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 译研究

合集下载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

- 20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银川能源学院外国语学院/侯智媛【摘要】近年来,各国主流媒体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成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不断引发网友及翻译工作者的关注。

本项目旨在研究涉及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方法,为译者能够更好地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提供参考指导,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输出和传播。

【关键词】中国文化 特色词语 翻译愈来愈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中国不再是“失声的中国”,中国文化的强势,让他们把目光转移到汉语研究上,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友好和融洽,以及国外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又一股“中华热”与“汉语热”。

我们应该把握契机,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与各国人民和民族的交流,使其他民族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从而,促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发展。

从这方面来讲,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无疑是介绍中国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虽然,我国翻译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反映了我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蕴含中国民族特色,其翻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具有“实效性、创造性和不可替换性”等特点。

因此,相对应的英译几乎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鉴,这就需要译者的独创。

同时,由于外译的需要,新词语翻译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由于译文的受众目标,多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读者,因此,信息的反馈比较滞后,难以针对读者的接受度对问题译词进行改译或打磨润色,错译、误译就在所难免。

因此,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理论及其策略研究还有很大的不足,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打磨和探索,用承优和创新的精神去填补空白。

一、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概念及内涵中国文化特色词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特色词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即发源于中国,基于中国特色文化、社会、人文环境等所产生,仅存在于中国的事物、事件等的词汇。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汉语 2000字中文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词语更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词语,并进行汉维翻译。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仁爱、礼义、忠信、廉耻等道德伦理观念,提倡礼仪文明、孝悌忠信、君臣义务等传统道德标准。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返璞归真”,提倡自然无为、隐逸清心、超然物外等思想观念。

3.儒道合一:儒道合一是一种哲学思想,融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注重修养修身,追求圣贤之道。

4.文化传统:指口口相传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多年来形成的历史传统、道德规范、文学艺术、社会风俗、民族风情等。

5.礼仪文明:指社会礼节、礼貌待人、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儒雅风采:指具有儒家风范和高雅风采的举止态度和修养品质。

7.传统美德: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受到推崇的美德品质,如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等。

8.中华经典:指中国传统典籍,如《易经》、《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9.国粹传承:指中国国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0.民族风情:指中国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特色。

二、汉维翻译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3.儒道合一:儒道合一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4.文化传统:文化传统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5.礼仪文明:礼仪文明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6.儒雅风采:儒雅风采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7.传统美德:传统美德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 8.中华经典:中华经典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9.国粹传承:国粹传承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10.民族风情:民族风情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

浅谈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浅谈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浅谈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摘要:英语在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

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等的语境,而成为英汉翻译的一大难题。

这种语言的特性又使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在英语中只能找到部分的对应的词语,甚至根本就没有对应,于是,出现词语空缺和翻译的局限性。

分析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和前景;在翻译技巧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中国特有表达方式的翻译方法。

除此之外,本文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翻译技巧一、引言作为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处于特定的语境中,语言的频繁使用,必然引起语言的变异,中国英语也因此应运而生。

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不一,角度也不相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定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由于文化差异,语言之间的不可翻译性成为翻译界一个永久的问题,具有中特色词汇和表达出于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等而成为英汉翻译中的一大难题。

二、中国特色英语中国特色英语,是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

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例,介绍了多个时期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

这些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

如“科举”、“五四运动”、“白话文”、“人民公社”、“四个现代化”这些不属于英语国家所惯用的词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

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这个提法肯定了中国特色英语现象,也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

总体来说,中国特色英语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具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其传统的文化思想自然反应到语言上。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点。

文章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认识到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内涵、特点、价值理念、礼仪文明、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当代价值、传承与发展、重要性1. 引言1.1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内涵,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汉维翻译,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的汉维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价值的传递和传承。

这些特色词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涵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通过深入解读这些词语的含义和历史渊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是一门独特而宝贵的文化形式,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年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的结晶,包含了丰富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族和社会的伦理道德,强调孝道、悌道、忠道、义道等传统道德观念,倡导人们以诚信、孝敬、忠义为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文精神,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美、艺术美、哲学美、文学美等美学追求。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作者:钟璨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7期摘要:中国特色文化在传播之中,对于词汇的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为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方法;策略引言在我国文化不断发展和传播之中,我国的特色词汇在翻译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些词汇的准确翻译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多个方面。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就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了翻译方面的研究。

