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避难区域防火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避难间设置

高层建筑避难间设置
GB 50045-95(2005 年 版)第 6.1.13 条 规 定:建 筑 高度超过100m 的 公 共 建 筑,应 设 置 避 难 层、避 难 间,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 建 筑 首 层 至 第 一 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 ,不宜 超 过 15 层。 通 向 避 难 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 、同层错 位 或 上 下 层 断 开,
通过分析对比现行国内外相关规范对避难层的技术 要求,结合剖析 我 国 避 难 层、避 难 间 的 设 置 现 状,找 出 目 前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增加 避 难 层、避 难 间 数 量,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其综合性 能 的 技 术 发 展 思 路,为避难层、避难间规范化合理配置提供研究方向 。 2 高 层 建 筑 避 难 层 及 避 难 间 设 置 存 在 的 问 题 2.1 《高 层 民 用 建 筑 设 计 防 火 规 范 》相 关 条 款
功能性新型材料 的 广 泛 应 用 ,高 层 建 筑 火 灾 起 数 与 严 重 程度均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主要缘于现有救援设备的性 能限制和消防设施管理不严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发生这 类火灾时,往往造成50m 以上高层部分救援和逃生 工 作 都无法正常展开的被动局面。
避难层作为火灾情况下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疏散时暂 时停留等待救援或等待大火被扑灭后逃生的避难区域, 可以弥补高层建 筑 和 超 高 层 建 筑 垂 直 疏 散 距 离 长 、外 部 救援困难、自身灭火设施能力有限等条 件 的 不 足 ,为 消 防 救援赢得时 间,提 高 火 灾 人 员 生 存 率。 但 我 国 现 行 国 家 标准 GB 50045-95(2005年00m 的公共建筑才应 设 置 避 难层,且每隔14 层 设 置 一 层;且 设 置 时 并 未 考 虑 火 灾 人 员在避难区域内 的 耐 受 能 力 ,未 对 设 置 效 果 加 以 试 验 验 证,使高层建筑在避难层 、避难间的设置 数 量 和 性 能 等 方 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并且不规范 ,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

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设计

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设计

根据建筑类型和规模进行划分
公共建筑:根据功能、面积、 高度进行划分
工业建筑:根据生产类别、 工艺要求、火灾危险性进行
划分
住宅建筑:根据层数、高度、 面积进行划分
地下建筑:根据使用性质、 平面布局、出入口进行划分
住宅楼
根据使用功能进行划分
办公楼
幼儿园
商业建筑
医院
根据火灾危险等级进行划分
轻危险级:一般可燃物较少, 火灾危险性较小
结论:总结高层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注意事项,强调合理设计 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某高层办公楼的防火分区设计案例
建筑概述:高度、 面积、功能布局 等基本信息介绍。
防火分区设计: 根据相关规范和 标准,对高层建 筑进行防火分区 设计,并简要介 绍设计思路和要 点。
案例分析:以某 高层办公楼为例, 具体介绍其防火 分区设计的实际 情况和特点,包 括建筑内部的防 火分隔、防火门、 消防设施等方面 的设计。
安全评估:对高层建筑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评估,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和 风险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消除。
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转, 提高火灾防控能力。
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根据建筑特点和消防安全要 求,制定适合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发生时的报 警、疏散、灭火等流程
中危险级:一般可燃物较多, 火灾危险性较大
严重危险级:可燃物多,火灾 危险性大
仓库危险级:可燃物较多,火 灾危险性很大
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窗的设计与设置
防火墙:采用耐火 极限高的墙、防火 分隔水幕等设施, 阻止火势蔓延
防火门:采用防火 门等设施,阻止烟 火进入防火分区

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若干问题探讨_高建民

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若干问题探讨_高建民

建筑防火设计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若干问题探讨高建民(福建省消防总队,福建福州350003)摘要:根据国内外高层建筑典型亡人火灾的场所特点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指出当前高层建筑未置避难层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在高层建筑中设置避难层的必要性。

分析国内现有高层建筑避难层存在的问题,提出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亡人火灾;避难层;安全性中图分类号:X913.4,T U9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0029(2011)04-0293-032010年11月15日上海胶州路高层公寓发生造成58人死亡、70人受伤的特别重大火灾后,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强烈的关注,国内众多的电视、报刊、网站等连续报道相关新闻、专家访谈等,对国家标准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以下简称/高规0)中只有高度超过百米的高层公共建筑才设置避难层(间)的规定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所有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住宅都应设置避难层,对现不设避难层的高层住宅万一发生火灾的后果用/恐怖0、/不堪设想0等形容,有的专家甚至在报刊上呼吁要通过立法强制要求居民高层住宅楼也应设置避难层。

新闻媒体大量的报道宣传,一时造成高层住宅居民的恐慌。

这里面即有行家合理的呼吁,也有过激的言论。

当前/高规0正在合并修订,建议编制组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吸取近期高层建筑火灾教训,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火灾时人员逃生和躲避场所的消防设计,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编制的更科学、更完善。

笔者将分析高层建筑亡人火灾的场所特点和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对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作用、设置的范围、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进行探讨。

1高层建筑亡人火灾的场所特点和致人死亡的主因1.1高层建筑亡人火灾的场所特点从国内外大量高层建筑亡人火灾事故分析,除上海/11#150胶州路高层公寓亡人火灾特例外,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火灾绝大多数发生在高层公共建筑或商住楼的商业楼层。

例如:1980年,美国某27层的饭店(按国内高层建筑分类为高层公共建筑,下同)火灾,烧死84人,烧伤679人。

探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防火问题

探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防火问题

探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防火问题摘要:本文根据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对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设计进行针对性探讨,从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防火分区以及安全出口、避难层等方面分析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防火设计;消防审核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1)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多;(2)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迅速;(3)火灾发生时,对人员进行疏散难度大;4)灭火工作困难程度高;(5)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的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2.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以及安全疏散设计2.1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2.1.1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及防火分区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时,首先要依据城市规划对高层建筑的地点、消防通道等进行确定,在建筑物内部划分防火分区,延缓或阻隔火灾的扩散。

高层建筑的功能分区复杂,多数是由主体和裙楼构成,在设计时,合理的考虑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可以有效地阻止火灾发生时的灾情扩散,有助于灭火救援工作的进行。

最好的情况是将高层建筑周围都用道路与其他建筑物隔离,这样可以确保消防车对高层建筑进行灭火工作。

高层建筑内部的防火、防烟分区,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防火分区是按照防火墙的等级进行划分的,且每个防火分区有规定的最大面积。

