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刊发于:《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

黄交军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本文以《说文》中与审美范畴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饮食审美意识、人体审美意识、伦理审美意识等三大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考察结论:中国先民审美意识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和谐性。

关键词:《说文解字》;中国先民;审美意识;多样性;和谐性

一、引言

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卷四上羊部:“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P78下)①从《说文》对“美”的解说我们可以作出以下三层意思的理解:首先,“美,甘也”,这是从味觉角度对“美”的解说,这反映了中国先民的饮食审美意识;②其次,“美,从羊从大”,这是从视觉角度对“美”的解说,与人和物的形体审美意识有关,而考察《说文》,反映的主要是人体审美意识;最后,“美与善同意”,这是从道德伦理角度对“美”的解说,这涉及中国先民的伦理审美意识。

基于以上三层理解,本文试图以《说文》中与审美范畴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饮食审美意识、人体审美意识、伦理审美意识等三大方面考察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

二、对先民审美意识的考察

(一)先民的饮食审美意识

“民以食为天”(《管子》),饮食在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论语》,中国先民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饮食文化也从单纯的果腹逐渐上升到了审美意识层次。考察《说文》,所反映先民饮食审美意识的字词解说主要表现为味美和食美两个方面。“味美”是一种感觉属性,史伯认为“五位以调口”、[14](P41)“味一无果”(五位合然后可食。果:美)。[14](P41)“食美”指食物具有“味美”这种属性。如晏子认为“如羹焉,水火醯(醋)醢(鱼肉做成的酱)盐梅以烹鱼肉,燀(炊)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其义是说烹鱼,只有用水火将油盐酱醋及其它作料与鱼肉“相成相济”,才有鱼肉的五味调和,才有鱼肉味道的鲜美。[14](P42)

1.味美

味美指味道甘美,包含酸、甜、咸、辛等各种不同的味道。荀子认为“口辨酸咸甘苦”、[15](P50)“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15](P51)同时他认为“故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15](P50)老子也认为“五位令人口爽。”[15](P29)《说文》跟味美有关的字词解说有10余处。例如:

(1)甘

《说文》卷五上甘部:“甘,美也。从口含一。凡甘之属皆从甘。”(P100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羊部曰:‘美,甘也。’甘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8](P202上)甘,味道甘美。“甘美”在《说文》中是“美”的同义语。

(2)酱

《说文》卷一四下酉部:“酱,醢也。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爿声。”(P313上)《段注》:“酱,醢也。从肉酉。从肉者,醢无不用肉也。”[8](P751上)“酱”字由肉、酉会意而成,表示用酒来拌和肉酱。故人把“酱”看作调味的主帅,故孔子说:“不得其酱不食。”[3](P241)“酱”在古代本指肉酱,最早是用肉料所酿制而成的酸、咸味调料。

(3)甜

《说文》卷五上甘部:“甜,美也。从甘,从舌。舌,知甘者。”(P100上)

甜,甜美。《段注》:“甜,美也。〈周礼注〉‘恬酒’。‘恬’即‘甜’字。”[8](P202上)

(4)尗攴

《说文》卷七下尗部:“尗,配盐幽尗也。从尗,攴声。,豉,俗尗攴,从豆。”(P149上)徐锴曰:“尗攴,豆也。幽谓造之幽暗也。”《段注》:“幽与郁之,其味苦。《招魂》曰:‘大苦咸酸,辛甘辛些。’王云:‘大苦豉也。辛谓椒姜也,甘谓饴蜜也,言取豉汁调和以椒姜咸醋,和以饴蜜,则辛甘之味皆发而行也。’《释名》曰:‘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故齐人谓豉声同嗜也。’”[8](P336下)

(5)辛

《说文》卷一四下辛部:“味辛,辛痛即泣出。凡辛之属皆从辛。”(P309上)《段注》:“味辛,谓成熟之味也。”[8](P741下)辛,味道辛辣。[2](P2124)

《说文》中体现风格各异的味道。如例(1)指味道甘美。这是先民对味美的总的感知,如《淮南子》认为“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15](P95)例(2)指味酸;例(3)指口感甜美;例(4)指味道咸;例(5)指味道辛辣。种类繁多的调味品,形成了酸、甜、咸、辛等不同口味。《淮南子》也认为“味之和不过五,而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15](P95)这说明先民饮食相当讲究味道的调配,这也是我国饮食驰名中外的重要原因。孟子认为“口之于味也,有同耆(嗜)焉。”[15](P24)墨子更是认为“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15](P19)味美一直是我国先民对于饮食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对我国的饮食审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食美

食美指食物鲜美。荀子认为“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15](P53)《说文》与食物鲜美有关的字词解说有5处之多。例如:

(1)腬

《说文》卷四下肉部:“腬,嘉善肉也。从肉,柔声。”(P89下)《段注》:

“腬,嘉善肉也,谓肥美。小徐云‘《晋语》曰:‘若克有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8](P172下)腬,是一种味道鲜美的肉。先民通过对肉类的品尝,体会到了肉味的美好。

(2)《说文》卷一下艹部:“ ,菜之美者。云梦之。从艹,豈声。”(P15下)菜肴美味可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蔬菜之类的食物容易种植和收获,普通人家可以品尝享受。

(3)麮

《说文》卷五下麦部:“麮,麦甘鬻也。从麦,去声。”(P112上)《段注》:“麦甘鬻者,以麦为粥,其味甜也。〈急救篇〉云:‘甘麮殊美,奏诸君是也。’”[8](P232上)麮,一种味道甜美的麦类食物,可以食用和制糖。

(4)酒

《说文》卷一四下酉部:“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P311下)可以看出:酒强化了人们对味觉享受的快感体验,这就为后来“美”与“味”的联姻作了铺垫。这从凡以“酉”为部首的字均与美感有关,诸如酣畅、醇美、沉醉等等,《礼记》也认为“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15](P88)就不难看出酒文化在饮食审美文化史上曾经发挥的特殊效应。

《说文》中体现了众多味道鲜美的食物。如例(1)是指味道鲜美的肉类,例(2)是指味道鲜美的蔬菜,例(3)是指味道鲜美的麦类,例(4)是指味道鲜美的饮料。这足以说明先民对食物有了充分的辨别和认知能力。《吕氏春秋》中就有“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15](P82)的记载。

先民通过对食物的不断品尝辨别,认识到了食物的不同味道,“甘美”是其中的一种味道。先民有了“甘美”这种味觉体验之后,将具有这种味道的食物归为一类,从而有了对它们味道鲜美的感知。同时,先民们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内容之一的菜谱,使各项食物的色、香、味搭配更趋合理(如认识到有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的)。东汉王充对此就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酒醴异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