本文从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和分类进行出发,并对中国特色词汇在翻译过程之中出现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叙述,将翻译过程之中使用到了音译方法、直译方法、直译加注释方法、音译加注释方法以及意译方法进行就全面的介绍,将其中包含的差异进行解释,从而为中国特色词汇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葛传椝最早将“中国英语”概念进行了提出。

他认为不论是传统的旧中国还是新中国,在表达过程之中会将我国传统特有的一些事物进行表达的。

例如,古代的科举考试、翰林院,近代的五四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等等,这些词汇在英语民族之中都不是常用的词汇,这些词汇可以成为“中国英语”。

由于“中国英语”的出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播。

中国英语和其他国家的英语进行比较,例如英国、美国或者是加拿大等等,中国音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表达方式也非常的合理。

很多学者对中国英语有着一定的界定,将中国英语作为规范英语为中心,将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定事物进行充分的表达,不会受到汉语母语的影响,采取音译和语义的方法将中国英语增加到英语交际之中,这就是中国特色词汇。

[1]中国英语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特征,在音位、词汇以及语篇等三个方面进行表达。

葛传椝对中国英语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中国英语和其他国家的英语有着相同的地方,由于中国英语具有客观的特点,在长时间发展之中不会衰落。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中文摘要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被译成英语的方法,它们分别是音译、直译、意译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大家基本了解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交际是怎样被转换并被使用的,逐渐融合进传统英语中的,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将浅谈中国特色词汇所对应的特别的英文词汇出现的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并对文化差异进行细分详细阐述。

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差异;翻译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TranslationAbstract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 and of course, 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 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 English, and how they gradually integrate in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In addition, the paper is to expose in detail lexical gap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urthermore, it also offers some views on the prospect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一、前言英语从它传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就发挥着强大的交流作用,同时也开始了在中国发展的过程。

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选择

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选择

提出的“ 三个代表” ( t h r e e r e p r e s e n t s ) 已为国际社会 认 可 和接 受 , 同样还 有 铁饭 碗 ( i r o n r i c e b o w 1 ) 、 一 国
两制 ( o n e c o u n t r y , t w o s y s t e ms ) 、 四项 基 本 原 则 ( t h e f o u r c a r d i n a l p i r n c i p l e s ) 、 物 质 文 明( m a t e i r a l c i v i l i z a —
直译 , 也 就是 翻译 过 程 中在重 视原 文前 提之 下 , 维持 原有形 式 , 根 据 字 面 进 行 翻译 是 非 常 普 遍 的 翻 译手 段 。在 翻译 目的方 面 而 言 , 翻译 所 有 行 为 均 要 将工作者翻译 的实际 目的当作工作中心。奈达对翻 译 的论述 是 “ 从语 义 到 文 本 在译 语 中用最 近 似 的 自
2 0 1 3年第 O 1 期 第2 9卷 ( 总3 2 5期 )
吉林省教 育学院学报
J 0URNAL oF EDUC I 】 | 0NAL S TⅡ ’ Ur E 0F J I LI N PROVI NCE
No . 01, 2 0 1 3
V0 L 2 9
To t a l N 3 2 5
p r o j e c t ) 、 红卫兵( r e d g u a r d ) 、 菜篮子工程 ( V e g e t a b l e
需求 相一 致 , 与 国外受 众 思维方 式 相一致 。 ( 一) 翻译 的基本 手法
1 . 直译
音译 , 就 是把 “ 把一 个 国家 或 民族 的 人名 、 地名 或其 他 名 词 的 读 音 译 成 另 一 个 国 家 或 民 族 的读 音” 。 在 具体 实 践 中则 用 发 音 近似 的汉 字 将 外 来语 翻译 过来 , 这 种用 于译 音 的 汉字 不 再 有 其 自身 的原 意, 只保 留其 语音 和书 写 形 式 , 音 译 法 的 使 用 领域 ,