防火分区能有效地阻止火势的扩散,设计上主要采用两种形式:水平和竖向防火分区。

水平式主要是通过防火门等隔断进行分区;竖向式主要是对高层建筑的管道井、风道以及楼梯间等竖向通道进行分区。

两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分区实现对火灾的控制以及阻止烟气的扩散。

当前高层建筑的设计,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中央核型的布局,把疏散通道设置在建筑物的中央,便于人员的疏散。

但在具体的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提高防火能力。

2.1.2确保高层建筑的火灾时结构承载能力和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必须确保耐火等级与高层建筑等级相符,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火灾发生时,由于钢结构的承载力急剧下降和主体自重大等原因,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坍塌,因此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承载能力,为灭火救援工作提供宝贵的时间,同时减少财产损失。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问题探讨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问题探讨
规划设计
高层 民用建筑消 防设计 问题探讨
摘要: 高 层建 筑具 有 投 资规模 大 、 建 筑使 用 功 能复 杂 、 设 计 要求 高等 特 点 , 特别 是 防火 安全 的 显得 尤为 重要 。高 层建 筑 防火 包括 火 灾前 的 预 防和火 灾 时 的措施 两个 方 面, 前 者 主要 为确 定பைடு நூலகம் 火 等级 和耐 火构 造, 控制 可燃 物数 量及 分 隔 易起 火部 位等 ; 后者 主要 为进 行 防 火分 区, 设 置疏 散设 施及 排 烟 、 灭 火设 备 等 。本 文从 分析 高层 民用建 筑 火灾危 险性 出发 , 提 出 防火设 计 中所 面 临 的种种 问题 , 进
内装修家具等 可燃物较 多 , 一 旦起火 , 发烟量 大 , 燃烧猛烈 , 火 灾容易蔓
延。
1 . 2人 员疏 散 困难 。 扑救 难度 大。
2 . 2 . 1防火分 区应包 括楼 板的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 防火分 区两部分 ,
所谓水平防火分区 , 就是用防火墙或防火门 、 防 火 卷 帘 等 将各 楼 层 在 水 平 方向分隔为两个或几个防火分区 ; 所 谓 垂直 防火 分 区 , 就是将具有 1 . 5 h或
间 的 出 口。
2 . 2防 火、 防烟 分 区
高层 民用建 筑 的竖 向井道 、 风管、 保温 材料 、 变 形 缝 和 施 工 预 留 孔 洞 等防火分 隔处理不好 , 将会是 是火势蔓延 的主要渠道 。 火 灾 发生 时 , 易 形 成 烟 囱效 应 , 使 烟气迅速扩散 。 高层 建筑特别是 高级装饰建筑 , 一 般 室
1 . O h耐 火 极 限 的 楼 板 和 窗 间墙 ( 两上 、 下 窗 之 间 的距 离 不 小 于 1 . 2 m) 将 上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是什么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是什么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是什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在为人们提供更多居住和工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其中火灾风险尤为突出。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人员密集度和复杂的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极大,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至关重要。

那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究竟是什么呢?一、合理的建筑布局高层建筑的布局设计对于防火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以防止火灾从一栋建筑蔓延到另一栋建筑。

防火间距的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性质、耐火等级等因素来确定。

其次,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分区要明确,将不同用途的区域合理划分,如将住宅、商业、办公等区域分开,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同时,要设置专门的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要有独立的防火分隔设施,如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以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建筑布局中,还要考虑疏散通道的设置。

疏散通道应直通室外,且宽度和数量要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楼梯间、前室等疏散部位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防止烟雾和火势侵入。

二、可靠的防火分隔防火分隔是阻止火势蔓延的重要手段。

在高层建筑中,垂直方向的防火分隔尤为重要。

楼板、楼梯间、电梯井等部位应采用具有足够耐火性能的材料进行分隔,防止火灾通过竖井蔓延。

防火墙应从建筑基础一直砌到屋顶,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关闭,并能保持其防火性能。

管道穿过防火分隔部位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密封,防止火势通过管道蔓延。

对于一些特殊的部位,如玻璃幕墙与楼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以防止火灾通过幕墙蔓延。

三、安全的疏散设施疏散设施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

高层建筑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楼梯,楼梯的宽度、坡度和扶手高度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楼梯间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以防止烟雾侵入。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无阻,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应清晰可见,引导人员快速疏散。

