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吾国与吾民》浅析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
解读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解读林语堂的翻译理论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
他倡导的翻译标准是忠实、通顺和美,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提出三项要求或者说是责任,开辟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新视角,林语堂先生以其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的工作态度,从事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为中西文化交流和沟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也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一部经典巨作,现如今已有四部翻译作品,其中,葛浩文的译本以为读者负责的思想,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巨大成功。
那么葛浩文《骆驼祥子》英译文又是怎样体现林语堂的翻译理论的呢?着重分析《骆驼祥子》,研究其中所体现的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关键字:《骆驼祥子》;忠实;通顺;美0 引言现代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祥子、虎妞等几个人物形象已广为人知。
《骆驼祥子》是最早被介绍到西方世界(以讲英语国家为主)的小说,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一部小说,其中葛浩文的译本广为流传,深得人心。
葛浩文虽有其独特的翻译方法,但也包含了许多中国翻译理论。
本文对《骆驼祥子》进行详细分析,来解说中国翻译理论家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等翻译理论。
1 《骆驼祥子》简介《骆驼祥子》于1936年出版,作者是老舍。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小说家,他用极其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祥子、虎妞等几个人物形象。
故事主要讲了军阀混乱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一生。
最初,祥子是一位勤劳勇敢有着梦想并为之而努力的社会青年,然而当时的社会给他带来的却是重重阻力:靠着自己的能力买来的车子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抢走,自己的积蓄被侦探洗劫一空,妻子虎妞因难产而死,心爱的女人小福子上吊自杀,在经历了种种悲惨事情之后,祥子的信念及梦想被现实社会一点点侵蚀,他慢慢的变得放纵,堕落,最终也没能避免自己的悲惨命运。
2 《骆驼祥子》译者葛浩文简介及《骆驼祥子》翻译背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原英文名字Howard Gold-blatt。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做简要赏析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做简要赏析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热爱之情。
文章以吾国与吾民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国家发展、文化传承、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的特点。
林语堂在文章中强调了国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国家是一个人所属的共同体,是每个人的家园。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努力和奉献。
而一个强大的国家也会给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宁。
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林语堂提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他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这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
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人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和弘扬,呼吁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林语堂关注了人民的生活和幸福。
他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关注人民的福祉,为人民创造幸福的生活条件。
他通过对中国人民生活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和关注。
他认为,只有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林语堂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热爱之情。
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和对人民的真挚情感。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和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吾国与吾民是一篇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作品。
作者通过对国家、文化和人民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热爱之情。
文章内容丰富多样,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关注。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启示。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庸》里孔子的一句话“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翻译过来大概是:中庸之道本来是离人不远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群,那就不可以称为道了。
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林语堂会把孔子的这句话放在书的首页。