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的英语翻译特色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的英语翻译特色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的英语翻译特色研究作者:王敏霞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重要,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已然成为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就首先必须通过翻译来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

在英文作为全球最广泛通用语言的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的英文翻译特色研究时要重视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从而展现给读者最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使读者在可接受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体验异域风情。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英译;文化交流;翻译策略0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共享化,当今世界正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着。

世界各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和活跃。

文化在中国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的英译特色研究尤为重要,而英译的准确性对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影响重大。

1 中国传统文化与翻译的联系20世纪,人们开始将翻译研究与文化交流联系起来。

当时,卡撒格兰德就提出了“译者事实上不是在翻译语言,而是在翻译文化”的言论。

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开始逐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翻译的功能早已不局限于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多是在促进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与文学兴衰演变的记载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文化。

[1]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翻译才能发挥突出的效能。

这就要求现在的翻译工作者具备深刻的文化意识和强大的文化理解力,能够在翻译原语文本时,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实现异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千年的演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之翻译过程中的诸多其他因素影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难上加难。

不同的专用词汇承载着不同的特定文化内涵,它是英文翻译特色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之君子一词,作为历史悠远、极具丰富内涵的文化承载词,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特色新词的数量和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

这些新词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创新,为国际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资源。

然而,如何准确、恰当地将这些新词翻译成英文,成为了当前翻译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现状及其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新词的定义、来源和分类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借译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提供更为准确、规范和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促进中国特色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交流。

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翻译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词的概念及分类中国特色新词,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以及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新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源于汉语的创新词汇、外来语的音译或意译、以及网络流行语等。

这些新词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词汇:这类词汇是基于汉语自身的构词规则和语义演变而产生的。

例如,“互联网+”“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这些词汇都是基于中国特有的政策、经济或社会现象而产生的。

外来语音译: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外来词汇被引入汉语,并通过音译的方式转化为中文词汇。

例如,“咖啡”(coffee)、“披萨”(pizza)、“迪斯科”(disco)等。

外来语意译:除了音译外,许多外来词汇也被直接意译为中文,以保持其原有的含义。

中文四字成语英译研究

中文四字成语英译研究

中文四字成语英译研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文四字成语——这一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化内容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四字成语的翻译也是汉英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就对一些中文四字成语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一些中文四字成语以及英译的例子和翻译方法。

标签:四字成语;翻译;英语中文的四字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逐步加深。

特别是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越发浓厚。

与谚语、俚语等不同,汉语四字成语更以其对仗工整,音韵对称的美学功能和修辞特点而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中国的四字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经典、著名著作、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者是民间长期约定俗成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浓厚的民族色彩特征。

那么,为了更好地探讨中文四字成语的翻译思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西文化差异之所在。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客观的反映,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共同感受,所以不同的文化有不少重合处(cultural overlaps)。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同一名词会有相同的内涵意义或者联想意义。

比如狐狸都比喻为狡猾,猴子都比喻为机灵。

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民族往往用不同的名词来比喻表达同一思想。

例如:汉语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英语用“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成语就好像一面镜子。

它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文化的特点。

汉英成语的差异正说明了这点。

汉英文化的差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比喻上的不同中国人常常用“杀鸡取卵”来比喻一个人贪心过甚,以至于一无所得。

而英语则用“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来表达这个意思。

还有如: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无风不起浪No smoke without fire.湿得像落汤鸡As wet as a drowned rat.蠢得像猪As stupid as a goose.二、地域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常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一般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涌现。

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

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

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阴刘凡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摘要]中国特色词汇蕴含着大量的文化背景信息,探讨其文化内涵及英译原则,有助于更好地达到文化外宣的效果。

当今在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实践中充分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减少语言学习中由社会文化带来的障碍。

因此,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指导,从跨文化交际、对外交流和特定文化语境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的英译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翻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翻译策略。

[关键词]纽马克翻译理论;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1)06-0030-031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当前,我国迈入了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时代发展不断涌现出大量反映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科技进步等领域变化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些词语的正确翻译,对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行政策和对外宣传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利用中国的特色词汇把中国的先进文化介绍给世界,使华夏文化适应当代社会,与现代文明协调,并保持自身独特的魅力,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

