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论教养》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3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罗迦8226;费8226;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论教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4)写作练习:通过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实践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论教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教养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6. 表达能力的发展: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将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7. 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将能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教养的重要性,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8.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文章中的观点,学生将能够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1.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准确、流畅的表达能力。
2.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文章中关于教养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教养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解教养的含义上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对于教养的深层含义和它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明白。因此,我决定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教养的重要性。这个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们通过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了教养的含义。
此外,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对于论证方法的不熟悉。他们不知道如何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不知道如何从中提炼出有说服力的观点和构建论证体系。因此,我在课堂上花了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和演示论证方法,并让学生们进行一些实践练习。这个方法也收到了一些效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表达中,明显更加熟练和有逻辑性了。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1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利哈乔夫所写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通过列举“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人的种种表现,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帮助人们理解教养的真谛。
文章观点鲜明,论述有理有据,语言简练生动,是一篇可以作为典范的议论文。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仍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文章观点的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文章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文章中涉及的文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对文章观点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2.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探究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读书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选5篇)
《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篇1教材分析《论教养》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提高我们对人生的认识。
学习本单元的,要了解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提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掌握重要的字词。
2、自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找出作者的观点,通过课文内容讨论,理清文章思路。
3、自读课文,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4、体会交流,谈谈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安阳的狗叫人事件的图片和资料。
同学们怎么看待事件中的狗的主人。
学生讨论交流。
我们为什么比较反感,是因为养狗的人没有教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苏联作家利哈乔夫的一篇关于教养的文章。
二、自读课文,基础检测1、注意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2、找一找每一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师引导小组学生交流三、自学探究,明确观点1、关于教养,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转化一下思路:怎么做,才能有教养?作者在文中怎么论述的。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结尾重提,深化中心。
四、自学探究,明确思路借助文章的助读提示,讨论以下问题?1、引导学生勾画出“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表现。
作者这样安排的顺序有什么秘密?举例、对比,突出有教养的必要和重要。
引导学生思考“先写有教养,再写无教养,也是对比,可以吗”,让学生明白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8课论教养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论教养》这篇课文。我注意到,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表现出对教养话题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发现理论介绍环节学生们听得比较认真,但对于教养的深层含义理解还不够透彻。在案例分析时,我试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体会教养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教养的含义和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教养相关的实际问题。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在不同场景下,教养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都进行得相当顺利。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角色扮演,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但同时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教材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主导者。我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内向或不太自信的学生,我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养的基本概念。教养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它是社会交往的基石,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作家利哈乔夫。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哲理,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教养的内涵,懂得做人的道理。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人生哲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文中一些句子含义深刻,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文章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如何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难点:分析课文结构,深刻理解文章的寓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利哈乔夫及其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
3.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教养的认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养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教养的短文,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观点阐述。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程度。
《论教养》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初三学期秋季课题《论教养》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结合旁批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听几段小故事——一个妈妈带着一岁半的婴儿上飞机,怕孩子会吵闹,给周围旅客每人发了一份小礼物,并附了一张卡片:大家好,我是来自芬兰的小男孩,妈妈担心我的哭闹会打扰到您,这里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减轻您的困扰。
在火车站,自动取票机前排着长队,有个女孩的车快开了却还没取票。
她跑到队伍前面跟排在第一的小哥哥说:“可以让我先取吗,我的车快开了!”小哥哥说:“好,你先取吧。
”然后走到队伍的末尾,重新排队。
刚刚下完一场雨,公交车缓缓靠近。
一个农民工迟迟不肯上车,他在路边仔细将鞋上粘满的泥土蹭掉,因为没蹭干净,上车后他一直把脚悬着。
在拥挤的地铁上,一个小孩子总说累,想坐着,姥姥就蹲下让外孙坐在自己腿上,并在他耳边悄悄说:“这些叔叔阿姨上一天班很累了,你都5岁了,可以自己站好,不需要让座啦!”同学们,顾及别人,不影响他人,无关贫富,教养是温暖世间的一盏明灯。
那么,什么是教养?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今天我们就跟着苏联学者利哈乔夫学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认识作者利哈乔夫,苏联文艺学家、文化史家,是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
这位良心作家擅长启发年轻人,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就是写给青少年的,里面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第9课《论教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论教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体会本文语言严谨的特点,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4.理解教养的内涵,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教养的内涵,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人们相互行礼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样的人给你怎样的印象?明确:这样的人我们会说他们“有教养”。
2.引出课题:那什么是“教养” 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共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二、作者简介1.展示作者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相关信息:是 20 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
著作有《善与美书简》《思考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等。
俄罗斯的 20 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 20 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补充作者的生平经历: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 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28 年,因质疑苏联政府简化俄语字母表的改革,被关入集中营四年。