看完这本书,我可能明白了。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先查了下这本书的创作背景,那是在20世纪的中国,一个处于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的中国,一方面传统的思想、生活方式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一连串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欺辱,人们对外来文化有所接触和接受,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动荡、转变的时代,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传统的文化、理念等都感到茫然若失。
在这种情况下,林语堂先生,写下了这篇《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旨在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正如赛珍珠在这本书的序所写“它满足了所有以上这些要求。
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
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由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摘录于P8)对于这一点,我十分赞同。
看着这本书,毫不夸张,有时每看一页,我都有很多的话想要表达出来,但是那一时的想法又有点缥缈。
原因应该在于,尽管隔这本书最开始创作时间已经过去了80多年,中国的改变担得起“翻天覆地”这个词。
可是,我还是能从那些字里行间看到我自己的身影,看得到很多当今中国人民的形象。
我不知道这一点是好还是坏,而凭我现在的个人素养,我也觉得要我从整体去全面的把握这本书,可能有点难度,于是乎,我就聊聊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人在《吾国与吾民》这本书的第一章里,谈了很多关于我国南北方的差异(而很显然,现在,这种南北方的差异还是存在并且比较鲜明)、退化、新血统的混入、文化的稳定性等方面。
我想谈谈我对文化稳定性的一些看法。
文章中说道“中国为什么历经周期性的劫难之后,仍能生存下来,这种种族耐力与吸收外族血统的能力究竟来自何方”(摘录于P47)接着作者又说道“这种耐力与活力,部分是体质上的,部分是文化上的。
吾国与吾民中英文书评
《吾国与吾民》《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为外国人或甚至是我们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更多地了解中国。
这本书用了地道的英语单词和闪光的句子,并且树立榜样的怎样介绍中国给世界。
有许多的成语、诗词、优雅和优雅地翻译的故事。
除了语言,书本身是值得仔细阅读和研究的。
清楚地划分成二份,九个章节,书击穿入中国的所有方面,从思想体系到日常生活,从文学到艺术。
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不仅对外国人很有用,而且有助于现代汉语。
其实,这本书看到林博士的照顾和关心他的祖国在战时,他写道:"我可以躺裸她的烦恼,因为我还没有失去希望。
"此外,字里行间看到他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为傲。
然而,在书中的几点也许右在写作的时候似乎过时。
现在,事情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些只是作者在当时那个年代的意见,因此,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主见来阅读。
例如,中国对妇女的态度改变了,消失了以及过去对小说、戏剧的偏见,和中国人明显已接受西方的食品。
但总的来说我的祖国和我的人民是一本每一个外国人和当代中国人都可以更多地从中了解中国的值得一读的书。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one of the four most distinguished work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foreignersorevenusChinesetoknowbetteraboutChina.Thebookiswrittenidi omaticEnglishwithshingwordsandpolishedsentences,andsetsanexampleofhowtointro duceChina to the world in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 are a number of Chinese idioms, poems, storiesthat are elegantly and gracefully translated.Actually, the book sees Dr Lin’s care and concern for his motherland inwartime, as he wrote, “andI can lay bare her troubles because I haven’t lost hope.” Also between the lines we see he pridedhimself on being a Chinese.However, some points in the book maybe right at the writing time seem old-fashion。
林语堂文化负载词的“音译+”策略研究——以《吾国与吾民》为例
如: 春 运 Chun Yun (a period of traveling peak
* 收稿日期2021—01—20 基金项目: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
(XSK2019A02);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jtd02)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nature™P29> ,如此,能够让读者知道“Hofng”属
于一类诗,并结合进一步的补充信息而取得理解和接 受的效果。
2. 音译十文内夹注 翻译是一种动态的滚动与阐释,即翻译具有历史 选择性)13* %因此,当纯粹的音译不足以传达原文词
语意思的时候,译者有必要添加注释做进一步解释说 明%“音译十注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把注释放 在脚注或尾注中,二是把注释放在文中,紧随音译的 文化词语之后%林在《吾国与吾民》中翻译文化词语 时较多地使用“音译十文内夹注”的翻译策略来补充 音译的不足!如此能够帮助目的语读者更方便地理解
原文词语,以便重构中国文化。比如在介绍中国戏曲 时,林用“音译十文内夹注”的方式翻译了戏剧“汉宫 秋”一词!如下所示:
原文:汉宫秋 译 文: Hankungch 'iu, ( Autumn in the Han Palace , portraying the story of the exiled imperial
译文:Hanyang: "do not push a fellow to the ■wall, is merely a matter of hanyang, to the Chinese, the Versailles Treaty is not only unfair, i0 is merely vulgar or lacking in “hangyang”. '2(P59)
林语堂翻译特点
林语堂的翻译标准: 第三,美 beauty
林语堂认为 “翻译于用之外, 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 理想的翻 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 矛盾曾说过: “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 出来, 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 感 动和美的感受”。因此, 要使译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达到与 原文近似的效果, 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就应以艺术家的眼光去 审视原文文本, 洞察原作者的心灵轨迹, 与原文中的人物一同哭, 一同笑。