关于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的思考

关于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的思考
设 计 措 施 思 的 考
顾 莉 王 富 滨
( 陕西 省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 1 陕西 西 安 7 0 0 ; 陕西 西 安 武 警 工 程 学 院 基 础 部 , 西 西 安 10 3 2 陕 708 ) 10 6
由 于 高 层 建 筑 火 灾 隐 患 多 , 救 难 度 大 . 此 . 建 筑 扑 因 在 设 计 中应 采 取 防 火 措 施 , 以 防 火 灾 发 生 和 减 少 火 灾 对 生 命 财 产 的危 害 。建 筑 防 火 包 括 火 灾 前 的 预 防 和 火 灾 时 的 措 施 两 个 方 面 . 者 主要 为 确 定 耐 火 等 级 和 耐 火 构 造 , 制 可 燃 前 控 物数量及 分隔易 起火部 位 . 等 ; 者主要为进行 防火分 区, 等 后 设 置 疏散 设 施 及排 烟 、 火 设 备 , 等 。 对 高 层 建 筑 发 生 火 灭 等 针 灾 的 特 点 , 内 外 在 防 火 设 计 上 已 达 成 共 识 . 文 进 行 详 细 国 本 分析 。 保 证 建筑 主体 结 构 有 足 够 的 耐 火 稳 定 性 目前 国 内外 高 楼 多 依 赖 钢 结 构 .虽 然 它 的 整 体 性 和 稳 定 性 都 很 好 , 耐火 性 能 很 差 。 材 的抗 拉 和 承 重 等 性 能 均 会 因 但 钢 温度 的升 高 而 急 剧 下 降 ,通 常在 摄 氏4 0 6 0 就 会 失 去 承 5— 5 度 载能 力 , 生 变形 , 柱 、 梁 弯 曲 , 能继 续 使 用 。 一 般 情 况 发 钢 钢 不 下 , 加 保 护 的钢 结构 耐火 极 限 只 有 l 分 钟 。因 此 , 筑 界 和 不 5 建 消 防界 在 解 决 这 个 问题 方 面 任 重 而道 远 。 ( ) 火等 级 和 材 料 选 择 。 中 国按 建 筑 常 用 结 构 类 型 的 一 耐 耐火 能 力划 分 为 四个 耐 火 等 级 ( 层 建筑 必 须 为 一 或 二 级 ) 高 。 建筑 的耐 火 能 力 取 决 于 构 件 的耐 火 极 限 和燃 烧 性 能 .在 不 同 耐 火 等级 中对 二 者 分 别 作 了规 定 。构 件 的 耐火 极 限 主 要 是 指 构 件 从 受 火 的 作 用 起 , 被 破 坏 ( 失 去 支 承 能 力 等 ) 止 的 到 如 为 这段 时 间 ( 小 时 计 ) 按 。构 件 的材 料 依 燃 烧 性 能 的 不 同 有 燃 烧 体 ( 木 材 等 ) 难 燃 烧 体 ( 沥 青 混 凝 土 、 花 板 ) 非燃 烧 体 如 、 如 刨 和 ( 砖 、 、 属等 ) 分 。 如 石 金 之 ( ) 筑 物 应 根 据 其 耐 火等 级 来 选 定 构 件 材 料 和 构 造 方 二 建 式 。 如一 级 耐 火 等 级 的 承 重 墙 、 须 为 耐 火 极 限 3 时 的 非 燃 柱 小 烧 体 ( 用 砖 或 混 凝 土 做 成 l0 米 厚 的 墙 或 3 0 3 0 米 的 如 8毫 0xO 毫 柱 ) 粱 须 为 耐 火 极 限 2I时 的 非 燃 烧 体 , 钢 筋 保 护 层 须 厚 3 . , ' x 其 0 毫米 以上 。 计 时须 保 证 主 体 结 构 的 耐 火稳 定性 , 设 以赢 得 足 够 的疏 散 时 间 , 并使 建筑 物 在 火 灾 过 后 易 于 修 复 。 墙 和 吊顶 等 隔 应具 有 必 要 的 耐 火 性 能 , 内部 装 修 和 家具 陈设 应 力 求 使 用 不 燃或 难 燃 材 料 . 采用 经 过 防 火 处 理 的 吊顶 材 料 和 地 毯 、 帘 如 窗 等 , 减 少 火 灾发 生 和控 制 火 势 蔓 延 。 以 二 、 好 防 火 分 隔 与安 全 通 道 设 计 做 高层 建 筑 中 . 因有 毒 烟 气 窒 息 死 亡 的人 员 占死 亡 人 数 的 7 %左 右 , 0 烟气 是 火灾 中 的 隐形 杀 手 。所 以 , 充 分 考 虑 在 建 要 筑 内设 置 防排 烟 系 统 的 重要 性 。烟 气 的水 平 流 动 速 度 为O3 _— 08 s 垂 直 方 向 扩 散 速 度 为 34rs 当 烟 气 无 阻 拦 时 , 需 .m/ , ., , d 只 l n 右 就 可 以扩 散 到 几 十 层 高 的大 楼 .烟气 的 流 动 速 度 大 mi左 大超 过 了人 的 疏 散 速 度 。楼 梯 问 、 电梯 井 及 各 种 竖 向管 井 是 高 层建 筑 火 灾 垂 直 方 向蔓 延 的 重要 途 径 , 形 成 “ 囱效 应 ” 而 易 烟 。 楼 梯 问及 其 前 室 或 合 用 前 室 是 火 灾 时人 员 l 避难 、疏 散 的 临时 场所 ,消 防 电梯 间 及 其 前 室 是 消 防 队员 进 入 高 层 建 筑 灭 火 的 主要 通 道 。为 了阻 止 烟 气 进 入 这 些 部 位 或 排 出 这些 部 位 的 烟 气 , 证 人 员 安全 疏 散 和扑 救 , 高 层 建 筑 在 上 述 部 位 应 设 置 保 超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 以达 到 疏散 和 扑 救 通 道 上 无 烟 的 目的 , 这 在 投 资 方 面 低 于 机 械排 烟 系统 , 可 行 的 。 裙 房 的 楼 梯 间 内 是 其 可统 筹 考 虑 布 置 , 风 压 值 应 为 防 烟 楼 梯 间5 P , 室 、 用 其 0a前 合 前 室 、 闭避 难 层 2 P 既 能 方 便 疏 散 安 全 门 的 开 启 , 能 保 封 5 a, 又 证 安 全 地 带 的 压 力 . 烟 气 起 到排 斥 作 用 。 同 时 , 高层 建 筑 对 超 封 闭避 难 层 内 应 设 置 机 械 加 压 送 风 设 施 , 除满 足避 难 层 内 一 定 的正 压 值 , 防止 烟 气 入 侵 外 , 为 躲 避 在 避 难 层 里 的人 们 提 也 供 呼 吸用 的新 鲜 空 气 。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高层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但同时也带来了火灾风险。

由于高层住宅建筑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火势蔓延迅速等特点,防火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

一、建筑布局与防火分区合理的建筑布局是防火设计的基础。

在规划高层住宅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风向、消防通道等因素。

建筑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以防止火灾蔓延。

同时,要确保消防车道畅通无阻,便于消防车通行和作业。

防火分区的划分是控制火灾蔓延的重要手段。

根据相关规范,高层住宅建筑应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应有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一般来说,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宜超过 1500 平方米。

通过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防火分隔设施,将建筑物分隔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一旦发生火灾,可以有效地限制火势的蔓延范围。

二、安全疏散设计安全疏散是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设计疏散通道时,要确保其宽度足够,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

楼梯间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并设置正压送风系统,防止烟雾进入。

疏散楼梯的数量和位置应合理布置,使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疏散到安全区域。

疏散距离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从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疏散。

同时,要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引导人员在黑暗和烟雾环境中正确疏散。

此外,高层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

避难层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其面积、设施应能满足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避难间可设置在住宅套内,为行动不便的人员提供临时避难场所。

三、建筑材料与构件的防火性能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和构件是提高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能力的重要措施。

建筑的主体结构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外墙保温材料应选择燃烧性能为 A 级的材料,以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高层建筑是现代都市的地标性建筑,然而由于其高度和人员密集度的特殊性,火灾风险也相应增加。

因此,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本文将就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几个关键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供可行和有效的防火设计方案。

1. 节火区划分为了减小火灾扩散的范围,高层建筑需要进行节火区划分。

节火区的划定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平面布局来确定。

一般来说,办公区域、商业区域、住宅区域、公共通道和避难楼梯等应构成独立的节火区。

这样,一旦发生火灾,节火区的设置可以有效遏制火势蔓延,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2. 防火间隔高层建筑中,防火间隔的设置可以有效隔离热量和火焰的传播,防止火灾蔓延。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防火墙应设置在垂直通道和水平通道之间,如电梯井、物资电梯井、垃圾井等。