因此,解决存在的问题,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研究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中国特色词语翻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翻译工作中的翻译策略和原则。

本文在探讨中国文化以及特色词汇的相关理论后,指出了特色词汇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翻译的原则,并通过对具体译例的分析,提出翻译的主要策略:归化与异化,旨在启示译者对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英译应予以足够的认识,提高文化意识。

2本研究的目的及现状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用各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对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英译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索。

中国特色文化词英译

中国特色文化词英译




c.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 生事,而且我还没趣。(第二十七回)

Y: “Desperation drives men to rebel and a dog to jump over a wall.” If she thinks I know her secret there may be trouble, and that would be awkward for me. (Chapter 27)


民族象征

the Chinese dragon


龙的东西方差异
汉译英时的增省

Beowulf

Isabellla: It's a brother's duty, dear Edgar, to introduce his sister to some other type than fops and pale young poets. Edgar: Oh, you want a dragon? Isabella: Yes, I do. With a fiery mustache. (Wuthering Height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第四十二回) Y: One doesn’t expect ivory from a dog’s mouth. (Chapter 42) H: One doesn’t expect ivory from a dog’s mouth. (Chapter 42)



e.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 “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 (第七十四回) Y: It’s only for Her Ladyship’s sake and because you’re old that I call you “nurse”, but like a dog counting on its master’s backing you’re always making trouble. (Chapter 74) H: It seems that the respect that I and the others show you, even though it is only for Her Ladyship’s sake and out of consideration for your age, merely encourages you to make mischief for us and abuse your borrowed powers. That, in all conscience, is hard enough to bear. But now, to lay hands on me - that is really too much! (Chapter 74)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中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是反映中国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的汉维翻译。

1. 仁(rén):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代表着人道主义、善良、关爱他人的道德理念。

2. 礼(li):礼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尊重、谦虚、恭敬等。

3. 忠诚(zhoțn'kun'):忠诚是指对国家、家庭、朋友等的忠贞不渝的态度和行为,代表着忠诚精神和品德。

4. 和谐(héxié):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平衡发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和平与稳定的价值观和理念。

5. 儒学(rúxué):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强调个人修养、敬天爱人、尊重礼仪等。

6. 道德(dàodé):道德是人们理解善恶、评判行为的准则,具有普遍的规范和规定。

7. 琴棋书画(qíngqíshūhuà):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艺之一,分别代表了音乐、棋类游戏、书法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8. 文房四宝(wénfángsìbǎo):文房四宝是指中国古代文人学士所使用的四种书写工具,分别指毛笔、宣纸、墨汁和砚台。

9. 元宵节(yuánxiāojié):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人们会吃元宵、赏灯笼、放烟火等庆祝活动。

10. 四合院(sìhéyuàn):四合院是传统中国建筑形式的一种,由四面围成中心庭院的房屋组成。

11. 中国结(zhōngguójí):中国结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由多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代表着吉祥和团结。

12. 诗词(shīcí):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形式,具有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意象,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英译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英译

中文摘要ﻫ特色词汇就是中国研究中相当重要得一部分。

中国特色词汇就是表达中国文化中得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得内涵,当中国得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得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就是怎样不失原味得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得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特色词汇得被译成英语得方法,它们分别就是音译、直译、意译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大家基本了解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交际就是怎样被转换并被使用得,逐渐融合进传统英语中得,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得需要。

除此之外,还将浅谈中国特色词汇所对应得特别得英文词汇出现得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得词汇空缺。

并对文化差异进行细分详细阐述.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得前景得瞧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差异;翻译ﻫﻫAbstractﻫ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and of course,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Chinese culture、With thewid e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 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English, and how they gradually integrate in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munication in English、In addition,the pap er is to exposein detail lexical gap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urthermore, it also offers someviews on theprospect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ﻫKey words: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translation一、前言英语从它传入中国得第一天开始就发挥着强大得交流作用,同时也开始了在中国得过程.而当中国改革开放,,,技术,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发生急剧变化得时候,一批又一批新词新语也应运而生,其数量得成长速度之快令人应接不暇。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探究【开题报告】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探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英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探究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语言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沟通、丰富人类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趋同和融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研究课题。