林语堂的翻译标准: 第二,通顺 fluent
他认为要做到两点: 第一,须以句为本位; 第二,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
也就是说,林语堂认为译者首先“必须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 地体会出来, 吸收心中, 然后将此全句意义依中文语法译出”; 其次 要按中文心理行文, 因为“翻译者所表之思想,既本于外国文, 则不 免多少受外国文之影响, 且译者亦不应过改其本来面目” 。
谢谢观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The man of superior character is not conscious of his character, Hence he has character. The man of inferior character is intent on not losing character, Hence he is devoid of character. 在这段译文中,首先我们得知道“上德不德”、“下德不失 德”的意思分别是“有德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有德”、“没德 的人自以为自己没有失去德”。 所以译文分别加上了“conscious of(意识到)”和“is intent on(一心想着) ”对意思进行补充。另外,在形式 上“superior”与“inferior”对称、“The man of superior character”与“The man of inferior character” 对称,“has(有)”与“is devoid of(没有)”对称。这 段翻译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很忠实原文。
_吾国与吾民_MyCountryAndMy_省略_le_汉英对比研究_汉语国俗词
2007.imenting translation) ④ 意 译 法 (meaning- t ranslation) ⑤对应法 (equivalent translation) ⑥音译 (transliterat ion) ⑦音译加注释 (transliteration plus annotation) ⑧音译加直译 加注 (transliterationplusword-for-wordtranslationplusannotation)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语言国情学 的专家之一。他对汉语 “国俗词语”所下的定义为: “与我国 的政治、经济、文化, 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具有民族文化特 色的词语。”1990年在其主编的 《汉语国俗词典中》, 王德春教授 将汉语国俗词语分为七种: ①反映我国特有事物, 外语中没有对 应的词语 ( 如 “太极拳”, “四化”) ; ②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 词语 ( 如 “竹子”表示高风亮节) ; ③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词 语 ( 如 “红豆”被作为夫妇、情侣相思的象征) ; ④国俗熟语 ( 如 “守株待兔”); ⑤习惯性寒暄用语 ( 如 “哪里! 哪里! ”) ; ⑥具有修 辞意义的人名 ( 如 “红娘”表示媒人, 介绍人) ; ⑦兼具两种以上 国俗语义的词语 ( 如 “棕子”既表示一种特殊食物, 又与端午节 联系在一起, 与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有关)。
简析《吾国与吾民》的中庸思想
简析《吾国与吾民》的中庸思想摘要:林语堂先生细密观察鉴定中国人的生活,以《吾国与吾民》对中国人进行真诚批判,其中又含殷切希望。
纵观全书,中庸思想为中国人从古至今而形成的国民性之一大特点,中国人特有的普通感性、人文主义也与此相关,而林语堂本人的分析视角亦不能脱离中庸之道。
关键词:《吾国与吾民》中庸之道普通感性人文主义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首次访华,船队航行到好望角时,南半球的夏天雾中带雪。
倏然此景,马戛尔尼想起曾在伊尔库茨克担任要职并且和中国人多次谈判过边界问题的勃拉弟捷夫(俄国人)的一句话:“同中国打交道就像‘在雾中航行’一样”。
西方人的眼中,中国人说话做事云里雾里。
勃拉弟捷夫对中国人的评价有管中窥豹之嫌,中国人之所以留给外国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印象,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深谙中庸之道,不会像西方人一样对人对事直接表态。
一、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最常见的解释是“执两用中”,拒绝一切过度的道德、学理及行为,亦即“A是对的,B亦未尝错”。
中庸之道是中国人国民性的源头,迸发而出,宛若天上之水,滔滔而成中国人国民性的诸多表现特征:(一)圆熟。
中国人的坚韧不屈大都见于民族危亡社稷安危之时,其余时候中国人绝对是圆熟的,或者至少是把圆熟当作人生境界予以追求的。
圆熟既成,心智便熟。
老子去探望自己生病的老师常枞时说:“夫舌之存乎,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乎,岂非以其刚耶?”,舌存齿亡的故事千年不衰,以柔克刚的艺术千年传颂。
人若懂圆熟,便是舌头;人不圆熟,便是刚牙。
圆熟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追求。
但是,对圆熟的渴望是立足于自保视角的生存哲学,并不值得称道。
(二)忍耐。
虽然忍字心头一把刀,但中国人坚定地以为,忍耐可使自己少生是非并获得安宁。
纵观中国历史,暴君、暴政常有,却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引发老百姓的反抗。
中国人要爆发,必须忍无可忍,陈胜吴广走到大泽乡,天降大雨,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揭竿而起拼一拼,倘若当时还有其他活路,两人未必会如此义无反顾。
林语堂 吾国 吾民 译本
林语堂吾国吾民译本(中英文版)English:Lin Yutang, a renowned Chinese author, once wrote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a book that provides a profound insight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The translation of this book offers a unique perspective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China.中文:著名中国作家林语堂曾撰写《吾国吾民》一书,深入剖析了中国文化和社会。
这本书的译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去理解中国的精髓。
English:Lin"s writing styl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implicity and clarity, making it accessible to readers of all backgrounds.He effectively combines Western and Eastern philosophical thoughts, which adds depth and richness to the content.中文:林语堂的写作风格以其简洁明了著称,使其易于被各背景的读者理解。
