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呢?
彩陶纹饰,又称为纹样,是附着在彩陶器形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易传.系辞 下》中曾经对先民们的思维方式和特征做了描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 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 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这也就是说,在遥远的先民时代,他们对世 界的把握方式应该是上察天上的日月星辰的现象,下观地面上的万事万物高低尊卑的
finds out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ancestors.
on
In the Introduction,the author
emphasizes
the selected
topic
and significance
of her
dissertation,and
the description of situation of study both here and
论文作者签名:


期:
2之坦j.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 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 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 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emphasis
011
segment
is decorative of ancient painted pottery
of
panorama,the
author
put
the origin,classification,inseape and form mles
decorative,and
also tries to
inquire the concept of decorative through case analysis.
The
second
segment is
decorative
of ancient painted
pottery and archaic thinking,which
pays close
attention
pottery
and Chinese prehistoric
aesthetic cousciousness,which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aesthetic rules according
prehistoric China.
to
dissertation.The
author finds the
Chinese art,some extent and caught the scholars’attention.Until now,there articles and books
on are a
lot of
the ancient painted
pottery.However,some
scholars
统梳理。
第二章“彩陶纹饰与原始思维",重点在于从彩陶纹饰中去认识它对史前社会生 活的反映,以及对宗教情感和原始生殖崇拜的表现等。
第三章“彩陶纹饰与中国史前审美意识",是本文的论述重点。该部分从彩陶纹 饰的演变中寻找美学规律,从而去探讨中国史前审美意识。
最后是本文的结语部分,试着探讨了彩陶纹饰对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绘画的线 条特征和写意特色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并希望亦能借此表明彩陶纹饰在中国审美意
abroad.The
author points
out her own ideas
and methods
about this
article.The
author expects the readers could
underst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it. The first
sense
development
of decorative,explores the aesthetic
of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The
on
author has

shot at how the
decorative
of ancient feature
painted pottery gives the positive impact
些渗透着无数先民心血的器具的研究,对这些“有意味的形式’’的探讨,可以让我们
伴随着彩陶从产生到繁荣再到衰落这个漫长的绵延过程中去体味史前先民们的审美
意识。彩陶纹饰从质朴拙嫩趋于成熟,再到失去了灵动从而走向凝固与衰落的过程,
这种变化和发展也反映了处在不同时期先民们的不同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取向,体现了
他们对形式美的不同理解和把握。因此,对彩陶纹饰的认识和研究,不仅对认识远古
式基础。
上一世纪20年代,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来到位于中原大地的河南渑池,在偏远
的仰韶村,他和他的助手们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其中一
些带有彩色花纹的陶器。他把这种文化称为“仰韶文化”,而“彩陶”也成为了仰韶 文化的一种特征,成为了中国学界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先民生活状况的一种文化 载体,进而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起源联系起来。因此,其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 者的关注,不仅有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还有研究文学和人类学等诸多领域的学者们。
treated
ancient
painted pottery as
or

kind of culture,or research it in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nd archeology,
regard it as fancy内1k—crafts of art.There are seldom researches about decorative,which
论文作者签名:越导师签名:盔噬日期:地(卅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彩陶纹饰与中国史前审美意识


古老的中国,有着灿烂的历史,辉煌的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而彩陶艺术 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这一方面是因为,处于史前时期的彩陶艺术,构成了中国艺术 发展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中国艺术的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