同时,还应在建筑的外部墙体和外墙保温层中设置防火隔墙,以降低火灾发生时的危险。

3. 烟气控制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往往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中,烟气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合理设置烟气排烟口,保证烟气及时排放,以减少人员中毒风险。

其次,高层建筑的通风系统应考虑到火灾发生时的情况,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烟雾在建筑内扩散。

4. 疏散通道设计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设计直接关系到人员的安全疏散。

为了保证人员迅速、有序地逃离火灾现场,疏散通道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首先,应保证通道的宽度足够,能容纳足够多的人员通过;其次,通道应平坦无障碍,避免出现楼梯、斜坡等不便于疏散的情况;最后,通道中的灯光和紧急照明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行,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提供足够的照明。

5. 系统设备布置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设备的合理布置。

首先,建筑应配备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和灭火。

其次,建筑应配备消防水源和灭火器材,以提供灭火所需的水源和工具。

最后,建筑应配置应急照明设备和预案指示牌,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提供逃生指引和应急照明。

对当前高层建筑防火问题的探讨

对当前高层建筑防火问题的探讨

对当前高层建筑防火问题的探讨摘要高层建筑防火一直以来都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使到是现在,仍然不能完全解决,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了高层建筑存在的几个防火技术性难点,并建设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建筑防火;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31-0025-022009年,发生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北配楼发生了大火,造成了非常大的解决损失,同时,也将人们引入了再一次思考高层建筑防火问题。

1995年,我国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实践,我们取得了不少的科技成果,防火技术也在不断得到提高,一些新兴的灭火技术得到了应用。

但是,即便如此,从近些年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情况来看,高层建筑防火问题仍然是当前消防等相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现阶段高层建筑的防火技术难题分析1.1 玻璃幕墙的使用国内外建筑界对于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使用一直以来是有争议的,如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规定,高层建筑是不能使用玻璃幕墙的,而我国则可以使用。

单从玻璃幕墙本身来看,他是非燃烧体,但是,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玻璃幕墙加热升温后,自身强度会大大降低,其耐火性能也会随之降低,随着火势不断加大,玻璃幕墙都会直接掉落下来,这样就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安全。

所以,如何解决好玻璃耐火性能差,或者是玻璃幕墙是否可以在高层建筑上使用等等问题,都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

1.2 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飞机救助设施”。

但是,修建屋顶停机坪投资巨大,不少开发商不愿意这样做,因此,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有屋顶停机坪的不是很多。

对于这一条,我国规范也只是建设性的提出建设屋顶停机坪,并没有强制性实现。

到底该不该设置,如何设置更经济,都是当前高层建筑设计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

对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探讨

对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探讨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难点 1 . 防火难题 。 ①防火设计与耐火材料: 超高层建筑的外 立面多以玻璃材料与外界隔离,如遇到撞击易受破坏而形 成通风 口, 加之垂直楼梯 间、 电梯井、管道井封堵不严 ,火 灾蔓延时 “ 烟囱效应”明显 ,测算表明火苗沿井道蔓延速 度高达8 m / s 。 超高层建筑多用钢结构材料 , 而钢材的耐火性 能也是有极限的, 当温度达6 0 0  ̄ C 时, 钢材的结构就会被破 坏。 ②消防高度 : 目前 国内最好的消防云梯车举高高度为5 4 米( 国际上可达7 0 米) , 消防水带的直接供水 高度为 1 5 0 米。 高度超过1 5 0 米 的高层建筑 , 灭火难度随着火势增大和高度 增加而加大 。 2 . 疏散难题 。① 中国也 曾在上海金茂大厦做过试验 , 1 名身强力壮的消防队员从8 5 层楼跑至地面,最少耗时也要 3 5 分钟。 参照纽约贸易 中,  ̄1 9 9 3 年恐怖袭击 的疏散情况 , 当 时恐怖组织在地下车库 中设置定时炸弹爆炸时 ,烟雾迅疾 扩散及大楼 的最上层 。双子塔楼的紧急楼梯各有3 把, 楼梯 的宽度可共成年人排列成2 列 ,但 由于无序疏散导致拥堵 , 平均从楼梯疏散需花费2 m i n / j k . , 大楼 内1 0 万人全部安全疏 散耗 时9 小 时。从技术角度看 , 超过1 0 0 米的超高层建筑 , 可 能容纳数万人 ,火灾状态人员疏散极其困难 。②疏散路径 难以达到最优化。发生火灾时,安全电梯一般处于停止状 态, 选择楼梯疏散路径太长 , 容易受到火灾伤害 , 加之消防 安全疏散演练的不落实 , 导致人员对避难层位置不熟悉, 选 择逃生路线不能达到最短 , 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 二、 高层建筑 防火安全对策 我国消防工作方针是“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只要我们 能够充分认识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重要性, 从设计 、 施工 、 使 用管理 、 维修等方面认真贯彻消防工作方针 , 坚持从严管理 、 防患未然 、 立足 自 救的原则 , 积极采取必要 的有效措施 , 防止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防火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防火设计要点

根据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有关规定的精神,借鉴国外消防设计的成功经验和工程实例,针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工程(以下简称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下列处理意见。

一、关于避难层(间)的问题:1.1 通向避难层(间)的防烟楼梯间可不在避难层(间)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应符合下列要求:1.1.1 楼梯间应开设直接进入避难层(间)的门;1.1.2 避难层(间)的门应为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且朝避难层(间)方向开启;1.1.3 楼梯间内应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避难层楼层显示等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LX;1.1.4 楼梯间内应设置应急广播,在火灾发生时播报避难层(间)所处的楼层位置。

1.2 避难间附设在办公、客房等人员使用的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2.1 设置避难间的楼层不得设置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以及厨房等直接动用明火的场所;1.2.2 避难间与该楼层的其它房间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隔开,避难间除开向防烟楼梯间或其前室的门外,不得开设其他门洞。

1.3 当避难层兼作设备层时,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3.1 设备间、竖井与避难层之间应用防火墙或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走道隔开;1.3.2 除水泵房、供水管道外,其他管道、设备不应直接敷设在避难层;1.3.3 设备间的检查门应开向公共走道,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层。

1.4 当利用裙房屋面设置避难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4.1 主楼面向裙房屋面一侧外墙不得设置玻璃幕墙;1.4.2 楼梯间通向避难层的走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实体墙分隔至楼板或梁底,开向走道的房间门不应超过3扇,且应设可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并向房间内开启。