他有效地将西方和东方的哲学思想相结合,这为内容增加了深度和丰富性。
English:The translation of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accurately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Lin"s original text.The translator successfully transfers the author"s unique sense of humor and satire, allowing readers to fullyappreciate the wit and wisdom of Lin Yutang.中文:《吾国吾民》的译本准确地捕捉到了原著的精髓。
读《吾国与吾民》有感
读《中国人》有感《中国人》也称《吾国与吾民》这是1934年林语堂的成名作,鉴于中国当时面临的窘境和危机,林语堂写下此书,他在书中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分析的面面俱到,细致入微,批判了中国人人性中的劣根性,也谈到了关于中国发展的方向,对中国文化同时讨论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区别。
十分佩服林语堂能将当时中国与中国人的特点大胆地向西方世界展示,包括其中的负面,例如消极避世,超脱、老滑、因循守旧这样的看着不舒服、敏感的形容中国人的词汇。
但是在他笔下,这些词汇好像改变了感情色彩一样,读者可以明显从字里行间中体味到作为中国人的荣誉和自豪。
而且看完之后想一想,觉得还真就那样一回事。
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更难得的,其中有众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中国人所著的书中有一个普遍的缺陷:感性色彩浓而使著作中的逻辑性不够严密,特别是有关概念、定义、解释方面。
自身的中西式混合教育使林语堂能够自如地应对思维上的差异。
比如说,他在书中另类解释这样一句话:“中国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秀的诗歌,是因为他们用肚肠来思考的。
”(这是当时西方中国盲们对中国人好吃无果的无聊讽刺。
)他的步骤是:先抛出“中国人总是习惯用感情来思维”,再引出传统说法“满腹经纶”等来证明“中国人把腹部作为一切知识和学问的贮藏所”。
再印证西方心理学家已证明的“腹部是贮藏情感的地方”得出“思考是情感越多,肚肠对一个人的思想所负的责任就越大”的结论,从而自然而然的将整句话性质和感情色彩一百八十度转变。
把犀利的箭温柔折断还回去。
随着阅读的深入,《中国人》更像是一种林语堂式的外交。
他巧妙地用没有避开任何西方敏感词的方式,使西方世界的第一道抵触封锁线失效,给人感觉,“咦,这还是一窝里斗的典型啊”,潜在为其书的认知度加分。
书中引用举例大量的西方谚语、典故、名人,无疑降低了中国生僻词汇对西方读者的障碍。
始终穿插着的以西式为主的幽默创造了一种针对西方的有趣熟悉的氛围,让人在像似听故事般被潜移默化。
读林语堂《吾国吾民》感悟
读林语堂《吾国吾民》感悟中国人的基本精神---读林语堂《吾国吾民》感悟“只有一个中国人才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
”这是一个思想家用心思考的结果,他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来剖析残酷的现实,为的是替他的国家寻找更多辨护的理由。
在《吾国吾民》中,我们看不出作者林语堂先生想使中国变得“伟大”的所谓爱国意志,但作品却明显地透出想让自已的民族能够尽快自我理解以至被人理解的焦虑之心。
《吾国吾民》是林语堂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完成的,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著作,作者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及其文化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赛珍珠在序中说此书"是关于中国最完美、最重要的一本书"、"是有关中国的杰作,全书渗透着中国人的基本精神"。
而林语堂在自序中声称:"本书不是为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西方的'爱国者'而作,只是为那些'没有失去自己最高人类价值'的人而写。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
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林语堂发挥自己“两脚踏东西文化”的优势,常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
在该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在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吾国与吾民》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
作者以一种整体式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其方方面面的精细描写让人重新认识一个伟大的国家。
“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希望”,这是林语堂写《吾国吾民》的最终目的。
林语堂把鲁迅眼中的“黑暗”看成了“麻烦”,这与其说是他比鲁迅更宽容,还不如说这个站在中西文化边缘上的人,在思考中国时有一个先在的心理基奠,那就是惊讶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存在,且被这种巨大的存在力所折服,他不得不冷静地思考并寻找这个存在的合理性。
文化回译探析
文化回译探析作者:唐莹莹贾欣岚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5期【摘要】林语堂的成名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以英语创作的,旨在向外国介绍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的生活。
通过运用文化回译的方法对译本中文言文、文化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综合论述。
认为从文化传播角度,黄嘉德的译本更符合原文创作背景并更能体现中国文化。
【关键词】林语堂;文化回译;《吾国与吾民》一、引言林语堂是世界著名学者和翻译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作家。
1935年林语堂的文化随笔著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吾国与吾民》) 在美国出版,引起巨大反响。
赛珍珠特别为本书作序,称其为“关于中国的书,一本真正的书,渗透着中国人基本精神的书”[1]这部作品的两个汉译本分别是黄嘉德译《吾国与吾民》(1936年),与郝志东、沈溢洪合译《中国人》(1988年)。
通过运用文化回译的方法从文言文和文化词角度分析两本译作。
二、文化回译回译,《中国译学大辞典》的定义为:“是指把被翻译写成另一种文字的内容再转译成原文的过程和表述”。
[2]回译除用作检验译文的手段外,还经常被用于翻译教学及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的辅助工具。
目的不同,回译的概念和方法也不同。
[3]学术界用“无根回译”和“文化回译”两个术语来描述对用非本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品的回译以及对其的文化还原。