(黄成洲,2009)翻译与文化有着血肉的关系,翻译不但要跨越语言的障碍,而且要逾越文化的鸿沟。

(包惠南,2003)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局部的交叉、碰撞和冲突,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

(Eugene A. Nida,1993)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金惠康,2003)世界上的文字体系大致可以归属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音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意文字(拼音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汉语词义比较窄,较为精确、固定、比较严谨,因而词义的伸缩性和上下文的依赖性就比较小,独立性就较大。

”(申清丽,2010)中国词汇的三个特点:1.言简意赅,涉及面广;2.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3.旧词通过引申、比喻等途径被赋予新的途径。

(林逸,2007)语言是社会镜象,又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流露。

(赵明,2003)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它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

当不同语言群体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词汇空缺。

(包惠南,2003)词汇空缺是指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议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

(傅晓玲,2004)词汇空缺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包括民族文化性很强的人名、地名、新词、术语等等。

造成词汇空缺现象的因素有很多。

一是传统积淀历史文化因素。

二是地域文化因素。

(刘艳群,2008)英国是一个岛国,而汉民族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1. 尊师重道-TeXin-Degwar:尊重老师和恪守道德准则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2. 和衷共济-Hemhah-Trexem:指不同观点的人可以合作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

3. 因材施教-Yinjeh-Shijaw: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4. 家和万事兴-Khaqin-Dizèèdaw:指一个家庭和睦相处,一切事情都能够顺利进行。

5. 忍辱负重-Renruh-Fuzhong: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够忍耐和承受重负的精神品质。

6. 博学多才-Bokhok-Duohaw:指一个人知识广博,才干出众,能够在多个领域发挥其才华和能力。

7. 求真务实-Qiuqin-Wusheh:指坚持实事求是,不谦虚不虚荣,注重实际行动和成果的传统价值观。

8. 平等互惠-Pingdeng-Huhjwah:指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平等和相互帮助的理念。

9. 勤俭节约-Qinjen-Zesyé:指节制浪费,注重勤劳和节俭的传统生活方式。

10. 德才兼备-Deka-Jianbeye:指一个人既有道德品质,又具备才华和能力的综合素质。

11. 克己奉公-Kahji-Fungee:指为公共利益而自我克制和奋斗的精神品质。

12. 以人为本-Yiren-Wobun:指在任何事务中,都应该以人的幸福和福利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13. 明礼诚信-Mihnli-Cheinkshin:指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观念。

14. 敬老爱幼-Jingle-Aiyou:指尊重老人和热爱孩子的传统文化现象。

16. 君子之交淡如水-Junzi-Dzhihow Damrwash:指因为道德卓越而建立的朋友关系,纯洁无私,像水一般清澈。

17. 诸恶莫作 Ya-shlemua-Tashym:指坚持不做任何恶劣的事情。

18. 以德治国-Yiden-Zigū:指在国家治理中,依据道德准则,注重教育和德行的传统文化思想。

话语权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

话语权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

话语权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引言一、中国特色词汇的独特性中国特色词汇是指那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独特含义的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比如“禅宗”、“道家”、“儒家”等词汇都是中国特色词汇的代表。

这些词汇在英译时存在着独特的困难。

这些词汇往往是特定历史背景和中国文化传统的产物,其含义和内涵并不容易用简单的英文词汇完全表达。

这些词汇与中国特有的宗教、哲学和思想体系紧密相连,很难找到英文词汇与之相对应。

这些词汇所蕴含的情感和想象力也难以完全通过英文词语传达。

二、话语权视角下的英译难题从话语权的视角来看,中国特色词汇在国际交流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外国学术界和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认知常常是片面和误解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就更加显得重要和困难了。

一方面,英文译者往往对中国特色词汇缺乏深刻的了解,他们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进行英译,导致了词汇含义和内涵的丢失。