1938 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入侵时,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 1946 年至 1953 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 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 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三、背景链接1.展示相关信息:此文就选自于他写的著作《善与美书简》。
九年级上册语文8课《论教养》预习+教案+课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8课《论教养》预习+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文明与教养”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教养的定义,探讨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举例论证教养的重要性,以及探讨如何提升个人教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养的定义,认识到教养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个人教养,使其成为具有文明素养的现代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教养的定义和体现,以及如何提升个人教养。
难点:通过具体事例论证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教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教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教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讲解教养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教养的内涵。
3.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并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作者如何通过举例论证教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事例论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6.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升个人教养,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教养的定义2. 教养的重要性事例论证日常体现3. 提升教养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教养在我心中”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2. 答案要点:论述教养的定义、重要性、日常体现和提升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教养的文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养观念,提高自身教养水平。
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教养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对于本节课而言:1. 教养的定义和体现:需要详细解释教养的内涵,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养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文章语言优美,论述深刻,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本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中等难度的文章。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式和词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教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案例收集;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对一个人很重要?”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如:“教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论述教养的重要性的?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讨论身边是否有缺乏教养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写作或回答问题。
初中语文《论教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论教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教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作者观点的把握。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历。
引出本课的主题《论教养》。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从生活中找一个关于教养的例子,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表达能力和合作态度。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9《论教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9《论教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论教养》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文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通过对“有教养"和“无教养”表现的讨论,探究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行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还需在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1.借助旁批,明析论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2.明确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3.联系生活,着眼小事,学做有教养之人。
教学重点1.借助旁批,明析论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2.明确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1.联系生活,着眼小事,学做有教养之人。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看董卿采访许渊冲先生视频,说说:董卿的言行让你有什么感受?师:董卿优雅的举止、不凡的谈吐,显示了主持人良好的教养。
美人会老去,但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吗?“教养"与“风度”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联学者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面吧!(板书课题)2.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哪些有效信息?论——议论文体;教养——论题。
明确学习目标1.借助旁批,明析论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2.明确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3.联系生活,着眼小事,学做有教养之人。
作者名片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论之有纲——寻论点快速浏览课文,结合旁批,思考并整合文章的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⑴论点是表明作者观点的、完整的、陈述性的语句。
《论教养》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9*论教养【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教养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提示:给同学们展示两幅有关教养的图片。
(出示课件1)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一幅图片反映这个人的教养低,第二幅图片反映这个小朋友的有教养的举止。
可见,教养跟年龄无关,成功人士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礼义廉耻。
那么,什么才是“有教养”呢?我们来听听苏联学者利哈乔夫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出示课件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论教养》,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9*论教养(出示课件3)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了解这课的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5)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
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
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
著作有《善与美书简》《思考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这课背景的课件,讲解这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
谷羽译。
有删改。
这篇文章收录在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
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7)提示:“恪守”中的“恪”不能读为“gè”;“箴言”中的“箴”不可以读为“xiān”。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9 论教养》教学设计 教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9 论教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恪守、箴言、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等易考词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重点)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体会“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难点)4.理解“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教养在细节2.经常听见有人在骂:“你真是没教养!”那么,教养是什么呢?教养来自哪里?体现在哪里?教养,离我们有多远呢?教养和礼貌、教养和风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今天,我们就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去一探究竟。
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他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关心青少年教育,代表作有《善与美书简》。
书中有四十七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
2.文体知识说理散文是散文的一种,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也有人叫它哲理散文。
特点: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在艺术上,多用象征思维、联想思维、情感思维等。
3.字词积累PPT7-11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
比喻自我吹嘘。
扭捏作态:形容言语举止不大方、不爽快。
随机应变:比喻自然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智地应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一、学习目标•理解文章《论教养》的主旨和思想;•了解文章中的生词及词组;•掌握如何写好文章,表达好自己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课本《论教养》;•PPT课件;•教案;•教学白板。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2. 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及词组正确理解文章所使用的生词及词组,确保文章真正理解。
3. 学习如何写好文章了解文章写作的基本要素及技巧,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更清晰、更精准的思想。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打开PPT,介绍本节课程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以下问题:•你们在家里听到过父母讲故事吗?•你们的父母有时会给你们提出建议,比如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吗?2. 学习环节(40分钟)(1)阅读课文《论教养》(10分钟)请同学们先通读整篇文章,每读完一段就领悟一下主旨和思想。
(2)词汇解释及短语解析(10分钟)请同学们将生词和短语进行标注,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语言现象。
(3)文本分析(15分钟)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原文,分析词语和句子的特点,并阐述作者的思想和态度。