“无根回译”即由英语回译到并不存在的汉语“原本”上来。
[4]“文化回译”是指将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翻译成B国语言,让它们回归B国文化。
[5]文化回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回译,其原文本所描述的不是原语文化,而恰恰是目标文化。
文化回译强调的是文化上的回归,就是要把这种文学作品译成目标语,让它回归到目标文化之中。
采用“文化回译”这种说法,原因是《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以英文创作的,从理论上来讲并不能算作回译。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读完《吾国与吾民》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思想之旅。
林语堂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和中国人的全景画卷,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和同胞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书中对于中国人性格特点的剖析,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林语堂先生提到中国人的“圆熟”性格,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一位长辈——我的舅舅。
舅舅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一辈子都在那片土地上辛勤耕耘。
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仿佛岁月的风霜从未在他心中留下痕迹。
舅舅的为人处世,就充分体现了那种圆熟的智慧。
记得有一年,村里因为划分农田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好几家都为了多争一点肥沃的土地,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差点大打出手。
可舅舅却不慌不忙,既没有跟着去争抢,也没有在一旁煽风点火。
他先是静静地听着大家的争吵,等众人都吵累了,他才慢悠悠地开口:“咱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了这点地,伤了和气,不值当。
地有好坏,可咱们的情谊比这地重要多了。
”舅舅的话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大家心头的怒火。
接着,他又提出了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让每家都能得到相对满意的土地。
大家听了,都觉得在理,纷纷点头同意。
这场原本剑拔弩张的纷争,就在舅舅的巧妙调解下,和平解决了。
事后,我问舅舅:“您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舅舅笑着说:“这哪是我聪明,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被一时的利益冲昏了头脑。
我不过是让他们冷静下来,看到这其中的道理罢了。
”从舅舅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那种善于调和、避免极端的圆熟性格。
他不是用强硬的手段去压制别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大家都能心服口服。
书中还谈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的重视,这一点在我的生活中也有着真切的体现。
每年春节,无论身在何处,我们一家人都会想方设法赶回老家团聚。
那几天,家里总是热闹非凡。
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则在院子里嬉笑玩耍。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
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有妈妈做的红烧肉,那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有爸爸炖的鸡汤,香气扑鼻,营养丰富;还有奶奶包的饺子,皮薄馅大,咬上一口,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中的创造性翻译——以中国文化“走出去”为视角
2018年6月第34卷第3期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Jun. 2018Vol. 34 No. 3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中的创造性翻译—以中国文化“走出去”为视角孔标u(1.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合肥230601;2.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合肥231201)〔摘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既要彰显文化的独特性又要使其融入世界多元文化体系中,以求同存异,和谐发展。
林语堂早在20世纪初亦有如此先明之举,他力排众议地以中译外和异语写作的方式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文章通过分 析林语堂文化外宣作品《吾国与吾民》中的创造性翻译案例,发现在对待文化传播和中译外问题上,林语堂以其独特的文化态度,从一个广阔的国际视野,来对中国文化信息进行创造性翻译,充分发挥了其作为译者的主体性,也彰显了其 深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双语能力和灵活的创造性翻译手法。
〔关键词〕林语堂;创造性翻译;文化传播;走出去〔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引言截至目前,虽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已取得 了较满意的成绩,但国外人对中国的了解大多还拘泥 于一些实物形式,比如中医养生、中国菜、中国服饰等 产品。
然而,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精神面貌、生活状态 等非物质形式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更 需要为世人所了解。
翻译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在文 化“走出去”战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的好 坏将直接影响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
不过,除了翻译 之外,异语写作也不失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效方 式。
由于这种方式对文化传播者或译者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因此,异语创作的作品并不多见。
正因如 此,林语堂(以下简称“林”)先生的异语创作才显得 独特而可贵。
早在20世纪初期,林就具有与众不同 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观念,他力排众议地以英语创作的 方式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堪称近百年来对外‘输 出’中国文化最成功的人物”[1]。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汉英翻译研究