1.5 其他防火措施应按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有关避难层的规定执行。

二、关于超高层住宅建筑消防设施及防火措施的设置问题:2.1 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应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外墙上设置的窗应为固定窗。

我国当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探讨

我国当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探讨

燃性装修物较多 , 而且人员密集更使火灾的发生风险大大提高 。一旦火灾发 生, 建 筑 的高 度 、 结 构复 杂度 又 使得 人 员疏 散难 度 较 大 。另 外 , 复 杂 的 电力 设 施 比简单 的 电力 结 构发 生故 障 引起 火灾 的几率 要 大得 多 。
1 2高层 建筑 火 灾及 扑救 特 点
三、 我 国 目前高 层建 筑 防火设 计现 状
我 国高 层建 筑 火 灾频 发 显 现 出 了部 分 高 层 建 筑在 防 火 设 计 中 的缺 失 和 不足 。 近 十年 间 , 国内发 生 高层 建筑 的火 灾 简记 有 上万 起 , 从 防 火设 计 角度 来
装置 的 位 置不 适 当 , 没 有起 到 应 有 的将 小范 围火 灾 扑 灭 的效 果 ; 3 ) 防火 分 隔
风管 道在 竖 向 和横 向扩 散 , 扩 散 速度 快 。火 灾 的产 生原 因包 括 高层 建筑 内部 看 , 原 因 主要 表 现在 : 1 ) 消 防通 道 局 合 理 , 给逃 生 带 来 难 度 ; 2 ) 自动 喷 火 区 的设 计不完 善 , 为 了获 得更 多 的 利 益 而用 于 其 他 功能 , 使 得 火 灾 蔓延 得 不 到有 效 的 隔离 和 阻 止 ; 4 ) 高层 建 筑 的 内 部装 修 材 料选 择 不 当 , 有 的 外部 材 料
水 系统 需 采 取 防超 压措 施 , 与 楼 内各 处 的 消 防 栓相 连 ; 高 层 建筑 每 层 邵 须 发 置 消 防栓 等 设施 , 辅 以 自动 喷水 灭火 装 置 和单 独 放 置 的 各类 灭 火 器 , 重要 的
没备 室使 用 气体 灭 火设施 ; 在 防烟 设施 的选择 中根据 建 筑 的实 际 情 况来 选 刚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
建 筑储火 设计
超高层建 筑 防火设计 问题探讨
张 梅 红 , 建 平 赵
( 门市 消防 支队 , 建 厦 门 3 1 1 ) 厦 福 6 0 2
摘 要 : 参 考 规 范 对 超 高层 建 筑 , 其 是 4 在 尤 0层 ( 1 0 约 5
m) 上 的 建 筑 进 行 防 火 设 计 时 遇 到 一 些 与 建 筑 安 全 使 用 、 以 有 效 救 援 相 左 的 问题 。 以 一 幢 超 高层 建 筑 的 防 火 设 计 为例 , 消 从 防 登 高 面 、 难 层 设 置 、 梯 疏 散 和 应 急 响 应 预 案 的 编 制 等 方 避 客
~一一 一~~ 一一 ~~ 一~~ ~蛳 一一 一
最 大限 度 地 保 证 并 提 高超 高 层 建 筑 的 安 全 性 。 关 键 词 : 高层 建 筑 ;消 防 登 高 面 ;避 难 层 ;应 急 响 应 预 超
案 ;疏散 中 图 分 类 号 : 2 . 。T 7 X9 4 4 U9 2 文 献 标 志 码 : B
荷载密 度大 。 1 2 竖 向 管井 较 多 , 形 成 烟 囱效 应 . 易 超 高层 建 筑 内部 的 陈 设 和 装 修 材 料 大 多 是 可 燃 、 易 燃物 品, 旦发 生 火 灾 , 易 沿 着楼 梯 间 、 一 容 电梯 井 、 道 管
并 没有 超 高 层 和 非 超 高 层 建 筑 的 概 念 , 是 把 建 筑 高 度 而 超 过 2 3 4I 的公 共 建 筑 和 十 层 及 十 层 以上 的 居 住 建 筑 均 3 .
地 面 或 避 难 空 间 十 分 困 难 。 由 于 垂 直 疏 散 距 离 长 , 散 疏 时 间也 要 长 许 多 。据 消 防 部 门 测 试 , 名 消 防 战 士 从 4 一 0 层 10m 的位 置 下 到 第 一 层 用 了 十 几 分 钟 ; 果 是 建 筑 5 如

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设 家具 宜避免使 用易燃 材料 , 如采用 经过 防火处理 的 吊顶 , 可有 效控制 火势 的蔓延和减少火灾 的发生 。
关键词 : 高层建筑 , 防火设计 , 疏散通道 , 消防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9 7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随着城市经济 的发展 , 城市人 口密集 , 土地 昂贵 , 高层建筑 和 应 I >9 m。民用建筑一 、 二级 耐火等 级房屋 之 间的距离应 ≥6 m; 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 并朝着现代 化 、 大型化 、 多功能 化的方 向发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 时 , 疏散困难 , 云梯 车故 需要较大 的工作空 间 , 展 。高层建筑规模大 、 人 流多 、 疏散 困难 , 一旦发 生火灾影 响面较 因此高层 建筑物 与一 、 二 级耐火等级 房屋 的防火距离应 ≥1 3 m;

1 耐 火等级 和材料 选择
建筑结构常用类 型主要包括砌体结 构 、 钢筋 混凝土结 构 以及 钢结构。耐火的能力主要 取决 于建筑构 件耐火 极 限和材料 燃烧 性能, 根据构件 的耐 火极 限和燃烧性 能 , 可划分 为不 同的耐 火等
级 。耐火极 限可定义为从构件受火到被破坏 ( 比如 失去继续承载 能力 ) 时 的时 间段 ( 以小 时计 ) 。构件材料根据燃烧 的性能不 同可
广, 又 由于这些建筑物的易燃 装修 材料多 、 电气设备 多 、 管线 种类 当厂房 内存放有较 多的易燃 物时 , 防火 间距也要 加大 , 如规 范规
一、 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 或与 民用 房屋之间 的距 离应 ≥1 0 m; 多, 在超负荷使用或 电线绝缘 老化损 坏情 况下 , 易造成 短路 而引 定 : 应远离建筑 物。 起火灾事故 。在失火时 , 高层 建筑 中的各种垂直 管道井形成 一座 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品的厂房或库房 , 2 ) 防火分区 : 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 的 , 能在一定 的时间 、 空 座烟囱 , 拔风助燃 , 使火焰蔓延加速 , 扑救 困难。通过 国内外 一些 高层建筑失火的实况来看 , 只要合理设计 , 使用得 当 , 防火 问题是 间内防止火灾 向建 筑物 的其他 部分蔓延 的局部 区域 。防 火分 区 般分垂直 防火 分区和水 平 防火 分 区。垂直 分 区一 般 以具 有一 可以得到妥善解 决的。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计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计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