(4)写作技巧探究(5分钟)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写好文章?写文章得注意什么?3. 练习环节(15分钟)请同学们在白板上,用自己的想法口述一份自己要写的文章,鼓励让同学们在白板上口述,可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进行课堂小结,确认每个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程学习的内容。
五、知识点解析1.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是作者为了表述自己的思想与看法,并通过一些针对性的例子或事例以达成文章的目的。
在这篇《论教养》中,作者研究父母教养子女的问题,并认为应当注重像对待小树苗一样对待孩子,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成长环境。
2.生词及词组•天真烂漫:形容年幼可爱、单纯开朗。
•番茄,托马斯·科恩:语文课做文言文翻译时,网络 slang ,直接解释为“骂人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论教养》教案
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 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
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有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比如5、7段都是通过假
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文章的前半部分先谈“无教养”
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
教养。
道理论证。如第12 段引用谚语,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一)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显示着教养,请看播放的视频 ,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行为是有教养的, 哪些行为是没有教养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利哈乔 夫的《论教养》,深入地学习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
新课导入(二)
当你在电影院听到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 当你在校园听到同学污言秽语的时候, 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对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不理不睬的时候…… 你的心里首先冒出的念头是什么? 你一定在心里想,这个人没教养。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德国著名小说家格里美豪森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 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 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那么,什么是教养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 养的人呢?今天我们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 一同寻找答案。
课堂总结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论
什么是真正 无教养(反面举例)
有教养
有教养(正面论述)
教
基础:关照态度
养 怎样做到有教养
(优雅风度)
不大声喧哗 衣着整洁
以尊重的态度 对待别人
体现 不絮絮叨叨 敬重社会,珍惜大自
然、动物等
课堂总结
初中语文《论教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论教养》经典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1)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论点进行思考和论述。
1.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教养的重视和认识。
(2)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是介绍课文《论教养》的基本信息和作者背景,并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对教养的思考。
(2)介绍课文《论教养》的基本信息和作者背景。
2.1.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通过问题讨论和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1.3 分析与讨论:(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讨论课文中的论点,并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点进行思考和论述。
2.1.4 总结与反思:(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教养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自我提升的计划。
2.2 教学方法2.2.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2.2 分析与讨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2.3 总结与反思:采用自我反思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自我反思报告:评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3.2 教学反馈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
论教养教案最新部编版
论教养教案最新部编版这是论教养教案最新部编版,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论教养教案最新部编版第1篇一.专题整体教学设计《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㈠内涵概述: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
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
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
二.教学活动安排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探讨问题,首先要注意专题在模块中的位置,注意专题的内涵,注意专题中每个板块的侧重点。
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必须以个人对学习材料的基本理解为前提。
学习材料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应当在预习中解决,因此教师在专题教学前,要有整体的预习计划,让学生作一定的准备,以保证课堂探讨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要抓住专题的核心问题,尽可能使探讨能循着有价值的思路展开,以达到专题设计目的。
学生在深入探讨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应当有一定的准备。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论教养》(教学设计)
8 《论教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中心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观点,梳理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中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
她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共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二、自学检测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恪(kè)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汲( jí)取:文中是吸取养分的意思。
遵循:遵从;依照。
箴(zhēn)言:劝诫的话。
尴(gān )尬(gà):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彬(bīn )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
比喻自我吹嘘。
矫(jiǎo )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忸怩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3、作者简介: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论教养
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éi)辨清
字形
理解词语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典范: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或情绪。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
比喻自我吹嘘。
擂,打鼓。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把弯的弄直。
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机,时机,形势。
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箴言:劝诫的话。
箴,劝告,劝诫。
新课导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
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
“论教养”中,“论”一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
作者认为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3. 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
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
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①、②):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③~):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一层(③~⑩):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品味亮点词语】
1. 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切记不要互相妨碍。
”
“切记”是切实要记住的意思。
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表明自己的观点。
2.“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
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也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
们的思维,同时也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3.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这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推理关系,也恰当地论说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感悟精彩句子】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
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处方”为比喻修辞,形象生动。
2.分析下列语句的论证方法。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
列举“一个男人”在外献殷勤,而在家里却懒得不做家务。
这是典型的对比,通过对比,论述了这个男人在教养方面的。
3.理解“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这一句话的主要内容。
提出优雅风度应遵循哪些准则的问题,引出下面关于优雅风度标准的论述。
【把握文章主旨】
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指导我们在做人和处世方面有所改进。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
方法运用
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2.方法多样,论证有力。
举例论证:本文的第⑤~段,第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
第⑤~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
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⑤~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
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论述的文字,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针对一个人的修养品德方面的议。
教读此文,教师采用由浅入深,由文本到体验的思路进行。
首先组织学生梳理文本的论证思路,让学生再理解本文观点的同时,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谈谈对“教养”和“没有教养”的认知。
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谈体会感受。
这样学生的认知就深刻起来,而且形象生动得多了。