统计与管理二○一六·一百家争鸣导轮到工件上表面的距离、工件厚度、下导轮到工件下表面的距离等。
在程序中需将上下面加工程序的起始点设在同一位置。
(五)大胆尝试、允许失败在上述上圆下方图形的加工过程当中,由于学生经验较少,有可能并不能给出合格的工件。
这时候就需要鼓励学生多总结经验,多次加工,甚至允许学生最后不能加工出合格零件。
因为此种异形零件在线切割加工中也属于难点,电极丝倾斜角度、工件厚度、工作液状况等都可能导致电极丝断丝或加工不能顺利进行。
在作者所带的班级中,六组中仅有两组成功。
但是从学生针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讨论中,可以清楚的知道,学生在实验当中收获颇多。
(六)甄选多媒体资料,延伸实验内容通过这两次实验,作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而且在相应章节的测验中,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这也体现出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其他的特种加工方法该如何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由于学校的现有设备有限,如何全面掌握其他加工方法也是个难题。
像快速成形实验作者联系了其他高校进行了参观实习。
可是作者也深知这样远远不够,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更应该成为他们学习这些知识技能的一个切入点,使他们能够自我主动学习。
网上资源无疑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例如在讲到快速成形加工时,选择了采用LOM技术制作的神五返回舱的坐垫(由天津大学研制)。
在激光加工中,引入了采用激光三维切割技术制造的铝合金材料的奥运火炬模型。
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网上查阅资料,并且分组讨论,明确各种加工方法的优缺点。
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不仅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且会更加积极地学习相关内容,使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实验中,而是在学生们想学习的任何时刻。
例如有的小组成员就电化学加工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搜索和学习,他不仅把电解加工、电解磨削、电镀等相关内容的加工视频下载下来,还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进行了了解,同时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微细电解加工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查阅。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自序(中英文互译)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自序(中英文互译)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Preface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自序In this book I have tried only to communicate my opinions, which I have arrived at after some long and painful thoughts and reading and introspection. I have not tried to enter into arguments or prove my different theses, but I will stand justified or condemned by this book, as Confucius once said of hi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China is too big a country, and her national life has too many facets,for her not to be open to the most diverse and contradictory interpretations. And I shall always be able to assist with very convenient material anyone who wishes to hold opposite theses. But truth is truth and will overcome clever human opinions. It is given to man only at rare moments to perceive the truth, and it is these moments of perception that will survive, and not individual opinions. Therefore, the most formidable marshaling of evidence can often lead one to conclusions which are mere learned nonsense.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such perceptions, one needs a simpler, which is really a subtler, style. For truth can never be proved; it can only be hinted at.在这一本书里头,我只想发表我自己的意见,这是我经过长时间的苦思苦读和自我省察所收获的,我不欲尝试与人论辩,亦不欲证定我的各项论题,但是我将接受一切批评。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翻译《吾国与吾民》
22
者 , 有 永 久 价 值 者 , 为 第 一 优 先 。 ”[3] 他 之 所 以 毕 生 选 择莎士比亚作品去翻译, 也是和他的这种文艺思想密 切相关的。梁实秋[3] 在谈自己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时 说,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版本问题。梁实秋想尽办 法弄到各种编本以备选, 选择时他以原文而不以其注 解是否丰富为标准, 后来大凡与莎士比亚有关的书籍 文 字 都 在 他 收 集 、参 考 之 列 , 边 研 究 、边 体 会 , 日 积 月 累 自 己 的 收 藏 竟 [3] “比 起 国 内 任 何 大 学 图 书 还 要 壮 观 一 些 ”。 最 后 他 选 定 了 由 W·J·克 雷 格 主 编 的 《牛 津 版 莎 士 比 亚 全 集 》( 1892年 版 ) , 这 个 版 本 未 经 删 节 、最 具 原 貌 , 且 行 销 广 泛 , 较 为 大 众 所 接 受 。正 是 得 益 于 梁 实 秋对于作品的精挑细选, 我们最终才能看到这部传世 巨著的诞生。归根究底, 这部作品的诞生是由译者经 选择而定的, 梁译莎士比亚诞生之日起已经打上了梁 实秋的烙印。
吾国吾民读后感
吾国吾民读后感吾国吾民读后感纵观中国历史长河,真正了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也就几个人:鲁迅,林语堂,辜鸿铭。