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烟雾和火势都会极大地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时,需要考虑到火灾逃生的问题,包括疏
散楼层和设置避难室等。

本文将分析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
与避难室设计的相关内容。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结构特殊,火灾一旦发生,烟雾和火势蔓
延的速度会很快,给人们的逃生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应该在高层
建筑中设计疏散楼层,确保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离楼层。

在疏散楼层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楼层的数量、楼梯的位置、通
道的宽度等因素。

楼层的数量应该足够多,以便人们能够快速疏散到
安全区域。

楼梯的位置应该合理布局,方便人们快速到达楼梯口。


道的宽度也非常重要,要保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因为拥挤导致
人员堵塞无法逃生。

除了疏散楼层外,高层建筑还应该设置避难室,以提供人们在火灾
发生时的短暂避难场所。

避难室应该设计在每一层或者每几层,以便
人们在逃生过程中有地方可以短暂停留,等待救援。

避难室的设计应
该考虑到烟雾透气和防火安全等因素。

避难室内应该配置一定数量的
灭火器,以便人们在火灾初期可以自行灭火,避免火势蔓延。

在高层建筑的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计中,需要综合考
虑建筑结构、消防设施、人员疏散等多种因素。

只有在设计上充分考
虑到这些因素,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和生命安全。

希望相关单位和设计师们在设计高层建筑时,能够重视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的设计,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

设置避难楼层 ,供 发生火灾 时人群临时避难 ,等待 获救 。
1 .避 难 层 建 筑 构 件 要 有 较 好 的耐 火 性 和不 燃 性 。楼 板 宜采 用 现浇 钢 筋 混 凝 土 板 ,并 宜 设不 燃 隔热层 ,四周 围墙 及 内部 隔墙
的耐火极 限不应低 于 3 O ,墙 上的门窗应采用 甲级 防火 门窗 , .h O 2 .避难层的位置 、大小 、数量和间距高度的设置 ,要根据建
口及外 墙 窗 口 向上 蔓 延 ,可 设 竖 向 防 火 分 区 控 制 。 以每 13 楼 计避难层 的大小 ;避难层 的数量要依据建筑楼层数量确定 。每间 -个
0~1层必设一避难层 ;至少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 向的通道 ; 层 为一个分 区 ,其 总面积不得超过 2 0 : 50i 。非燃烧体 的钢筋混 隔 l 5 n 凝 土板楼板 ,可以阻滞火灾蔓延 ,起 到防火分区作用 。 ( -特殊设计要求 -) I .设备室 、通风 、空气 调节机房等 ,应 用耐火极 限不应低 于 2 的隔墙 ,1 0 h . 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 门与其他部位 隔开。 5
2 .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 时 ,需 在其两侧设 闭式 自动喷水灭
火 系统 ,其 喷头 间距 不小于 2 m,设在疏散走 道上 的防火卷帘 的
两 侧 设 置启 闭装 置 ,要 具有 自动 、手 动 和 机 械 控 制功 能 。 3 .防火 隔 墙应 砌 至 梁板 底 部 ,且 不 留缝 隙 。
二、 高层建筑设置 中的疏散设计 超
( ) 一 疏散路线设计 疏散通道多为双 向走道、环形走道或无尽端房 间的 内廊式或 外廊式走道 ,日常 出行 和紧急疏散都很便捷 ;在 每个防火分区 ,
设 有 两个 以上 的不 同 疏 散 方 向 的疏 散 楼 梯 ,以保 证 火 灾 时迅 速 疏

高层公共建筑防火设计探讨

高层公共建筑防火设计探讨

高层公共建筑防火设计探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建筑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节约了土地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其实之一比较严重的就是火灾。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研究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更多的高层公共建筑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二线城市。

高层公共建筑楼层比较高,一般要有几十米。

这些建筑本身就存在着火灾的隐患,所以在建设高层公共建筑时,就要进行防火设计,使建筑可以更加安全的使用,并能够方便救援,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一、高层公共建筑防火设计的困惑高层建筑结构复杂,设计复杂,一旦引起火灾,将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其火灾特点,防火设计也大为不同。

1.建筑高大,蔓延速度快高层建筑在风速和气压的影响下,其空气在室内流通的速度快,更容易造成火灾的蔓延,对于普通建筑内的小火,在高层公共建筑中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此外,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一般都含有裙楼,为休闲娱乐,餐饮,商场所用,并且主体为办公场所,住宅以及宾馆所使用,在这些建筑的内部,有关电的设备较多,易燃,火灾发生其蔓延速度将会极快。

2.竖向管井较多,形成“烟囱效应”高层公共建筑有许多长而多的竖向管,像电梯井,电缆井,楼梯井,排风管和管道井等等,同时许多的装修材料与内部摆放的物品又是易燃可燃的,一旦发生火灾,这就容易使或是顺着竖向管蔓延,这样竖直通道的烟囱效应就形成,火势会从下层蔓延到上层[1]。

3.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重大伤亡高层公共建筑中的人流比较大,垂直疏散距离过长,人员安全疏散一般都是通过封闭楼梯,所以完全将人们疏散要需要大量时间,没有办法将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者避难空间,曾有研究,把人们从50层楼疏散开来,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在这期间,火势的蔓延速度要比人员疏散速度快的多,这加剧了疏散人的难度和危险,人们就很有可能被烧死,熏死,或者有的跳楼摔死[2]。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建筑结构与防火分区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建筑结构与防火分区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建筑结构与防火分区在城市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中,高层房屋火灾的发生频率日益增加,为了有效确保居民的生命安全,建筑结构与防火分区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和防火分区两方面进行探讨,为高层房屋火灾逃生提供合理建议。

建筑结构的重要性首先,建筑结构对于高层房屋火灾逃生至关重要。

在设计高楼建筑时,必须考虑到建筑的承载能力和逃生通道的设置。

一旦发生火灾,建筑结构如果不稳固,将极大增加逃生的难度。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高层房屋时,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合理性,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建筑能够稳定承受压力,确保逃生通道的畅通。

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阻燃材料,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提高逃生的成功率。

防火分区的设计其次,防火分区在高层房屋火灾逃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区域,以阻止火势蔓延,为居民争取逃生时间。

在高层房屋中,应该设置多个防火分区,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可以迅速将火势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减少人员伤亡。