由于英文在国际交流中的主导地位,外国读者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认知也是受制于英文译法的。

这种单一化的认知模式会导致中国特色词汇在国际传播中丧失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魅力。

针对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译时所面临的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1. 尊重原文内涵在进行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时,我们必须尊重原文的内涵和特色。

不能简单地依靠字面意思进行译文,而是要深入挖掘原文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力求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精神和特色。

2. 借鉴传统翻译技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翻译传统,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翻译技巧和经验。

比如夹注、蕴涵、音译等翻译手法都可以被运用到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中,以此来增强译文的文学性和内涵。

3. 多元化的译法面对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译时的困难,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译法。

通过对比和对照不同的译文,我们可以找到更恰当的译法,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和内涵。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式分析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式分析

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式分析摘要: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中,通过对特色词汇的了解,总结当前特色词汇英文翻译中的不足,总结行之有效的翻译方式,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的准确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翻译意愿;灵活搭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增长,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准确的英文翻译帮助其他国家更多的了解中国。

但是当前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存在一些问题,翻译准确性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所以必须优化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式,保证特色词汇翻译准确性。

一、中国特色词汇介绍国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而文化需要通过文字进行展示,随着历史的发展,各种文化都也具有了属于自身独特的文化财富。

在中国特色社会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词语,可以代表我国全新时期的各种事件与现象,并且包含了各个方面,如政治、历史、生活、社会等方面。

作为代表我国发展进程的文化符号,中国特色文化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走出战略实现的程度与中国特色词语英文反应的精准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1]。

通常情况下,中国特色词语主要具有我国文化的独特性,同时其具有的含义也以新为基础,英语翻译是时无法及时精准的发现相对应的词语。

由于中国特色词语主要是以我国国情发展为支撑逐渐形成的,因此开展英文翻译时有着较高的难度。

二、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问题剖析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文化。

国家整治与经济交流频繁,文化相互碰撞中,需要对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提高重视,以准确的英文翻译表达出中国特色词汇。

但是在实际翻译中,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存在如下问题:(一)翻译意愿不准确在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中,经常出现直接翻译,导致翻译结果与意愿不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 【摘要】近年来,各国主流媒体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成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不断引发网友及翻译工作者的关注。

本项目旨在研究涉及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方法,为译者能够更好地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提供参考指导,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输出和传播。

【关键词】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 愈来愈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中国不再是“失声的中国”,中国文化的强势,让他们把目光转移到汉语研究上,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友好和融洽,以及国外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又一股“中华热”与“汉语热”。

我们应该把握契机,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与各国人民和民族的交流,使其他民族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从而,促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发展。

从这方面来讲,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无疑是介绍中国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虽然,我国翻译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反映了我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蕴含中国民族特色,其翻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具有“实效性、创造性和不可替换性”等特点。

因此,相对应的英译几乎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鉴,这就需要译者的独创。

同时,由于外译的需要,新词语翻译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由于译文的受众目标,多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读者,因此,信息的反馈比较滞后,难以针对读者的接受度对问题译词进行改译或打磨润色,错译、误译就在所难免。

因此,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理论及其策略研究还有很大的不足,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打磨和探索,用承优和创新的精神去填补空白。

一、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概念及内涵 中国文化特色词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特色词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即发源于中国,基于中国特色文化、社会、人文环境等所产生,仅存在于中国的事物、事件等的词汇。

中国文化特色词指中国语言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一些概念、政治术语、短语和汉语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词语等。

或者,所谓中国文化特色词,是相对于普通词汇和外语词汇而言的,是汉语语言文化中独特的语言现象,或者说它是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突显出来的。

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文化特色词要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并被外国人所接受。

二、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也拥有广博深厚的语言?e淀。

记录、保存和反映这些独特中国特色文化的词语不计其数,尤其经济领域和民俗文化领域是中国特色文化的精髓和典型代表。

1.实效性、创造性及政治色彩。

从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到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的今天,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在特定的时代和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如: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改革开放(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变化(a socialist culture that is distinctly Chinese, prescience and people-oriented)等等。

这些词语无一不打上了某种特定时代的烙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译文的实效性和创造性都是无可替代的。