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前有辜鸿铭,后有林语堂,而林氏成就最高,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也最透彻。
林语堂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精神阐释给了世界,阐释给了全人类,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精神。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一生最关心两件事:文化,文章。
文化是要去研究出来,思考出来,从社会里悟出来,从典籍里读出来;文章要写出来,表达出来,不仅用母语表达,还能用英语表达。
有学人总结自己的生活,用很简洁的话:读书,思考,写作。
语堂先生也是过的这种生活。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先生的杰出之作,他将中国社会一点点的解剖,把这个社会的弊病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前进着,与此同时一些封建糟粕也跟着沉淀下来,深深驻扎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精神层面的东西却是越来越匮乏,我们不停的呼吁,却怎也抵不过人性的退化。
为什么社会上会出现郭美美,卢美美?为什么不断的有人把金钱往自己的口袋中囊括?《公共精神的缺乏》一文中,开头便指出“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族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
”的确,在中国人的本性中,习惯性的组成家庭的势力。
五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家天下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虽然,我们早在辛亥革命的时候便在制度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但这种个人主义,以另外一种崭新的方式,存活在社会中。
它就像是病毒般,可以自己不断的变异,从而产生新的个体并且在人群中广泛传播。
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曝光之前,红十字会每个月从社会各界收到的捐款都有几个亿,然而因为社会信誉度的降低,人们不再相信自己的爱心是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而是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欺骗,自己的善良反而是给罪恶的红十字会网络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吾国与吾民》浅析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作者:梁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0期摘要:以林语堂的英文作品《吾国与吾民》为研究对象,就其包含的中国文化特色词及其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林语堂翻译的精妙手法,即不局限于归化、异化,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以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写作目的。
关键词:《吾国与吾民》;中国文化特色词;翻译策略;中西文化交流作者简介:梁媛(199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2一、引言作为一个学贯中西而又颇具个性的中国人,林语堂多年旅居海外的特殊经历使他深谙西方文化,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
也正是源于此,他的许多作品“一直被视为阐述东方文化的权威著述”(沈复,1998:1)。
《吾国与吾民》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用英文著作的系统介绍中国文化的书,于1935年在美国出版并引起不鸣反响,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被印了七版,成为当时美国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由于这本书的巨大影响,林语堂被赛珍珠邀请到美国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也正是这本书为西方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窗口。
实际上,虽然这本书全部用英文写作,但里面涉及了颇多地道的中国文化,且大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学作品,这些文化概念是由中国古代文人或前辈们提出来的。
在这里,林语堂把这些含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引用在《吾国与吾民》的行为实际上就是翻译。
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吾国与吾民》可以被看作是林语堂的一部创作性翻译作品。
二、文化特色词及其翻译文化特色词有时也可被叫做文化负载词,指的是只存在于某种文化中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的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特色词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或短语,它还代表着一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
因此,我们在翻译文化特色词时要把其蕴涵的文化内涵翻译出来,这样才能达到传播民族文化,促进双方文化交流的目的。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有很多词语或短语在一种文化中是独有的,在另一种文化中很难找到与其对应的表达,从而产生了某种不可译因素,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难度大大增加。
因此在文化特色词的翻译实践中需要译者在中间搭建一座桥梁,即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同时也需要译者具备敏锐的文化意识,通过这座桥梁,最大限度地将其中的文化信息传递给读者,使源语文化在目标语文化中得以最好的体现。
三、林语堂对《吾国与吾民》中的中国文化特色词的处理手段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一书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该书对中国人民及其性格、心灵、理想等,传统的社会政治生活,传统的文化思想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做出评价,题材几乎涉及了中国的方方面面。
《吾国与吾民》的创作元素可谓是五花八门,涵盖了许多中国化的成语、俗语、诗歌及典故等,难免有很多中国文化特色词和成语俗语需要英译,书中像衙门、酒令、科举、阴阳、折福等类的充满中国特色的表达多的更是举不胜举。
林先生写作《吾国与吾民》时心中所考虑的是如何向西方人介绍纯正的中国文化,以使西方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因而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处理方法形式多样,除了翻译最常用的直译和意译,作者在翻译中国文化时采用灵活多变的处理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一)音译在《吾国与吾民》英文本中,存在大量以拼音方式出现的汉语。