同时,每个防火分区应该配备灭火器和消防栓等设施,以便居民在火灾初期进行自救和扑救。

逃生通道的设置此外,逃生通道也是高层房屋火灾逃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逃生通道应该设置在建筑的两侧,以防一侧通道被火势封锁,导致居民无法逃生。

通道的宽度应该足够宽敞,方便多人同时逃生。

同时,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逃生通道,确保在火灾发生时畅通无阻。

在高层建筑中,应该设置多个逃生通道,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备用通道。

总结综上所述,高层房屋火灾的逃生建筑结构与防火分区是确保居民生命安全的关键。

建筑结构的稳固和防火分区的科学设置可以大大提高火灾逃生的成功率,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和改造中,应该重视这些关键因素,不断提高高层房屋的火灾安全性。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高层房屋火灾逃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避难层防火设计要求

避难层防火设计要求

避难层防火设计要求一、引言避难层作为建筑物内部的安全区域,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避难层的防火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避难层的布置、结构材料、防火分区和疏散通道等方面,详细阐述避难层防火设计的要求。

二、避难层的布置1. 避难层应设置在建筑物内部,且位置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

通常情况下,避难层应位于建筑物的中心位置,方便从各个楼层疏散的人员前往。

2. 避难层的面积应根据建筑物总人数和每层人数进行合理计算,确保足够容纳所有人员的安全空间。

3. 避难层的高度应满足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一般不低于3米,以便人员在避难层内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三、避难层的结构材料1. 避难层的墙体和门应采用防火耐热材料,如防火墙板、防火门等,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承受高温并保持结构完整。

2. 避难层的地板应选择防火性能好的材料,如防火砖、防火地板等,能够承受火灾时的高温和压力。

3. 避难层的天花板应采用防火材料进行装饰,以防止火灾发生时的火星飞溅和烟雾堆积。

四、避难层的防火分区1. 避难层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将烟雾和火焰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

2. 防火分区之间应设置防火墙,能够有效隔离火灾蔓延,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3. 防火分区之间的门应选择防火门,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关闭,阻止火灾蔓延。

五、避难层的疏散通道1. 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到避难层。

2. 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通常不低于1.2米,以便人员能够顺利通过。

3. 疏散通道的材料应选择防火性能好的材料,如防火楼梯、防火走廊等,以防止火灾发生时通道被封堵或失去逃生功能。

六、避难层的防烟设计1. 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防烟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排除烟雾,保持避难层内的空气清新。

2. 防烟系统应包括防烟门、防烟窗和防烟排烟设备等,能够有效控制烟雾蔓延和排除烟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民用建筑避难区域防火设计探讨作者:(上海市消防局建审处,上海市200430) 日期:2000-7-11浏览次数:281一、高层民用建筑设置避难区域的重要性现代化的城市中,高层民用建筑(以下简称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就上海市而言,目前高层建筑近3000幢,其中超高层建筑近100幢。

当今的高层建筑不但高度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而且现代化程度高,具有通信设施、空调系统、机电设备完善,竖向管井多,可燃装修材料多等特点。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烟囱效应,风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疏散距离远,疏散时间长。

有资料统计,在正常情况下,要将一幢30层高,每层有240个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所需的时间约78分钟。

可以想象,在火灾时,人们逃命心切,惊恐万分,消防队员此时要分秒必争地登高救火,这样往往会在楼梯间、走道内出现相互碰撞,拥挤不堪的现象,既影响疏散和灭火,又会造成意外伤亡事故;另外,在紧张慌乱的情形下,要在楼梯间里长时间行走,绝大多数的人会体力不支。

由此可见,火灾时要将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室外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每层或间隔一定层数设置避难区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人们可以经过较短的疏散距离,或在体力不支时,进入避难区域,得到安全保护。

可以这样定义避难区域,它是指当发生火灾时,为那些由于疏散路线远,或疏散通道被烟火封堵,或伤残、体弱无法及时疏散到室外的人员而设置的能够躲避烟、火的侵袭,暂时保证安全的场所。

国外一些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建筑中设置避难区域都有一定的要求,如: 1.加拿大规范1995( 1995)中规定:1)除居住建筑以外,凡高度超过75米的建筑从底层到顶层,每层应设避难区域;其他建筑每5层设置一个避难区域。

2)对于流动人口的建筑,避难区域的面积不小于0.5m2/人(2人2),对于非流动人口的建筑,避难区域的面积不小于1.5m2/人(0.67人2)。

3)在本层应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通道和门进入避难区域。

4)从火灾起,2小时内,避难区域的空间中的空气最多1%被火灾污染。

该规范关于设置避难区域的条文解释中指出:每5层应设2个在火灾情况下正压送风的避难区域,或在5层内交错设置2个避难区域 (见示意图一)。

2.英国规范5588中规定:1)除单层建筑、所有出口是室外出口的楼层、设备层、面积不大于280m2的地下一层、首层、二层以外的其他建筑,在每层安全楼梯间内应设置避难区域。

2)避难区域应该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墙封闭,外墙可以除外。

3)每个避难区域应该设置直通室外出口的安全通道。

4)每个避难区域应该提供一个可以放置轮椅的空间,并不应减少疏散通道的宽度和阻碍人流的疏散。

该规范中还指出:下列例子是比较好的避难区域:1)一个封闭区域,如防火隔间、安全(被保护的、封闭的)门厅、安全(被保护的、封闭的)走廊或安全(被保护的、封闭的)楼梯间。

2)一个敞开的空间,如:平屋顶、阳台、裙房屋顶以及其他在火灾情况下具有防火和疏散条件的类似的场所。

3.美国规范( )中规定:1)避难区域的设置应处于从它所服务的楼层容易进入的部位,避难区域应有符合有关要求的通道直通楼梯间、或电梯间。

2)当电梯厅作为避难区域时,该电梯井及电梯厅均应按有关要求设正压送风系统。

3)每个避难区域应按每200 人设一个762×1219放轮椅的空间,轮椅空间不应影响出口的宽度,并不应阻碍疏散。

4)每个避难区域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防烟隔墙与该楼层的其它部位隔开,并应隔至楼板底部或装饰吊顶上方。