任何一个特点的缺失都会使得译文晦涩而失真,最终无法客观、真实地反应该语言文化背景的特色。

2.不可替代性。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词语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有争议的内容上,因具备“不可替换性”的特点遭遇到大量的误译、错译。

例如:借花献佛(borrow a bouquet of flowers or anything else to make a gift of it)、回头是岸(repent and be saved)等等。

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分类 中国文化特色的含义相当广泛,我大致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例如,我国的政治制度概括起来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In summary of political system in China mainly include the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system,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system, etc.)。

2.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例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外贸体制改革(The theory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Reform of foreign trade system),人事制度改革(Reform of personnel system),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The theory on the initial stage of socialism),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One focus, two basic points),以经济建设为中心(Focus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dhere to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坚持改革开放(Adhere to reforms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3.文化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例如,传统饮食Unique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s:馄饨wonton,锅贴guotie (fried jiaozi),花卷steamed twisted rolls;日常生活用词The classification for the Commodities:速冻食品frozen food,牛产品dairy products,包装食品packaged foods,清洁用品cleaning supplies,个人护理用品personal-care supplies;家用产品Household Department:缝纫机sewing machine,热水器water heater,电炉electric cooker,高压锅pressure cooker,水壶kettle,切菜板chopping board,锅铲truner,切肉刀cleaver。

四、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 词汇空缺通常指一种语言中体现其文化特点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往往缺失,没有恰当的对应或对等成分。

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空缺现象。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

这是翻译的基本性质,因为翻译的直接对象语言总是与文化密切相连。

英语和汉语分别代表和反映的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典型代表。

由于地域、社会发展和宗教的影响,这两种文化之间出现文化空缺是常有的事,也给汉英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有广泛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预设,而且要有正确的文化翻译观。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的深刻差异,许多中国文化特色词在西方语言文化中找不到对应表达。

这种语言的不可译性,困扰着众多译者。

因此,为确保对外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积极探索可行的翻译方法来弥补此类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

汉斯?威密??(Hans. Vermeer)创立的翻译目的论成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而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词汇是凝聚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在翻译时,在保留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其复杂性不言而喻,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汉英翻译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指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有保留原文形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如:红包(red packet)、铁饭碗(iron bowl)等等。

但是直译常常会造成翻译出的文章显得刻板。

直译与解释结合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古代习俗文化的特色词上,有时也用直译和解释结合的方法。

比如“裹足”:bound feet-a vile feudal practice which crippled women both physically and spiritually。

2.音译法。

音译指的是把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名、地名、或其他词的读音译成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读音。

如:馄饨(wonton)、功夫(Kung Fu)、麻将(mahjong)。

在处理中国文化特色专有名词时,使用音译方法能让目标读者重建未知译文的发音方式。

从而感知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真正主题或主体,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意象亏损。

音译与解释的结合,此方法多用于翻译一些复合词,它们既保持了中国特有事物的原味,又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如:炕-kang(a heatable brick bed) 3.意译法(直译或音译加注释)。

意译指原文的有些内容与形式不宜用译语直接表达,而是经过解析后以另外的形式表达出来,重在再现原词汇的蕴意,不拘泥于表面文字。

如:大排档(sidewalk snack both)等等。

单纯直译汉语习语会让译文变得不伦不类。

分不同情况,当西方语言文化中偶然存在与汉语习语重合的联系意义时,直译能够保存原有意象而又不曲解原文;当两者间不存在完全或近似重合的意象表达时,译者可以使用意译的方法,借用目标语近似意象重现原文文采;而当单纯解释某一汉语习语无法让目标读者产生共鸣,译者就应不拘泥于原文而通过读者可接受的方法意译出来。

当译者遇到这类高度概括的数字缩略词时,一般可通过直译加注释的方式还原汉语特点同时传达真实意图。

意译与解释结合,这种译法在政治性词汇最常用。

如: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s-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represent the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当翻译者在完成具有高度创造性、时效性的汉语新词翻译工作时,多采用意译、移译、回译的方式以目的语文化已存在或可理解的译文准确展现原文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