林语堂采用这种翻译手段,试图在英语读者中再现书中所说汉语的拼音,避免文化内涵的流失。
比如一些人名和地名的翻译:李清照Li Ch’ingchaon,李逵 Li Keui,黄山Huangshan,汉口Hankow;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翻译:磕头kowtow,翰林 hanlin,衙门yamen,牌楼pailou等;某些中国哲学词汇的翻译:阴yin,阳yang,理li,命ming等等。
(二)杂合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交流,杂合不仅是必然存在的,而且还是最好的文化交流方式。
(姜蓓蓓,2008)为了更好地传达出译出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信息,除了拼音和纯粹的直译,杂合翻译也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
像意译加音译,如小调the odd dramatic songs (hsiaotiao);宋代理学Sung Philosophy (lihsueh);学乖了become wise (hsueh kuai liao)等。
音译加注释,如秀才hsiuts'ai(B.A.);京戏chinghsi(Peking plays)等。
第三种形式是音译加意译,如白话pehhua,or vernacular tongue;举人chujen,or candidate of the second rank。
杂合翻译的第四种形式是直译与阐释相结合,如坐吃山空:“Sit eat mountain empty”which to the Chinese clearly means that ``if you only sit and eat and do nothing, even a fortune as big as a mountain will vanish.'' (Lin. 2001:81);同心:to have the same heart, which is the word for harmony. (Lin. 2008:139)(三)补偿翻译《吾国与吾民》中包蕴了多而深的中国独特文化信息,对于欧美读者,这些信息显然是陌生难懂的。
由于中、英文的词语、文化存在非对称性,难免言不尽意。
为了译介的有效性,译者必须采取一定的补充手段,将翻译过程中漏掉的信息做出补充交代,使文化特色词得以详细说明,不仅使目标读者读懂文化词,从而彻底的理解中国文化,还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在《吾国与吾民》中林语堂先生大量地运用了补偿翻译来解释文中出现的文化特色词汇,例如:(1) The Chinese word for moderation is chungho(中和),meaning “not extreme and harmonious,” and the Chinese word for restraint is chieh(节), which means "control to proper degree.” (Lin,2009:114)Through the Ming and Ch'ing Periods, Ch'inhuaiho(秦淮河),the dirty creek in front of the Confucian Temple at Nanking, was the scene of many a love romance. (Lin,2009:164)(四)置换翻译置换即用目的语中相应的文化特色词取代源语中的文化特色词。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汉语的许多文化特色词无法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翻译,为了把源语中的文化信息明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往往采用此译法。
以下是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采用置换的例子:(1)Confucianism stands for this, because as early as the Book of Rites there occurred the phrase,“Courtesy is not extended to the commoners, and punishment is not served up to the lords.”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Lin,2009:202)“庶人”指的是没有官职的百姓。
庶人一词在唐朝之前经常用,但之后就很少使用。
“大夫”指的是一种官方头衔,在汉代位于士和卿之间。
因为这两个术语“庶人”和“大夫”这两个术语带有丰富的文化信息,直译可能会令读者感到奇怪或莫名其妙,因此林语堂在目标语中选择了两个相似的术语替换他们。
“the commoners”和“the lords”在英语文化里指的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所以目标读者非常熟悉这些术语并且易于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意思。
(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蹄。
无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The rain on the river is mist-like, and the grass on the banks is high.The Six Dynasties passed like a cream, and forlorn's the birds' cry.Most heartless of all are the willows of the palace walls,Even now in a three-mile green, lurid resplendor they lie. (Lin, 2009:256)“里”在中国是距离的度量单位,在中国1里等于0.5公里。
”mile(英里)”是西方国家表示距离的一个计量单位。
尽管三英里与十里的距离不完全相等,但这种翻译对于英语读者来说却是易于理解也符合习惯,如果为了准确而译为ten -li就显得怪异了。
四、结语由《吾国与吾民》中鲜明的例子可以看出,林语堂用流利、清晰的中国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不仅合理,而且成功地为西方人所接受,实现了中国文化的跨语际传播。
林语堂的中国英语写作独具匠心,是被中国文化和思想方式所丰富了的英语,正如林语堂自己所言“自我反观,我相信我的头脑是西洋的产品,而我的心却是中国心”(子通2003:3)。
总之,在《吾国与吾民》这部作品里,林语堂先生灵活运用各种处理方式,既很好地传达了中国文化内容,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又符合英语规范,语言流畅优美,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西方极受欢迎。
参考文献:[1]Lin Yutang.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2]姜蓓蓓.论后殖民翻译中的杂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黄嘉德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沈复.林语堂译《浮生六记》出版说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5]子通.林语堂评说七十年[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