防烟隔墙上的门应为具有20耐火极限的密闭防火门,防火门应为常闭门或由火灾报警系统控制关闭的门。

管道穿越防烟隔墙处应设防烟阀,阻止走道的烟气。

5)避难区域与消防控制指挥中心之间应设2种应急通讯系统。

假如避难区域与消防控制中心的应急通讯间断,避难区域同样可以进入公共通讯系统。

消防控制中心的位置,应由消防部门认可。

6) 避难区域中,在火灾情况下应能得到应急指令。

这些指令应包括:指示寻找其它出口的方向:提醒人们尽快进入安全区域;对预先制定好的如何疏散等应急救援方案的播告;指示如何使用应急通讯系统。

7)每个避难区域应设置易于理解的国际通用符号“ (避难区域)”以作辨别标志。

这个标志应设在每个直通避难区域的门上。

当出口指示标志以灯光显示时,它也应同出口标志一样以灯光显示。

在每个避难区域的门上还应设置有触觉的标志。

二、避难区域的种类及目前高层建筑避难区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参照国外规范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可将避难区域分为:室外阳台、屋顶平台、避难间、避难层。

现分别介绍如下: 1.室外阳台高层建筑中由于功能、体型等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袋形走道、疏散路线迂回的现象,而这种设计虽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但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宜在走道的端部设置室外阳台(见示意图二)。

靠室外阳台的外墙应为具有一定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走道通向阳台的门应为朝外开启的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上下阳台之间,可设置铁爬梯、折叠梯、避难袋、滑竿、避难绳索等垂直疏散避难工具,或在各层阳台之间以倾斜钢梯(又称避难旋梯)相连,梯约07米,倾斜可达60°,故比室外梯更简易,无论是哪种,应在洞口或梯段处设置保护装置或栏杆以增加疏散人员的安全感。

如1990年建造的18层的上海春江宾馆(现更名为宝丰联大酒店)从第十层起每层的走道端头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的带垂直孔洞(上下阳台的孔洞之间设置了一根金属滑竿)的室外阳台,阳台与外墙的颜色分别为红色和奶黄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建筑师的巧妙设计,对整个建筑的外立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日本,一般多层、高层建筑都会设置室外疏散楼梯,这对人们的避难与疏散是非常有利的。

虽然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没有要求建筑物一定要设置室外楼梯,但高层建筑按上述方法设计一些室外阳台,对平时使用和火灾时安全避难都是有利的。

2.屋顶平台当高层建筑有裙房,或标准层平面的面积随高度增加而缩小时,则裙房屋顶平台、中间屋顶平台和高层屋顶平台应充分利用作为避难区域(见示意图三),通向屋顶的门应为朝外开启的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因为屋顶平台是开敞的,没有或很少有火灾荷载,面积比较大,加上屋面楼板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在火灾情况下,避难是非常安全的,而且不增加造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3条“超过六屋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第6.2.3条“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第6.2.7条”除本规范第6.1.1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这些规范条款的实质是强调利用平屋顶作为避难区域。

上海有不少建筑( 包括多层、高层建筑)利用屋顶平台作为屋顶花园,或室外休息、休闲场所,火灾时可以作为避难区域。

3.避难间在高层建筑中与办公、客房等具有使用功能的房间组合在同一楼层里,并具有一定安全度的避难区域,称为避难间。

它不同于避难层,面积较小,可以每层设置,也可以间隔一定层数设置,面积指标同避难层。

上海刚建成的88层的金茂大厦从53层-87层为客房楼层(五星级宾馆),其中每层在合用前室中设有一个避难间,面积约为20m2,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隔墙、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设置了自动喷淋、火灾报警和增压送风系统。

当时设计的思想是将客房楼层(53层-87层)应每隔15 层设一避难层的总面积平分在每层的避难间中。

我国95年以前的《高规》中没有明确设置避难区域的有关条文,95年修订后的《高规》中第6.1. 13条“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第6.1.13.1条一第6.1.13.8条的有关规定。

”但没有明确避难间与避难层的区别,及设置避难间的安全措施,使得一些超高层建筑中设置的避难间与其它使用房间除了名称不同外,没有特殊的安全措施(见示意图四)。

另一个原因是《高规》中的避难层的面积指标5人2(0.2m2/人)偏高,使得避难区域的计算面积仅占标准层面积的一部分,充分利用该层的剩余面积作为办公室、会议室等使用场所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5人2这样拥挤的避难区域中要停留较长时间,是不合理,也不科学的。

因此,建议《高规》应明确避难间的安全措施,修改避难层的面积指标。

4.避难层高层建筑中将独立的楼层作为避难区域,或与设备层组合在一起的并具有一定安全度的避难区域称为避难层。

避难层与避难间不同,避难层的面积比较大,所在楼层不应设有办公室、会议室等其他使用的场所。

上海建筑的高度超过100m的办公楼、酒店等公共建筑,每幢楼一般都每隔15层左右,设一个避难层。

如建于八十年代的静安希尔顿大酒店(42层,140.9m 高,建筑面积71460m2)、上海商城(48层,166.25m高,建筑面积92800m2)等,建于九十年代的新上海国际大厦(38层,168.8m 高,建筑面积78000m2)、时代广场大厦(38层,160.6m高,建筑面积10万m2)、金茂大厦(88层,420.5m高,建筑面积289500m2)分别设置了几个避难层。

独立的避难层虽然安全但不经济,在实际运用中很少被采用。

避难层兼作设备层,这种做法非常普遍,这也是95年修订的《高规》中允许的做法。

在一些已建好的超高层建筑和我们在审核即将建造的超高层建筑中,有将诸如新风机、空调机、水泵、变压器等设备机组裸露地设置在避难层中;有将燃油、燃气锅炉房等设在避难层中;也有将风管、电气线路、管道(甚至包括输油管、输气管)星罗棋布地设置在避难层中。

这样的避难层,在火灾情况下,不但不安全,反而变成危险的场所。

因此建议《高规》中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设备机组可否裸露地设在避难层中;2)设备机房与避难层如何进行防火分隔,设备机房的门可否开在避难层中,有危险性的机房可否设在避难层中等;3)避难层中是否可以穿越风管、电气线路、管道等;4)竖向管道井是否应在避难层中切断(减小烟囱效应);5)避难层(间)的门与防烟楼梯间的关系。

三、高层建筑避难区域防火设计的建议 (一)避难区域的设置 1.高层建筑,在公共走道的尽端宜设置室外阳台,或在房间里设置敞开阳台,尤其是高层住宅的敞开阳台应限制住户擅自封闭。

2.高层建筑的裙房屋顶、中间屋顶、主楼屋顶均应充分利用作为避难区域。

3.100m以内高层建筑,在50m左右(即上海的大型消防登高车最高救援高度,各城市可根据当地消防车的最高救援高度而调整)宜设置对外敞开的避难间或避难层,在此范围内有屋顶平台的可除外。

《高规》对100m以内的建筑没有提出设避难层(间)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